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血管肋间神经转位重建截瘫患者的部分感觉功能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少成 禹宝庆 +7 位作者 王新伟 纪荣明 党瑞山 姚一平 柳顺发 杨海林 闫国章 陈建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4-265,共2页
目的:重建胸腰段脊柱骨折所致感觉平面位于T9~11脊髓节段完全性截瘫患者的臀、股外侧和外阴、股内侧区皮肤感觉功能。方法:6例截瘫患者均为男性,磁共振检查证实脊髓损伤达T10~11。切取截瘫平面以上1~2个节段的肋间神... 目的:重建胸腰段脊柱骨折所致感觉平面位于T9~11脊髓节段完全性截瘫患者的臀、股外侧和外阴、股内侧区皮肤感觉功能。方法:6例截瘫患者均为男性,磁共振检查证实脊髓损伤达T10~11。切取截瘫平面以上1~2个节段的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一般为第7/8或8/9肋间神经),带肋间动静脉转位经皮下隧道引至腹壁外侧,与切断的髂腹股沟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远端用移植的腓肠神经桥接吻合。结果:6例均恢复了大粗隆及臀、股外侧区和外阴、股内侧区S2~3节段的感觉,感觉恢复区随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扩大,供区原感觉平面无明显改变。结论:本手术可使T9~11节段截瘫患者的感觉平面下降3~4个节段,尤其是外阴区和股骨大粗隆臀外侧区感觉的恢复对患者十分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 肋间神经转位 神经移植 周围神经
下载PDF
肋间血管神经转位脊髓神经根桥接治疗截瘫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少成 纪方 +11 位作者 纪荣明 杨海林 禹宝庆 姚益平 党瑞山 柳顺发 崔义 黄平 王家林 王文良 张春生 李庆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830-832,共3页
目的:恢复截瘫病人的部分功能。方法:损伤段脊髓显微松解、减压,将2 条肋间神经及伴行动、静脉转位,以显微外科技术处理神经远段后将血管、神经部分植入桥接脊髓,并将肋间神经与神经根端端或端侧、侧侧吻合,必要时行小隐静脉与... 目的:恢复截瘫病人的部分功能。方法:损伤段脊髓显微松解、减压,将2 条肋间神经及伴行动、静脉转位,以显微外科技术处理神经远段后将血管、神经部分植入桥接脊髓,并将肋间神经与神经根端端或端侧、侧侧吻合,必要时行小隐静脉与肋间动脉吻合动脉化的腓肠神经移植。结果:31 例病人经术后平均2-5 年的随访,下肢肌力有明显恢复,可带支架扶双拐站立行走,大小便功能明显改善,即从Franckel 分级A 或B 提高至D 级者9 例;本体感觉功能恢复,大、小便功能有改善,但无明显功能性运动即从A 至B、C 级者17 例;仅有感觉平面下降,双足本体深感觉恢复即从A 至B者4 例,无效1 例。结论:该方法对伤后半年~1 年截瘫无恢复,但MRI 证实脊髓连续性尚存在的年青病人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截瘫 脊髓神经根桥接 血管神经转位
下载PDF
截瘫后下肢神经病理改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少成 修先伦 +4 位作者 李全华 赵杰 于金国 禹宝庆 张雪松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84-685,F004,共3页
目的:了解截瘫后下肢神经的病理改变。方法:(1) 将实验犬的脊髓从 T11~12平面完全横断,分别于第3,6 周取出下肢主要神经干,切片、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神经纤维形态学改变;(2) 在给陈旧性截瘫患者行肋间神经转位、腓... 目的:了解截瘫后下肢神经的病理改变。方法:(1) 将实验犬的脊髓从 T11~12平面完全横断,分别于第3,6 周取出下肢主要神经干,切片、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神经纤维形态学改变;(2) 在给陈旧性截瘫患者行肋间神经转位、腓肠神经移植桥接马尾手术的同时,切取腓肠神经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实验犬的下肢神经未见明显变性,截瘫患者的腓肠神经组织形态基本正常。结论: T11以上脊髓损伤截瘫后,下肢神经无明显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 神经变性 下肢 脊髓损伤
下载PDF
硬脊膜内松解自体周围神经植入治疗脊髓陈旧性不完全性断裂伤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少成 许硕贵 +5 位作者 马玉海 逄育 张振伟 王家林 郑旭东 康力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03-804,共2页
