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期疑难下腔静脉滤器合并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成功治疗一例
1
作者 李明鑫 张希全 +2 位作者 孙顺吉 蹇兆成 王凯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1094-1095,共2页
病人,女性,45岁。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10年并双下肢酸胀不适1年余,以左下肢为著。腹壁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双下肢可见迂曲、扩张静脉,双下肢较前轻微肿胀。10年前行IVCF植入术及溶栓治疗,术后肿胀缓解,出院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病人,女性,45岁。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10年并双下肢酸胀不适1年余,以左下肢为著。腹壁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双下肢可见迂曲、扩张静脉,双下肢较前轻微肿胀。10年前行IVCF植入术及溶栓治疗,术后肿胀缓解,出院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6年前因右下肢肿胀伴疼痛行超声检查,提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右下肢静脉AngioJet吸栓、置管溶栓。术后造影显示右股静脉、髂静脉内残存少量充盈缺损,IVCF内可见充盈缺损,术后肿胀缓解,出院后继续口服抗凝药物。3年前因左下肢肿胀行DSA造影检查,提示右侧股静脉、髂静脉显影但管腔纤细,盆腔可见大量侧支血管;左侧髂外静脉显影但管腔纤细,髂总静脉未显影完全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腔内治疗
下载PDF
浅谈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2
作者 张希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92-195,共4页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实现作物间的和谐共生,优化农业生态系统。本文旨在探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原理、实践应用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通过详细分析该技术的核心要素、种植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收获与...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实现作物间的和谐共生,优化农业生态系统。本文旨在探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原理、实践应用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通过详细分析该技术的核心要素、种植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收获与后处理等环节,本文揭示了该技术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作物布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下载PDF
高产优质玉米种植技术的研究
3
作者 张希全 李艳红 包长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0186-0188,共3页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各种农作物种植中排名前列,玉米的种植情况与我国的粮食安全息息相关。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把握各个环节的种植规范,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玉米根据种植时间分为春玉米和夏玉米,文章以春玉米为研...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各种农作物种植中排名前列,玉米的种植情况与我国的粮食安全息息相关。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把握各个环节的种植规范,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玉米根据种植时间分为春玉米和夏玉米,文章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围绕春玉米的种植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选地整地、种子的选择与处理、播种方法、田间管理等技术,以期为春玉米的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技术 田间管理
下载PDF
心脏大血管术后预防性应用无创辅助通气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4
作者 李小荷 张希全 翟茜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心脏大血管术后预防性应用无创辅助通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索1992年8月—2022年8月发表的关于比较心脏大血管术后预... 目的系统评价心脏大血管术后预防性应用无创辅助通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索1992年8月—2022年8月发表的关于比较心脏大血管术后预防性应用无创辅助通气与传统术后管理效果及安全性差异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根据干预措施不同将资料分为干预组(预防性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和对照组(普通氧疗、雾化吸入、肺部理疗等常规治疗),提取早期病死率、肺部感染发生率、严重氧合障碍发生率、再次气管插管率、治疗后呼吸频率、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肾脏并发症发生率等资料,采用RevMan 5.4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Cochrane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共纳入10篇符合要求的文献,涉及1306例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RR=0.29,95%CI:0.12~0.74,P=0.01)、严重氧合障碍发生率(RR=0.42,95%CI:0.25~0.70,P<0.01)、再次气管插管率(RR=0.39,95%CI:0.17~0.93,P=0.03)及住院时间(MD=-1.63,95%CI:-2.91~-0.35,P=0.01)低于对照组,两组早期病死率、术后呼吸频率、ICU住院时间、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及肾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后预防性应用无创辅助通气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严重氧合障碍及再次气管插管的风险,并可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辅助通气 心脏手术 大血管手术 肺部感染 气管插管 Meta分析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希全 凌宝存 +2 位作者 朱伟 董戈 袁磊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237例LEDVT患者接受下肢静脉造影和介入性治疗,其中102例植入永久下腔静脉滤器(IVCF),11例植入临时IVCF;151例血管内留置导管溶栓;86例导管血栓碎吸基础上导管溶栓;26例股、髂静脉单...