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贤华 杨明 +1 位作者 邱文琪 刘锋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继发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172例tSAH患儿的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存在癫痫发作将其分为发作组(21例)和未发作组(151例),对两组患儿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对比两组患... 目的分析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继发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172例tSAH患儿的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存在癫痫发作将其分为发作组(21例)和未发作组(151例),对两组患儿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损伤类型、脑梗死、入院GCS评分、出血量、GOS分级、脑积水、开颅手术、再出血等指标情况。结果172例tSAH患儿21例出现癫痫发作,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12.2%。单因素对比分析,脑梗死、损伤类型、入院GCS评分、出血量、GOS分级、脑积水和开颅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开放性损伤、入院GCS评分(3~8分)、出血量(厚度≥5 mm)和脑积水,是tSAH继发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癫痫发作是tSAH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脑梗死、开放性损伤、入院GCS评分、出血量、脑积水,应密切观察相关指标,采取相应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癫痫发作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及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贤华 方萍 +2 位作者 万雄萍 黄秀琴 肖维薇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及其对抗生素的药敏试验。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Mycoplasma IST2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1 427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719例,阳性率为50.4%。解脲脲原体(Uu)、人... 目的分析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及其对抗生素的药敏试验。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Mycoplasma IST2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1 427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719例,阳性率为50.4%。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Uu+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37.8%、1.1%、11.5%,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对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的敏感性最好,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高。所有阳性样本中,47.4%的菌株有多重耐药现象,且9种抗生素中都有耐药菌株出现。结论我院支原体的感染检出率很高,尤其要关注Uu和Uu+Mh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效果和微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52
3
作者 张贤华 杜岩 +1 位作者 沈辉 欧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冠周炎的临床效果和冠周袋内细菌的变化。方法:选择第三磨牙急性冠周炎患者70例,分为2组(n=35)。盲袋内冲洗后试验组盲袋内导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照组导入碘甘油。观察临床疗效,同时进行冠周袋内细...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冠周炎的临床效果和冠周袋内细菌的变化。方法:选择第三磨牙急性冠周炎患者70例,分为2组(n=35)。盲袋内冲洗后试验组盲袋内导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照组导入碘甘油。观察临床疗效,同时进行冠周袋内细菌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浓度和螺旋体、G+菌、G-菌所占比例的变化,对盲袋内细菌总量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74.29%(P<0.05)。治疗后2组细菌浓度、螺旋体比例、G-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0.01),试验组均少于对照组(P<0.01)。2组G+菌的比例(%)治疗后上升(P<0.01),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细菌总量(经对数转换)均下降(P<0.01),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可有效控制冠周组织炎症,缓解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同时降低冠周袋内微生物的浓度以及G-菌和螺旋体的构成比,说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可以有效控制冠周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周炎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与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贤华 浦文彧 +1 位作者 万雄萍 沈维维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7-349,共3页
