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温度循环加速退化试验的光纤连接器寿命评估 |
张楠
冯业为
李鹏
张泽明
张雯
|
《环境技术》
|
2024 |
0 |
|
2
|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高压基性麻粒岩成因与构造意义 |
吴双鹏
张泽明
田作林
芦维瑞
郭明明
张成圆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50m)榴辉岩岩石化学研究 |
张泽明
许志琴
刘福来
游振东
沈昆
杨经绥
李天福
陈世忠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07
|
|
4
|
冈底斯岩浆弧的形成与演化 |
张泽明
丁慧霞
董昕
田作林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66
|
|
5
|
大别-苏鲁榴辉岩带的岩石学、变质作用过程及成因研究 |
张泽明
游振东
韩郁菁
桑隆康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81
|
|
6
|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中的石榴辉石岩——印度大陆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至80~100km深度的证据 |
张泽明
郑来林
王金丽
赵旭东
石超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56
|
|
7
|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北部的前寒武纪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 |
张泽明
董昕
耿官升
王伟
于飞
刘峰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9
|
|
8
|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地质年代学和前寒武纪构造演化 |
张泽明
王金丽
赵国春
石超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8
|
|
9
|
南苏鲁造山带根部的物质组成及变质作用 |
张泽明
许志琴
刘福来
孟繁聪
杨天南
李天福
殷秀兰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28
|
|
10
|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变质作用与部分熔融 |
张泽明
董昕
丁慧霞
田作林
向华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8
|
|
11
|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海水与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 |
张泽明
张洪海
李建龙
杨桂朋
|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45
|
|
12
|
冈底斯岩浆弧东段米林地区晚渐新世花岗岩成因 |
王迪
张泽明
李文坛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3
|
青藏高原冈底斯带南部的紫苏花岗岩:安第斯型造山作用的证据 |
张泽明
王金丽
董昕
赵国春
于飞
王伟
刘峰
耿官升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8
|
|
14
|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榴辉岩的岩石学研究 |
张泽明
张金凤
许志琴
刘福来
杨经绥
肖益林
沈昆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5 |
18
|
|
15
|
环东冈瓦纳大陆周缘的古生代造山作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的岩石学和年代学证据 |
张泽明
王金丽
沈昆
石超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61
|
|
16
|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其P-T-t轨迹 |
张泽明
张金凤
游振东
沈昆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64
|
|
17
|
南苏鲁造山带的超高压变质岩及岩石化学研究 |
张泽明
许志琴
刘福来
游振东
孟繁聪
李天福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5
|
|
18
|
俯冲带部分熔融 |
张泽明
丁慧霞
董昕
田作林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2
|
|
19
|
冈底斯弧的岩浆作用:从新特提斯俯冲到印度-亚洲碰撞 |
张泽明
丁慧霞
董昕
田作林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6
|
|
20
|
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海ZK703钻孔榴辉岩的变质作用 |
张泽明
许志琴
徐惠芬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