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回弹性压阻式薄膜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燕军 孙晨 +3 位作者 高吉成 缪宏 张善文 杨坚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压阻式薄膜压力传感器作为薄膜压力传感器的重要分支,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弹性好等优点,如何同时实现高灵敏度、宽工作范围、快速响应和快速回弹是未来所面临的挑战,而新型材料、结构设计、传感器制备方式及动态特性建模是高回弹性... 压阻式薄膜压力传感器作为薄膜压力传感器的重要分支,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弹性好等优点,如何同时实现高灵敏度、宽工作范围、快速响应和快速回弹是未来所面临的挑战,而新型材料、结构设计、传感器制备方式及动态特性建模是高回弹性传感器研制的关键。本文归纳了基底及活性层材料制备及其相应单一微结构、仿生结构、皱褶结构的设计,同时阐述了高回弹性压阻式薄膜的制备技术,总结了薄膜压力传感器动态建模和动态补偿的方法,最后对薄膜压力传感器发展中的新需求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压力传感器 制备材料 制备工艺 动态特性
下载PDF
温室辣椒自动补苗机构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缪宏 李孟丽 +3 位作者 徐浩 童俊华 张善文 戴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4,共8页
针对辣椒培育过程中会出现一定量劣苗影响穴盘苗一致性,且目前移栽机械自动化程度低、移栽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依照农艺要求规范设计了机-电-气一体的自动补苗机构控制系统。阐述了自动补苗机构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结合传感器和执行器布... 针对辣椒培育过程中会出现一定量劣苗影响穴盘苗一致性,且目前移栽机械自动化程度低、移栽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依照农艺要求规范设计了机-电-气一体的自动补苗机构控制系统。阐述了自动补苗机构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结合传感器和执行器布局和剔补苗运行机制设计了补苗机构控制系统软件和硬件。参照移栽手工作要求,设计气路系统并进行相关计算。对45天辣椒幼苗进行移栽补苗试验,以水平移动速率、取苗深度、含水率为试验因子,剔苗成功率、移栽成功率为衡量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水平移栽速率对剔苗成功率和移栽成功率影响较小,移栽手运行平稳,剔苗成功率平均值为94%,移栽成功率为91.1%,表明自动补苗机构性能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补苗 移栽 控制系统
下载PDF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被引量:248
3
作者 张善文 王永诗 +1 位作者 石砥石 徐怀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0,共10页
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特点 ,提出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概念。该体系为 3层结构 :下部为油源通道网层 ,中部为仓储层 ,上部为油气聚集网层 ,这种岩相结构由河流层序发育过程中可容空间的变化速率从小到大所决定。在济阳坳陷北部 ,油... 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特点 ,提出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概念。该体系为 3层结构 :下部为油源通道网层 ,中部为仓储层 ,上部为油气聚集网层 ,这种岩相结构由河流层序发育过程中可容空间的变化速率从小到大所决定。在济阳坳陷北部 ,油源通道网层由古近系和断裂网构成 ,切入烃源岩的油源断裂起油气向上运移的单向阀作用 ,为新近系提供它源油气 ;仓储层为新近系馆陶组下段低位域辫状河流相砂砾岩 ,连通性好、分布广、厚度大 ,蓄积来自古近系的油气形成毯状聚集 ;油气聚集网层为新近系馆陶组上段、明化镇组的退积域和高位域沉积 ,以曲流河相为主的砂体平面呈树枝状 ,剖面呈透镜状 ,油气通过砂体 断裂输导网络运移聚集。对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中石油运移、聚集过程的二维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在油源断裂幕式活动的地震泵作用下 ,周期性沿断裂向上输送的油气首先充注仓储层 ,呈毯式以放射状方式运移 ,通过沟通仓储层与上覆岩层的断裂进入上覆砂层的油在断裂两侧的砂体聚集成藏。济阳坳陷新近系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已发现 3类 9种油 (气 )藏类型 ,潜山披覆构造主体及其周围分布构造型油气藏组合 ,储量丰度大 ;岩性型油气藏组合受河道控制 ,分布范围广 ,横向变化大 ,油水关系复杂 ;缓坡构造带分布地层型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毯式 油气成藏体系 济阳坳陷 新近系 河流相层序 油源断裂 浅层断裂网 垂向运移 侧向运移 浅层次生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部沙河街组四段深部储层多重成岩环境及演化模式 被引量:53