目的了解女性外阴阴道的感染情况,研究临床分离的真菌种类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3133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的344例阳性标本的菌株用API真菌鉴定板条(API 20C AUX)鉴定,用Rosco纸片法对益康唑、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 目的了解女性外阴阴道的感染情况,研究临床分离的真菌种类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3133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的344例阳性标本的菌株用API真菌鉴定板条(API 20C AUX)鉴定,用Rosco纸片法对益康唑、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酮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3133例临床标本共检出念株菌1122株,阳性率为35.8%,阳性标本中白念珠菌占71.5%,克柔念珠菌占6.1%、光滑念珠菌占2.5%,其他念珠菌占19.9%。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酮康唑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8.5%、97.1%、96.2%;对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5.4%、19.5%、15.4%。结论由于不同菌种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对感染的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真菌药敏试验 抗真菌药物
下载PDF
第一磨牙的生理性磨耗 被引量:7
5
作者 张贤华 安倩 +5 位作者 马军萍 孙玉静 陈嵘 石莉 王晓玫 王美青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上、下颌第一磨牙不同部位生理性磨耗的观察,探讨磨耗特征及其生理意义。方法:551 个上颌第一磨牙和686 个下颌第一磨牙,根据磨耗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绝对磨耗程度),根据单个牙上不同部位磨耗程度排序( 相... 目的:通过对上、下颌第一磨牙不同部位生理性磨耗的观察,探讨磨耗特征及其生理意义。方法:551 个上颌第一磨牙和686 个下颌第一磨牙,根据磨耗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绝对磨耗程度),根据单个牙上不同部位磨耗程度排序( 相对磨耗程度),比较各部差别。结果: 上颌第一磨牙磨耗程度由重到轻排序:近、远舌尖> 近、远中边缘嵴> 近、远颊尖;下颌第一磨牙排序:远中尖、远中边缘嵴> 近、远颊尖> 远舌尖> 近舌尖、近中边缘嵴。结论:上颌第一磨牙以舌尖磨耗最重,而下颌第一磨牙则为远中部磨耗最重,可能与局部咬合力作用时间及作用强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磨牙 生理性磨耗 磨蚀
下载PDF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张贤华 沈辉 +2 位作者 杜岩 王照五 欧龙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研究口腔锥形束CT(CBCT)在评价根分叉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例慢性牙周病患者28颗下颌磨牙,对其进行常规临床检查,并用传统曲面断层片与CBC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BCT对所有根分叉病变能够准确分度,和传统曲面断层片比较,在评... 目的:研究口腔锥形束CT(CBCT)在评价根分叉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例慢性牙周病患者28颗下颌磨牙,对其进行常规临床检查,并用传统曲面断层片与CBC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BCT对所有根分叉病变能够准确分度,和传统曲面断层片比较,在评估根分叉区域的牙槽骨缺损和颊、舌侧缺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能够从三维立体评估牙槽骨的形态学上的变化,在根分叉病损的早期诊断较传统的曲面断层片更为准确。结论:CBCT在根分叉病变的分度诊断方面较传统曲面断层片方法更为准确,同时牙槽骨破坏形态学描述上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牙周炎 曲面断层 根分叉病变 牙槽骨缺损
下载PDF
电刷镀 Ni/MoS_2复合镀层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贤华 刘家浚 朱宝亮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1989年第5期30-32,18,共4页
本工作是对用电刷镀的方法获得Ni/MOS_2复合镀层的工艺及其影响镀层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 射线衍射仪对镀层的成分、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镀层显微硬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镀液中MoS_2加... 本工作是对用电刷镀的方法获得Ni/MOS_2复合镀层的工艺及其影响镀层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 射线衍射仪对镀层的成分、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镀层显微硬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镀液中MoS_2加入量及刷镀工艺参数(电流密度)对镀层中MoS_2的含量和镀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显微硬度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刷镀 Ni/MoS2 复合镀层
下载PDF
内毒素对牙龈成纤维细胞mCD1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贤华 章锦才 +1 位作者 张蕴惠 袁乃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6-729,共4页
目的:研究mCD14在牙龈成纤维细胞的膜表面分布及内毒素对mCD14在牙龈成纤维细胞膜表面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研究mCD14在牙龈成纤维细胞的膜表面分布,同时观察内毒素对mCD14在... 目的:研究mCD14在牙龈成纤维细胞的膜表面分布及内毒素对mCD14在牙龈成纤维细胞膜表面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研究mCD14在牙龈成纤维细胞的膜表面分布,同时观察内毒素对mCD14在牙龈成纤维细胞膜表面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和蛋白印迹实验结果均表明mCD14在牙龈成纤维细胞的膜表面表达阳性,同时LPS可增强膜表面的mCD14的表达。结论:本实验表明正常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可表达mCD14,LPS可以上调膜表面mCD14的表达,从而导致牙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牙龈成纤维细胞 MCD14
