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乌素沙地西南缘不同植被下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进虎 贺康宁 +1 位作者 段玉玺 芦新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99,102,共5页
在一个生长季内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下土壤水分的连续观测,研究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下的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样地土壤含水量生长期末低于生长期初,按时间变化可划分为3个时期,土壤水分积累期(4-6月)、土壤水分消... 在一个生长季内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下土壤水分的连续观测,研究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下的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样地土壤含水量生长期末低于生长期初,按时间变化可划分为3个时期,土壤水分积累期(4-6月)、土壤水分消耗期(7-9月)、土壤水分稳定期(10月至次年3月)。在空间上,各样地土壤含水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整个土壤剖面自上而下按水分变化规律可划分为4层:土壤水分速变层、活跃层、过渡层和稳定层。土壤水分活跃层的深度与根系分布层密切相关,深根系的植物其水分活跃层分布较深。固定沙丘不同部位的土壤含水量及其变化规律不同,土壤含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坡脚>坡腰>坡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土壤水分 植物群落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西南缘不同植被下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进虎 贺康宁 +1 位作者 段玉玺 芦新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7-380,共4页
在一个生长季内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下的土壤水分的连续观测,研究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下的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样地土壤含水量生长期末低于生长期初,按时间变化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土壤水分积累期(4~6月)、土... 在一个生长季内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下的土壤水分的连续观测,研究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下的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样地土壤含水量生长期末低于生长期初,按时间变化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土壤水分积累期(4~6月)、土壤水分消耗期(7~9月)、土壤水分稳定期(10月至次年3月)。在空间上,各样地土壤含水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加,整个土壤剖面自上而下按水分变化规律可划分为四层:土壤水分速变层、活跃层、过渡层和稳定层。土壤水分活跃层的深度与根系分布层密切相关,深根系的植物其水分活跃层分布较深。固定沙丘不同部位的土壤含水量及其变化规律不同,土壤含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坡脚〉坡腰〉坡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土壤水分 不同植物群落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天然沙冬青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进虎 王翔宇 +2 位作者 张亮霞 何芳兰 杜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2期78-82,共5页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种子鉴定及种子发芽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天然沙冬青种群种子库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天然沙冬青土壤种子库特征及与种群更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天然沙冬青种群土壤种子库比较丰富,平均密度为11粒/m2;种子主要存在于...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种子鉴定及种子发芽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天然沙冬青种群种子库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天然沙冬青土壤种子库特征及与种群更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天然沙冬青种群土壤种子库比较丰富,平均密度为11粒/m2;种子主要存在于土壤表层,在有结皮存在的情况下,种子才有可能存在于0~2cm土层中,以下土层没有种子;沙冬青种子发芽率与土壤种子库呈负相关,种子库丰富的地方,种子的发芽率较低,这一对矛盾造成幼苗数量的稀少,进而影响天然沙冬青种群的自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土壤种子库 空间分布
下载PDF
石质山坡沙冬青群落及其土壤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进虎 廖空太 +1 位作者 张亮霞 李德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06-310,共5页
