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营养状况评分与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张蕴鑫 贾伟 +1 位作者 程志远 蒋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况(COUNT)评分与糖尿病足溃疡(DFU)创面修复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1月20日—2022年11月20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DFU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创面修复情况的不同分为非创面修复组(n=47)和创面修复组(n=33)。记录... 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况(COUNT)评分与糖尿病足溃疡(DFU)创面修复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1月20日—2022年11月20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DFU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创面修复情况的不同分为非创面修复组(n=47)和创面修复组(n=33)。记录创面修复与住院时间,比较创面修复组与非创面修复组的临床特征及CONUT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FU创面修复的影响因素。结果非创面修复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是16.00(10.50,24.00)d,短于创面修复组患者的44.00(31.00,61.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创面修复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踝肱指数(ABI)、CONUT评分以及营养不良比率均高于创面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NUT评分、营养不良、TC、ABI是DFU创面修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FU患者的营养不良、ABI、TC和CONUT评分均会对其创面修复造成不利影响,而CONUT评分可以准确预测患者的创面修复风险,可以作为临床医生早期评估DFU的可靠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营养状况评分 糖尿病足溃疡 创面修复 相关性 糖尿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下肢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蕴鑫 汤迎磊 +6 位作者 陈小丫 刘建龙 田轩 蒋鹏 贾伟 程志远 李金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对比凝血功能检查和血栓分子标志物检查在急性下肢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204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并根据是... 目的对比凝血功能检查和血栓分子标志物检查在急性下肢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204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并根据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每组10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栓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t PAI-C)、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分析急性下肢骨折合并下肢DVT患者血浆中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相关性,评估血栓分子标志物对急性下肢骨折合并下肢DVT的诊断效能。结果血栓组患者血浆中的TAT、PI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血栓组患者(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栓组患者血浆中的TAT水平与PT、APTT均呈负相关(r=-0.173、-0.209,P﹤0.05),与D-二聚体、FIB、FDP水平均呈正相关(r=0.344、0.152、0.331,P﹤0.05);PIC水平与D-二聚体、FIB、FDP水平均呈正相关(r=0.512、0.391、0.534,P﹤0.01);t PAI-C水平与FDP水平呈正相关(r=0.161,P=0.001);TM与D-二聚体、FDP水平均呈正相关(r=0.162、0.148,P﹤0.05)。t PAI-C诊断急性下肢骨折合并下肢DVT的特异度最高,约登指数、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对DVT的鉴别诊断效能最高。结论急性下肢骨折合并下肢DVT患者血浆中的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显著相关,但一致性较差。t PAI-C对急性下肢骨折合并下肢DVT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功能 血栓分子标志物 血栓调节蛋白
下载PDF
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联合覆膜支架治疗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后再闭塞的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密 田轩 +7 位作者 贾伟 蒋鹏 程志远 张蕴鑫 李金勇 刘笑 田晨阳 刘建龙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95-398,408,共5页
目的 探讨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联合覆膜支架治疗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后再闭塞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8例采用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联合覆膜支架治疗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后再闭塞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 探讨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联合覆膜支架治疗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后再闭塞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8例采用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联合覆膜支架治疗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后再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前与术后的踝肱指数(ABI)和卢瑟福分级,观察术后12个月的动脉通畅率、靶血管再干预率。结果 8例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手术时间为(68±19)min,术中出血量为(185.3±59.1)ml,住院时间为(8.0±2.4)d 1例患者术中出现远端动脉栓塞,经导管抽吸后血流恢复。术后ABI为(0.77±0.10),高于术前的(0.2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卢瑟福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8例患者均门诊随访至少12个月,随访率为100%,术后12个月的动脉通畅率、靶血管再干预率分别为87.5%(7/8)、0。1例高龄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间歇性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示支架内狭窄率﹥50%,经强化抗血小板抗凝、扩血管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后再闭塞病变中使用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联合覆膜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切除术 覆膜支架 人工血管搭桥术后再闭塞
下载PDF