下载PDF
油润滑条件下Pb和Sn及Pb-Sn-Cu软金属刷镀层的摩擦磨损特性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贤华 刘家浚 +2 位作者 朱宝亮 张绪寿 刘洪 《固体润滑》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8,共8页
采用电刷镀方法制取了含Cu量分别为1.7、5.7和11.5%(wt,下同)的3种Pb-Sn-Cu三元镀层,以及Sn、Pb两种单金属镀层,并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于20号机油滴油润滑下就这些软金属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作了对比试验,且对含Cu量为1.7%的Pb-... 采用电刷镀方法制取了含Cu量分别为1.7、5.7和11.5%(wt,下同)的3种Pb-Sn-Cu三元镀层,以及Sn、Pb两种单金属镀层,并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于20号机油滴油润滑下就这些软金属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作了对比试验,且对含Cu量为1.7%的Pb-Sn-Cu镀层的摩擦学特性随其厚度的变化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载荷为20MPa和滑动速度为0.6m/s的条件下,含Cu量为1.7%之三元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最好,而以含Cu量为11.5%之三元镀层的最差;在载荷为12.5MPa和滑动速度为0.6m/s的条件下,只有当厚度较大(>10μm)时,软金属镀层才具有低的摩擦系数和较长的磨损寿命。在Pb-Sn合金中添加适量(如1.7~5.7%)的Cu,可以提高镀层的耐磨性、承载能力和润滑性,但Cu含量太高(如11.5%)却会使镀层的润滑性和耐磨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刷镀层 摩擦磨损 油润滑 性能
下载PDF
老年人残根的临床保留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贤华 欧龙 +1 位作者 储冰峰 刘洪臣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对老年人残根临床保留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可保留进行固定修复的残根的牙周手术效果。方法:对402例586颗残根临床可保留性进行分析,对于121颗位于龈下的残根,根据残根根面位置分成3组进行不同牙周手术治疗。术后4周常规修复,随访1年... 目的:对老年人残根临床保留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可保留进行固定修复的残根的牙周手术效果。方法:对402例586颗残根临床可保留性进行分析,对于121颗位于龈下的残根,根据残根根面位置分成3组进行不同牙周手术治疗。术后4周常规修复,随访1年。结果:586颗老年人残根中,148(25.26%)颗被用于覆盖义齿,314(53.58%)颗被用于固定义齿修复。对于牙槽嵴顶距残根断面>3mm的残根,牙龈切除术效果较好;对于<3mm的残根,牙冠延长术效果较好(P<0.01)。结论:老年人多数残根是可以保留用于活动或固定修复。老年人的残根在选择适合的牙周手术治疗后,再进行固定修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牙周手术 残根
下载PDF
3种寡核苷酸探针对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的检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贤华 张斌 吴织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7-288,310,共3页
目的 采用寡核苷酸探针研究龈下菌斑中 3种牙周致病菌的分布。方法 利用 3种寡核苷酸探针对6 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 6 0个患病位点、10例健康人的 10个健康对照位点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类杆菌、牙密螺旋体进行检测。结果 ... 目的 采用寡核苷酸探针研究龈下菌斑中 3种牙周致病菌的分布。方法 利用 3种寡核苷酸探针对6 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 6 0个患病位点、10例健康人的 10个健康对照位点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类杆菌、牙密螺旋体进行检测。结果 牙周炎位点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类杆菌、牙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分别为 91 6 7%,90 0 0 %和 95 6 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位点 ;有 83 33%的牙周炎位点同时检出 3种致病菌 ,3种细菌检出情况为两两正相关 (P <0 0 1)。结论 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类杆菌、牙密螺旋体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很高 ,它们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探针 龈下菌斑 致病菌 检测 牙周炎
下载PDF
龈下菌斑中肽酶活性和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贤华 吴织芬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71-272,共2页
目的 探讨成人牙周炎龈下菌斑中肽酶活性和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Periocheck椅旁快速检测 60例成人牙周炎患者共 72个位点、1 5例健康对照 1 5个位点龈下菌斑中肽酶活性 ,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龈沟液... 目的 探讨成人牙周炎龈下菌斑中肽酶活性和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Periocheck椅旁快速检测 60例成人牙周炎患者共 72个位点、1 5例健康对照 1 5个位点龈下菌斑中肽酶活性 ,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结果 成人牙周炎位点肽酶活性、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并与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牙龈指数呈正相关关系 ,同时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龈下菌斑中肽酶活性和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相关 ,反映牙周炎的严重程度 ,可用于牙周炎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酶 椅旁快速检测 天冬氨酸转氨酶 牙周炎
