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尿素与甲基二磺隆对紫苏光合特性指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适宜紫苏生长的最佳除草、施肥条件,对六叶期紫苏幼苗先后喷施尿素(0、1、2、4、8 g·L^-1)和甲基二磺隆(0、0.175、0.35、0.7、1.4 m L·L^-1)处...为探讨尿素与甲基二磺隆对紫苏光合特性指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适宜紫苏生长的最佳除草、施肥条件,对六叶期紫苏幼苗先后喷施尿素(0、1、2、4、8 g·L^-1)和甲基二磺隆(0、0.175、0.35、0.7、1.4 m L·L^-1)处理。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显著降低紫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指数,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也均不同程度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说明甲基二磺隆降低了紫苏的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显示,除草剂甲基二磺隆显著降低了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潜在活性及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则呈上升趋势。表明紫苏在甲基二磺隆处理下发生了光抑制,同时叶绿体的PSⅡ正常功能受阻;8 g·L^-1的尿素处理效果相同;而1-4 g·L^-1浓度的尿素处理则效果相反。1-4 g·L^-1的尿素和不同浓度的甲基二磺隆先后处理,比单用甲基二磺隆处理效果好,先施4 g·L^-1的尿素,后施0.7 m L·L^-1甲基二磺隆为最佳处理方案,能显著提高紫苏的光合速率,并使其光系统Ⅱ维持较高的光化学效率。该施药模式可为紫苏田平衡除草施肥和安全高产提供理论基础。展开更多
为探讨固定化菌株DF51对苯酚污染土壤中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施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苯酚(0、50、100、150、200μg/g)和固定化菌株DF51(0、10、20、30、40 kg a.i./hm2)对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显...为探讨固定化菌株DF51对苯酚污染土壤中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施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苯酚(0、50、100、150、200μg/g)和固定化菌株DF51(0、10、20、30、40 kg a.i./hm2)对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显著降低小麦的光合特性和抗逆性;固定化菌株DF51对苯酚土壤污染具有修复性能,且能提高苯酚胁迫下小麦的光合特性和抗逆性;P1D1和P2D2处理可恢复苯酚胁迫下小麦的生理特性.可见,固定化菌株DF51能显著提高小麦在苯酚胁迫下的耐性,这与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为探讨尿素与甲基二磺隆对紫苏光合特性指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适宜紫苏生长的最佳除草、施肥条件,对六叶期紫苏幼苗先后喷施尿素(0、1、2、4、8 g·L^-1)和甲基二磺隆(0、0.175、0.35、0.7、1.4 m L·L^-1)处理。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显著降低紫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指数,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也均不同程度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说明甲基二磺隆降低了紫苏的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显示,除草剂甲基二磺隆显著降低了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潜在活性及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则呈上升趋势。表明紫苏在甲基二磺隆处理下发生了光抑制,同时叶绿体的PSⅡ正常功能受阻;8 g·L^-1的尿素处理效果相同;而1-4 g·L^-1浓度的尿素处理则效果相反。1-4 g·L^-1的尿素和不同浓度的甲基二磺隆先后处理,比单用甲基二磺隆处理效果好,先施4 g·L^-1的尿素,后施0.7 m L·L^-1甲基二磺隆为最佳处理方案,能显著提高紫苏的光合速率,并使其光系统Ⅱ维持较高的光化学效率。该施药模式可为紫苏田平衡除草施肥和安全高产提供理论基础。
文摘为探讨固定化菌株DF51对苯酚污染土壤中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施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苯酚(0、50、100、150、200μg/g)和固定化菌株DF51(0、10、20、30、40 kg a.i./hm2)对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显著降低小麦的光合特性和抗逆性;固定化菌株DF51对苯酚土壤污染具有修复性能,且能提高苯酚胁迫下小麦的光合特性和抗逆性;P1D1和P2D2处理可恢复苯酚胁迫下小麦的生理特性.可见,固定化菌株DF51能显著提高小麦在苯酚胁迫下的耐性,这与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