沙冬青为干旱荒漠常绿灌木,是中国首批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具有抗旱抗寒性能强、防风固沙效果好、药用价值高等特点。但由于本身分布区狭小,病虫害严重,加之人为破坏,天然沙冬青已趋于濒危,又没有形成大面积的人工种群。该文以生长于... 沙冬青为干旱荒漠常绿灌木,是中国首批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具有抗旱抗寒性能强、防风固沙效果好、药用价值高等特点。但由于本身分布区狭小,病虫害严重,加之人为破坏,天然沙冬青已趋于濒危,又没有形成大面积的人工种群。该文以生长于景泰县境内的石质山坡沙冬青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资料、野外考察和调查、室内样品化验,确定了不同坡向沙冬青群落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及其林地土壤粒度、水分及化学性质等,为科学合理的人工保护、繁育沙冬青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山坡 沙冬青群落 土壤特征
下载PDF
HE-100型高压静电治疗仪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进虎 王志兴 +2 位作者 梁雪 吴永辉 刘春娜 《北京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237-237,共1页
关键词 HE-100型高压静电治疗仪 治疗 失眠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粘附分子与冠心病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进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97年第1期38-41,共4页
粘附分子与冠心病西安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张进虎综述孙济川田清海审校近年来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粥样硬化斑块的液化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恶化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中性粒细... 粘附分子与冠心病西安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张进虎综述孙济川田清海审校近年来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粥样硬化斑块的液化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恶化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中性粒细胞(PMNs)和单核细胞粘附到冠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粘附分子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病致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4例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张进虎 徐希奇 +3 位作者 王志兴 梁雪 张莉娜 单军 《中国医药导刊》 2006年第6期435-436,共2页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是由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幼虫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继而导致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同时幼虫也可侵犯身体其他器官,导致相应脏器功能异常。由于广州管圆线虫病在...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是由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幼虫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继而导致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同时幼虫也可侵犯身体其他器官,导致相应脏器功能异常。由于广州管圆线虫病在我国多发生于南方地区,北方发病率较低,因而容易导致误诊误治的发生。我院最近收治4例广州管圆线虫病致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患者,为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意识,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病 脑膜脑炎 嗜酸粒细胞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白细胞黏附分子和血管内皮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张进虎 王聪霞 +1 位作者 孙济川 田清海 《航空航天医药》 2003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白细胞CD11b/CD18受体表达及循环内皮细胞 (CEC)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 40例冠心病体外反搏前后 ,及 12例正常对照组血白细胞CD11b/CD18受体表达 ,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了...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白细胞CD11b/CD18受体表达及循环内皮细胞 (CEC)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 40例冠心病体外反搏前后 ,及 12例正常对照组血白细胞CD11b/CD18受体表达 ,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了CEC的变化。结果 :冠心病各组白细胞CD11b/CD18表达 ,CEC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冠心病各组在体外反搏后各指标均有非常显著降低。结论 :血管内皮损伤及白细胞激活 ,CD11b/CD18受体表达增加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体外反搏可能通过减轻内皮损伤 ,抑制白细胞活化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白细胞 内皮细胞 整合素 冠心病
