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肽P物质对放射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刘晓明 党旭红 +7 位作者 张睿凤 李晓臻 原雅艺 刘红艳 柴栋良 任越 张忠新 左雅慧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89,共7页
为探讨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SP)对放射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foreskin fibroblasts,HFF-1)分为0 Gy组(对照组)和12 Gy组、18 Gy组、12 Gy+SP组、18 Gy+SP组4个实验组。实验组经12 Gy、18 G... 为探讨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SP)对放射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foreskin fibroblasts,HFF-1)分为0 Gy组(对照组)和12 Gy组、18 Gy组、12 Gy+SP组、18 Gy+SP组4个实验组。实验组经12 Gy、18 Gy的电子束照射,其中12 Gy+SP组、18 Gy+SP组于照射前1 h给予10-7 mol/L SP干预。照射后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l-2、Bax表达情况。细胞周期检测显示,与0 Gy组相比,12 Gy和18 Gy组细胞G_(2)期百分比显著增加;18 Gy+SP组与18 Gy组相比,细胞G_(2)期百分比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检测显示,与0 Gy组相比,12 Gy和18 Gy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SP干预组(12 Gy+SP组、18 Gy+SP组)较照射组(12 Gy组、18 Gy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实时荧光定量PCR对Bcl-2和Bax表达检测显示,与0 Gy组相比,12 Gy和18 Gy照射组细胞Bax基因表达显著升高,Bcl-2基因表达显著降低;SP干预组(12 Gy+SP组、18 Gy+SP组)较照射组(12 Gy组、18 Gy组),Bcl-2基因表达显著升高,Bax基因表达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揭示,电子束照射可诱发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及细胞G_(2)期阻滞;SP可抑制放射损伤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及G_(2)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P物质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放射损伤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的差异分析
2
作者 张忠新 张睿凤 +4 位作者 刘晓明 孟倩倩 党旭红 张景云 翟红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3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为了解工种、性别、在岗时间对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影响,及染色体畸变分析法与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法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评判尺度的一致性。方法: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对某医疗机构128名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 目的:为了解工种、性别、在岗时间对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影响,及染色体畸变分析法与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法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评判尺度的一致性。方法: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对某医疗机构128名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按照工种、性别、在岗时间3个变量进行分析,并与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与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工作人员相比,核医学工作者的染色体异常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染色体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与在岗时间对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异常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畸变分析的异常率与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率(以超过1 mSv为异常)的一致性较好。结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明显大于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及介入工作人员;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两种手段(个人剂量监测与染色体畸变分析)的评判标准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畸变分析 个人剂量监测 ROC分析 放射工作人员
下载PDF
常用辐射生物剂量计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忠新 张睿凤 +1 位作者 张慧芳 段志凯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25-328,共4页
