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实践美学的发展建构——张玉能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玉能 黄健云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9,共9页
新实践美学是实践美学的新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次美学大讨论中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为基础的实践美学脱颖而出,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的主流学派。1990年代实践美学遭到质疑,发生了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这... 新实践美学是实践美学的新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次美学大讨论中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为基础的实践美学脱颖而出,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的主流学派。1990年代实践美学遭到质疑,发生了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这一次争论促使实践美学发展到新阶段,产生了新实践美学,包括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邓晓芒和易中天的新实践论美学、徐碧辉的实践生存论美学、张玉能的新实践美学等。新实践美学在新时期到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张玉能等学者不仅在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中重建实践美学的学术威信,而且建构了比较系统的新实践美学的“以实践自由为中心”的美学范畴体系。在新时代到来之际,新实践美学努力进一步建构起自己比较完整的美学体系,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包括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建构起包括生命美学、生活美学、身体美学、生态美学、认知美学等分支美学的完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实践美学 张玉能 发展 体系建构
下载PDF
新实践美学如何向纵深发展——张玉能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玉能 熊显长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6,共6页
中国的实践美学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至今大约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践美学的确立时期(20世纪50-60年代)。这一时期的实践美学主要的成就在于初步形成了关学体系的框架,树立了最关键的美学命题,... 中国的实践美学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至今大约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践美学的确立时期(20世纪50-60年代)。这一时期的实践美学主要的成就在于初步形成了关学体系的框架,树立了最关键的美学命题,在美学大讨论中脱颖而出。第二个阶段是实践美学的巩固发展时期(20世纪80~90年代)。在这个时期,随着中国哲学界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深入讨论和研究,实践美学的研究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当代美学的主导潮流。第三个阶段是实践关学的创新时期即新实践美学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由于西方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想、观点、方法涌进中国,逐渐形成了一股“超越”实践关学的“后实践美学”流派。面对着这股潮流,一些坚定主张实践美学的美学家,一方面应对“后实践关学”的挑战,另一方面调整实践美学的体系,努力完善、深化、修正实践关学的体系,出现了一股实践美学的创新热潮,产生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以实践美学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历程表明:(1)马克思主义学说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是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根本保证;(2)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关学的丰厚基础,离开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传统美学的根基,中国当代美学既不可能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的美学,也不可能发展成为真正当代的美学以及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美学;(3)中国当代关学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西方美学的引进和中西关学的融会贯通;(4)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新实践美学 中国当代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 西方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
下载PDF
张玉能教授论审美教育 被引量:1
3
作者 岳友熙 张玉能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6-52,共7页
几十年来,张玉能教授潜心研究中西方美学,尤其在实践美学、心理学美学和当代美育理论领域用力颇深,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术思想理论成果,成就裴然,成为新实践美学派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张玉能教授研究西方美学,意在借鉴西方,洋为中用。... 几十年来,张玉能教授潜心研究中西方美学,尤其在实践美学、心理学美学和当代美育理论领域用力颇深,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术思想理论成果,成就裴然,成为新实践美学派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张玉能教授研究西方美学,意在借鉴西方,洋为中用。他始终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把一切美学现象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加以分析和研究,并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批判地继承,不断创新。审美教育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美丽中国的实践当中,对塑造完美人格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培养学会审美生存的一代新人,使其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社会和他人。审美教育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也已成为我国新世纪人才工程建设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玉能 审美教育 审美心理结构 完美人格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100,共7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以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为依据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制约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主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以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为依据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制约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主要是一种直觉感悟的体悟,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应该以直觉感悟为基础。作为西方文学批评之一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主要是一种理性分析的阐释,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还应该结合理性分析的阐释。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到文学批评以欣赏为基础,深入进行文本分析,达到结合中西文学批评的优长之处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言说方式 直觉感悟 理性分析
