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袁超峰 陈菲 +4 位作者 高文娜 马成霞 赵晓华 张玲 张凤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患者57例(68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切口组和梯形切口组。常规切口组28例(34眼),男15眼,女19眼,年龄41~82(65.... 目的探讨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患者57例(68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切口组和梯形切口组。常规切口组28例(34眼),男15眼,女19眼,年龄41~82(65.0±10.1)岁;梯形切口组29例(34眼),男21眼,女13眼,年龄46~87(66.0±11.1)岁。两组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常规切口组采用3.0 mm透明角膜切口,梯形切口组为改进的梯形透明角膜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眼压及角膜散光度以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及3个月梯形切口组患者裸眼视力均优于常规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及角膜散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常规切口组患者出现前房塌陷的眼数以及需要水密切口的眼数均大于梯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常规切口组患者出现切口水肿、切口哆开的眼数均大于梯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常规切口组因前房变浅出现人工晶状体移位18眼,水密切口前房形成后人工晶状体位置正常;水密时2眼发生虹膜脱出切口嵌顿、3眼发生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旋转或囊口嵌顿。术中梯形切口组患者术毕3眼发生前房变浅,使用水密切口形成前房;无人工晶状体前囊口嵌顿、移位或虹膜脱出等情况。结论改良的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可以在保证白内障患者术中前房稳定性的同时有效防止因术中前房塌陷而导致的人工晶状体移位,也能减少冲洗针头水密切口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使患者尽早恢复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透明角膜切口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前房塌陷
下载PDF
后视路病变引起的神经系统损伤的特点分析
2
作者 袁超峰 王俊宽 +2 位作者 马成霞 赵晓华 张凤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确诊为后视路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12—2023-01收治的35例白内障手术后因视力恢复欠佳而进一步诊断后视路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白内障术前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术后视路疾病...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确诊为后视路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12—2023-01收治的35例白内障手术后因视力恢复欠佳而进一步诊断后视路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白内障术前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术后视路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例确诊为后视路疾病,其中10例患者(83.33%)视力不稳定,10例(83.33%)伴发头痛,11例(91.67%)视野缺损,1例(8.33%)多尿;6例(50.00%)诊断为颅咽管肿瘤,4例(33.33%)诊断为神经胶质瘤,2例(16.67%)诊断为枕叶区脑梗死,1例(8.33%)诊断为枕叶区脑出血。患者集合反射、视野缺损和眼外神经症状的发生与后视路疾病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出现视力与眼部体征不相符,同时伴有视野受损及眼部以外体征等临床表现时要考虑后视路疾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视路疾病 白内障术后 危险因素 视路肿瘤
下载PDF
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中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徐素 邵敬芝 +5 位作者 杜珊珊 张宇航 司玮 毛一 田庚琦 张凤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2002-2006,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中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23-12/2024-01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白内障的患者62例62眼,患者于术后5 min内使用数字评定量表进行术中疼痛评估,手术过程中承受... 目的:探讨影响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中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23-12/2024-01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白内障的患者62例62眼,患者于术后5 min内使用数字评定量表进行术中疼痛评估,手术过程中承受的最大疼痛值作为结局指标。根据疼痛值将患者分为疼痛组25例及无痛组37例,疼痛组分为1-3分为轻度疼痛16例,4-6分为中度疼痛7例,7-10分为重度疼痛2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中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睡眠时长及术眼手术次数是影响白内障患者术中感知疼痛的因素(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睡眠时长与白内障术中感知疼痛呈负相关(r_(s)=-0.386,P=0.002),术眼手术次数与疼痛呈正相关(r_(s)=0.421,P<0.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长每增加1 h,白内障术中感知疼痛增加1个等级的概率减少37.60%(OR=0.376,P=0.014),而术眼手术次数对术中疼痛程度无影响(P=0.083)。ROC曲线显示,睡眠时长与术眼手术次数联合预测白内障术中疼痛的曲线下面积为0.809,灵敏度为84%,特异度为73%。结论:超声乳化术中疼痛与术前睡眠时长呈负相关,与术眼手术次数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睡眠
下载PDF
眼科诊疗中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在专业型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黄雪桃 祁颖 张凤妍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3016-3019,共4页