下载PDF
带状沙柳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翔宇 丁国栋 +3 位作者 高函 张进虎 胡晋茹 张玉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6,共5页
研究测定了不同高度、不同规格的9种带状沙柳沙障对风速、地表粗糙度和近地表输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带状沙柳沙障的防护效益与沙障的高度和规格有直接关系。行数越多、带距越小,防护效果越好,但是成本也越大。发挥最大成本效益的带状... 研究测定了不同高度、不同规格的9种带状沙柳沙障对风速、地表粗糙度和近地表输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带状沙柳沙障的防护效益与沙障的高度和规格有直接关系。行数越多、带距越小,防护效果越好,但是成本也越大。发挥最大成本效益的带状沙柳沙障规格为三行一带,带高1.5 m,行距1.5 m,带距10.5 m;其次为两行一带,带高1.5 m,行距1.5 m,带距7.5 m;再次为三行一带,带高1 m,行距1 m,带距7 m。一行一带的沙障,不管高度如何,成本效益都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 沙障 防风固沙 荒漠化 粗糙度 输沙率
下载PDF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人工梭梭群落与水土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0
10
作者 赵鹏 徐先英 +6 位作者 屈建军 张进虎 马全林 张慧文 徐高兴 马俊梅 吴永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96-1505,共10页
作为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人工梭梭群落的演替关系着民勤绿洲的生态安全。以民勤绿洲边缘人工梭梭群落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类(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数量生态学方法分析了人工梭梭群落与水... 作为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人工梭梭群落的演替关系着民勤绿洲的生态安全。以民勤绿洲边缘人工梭梭群落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类(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数量生态学方法分析了人工梭梭群落与水土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TWINSPAN方法将人工梭梭群落划分为4个群丛类型:群丛I梭梭+白刺-沙蒿-盐生草(Haloxylon ammodendron+Nitraria tangutorum-Artemisia frigida-Halogeton glomeratus)、群丛Ⅱ梭梭+沙拐枣-沙米(Haloxylon ammodendron+Calligonum mongolicum-Agriophyllum squarrosum)、群丛Ⅲ梭梭+白刺-芦苇(Haloxylon ammodendron+Nitraria tangutorum-Phragmites australis)、群丛Ⅳ梭梭+柽柳+盐爪爪(Haloxylon ammodendron+Tamarix ramosissima+Kalidium foliatum);(2)CCA排序第1轴代表生境水分及有机质梯度的变化,第2轴代表生境土壤盐分的环境梯度。Monte Carlo检验和前项选择结果表明,人工梭梭群落演替的环境调控因子排序为土壤水分(10%)>有机质(9.7%)>pH(8.8%)>速效磷(8.4%)>土壤沙粒(7.8%)>地下水埋深(7.8%)>样方距离绿洲之间的距离(7.2%)>全氮(6.9%)>电导率(6.7%)。TWINSPAN分类结果在CCA样方-环境因子排序图中有较好的反映,分类和排序结果较为吻合。(3)土壤含水量、酸碱度、沙粒体积百分比、速效磷、有机质、全氮、电导率与空间因子样方与绿洲的距离解释了物种格局变化的19.8%,其中土壤因子占15.6%,地下水因子占1.1%,土壤与地下水因子交互作用解释部分占3.1%。对于50%以上未能被解释的变异部分,可能归咎于未被选取的环境因子如降水、风蚀沙埋、封禁或者随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荒漠过渡带 人工梭梭群落 水土因子 关系
下载PDF
沙漠植物分层侧影与积沙成丘的关系 被引量:15
11
作者 常兆丰 张进虎 +3 位作者 石学刚 王祺 张德魁 段晓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351-7358,共8页
选用民勤沙区常见的几种固沙植物,在民勤西沙窝沙漠边缘设置了108个植物和沙堆样方,通过对不同植物的分层侧影宽度、分层侧影面积和侧影中心等指标的测定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可积沙成丘植物的侧影为三角形或柱形,即由地面向上侧... 选用民勤沙区常见的几种固沙植物,在民勤西沙窝沙漠边缘设置了108个植物和沙堆样方,通过对不同植物的分层侧影宽度、分层侧影面积和侧影中心等指标的测定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可积沙成丘植物的侧影为三角形或柱形,即由地面向上侧影宽度变小,侧影中心在近地面30 cm高度内,具备这一条件的植物为丛生灌木。而不能积沙成丘的植物侧影为菱形,侧影中心距地面高度在30 cm以上。2)风沙流以及沙尘暴中的沙粒主要集中在近地表0—30 cm高度内流动,这便是植物侧影越低,越易积沙成丘的重要原因之一。3)沙埋后茎秆能产生不定根的植物可形成高于植株几倍至数十倍高度的沙堆/沙丘,而不具备这一属性的植物,有些虽然能形成沙堆,但沙堆受植物高度限制,即沙堆高度不会超过植株高度。4)侧影面积大小是反映植物防风固沙功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能积沙成丘是植物阻固流沙的物质体现,形成的沙堆越高大则表明植物阻固流沙的功能越强,但不能积沙成丘的植物如梭梭、沙拐枣、沙蒿等也是具有一定防风阻沙效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植物 分层侧影 灌丛沙堆 积沙成丘 民勤沙区
