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林一材 陈春玲 +1 位作者 薛逸尘 张卫珍 《西部医学》 2024年第6期875-878,884,共5页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收治的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观...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收治的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HFNC治疗,观察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HFNC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 1)、用力肺活量(FVC)、FEV 1/FVC]、血气分析指标[pH值、血氧饱和度(SaO 2)、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炎症指标[白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H值、SaO 2、PaO 2较对照组增高,PaCO 2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hs-CRP、IL-17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SGRQ及mMRC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HFNC治疗能够改善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沙美特罗替卡松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呼吸衰竭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CT影像征象对肺浸润性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诊断
2
作者 薛逸尘 安泰学 +1 位作者 林一材 张卫珍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特征对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N)的肺微浸润性腺癌(MIA)与浸润性腺癌(IA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32名个体的37个GGN的组织病理学资料和CT图像,并将其分为MIA组和IA...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特征对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N)的肺微浸润性腺癌(MIA)与浸润性腺癌(IA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32名个体的37个GGN的组织病理学资料和CT图像,并将其分为MIA组和IAC组。将AI相关定量参数(长径、短径、体积、胸膜距离、平均CT值、最大CT值、最小CT值、钙化比例)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37个GGN中,MIA和IAC分别有19和18个。两组基于AI测得的长径、最大CT值、体积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于AI测得的长径(OR=1.227,95%CI:1.032-1.460,P=0.02)是预测侵袭性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基于AI的CT影像学参数对早期肺腺癌亚型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基于AI测得的长径、体积、最大CT值对临床鉴别MIA及IAC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基于AI测得的长径是预测侵袭性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学特征 磨玻璃结节 肺浸润性腺癌 肺微浸润性腺癌
下载PDF
Slingshot-1L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外周血嗜酸粒细胞中的定位与表达变化(英文)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卫珍 赵海金 +2 位作者 邹飞 李文军 蔡绍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8-932,共5页
背景嗜酸粒细胞(EOS)在哮喘气道炎症中起着很重作用,我们前期发现Slingshot-1L(SSH-1L)在急性发作期哮喘病人外周血EOS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在EOS的激活、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 探讨SSH-1L在哮喘急性发作期病人外周血EOS的定位及治疗... 背景嗜酸粒细胞(EOS)在哮喘气道炎症中起着很重作用,我们前期发现Slingshot-1L(SSH-1L)在急性发作期哮喘病人外周血EOS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在EOS的激活、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 探讨SSH-1L在哮喘急性发作期病人外周血EOS的定位及治疗后的表达及功能变化。方法 招募4例未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急性发作期哮喘门诊病人,在治疗前及吸入糖皮质激素3个月后抽取外周静脉血各30 ml进行EOS的分离纯化并计数,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在基因及蛋白质水平检测哮喘外周血EOS SSH-1L的表达变化;应用免疫荧光观察其中1例病人SSH-1L在外周静脉血EOS 中的定位。结果 免疫荧光显示外周血 EOS 的 SSH-1L 定位在胞浆中,在贴近胞壁处丰富表达。急性发作期哮喘病人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EOS RT-PCR扩增SSH-1L基因的SSH-1L/β-Actin灰度值比:治疗前0.7403±0.1124,治疗后0.4101±0.0363,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01);急性发作期哮喘病人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EOS蛋白的SSH-1L/β-actin 灰度值比分别为 0.3410±0.1337 和 0.1543±0.0551,治疗后明显降低(P=0.039)。结论 SSH-1L 可能在急性发作期哮喘病人外周血EOS的激活、迁移上发挥作用,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哮喘急性发作期EOS的SSH表达而抑制EOS的激活、迁移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ngshot-1L 支气管哮喘 嗜酸粒细胞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Slingshot-1L在哮喘病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表达及其功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卫珍 蔡绍曦 +2 位作者 邹飞 赵海金 李文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98-1700,1705,共4页
目的探讨Slingshot-1L(SSH-1L)在哮喘病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抽取15例正常自愿者(正常组)及30例哮喘病人(未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组15例,已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5例)外周静脉血各30ml进行EOS的分离纯化并计数,提取其总... 目的探讨Slingshot-1L(SSH-1L)在哮喘病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抽取15例正常自愿者(正常组)及30例哮喘病人(未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组15例,已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5例)外周静脉血各30ml进行EOS的分离纯化并计数,提取其总RNA及总蛋白进行特异性片段SSH-1L的RT-PCR扩增及Westernblotting,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比较不同组别之间SSH-1L表达的变化。