目的评价眼科诊疗过程中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模式在专业型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轮转的50名眼科专业型研究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模式,对照组接受... 目的评价眼科诊疗过程中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模式在专业型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轮转的50名眼科专业型研究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模式,对照组接受传统PBL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对参与研究生进行理论知识、临床实践、病例分析、最新指南、最新进展及满意度测量,评价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对眼科专业型研究生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实践、病例分析、最新指南以及最新进展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理论知识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观察组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量表10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眼科诊疗教学过程中,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提升了教学效果,提升最新专业知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教学 临床教学 专业型研究生 PBL教学 医学教育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抗氧化和抗衰老的调控作用
5
作者 蒋明君 尚国辉 +4 位作者 张凤妍 殷凡响 薛梦姣 胡延忠 彭旭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7-427,共11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方法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9(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人ARPE-19细胞系中HSF 1基因,构建并获得2种HSF1缺失ARPE细胞株(AR...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方法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9(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人ARPE-19细胞系中HSF 1基因,构建并获得2种HSF1缺失ARPE细胞株(ARPE/Hsf1-/-),分别命名为H8、H9细胞株。取野生型、H8和H9细胞株,应用DHE探针染色结合流式分析技术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细胞周期;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点细胞活力值;采用结晶紫染色实验测定细胞相对存活率;采用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实验检测衰老细胞比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细胞株中热休克蛋白(HSP)70、HSP27、聚集素(CLU)、p53、p21和白细胞介素(IL)-1β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细胞株中p53、p21、IL-6、IL-8、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水平。比较各细胞株在不同热休克处理条件下和HSP90抑制剂IPI504处理下热休克反应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各细胞株不同浓度H_(2)O_(2)处理后相对存活率,比较各细胞株经或未经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后p2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基因测序显示H8和H9细胞株成功携带突变基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8、H9细胞株不表达HSF1蛋白,HSF1在ARPE-19细胞中被成功敲除。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H9细胞株中的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细胞株HSP90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P>0.05)。在不同热休克刺激和IPI504诱导下野生型细胞株中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和H9细胞株的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相应处理的野生型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和H9细胞株培养24、48、72和96 h的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比较,H8和H9细胞株G1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53、p2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比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衰老相关炎症因子IL-6、IL-8、IL-1β、MCP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8和H9细胞株ROS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细胞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8和H9细胞株经NAC处理后p2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未经NAC处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8和H9细胞株200、400、600、800μmol/L H 2O 2处理条件下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低于野生型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敲除HSF1可下调HSP的表达,激活ROS/P53/P21通路,诱导RPE细胞衰老,并增加RPE对氧化应激刺激的敏感性。HSF1在RPE细胞中可能具有抗衰老和抗氧化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细胞衰老 视网膜色素上皮 衰老治疗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生长抑素对体外培养的人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凤妍 陈才根 +1 位作者 王丽天 吴念祖 《眼科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stilamin(SS-14肽)和sandostatin(SS-8肽)对人晶上皮细胞(HLEC)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3H-脯氨酸(3H-Proline)掺入法检测了SS-14肽...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stilamin(SS-14肽)和sandostatin(SS-8肽)对人晶上皮细胞(HLEC)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3H-脯氨酸(3H-Proline)掺入法检测了SS-14肽和SS-8肽对人晶体上皮细胞(HLEC)增殖及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结果SS-8肽浓度为10-10mol/L、SS-14肽浓度为10-9mol/L时能明显抑制HLEC增殖和胶原合成,且呈剂量依赖关系,50%抑制浓度(ID50)SS-8肽为10-8mol/L,SS-14肽为10-7mol/L。结论SS-14肽和SS-8肽可以通过抑制HLEC的增殖及胶原的合成而抑制后囊混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晶体 上皮细胞增殖 胶原合成
下载PDF
眼球摘除188例原因分析及义眼台植入的效果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凤妍 曹木荣 卢杰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66-467,共2页