预防性干预流程联合利伐沙班对脊柱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新雪 黄洁 +2 位作者 韩莹 王惠婷 张蕴鑫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561-564,584,共5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干预流程联合利伐沙班对脊柱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脊柱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围手术期接受预防性干预流程管理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43... 目的探讨预防性干预流程联合利伐沙班对脊柱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脊柱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围手术期接受预防性干预流程管理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43)和对照组(n=57)。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接受常规管理,术后均使用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预防性干预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D-二聚体水平及其升高的患者比例、血清应激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空腹血糖和白细胞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其升高的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空腹血糖和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患者的PT、TT和APTT均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干预流程联合利伐沙班可降低脊柱外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缓解手术应激造成的血液高凝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干预流程 利伐沙班 脊柱 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导丝成袢技术回收钩贴壁锥形腔静脉滤器技术细节分析
5
作者 田轩 刘建龙 +8 位作者 贾伟 蒋鹏 程志远 张蕴鑫 李金勇 刘笑 周密 曲诚家 田晨阳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探讨导丝成袢技术回收钩贴壁锥形腔静脉滤器的技术细节。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45例使用导丝成袢技术回收钩贴壁锥形滤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滤器回收情况将其分为腔内组(n=34,使用导... 目的探讨导丝成袢技术回收钩贴壁锥形腔静脉滤器的技术细节。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45例使用导丝成袢技术回收钩贴壁锥形滤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滤器回收情况将其分为腔内组(n=34,使用导丝成袢技术成功取出滤器)与开放技术组(n=11,使用导丝成袢技术取出滤器失败),腔内组患者按照滤器取出方法的不同进一步分为导丝成袢(Loop)技术1.0组(n=15,采用Loop 1.0技术)与Loop 2.0组(n=19,采用Loop 1.0技术取出滤器失败后改用Loop 2.0成功取出滤器)。分析导丝成袢技术细节特点、技术要点及腔内取出滤器的可行性。结果腔内组患者右髂静脉路径植入比例、滤器形态改变比例均低于开放组患者,取出次数少于开放组患者,X线曝光时间短于开放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组患者滤器最大倾斜角度、回收钩顶端至血管边缘距离均小于开放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op 1.0组患者X线曝光时间为13(10,17)min,短于Loop 2.0组患者的23(20,2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和下腔静脉均未出现新发血栓形成及症状性肺栓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丝成袢技术可明显提高发生滤器倾斜回收钩贴壁的锥形滤器腔内回收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未能成功回收者可选择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回收钩贴壁 导丝成袢技术 滤器回收
下载PDF
P-选择素、溶酶体颗粒糖蛋白、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38
6
作者 张蕴鑫 刘建龙 +3 位作者 贾伟 田轩 蒋鹏 程志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溶酶体颗粒糖蛋白(CD63)、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浆D-二聚体(D-D)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17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病例组,并给予常规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 d...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溶酶体颗粒糖蛋白(CD63)、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浆D-二聚体(D-D)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17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病例组,并给予常规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 d的血浆CD62P和CD63的阳性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治疗后7 d血清PAF和血浆D-D水平,分析CD62P、CD63、PAF、D-D与双下肢周径差的关系,并与同期随机选取60例无血管相关疾病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治疗前CD62P、CD63阳性率及PAF、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降低,且仍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病例组治疗后7 d膝上15 cm、膝下10 cm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均降低(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病例组治疗前CD62P、CD63、PAF、D-D与膝上15 cm、膝下10 cm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CD62P、CD63、PAF和血浆D-D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和早期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 溶酶体颗粒糖蛋白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浆D-二聚体
下载PDF
动脉腔内裸支架与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田轩 刘建龙 +4 位作者 贾伟 蒋鹏 程志远 张蕴鑫 田晨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动脉腔内裸支架及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段股浅动脉闭塞患者33例,均进行腔内治疗,28例开通股浅动脉,其中采用裸支架植入22例、采用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6例。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28例开... 目的观察动脉腔内裸支架及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段股浅动脉闭塞患者33例,均进行腔内治疗,28例开通股浅动脉,其中采用裸支架植入22例、采用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6例。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28例开通股浅动脉者术前及术后2天下肢动脉压力,计算并比较踝肱指数(ABI);检测跛行距离;术后1年行下肢动脉CTA检查,检测闭塞股浅动脉通畅情况。结果 28例开通股浅动脉患者术后即刻DSA检查显示动脉血流均通畅,残留狭窄<30%;术后2天ABI为0.95±0.10,明显高于术前的0.51±0.08(P<0.05);术后2天跛行距离为(703.6±228.5)m,明显高于术前的(205.4±101.2)m,P<0.05;裸支架植入者、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者术后ABI、跛行距离较术前均增加(P均<0.05),但二者术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1年CTA检查显示,裸支架植入者股浅动脉通畅率为72.7%(16/22),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者通畅率为100%,两者比较P<0.05。结论动脉腔内裸支架及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近期效果均较好,但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术后1年血管通畅率好于裸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浅动脉闭塞 裸支架 Viabahn覆膜支架 踝肱指数 跛行距离
下载PDF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结合导管溶栓治疗骨折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8