下载PDF
解构主义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6-115,共10页
解构主义文论通过颠覆语言的单义性、确定性,来消解传统美学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和形而上学所确定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从而认定审美和艺术是没有确定的所谓"本质",它们的语言符号形式——文本也是不可能有确定的意义的,因此... 解构主义文论通过颠覆语言的单义性、确定性,来消解传统美学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和形而上学所确定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从而认定审美和艺术是没有确定的所谓"本质",它们的语言符号形式——文本也是不可能有确定的意义的,因此形成了意义异延论。解构美学的这种观点,彻底摧毁了旧形而上学传统美学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开放了审美和艺术的存在、构成和意义,从而形成了动态、开放的立体构架。但是,由于解构美学是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谈论语言、修辞本身,所以它必然割裂了实践中事物及其意义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从而走向了绝对不确定性的泥淖而不能自拔。在建构中国当代文论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解构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动态和开放地建构文论体系,另一方面也应该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握文本意义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法,综合中国传统文论,建构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实践的文本意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文论 意义异延论 辩证法 话语实践 文本意义论
下载PDF
身体与休闲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83,共8页
身体与休闲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也是身体美学和休闲美学的两个核心范畴。身体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自身存在的审美关系的科学,在审美关系中,人的身体应该具有三个层次:物质身体或者肉体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人的身体美应该... 身体与休闲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也是身体美学和休闲美学的两个核心范畴。身体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自身存在的审美关系的科学,在审美关系中,人的身体应该具有三个层次:物质身体或者肉体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人的身体美应该也有这三个层次的内涵:物质身体美,符号身体美,精神身体美,最理想的应该是三者统一的身体整体美。休闲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非实用性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超越功利性、外观形象性、情感感染性规定了休闲美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相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自由创造性。因此,在身体美学和休闲美学的共同视野下,休闲活动实践必须关注物质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的整体全面发展,并且一定要遏制物质身体欲望化的纵欲主义,防止符号身体消费化的过度消费,阻止精神身体平庸化的"三俗"("庸俗、低俗、媚俗")时尚,努力提倡在休闲生活实践中全面发展人的身体,做到物质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的整体平衡,和谐发展,自由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美学 休闲美学 休闲 物质身体 符号身体 精神身体
下载PDF
论认知美学的倒退——与李志宏教授商榷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1,共7页
李志宏的认知美学打着"科学化美学"的旗号,实质上属于近代认识论美学的范畴。认识论美学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历史价值,但是,如果固守认识论美学的唯一阵地,排斥其他的美学流派,拒斥"实践转向"和社会本体论美学,势必走... 李志宏的认知美学打着"科学化美学"的旗号,实质上属于近代认识论美学的范畴。认识论美学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历史价值,但是,如果固守认识论美学的唯一阵地,排斥其他的美学流派,拒斥"实践转向"和社会本体论美学,势必走向历史的倒退。认识论美学主要研究审美主体及其审美状态或者审美心境,却无法解决美的本质等根本问题,因此,认知美学在美的本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只得采取"鸵鸟政策",拒不承认美的本质问题,斥之为"伪命题"。人类的一切认识,只能来源于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来单独谈论审美认知,就只能是缘木求鱼;单独从认识论角度探讨美学问题,势必走向纯意识和纯主观的领域,重蹈西方近代认识论美学的覆辙,在主客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方法论中不能自拔,倒退到康德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老路上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美学 认识论美学 社会本体论美学 倒退
下载PDF
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欣赏--深层审美心理与“视界融合”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63,共9页
深层审美心理对于人类的艺术欣赏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使得人们在艺术欣赏中能够充分地利用审美无意识和审美潜意识之中的"前见",达到"视界融合&quo... 深层审美心理对于人类的艺术欣赏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使得人们在艺术欣赏中能够充分地利用审美无意识和审美潜意识之中的"前见",达到"视界融合",构成"召唤结构",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艺术欣赏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审美心理 艺术欣赏 “视界融合”
下载PDF
美的价值本质与核心价值观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32,共9页
新实践美学认为,美是显现实践自由的形象的肯定价值。这是一种价值论的美的本质观。美的价值本质把美归属于价值和价值观的范畴之内,成为真、善、美统一体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古今中外的美学家大多数把真、善、美当作一个统一整体,从... 新实践美学认为,美是显现实践自由的形象的肯定价值。这是一种价值论的美的本质观。美的价值本质把美归属于价值和价值观的范畴之内,成为真、善、美统一体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古今中外的美学家大多数把真、善、美当作一个统一整体,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核心价值观。美的价值本质辩证地表现出真善美的关系,制约着美学的性质和功能。美必须以真和善为根据,美是真和善的形象显现,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着美学的真、善、美统一的价值取向。美可以显现出真和善,它必定是真和善的辩证统一,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涵着美学的"美储真善"的本质内涵。美可以启发真和善,美以赏心悦目的方式引导着真和善的价值,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美学的"美启真善"的独特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价值本质 核心价值观 美学 文化建设 新实践美学