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237例LEDVT患者接受下肢静脉造影和介入性治疗,其中102例植入永久下腔静脉滤器(IVCF),11例植入临时IVCF;151例血管内留置导管溶栓;86例导管血栓碎吸基础上导管溶栓;26例股、髂静脉单纯PTA,37例并支架植入。结果介入治疗有效率97.89%,肺栓塞(PE)13例,经介入溶栓均抢救成功。结论经皮经腔介入治疗LEDVT疗效较好。使用插管溶栓、机械性血栓碎吸等个体化组合应用可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微创治疗髂静脉闭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希全 王义平 +4 位作者 朱伟 李长海 郭锋 董戈 张清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12期843-846,共4页
目的探讨机械性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髂静脉闭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73例髂静脉闭塞合并急性LEDVT患者,经皮穿刺股静脉置入滤器,插入8~14F鞘管后抽吸血栓。清除髂、股静脉血栓后,对造影显示血管狭窄... 目的探讨机械性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髂静脉闭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73例髂静脉闭塞合并急性LEDVT患者,经皮穿刺股静脉置入滤器,插入8~14F鞘管后抽吸血栓。清除髂、股静脉血栓后,对造影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段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对髂静脉闭塞合并混合型LEDVT行辅助溶栓治疗。结果 219例(219/273,80.22%)血栓完全清除(Ⅲ级),49例(49/273,17.95%)部分清除(Ⅱ级),5例(5/273,1.83%)少量清除(Ⅰ级)。PTA和支架植入术后治愈235例(235/273,86.08%),显效29例(29/273,10.62%),好转7例(7/273,2.56%),无效2例(2/273,0.73%)。随访3~6、7~12、18~24、25~36个月,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4.87%(259/273)、93.73%(254/271)、87.08%(236/271)、84.13%(228/271)。结论机械性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髂静脉闭塞合并急性LEDVT疗程较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疾病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希全 凌宝存 +4 位作者 朱伟 潘晓琳 董戈 郭锋 袁磊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27例LEAOD患者接受了PTAS治疗,制订治疗成功标准并疗效随访,对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4%(124/127),除3...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27例LEAOD患者接受了PTAS治疗,制订治疗成功标准并疗效随访,对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4%(124/127),除3例LEAOD患者PTAS失败外,其余病例均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ABI)由0.37±0.15上升为0.87±0.18(P<0.05)。随访3~60个月,53例髂动脉均血流通畅,临床症状无复发;45例股浅动脉中、上2/3段阻塞和29例股浅动脉下1/3段阻塞,PTAS后6、12、36、60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7.78%、91.11%、84.44%、75.56%及89.66%、79.31%、72.41%、65.52%。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LEAOD,可使闭塞血管得到长期的有效开通,显著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经皮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直结肠恶性梗阻及肠腔渗漏病变内支架治疗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希全 张晓席 +3 位作者 邹娜 郭锋 刘绵春 丁乃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2期1336-1338,共3页
目的:探讨金属内支架治疗直结肠恶性梗阻及肠腔渗漏的临床意义和效果。方法:47例无手术治疗指征的直、结肠恶性梗阻和9例肠腔渗漏,在X线透视下,经肛门置入镍钦记忆合金网状支架。结果:56例患者,共植入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62枚(6例因再... 目的:探讨金属内支架治疗直结肠恶性梗阻及肠腔渗漏的临床意义和效果。方法:47例无手术治疗指征的直、结肠恶性梗阻和9例肠腔渗漏,在X线透视下,经肛门置入镍钦记忆合金网状支架。结果:56例患者,共植入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62枚(6例因再次梗阻二次植入支架)。52例支架一次置入成功,占93%(52/56);4例经二次支架置入成功,占93%(4/56);5例因肿瘤破溃形成肠瘘,4例结肠癌手术吻合口瘘,置入覆膜支架成功封堵瘘口。所有病例支架置入后梗阻症状迅速解除,腹胀逐渐消失,可进半流质饮食,一般情况好转。生存6个月以内30%(17/56),6个月以上70%(39/56),5例已超过13个月,现仍在随访中。结论:直结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无手术指征的直结肠恶性梗阻和肠腔渗漏病变,首选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结肠 恶性狭窄梗阻 金属内支架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介入性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及溶栓术治疗周围动脉急性血栓栓塞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希全 凌宝存 +2 位作者 朱伟 董戈 袁磊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性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和局部溶栓术治疗周围动脉急性血栓栓塞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24例周围动脉急性血栓性阻塞患者接受DSA检查和介入性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联合局部溶栓术治疗。结果全组总的介入治疗成功率97.58%(12... 目的探讨介入性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和局部溶栓术治疗周围动脉急性血栓栓塞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24例周围动脉急性血栓性阻塞患者接受DSA检查和介入性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联合局部溶栓术治疗。