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偏心破坏转化临界锈蚀率预测
1
作者 张志强 张康健 +3 位作者 刘新华 刘征 封坤 唐旭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盾构隧道管片中的钢筋锈蚀会对结构的承载性能和破坏形态产生重要影响。一般盾构隧道结构多呈现小偏心受压状态,当钢筋锈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小偏心向大偏心受力状态的转变,导致结构承载力下降、危及隧道运营安全。基于盾构隧道衬... 盾构隧道管片中的钢筋锈蚀会对结构的承载性能和破坏形态产生重要影响。一般盾构隧道结构多呈现小偏心受压状态,当钢筋锈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小偏心向大偏心受力状态的转变,导致结构承载力下降、危及隧道运营安全。基于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压弯受荷特点,设计小偏心加载的锈蚀试验柱,等效地模拟隧道衬砌的实际受力状态,分析不同锈蚀程度下试验柱跨中应变、极限承载力及裂缝的全过程演变。随锈蚀程度加重,试验柱承载力、混凝土应变、受压区高度下降速度逐渐加快,最大锈蚀率达到68.32%时,承载力最大降幅达到53.23%。试验发现高锈蚀程度(η≥46.25%)试验柱由小偏心破坏转化为大偏心破坏的现象。基于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理论分析,提出隧道衬砌结构由小偏心向大偏心破坏转化的临界锈蚀率理论计算方法,通过设计有限元计算流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可为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耐久性设计和安全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钢筋锈蚀 破坏形态转变 临界锈蚀率 偏心受压构件
下载PDF
盾构施工克泥效浆液扩散性能试验研究
2
作者 张志强 张康健 陈豪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66,共7页
研究目的:盾构隧道近接既有结构穿越工程中逐渐引进克泥效工法进行辅助施工,克泥效浆液在地层中的扩散性能对中盾壁后注浆效果有重要影响。基于自主研制的克泥效浆液恒压注浆扩散试验系统,开展A液水粉比、净注浆压力、地层渗透系数对浆... 研究目的:盾构隧道近接既有结构穿越工程中逐渐引进克泥效工法进行辅助施工,克泥效浆液在地层中的扩散性能对中盾壁后注浆效果有重要影响。基于自主研制的克泥效浆液恒压注浆扩散试验系统,开展A液水粉比、净注浆压力、地层渗透系数对浆液在地层中扩散性能(终浆量、终浆时间、扩散距离)影响试验。结合宾汉姆流体砂土扩散模型,对比浆液扩散距离的理论值和试验值,验证模型试验系统和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论:(1)克泥效浆液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随着A液水粉比的增加先增后减,且在A液水粉比3.0时出现极大值;(2)克泥效浆液在土体中的扩散行为表现出填充扩散和渗透扩散的明显差异,填充扩散阶段主要出现在注入的前30 s内,可达到终浆量的70%~80%;渗透扩散阶段浆液注入缓慢,与注浆终浆时间密切相关;(3)随着A液水粉比增加,注浆终浆量、终浆时间先减后增;随着净注浆压力增加,注浆终浆量、终浆时间均增加;克泥效浆液扩散距离与浆液黏度负相关,与净注浆压力正相关;(4)各因素对浆液扩散距离的影响强弱为:地层渗透系数>A液水粉比>净注浆压力;(5)本研究成果可为克泥效工法的工程运用和施工参数选取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克泥效 扩散性能 注浆试验 宾汉姆流体
下载PDF
盾构克泥效浆液成分与渗透扩散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豪 张康健 +2 位作者 史勇 陈勇 张志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916-6926,共11页
盾构隧道近接既有结构施工中常采用克泥效工法辅助控制地层位移。克泥效浆液的流变和渗透扩散性能对盾壳外环向间隙的填充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克泥效浆液X射线衍射试验(X-ray diffraction, XRD)和黏度试验,研究浆液微观成分及流变性... 盾构隧道近接既有结构施工中常采用克泥效工法辅助控制地层位移。克泥效浆液的流变和渗透扩散性能对盾壳外环向间隙的填充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克泥效浆液X射线衍射试验(X-ray diffraction, XRD)和黏度试验,研究浆液微观成分及流变性能。基于多孔介质多相流控制方程,建立砂土中克泥效浆液扩散数值模型,分析浆液配比、地层渗透系数和注浆压力对扩散性能的影响。结合宾汉姆流体砂土渗流公式,验证数值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克泥效浆液成分主要为石英、斜长石、伊利石、正长石,且随A液水粉比增加,斜长石含量增加,伊利石含量减小。克泥效浆液的塑性黏度与屈服强度随A液水粉比的减小而增大,宾汉姆模型对浆液流变曲线的拟合优度大于0.95。克泥效浆液在环向间隙中的填充扩散阶段约为25s,而后再向地层中发生渗透扩散,渗透扩散速度远小于填充扩散。随A液水粉比、地层渗透系数、注浆压力增加,克泥效在地层渗透距离均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泥效 宾汉姆流体 X射线衍射(XRD)试验 渗透扩散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杜仲次生代谢物部位差异性的研究 被引量:47
4
作者 张康健 董娟娥 +2 位作者 马柏林 高锦明 韩学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16,共5页