随着放射源及射线装置的广泛应用,涉核人员的数量有了大幅度提升。生物剂量计无论是在职业人员的健康监护方面还是事故受照人员的剂量估算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进行分类,对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几种辐射生物... 随着放射源及射线装置的广泛应用,涉核人员的数量有了大幅度提升。生物剂量计无论是在职业人员的健康监护方面还是事故受照人员的剂量估算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进行分类,对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几种辐射生物剂量计进行综述并介绍了各自的优缺点。细胞水平有染色体畸变分析、微核分析、早熟凝集染色体分析等传统的生物剂量计。分子水平涉及到GPA、HPRT、γ-H2AX、线粒体DNA 4977 bp片段等有望用于辐射生物剂量估算的基因或基因片段。生物剂量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快速、简单、高通量。快速生物剂量自动分析系统满足以上特点,代表了未来辐射生物剂量计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此本文也对其进行了简要介绍,以便为新型生物剂量计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剂量计 电离辐射 染色体畸变 自动分析
下载PDF
RAN基因沉默对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HL-7702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党旭红 左雅慧 +3 位作者 原雅艺 刘红艳 刘建功 张睿凤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61-365,共5页
为研究RAN基因沉默对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中RAN基因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RAN基因沉默后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 为研究RAN基因沉默对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中RAN基因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RAN基因沉默后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RAN siRNA能有效沉默RAN基因mRNA的转录(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RAN基因沉默诱发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G0/G1期细胞增加(p<0.05),发生G1期阻滞,同时,细胞凋亡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说明RAN基因可能通过参与周期调控及促进细胞凋亡进而维持肝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基因 基因组不稳定 RNA干扰(RNAI)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中子、^(137)Csγ射线及混合辐射对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睿凤 张忠新 +6 位作者 柴栋静 孟倩倩 原雅艺 柴栋良 杨彪 段志凯 党旭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706-2710,共5页
目的:比较中子、^(137)Csγ射线及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对人淋巴细胞微核、核质桥和核芽的影响。方法:将两名志愿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中子、^(137)Csγ射线和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组,用胞质分裂阻滞法分析不同处理组人淋... 目的:比较中子、^(137)Csγ射线及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对人淋巴细胞微核、核质桥和核芽的影响。方法:将两名志愿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中子、^(137)Csγ射线和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组,用胞质分裂阻滞法分析不同处理组人淋巴细胞微核率、核质桥率以及核芽率的差异;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经中子、^(137)Csγ射线和混合照射后的CB微核率高于对照组,经中子和混合照射后的CB微核率高于^(137)Csγ射线照射组,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后的人淋巴细胞微核率高于中子照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诱导的核质桥率和核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微核率为生物终点,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对人淋巴细胞引起的损伤严重,说明混合照射可能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辐射 ^(137)Csγ射线 中子/γ射线混合辐射 微核 核质桥 核芽
下载PDF
山西省太原市居民暴露参数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孟倩倩 薛振伟 +4 位作者 路文芳 张睿凤 张忠新 董娟聪 王超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2年第8期566-573,共8页