结果全组总的介入治疗成功率97.58%(121/124)。血管完全开通率82.26%(102/124),部分开通率15.32%(19/124),无效率2.42%(3/124)。部分开通的19例辅以PTA联合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完全开通。并发症发生率6.45%(8/124)。结论介入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和局部溶栓治疗周围动脉急性血栓闭塞疾病,疗程短、成功率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恰当辅以PTA和内支架植入可显著提高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栓塞 血栓溶解疗法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金属内支架治疗恶性气道狭窄和胸腔胃——支气管瘘及支气管残端瘘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希全 刘长伟 +4 位作者 董戈 潘晓琳 朱伟 王胜强 郭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规格的金属内支架治疗严重气管狭窄和胸腔胃-气道瘘及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疗效。方法根据影像资料显示气管、支气管狭窄段位置、长度,瘘口位置、大小、范围及程度,设计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型管状裸支架或覆膜支架,治... 目的探讨不同规格的金属内支架治疗严重气管狭窄和胸腔胃-气道瘘及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疗效。方法根据影像资料显示气管、支气管狭窄段位置、长度,瘘口位置、大小、范围及程度,设计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型管状裸支架或覆膜支架,治疗气管狭窄26例;气管-支气管分叉状裸支架治疗气管-支气管复合狭窄8例;气管-支气管分叉状覆膜支架治疗胸腔胃-右支气管瘘5例,支气管残端瘘4例。支架均在DSA监视下经口腔置入病变部位。结果43例共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管状裸支架24枚,覆膜支架7枚(5例支架置入后再狭窄,重新置入覆膜支架)。17枚气管-支气管分叉型支架,其中9枚覆膜。支架置入后呼吸困难、憋喘及呛咳等症状即刻缓解,碘水造影显示瘘口完全封堵,无对比剂溢出。症状改善率为100%。结论依据影像资料选择记忆合金网状内支架治疗严重气管狭窄、胸腔胃鄄气道瘘、支气管残端瘘,能迅即解除呼吸困难和封堵瘘口,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 狭窄 胸腔胃 主支气管瘘 内支架
下载PDF
周围动脉急慢性闭塞疾病的综合介入治疗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希全 凌宝存 +3 位作者 潘晓琳 朱伟 董戈 郭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局部溶栓,血栓碎吸,经皮血管成形(percutaneous transcatheter angioplasty,PTA)和内支架置入,联合治疗急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周围动脉阻塞接受了介入治疗共259例。急性动脉血栓性闭塞58例,... 目的:探讨血管内局部溶栓,血栓碎吸,经皮血管成形(percutaneous transcatheter angioplasty,PTA)和内支架置入,联合治疗急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周围动脉阻塞接受了介入治疗共259例。急性动脉血栓性闭塞58例,局部溶栓+血栓碎吸;动脉狭窄合并急性血栓闭塞61例,局部溶栓+PTA;慢性动脉狭窄阻塞140例,局部溶栓+PTA+内支架置入。结果:全组总的介入治疗成功率98.8%(256/259)。局部溶栓+血栓碎吸成功率100%(58/58),血管完全开通91.4%(53/58),部分开通8.6%(5/58)。局部溶栓+PTA治疗成功率85.2%(52/61),9例辅以内支架置入治疗获得成功;PTA+内支架置入治疗成功率97.8%(137/140)。并发症发生率7.7%(20/259),局部溶栓+血栓碎吸8.6%(5/58),局部溶栓+PTA14.8%(9/61),PTA+内支架置入4.2%(6/140)。结论:经皮经腔综合介入治疗周围动脉急慢性闭塞疾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恰当选用局部溶栓、血栓碎吸、PTA和内支架置入技术并个体化有机地组合应用,可显著提高成功率和疗效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局部溶栓 血管成形术 内支架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希全 王义平 +5 位作者 潘晶晶 朱伟 李长海 郭锋 董戈 张清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11期850-855,共6页
目的:探讨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1例急性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央型423例单纯取栓,混合型275例取栓加动脉腔内留置导管溶栓,周围型166例单纯导管溶栓;其中中央型和混... 目的:探讨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1例急性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央型423例单纯取栓,混合型275例取栓加动脉腔内留置导管溶栓,周围型166例单纯导管溶栓;其中中央型和混合型患者在取栓或取栓加腔内溶栓后,213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支架置入。结果:介入治疗总有效率99.34%(905/911),平均住院7.5d。患肢肿胀、疼痛均于介入治疗后1~2 d内开始消退或减轻。37例并发肺动脉栓塞35例救治成功,2例抢救失败死亡。介入取栓及溶栓效果:Ⅰ级49.18%(448/911);Ⅱ级27.44%(250/911);Ⅲ级22.94%(209/911);IV级0.44%(4/911)。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为(1.34±1.07)cm和(0.93±0.52)cm,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随访:术后12个月,优78.55%(714/909),良14.96%(136/909),中6.05%(55/909),差0.44%(4/909);术后36个月,优75.25%(681/905),良14.14%(128/905),中10.61%(96/905),差0。结论: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LEDVT,能尽早清除静脉腔内血栓,迅速恢复通畅的血流,缩短病程,更大程度上保存静脉瓣功能;创伤小,并发症少,近、中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取栓术 腔内溶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腔内支架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希全 凌宝存 +4 位作者 朱伟 潘晓琳 董戈 郭锋 袁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腔内支架治疗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995年5月至2008年5月,161例PAOD患者经皮经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治疗成功率98.1%(158/161),12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术后踝肱指数(ABI)由术前平均0.35...