对同一生态环境下生长的杜仲不同部位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测定和分析表明 ,各次生代谢物个体间差异显著 ,同一个体不同部位之间差异也显著。就某一种次生代谢物而言 ,各部位含量高低的顺序为 :绿原酸 :叶 >雄花 >皮 >果 ;桃叶珊瑚... 对同一生态环境下生长的杜仲不同部位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测定和分析表明 ,各次生代谢物个体间差异显著 ,同一个体不同部位之间差异也显著。就某一种次生代谢物而言 ,各部位含量高低的顺序为 :绿原酸 :叶 >雄花 >皮 >果 ;桃叶珊瑚甙 :果 >叶 >皮 >雄花 ;总黄酮 :雄花 >叶 >皮 >果 ;杜仲胶 :果 >皮 >叶 >雄花。就某一部位而言 ,各种次生代谢物含量的高低顺序为 :叶 :绿原酸 >总黄酮 >杜仲胶 >桃叶珊瑚甙 ;皮 :杜仲胶 >桃叶珊瑚甙 >绿原酸 >总黄酮 ;雄花 :总黄酮 >桃叶珊瑚甙 >绿原酸 ;果 :杜仲胶 >桃叶珊瑚甙 >总黄酮 >绿原酸。分析结果显示 ,所测定的绿原酸、桃叶珊瑚甙、总黄酮等天然活性物质的含量 ,均是叶部高于皮部 ,这为“以叶代皮”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果实中除富含亚麻酸油 (α 亚麻酸含量高达 5 1% )外 ,还富含杜仲胶和桃叶珊瑚甙 ,是亟待开发的新资源 ;杜仲雄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 ,绿原酸和桃叶珊瑚甙的含量也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次生代谢物 部位分布 差异性
下载PDF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态学研究初报 被引量:46
5
作者 张康健 王亚琴 +2 位作者 马希汉 王蓝 张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8-34,共7页
通过对不同产地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 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及其生态因素分析,对杜仲叶次生代谢物进行了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遵义地区的京尼平甙、绿原酸、桃叶栅瑚甙、总黄酮含量最高,慈... 通过对不同产地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 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及其生态因素分析,对杜仲叶次生代谢物进行了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遵义地区的京尼平甙、绿原酸、桃叶栅瑚甙、总黄酮含量最高,慈利地区的京尼平甙酸含量最高;洛阳地区的京尼平甙含量最低,宜昌地区的绿原酸、桃叶珊瑚甙、总黄酮、京尼平甙酸含量最低,但杜仲胶含量最高,从而说明了生态因素也是调控次生代谢物的重要因素。对各生态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合成与积累的主要因素是微量元素;土壤中微量元素( 有效态) 与杜仲( 叶) 中微量元素( 植物吸收) 不完全呈正相关关系;以两者为主因素各进行的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不一致。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得出:贵州遵义、湖南慈利、陕西略阳、四川通江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次生代谢物 微量元素 生态学
下载PDF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与个体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康健 白明生 +2 位作者 张檀 马希汉 高锦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51,共7页
通过同一立地条件下生长的 4 0个杜仲无性系叶中次生代谢物 (有效成分 )含量的测定 ,对杜仲个体生长发育特性与其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4 0个杜仲无性系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 ,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杜仲个... 通过同一立地条件下生长的 4 0个杜仲无性系叶中次生代谢物 (有效成分 )含量的测定 ,对杜仲个体生长发育特性与其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4 0个杜仲无性系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 ,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杜仲个体生长发育特性 (遗传因素 )是调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和积累的重要因素 ;芽开绽期早的个体 ,其次生代谢物含量高于芽开绽期晚的个体 ;椭圆形叶的杜仲胶含量明显高于卵形叶的个体 ;叶面积与杜仲胶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光皮类型的京尼平甙酸、京尼平甙含量高于粗皮类型 ;树木的性别、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和硝酸还原酶活力则对次生代谢物含量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次生长谢物 个体生长发育特性 合成 积累 含量 良种选育 表型 药用植物
下载PDF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长积累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61
7
作者 张康健 马希汉 +2 位作者 马梅 王蓝 张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20,共6页