下载PDF
实践的自由与美的范畴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玉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53,共7页
人 ,作为个体的生存 ,从实践 (以物质生产为中心 )出发才逐步生成 ,而在实践走向创造的过程中 ,人们才不断达到一定的自由境界。正是人的实践—创造的自由使自然人化 ,人也人化 ,从而产生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这种审美关系体现在对象... 人 ,作为个体的生存 ,从实践 (以物质生产为中心 )出发才逐步生成 ,而在实践走向创造的过程中 ,人们才不断达到一定的自由境界。正是人的实践—创造的自由使自然人化 ,人也人化 ,从而产生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这种审美关系体现在对象之上就是美 ,而体现在人本身之上则是美感。人类的实践—创造的自由同样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和一个共时性的结构 ,因此 ,它不仅有不同的自由程度和不同的自由境界 ,而且还有自由、反自由、不自由、准自由等几个维度 ;与这些不同的自由维度相关便形成了美、丑、柔美、刚美、悲剧性、喜剧性、滑稽、幽默等相应的美的范畴 ,并形成各个美的范畴之间的过渡、转化、对应等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创造 自由 反自由 准自由 不自由 柔美 刚美 悲剧性 喜剧性 幽默 滑稽
下载PDF
审美的可规定性与人性塑造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不仅揭示了审美教育的游戏冲动综合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特点,而且揭开了审美教育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可规定性”的自由状态,从而可以重新塑造人性,使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和人性完整的人。这种“可规定性”状...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不仅揭示了审美教育的游戏冲动综合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特点,而且揭开了审美教育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可规定性”的自由状态,从而可以重新塑造人性,使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和人性完整的人。这种“可规定性”状态,在中国古代传统美学思想中被描述为一种通过“心斋”“坐忘”“凝神观照”而达到的“虚静”的审美自由状态,成为中国古代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教育和文艺创作的最佳境界。借鉴当代西方哲学和美学的现象学观点来看,这种“可规定性”和“虚静”的审美自由状态,也就是一种现象学还原,悬置了一切现实的利害冲突,在审美直觉之中“面向事实本身”,从而达到“本质直观”,使得世界和人性都回到本真状态,从而能够塑造出本真的人性和全面发展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塑造人性 可规定性 虚静 本质直观
下载PDF
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3-15,共3页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非中文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二者应该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偏废的,因此在编写大学语文教材时必须注意二者的有机统一。不过,从二者的关系和学生的实际来看,工具性是更根本的,离开了大学语文的工具...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非中文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二者应该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偏废的,因此在编写大学语文教材时必须注意二者的有机统一。不过,从二者的关系和学生的实际来看,工具性是更根本的,离开了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就谈不上它的人文性,也就没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那些人文讲座就可以完成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传授和培养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语文课程 语文教材 工具书 人文精神
下载PDF
实践美学与审美形式性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玉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中国当代所有反对和否定实践美学的美学观点都异口同声地指责实践美学忽视美和审美的形式性。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和曲解。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并不忽视美和审美的形式性,而是强调在社会实践之中形式性与内容性的统一所实现的实践的... 中国当代所有反对和否定实践美学的美学观点都异口同声地指责实践美学忽视美和审美的形式性。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和曲解。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并不忽视美和审美的形式性,而是强调在社会实践之中形式性与内容性的统一所实现的实践的自由。无论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还是话语实践,都是形式性与内容性的统一。它们表现为形式性,但是离不开内容性。美及审美的形式性和内容性,在社会实践和审美实践之中高度统一而显现为形象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审美个体性 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 话语实践
下载PDF
认知美学的迷途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29,共6页
认知美学从全盘否定美的本质问题入手,极力宣扬科学主义美学。科学主义美学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在西方兴起的一股美学思潮,它"拒斥形而上学",反对本质主义,唯自然科学是从,否定人文科学的特殊性,否认美的本质问题。实际上,科... 认知美学从全盘否定美的本质问题入手,极力宣扬科学主义美学。科学主义美学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在西方兴起的一股美学思潮,它"拒斥形而上学",反对本质主义,唯自然科学是从,否定人文科学的特殊性,否认美的本质问题。实际上,科学主义美学思潮只是西方美学发展的一个方面,并不是西方美学发展的全部,以科学主义美学否定人文科学和人本主义美学,只能走入偏执的迷途。美的本质问题是作为人文科学和边缘科学的美学必须首先确定的问题,否则美学研究必定误入歧途,认知美学就是在否认美的本质问题的歧路上进入了无出路的迷途。美的本质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人文科学问题、跨学科问题,科学主义美学是不敢问津和无能为力的,认知美学就只能在科学主义的迷途里徘徊不进,掉进了西方近代认识论美学的泥潭不能自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美学 科学主义 美的本质
下载PDF
新实践美学与实践观点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玉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16-122,共7页