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腔内支架治疗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995年5月至2008年5月,161例PAOD患者经皮经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治疗成功率98.1%(158/161),12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术后踝肱指数(ABI)由术前平均0.35(0.11~0.58)增至0.87(0.67~1.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髂动脉和25例锁骨下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后随访3~52个月,无一例临床症状复发。45例股浅动脉中、上2/3段阻塞,29例股浅动脉下1/3段和腘动脉阻塞,内支架置入治疗后6~52个月,血流保持通畅率分别为91.1%(41/45)和79.3%(23/29);9例肱动脉阻塞,支架置入治疗后随访时间超过3年,支架腔内血流均保持通畅。结论经皮经腔内支架置入治疗PAOD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充分的局部溶栓治疗,可显著提高PTA和内支架置入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成形术 内支架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起源异常及肺癌多支供血在灌注治疗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希全 周宗文 张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24-26,共3页
对120例肺癌共进行286次 BAI 治疗,选择性动脉造影发现,12例支气管动脉解剖位置变异,56例存在多支动脉供血。本文重点分析:①支气管动脉解剖变异;②多支供血。并对支气管动脉的解剖变异及肺癌多支供血动脉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灌注法 肺肝瘤 药物疗法 血管造影
下载PDF
腘动脉穿刺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股浅动脉起始部长段硬化性闭塞疾病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希全 张清 +3 位作者 刘静 朱伟 董戈 郭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2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腘动脉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 lasty,SIA)治疗股浅动脉起始部长段闭塞疾病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经腘动脉穿刺逆行SIA治疗股浅动脉起始部长段慢性硬化闭塞19例,采用PTA+内支架(stent)置入。... 目的:探讨经腘动脉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 lasty,SIA)治疗股浅动脉起始部长段闭塞疾病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经腘动脉穿刺逆行SIA治疗股浅动脉起始部长段慢性硬化闭塞19例,采用PTA+内支架(stent)置入。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100%(19/1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9例股浅动脉闭塞经腘动脉穿刺逆行SIA后,随访3~48个月,血流仍保持通畅为94.74%(18/19),1例股浅动脉逆行SIA并支架置入12个月出现再阻塞,经局部溶栓,支架腔内血流均保持通畅。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平均0.25(0.12~0.43)和0.89(0.69~1.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腘动脉逆行SIA是治疗股浅动脉起始部长段硬化闭塞,所致慢性严重肢体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膜下血管成形技术 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 内支架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血管腔内微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211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希全 潘晶晶 +4 位作者 王义平 朱亮 刘焕亮 郝斌 任可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70-77,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微创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 211例急性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央型375例单纯机械性血栓抽吸,患侧股静脉顺行穿刺,导丝引导下插入12~14 F鞘管手动抽吸髂、股静脉内血栓;混合...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微创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 211例急性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央型375例单纯机械性血栓抽吸,患侧股静脉顺行穿刺,导丝引导下插入12~14 F鞘管手动抽吸髂、股静脉内血栓;混合型570例患侧股静脉顺行穿刺直接抽吸清除髋上髂、股静脉内血栓;髋下股、腘静脉血栓,由健侧股静脉顺行穿刺,采用"穿线"或导丝"抓捕"技术,建立"健、患侧股静脉工作导丝"通路,经健侧置入7 F"翻山鞘管"至患侧髂静脉内,并沿导丝插入Fogarty导管,顺应静脉瓣膜方向将血栓拉至患侧髂静脉内,再经患侧股静脉抽吸血栓;周围型266例,患侧股静脉逆行穿刺,在导丝保护下插入12 F鞘管手动抽吸胫前、胫后及腓静脉内血栓。术后残存血栓配合溶栓治疗。492例髂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行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结果介入治疗总有效率99.34%(1 203/1 211),无效0.66%(8/1 211),平均住院(6.5±1.2)d。患肢肿胀、疼痛均于介入治疗后1~2 d内开始消退或减轻。介入取栓及溶栓效果:Ⅰ级61.44%(744/1211);Ⅱ级29.31%(355/1 211);Ⅲ级8.59%(104/1 211);Ⅳ级0.66%(8/1 211)。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与入院比较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临床表现"优"75.06%,"良"16.55%,"中"7.29%,"差"1.10%。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2.07%和88.62%。结论血管腔内微创治疗LEDVT,能尽早清除静脉腔内血栓,迅速恢复通畅的血流,缩短病程,近、中期疗效显著,以中央型DVT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机械性血栓抽吸 腔内溶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洛哌丁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希全 胡伏莲 陆达海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8-51,共4页