通过对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测定,对其生长积累动态作了以下有关分析:不同无性系的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绿原酸在略1中含量最高(407%),略49中含量最低(127%);桃叶珊瑚甙在略1中含量最高(398%)... 通过对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测定,对其生长积累动态作了以下有关分析:不同无性系的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绿原酸在略1中含量最高(407%),略49中含量最低(127%);桃叶珊瑚甙在略1中含量最高(398%),略49中含量最低(108%);京尼平甙酸在灌3中含量最高(012%),略49中含量最低(005%);总黄酮在略11中含量最高(167%),略41中含量最低(018%);杜仲胶在略1中含量最高(380%),略0中含量最低(176%);表明树木的遗传基因(决定个体生长发育)也是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因素。在年周期中,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长积累的动态变化为:绿原酸含量以6月、11月份最高,5月份最低;桃叶珊瑚甙在6月、11月份含量最高,7月、8月份最低;京尼平甙酸在6月份含量最高,5月、11月份最低;总黄酮以5月份含量最高,10月份最低;杜仲胶含量以5~6月份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似乎与树体年生长速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次生代谢物 生长积累动态
下载PDF
杜仲综合开发的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41
8
作者 张康健 王蓝 马希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75-79,共5页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杜仲综合研究开发的进展状况,预测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杜仲 开发 进展 对策 综合利用
下载PDF
杜仲叶与皮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6
9
作者 张康健 王蓝 +1 位作者 张凤云 陈荣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42-46,共5页
本文就杜仲叶和皮总成分、药用成分(绿原酸、桃叶珊瑚甙和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及营养成分(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杜仲叶含量丰富,除维生素含量基本相当外。
关键词 杜仲 树皮 树叶 有效成分 分析
下载PDF
杜仲优树返幼及快速繁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康健 苏印泉 +1 位作者 刘淑明 马西宁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2-109,共8页
本文对杜仲(Eucommia utmoides Oliv)根萌苗诱导、萌发特性及扦插繁殖等作了系统研究。研究中发现杜仲根段具有生理极性较弱的表现,为杜仲的无性繁殖提供了有利因素,找到了杜仲无性繁殖新方法,并在杜仲无性系良种选育中,取得优树的幼年... 本文对杜仲(Eucommia utmoides Oliv)根萌苗诱导、萌发特性及扦插繁殖等作了系统研究。研究中发现杜仲根段具有生理极性较弱的表现,为杜仲的无性繁殖提供了有利因素,找到了杜仲无性繁殖新方法,并在杜仲无性系良种选育中,取得优树的幼年性与一致性繁殖材料的方法,即人工诱导根萌苗及其扦插繁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根萌苗 繁殖
下载PDF
杜仲优树根萌苗返幼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康健 王姝清 马惠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55-559,共5页
优树根萌苗是从根周皮内潜伏芽中产生,因此消除了原选优树的成熟效应(老化)、位置效应(斜长)和母树年龄差别,从而使幼树恢复了幼年性、一致性和可比性,为无性系测定和无性系造林创造了条件。所以,用根萌苗来繁殖优树已成为目前一种重要... 优树根萌苗是从根周皮内潜伏芽中产生,因此消除了原选优树的成熟效应(老化)、位置效应(斜长)和母树年龄差别,从而使幼树恢复了幼年性、一致性和可比性,为无性系测定和无性系造林创造了条件。所以,用根萌苗来繁殖优树已成为目前一种重要的方法,我们在杜仲优树的繁育中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并对杜仲优树根萌苗的返幼特性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优树 根萌苗 幼化特性
下载PDF
杜仲幼树短截效应和防护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康健 杨吉安 +1 位作者 张檀 王忠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4-17,共4页
本文通过采取不同的短截方式来研究杜仲幼树的短截效应;并应用常规方法,测定杜仲幼树的防护效益。数据分析结果认为,1/3短截方式具有较好的“复壮效应”,能提高杜仲幼树生长量;
关键词 杜仲 短截 复壮 防护效益
下载PDF
毛白杨、河北杨多代循环繁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康健 孙长忠 董三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10-116,共7页
从1983年起,对毛白杨、河北杨的扦插繁殖育苗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出“多代循环繁殖新方法”,无需任何处理,也无需地膜覆盖,使大田育苗成活率稳定在80%左右;同时研究出快速、简便、繁殖系数高的优树根萌条培育新技术,为毛白杨、河... 从1983年起,对毛白杨、河北杨的扦插繁殖育苗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出“多代循环繁殖新方法”,无需任何处理,也无需地膜覆盖,使大田育苗成活率稳定在80%左右;同时研究出快速、简便、繁殖系数高的优树根萌条培育新技术,为毛白杨、河北杨优树的无性系测定、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造林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河北杨 根萌条 无性繁殖
