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地下的地下——张献谈组合嬲与新舞蹈剧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献 张冰 《现代中文学刊》 2013年第6期17-24,共8页
一跨界的身体难题张献:我们成立组合嬲的时候,自己完全不知道它是什么组织架构,也不清楚它的宗旨方针。完全是因为2005年去参加大山子艺术节的演出需要有个团体名称,大家愿意合作,就在一起工作了。排练很仓促但进展很快,没经过太多排练... 一跨界的身体难题张献:我们成立组合嬲的时候,自己完全不知道它是什么组织架构,也不清楚它的宗旨方针。完全是因为2005年去参加大山子艺术节的演出需要有个团体名称,大家愿意合作,就在一起工作了。排练很仓促但进展很快,没经过太多排练,就可以去演出了。演出结束以后,大家觉得有很多问题和疑惑,就开了个会。果然不同的想法就出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场 舞蹈 组织架构 团体名称 演出 艺术节 排练
下载PDF
动态无线充电系统自解耦型分段导轨及其双模切换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献 徐伟达 +3 位作者 王奉献 苑朝阳 杨庆新 代中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146-6157,I0026,共13页
为抑制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发射单元间的交叉耦合,降低其对系统谐振参数设计的影响,文中利用螺线管线圈与平面线圈正交解耦特性,提出一种自解耦分段发射导轨,其中螺线管为分级叠层绕制,实现了相邻发射单元间的自解耦。为降低系统... 为抑制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发射单元间的交叉耦合,降低其对系统谐振参数设计的影响,文中利用螺线管线圈与平面线圈正交解耦特性,提出一种自解耦分段发射导轨,其中螺线管为分级叠层绕制,实现了相邻发射单元间的自解耦。为降低系统输出参数波动,基于互感动态变化规律,确定系统最佳充电区间,并提出一种双模工作模式及其分段切换策略,实现对发射线圈实能顺序的实时控制。为实现双模工作状态的有序变换,设计自解耦检测线圈结构,该检测线圈采用单层螺线管绕制并与接收线圈正交,避免检测信号与电能传输之间的干扰。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输出功率平稳性提升了19.5%,系统的最高效率可达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态无线充电 自解耦线圈 位置检测 双模切换
下载PDF
集成LCC-S拓扑的二维全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无盲区能量捕获方法研究
3
作者 张献 王冉 +4 位作者 王奉献 苑朝阳 李慕松 杨庆新 代中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38-4049,I0024,共13页
针对二维全向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存在空间磁场完整度与电流控制策略复杂度的竞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集成LCC-S拓扑的二维全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无盲区能量捕获方法。该系统以二维正交线圈为电磁耦合机构,并将其集成于LCC-S型补偿拓扑。同时... 针对二维全向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存在空间磁场完整度与电流控制策略复杂度的竞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集成LCC-S拓扑的二维全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无盲区能量捕获方法。该系统以二维正交线圈为电磁耦合机构,并将其集成于LCC-S型补偿拓扑。同时提出一种自调整参数设计方法,实现系统在二维空间内产生时均旋转磁场以及系统的零相角输入。通过场-路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系统在二维空间内磁场分布情况,随时间峰值磁场强度矢量轨迹为圆形。搭建集成型二维全向无线电能传输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单一电源驱动下无盲区的二维全向电磁能量捕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向无线电能传输 拓扑集成 时均旋转磁场 零相角输入
下载PDF
考虑磁畴偏转的无取向硅钢应力各向异性磁致伸缩特性模拟
4
作者 贲彤 孔玉琪 +2 位作者 陈龙 方敏 张献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5-946,共12页
无取向硅钢铁心的电磁振动是电机噪声的根本来源,采用夹件固定铁心可有效抑制其振动,但夹紧力施加不当会加剧铁心振动,原因为应力使无取向硅钢的磁畴取向发生偏转而引起磁致伸缩形变增大,形成应力各向异性。因此,为了获得准确的应力加... 无取向硅钢铁心的电磁振动是电机噪声的根本来源,采用夹件固定铁心可有效抑制其振动,但夹紧力施加不当会加剧铁心振动,原因为应力使无取向硅钢的磁畴取向发生偏转而引起磁致伸缩形变增大,形成应力各向异性。因此,为了获得准确的应力加载方法,需建立考虑磁畴偏转的无取向硅钢应力各向异性磁致伸缩模型。首先,求解自由能模型并计算能量极值点的分布,模拟无取向硅钢在磁场和应力作用下的磁畴偏转路径;其次,用磁晶各向异性能、应力各向异性能以及磁场能贡献的总和表示无磁滞磁化强度,将自由能模型与考虑磁滞的磁致伸缩模型相结合,通过无取向硅钢磁致伸缩特性测试获取模型参数并进行参数依赖性分析;最后,模拟应力与磁场作用下不同磁化方向的无取向硅钢的磁滞特性和磁致伸缩特性,通过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应力的增大会使无取向硅钢磁致伸缩应变值减小,同一应力下,磁致伸缩应变的大小会随磁化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该文所提出的应力各向异性磁致伸缩模型可以有效模拟此种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各向异性 磁畴偏转 自由能模型 磁致伸缩模拟
下载PDF
电磁耦合谐振式传能系统的频率分裂特性研究 被引量:98
5
作者 张献 杨庆新 +3 位作者 陈海燕 李阳 张欣 金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7-172,24,共6页