本文对4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患者随机分成洛哌丁胺组(剂量为每日2mg一次服)和复方苯乙哌啶组(剂量为每日3片分3次服),疗程2wk,观察大便的次数和性状的改变... 本文对4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患者随机分成洛哌丁胺组(剂量为每日2mg一次服)和复方苯乙哌啶组(剂量为每日3片分3次服),疗程2wk,观察大便的次数和性状的改变。其研究结果显示:洛哌丁胺组24h内总有效率为63.3%,对照组为26.7%(P<0.05)。洛哌丁胺组2wk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和100%,对照组为66.7%和86.7%。研究结果表明,洛哌丁胺治疗腹泻型IBS不仅疗效优于复方苯乙哌啶,而且服药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哌丁胺 复方苯乙哌啶 肠易激综合征
下载PDF
经皮腔内介入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6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希全 葛世堂 +5 位作者 罗晓苗 王鑫 陆圣月 窦树彬 陈众 潘晓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9-52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介入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3月~2016年3月16例SISMAD(Yun血管影像学分型,Ⅰ型2例,Ⅱa型5例,Ⅱb型9例)经...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介入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3月~2016年3月16例SISMAD(Yun血管影像学分型,Ⅰ型2例,Ⅱa型5例,Ⅱb型9例)经多穿刺入路,导丝通过病变段,然后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结果 16例接受介入治疗,其中2例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介入治疗,手术技术成功率100%。16例共植入21枚自膨式裸支架,其中植入单层支架11例,双支架重叠术5例,术中造影显示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真腔血流通畅。16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8.8月),均无腹痛症状发生,肠系膜上动脉CTA显示夹层动脉瘤不显影,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经皮腔内介入治疗SISMA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支架
下载PDF
血管腔内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疾病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希全 凌宝存 +4 位作者 朱伟 潘晓琳 董戈 郭锋 袁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8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6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了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3%(149/169),...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6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了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3%(149/169),除4例LEAOD患者支架置入失败外,其余病例均治疗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ABI)由0.1~0.59,平均(0.37±0.19)上升为0.69—1.16(平均0.88±0.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60个月,仅统计6、12、36、60个月的通畅率,68例髂动脉为:98.53%、92.65%、91.18%、89.71%;60例股浅动脉中、上2/3段阻塞为:91.67%、86.67%、81.67%、73.33%;41例股浅动脉下1/3段阻塞为:85.37%、78.05%、68.29%、56.09%。结论: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LEAOD,可使闭塞血管得到长期的有效开通,显著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球囊 支架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疾病血管腔内治疗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希全 凌宝存 +4 位作者 朱伟 潘晓琳 董戈 郭锋 袁磊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7期284-286,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PTA)和支架置入(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995年5月至2009年1月,16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了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3%(149/169),除4例...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PTA)和支架置入(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995年5月至2009年1月,16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了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3%(149/169),除4例LEAOD患者支架置入失败外,其余病例均治疗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ABI)由0.1~0.59,平均(0.37±0.19)上升为0.69~1.16(平均0.88±0.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60个月,仅统计6、12、36、60个月的通畅率,68例髂动脉为:98.53%、92.65%、91.18%、89.71%;60例股浅动脉中、上2/3段阻塞为:91.67%、86.67%、81.67%、73.33%;41例股浅动脉下1/3段阻塞为:85.37%、78.05%、68.29%、56.09%。结论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LEAOD,可使闭塞血管得到长期的有效开通,显著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治疗 球囊 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