目的调查山西省太原市人群的区域化环境暴露参数。方法依据《暴露参数调查技术规范》中的暴露参数方法学,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际测量的方法,于2016年9月-2017年1月,调查山西省太原市成年居民呼吸速率、摄入量、皮肤表面积、饮水量、饮食量... 目的调查山西省太原市人群的区域化环境暴露参数。方法依据《暴露参数调查技术规范》中的暴露参数方法学,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际测量的方法,于2016年9月-2017年1月,调查山西省太原市成年居民呼吸速率、摄入量、皮肤表面积、饮水量、饮食量、室内外活动时间、交通出行时间、土壤平均接触时间等暴露参数。结果该地区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平均身高分别为171.21和159.67 cm,平均体重分别为69.14和59.23 kg,皮肤表面积分别为1.76和1.58 m^(2);该地区成人呼吸速率为13.34 m^(3)/d,各年龄段呼吸速率位于(12.40~14.30)m^(3)/d之间,直接饮水量为1.35 L/d,居民主要食用米面及其制品、蔬菜,分别占总饮食量的33.5%、34.4%;该地区成年居民平均室内活动时间为19.17 h/d,室外活动时间为3.83 h/d,交通出行时间为0.91 h/d,土壤平均接触时间为0.92 h/d,平均洗澡时间为8.54 min/d,居民平均游泳时间为119.15 min/月。结论本研究获得的太原市居民暴露参数可为提高当地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参数 风险评价 摄入 呼吸速率 皮肤
下载PDF
^(137)Csγ射线累积照射SD大鼠后肝脏蛋白质组的分析
7
作者 左雅慧 党旭红 +5 位作者 原雅艺 王超 张忠新 刘建功 张睿凤 段志凯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7-92,共6页
采用相对和绝对定量的同位素标签技术(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 TRAQ)分析累积受137Csγ射线照射大鼠肝脏组织的蛋白质表达,筛选出差异蛋白质,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GO注释分析及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探讨... 采用相对和绝对定量的同位素标签技术(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 TRAQ)分析累积受137Csγ射线照射大鼠肝脏组织的蛋白质表达,筛选出差异蛋白质,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GO注释分析及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探讨137Csγ射线累积照射对SD大鼠肝脏蛋白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质谱数据经蛋白质数据库搜索,在3组样品中有定量信息的蛋白质有2 220个;0.2 Gy照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蛋白有149种,52种蛋白上调,97种蛋白下调;2 Gy照射组有243种差异蛋白,123种上调,120种下调;两组共同表达差异的蛋白有122种,其中,52种蛋白表达上调,70种蛋白表达下调;利用GO注释对122个共同差异蛋白质功能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分子功能注释,差异蛋白以酶催化、蛋白质结合、核酸结合等功能为主,另外少数蛋白还有翻译调控活性;根据细胞组成注释,多数蛋白参与细胞胞浆、细胞核、细胞膜的组成;根据生物学过程注释,多数蛋白参与代谢调节和生物过程调节。利用PAJEK软件对两个剂量组共同差异表达的蛋白进行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结果显示SF3B1、ATP6V1C1是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重要节点,这两个蛋白直接或间接地与其它差异蛋白存在相互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137Csγ射线累积照射可诱导SD大鼠肝脏组织蛋白质组的改变,SF3B1、ATP6V1C1蛋白可能在累积照射的肝脏损伤机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照射 蛋白质组 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 相互作用网络
下载PDF
α粒子与酒精联合作用致肝细胞恶性转化的影响
8
作者 刘红艳 王婧洁 +9 位作者 张慧芳 党旭红 王超 张忠新 张睿凤 原雅艺 任越 董娟聪 柴栋良 李幼忱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4-440,I0005,共8页
研究α粒子和酒精联合作用对肝细胞恶性转化生物效应的影响,为系统评价α粒子辐射风险提供实验依据。通过建立辐射和酒精联合作用细胞模型,分析比较α粒子辐射、酒精单因素与两者复合对人正常肝细胞的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等恶性转化生... 研究α粒子和酒精联合作用对肝细胞恶性转化生物效应的影响,为系统评价α粒子辐射风险提供实验依据。通过建立辐射和酒精联合作用细胞模型,分析比较α粒子辐射、酒精单因素与两者复合对人正常肝细胞的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等恶性转化生物特征及相关基因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复合因素作用的细胞发生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在mRNA水平抑癌相关基因p53和细胞粘附蛋白相关基因cdh1表达量明显降低,原癌相关基因mdm2表达量明显升高,复合因素作用下肝细胞发生明显的恶性转化趋势。辐射和酒精均能诱导肝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肝细胞经α粒子辐照后再受酒精作用其发生恶性转化的风险高于单纯接受α粒子辐照的细胞,酒精增加了α粒子辐照后肝细胞恶性转化风险,可能与影响肝细胞表面E型粘连蛋白的表达有关,导致细胞之间粘连性降低,促进细胞发生迁移和侵袭。因此,在评价α粒子内照射对健康的影响时需要考虑职业人员的饮酒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粒子辐射 酒精 联合作用 细胞生物效应
下载PDF
^(12)C离子辐射对人淋巴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睿凤 郭月凤 +1 位作者 党旭红 张慧芳 《辐射防护通讯》 2014年第4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12C离子辐射对人淋巴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淋巴细胞Peng-EBV接受12C离子束照射,剂量率0.3~0.5 Gy/min,照射剂量分别为0、0.1、0.5、1.0、2.0 Gy。在照射后24、48、72小时收集细胞,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目的探讨12C离子辐射对人淋巴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淋巴细胞Peng-EBV接受12C离子束照射,剂量率0.3~0.5 Gy/min,照射剂量分别为0、0.1、0.5、1.0、2.0 Gy。在照射后24、48、72小时收集细胞,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相对端粒长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照射后48和72小时,各剂量组受照细胞相对端粒长度增加显著。结论12C离子照射可导致培养人淋巴细胞端粒延长,其中1.0 Gy组,照射后24、48、72小时都显著增加,且增加幅度大于0.1、0.5和2.0 Gy组的受照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端粒长度 人淋巴细胞 12C离子 定量PCR