电磁耦合谐振式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发射侧与接收侧同时工作于谐振状态,补偿电容的引入导致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可能存在多个谐振点。控制策略选取不当,会导致负载接收功率减少、系统性能大幅下降。首先通过耦合模理论建立电磁耦合谐振系... 电磁耦合谐振式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发射侧与接收侧同时工作于谐振状态,补偿电容的引入导致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可能存在多个谐振点。控制策略选取不当,会导致负载接收功率减少、系统性能大幅下降。首先通过耦合模理论建立电磁耦合谐振系统的高阶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模式耦合因数及品质因数对系统谐振角频率的影响,并得出不同工况下谐振角频率的变化规律。最后根据理论分析设计了盘式振荡器耦合系统进行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实际频率分裂特性与理论推导的函数关系基本吻合,因此可为谐振式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分裂 耦合模 模式耦合因数 临界耦合
下载PDF
电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建模、设计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92
6
作者 张献 杨庆新 +3 位作者 陈海燕 李阳 蔡燕 金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53-158,共6页
分析了电磁耦合谐振式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引入漏感变量,建立了T型等效二端口电路模型,并根据二端口传输方程得出电能传输的动态特性。通过耦合系数与品质因数的引入,讨论了不同物理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负载的... 分析了电磁耦合谐振式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引入漏感变量,建立了T型等效二端口电路模型,并根据二端口传输方程得出电能传输的动态特性。通过耦合系数与品质因数的引入,讨论了不同物理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负载的最佳工作条件。根据理论推导,设计了大功率高频功率放大器,并根据约束条件对振荡器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对间距在2.5 m范围内的负载提供能量。该文建模方法可以为电磁耦合谐振式能量传输实际系统的设计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耦合谐振 二端口网络 模式耦合因数 临界耦合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耦合机构的磁屏蔽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61
7
作者 张献 章鹏程 +2 位作者 杨庆新 苑朝阳 苏杭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9,共9页
为降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耦合机构工作时对非工作区域内电磁环境的影响,并提高耦合效率,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过程中空间电磁能量约束问题设计了一套带有屏蔽的能量耦合机构,建立了其有限元模型,有限元计算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为降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耦合机构工作时对非工作区域内电磁环境的影响,并提高耦合效率,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过程中空间电磁能量约束问题设计了一套带有屏蔽的能量耦合机构,建立了其有限元模型,有限元计算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耦合机构外加铁氧体屏蔽后,传能区域内的磁场被约束在发射耦合机构与接收耦合机构之间,空间磁场均匀性增强,屏蔽层之外的磁场强度远小于未加屏蔽的耦合机构,降低了辐射损耗,同时加入屏蔽结构耦合机构的电感量增大,谐振频率降低。其在远距离、水平偏移等耦合性差的工作环境下能有效提高系统传输功率,且能减少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外界的电磁干扰,增强无线充电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无线供电 有限元 磁屏蔽 电磁干扰
下载PDF
行动艺术中的诗作——戏剧家张献访谈
8
作者 张献 李祉萤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0,共7页
一、戏剧与剧场规则的改变李祉萤:张老师您好,首先恭喜您的戏剧作品集《屋里的猫头鹰》在2021年出版,有评论认为这是一本迟来了30年的作品集,可见其受欢迎程度之高。您于1988年发表的话剧剧本《屋里的猫头鹰》和《时装街》直到今天依然... 一、戏剧与剧场规则的改变李祉萤:张老师您好,首先恭喜您的戏剧作品集《屋里的猫头鹰》在2021年出版,有评论认为这是一本迟来了30年的作品集,可见其受欢迎程度之高。您于1988年发表的话剧剧本《屋里的猫头鹰》和《时装街》直到今天依然充满了寓言意味。在艺术作品中,您认为戏剧以它独特的形式能够表现出创作者超前的社会意识与生活反思吗?张献:艺术创作有种特权,它可以创造一种“现实”。并不是说有一个真正的“客观现实”,艺术家去模仿现实、再现现实,实际上所有的“现实”没有所谓复制的、再现的,是人们这样理解现实。其实所有的所谓“现实”,无论是拍出来的、写出来的东西,都在“生产现实”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剧本 受欢迎程度 猫头鹰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张老师 客观现实 戏剧家
原文传递
电动汽车动态无线供电系统电能耦合机构与切换控制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献 王杰 +2 位作者 杨庆新 魏斌 王松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093-3101,共9页
针对电动汽车动态无线供电系统中电能耦合机构间传输效率与接收电流的波动性问题,推导了系统传输效率函数,并通过分析控制方式得到了原边线圈电流与系统切换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一种具有自检测步进切换功能的发射端控制策略和车... 针对电动汽车动态无线供电系统中电能耦合机构间传输效率与接收电流的波动性问题,推导了系统传输效率函数,并通过分析控制方式得到了原边线圈电流与系统切换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一种具有自检测步进切换功能的发射端控制策略和车载三线圈接收结构;最后构建了5kW动态无线供电系统模拟平台,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结构能够有效减小系统传输效率和接收电流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态无线供电 电能耦合机构 切换控制