目的 对 188例眼球摘除的原因进行分析 ,评价义眼台植入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分析了眼球摘除的原因 ,并对眼球摘除的适应证及其并发症进行了讨论。结果 眼球摘除的 188例中 ,眼外伤 93例 ,占 49.47% ;恶性肿瘤 41例 ,... 目的 对 188例眼球摘除的原因进行分析 ,评价义眼台植入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分析了眼球摘除的原因 ,并对眼球摘除的适应证及其并发症进行了讨论。结果 眼球摘除的 188例中 ,眼外伤 93例 ,占 49.47% ;恶性肿瘤 41例 ,占 2 2 .81% ;失明伴眼痛、眼球萎缩及眼内炎等其他原因 5 4例 ,占 2 8.72 %。其中义眼台植入 76例 ,出现并发症者 5例 ,包括 2例结膜息肉 ,3例义眼台暴露。结论 眼外伤是眼球摘除占首位的原因。眼球摘除后义眼台的及时植入 ,能改善外观 ,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摘除 原因 义眼台
下载PDF
外伤性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凤妍 张效房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15,共3页
对30例外伤性无晶体眼施行了二期人工晶体植入,并对手术方法、术后视功能、手术适应症及并发症进行了研究。经过3~14月(平均6.7月)的随访观察,术后视力在0.5以上的占80%。结果表明二期人工晶体不仅对无并发症的无晶体眼,而且... 对30例外伤性无晶体眼施行了二期人工晶体植入,并对手术方法、术后视功能、手术适应症及并发症进行了研究。经过3~14月(平均6.7月)的随访观察,术后视力在0.5以上的占80%。结果表明二期人工晶体不仅对无并发症的无晶体眼,而且对有眼前段损伤的无晶体眼病人的视力恢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
下载PDF
二期人工晶体植入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凤妍 张效房 王丽天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8-319,共2页
关键词 人工晶体植入术 二期手术 无晶体眼矫正
下载PDF
地塞米松缓释剂在并发性白内障术中前房植入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凤妍 陈陆霞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29-531,共3页
目的 评价地塞米松缓释剂前房内植入对前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和后囊浑浊的预防效果。方法  68例 ( 68眼 )前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随机分为两组 ,植入组 3 6例 ,术中前房内植入地塞米松缓... 目的 评价地塞米松缓释剂前房内植入对前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和后囊浑浊的预防效果。方法  68例 ( 68眼 )前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随机分为两组 ,植入组 3 6例 ,术中前房内植入地塞米松缓释剂 ;对照组 3 2例 ,术中未植入该缓释剂。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炎症反应情况及后发障发生率。结果 术后前房炎症和后囊浑浊 ,植入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前房内植入地塞米松缓释剂可减轻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炎症反应 ,减少后发性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白内障摘出 葡萄膜炎 预防
下载PDF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凤妍 尹玉 金学民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2-452,共1页
关键词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 难治性青光眼 疗效观察 眼压
下载PDF
细胞因子对小牛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凤妍 王国军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 :研究白介素 6 (IL 6 )、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 ,γ干扰素 (IFN γ)对小牛晶体上皮细胞 (BEL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探讨它们在后囊浑浊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的IL 6、IL 1ra及IFN γ对体外培养... 目的 :研究白介素 6 (IL 6 )、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 ,γ干扰素 (IFN γ)对小牛晶体上皮细胞 (BEL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探讨它们在后囊浑浊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的IL 6、IL 1ra及IFN γ对体外培养的BLEC增殖的影响 ;用3H 脯氨酸掺入法检测这些细胞因子对体外培养的BLEC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 :IL 6 10 2 ~ 10 4 U/ml显著促进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IL 1ra 10 2 ~ 10 4 μg/L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而对胶原合成无影响 ,IFN γ 10 2 ~ 10 5U/ml显著抑制细胞增殖 ,10 3~ 10 5U/ml显著抑制胶原合成。结论 :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后囊浑浊的形成 ;IFN γ和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上皮细胞 细胞因子 胶原合成 细胞增殖 后囊浑浊
下载PDF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34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凤妍 卢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7-688,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外伤性白内障 术后并发症 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 治疗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下载PDF
后囊混浊影响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凤妍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8年第3期147-150,共4页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如何防止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手术技巧的改进和人工晶体形状的改良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影响已有很多报道;生长因子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关系也...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如何防止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手术技巧的改进和人工晶体形状的改良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影响已有很多报道;生长因子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关系也日渐受到重视。本文主要综述撕囊口大小、人工晶体视部形状及表面特殊处理的人工晶体与后发性白内障之间的关系;生长因子信号传递通路的研究现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后囊混浊 影响因素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晶体上皮细胞增生与细胞因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凤妍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5年第6期324-327,共4页