目的 :探讨脊髓减压松解、神经组织植入治疗陈旧性脊髓不完全性断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 6例外伤性陈旧性不全瘫患者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开硬脊膜 ,将蛛网膜、软脊膜、齿状韧带、神经根起始段与脊髓的粘连及周围的纤维条索彻底解... 目的 :探讨脊髓减压松解、神经组织植入治疗陈旧性脊髓不完全性断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 6例外伤性陈旧性不全瘫患者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开硬脊膜 ,将蛛网膜、软脊膜、齿状韧带、神经根起始段与脊髓的粘连及周围的纤维条索彻底解除。将质地外观异常段的脊髓行 3~ 6个切口 (深 0 .1~ 0 .2 mm、长度超过损伤节段 )纵行切开 ;若发现脊髓内囊肿 ,则切开后吸出其中液体。然后 ,将自身腓肠神经用显微外科方法去除外膜、束膜并剪开 ,使神经组织的质地、外观类似马尾组织 ,将其排列呈多条状、纵行植入已切开的脊髓处或原囊肿腔内 ,用 9- 0的无损伤线与软脊膜适当固定。最后修复硬脊膜或用骶棘肌瓣覆盖。结果 :1 6例患者术后随访 2~ 4年 (平均 2 .5年 ) ,感觉和运动均增加 1级以上 ,其中 6例双下肢主要肌群肌力较术前增加 2级 ,恢复达 4级 ,恢复行走能力。结论 :硬脊膜内粘连松解、瘢痕段脊髓切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显微外科 硬脊膜内松解 周围神经移植
下载PDF
吻合血管的尺神经转位治疗截瘫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少成 党瑞山 +7 位作者 赵杰 蔡郑东 纪荣明 黄平 李庆涛 修先伦 禹宝庆 康一凡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目的:重建胸段脊髓横断致伤完全性截瘫患者的部分周围神经功能。方法:在4例截瘫病人将一侧的尺神经自腕部切断,以骨间前神经族前方肌支吻接远端尺神经深支,取一桡神经浅支的分支与尺神经浅支吻接,自皮下隧道分段游离尺神经至腋窝... 目的:重建胸段脊髓横断致伤完全性截瘫患者的部分周围神经功能。方法:在4例截瘫病人将一侧的尺神经自腕部切断,以骨间前神经族前方肌支吻接远端尺神经深支,取一桡神经浅支的分支与尺神经浅支吻接,自皮下隧道分段游离尺神经至腋窝起始处,分离过程中保护尺侧上副血管。于皮下将尺神经及其尺侧上副血管引入侧胸壁隧道。显露胸背动、静脉,将尺例上副血管与其行端端吻合。在臀部分离出阴部神经、股后应神经和坐骨神经,用带筋膜蒂股后皮神经后反转桥接尺神经深支与阴部神经,尺神经手背支与坐骨神经端侧缝合,用腓肠神经桥接尺侧腕屈肌支至腰骶干。结果:经术后3~5年的随访,患者恢复了阴部神经部分功能和会阴、臀部及下肢的S1-2级的感觉功能;手指感觉恢复S3级,未出现明显爪形手。结论:吻合血管的尺神经转位可重建胸段脊髓完全性横断伤患者的部分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 血管吻合 截瘫 功能重建
下载PDF
带血管肋间神经移位与骶神经根选择性束间吻接行截瘫大小便功能重建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少成 马玉海 +3 位作者 张振伟 胡玉华 张传森 党瑞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31-832,849,共3页
为重建截瘫患者的大小便功能 ,对 30例截瘫患者切取其截瘫平面以上的 2组正常肋间神经及伴行动、静脉。远端切断 ,近端游离 ,经肌下隧道转移至椎管内 ,取腓肠神经桥接 ,截瘫平面为T11以上者与部分切断的S2~ 4 神经根行选择性束间缝合 ... 为重建截瘫患者的大小便功能 ,对 30例截瘫患者切取其截瘫平面以上的 2组正常肋间神经及伴行动、静脉。远端切断 ,近端游离 ,经肌下隧道转移至椎管内 ,取腓肠神经桥接 ,截瘫平面为T11以上者与部分切断的S2~ 4 神经根行选择性束间缝合 ,截瘫平面为T12以下者与选择性切断部分神经束的S2~ 4 神经根于硬膜外缝合。术后随访 2~ 11年 (平均 5年 ) ,2 6例 (86 6 %)有排尿、排便反射和臀部、外阴会阴部S1~ 2级的感觉恢复 ;2 3例 (76 7%)除上述功能外尚有主动排尿功能恢复 ,其中 8例 (2 7%)有逼尿肌和尿道、肛门括约肌主动收缩功能恢复。证实该方法可重建部分截瘫患者的排尿、排便功能和臀、会阴及外阴部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 神经移位 功能恢复 大小便功能
下载PDF
神经束间侧侧缝合重建截瘫/四肢瘫感觉功能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少成 郭福玲 +4 位作者 阎国章 马玉海 贾金鹏 邬春虎 修先伦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987-988,共2页
目的 :介绍一种重建截瘫 /四肢瘫部分感觉功能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具有感觉功能的神经干或束组作为供体神经 ,支配感觉消失区的神经干或束组为受体神经 ,在合适的平面将两神经的束外膜切开约 1~ 1.5cm ,相互紧密并拢后以 9~ 10个“0... 目的 :介绍一种重建截瘫 /四肢瘫部分感觉功能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具有感觉功能的神经干或束组作为供体神经 ,支配感觉消失区的神经干或束组为受体神经 ,在合适的平面将两神经的束外膜切开约 1~ 1.5cm ,相互紧密并拢后以 9~ 10个“0”无损伤针线侧侧缝合束外膜。结果 :2 1例 (四肢瘫 4例 ,截瘫 17例 )术后获 1~ 5年 (平均 2年 8个月 )的随访 ,3例失访。受区感觉恢复达S3级者 11例 ,S2级者 6例 ,S1级者 2例。但重建感觉区域的感觉定位均转换较差。结论 :周围神经侧侧缝合可以重建截瘫、四肢瘫患者的部分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束间侧侧缝合 四肢瘫 感觉功能 截瘫 功能重建