下载PDF
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量发射线圈设计、优化与验证 被引量:36
10
作者 张献 杨庆新 +2 位作者 崔玉龙 刘会军 金亮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18,共7页
如何对电磁线圈进行合理的设计及优化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直接场路耦合算法模型,并通过参数求解的方法计算了不同半径的单匝线圈空间磁场及电路参数的整体变化趋势,从而得出... 如何对电磁线圈进行合理的设计及优化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直接场路耦合算法模型,并通过参数求解的方法计算了不同半径的单匝线圈空间磁场及电路参数的整体变化趋势,从而得出与线圈设计相关的指导原则。然后根据大功率电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三种不同结构发射线圈,计算了电气特性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五组并绕盘型线圈与其他结构线圈相比具有更低的电感量与更高的谐振频率,并且实际工况下中心轴向磁场强度与沿轴向磁场较大,适合作为发射线圈形式。通过采用本文分析方法可有效避免设计和试验的盲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场路耦合 发射线圈 盘式并绕线圈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紧—强耦合模式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献 金耀 +3 位作者 苑朝阳 魏斌 王松岑 赵牧天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83,93,共6页
针对感应耦合结构近距离、弱偏移,以及谐振耦合式结构易受干扰的问题,提出紧—强耦合协同工作机构。通过建立动态无线充电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其传输特性随品质因数和耦合系数的变化规律。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了系统的动态传输特性。为... 针对感应耦合结构近距离、弱偏移,以及谐振耦合式结构易受干扰的问题,提出紧—强耦合协同工作机构。通过建立动态无线充电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其传输特性随品质因数和耦合系数的变化规律。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了系统的动态传输特性。为提高系统的抗偏移性、降低电磁辐射,在接收线圈装设铁氧体屏蔽结构。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仿真过程进行实验验证,证明了所设计耦合机构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耦合机构具有较高的动态传输性能,并且在85kHz下获得了93.9%的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无线充电 紧—强耦合 协同工作 磁屏蔽
下载PDF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中电屏蔽对空间磁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4
12
作者 张献 王朝晖 +2 位作者 魏斌 王松岑 杨庆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80-1588,共9页
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为了降低外界磁场对充电设备的干扰,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通常在原边设备和副边设备中加入电屏蔽装置。该文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电屏蔽对耦合机构周围空间磁场的影响。在实验中,搭建三维空间磁场测量系统... 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为了降低外界磁场对充电设备的干扰,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通常在原边设备和副边设备中加入电屏蔽装置。该文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电屏蔽对耦合机构周围空间磁场的影响。在实验中,搭建三维空间磁场测量系统,测量并绘制原边设备与副边设备背部三维磁场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电屏蔽有效地减少了原边设备与副边设备附近磁场的大小,起到了防止磁场扩散的作用。有限元仿真中的磁场分布情况与实际测量结果相同。该文中搭建的无线电能传输三维磁场测量系统能直观地显示空间磁场的分布情况,对无线电能传输装置设计和研发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电屏蔽 三维磁场测量 平面耦合结构
下载PDF
自激推挽式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屏蔽特性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献 苑朝阳 +2 位作者 杨庆新 魏斌 王松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55-561,共7页
基于自激推挽式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推导出带有磁屏蔽系统的传输效率表达式,分析了磁屏蔽对系统传输效率的影响机理。利用有限元仿真,研究了三种工况下磁屏蔽与耦合线圈轴向距离变化对耦合系数、谐振频率、线圈负载品质因数和等效... 基于自激推挽式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推导出带有磁屏蔽系统的传输效率表达式,分析了磁屏蔽对系统传输效率的影响机理。利用有限元仿真,研究了三种工况下磁屏蔽与耦合线圈轴向距离变化对耦合系数、谐振频率、线圈负载品质因数和等效电阻造成的影响,进而获得系统传输效率与磁屏蔽的关系。实验方面,基于研制的自激推挽式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制作了PC95材质的平面型磁屏蔽结构,在传输间距10cm下完成了小功率无线输电实验。通过仿真与实验结果对比,磁屏蔽材料的引入将使磁场更为集中,通过同时影响自激推挽式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耦合系数、谐振频率、线圈负载品质因数和等效电阻,导致系统传输效率变化,磁屏蔽越靠近发射端其影响将更为显著,只在接收端添加且距离1cm时可获得最大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自激推挽式 磁耦合谐振 磁屏蔽特性 传输效率
下载PDF