结果未治疗组EOS的SSH-1L/β-Actin灰度值比与正常组及治疗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EOS的SSH-1L/β-Actin灰度值比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未治疗组蛋白样品SSH-1L光密度值(Dλ值)比正常组及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正常组蛋白样品SSH-1LOD值与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SH-1L在急性发作期哮喘病人外周血EOS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在EOS激活、迁移上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ngshot—1L 支气管哮喘 嗜酸粒细胞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胸腔内注入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卫珍 黎东明 《右江医学》 200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将 46例难治性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2 3例 ,治疗组予经胸腔闭式引流管先后注入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 ,注药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将 46例难治性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2 3例 ,治疗组予经胸腔闭式引流管先后注入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 ,注药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对照组予持续胸腔闭式引流 ,部分加用持续负压吸引等常规内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 3~ 4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 91.3 0 % ,对照组为 5 2 .17% ,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为 14± 4.71天 ,对照组为 2 9± 5 .5 2天 ,3年内复发率治疗组为 4.3 5 % ,对照组为 3 0 .43 % ,两组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 .0 1) ,3年内复发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5 ) ,两组不良反应极少 ,仅治疗组出现轻微胸痛 1例 ,无发热、呼吸困难 ,无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改变。结论 胸腔内注入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治疗难治性气胸具有有效率高、复发率低、住院天数少、不良反应极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难治性自发性气胸 凝血时间
下载PDF
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卫珍 宋泽庆 谢佳星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450-451,共2页
目的:探讨长期氧疗(LTOT)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对46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3a的LTOT.于LTOT前及LTOT后观察患者住院次数、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浆自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氧疗后1、2、3a与氧疗前基础值... 目的:探讨长期氧疗(LTOT)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对46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3a的LTOT.于LTOT前及LTOT后观察患者住院次数、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浆自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氧疗后1、2、3a与氧疗前基础值比较,患者住院次数减少,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显著减轻,低氧血症改善.营养状况好转。结论:合理使用LTOT对COPD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氧疗 慢性阻塞性肺病 住院次数 呼吸困难 COPD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辅助颈丛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卫珍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5期1953-1954,共2页
关键词 麻醉 咪达唑仑 芬太尼 手术
下载PDF
治疗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抗生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卫珍 蔡绍曦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7-222,共6页
近年来,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已成为临床医师的一大挑战,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也已出现。耐糖肽类菌株的窄谱抗生素已有不少新品种用于临床,本文就新的抗耐药革兰阳性菌抗生素进展情况做一综述。
关键词 革兰阳性球菌 抗感染
下载PDF
单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卫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853-855,858,共4页
目的:评价用单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在经左胸径路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拟行经左胸径路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组(A组)和双腔气管导管组(B组)各30例。患者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右双腔气管导... 目的:评价用单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在经左胸径路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拟行经左胸径路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组(A组)和双腔气管导管组(B组)各30例。患者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右双腔气管导管至一侧支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机控呼吸。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定位成功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情况;记录诱导前(T1)、插管定位成功后(T2)、开胸后30min(T3)、开胸后60min(T4)、术毕(T5)时血氧饱和度(SpO2)和气道峰压值(peak);观察术中肺萎陷优良例数;记录插管次数及导管定位时间;随访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前和插管前血压及心率无统计学差异,插管后A组血压低于B组,心率慢于B组(P<0.05)。两组SpO_2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peak在T3、T4点小于B组(P<0.05),在T2、T5点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定位时间和一次插管成功例数长(多)于B组,术中肺萎陷优良例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疼痛例数少于B组。结论:利用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用于左侧开胸手术安全可靠,且具有经济、省时,对患者呼吸、循环影响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手术 单肺通气 气管导管 双腔气管导管
下载PDF
小剂量芬太尼和异丙酚在高血压病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卫珍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7期2291-2292,共2页
关键词 胃镜检查 高血压 芬太尼 二异丙酚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卫珍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8期611-611,共1页
关键词 妇科 腹腔镜手术 麻醉 动脉血气
下载PDF
静脉输氧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卫珍 谢佳星 宋泽庆 《医学文选》 2004年第4期413-415,共3页
目的 探讨静脉输氧对急性肺损伤的疗效 ,评价其纠正急性肺损伤 /低氧血症的价值。方法 急性肺损伤患者 2 3例 ,高浓度面罩吸氧 2 h后仍然存在缺氧者即予静脉滴注高氧液 ,于静脉输氧 3 0 min、60 min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与治疗前比较 ;... 目的 探讨静脉输氧对急性肺损伤的疗效 ,评价其纠正急性肺损伤 /低氧血症的价值。方法 急性肺损伤患者 2 3例 ,高浓度面罩吸氧 2 h后仍然存在缺氧者即予静脉滴注高氧液 ,于静脉输氧 3 0 min、60 min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与治疗前比较 ;对低氧血症未能纠正、进展为 ARDS者及时给予机械通气同时继续静脉输氧。结果  1 6例患者静脉输氧 3 0 min、60 min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 ( P <0 .0 0 0 1 ) ,氧合指数改善 ( P <0 .0 0 0 1 ) ;对 7例进展为 ARDS的患者及时给予机械通气同时继续静脉输氧 ,其中 5例低氧血症纠正并最终撤机。结论 静脉输氧可以改善急性肺损伤患者的缺氧 ,不会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氧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Slingshot丝切蛋白磷酸酶家族的定位及调节研究新进展