4
作者 张善文 袁静 +1 位作者 隋风贵 陈鑫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6-587,602,共13页
主要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包裹体分析、粘土矿物分析、镜质体反射率测试和岩心物性分析等手段,结合构造发育史和有机质热演化史等研究成果,以揭示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环境及演化模式为目的展开研究工作。结果... 主要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包裹体分析、粘土矿物分析、镜质体反射率测试和岩心物性分析等手段,结合构造发育史和有机质热演化史等研究成果,以揭示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环境及演化模式为目的展开研究工作。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存在酸性、碱性和酸性碱性交替等多重成岩环境。酸性成岩环境以碳酸盐矿物溶解、长石溶解蚀变为高岭石并伴生石英次生加大等为标志,碱性成岩环境以石英质颗粒及其次生加大边溶解、长石次生加大和晚期碳酸盐矿物沉淀为标志。研究区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环境由浅至深大致经历了碱性—酸性—酸性碱性交替(局部碱性较强)—碱性—弱碱性的演化过程,并建立了沙河街组四段的成岩演化和储层改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岩环境 酸性成岩环境 环境演化 深部储层 古近系 东营凹陷
下载PDF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在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5
作者 张善文 王永诗 +1 位作者 彭传圣 石砥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1-796,共6页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是在济阳坳陷30多年油气勘探的实践中,对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种油气运聚方式决定了那些与洼陷内油源断层直接相接的继承性披覆背斜构造带是油气运移成藏的主要部位。在盆缘,如果发育较稳定的...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是在济阳坳陷30多年油气勘探的实践中,对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种油气运聚方式决定了那些与洼陷内油源断层直接相接的继承性披覆背斜构造带是油气运移成藏的主要部位。在盆缘,如果发育较稳定的盖层,仓储层会形成地层超覆圈闭,在油源大断层发育而次生断层不发育的情况下,油气在仓储层中横向运移后易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在盆内,那些与大油源断层直接相接的次生断裂带,或者具备油源断层与仓储层相接、且次生断裂与仓储层和有利储盖组合的储集层相接的区带,可形成岩性油气藏。根据该理论,深入分析了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各要素,使济阳坳陷的新近系盆缘地层超覆油气藏与盆内岩性油气藏勘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凹陷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 新近系 地层超覆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下载PDF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页岩油气形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57
6
作者 张善文 王永诗 +4 位作者 林晔 李政 朱家俊 巩建强 郝运轻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55,63,共8页
通过大量地震、钻井、测井、矿物、地球化学、物性资料分析,认为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一段、沙三下和沙四上亚段页岩分布面积广,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分布范围宽,具备形成大量页岩油气的物质基础,三... 通过大量地震、钻井、测井、矿物、地球化学、物性资料分析,认为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一段、沙三下和沙四上亚段页岩分布面积广,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分布范围宽,具备形成大量页岩油气的物质基础,三套泥页岩全岩矿物组成中粘土矿物含量低,脆性矿物含量高,以碳酸盐含量为主,利于页岩油气的开采。页岩中压力系数高,各类微孔隙、微裂缝发育,从而容易形成网状的油气储存体系,利于页岩油气的保存。含油、水饱和度分析资料显示,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12上—13上层组页岩中具有较高的单位岩石含油气量,是页岩油气勘探的有利层段,其中的纹层状泥质灰岩是最有利的岩石类型,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古近系 陆相页岩 矿物组成 有机碳含量
下载PDF
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善文 曾溅辉 +2 位作者 肖焕钦 邱楠生 姜振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5-369,共5页
