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疗患者行个体化低流率腹部增强CT:双源CT低管电压高管电流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杰 张怡存 +7 位作者 李林峰 原典 齐珂 张梦圆 张炜珽 魏楠楠 高剑波 吕培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目的 探讨在癌症患者中使用双源CT结合低流速和低管电压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共纳入90名进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的患者,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人)。在A组中,患者使用120kVp和448mgl/kg对比剂量进行扫描。B组患者以100kVp和336 mgl... 目的 探讨在癌症患者中使用双源CT结合低流速和低管电压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共纳入90名进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的患者,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人)。在A组中,患者使用120kVp和448mgl/kg对比剂量进行扫描。B组患者以100kVp和336 mgl/kg对比剂量进行扫描。C组患者以70kVp和224mgI/kg对比剂量进行扫描。对CT值、标准差、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主观评分、对比剂剂量和流速进行测量。结果 在三组中,除了肾脏外,主观图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其他组相比,C组在大多数感兴趣区域(ROIs)中显示出显著更高的CT值、更低的噪声水平以及更高的SNR和CNR值(P<0.05)。与A组相比,C组所用对比剂剂量减少了47.3%(79.2±13.7 vs.41.7±8.9,P<0.01),对比剂注射速率降低了19.2%(2.6±0.5 vs.2.1±0.4,P<0.01)。结论 在化疗后血管受损的患者中使用70kVp管电压结合高管电流的方法,在保证图像质量和诊断信心的同时降低流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流速 低管电压 低对比剂剂量 高管电流 上腹部CT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触发技术与传统团注追踪触发技术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刘杰 原典 +1 位作者 张怡存 高剑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83-86,共4页
目的评估人工智能(AI)触发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对血管峰值增强时间预测的准确性,并将其与传统的团注追踪技术进行比较。方法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将204名连续患者连续分为两组进行CCTA扫描:以固定的5秒触发后延迟(PTD)为特... 目的评估人工智能(AI)触发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对血管峰值增强时间预测的准确性,并将其与传统的团注追踪技术进行比较。方法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将204名连续患者连续分为两组进行CCTA扫描:以固定的5秒触发后延迟(PTD)为特点的传统团注追踪技术组(A组);以患者特异性PTD为特点的AI触发技术组(B组)。所有扫描参数(管电压100kV结合CARE Dose 4D的智能管电流调节技术)和对比剂注射方案(320mgI/mL;0.7mL/kg)在各组之间保持一致。一位医师评估了客观图像质量,而两位医师使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估主观图像质量。通过双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之间的客观图像质量,同时用卡方检验比较主观评分。结果两组均有102名患者(A组平均年龄50±10岁;B组平均年龄51±9岁),具有可比较的基线特征。两位医师都对B组的主观图像质量进行了评分(P<0.001)。B组所有冠状动脉血管平均血管增强显着增高(P均<0.05)。结论与传统团注追踪技术相比,AI触发技术可以实现可靠的扫描时间,优化血管强化峰值,获得更好的CCTA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触发技术优化腹部增强图像质量的可行性研究
3
作者 张怡存 余娟 +2 位作者 原典 吕培杰 刘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0期138-140,共3页
目的 评估人工智能触发技术优化腹部增强CT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行腹部增强CT扫描10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B组,每组n=50)A组采用传统固定延迟时间团注追踪技术,B组采用人工智能触发技术。其余扫描方案均一致。比较两... 目的 评估人工智能触发技术优化腹部增强CT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行腹部增强CT扫描10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B组,每组n=50)A组采用传统固定延迟时间团注追踪技术,B组采用人工智能触发技术。其余扫描方案均一致。比较两组患者的定量参数(CT值、SD值、 SNR、CNR)及定性参数(总体图像质量和诊断可信度)。结果在动脉期,B组图像CT值均较高(P均<0.05),噪声无明显差异(P均>0.05)。B组的SNR值与CNR值也较高,仅在主动脉(pSNR=0.546;pCNR=0.114)及胰腺处(pSNR=0.052)无统计学差异。静脉期中,B组图像CT值均较高,但仅在门静脉处有差异(P=0.025)。SD值、SNR及CNFR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图像的总体主观评分(P=1.000)及诊断信心(P=0.917)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常规团注追踪技术相比,人工智能触发技术可以在满足影像诊断的前提下,明显改善腹部增强CT的客观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团注追踪技术 增强CT 对比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