作者 蒋鹏 李金勇 +4 位作者 程志远 张蕴鑫 贾伟 田轩 刘建龙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6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结合导管溶栓治疗骨折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骨折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4例,先行经皮穿刺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术及骨科手术,再经腘静脉或股静脉途径行机械性血栓清...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结合导管溶栓治疗骨折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骨折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4例,先行经皮穿刺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术及骨科手术,再经腘静脉或股静脉途径行机械性血栓清除术及导管溶栓治疗(将50~100万IU尿激酶溶于500 mL生理盐水中,通过输液泵经溶栓导管持续泵入,溶栓时间为3 h),术后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术后随访,记录患者下肢肿胀、疼痛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滤器置入体内时间、机械血栓清除术至滤器取出时间。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测量患肢和健肢大腿、小腿的周径差。结果 24例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围手术期无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成功取出腔静脉滤器。患者滤器置入体内时间为7~100天、平均30.8天,机械血栓清除术至滤器取出时间为6~86天、平均26.9天。患者手术前后大腿周径差分别为(5.9±1.5)、(1.7±2.0)cm,二者比较P<0.01;手术前后小腿周径差分别为(3.2±0.9)、(0.7±0.5)cm,二者比较P<0.01。随访3.2~22.5个月、平均13.5个月,下肢静脉彩超显示血流基本通畅。结论骨折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骨科手术后给予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结合导管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折 导管溶栓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下载PDF
Celect滤器置入时间对滤器穿透下腔静脉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蒋鹏 程志远 +4 位作者 李金勇 张蕴鑫 贾伟 田轩 刘建龙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0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Celect滤器置入时间对滤器穿透下腔静脉的影响。方法选择骨折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置入Celect滤器患者160例,滤器取出前行增强CT检查,于CT重建图像上测量滤器置入<30天者和≥30天者滤器穿透下腔静脉情况,计算滤器穿透率、穿透最... 目的探讨Celect滤器置入时间对滤器穿透下腔静脉的影响。方法选择骨折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置入Celect滤器患者160例,滤器取出前行增强CT检查,于CT重建图像上测量滤器置入<30天者和≥30天者滤器穿透下腔静脉情况,计算滤器穿透率、穿透最大长度和穿透的主/副腿数量;分析最大穿透长度和穿透的主/副腿数量的相关性及其与滤器置入时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无肺栓塞表现,7例患者出现间断腹痛或腰痛。本研究滤器穿透率为79%(84/106),穿透时间(23.0±2.6)d。滤器置入<30天者(75例)及≥30天者(31例)穿透率分别为72.00%、96.77%,穿透最大长度分别为(5.447±3.174)、(9.968±8.549)mm,穿透的主/副腿数量分别为(3.09±1.70)、(4.13±1.89)支,两者比较P均<0.01。滤器置入时间与最大穿透长度、穿透的主/副腿数量的相关度分别为0.359、0.410,滤器置入≥30天与穿透的主/副腿数量呈正相关关系(r=0.615,P<0.01)。结论 Celect滤器植入30天后穿透下腔静脉的比例和程度会明显增加;植入30天以上穿透的主/副腿数量与置入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下腔静脉造影 CT 滤器穿透
下载PDF
Rotarex系统治疗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蕴鑫 刘建龙 +4 位作者 田轩 蒋鹏 贾伟 程志远 李金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91-895,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式旋转血栓系统Rotarex治疗髂动脉和股腘动脉处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们对20例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进行机械旋切处理,经造影明确髂动脉或股腘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选择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抽... 目的探讨机械式旋转血栓系统Rotarex治疗髂动脉和股腘动脉处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们对20例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进行机械旋切处理,经造影明确髂动脉或股腘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选择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抽吸血栓。结果介入操作技术成功率为100%,4例存在残余狭窄病变,均行球囊扩张成形,其中2例植入覆膜支架。术前和术后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分别为0.38±0.24、0.91±0.31,差异有显著性(t=6.297,P=0.000)。并发症包括远端栓塞2例,穿刺点血肿2例,无肾功能不全、支架移位及断裂等并发症。20例平均随访13.1月(6~18个月),1例因足趾坏疽合并感染行截趾术。术后6个月一期通畅率为80%(16/20),免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为85%(17/20);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75%(15/20),免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为85%(17/20)。结论Rotarex系统治疗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短期通畅率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血栓清除术 再狭窄 血栓
下载PDF
股深动脉优势供血治疗TASCD型动脉硬化下肢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轩 刘建龙 +4 位作者 贾伟 蒋鹏 程志远 张蕴鑫 田晨阳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髂动脉通畅的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TASC)D型动脉硬化下肢缺血的治疗方式,比较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与股深动脉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2例TASCD型下肢缺血患者临... 目的探讨髂动脉通畅的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TASC)D型动脉硬化下肢缺血的治疗方式,比较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与股深动脉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2例TASCD型下肢缺血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股浅动脉治疗组(行股浅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16例和股深动脉治疗组16例,并进行对照分析。通过对比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手术后3年截肢率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ABI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股浅动脉治疗组术后ABI高于股深动脉治疗组(P〈0.05)。两组3年后跛行距离〈200米和行截肢手术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动脉通畅的TASCD型动脉硬化下肢缺血患者,无论腔内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还是股深动脉成形术均可改善患者症状,增加肢体血供;股浅动脉支架植入对患者近期远端肢体血供改善优于股深动脉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浅动脉 闭塞性动脉硬化 股深动脉 支架植入 股深动脉成形术