本文综述了细胞因子在晶体上皮细胞增生中的作用。资料表明,某些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6,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等可促进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和纤维化,而γ-干扰素则可能具有抗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作用... 本文综述了细胞因子在晶体上皮细胞增生中的作用。资料表明,某些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6,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等可促进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和纤维化,而γ-干扰素则可能具有抗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作用。认为对细胞因子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后发障的形成机理,并为该病的防治开辟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晶体上皮细胞 细胞增生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外泌体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凤妍 谢潇杭 +1 位作者 李远 张宇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90-793,共4页
外泌体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发病及诊疗过程有着多种关联。POAG相关蛋白及细胞因子可经外泌体释放调节房水循环;外泌体通过侵袭性伪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调控细胞外基质降解和重塑影响小梁网的稳定性,外泌体还可与小胶质细胞... 外泌体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发病及诊疗过程有着多种关联。POAG相关蛋白及细胞因子可经外泌体释放调节房水循环;外泌体通过侵袭性伪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调控细胞外基质降解和重塑影响小梁网的稳定性,外泌体还可与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介导视神经损伤。由于外泌体内容物的特异性使其可能作为POAG的诊断标志物。治疗方面通过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利用其自身分泌的外泌体可以促进POAG患者的视神经节细胞存活。本研究即对外泌体在POAG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病因学
下载PDF
人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细胞生物学特性
17
作者 张凤妍 《眼科新进展》 CAS 1997年第2期126-128,共3页
对体外培养的人晶体上皮细胞(LEC)进行研究,观察细胞的增生分化规律、细胞的超微结构、细胞的生化合成、物质转化及年龄等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为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对抗白内障药物的筛选、白内障术后的晶体后囊混浊形成机... 对体外培养的人晶体上皮细胞(LEC)进行研究,观察细胞的增生分化规律、细胞的超微结构、细胞的生化合成、物质转化及年龄等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为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对抗白内障药物的筛选、白内障术后的晶体后囊混浊形成机理以及研究细胞的衰老和细胞间亡现象等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此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上皮细胞 体外培养 细胞生物学
下载PDF
先天性白内障并后囊血管手术一例
18
作者 张凤妍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15-815,共1页
关键词 白内障 先天性 后囊血管手术
下载PDF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和白内障摘出的疗效
19
作者 张凤妍 陈陆霞 《医药论坛杂志》 2004年第18期8-9,共2页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白内障摘出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对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 2 3例患者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白内障摘出的方法 ,术后随访 12~ 2 4个月 ,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度变化、翼状胬肉...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白内障摘出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对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 2 3例患者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白内障摘出的方法 ,术后随访 12~ 2 4个月 ,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度变化、翼状胬肉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 3个月 ,矫正视力≥ 0 .5者有 2 0例 ,占 86 .9% ;术前、后角膜散光度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翼状胬肉复发 1例 ,后发障 2例 ,无移植片脱落、排斥及角膜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白内障摘出手术可有效预防翼状胬肉复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出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 翼状胬肉 并发症 复发 联合 角膜散光
下载PDF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1
20
作者 冯希敏 祁颖 +2 位作者 张凤妍 赵庆新 秦云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67-769,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 目的回顾性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1例(76眼)。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A组35例37眼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B组36例39眼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度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前房深度分别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同时两组术后前房深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前房角度分别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前房角度比较,B组较A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88,P=0.000)。B组手术并发症与A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2,P=0.036)。结论对合并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疗效确切,且并发症相对较少。可作为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