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统计结果表明 :1不同凹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分布特征不同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从 6 .8%至 94 .1%均有分布 ,平均为 4 6 .5 % ,沾化凹陷的分布范围为 7.4 %~ 78% ,平均充满度为 4 6 .6 % ,而车镇凹... 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统计结果表明 :1不同凹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分布特征不同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从 6 .8%至 94 .1%均有分布 ,平均为 4 6 .5 % ,沾化凹陷的分布范围为 7.4 %~ 78% ,平均充满度为 4 6 .6 % ,而车镇凹陷岩性油藏充满度为 5 %~ 6 0 % ,平均仅为 19%。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沙二段和沙三段 ,其中沙三段的岩性油气藏平均充满度高 ,另外不同构造带和不同沉积体系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不同。2不同类型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分布特征亦存在着差异 ,其中孤立砂岩体油藏的充满度绝大部分在 4 0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油气充满度 济阳坳陷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应用坡折带理论寻找隐蔽油气藏 被引量:119
8
作者 张善文 王英民 李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共3页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 ,提出应用坡折带理论勘探陆相湖盆斜坡带隐蔽油气藏的方法。通过东营凹陷的中央隆起带北翼挠曲坡折带、陈家庄凸起南翼侵蚀坡折带、东营三角洲沉积坡折带勘探实例 ,分析和总结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 ,提出应用坡折带理论勘探陆相湖盆斜坡带隐蔽油气藏的方法。通过东营凹陷的中央隆起带北翼挠曲坡折带、陈家庄凸起南翼侵蚀坡折带、东营三角洲沉积坡折带勘探实例 ,分析和总结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隐蔽圈闭的成因机制和特点。陆相湖盆斜坡带是低位体系域发育地带 ,也是隐蔽油气藏发育部位 ,在高精度勘探地区 ,可以根据坡折带勘探理论寻找隐蔽油气藏 ,四级层序的体系域限定储油砂体的部位及规模更具体 ,有利于勘探部署。图 6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东营凹陷 隐蔽油气藏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东营凹陷地层流体特征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善文 林晔 +6 位作者 包友书 李晓燕 刘庆 李钜源 银燕 朱日房 守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405,共12页
根据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特点,建立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地层水主要成因类型划分标准,明确了有效烃源岩层排出的沉积-埋藏水与油气运移宏观规律的一致性和其对油气运移的辅助指示作用。综合地层水分布及压力场特征将古近系流体... 根据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特点,建立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地层水主要成因类型划分标准,明确了有效烃源岩层排出的沉积-埋藏水与油气运移宏观规律的一致性和其对油气运移的辅助指示作用。综合地层水分布及压力场特征将古近系流体划分为3个流体系统:常压开放流体系统、超压封闭流体系统和过渡带流体系统,分析了不同流体系统内成藏流体特征、成藏动力和流动方式的差异。根据向储集层充注的含烃流体特征和圈闭泄水方式,划分出3种典型含烃流体富集模式。超压封闭流体系统内油富集以高含油饱和度流体充注排挤地层水富集模式为主,容易形成连续型油藏,成藏流体含油饱和度、含烃流体充注压力、圈闭的泄流条件等影响油气的富集程度;常压开放流体系统中的油藏多为低饱和度流体充注-水溢出模式和低饱和度流体充注-水渗出富集模式,充注的含烃流体数量、含烃流体的含油饱和度、圈闭幅度和盖层封油能力等影响油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流体系统 含烃流体 地层水 沉积-埋藏水 非达西渗流 富集模式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陡岸沉积模式 被引量:42
10
作者 张善文 隋风贵 王永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9-223,共5页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沉积时构造运动以断陷为主要特征 ,在其陡岸形成了以近物源、重力流为主的沉积体系 ,不同的陡岸类型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发育与展布。本文在研究济阳坳陷的陡岸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归纳提出了断蚀陡岸沉积模式。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断陷湖盆 断蚀陡岸沉积模式 间歇陡岸沉积模式 持续陡岸沉积模式