下载PDF
牙龈卟啉菌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贤华 吴织芬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29-131,共3页
革兰氏阴性厌氧菌牙龈卟啉菌和牙周炎病因密切相关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表明牙龈卟啉菌可合成多种蛋白酶 ,蛋白酶是细菌重要的毒力因子 ,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本文简述了牙龈卟啉菌蛋白酶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牙周炎组织破坏中的... 革兰氏阴性厌氧菌牙龈卟啉菌和牙周炎病因密切相关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表明牙龈卟啉菌可合成多种蛋白酶 ,蛋白酶是细菌重要的毒力因子 ,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本文简述了牙龈卟啉菌蛋白酶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牙周炎组织破坏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牙龈卟啉菌 牙周炎
下载PDF
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人牙周膜细胞上调表达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贤华 张斌 +3 位作者 赵忠良 陈苏民 吴织芬 黄明霞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11-313,共3页
目的 :用基因芯片研究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前后 ,牙周膜细胞上调表达基因。方法 :应用点样数 5 12点的基因芯片分析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人牙周膜细胞上调表达基因。结果 :研究发现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牙周膜细胞后有 6条上调基因 ,... 目的 :用基因芯片研究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前后 ,牙周膜细胞上调表达基因。方法 :应用点样数 5 12点的基因芯片分析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人牙周膜细胞上调表达基因。结果 :研究发现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牙周膜细胞后有 6条上调基因 ,其中部分基因与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有关。结论 :牙周致病菌内毒素刺激牙周膜细胞后 ,可引起部分基因表达上调 ,从而影响牙周膜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普氏菌 内毒素 基因芯片 牙周膜细胞
下载PDF
牙周炎龈下菌斑肽酶的椅旁快速检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贤华 吴织芬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324-326,共3页
目的 :观察龈下菌斑肽酶活性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以探讨牙周炎活动性的监测方法。方法 :利用Periocheck椅旁快速检测 6 0例成人牙周炎患者共 72个位点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菌、福塞氏类杆菌、齿垢密螺旋体来源的肽酶活性 ,与标准比... 目的 :观察龈下菌斑肽酶活性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以探讨牙周炎活动性的监测方法。方法 :利用Periocheck椅旁快速检测 6 0例成人牙周炎患者共 72个位点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菌、福塞氏类杆菌、齿垢密螺旋体来源的肽酶活性 ,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区分阳性和阴性 ;在波长 6 6 6nm下测吸光度值 ,定量反映肽酶活性。结果 :牙周炎位点肽酶活性 (0 .43± 0 .15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0 .13± 0 .0 3)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肽酶活性高低与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牙龈指数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Periocheck方法能够快速、简便、灵敏地检测龈下菌斑肽酶活性 ,反映牙周临床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酶 椅旁快速诊断 龈下菌斑 牙周炎
下载PDF
寡核苷酸探针检测龈下菌斑中伴放线菌放线杆菌的分布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贤华 吴织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 :研究伴放线菌放线杆菌在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龈下菌斑中的分布。方法 :利用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对 6 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 6 0患病位点、10例健康人的 10个对照位点龈下菌斑中伴放线菌放线杆菌进行检测。结果 :6 0个患病位点中有 19... 目的 :研究伴放线菌放线杆菌在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龈下菌斑中的分布。方法 :利用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对 6 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 6 0患病位点、10例健康人的 10个对照位点龈下菌斑中伴放线菌放线杆菌进行检测。结果 :6 0个患病位点中有 19位点检出伴放线菌放线杆菌 ,检出率为 31.6 7% ,在健康部位未检测出伴放线菌放线杆菌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检出伴放线菌放线杆菌的患者的年龄是 (2 8.6 8±7.33)岁 ,未检出伴放线菌放线杆菌的患者的年龄是 (44 .48± 12 .48)岁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伴放线菌放线杆菌与年轻患者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伴放线菌放线杆菌 寡核苷酸探针