下载PDF
合并髂动脉病变的腹主动脉瘤腔内处理方案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田轩 刘建龙 +4 位作者 贾伟 蒋鹏 程志远 张蕴鑫 田晨阳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髂动脉病变的腹主动脉瘤(AAA)的腔内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AAA行腔内治疗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者临床特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股... 目的探讨合并髂动脉病变的腹主动脉瘤(AAA)的腔内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AAA行腔内治疗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者临床特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股深动脉及股浅动脉通畅率,按照是否存在严重髂动脉病变将患者分为髂动脉通畅组和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组,分别进行腔内治疗,并于术后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以防动脉粥样硬化。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52例患者被分为髂动脉通畅组41例和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组11例,其中通畅组髂动脉严重扭曲2例(3.8%,2/52),狭窄或闭塞组髂动脉狭窄9例(17.3%,9/52)及闭塞2例(3.8%,2/52),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者临床特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股深动脉及股浅动脉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了AAA腔内修复(EVAR)术,其中通常组扭曲者通过特硬导丝纠正髂动脉成角后支架顺利通过,狭窄或闭塞组给予患侧或对侧球囊扩张或逆行开通股动脉进行扩张,支架最终顺利通过。随访了12~24个月,狭窄或闭塞组出现一侧髂动脉腿支的闭塞2例(P<0.05),1例行右髂序贯放置髂腿支架1枚+双侧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双下肢动脉供血良好。结论合并髂动脉病变会导致AAA腔内治疗困难,运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和器材的配合,AAA患者行EVAR术均可以获得成功,远期通畅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髂动脉闭塞 髂动脉狭窄 腔内治疗
下载PDF
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蒋鹏 刘建龙 +6 位作者 李金勇 贾伟 田轩 程志远 张蕴鑫 刘笑 田晨阳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5期513-516,553,共5页
目的评价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04,接受改... 目的评价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04,接受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和对照组(n=96,接受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及点式剥脱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肢体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皮下血肿、创口感染、皮肤感觉障碍。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年静脉曲张的复发情况和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皮下血肿、创口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术后1年静脉曲张复发率和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神经损伤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抽剥术 泡沫硬化剂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重建股深动脉开口治疗股总动脉分叉处受累的下肢动脉严重缺血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轩 刘建龙 +5 位作者 贾伟 张蕴鑫 程志远 李金勇 蒋鹏 田晨阳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8期578-582,共5页
目的比较股总动脉分叉处存在病变的下肢动脉硬化严重缺血患者行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SFAS)及股深动脉成形术(DFA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Rutherford 3~5级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FAS组... 目的比较股总动脉分叉处存在病变的下肢动脉硬化严重缺血患者行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SFAS)及股深动脉成形术(DFA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Rutherford 3~5级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FAS组和DFAP组,每组20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和Rutherford分级的改变。随访2年,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2年截肢情况、12个月及24个月通畅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血糖、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和受损血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AS组患者术后ABI相比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98±0.09)vs(0.51±0.08),t=-18.450,P<0.001]。DFAP组患者术后ABI相比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70±0.10)vs(0.47±0.07),t=-8.910,P<0.001]。SFAS组相比DFAP组术后ABI高[(0.98±0.09)vs(0.70±0.10)]、Rutherford分级降低率高[90%(18/20)vs 60%(12/20)]、1年通畅率[70%(14/20)vs 95%(19/20)]和2年通畅率低[55%(11/20)vs 90%(1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总动脉分叉处存在病变的下肢动脉硬化严重缺血患者,DFAP和SFAS均可改善患者症状,增加肢体血供,SFAS即刻症状改善优于DFAP,而DFAP的1年及2年通畅率均高于SF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股动脉 支架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精准溶栓及机械性血栓清除术在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鹏 李金勇 +4 位作者 程志远 张蕴鑫 贾伟 田轩 刘建龙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目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溶栓及机械性血栓清除治疗不同方法选择,对比精准溶栓(血管内封闭导管)与机械性血栓清除治疗急性DV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10月收治的24例下肢骨折合并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目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溶栓及机械性血栓清除治疗不同方法选择,对比精准溶栓(血管内封闭导管)与机械性血栓清除治疗急性DV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10月收治的24例下肢骨折合并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A组12例给予精准导管溶栓(血管内封闭导管,TAPAS导管),B组12例给予机械性血栓清除(Aspirex旋吸导管),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静脉通畅率及肢体消肿率情况。结果技术成功率100%。