下载PDF
几种类型油气藏的描述方法及应用——以济阳拗陷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善文 杨凤丽 +3 位作者 李文涛 蒋解梅 阎万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9-427,共9页
本文在充分认识胜利油区复杂地质特点的基础上 ,总结了目前在胜利油区具有代表意义的浊积岩油藏、河流相砂岩油藏和浅层亮点气藏等几种类型油气藏的描述方法、步骤及效果。提出了在运用油藏描述技术时应遵循的 4项基本原则 ,并指出了在... 本文在充分认识胜利油区复杂地质特点的基础上 ,总结了目前在胜利油区具有代表意义的浊积岩油藏、河流相砂岩油藏和浅层亮点气藏等几种类型油气藏的描述方法、步骤及效果。提出了在运用油藏描述技术时应遵循的 4项基本原则 ,并指出了在应用地震资料进行油气藏描述时所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拗陷 河流相 沉积岩 油藏描述 类型
下载PDF
义东地区陡岸扇体沉积特征及相模式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善文 王永诗 纪友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1-45,共5页
研究了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义东地区沙河街组三段陡岸碎屑岩沉积体系的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及地震反射特征,划分出近岸水下扇、深水湖底扇两种类型,描述了每种扇体的微相特征和砂体展布特征。结合沉积背景和边界断层活动特征,总结了陡岸... 研究了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义东地区沙河街组三段陡岸碎屑岩沉积体系的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及地震反射特征,划分出近岸水下扇、深水湖底扇两种类型,描述了每种扇体的微相特征和砂体展布特征。结合沉积背景和边界断层活动特征,总结了陡岸沉积扇体的两种沉积相模式。认为:该区沙三段沉积期徒岸断层的活动,为近岸水下扇和深水湖底扇的沉积提供了地形和物源条件。两种扇体形成机制不同,沉积规模和砂作展布规律不同,具有明显的识别标志。构造断裂活动控制着两种扇你沉积模式和砂体发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沉积相 水下扇 油田 济阳坳陷
下载PDF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仓储层运移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善文 王永诗 +1 位作者 姜素华 王志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6-482,共7页
研究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仓储层运移油的机理,揭示断层幕式排烃期仓储层运移油的机理,以油气二次运移理论为指导,开展了油沿断裂纵向运移及油在仓储层内横向运移的定量研究。首先根据地质模型,建立断层内油压力衰减梯度的数学模型,根据... 研究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仓储层运移油的机理,揭示断层幕式排烃期仓储层运移油的机理,以油气二次运移理论为指导,开展了油沿断裂纵向运移及油在仓储层内横向运移的定量研究。首先根据地质模型,建立断层内油压力衰减梯度的数学模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推导出油沿断层纵向运移的压力梯度公式,计算出油沿断裂进入仓储层的初始压力,再根据仓储层的地质模型,建立油在仓储层内横向运移的压力衰减模型及上网层开启时的泄压模型,推导出油沿仓储层横向运移的压力梯度公式及泄压公式,最终得出仓储层运移油的合力公式。并指出当运移动力大于运移阻力,即运移合力为正时,仓储层以运移油为主,当运移动力等于或小于运移阻力,即运移合力为负时,仓储层以临时仓储(成毯)、成藏为主。通过对运移合力的计算,可以判断油在仓储层内运移、成毯和成藏的状态,预测仓储层运移、成毯或成藏的范围,从而指导该体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储层 运移动力 运移阻力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 沾化凹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网毯式”成藏机制剖析及其对盆地油气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34
14
作者 张善文 林会喜 沈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9-500,共12页