下载PDF
沙地土壤水分特征及水分时空动态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翔宇 张进虎 +5 位作者 丁国栋 孙保平 高函 张宇清 吴斌 曹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2-227,共6页
通过对宁夏盐池沙地不同立地类型土壤水分连续两年的定位观测,探讨了固定沙丘不同部位、不同立地的沙柳林地和柠条林地的土壤水分特征和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柠条林地的土壤容重最小,而保水能力最好。各样地土壤水分垂直分布总体表... 通过对宁夏盐池沙地不同立地类型土壤水分连续两年的定位观测,探讨了固定沙丘不同部位、不同立地的沙柳林地和柠条林地的土壤水分特征和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柠条林地的土壤容重最小,而保水能力最好。各样地土壤水分垂直分布总体表现出明显的分层特征,可划分为3层:土壤水分低值层、土壤水分活跃层、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每一层的厚度因不同的立地类型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容重 时空变化 沙地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柽柳地土壤水分时空动态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进虎 王乃昂 +2 位作者 牛震敏 孙杰 张律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97,共6页
为探索柽柳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降水事件的响应,采用EM50土壤水分检测系统及MAWS301自动气象站,监测了柽柳地及相似立地裸露沙山10—210cm土壤体积含水量动态和区域降水量,并分析了两者的土壤水分基本特征、时空动态及其对降水事件的... 为探索柽柳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降水事件的响应,采用EM50土壤水分检测系统及MAWS301自动气象站,监测了柽柳地及相似立地裸露沙山10—210cm土壤体积含水量动态和区域降水量,并分析了两者的土壤水分基本特征、时空动态及其对降水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1)柽柳地10—210cm土壤含水量平均值为1.88%,稍高于裸露沙山(1.74%)水分;(2)柽柳地土壤水分呈浅层(10—70cm)高、中层(70—150cm)低、深层(150—210cm)高的特点,且浅层稍低于裸露沙山水分(p>0.05),中层相近,深层明显高于裸露沙山(p<0.01);(3)柽柳地各层次水分变异大,对极端降水事件敏感,平均变异率58.67%,是裸露沙山的4.26倍,降水入渗可达200cm,而沙山不超60cm。柽柳林地水分主要受降水影响,且柽柳的存在改变了降水再分配过程,促进了降水入渗的深度,使林地维持较高的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大沙山 短穗柽柳 土壤水分 巴丹吉林沙漠
下载PDF
河西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银科 李菁菁 +4 位作者 周兰萍 刘光武 张进虎 张芝萍 郑庆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21-1429,共9页
为研究河西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影响,通过春小麦田间试验,设置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立茬和残茬压倒4种保护性耕作处理,以传统耕作为对照,分析了河西绿洲灌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田间输沙量、风蚀深度、风蚀物粒径组... 为研究河西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影响,通过春小麦田间试验,设置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立茬和残茬压倒4种保护性耕作处理,以传统耕作为对照,分析了河西绿洲灌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田间输沙量、风蚀深度、风蚀物粒径组成、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0~30 cm高度输沙量能敏感地反映不同耕作措施之间输沙量的差异。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立茬和残茬压倒处理0~30 cm高度输沙量分别减少17.4%~46.7%、21.7%~45.2%、24.7%~48.2%和10.7%~42.4%。风蚀深度传统耕作为1.22~1.44 mm,4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均为0 mm。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处理风蚀物粒径组成无显著变化,但<0.063 mm细粒占比有减小趋势。立茬处理20 cm高度风速显著降低24.1%~39.5%,其他保护性耕作措施风速降低不显著。综上所述,河西绿洲灌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土壤风蚀,立茬处理是相对较优的保护性耕作措施,适宜该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风蚀 输沙量 风蚀深度 风蚀物 河西绿洲灌区
下载PDF
白榆、新疆杨液流动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段玉玺 秦景 +3 位作者 贺康宁 张进虎 赵奎 孙毅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36-1144,共9页