实践美学在中国当今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阶段。新实践美学必须全面、系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实践观点是以人的生存为条件 ,以人的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为出发点来论述人的生成和发展的 ,... 实践美学在中国当今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阶段。新实践美学必须全面、系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实践观点是以人的生存为条件 ,以人的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为出发点来论述人的生成和发展的 ,正是在人的自我生成和发展的历史实践过程中 ,实践走向了创造 ,创造达到了一定自由的程度 ,这才产生了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这种审美关系体现在对象之上就是广义的美 ,体现在人这个主体身上就是广义的美感 ,美和美感在自由的创造实践中则生成出艺术 ,美、美感和艺术在实践中不断使人类的生活 (生命 )艺术化 ,实践本身也艺术化 ,最后不断使人的生存艺术化 (审美化 ) ,也就是不断地由自然的必然王国向人类的自由王国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创造 自由 审美关系 实践的艺术化 生存的艺术化
下载PDF
实践转向与审美教育——创美美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玉能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43,共4页
实践转向对审美教育的影响特别巨大,因为审美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创造实践和艺术创造实践。实践转向将使审美教育由意识形态教育转向审美实践教育,转向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活动本身。审美教育的实践分析将由学校教育转向社会教育,不仅... 实践转向对审美教育的影响特别巨大,因为审美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创造实践和艺术创造实践。实践转向将使审美教育由意识形态教育转向审美实践教育,转向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活动本身。审美教育的实践分析将由学校教育转向社会教育,不仅关注审美教育的学校实践,同时注意家庭和社会的审美教育实践。审美教育的实践分析还将由感美美育和立美美育的实践分析转向创美美育的实践分析,不仅培养和丰富受教育者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审美意识,而且培育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美和艺术的技能、技艺、技巧,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培养和造就审美的人。审美教育将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自由创造性过程中培养和造就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转向 审美教育 创美美育 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下载PDF
实践的类型与审美活动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玉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0-14,共5页
从人处理自然、社会及他人与自身关系的角度来看 ,实践作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现实活动 ,应该分为三大类型 :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实践。这三大类实践 ,从本质上看应该都具有审美性质 ,即当它们成为自由的实践时 ,都可能转换为审美... 从人处理自然、社会及他人与自身关系的角度来看 ,实践作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现实活动 ,应该分为三大类型 :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实践。这三大类实践 ,从本质上看应该都具有审美性质 ,即当它们成为自由的实践时 ,都可能转换为审美或包含着审美活动。但是 ,审美活动 ,从纯粹的意义上来看毕竟主要是精神生产的一种 ,因此 ,它最集中、最明显地表现着精神生产的特征 ,并以自己的形象性、情感性、超功利性区别于其他精神生产 ,如科学、道德、宗教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活动 伦理活动 宗教活动 话语实践 类型 审美活动 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
下载PDF
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与传统审美心理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玉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5-101,共7页
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主要在于:中国传统美学是伦理型美学;中国传统美学倾向于审美主体的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哲学是审美直觉型的;中国传统美学的体系是潜隐的。这些主要特征是在长期审美实践活动之中积淀而成的中国民族审美心理的反映。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学 特征 审美心理
下载PDF
中国当代美学的实践转向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玉能 黄健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1-207,239,共7页
中国当代美学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实践转向。这种实践转向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实现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建构,突破世界近代美学的认识论视域的局限性;这种实践转向包含着所谓语言学转向,把语言学转向具体化为话语实践的研究;... 中国当代美学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实践转向。这种实践转向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实现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建构,突破世界近代美学的认识论视域的局限性;这种实践转向包含着所谓语言学转向,把语言学转向具体化为话语实践的研究;这种实践转向要面向文化产业,实现精神生产的审美化;这种实践转向还要面向日常生活,实现物质生产审美化和日常生活审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美学 实践转向 实践本体论 语言学转向 审美化
下载PDF
解释学文论与当代中国文论建设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9,共7页
伽达默尔之所以用游戏、象征、节日、语言来界定艺术,是本体论美学的语言游戏论对认识论美学的形式的主观合目的论的批判,实质上是要消解所谓人类中心论和主体性观念,以说明它们的非主体性和无目的性。主动性和受动性、合规律性与合目... 伽达默尔之所以用游戏、象征、节日、语言来界定艺术,是本体论美学的语言游戏论对认识论美学的形式的主观合目的论的批判,实质上是要消解所谓人类中心论和主体性观念,以说明它们的非主体性和无目的性。主动性和受动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本来就是辩证统一的,而且惟有它们的辩证统一才使社会实践达到了自由的高度,从而使整个社会实践(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实践)带有了审美性质或审美因素,并且在精神生产中生成出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及其结晶——美和艺术。在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新实践美学的文论,辩证地揭示美、审美和艺术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即自由,走向自由的个体和多维的主体性全面发展的人,以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自由实践论取代语言游戏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文论 当代中国文论 语言游戏论 辩证法 自由实践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