与油气通常近源聚集不同,准噶尔盆地西部车排子凸起新近系为特殊的远源成藏。其成藏的机制是什么?是否具有普遍性?如何进行勘探?本文从其充注特征和输导体系入手,剖析了成藏机制与富集特征,进而系统描述评价了准噶尔盆地宏观输导格架,... 与油气通常近源聚集不同,准噶尔盆地西部车排子凸起新近系为特殊的远源成藏。其成藏的机制是什么?是否具有普遍性?如何进行勘探?本文从其充注特征和输导体系入手,剖析了成藏机制与富集特征,进而系统描述评价了准噶尔盆地宏观输导格架,预测此类油气藏的勘探潜力与有利方向。研究表明,车排子凸起新近系远源成藏是"网毯式"体系高效输导的结果,准噶尔盆地多期构造运动与"砂-泥二元结构"沉积背景促使普遍发育网毯式输导体系。网毯输导体系控制了准噶尔盆地50%以上数量的油气聚集,网毯式成藏是盆地内一种非常重要的成藏类型。毯-源关系表现为侧向或纵向直接沟通样式、断层沟通或接力样式、断层-中转层接力样式、断层-不整合接力样式等4种样式。分析毯-藏空间关系,存在毯边、毯尖、毯中削截、毯中背斜、毯中坡折、毯中断块、毯上断块、毯上岩性、毯上地层等9种毯砂油气藏与毯上相关油气藏类型。准噶尔盆地网毯式油气藏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应重视并采取以网毯输导体系刻画评价为核心的研究与部署思路,大力推进此种类型油气藏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凸起 “网毯式”成藏 新近系
下载PDF
卷积神经网络在黄瓜叶部病害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5
作者 张善文 谢泽奇 晴晴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1,共6页
针对传统黄瓜病害识别方法中提取到的分类特征容易受病害叶片形态多样性、光照和背景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黄瓜病害识别方法,并建立了一个具有6种黄瓜病害的155 000多幅训练叶片图像数据库。根据病害叶片图像的复杂... 针对传统黄瓜病害识别方法中提取到的分类特征容易受病害叶片形态多样性、光照和背景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黄瓜病害识别方法,并建立了一个具有6种黄瓜病害的155 000多幅训练叶片图像数据库。根据病害叶片图像的复杂性,利用卷积神经网络从该数据库中自动学习黄瓜病害叶片图像的属性特征,再利用Softmax分类器进行分类。试验结果表明,与基于特征提取的传统病害识别方法相比,该方法的识别性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病害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特征提取 Softmax分类器
下载PDF
基于局部判别映射算法的玉米病害识别方法 被引量:32
16
作者 张善文 传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7-172,共6页
如何快速准确检测到作物病害信息是作物病害防治中的一个首要问题,根据作物叶片症状识别作物病害是作物病害检测的一个基本方法。由于病害叶片颜色、形状和纹理之间的差异很大,使得很多经典的模式识别方法不能有效地应用于作物病害识别... 如何快速准确检测到作物病害信息是作物病害防治中的一个首要问题,根据作物叶片症状识别作物病害是作物病害检测的一个基本方法。由于病害叶片颜色、形状和纹理之间的差异很大,使得很多经典的模式识别方法不能有效地应用于作物病害识别中,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判别映射(local discriminant projects,LDP)的作物病害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区域增长分割算法分割病害叶片中的病斑图像;然后,将病斑图像重组为一维向量,再由LDP对一维向量进行维数约简;最后,利用最近邻分类器识别作物病害类别。利用LDP算法将高维空间的一维向量样本点映射到低维子空间时,能够使得类内样本点更加紧凑,而类间样本点更加分离,从而得到最佳的低维分类特征。利用该方法在5种常见玉米病害叶片图像数据库上进行了病害识别试验,识别精度高达94.4%。与其他作物病害识别方法(如基于神经网络、主分量分析+概率神经网络和贝叶斯方法)和监督子空间学习算法(如算法局部判别嵌入和判别邻域嵌入)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作物病害叶片图像识别是有效可行的,为实现基于叶片图像处理技术的作物病害的田间实时在线检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病害 图像识别 维数约简 最近邻分类器 局部判别映射 玉米叶片
下载PDF
断层对沾化凹陷馆陶组石油运移和聚集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张善文 曾溅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5-190,共6页
在沾化凹陷馆陶组油气成藏地质研究基础上 ,利用二维模型模拟了断层开启条件下 ,断层对馆陶组石油运移和聚集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 1)断层带的流体运动方式和运动相态对馆陶组石油的运移路径和方式构成重要的影响 .连续 (稳态 )充注... 在沾化凹陷馆陶组油气成藏地质研究基础上 ,利用二维模型模拟了断层开启条件下 ,断层对馆陶组石油运移和聚集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 1)断层带的流体运动方式和运动相态对馆陶组石油的运移路径和方式构成重要的影响 .连续 (稳态 )充注条件下 ,油首先充注断层带 ,然后在馆陶组上段顶部侧向运移 ,最后一部分油沿馆陶组下段砂层的顶部侧向运移 .但幕式 (非稳态 )充注条件下 ,油首先充注断层下部和馆陶组下段充注断层上部 ,并在馆陶组下段侧向运移充注馆陶组上段 ,并在其中侧向运移 .另外油 /水两相充注时 ,由于水动力的作用 ,导致油和水的运移出现分异现象 ;( 2 )连续 (稳态 )充注条件下 ,油的侧向运移发生在隔层上部 (馆陶组上段 )砂层 ,而幕式 (非稳态 )充注条件下 ,馆陶组上、下段均发生了侧向运移 ,其中单一油相充注时 ,下部砂层油的侧向运移量大于上部砂层 ,而油 /水两相充注时 ,上部砂层侧向运移量稍大于下部砂层 ;( 3)连续 (稳态 )充注时有利于馆陶组上段砂层油的聚集 ,而幕式(非稳态 )充注时则有利于馆陶组下段砂层油的聚集 .另外由于水动力作用的影响 ,油水两相充注时 ,有利于馆陶组上段油的聚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石油运移 沾化凹陷 石油聚集 馆陶组 油气藏