下载PDF
端粒长度检测及其在辐射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月凤 张睿凤 《辐射防护通讯》 2016年第1期23-27,共5页
介绍了端粒长度主要检测方法 TRF、Q-FISH、Flow FISH、Q-PCR、STELA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端粒检测在辐射损伤研究及辐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本实验室改进后的Q-PCR方法及其应用。
关键词 端粒 长度变异 检测 辐射损伤
下载PDF
氡损伤效应研究进展
11
作者 郭月凤 张慧芳 张睿凤 《辐射防护通讯》 2014年第4期32-35,共4页
回顾了近年来氡的非致癌损伤效应、以及氡致肺癌和白血病危险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我国环境氡水平控制的国家标准。强调了氡危害的防控在于控制环境氡水平,对高氡区域生活和工作人群的健康进行重点监护。
关键词 损伤效应 危害 防控
下载PDF
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CDT1基因过表达和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12
作者 原雅艺 党旭红 +3 位作者 张睿凤 张忠新 任越 左雅慧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03-107,191,共6页
目的构建基因组不稳定细胞CDT1基因过表达和RNAi模型,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在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的功能提供研究工具。方法根据CDT1基因信息,以慢病毒载体GV218设计合成两种重组质粒,分别包含CDT1基因全长序列以及阴性对照序列;以慢病... 目的构建基因组不稳定细胞CDT1基因过表达和RNAi模型,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在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的功能提供研究工具。方法根据CDT1基因信息,以慢病毒载体GV218设计合成两种重组质粒,分别包含CDT1基因全长序列以及阴性对照序列;以慢病毒载体GV248设计合成两种重组质粒,分别包含CDT1基因的小干扰序列以及用于干扰对照的阴性序列。利用Western blot和qPCR进行过表达和RNAi重组质粒表达的检测。通过转染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的包装。利用ELISA和荧光法分别进行滴度的检测。再用包装好的慢病毒感染辐射诱导基因组不稳定性HL-7702肝细胞,利用qPCR检测CDT1表达量。结果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能够有效转染293T。过表达病毒滴度为4.3×108TU/ml;RNAi病毒滴度为2.0×108TU/ml。过表达慢病毒能有效上调CDT1的表达,过表达效率为65%。RNAi干扰慢病毒能够有效抑制CDT1的表达,抑制效率为88%。结论成功构建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CDT1基因过表达和RNAi模型,为进一步研究CDT1在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细胞中的功能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1基因 过表达 RNAI 慢病毒载体
下载PDF
双着丝粒染色体半自动分析剂量-效应曲线建立与验证
13
作者 孟倩倩 张忠新 +5 位作者 任越 李晓臻 苗泽玉 王超 刘红艳 张睿凤 《中国职业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染色体全自动扫描分析系统的双着丝粒染色体(DC)半自动分析的剂量-效应曲线。方法采用X射线对3名健康志愿者的周围血进行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00、0.10、0.25、0.50、0.75、1.00、2.00、3.00、4.00和5.00 Gy,吸收剂量率为1... 目的建立基于染色体全自动扫描分析系统的双着丝粒染色体(DC)半自动分析的剂量-效应曲线。方法采用X射线对3名健康志愿者的周围血进行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00、0.10、0.25、0.50、0.75、1.00、2.00、3.00、4.00和5.00 Gy,吸收剂量率为1.0 Gy/min。采用高通量染色体全自动分析系统对DC样本进行中期分裂相图像采集,通过DCScore软件自动分析DC畸变,人工确认后拟合DC半自动分析剂量-效应曲线。采用本实验室参加全国生物剂量估算能力比对的3份考核样品对拟合的DC半自动分析剂量-效应曲线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在0.00~5.00 Gy剂量范围内,DC率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拟合的DC半自动分析的剂量-效应曲线为y=0.0008(±0.0002)+0.0092(±0.0009)D+0.0142(±0.0004)D^(2)(决定系数为0.9998)。对3份考核样品估算剂量与实际剂量相对偏差在20.00%左右,可以用于生物剂量估算;且除去与人工分析相同操作的使用时间,半自动分析方法可将分析效率提高26.0倍。结论构建X射线诱导的DC半自动分析剂量-效应关系曲线进行生物剂量估算,可数倍缩短人工分析时间,在大规模辐射事故的核应急响应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剂量估算 剂量-效应曲线 双着丝粒染色体 自动分析 X射线
原文传递
双着丝粒染色体自动分析研究进展
14
作者 孟倩倩 张忠新 +1 位作者 任越 张睿凤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0-336,共7页