13
作者 张卫珍 蔡绍曦 赵海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769-771,共3页
Slingshot(SSH)最先是在果蝇的遗传研究中证实的一种专用的丝切蛋白磷酸酶.SSH功能的异常可以导致磷酸化-丝切蛋白(p-cofilin)和丝状肌动蛋白(F—actin)水平上升及表皮细胞形态改变,包括刚毛的分裂。因分裂的刚毛形状如“弹弓(... Slingshot(SSH)最先是在果蝇的遗传研究中证实的一种专用的丝切蛋白磷酸酶.SSH功能的异常可以导致磷酸化-丝切蛋白(p-cofilin)和丝状肌动蛋白(F—actin)水平上升及表皮细胞形态改变,包括刚毛的分裂。因分裂的刚毛形状如“弹弓(slingshot)”,因此将其命名为SlingshotE”。研究表明SSH家族可以通过对丝切蛋白的去磷酸化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SSH的精确调控机制尚未阐明,本文拟重点对SSH的定位和调节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 调节 家族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丝状肌动蛋白 去磷酸化 SSH 形态改变
下载PDF
难治性自发性气胸57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张卫珍 梁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46-247,共2页
目的:分析引起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各种因素,以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和提供合理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难治性自发性气胸57例,找出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各种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57例患者根据不同难治原因采取不同措施,均取得... 目的:分析引起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各种因素,以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和提供合理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难治性自发性气胸57例,找出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各种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57例患者根据不同难治原因采取不同措施,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漏口局部肺内压力过高、气胸破裂口太大、破裂口有粘连带牵拉、气胸分隔分房、气胸时间太长、肺大泡基底部有多个圆形小支气管开口、支气管胸膜瘘形成等是导致气胸难治的主要原因。针对各种不同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使难治性气胸达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自发性气胸 危险因素 支气管镜检查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小儿创伤性支气管断裂2例的麻醉处理
15
作者 张卫珍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7期601-601,共1页
关键词 小儿 创伤性 支气管断裂 麻醉 气管导管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硬膜外麻醉228例临床观察
16
作者 张卫珍 李岩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893-894,共2页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外科学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麻醉 硬膜外
下载PDF
肺部白色念珠菌医院感染58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张卫珍 宋泽庆 +1 位作者 谭玲 钟燕萍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50-350,共1页
关键词 医院感染 肺炎 念珠菌病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泵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张卫珍 《中国现代医药科技》 2004年第2期21-21,共1页
目前,术后镇痛已广泛应用于各科手术后的疼痛治疗,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可降低疼痛引起的全身应激反应,提高产妇恢复质量,有利于母乳喂养。我院自1999年开始将布比卡因+芬太尼输注加自控镇痛泵(PCA)用于剖宫产后硬膜外镇痛取得良好... 目前,术后镇痛已广泛应用于各科手术后的疼痛治疗,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可降低疼痛引起的全身应激反应,提高产妇恢复质量,有利于母乳喂养。我院自1999年开始将布比卡因+芬太尼输注加自控镇痛泵(PCA)用于剖宫产后硬膜外镇痛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术后镇痛 硬膜外镇痛泵 疼痛 布比卡因 芬太尼
下载PDF
伏立康唑治疗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明伟 张卫珍 +1 位作者 秦兰芳 刘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13-2515,共3页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是人体对曲霉菌发生的超敏反应。人体吸入环境中的曲菌孢子后,孢子在支气管树的黏液中长出菌丝,刺激CD4^+T细胞向辅助T细胞(Th)2分化及免疫球蛋白(Ig)E、IgG抗体生成,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是人体对曲霉菌发生的超敏反应。人体吸入环境中的曲菌孢子后,孢子在支气管树的黏液中长出菌丝,刺激CD4^+T细胞向辅助T细胞(Th)2分化及免疫球蛋白(Ig)E、IgG抗体生成,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既往主要以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本研究旨在观察伏立康唑治疗ABPA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支气管扩张 伏立康唑
下载PDF
肺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达CD69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岑慧 郭兰萍 +3 位作者 黎东明 张卫珍 李文 梁标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 从自然杀伤细胞 (NK)表面表达CD6 9的情况 ,探讨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 ,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指引。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肝素抗凝血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用PDB刺激PBMC的条件下进行细胞培养 ,于 2 ,1 2 ,2 4h后收获细... 目的 从自然杀伤细胞 (NK)表面表达CD6 9的情况 ,探讨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 ,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指引。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肝素抗凝血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用PDB刺激PBMC的条件下进行细胞培养 ,于 2 ,1 2 ,2 4h后收获细胞 ,进行anti-CD5 6 -FITC与anti-CD6 9-PE免疫标记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标记细胞进行分析。结果 体外刺激后 ,肺癌患者组各时点NK细胞中表达CD6 9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是(2 8 73± 1 99) % ,(5 5 0 8± 4 4 4 ) % ,(6 8 0 7± 3 5 2 ) % ,与对照组各时点相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肺癌患者NK细胞活化明显不足和功能严重障碍 ,该研究结果为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自然杀伤细胞 CD69 细胞免疫 外周血单核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