基于三参数表征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互操作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献 陈志鑫 +3 位作者 沙琳 杨庆新 李阳 韩大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69-1581,共13页
针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多方面差异,导致不同地面发射端与车辆接收端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汽车充电效率低下、严重时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三参数判别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互操作性的方法。利用车辆端回路失谐因子ξ... 针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多方面差异,导致不同地面发射端与车辆接收端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汽车充电效率低下、严重时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三参数判别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互操作性的方法。利用车辆端回路失谐因子ξ、互操作性特征阻抗δ、地面端阻抗实部Re(ZGA)表征不同补偿网络及耦合线圈的参数变化对系统互操作性的影响,通过判断系统是否满足三参数的判别条件,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互操作性进行评价,并通过仿真及实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该方法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互操作性评价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充电 互联互通 互操作性 三参数表征 线圈耦合
下载PDF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不同结构线圈间互操作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张献 白雪宁 +2 位作者 沙琳 陈志鑫 杨庆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4150-4160,共11页
不同厂家地面端设备和车载端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是保证国内外相关行业产品的技术路线能够相互兼容、互联互通、实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商业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路二端口阻抗来评价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不同线圈结... 不同厂家地面端设备和车载端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是保证国内外相关行业产品的技术路线能够相互兼容、互联互通、实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商业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路二端口阻抗来评价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不同线圈结构间互操作性的方法,主要针对相同的电路补偿方式、不同的线圈结构之间的互操作性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分别定义了ZVA和ZGA阻抗接口,推导出阻抗接口公式,以方形-方形线圈组合作为参考,得到该文系统中的车载设备和配套地面端设备耦合时的参考阻抗区域ZGA,并以此阻抗区域作参考,通过检测待测接收线圈与参考发射线圈耦合产生的阻抗区域占参考阻抗区域的大小来评价圆形、DD型线圈与该文方形线圈地面端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定义互操作系数来对不同线圈之间的互操作性进行考量,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该文所提出的评价不同结构线圈间的互操作性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无线充电 不同线圈结构 互操作性 评价方法
下载PDF
新型电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模与实验验证(英文)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献 杨庆新 +3 位作者 张欣 李阳 金亮 章鹏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5-190,196,共7页
本文针对新型电磁耦合谐振式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频率响应、传输能力和效率优化问题,通过耦合模理论建立了详细准确的数学等效模型。通过模式耦合因数与品质因数的引入,讨论了不同物理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负载的最佳工作条... 本文针对新型电磁耦合谐振式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频率响应、传输能力和效率优化问题,通过耦合模理论建立了详细准确的数学等效模型。通过模式耦合因数与品质因数的引入,讨论了不同物理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负载的最佳工作条件。结果给出了线圈间距与负载有功功率及系统传输效率之间的关系。实验方面,考虑到同轴螺旋线圈体积过大、谐振点不稳定等缺点,设计了平面盘式谐振线圈。结果表明,根据本文结论,可以大幅减少实际系统阻抗匹配设计的盲目性,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与整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耦合谐振 耦合模理论 模式耦合因数 临界耦合
下载PDF
基于电磁谐振耦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传输能力估算与验证(英文)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献 苑朝阳 +2 位作者 章鹏程 杨庆新 李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47-54,共8页