下载PDF
杜仲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30
14
作者 张康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58-63,共6页
本文综述了杜仲药理,天然保健功能,杜仲胶及其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急待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杜仲 研究进展 栽培
下载PDF
森林立地定量评价与分类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康健 刘建军 《陕西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18,13,共4页
本文简略综述了我国目前森林立地定量评价与分类的研究现状,期望这一研究领域在深度和广度上更加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 森林 立地 定量评价 分类 研究
下载PDF
竹基可降解农用地膜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康健 余林鹏 +4 位作者 代福宽 汪佑宏 马千里 江泽慧 田根林 《世界竹藤通讯》 2023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塑料地膜作为农业重要生产资料,对农业增效、农产品安全供应、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的同时带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快速提高。但塑料地膜的长期大量使用和缺乏有效的回收处理已对农业造成直接危害和损失,寻求更为绿色... 塑料地膜作为农业重要生产资料,对农业增效、农产品安全供应、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的同时带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快速提高。但塑料地膜的长期大量使用和缺乏有效的回收处理已对农业造成直接危害和损失,寻求更为绿色环保的可降解地膜材料,减少塑料应用已成为全球共识。文章介绍了目前可降解农用地膜的主要类型及其优缺点,综述了竹基可降解农用地膜的研发现状与应用潜力,并基于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提出竹基可降解农用地膜今后应重点加强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研发、建立完善的相关标准体系、制定鼓励以竹基地膜代替传统塑料地膜的相关政策等建议,以加快落实“以竹代塑”倡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膜 可降解地膜 竹基材料 以竹代塑
下载PDF
杜仲综合开发的进展与前景
17
作者 张康健 王蓝 马希汉 《经济林研究》 1996年第S2期17-20,共4页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高大乔木,其皮、叶、果实、木材均可利用,经济价值很高。既是贵重的中药材、保健品原料,又是提取橡胶的工业原料。
关键词 杜仲抗真菌蛋白 开发的进展 杜仲胶 杜仲叶 染色体异常 饲料添加剂 综合开发利用 西北林学院 高密度脂蛋白 杜仲皮
下载PDF
绿原酸分布、提取与生物活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223
18
作者 高锦明 张鞍灵 +1 位作者 张康健 赵晓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3-82,共10页
评述了绿原酸在植物中的分布与生物合成、提取与分析方法、合成类似物的构效关系及绿原酸类似物的生物活性。
关键词 绿原酸 分布 类似物 提取分析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一次性分离杜仲叶中杜仲总苷和杜仲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董娟娥 梁宗锁 +2 位作者 张康健 张利萍 李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54-158,共5页
本文就9种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杜仲总苷和杜仲黄酮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分离杜仲总苷(富含绿原酸、桃叶珊瑚苷等活性物质)和杜仲黄酮的适宜的大孔树脂为XDA-1和X-5。适宜的吸附解吸条件分别为:上柱液pH 6,吸附时间应大于10 h;X... 本文就9种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杜仲总苷和杜仲黄酮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分离杜仲总苷(富含绿原酸、桃叶珊瑚苷等活性物质)和杜仲黄酮的适宜的大孔树脂为XDA-1和X-5。适宜的吸附解吸条件分别为:上柱液pH 6,吸附时间应大于10 h;XDA-1树脂用40%乙醇洗脱杜仲总苷,用80%的乙醇洗脱黄酮;X-5树脂用30%的乙醇洗脱杜仲总苷,用70%的乙醇洗脱黄酮。两种树脂的分离效果分别为:XDA-1分离杜仲总苷(其中绿原酸含量为14.23%,桃叶珊瑚苷含量为7.69%)粗品得率为8.01%,杜仲总黄酮粗品得率为4.76%,含量为15.82%;X-5分离杜仲总苷(其中绿原酸含量为15.39%,桃叶珊瑚苷含量为9.07%)粗品得率为7.35%,杜仲总黄酮粗品得率为5.11%,含量为16.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杜仲 绿原酸 桃叶珊瑚苷 黄酮 杜仲总苷
下载PDF
植物生理极性不显现象及其应用
20
作者 张康健 苏印泉 刘淑明 《林业实用技术》 1989年第10期30-32,共3页
在杜仲根段的无性繁殖试验中,偶然发现根段(?)从形态学上端萌出许多嫩苗,同时也从形态学下端萌发许多嫩苗的植物生理极性不显现象。试验表明,这种现象有利于加速优树的无性繁殖。
关键词 植物生理—生理极性现象—研究扦插育苗 无性繁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