下载PDF
周围神经侧侧吻合治疗痉挛性脑瘫初步报告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少成 禹宝庆 +4 位作者 石志才 修先伦 赵永江 黄平 姚一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1056-1058,共3页
目的 :用周围神经侧侧吻合术治疗肢体痉挛性脑瘫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对 16例肢体痉挛性脑瘫患者采用正常神经干与病变神经干的侧侧吻合术 ,即将支配痉挛肌群的主要神经干与相对正常的邻近神经干的近端显露出 5~ 6cm后相互靠拢 ,切开... 目的 :用周围神经侧侧吻合术治疗肢体痉挛性脑瘫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对 16例肢体痉挛性脑瘫患者采用正常神经干与病变神经干的侧侧吻合术 ,即将支配痉挛肌群的主要神经干与相对正常的邻近神经干的近端显露出 5~ 6cm后相互靠拢 ,切开两神经相邻面的神经外膜和束膜 1~ 2cm ,直至神经纤维裸露后相互紧密对合再吻合其束外膜。结果 :经 10~ 39个月 (平均 2 4个月 )的随访 ,所有患者的肢体痉挛、畸形均有明显的缓解 ,其中 6例患儿已无明显的痉挛发作 ,恢复了患肢的主要功能 ,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继续改善。未发现供体神经功能明显障碍。结论 :周围神经侧侧吻合术是治疗肢体痉挛性脑瘫的有效方法之一 ,术后痉挛肌群可获得部分正常的神经支配从而改变大脑皮层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侧侧吻合 脑瘫 治疗
下载PDF
酵母浓缩物对罗斯肉鸡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少成 高振华 +2 位作者 曹赞 陈广信 陈彩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9-113,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酵母浓缩物对罗斯肉鸡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取1日龄罗斯308肉鸡160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Ⅴ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000、4000...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酵母浓缩物对罗斯肉鸡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取1日龄罗斯308肉鸡160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Ⅴ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000、4000、6000、8000mg/kg酵母浓缩物,其中Ⅱ组(2000mg/kg)添加方式为1~42日龄连续添加;Ⅲ~Ⅴ组添加方式为1~21日龄添加酵母浓缩物,22~42日龄不添加酵母浓缩物。试验期42d。结果表明,21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Ⅱ、Ⅲ、Ⅳ、Ⅴ组有提高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及降低腹脂率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Ⅱ、Ⅲ、Ⅳ组可显著提高肌肉的a值、降低肌肉剪切力(P〈0.05),Ⅲ组可显著降低肌肉的b值(P〈0.05)。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Ⅳ组可显著降低腹脂率、提高胸肌率(P〈0.05),Ⅱ、Ⅲ、Ⅳ组可显著提高肌肉的a值(P〈0.05),Ⅱ组可显著降低肌肉剪切力(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酵母浓缩物可显著提高罗斯肉鸡的屠宰性能、改善胴体品质,并具有滞后效应,最佳添加剂量为6000mg/kg,添加方式为1~21日龄添加,22~42日龄不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浓缩物 屠宰性能 胴体品质
下载PDF
腰骶神经根修复治疗截瘫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少成 党瑞山 +6 位作者 纪荣明 王新伟 王家林 李重茂 朱振田 汪奇 王书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55-456,共2页