下载PDF
结合知识图谱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的小麦条锈病预测 被引量:26
18
作者 张善文 王振 王祖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2-178,共7页
针对现有小麦条锈病预测方法没有利用病害发生因素之间的语义信息,存在预测难度大、准确率低等问题,利用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KG)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处理多源异构复杂数据的各... 针对现有小麦条锈病预测方法没有利用病害发生因素之间的语义信息,存在预测难度大、准确率低等问题,利用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KG)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处理多源异构复杂数据的各自优势,提出一种基于KG与Bi-LSTM结合的小麦条锈病预测方法。首先,构建小麦条锈病知识图谱,将与小麦条锈病发生相关的环境信息转换为特征向量;其次,利用特征向量训练Bi-LSTM模型,得到基于Bi-LSTM的小麦条锈病预测模型;最后,利用小麦条锈病数据库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KG丰富了进行病害预测所描述的语义信息,提升了Bi-LSTM提取高层病害预测特征的能力,从而提高了病害预测的准确率。在小麦条锈病数据库上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3.21%,比基于Bi-LSTM的病害预测方法提高了4.5个百分点。该方法能较好预测小麦条锈病,为小麦条锈病的预报预警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害 预测 模型 小麦条锈病预测 知识图谱 长短时记忆 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
下载PDF
基于加权局部线性嵌入的植物叶片图像识别方法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善文 王献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1-145,共5页
局部线性嵌入(LLE)是一种经典的流形学习算法,它通过保持近邻样本点之间的最小重构权值不变,将原始样本点投影到低维空间。但由于LLE对噪声比较敏感,为了提高LLE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加权LLE(WLLE)算法。首先,利用热核函数计算每个样本... 局部线性嵌入(LLE)是一种经典的流形学习算法,它通过保持近邻样本点之间的最小重构权值不变,将原始样本点投影到低维空间。但由于LLE对噪声比较敏感,为了提高LLE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加权LLE(WLLE)算法。首先,利用热核函数计算每个样本点的重要性值;然后将每个样本点的重要性值加入到LLE算法的代价函数中,使得噪声点和样本外点得到了很好抑制。最后由真实的植物叶片图像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证实了WLLE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流形学习 局部线性嵌入 加权局部线性嵌入 植物叶片
下载PDF
基于概率局部判断映射的植物分类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善文 王献锋 +1 位作者 王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5-220,共6页
基于叶片图像的植物分类与识别方法研究在保护植物物种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叶片图像的复杂多样性以及同类叶片图像之间的差异性较大等特点,使得很多基于叶片颜色、形状和纹理的特征提取和识别方法不能满足植物自动... 基于叶片图像的植物分类与识别方法研究在保护植物物种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叶片图像的复杂多样性以及同类叶片图像之间的差异性较大等特点,使得很多基于叶片颜色、形状和纹理的特征提取和识别方法不能满足植物自动识别系统的需要。在分类概率和局部保持映射(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s,LPP)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概率局部判别映射(probability locality preserving discriminant projections,PLPDP)方法,并应用于植物分类。首先计算每个样本的分类概率,由样本的局部信息、分类概率和类别信息定义权重矩阵,然后构建目标函数。通过最小化目标函数寻求最佳投影矩阵,使得原始高维样本经投影后,在低维特征空间保持了样本的局部信息、分布信息和类别信息。与判别LPP和监督LPP相比,PLPDP充分利用了样本的局部信息、分类概率和类别信息,算法的分类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在公开的植物叶片图像数据库上对20类植物叶片图像进行了分类试验,识别率高达9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分类 概率 植物识别 局部保持映射 概率局部判断映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