双着丝粒染色体分析作为生物剂量估算的"金标准",在大规模核辐射事件中对于快速做出临床决策至关重要。传统人工分析费时费力,通量低,且对人员的技术要求高,难以满足大规模核事故情况下大量人员剂量估算的要求。近年来,针对... 双着丝粒染色体分析作为生物剂量估算的"金标准",在大规模核辐射事件中对于快速做出临床决策至关重要。传统人工分析费时费力,通量低,且对人员的技术要求高,难以满足大规模核事故情况下大量人员剂量估算的要求。近年来,针对大规模辐射事件下受照人员高通量、快速、准确的剂量估算需求,研究者们开发了多种策略。本文介绍了双着丝粒染色体自动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国内同行开展基于双着丝粒染色体指标估算生物剂量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着丝粒染色体 自动分析 生物剂量估算
原文传递
核设施退役期间切割和拆除过程中有害物质控制研究现状
15
作者 管毅 段宇建 +4 位作者 杨凯 吴庆东 郭政政 张睿凤 柴栋良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2024年第1期78-82,共5页
切割和拆除是核设施退役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切割和拆除过程中会产生放射性气溶胶、烟尘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释放至空气中,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为了做好核设施退役期间切割和拆除过程的有害... 切割和拆除是核设施退役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切割和拆除过程中会产生放射性气溶胶、烟尘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释放至空气中,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为了做好核设施退役期间切割和拆除过程的有害物质控制,本文调研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切割和拆除中的职业危害因素防护设计,其中雾化固定技术和移动式局部排风装置分别从源头和末端对工作场所中有害物质进行控制,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显的不足,但从是否会产生二次污染的角度来看,移动式局部排风装置因其广泛的环境适应性和安全性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核设施退役期间切割和拆除过程中有害物质的综合控制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割拆除 放射性气溶胶 移动排风装置
原文传递
某三甲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16
作者 孟倩倩 张忠新 +3 位作者 任越 李晓臻 苗泽玉 张睿凤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11-616,共6页
目的分析医疗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7至9月,选取某三甲医院252名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作为放射组并依据工种、工龄分为不同亚组,以同期岗前体检拟从事放射工作的107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 目的分析医疗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7至9月,选取某三甲医院252名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作为放射组并依据工种、工龄分为不同亚组,以同期岗前体检拟从事放射工作的107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照信息,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统计分析各组间检测结果。结果放射组"dic+r"率、染色体总畸变率及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Z=2.59、3.74、9.99,P<0.05);不同工种间"dic+r"率、ace率及染色体总畸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8.17、11.39,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的"dic+r"率明显高于放射诊断组(χ^(2)=2.90,P<0.05),核医学组的ace率及染色体总畸变率明显高于放射诊断组(χ^(2)=2.81、3.19,P<0.05);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明显高于放射诊断组(χ^(2)=7.66,P<0.05)。不同工龄组间染色体畸变水平及异常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ssion回归分析显示,与放射诊断组比较,核医学组、放射治疗组及介入放射学组(IRR=2.31、1.66、1.78,P<0.05)导致染色体畸变风险升高。结论电离辐射对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辐射损伤,核医学与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水平相对较高,需加强辐射防护以保障相关从业人员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工作人员 电离辐射 染色体畸变 工种 工龄
原文传递
Halcyon“环形”直线加速器屏蔽计算方法研究
17
作者 张忠新 张睿凤 +4 位作者 刘晓明 孟倩倩 党旭红 柴栋良 段志凯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2023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TOMO加速器机房屏蔽计算方法是否适用于Halcyon加速器。方法选择一改建Halcyon“环形”直线加速器机房为模型,分别采用C型臂加速器、TOMO加速器两种机房的屏蔽计算方法进行屏蔽计算。评价建设单位的屏蔽设计是否满足防护要求,... 目的探讨TOMO加速器机房屏蔽计算方法是否适用于Halcyon加速器。方法选择一改建Halcyon“环形”直线加速器机房为模型,分别采用C型臂加速器、TOMO加速器两种机房的屏蔽计算方法进行屏蔽计算。评价建设单位的屏蔽设计是否满足防护要求,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种计算方法均发现建设单位设计的屏蔽措施满足防护要求。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2,P>0.05)。结论TOMO加速器机房屏蔽计算方法适用于Halcyon加速器机房的屏蔽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cyon加速器 “C”型臂加速器 TOMO加速器 屏蔽计算