应用腰骶神经根修复治疗胸12~腰2骨折截瘫病人6例(男5,女1)获得成功,经1~5年(平均2年)的随访均有部分功能恢复,特别是股四头肌和内收肌的功能恢复明显.作者认为胸12、腰2椎骨骨折所致的截瘫为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并存,而后者通过神经... 应用腰骶神经根修复治疗胸12~腰2骨折截瘫病人6例(男5,女1)获得成功,经1~5年(平均2年)的随访均有部分功能恢复,特别是股四头肌和内收肌的功能恢复明显.作者认为胸12、腰2椎骨骨折所致的截瘫为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并存,而后者通过神经根修复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 神经根修复 脊神经
下载PDF
神经嫁接术治疗脑外伤、脊髓伤后痉挛性瘫痪的神经干内显微解剖与嫁接位点的选择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少成 李颉 +4 位作者 杨军 马玉海 吴大江 黄飞 张传森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8-310,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常用神经嫁接术之神经根、主要神经干的干内神经显微解剖,确定神经束或束组的解剖定位及走行规律,为选择嫁接神经切口位置、切开深度、范围提供解剖学依据,探讨依据该解剖学规律标定切口的可行性。方法:选用成人尸体标本... 目的:通过分析常用神经嫁接术之神经根、主要神经干的干内神经显微解剖,确定神经束或束组的解剖定位及走行规律,为选择嫁接神经切口位置、切开深度、范围提供解剖学依据,探讨依据该解剖学规律标定切口的可行性。方法:选用成人尸体标本8具,16侧,分离出主要神经,进行测量对照及术中验证,按照腕表表针刻度法进行标记,确认不同平面神经束或神经纤维分布位点。结果:主要神经根、干内神经束解剖位置具有规律性,如无明显变异,可根据各神经不同平面神经束、纤维分布定位,确定切开受体神经的位点。根据神经嫁接术中电刺激及术后效果评估反证显示,按该方法选择定位可达到70%~80%的准确率。结论:通过神经干内显微解剖,确定受体神经楔形切口嫁接位置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束 显微解剖 脑外伤 脑卒中 痉挛性瘫痪 神经嫁接术
下载PDF
病灶清除对带血管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少成 沈洪兴 +3 位作者 潘永太 马玉海 李志强 陈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03-903,906,共2页
关键词 肌骨头坏死 清创术 骨移植
下载PDF
带血管肋间神经移位与骶神经根选择性束间吻接行截瘫患者尿便功能重建(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少成 马玉海 +7 位作者 Johnson Laurance 王志伟 瞿创予 张振伟 胡玉华 张传森 党瑞山 张秋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90-192,共3页
背景:T12以上脊髓节段损伤截瘫,由于失去了与高级中枢的联系而无自立排尿排便功能。目的:采用带血管肋间神经移位与S2~4神经根行选择性束间吻接重建截瘫患者的尿便功能。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对象:选择1990-01/2000-12解放军第二军... 背景:T12以上脊髓节段损伤截瘫,由于失去了与高级中枢的联系而无自立排尿排便功能。目的:采用带血管肋间神经移位与S2~4神经根行选择性束间吻接重建截瘫患者的尿便功能。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对象:选择1990-01/2000-12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T9~L2平面外伤性截瘫患者30例。截瘫平面T9~T11者17例,T12~L2者13例。全部患者均已施行过椎板减压内固定等手术,其中24例已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方法:切取患者截瘫平面以上的两组正常的肋间神经及伴行肋间动、静脉(一般为7,8或9,10肋间神经)。T11以上者于锁骨中线将其切断,结扎远端后将近端游离至肋提肌外缘处,经肌下遂道转移至椎管内。取相应长度的腓肠神经剪成2段,一端与肋间神经端端束外膜联合缝合,另一端分开束组后与部分切断的S2~4神经根行选择性束间缝合;脊髓损伤平面为T11以下者,则于腹壁切口切取第10,11肋间神经或肋下神经,经侧腹壁隧道转移至腰部,用移植的腓肠神经与S1,2平面后路显露并选择性切断部分神经束的S2~4神经根相桥接。术后1,3,6,12,24个月及随访时评定患者的尿便功能;术前、术后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尿便功能评定结果。②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30例患者,平均随访5年,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尿便功能评定结果:26例(86.6%)排尿、排便感觉恢复,23例(76.7%)恢复了排尿反射,19(63%)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主动收缩功能恢复。