首先研究了磁偶极子近场功率分布,并求得其中无功功率所占比例,以此为基础估算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最佳工作区域;其次,利用耦合模理论分析了典型谐振式无线传能系统,获得了以品质因数、耦合系数和角频率为变量的关于传输功率的函数;最后... 首先研究了磁偶极子近场功率分布,并求得其中无功功率所占比例,以此为基础估算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最佳工作区域;其次,利用耦合模理论分析了典型谐振式无线传能系统,获得了以品质因数、耦合系数和角频率为变量的关于传输功率的函数;最后搭建了一套平板线圈谐振耦合无线传能样机,实验结果显示谐振频率为10 MHz时系统的最大工作距离为5 m,验证了所提出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 传输能力 近场估算 耦合模 盘型谐振器
下载PDF
谐振耦合无线传能高速列车系统最大传输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献 苏杭 +3 位作者 杨庆新 张欣 李连鹤 苏尹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08-312,共5页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传能实际应用的关键性问题是耦合谐振系统的效率。本文着眼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传能技术在高铁系统应用的广阔前景,基于耦合模理论基础,分析了运动状态下的高速列车无线供电系统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固有谐振频率的变化对...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传能实际应用的关键性问题是耦合谐振系统的效率。本文着眼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传能技术在高铁系统应用的广阔前景,基于耦合模理论基础,分析了运动状态下的高速列车无线供电系统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固有谐振频率的变化对系统传输效率的影响;同时基于系统整体效率的角度分析了发射端线圈功率因数角是影响系统输电效率的因素之一。由此提出了一种可调发射端功率因数的驱动器频率同步跟踪发射线圈固有频率的频率跟踪控制技术,确保系统工作在最佳功率因数角下的谐振状态,有效的提升了系统的输电效率。本文同时制作了一个谐振频率为80k Hz的小型高速列车供电系统动态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为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传能技术在高铁中的应用打下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能高速列车 磁耦合谐振 频率追踪 最大传输效率
下载PDF
一种从能量传递角度出发的DLCC-WPT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献 韩大稳 +2 位作者 杨庆新 沙琳 祝丽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34-1144,共11页
针对双侧LCC型补偿拓扑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double-sided LCC compensation network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DLCC-WPT)系统谐振回路多、参数设计复杂的问题,分析DLCC-WPT系统的电路模态,从能量传递路径的角度出发,定义系统的能量... 针对双侧LCC型补偿拓扑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double-sided LCC compensation network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DLCC-WPT)系统谐振回路多、参数设计复杂的问题,分析DLCC-WPT系统的电路模态,从能量传递路径的角度出发,定义系统的能量传递系数。基于能量传递系数和电路等效品质因数,建立系统电压增益和电流增益的数学模型,确定能量传递系数和电路等效品质因数的合理设计范围,依靠电流增益曲线划分逆变电路功率器件,实现零电压开通(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的工作区域。在此基础上搭建仿真模型和实验样机,对理论分析中的参数设计范围和工作区域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在790W的输入功率下,实现90%的传输效率和逆变电路功率器件的软开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C 能量传递 无线电能传输 补偿拓扑 参数设计 软开关
下载PDF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异物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献 邢子瑶 +2 位作者 薛明 杨庆新 孙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3-807,共15页
近几年,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迅猛,使用过程中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其结构上存在耦合气隙,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介入异物。金属异物及生物体异物的介入使系统偏离正常工作点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异物检测(FOD)技术受到广泛关注。... 近几年,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迅猛,使用过程中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其结构上存在耦合气隙,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介入异物。金属异物及生物体异物的介入使系统偏离正常工作点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异物检测(FOD)技术受到广泛关注。该文首先系统地阐述当前国内外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异物检测技术的相关标准,并进一步指出当前检测标准存在的问题;其次将目前涌现的异物检测技术划分为辅助线圈异物检测技术、系统参数异物检测技术和传感器异物检测技术三大类别,针对每一类技术,分别分析其基本原理、解决的技术问题及检测类别,并对比三类检测技术的特性;最后进一步指出异物检测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异物检测技术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异物检测 标准 金属异物 生物体异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