两组患者静脉通畅率分别为(84.33±4.74)%、(86.0±2.89)%,肢体消肿率分别为(73.83±15.49)%、(76.50±1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血管内封闭导管精准溶栓以及使用机械性血栓清除治疗急性DVT效果明显,安全可靠,两者在静脉通畅率及肢体消肿率方面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导管接触性溶栓 机械性血栓清除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损伤传统血管重建与覆膜支架治疗后保肢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轩 刘建龙 +5 位作者 贾伟 蒋鹏 程志远 张蕴鑫 李金勇 田晨阳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5期549-552,共4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损伤后不同治疗方法的保肢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44例锁骨下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32例)和介入手术组(12例),分别采用传统血管重建(直接...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损伤后不同治疗方法的保肢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44例锁骨下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32例)和介入手术组(12例),分别采用传统血管重建(直接缝合、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间位移植)治疗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保肢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传统手术组32例患者中30例保肢成功,截肢2例,保肢率为93.7%;介入手术组12例患者中11例保肢成功,截肢1例,保肢率为91.7%。两组保肢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传统手术组合并神经损伤23例(71.9%),介入手术组合并神经损伤10例(83.3%)。结论锁骨下动脉损伤应尽快手术重建血运以保存肢体,通过介入手术放置覆膜支架重建血运也可达到较佳的保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损伤 血管移植 人工血管 介入治疗 覆膜支架
下载PDF
老年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低钙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莉 张蕴鑫 马洪升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调查老年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低钙血症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低钙血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20年10月华西医院148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低钙血症发生情况及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 目的调查老年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低钙血症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低钙血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20年10月华西医院148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低钙血症发生情况及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为34.46%(51/14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淋巴结清扫、切除甲状旁腺是老年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预防性使用钙剂、体质指数(BMI)≥24.0kg/m^(2)、术后1d钙水平≥2.10mmol/L、术后1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2.5pmol/L是老年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受多种因素影响,老年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存在低钙血症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低钙血症发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低钙血症 影响因素 手术
下载PDF
建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新理念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建龙 张蕴鑫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83-86,共4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是各种原因导致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凝结并阻塞管腔.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种常见病。DVT是仅次于脑血管和冠状动脉疾病的第三大血管疾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大血管疾病 临床症状 常见病 静脉内 脑血管
下载PDF
急性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蕴鑫 刘建龙 +5 位作者 贾伟 田轩 蒋鹏 程志远 李金勇 刘笑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n=51,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联合抗凝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n=51,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联合抗凝治疗)和抗凝组(n=51,单纯抗凝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3 d和治疗后7 d检测凝血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 d抽血检测相同凝血指标;统计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Fib和FD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抗凝组患者的Fib水平高于联合组患者;联合组治疗后3 d D-二聚体和FDP表达水平最高,治疗后7 d Fib表达水平高于治疗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大出血、肺栓塞和死亡等不良事件。结论采用尿激酶联合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骨折合并DVT的患者,需检测凝血指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溶栓治疗 D-二聚体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和系统性防治理念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蕴鑫 陈小丫 +2 位作者 汤迎磊 刘佳 刘建龙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1477-1482,共6页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慢性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高,通常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足靴区色素沉着、间歇性跛行、静脉曲张、淤积性皮炎甚至慢性溃疡形成,而溃疡经久不愈会导致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残疾甚至高位截肢,严...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慢性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高,通常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足靴区色素沉着、间歇性跛行、静脉曲张、淤积性皮炎甚至慢性溃疡形成,而溃疡经久不愈会导致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残疾甚至高位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深静脉PTS的病理生理机制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要重视建立全程性系统防治理念,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于血栓急性期最大程度地进行血栓清除与管腔重塑,给予足量的抗凝药物治疗,辅以压力治疗、功能锻炼及抗炎药物治疗等,术后严密监测,慢性期联合运用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等手段,才能真正解决患者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 压力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