②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术后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和逼尿肌最大收缩压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12.0±3.0)比(2.0±0.3)mL/s,(80±12)比(150±30)mL,(11.76±3.43)比(5.88±1.47)kPa,P<0.05];术后低顺应性9例,逼尿肌无反射7例;均较术前人数显著减少(术前依次为26,27例)。结论:采用带血管肋间神经移位与S2,3,4神经根行选择性束间吻接可重建部分截瘫患者的排尿排便功能和臀、会阴和外阴部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 神经移位 排尿障碍 功能恢复
下载PDF
足背静脉弓顺行移植代掌浅弓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少成 赵杰 +1 位作者 柳顺发 纪荣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67-269,共3页
再植或修复掌中部挤压住离断伤时,毁损或缺失的掌浅弓及指掌侧总动脉起始段由于口径,数目的差别,而难以与近端的尺、桡动脉断端相吻合。作者采用进行瓣膜处理后的足背静脉弓连同跖背静脉顺行移植代掌浅弓及指掌测总动脉起始段两例,... 再植或修复掌中部挤压住离断伤时,毁损或缺失的掌浅弓及指掌侧总动脉起始段由于口径,数目的差别,而难以与近端的尺、桡动脉断端相吻合。作者采用进行瓣膜处理后的足背静脉弓连同跖背静脉顺行移植代掌浅弓及指掌测总动脉起始段两例,均获成功。对于瓣膜,手术时先将足背静脉弓上大、小隐静脉端与桡、尺动脉吻合,观察数分钟后,血流可通过的瓣膜不做处理。血流受阻处则剪开瓣膜后再缝合静脉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静脉弓 静脉瓣 静脉移植
下载PDF
红树内生菌CⅢ-1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少成 高振华 +4 位作者 何红 曹赞 陈广信 周鹏辉 黄志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为研究红树内生菌(CⅢ-1)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发育及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黄羽肉鸡240只,分为4组。分别饲喂4种日粮,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Ⅱ、Ⅲ、Ⅳ组)饲喂的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05%、0.15%... 为研究红树内生菌(CⅢ-1)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发育及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黄羽肉鸡240只,分为4组。分别饲喂4种日粮,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Ⅱ、Ⅲ、Ⅳ组)饲喂的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05%、0.15%、0.45%的红树内生菌,试验期为21d,分别测定黄羽肉鸡平均日增体质量、器官指数、血清IgA等指标。结果显示,试验Ⅳ组与对照组相比,黄羽肉鸡平均日增体质量显著增加11.6%、料重比显著降低7.6%;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增高,脾脏指数显著增加56.4%;血清中IgA、IgG、IgM含量分别提高25.7%、18.5%、3.1%,血液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白球比值分别提高19.0%、18.1%、30.3%,但差异均不显著。表明,日粮中添加红树林内生菌可显著提高黄羽肉鸡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性能,提高免疫器官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红树内生菌 生产性能 免疫器官指数 血液免疫指标
下载PDF
神经束间侧侧吻合治疗局限性痉挛性脑瘫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少成 修先伦 +2 位作者 黄平 李庆涛 姚依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5-396,共2页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神经束间侧侧吻合术 疗效
下载PDF
神经移植端侧缝合颈5/7神经根与上干桥接治疗产瘫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少成 张燕溪 +5 位作者 侯海春 马玉海 潘永太 王连江 柳顺发 年申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67-969,共3页