原文传递
工业射线探伤工作场所通风研究现状
18
作者 管毅 吴庆东 +4 位作者 张忠新 任越 段宇建 张睿凤 柴栋良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2023年第5期463-467,共5页
工业探伤作为核技术应用的一种主要技术,广泛应用于科研、生产等各个领域,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离辐射,但在探伤作业过程中亦因电离作用而伴生臭氧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臭氧和氮氧化物浓度的控制主要采取通风置换的方式,然而现阶... 工业探伤作为核技术应用的一种主要技术,广泛应用于科研、生产等各个领域,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离辐射,但在探伤作业过程中亦因电离作用而伴生臭氧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臭氧和氮氧化物浓度的控制主要采取通风置换的方式,然而现阶段的研究及现行的国内外标准仍不够完善。因此,本文针对工业射线探伤厂房的通风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工业通风 臭氧 氮氧化物
原文传递
医疗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孟倩倩 张睿凤 +5 位作者 张忠新 董娟聪 原雅艺 王超 张婷 党旭红 《中国辐射卫生》 2022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目的分析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水平,为放射防护提供依据,以减少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危害。方法选取1072名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放射组),以岗前职业健康体检拟从事放射工作的329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采用微量全血法测... 目的分析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水平,为放射防护提供依据,以减少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危害。方法选取1072名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放射组),以岗前职业健康体检拟从事放射工作的329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采用微量全血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放射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组微核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01);女性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及异常检出率均高于男性(P<0.001);不同工种间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核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核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与人群年龄呈正相关(P<0.001)。结论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与工种、工龄有关,与年龄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应加强长期从事医疗放射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尤其是高年资人员和女性放射工作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工作人员 淋巴细胞 电离辐射 微核
原文传递
56Fe17+、12C6+重离子束照射后人淋巴细胞基因转录谱的改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党旭红 张睿凤 +6 位作者 刘红艳 董娟聪 原雅艺 王超 张忠新 段志凯 左雅慧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讨重离子束照射对人淋巴细胞基因转录谱的改变。方法人淋巴细胞Peng—EBV分别经0.1、0.5和2Gy56Fe17+、12C6+重离子束照射后,提取各实验组细胞总RNA,利用Agilent人表达谱基因芯片进行基因转录谱的检测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探讨重离子束照射对人淋巴细胞基因转录谱的改变。方法人淋巴细胞Peng—EBV分别经0.1、0.5和2Gy56Fe17+、12C6+重离子束照射后,提取各实验组细胞总RNA,利用Agilent人表达谱基因芯片进行基因转录谱的检测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析;利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通路分析。结果Peng—EBV细胞系经56Fe17+、12C6+重离子束照射后,0.1、0.5和2.0Gy剂量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101、199和229个。3个剂量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14个,其中,GPSMl、TSPYL5、WFDC2、LADI等基因在两种离子束各剂量组呈现特征性差异表达。0.1和0.5Gy剂量组涉及主要基因功能包括细胞粘连、胞外基质构建等,参与的显著性Pathway通路分别为3和6条,主要为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2Gy剂量组主要基因功能包括细胞黏连、Rho蛋白信号转导调节等,参与的显著性Pathway通路3条,主要为p53信号通路等。结论56Fe17+、12C6+重离子束可诱导人淋巴细胞基因转录谱的改变,且不同剂量重离子可诱发不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及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6Fe17 +重离子束 12C6+重离子束 淋巴细胞 基因芯片 差异表达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