运用Granier热扩散式探针(TDP)法对宁夏河东沙地主要乔木树种白榆(Ulmus pumila)和新疆杨(Populus alba)夏初边材液流变化规律进行连续观测。利用自动气象站对周围气象因子如太阳辐射(Rs)、空气温度(Ta)、空气相对湿度(RH)... 运用Granier热扩散式探针(TDP)法对宁夏河东沙地主要乔木树种白榆(Ulmus pumila)和新疆杨(Populus alba)夏初边材液流变化规律进行连续观测。利用自动气象站对周围气象因子如太阳辐射(Rs)、空气温度(Ta)、空气相对湿度(RH)和风速(Ws)进行同步观测,并对气象因子与白榆、新疆杨边材液流通量(Fs)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白榆、新疆杨边材液流速率(Vs)变化规律存在显著差异,白榆Vs主体表现为窄小双峰型,新疆杨Vs主体表现为宽峰波动型;白榆日间液流启动时间较新疆杨提前0.0~0.8 h,峰值出现时间推迟0.0~2.0h,峰值持续时间较新疆杨缩短2.5~6.7 h,液流消退时间提前0.0~2.5 h。②白榆边材液流通量(Fs)仅为0.50kg.h-1,而新疆杨高达1.25 kg.h-1,为白榆的2.5倍;白榆日耗水量(W)在8.81~17.73 kg.d-1之间,而新疆杨W在22.82~34.06 kg.d-1之间。③白榆、新疆杨在夜间保持一定的液流量以补充白天所耗水分,夜间水分补充量对各自日耗水量的贡献相近,为8%左右。④白榆、新疆杨Fs与气象因子关系密切,但气象因子的作用过程表现复杂。复相关分析表明:白榆、新疆杨Fs与Rs、Ta、Ws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RH呈极显著负相关,按相关程度排序为:Rs〉RH〉Ta〉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扩式探针法 边材液流 气象因子 白榆 新疆杨
下载PDF
沙冬青种子萌发及育苗试验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得禄 尉秋实 +2 位作者 张进虎 何芳兰 严子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34,共5页
通过沙冬青种子萌发及育苗试验,解决沙冬青人工育苗技术,为其人工繁育提供技术措施。在试验室与花盆内对沙冬青种子进行发芽和育苗试验,测定其含水率和吸胀速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盐溶液、不同覆土厚度下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1... 通过沙冬青种子萌发及育苗试验,解决沙冬青人工育苗技术,为其人工繁育提供技术措施。在试验室与花盆内对沙冬青种子进行发芽和育苗试验,测定其含水率和吸胀速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盐溶液、不同覆土厚度下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1)沙冬青种子在15~35℃内能够达到较高的发芽率。60、70、80℃水短暂的处理可有效促进种子吸胀,提高发芽率,发芽率可达80%以上;(2)种子耐盐性较差,当NaCl溶液浓度高于0.8%时,会显著降低种子发芽率;(3)沙冬青种子在常温条件下吸胀速率缓慢,在吸胀初期,吸水量急剧增加,但随着时间延长,绝对吸水量逐渐减少;(4)种子育苗适宜的覆沙厚度为1~2cm;(5)适宜的播种土壤类型为沙壤土,保苗率较高,苗木生长量及生物量大。沙冬青种子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够正常萌发,短暂的高水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吸胀速率,降低种子硬实率,促进种子萌发。在沙壤土中种植沙冬青,覆沙厚度在1~2cm可使其育苗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温度 盐分 育苗 发芽
下载PDF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鹏 徐先英 +5 位作者 金红喜 张进虎 唐卫东 柴成武 靳虎甲 董志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371,共8页
绿洲-荒漠过渡带作为绿洲与荒漠的连接区域,在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与恢复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例,在47个植物群落调查样地的基础上,应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研究区典型植... 绿洲-荒漠过渡带作为绿洲与荒漠的连接区域,在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与恢复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例,在47个植物群落调查样地的基础上,应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研究区典型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并讨论了影响植物群落类型及空间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植物种以旱生耐盐植物为主。(2)TWINSPAN分类将研究区的植物群落划分为11个群丛类型,即白刺+盐生草群丛、白刺+芦苇群丛、白刺+盐爪爪群丛、盐爪爪+黑果枸杞群丛等,分类结果在空间上反映了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的演替变化趋势。(3)DCA排序结果验证了TWINSPAN分类结果的合理性,同时指出制约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类型及空间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是地下水埋深和地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指示种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 环境梯度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人工梭梭林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新友 马全林 +3 位作者 靳虎甲 樊宝丽 张进虎 林慧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0-580,共11页