目的 :探讨一种不影响残存神经自行恢复的产瘫臂丛神经修复新方法。 方法 :将上干损伤部位行松解 ,不切除神经瘤 ,将其近端的颈 5或颈 7神经根和神经瘤远端的臂丛上干的神经束膜切开窗口 ,取颈丛皮支或前臂外侧皮神经剪成多段 (一般每... 目的 :探讨一种不影响残存神经自行恢复的产瘫臂丛神经修复新方法。 方法 :将上干损伤部位行松解 ,不切除神经瘤 ,将其近端的颈 5或颈 7神经根和神经瘤远端的臂丛上干的神经束膜切开窗口 ,取颈丛皮支或前臂外侧皮神经剪成多段 (一般每段长约 2 .0~ 2 .5 cm ) ,两端分别与颈 5神经根和上干的神经束膜行端侧缝合。 结果 :8例患儿经术后 1~ 11年 (平均 3年 )的随访 ,4例的三角肌和肱二头肌肌力达 4级和 4- 级 ,4例达 3级。 3例后期进行了肩关节松解和旋前圆肌肌腱切断。 结论 :该方法既提供了可使损伤近端颈 5神经根的新生纤维生长至上干的神经通道 ,又未阻断神经瘤内残存神经纤维的自行恢复 ,是治疗产瘫特别是 Tas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瘫 臂丛神经 神经移植 神经瘤
下载PDF
桡神经浅支移位尺神经浅支术及其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少成 党瑞山 朱伟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桡神经浅支移位 尺神经浅支术 解剖学
下载PDF
组合皮瓣移植修复手皮肤套状撕脱伤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少成 赵杰 +1 位作者 高建章 程廷英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47-348,共2页
全手皮肤套状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按以往的方法如腹部包埋植皮等治疗,手术次数多,取皮范围大,伤手还常常遗留较严重的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截肢。我们采用带血管皮瓣组合移植修复2例。
关键词 皮瓣移植 手部损伤
下载PDF
自体周围神经植入治疗脊髓陈旧性不完全性断裂伤(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少成 马玉海 +3 位作者 许硕贵 柳顺发 张秋林 逄育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1-163,F0003,共4页
背景:临床上常可发现,脊髓损伤患者在排除了脊髓压迫与不稳定等因素外,许多影像学改变极为相似的患者其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差别却很大。研究表明为硬脊膜内的粘连、纤维索条的牵拉、脊髓本身的创伤后瘢痕化、软化、囊肿所致。目的:... 背景:临床上常可发现,脊髓损伤患者在排除了脊髓压迫与不稳定等因素外,许多影像学改变极为相似的患者其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差别却很大。研究表明为硬脊膜内的粘连、纤维索条的牵拉、脊髓本身的创伤后瘢痕化、软化、囊肿所致。目的:观察脊髓减压松解、神经组织植入治疗对陈旧性脊髓不完全性断裂伤的临床效果。设计:患者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对象:选择1994-06/2002-08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外伤性陈旧性不完全瘫痪患者16例。损伤平面T7~95例,T10~127例,L1,24例。16例患者均曾于伤时行脊柱减压内固定,4例后路手术患者于本次手术前已取出内固定。6例患者曾针对外伤性不完全瘫痪进行过高压氧等治疗。有尿便功能障碍11例;神经根性疼痛4例。按Frankel分级:B级12例,C级4例。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开患者硬脊膜,将蛛网膜、软脊膜、齿状韧带、神经根起始段与脊髓的粘连及周围的纤维条索彻底解除。将被瘢痕缩紧段的脊髓行3~6个切口纵行切开、深0.1~0.2mm、长度超过损伤节段;若发现脊髓内囊肿,则切开后吸出其中液体。然后,将自身腓肠神经用显微外科方法去除外膜、束膜,并剪开、使神经组织的质地、外观类似马尾组织,将其排列呈多条状、纵行植入已切开的脊髓处或原囊肿腔内,用9-0的无损伤线与软脊膜适当固定。最后用外科防粘连膜和骶棘肌瓣覆盖。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术后感觉和运动及尿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6例患者平均随访2.5年,均进入结果分析。所有患者感觉和运动均增加1级以上,11例术前有尿便功能障碍者症状明显改善,其中6例按Frankel肌力分级,双下肢主要肌群肌力术后较术前增加2级以上,达4级,恢复行走能力,10例增加1级。结论:解除硬脊膜内粘连,瘢痕段脊髓切开,自体周围神经组织植入桥接,可以明显改善外伤性陈旧性不完全瘫痪患者的尿便功能并恢复其部分感觉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功能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