下载PDF
两次飞跃共性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贤华 韩裕庆 《广西社会科学》 2002年第2期8-11,共4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演绎出相似的历史轨迹。在其初期 ,总是先参照外来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 ,渐而又发现外来模式的弊端 ,开始探索中国式具体道路 ,...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演绎出相似的历史轨迹。在其初期 ,总是先参照外来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 ,渐而又发现外来模式的弊端 ,开始探索中国式具体道路 ,显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萌芽 ;在其中期 ,党的指导思想发生错误 ,革命建设事业发生严重挫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被迫中断 ;随之而来的是对历史的反思和梳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多现出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的历史景观 ,但这一阶段的主流思想仍然是教条主义的 ;最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质变阶段 ,即完成理论飞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飞跃 共性
下载PDF
牙周内科的兴起与展望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贤华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牙周内科是牙周病学一个新的分支 ,其基础是牙周疾病与系统性疾病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包括一些新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其中诊断应包括一些危险因素的评价 ;而治疗主要是树立整体治疗的观念 ,强调牙周病的非外科治疗 ,在刮治和根面平整... 牙周内科是牙周病学一个新的分支 ,其基础是牙周疾病与系统性疾病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包括一些新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其中诊断应包括一些危险因素的评价 ;而治疗主要是树立整体治疗的观念 ,强调牙周病的非外科治疗 ,在刮治和根面平整的基础上进行抗菌治疗以及使用宿主调节剂治疗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内科 牙周疾病 系统性疾病 相关性
下载PDF
免疫荧光法检测阴道加德纳菌和唾液酸苷酶活性测定的结果比对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贤华 魏冰 +3 位作者 张天辉 陶明进 刘明其 陈慧芬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12期1993-1994,共2页
目的: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阴道加德纳菌(GV)和唾液酸苷酶活性测定的平行检测,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方法对783例阴道分泌物标本,用免疫荧光法检测GV同时测定唾液酸苷酶活性。结果免疫荧光法检测出的176例GV阳性标本中,唾液... 目的: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阴道加德纳菌(GV)和唾液酸苷酶活性测定的平行检测,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方法对783例阴道分泌物标本,用免疫荧光法检测GV同时测定唾液酸苷酶活性。结果免疫荧光法检测出的176例GV阳性标本中,唾液酸苷酶活性检测阳性159例,阴性17例;免疫荧光法检测607例GV阴性标本中,唾液酸苷酶活性检测阴性600例,阳性7例。免疫荧光法检测GV的阳性率为22.5%,唾液酸苷酶活性检测的阳性率为21.2%,两种检测结果阳性百分一致性为95.8%,阴性百分一致性为97.2%,总百分一致性为96.9%。结论免疫荧光法检测GV与唾液酸苷酶活性测定比较,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可用于临床标本的GV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加德纳菌 免疫荧光技术 唾液酸苷酶
下载PDF
Ni/MoS_2复合刷镀层摩擦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贤华 刘家浚 朱宝亮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2年第2期115-123,共9页
本文根据MoS_2的良好固体润滑特性及电刷镀的工艺特点,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Ni/M0S_2复合刷镀固体润滑镀层.采用球-盘式试验机,在油润滑及干摩擦条件下,对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镀层性能与其中MoS_2含量及... 本文根据MoS_2的良好固体润滑特性及电刷镀的工艺特点,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Ni/M0S_2复合刷镀固体润滑镀层.采用球-盘式试验机,在油润滑及干摩擦条件下,对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镀层性能与其中MoS_2含量及载荷与滑动速度等工作条件有密切关系.在合适的MoS_2含量时可获得最佳的摩擦系数与耐磨性.为分析复合镀层具有优良固体润滑性能的原因,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深入的透射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在镀层中存在MoS_2晶粒的基面与表面平行的择优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电刷镀 MOS2 镀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