土壤呼吸不仅是反映土壤生物活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全球碳循环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地处典型干旱区的石羊河下游,以流动沙丘和去除土壤结皮人工梭梭林为对照,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研究了栽植约40 a、30 a、10 a和5 a的... 土壤呼吸不仅是反映土壤生物活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全球碳循环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地处典型干旱区的石羊河下游,以流动沙丘和去除土壤结皮人工梭梭林为对照,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研究了栽植约40 a、30 a、10 a和5 a的人工梭梭林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土壤呼吸日变化,并分析了土壤水分和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梭梭林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均为明显的单峰曲线,且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日最大排放速率出现在12:00~14:00时,最小值出现在8:00时左右。(2)梭梭林营造和去结皮处理显著提高了沙漠土壤呼吸速率,而且不同林龄土壤呼吸速率大体上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递增,表现为MC>40 a>30 a>10 a>MS>5 a,非生长季表现为MC>40 a>10 a>5 a>30 a>MS。(3)不同林龄梭梭林土壤呼吸速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生长季(8月)的土壤呼吸作用明显强于非生长季(1月)。(4)相关性分析表明,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土壤呼吸均与0~5 cm土壤水分显著相关,且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分别为Y=-0.205 8X2+0.946 5 X-0.316 6(R^2=0.506 2,P=0.041 7)和Y=0.118 7 X2+0.156 3 X+0.118 8(R2=0.675 7,P=0.001 1);但与10 cm土壤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水分是影响人工梭梭林土壤呼吸的关键因素。该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人工梭梭林的营造有效改善了沙漠土壤的生物活性,提高了土壤碳通量水平,以土壤结皮破坏为基本特征的人工梭梭林退化和沙漠化必然在短期内加剧碳排放。因此,需要在沙漠地区合理营造人工林,并在造林和林业管理过程中注意保护土壤结皮,以减少CO2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梭梭林 土壤呼吸 石羊河下游 日变化
下载PDF
盐池毛乌素沙地白榆树干液流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奎 丁国栋 +3 位作者 原鹏飞 张进虎 孙毅 刘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88,共4页
采用基于热扩散原理的ES-SF茎流测量系统,监测了盐池毛乌素沙地白榆树干液流的动态变化,同时用自动气象站记录附近的太阳辐射、最高与最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探讨气象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榆树干液流日... 采用基于热扩散原理的ES-SF茎流测量系统,监测了盐池毛乌素沙地白榆树干液流的动态变化,同时用自动气象站记录附近的太阳辐射、最高与最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探讨气象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榆树干液流日变化为多峰型,昼夜变化显著且夜间液流量小而稳定,晴天变化幅度最大,阴天变化幅度最小;树干液流主要集中在8:00-18:00,占全天液流总量的80%多;白榆树干液流变化趋势与环境因子变化趋势相吻合,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液流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白榆 热扩散技术 树干液流
下载PDF
干旱区沙冬青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晓娟 马剑平 +4 位作者 刘世增 李得禄 尉秋实 张进虎 何芳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31-36,共6页
在甘肃民勤县泉山林场和古浪县马路滩林场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沙冬青容器苗造林试验,通过造林成活率、生长量、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等指标的调查,探讨沙冬青在撂荒地和沙丘的造林方法与技术,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沙冬青造林存在的问题进... 在甘肃民勤县泉山林场和古浪县马路滩林场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沙冬青容器苗造林试验,通过造林成活率、生长量、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等指标的调查,探讨沙冬青在撂荒地和沙丘的造林方法与技术,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沙冬青造林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民勤撂荒地开沟造林保苗率、成苗率均较高,苗木生长量、生物量大,而马路滩林场固定半固定沙丘造林保苗率相对较高,而成苗率较低,仅为12%左右,生长量较小。因此沙冬青在撂荒地开沟造林后苗木生长表现良好,而沙丘造林由于风蚀等作用成苗率较低,管理难度相对较大,沙丘造林还有待以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育苗造林 立地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