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那普利对CCI_4急性肝损伤大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剑平 魏红山 +7 位作者 刘顺爱 郭晶晶 张黔英 石小红 张四平 刘志英 冯鑫 吕洪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2638-2641,共4页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肝损伤和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药物干预组(10mg/kg,5mg/kg和2.5mg/kg)、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皮下注射CCl4(用等...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肝损伤和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药物干预组(10mg/kg,5mg/kg和2.5mg/kg)、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皮下注射CCl4(用等体积的橄榄油稀释),以制备急性肝损伤的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用高(10 mg/kg)、中(5 mg/kg)、低(2.5 mg/kg)剂量依那普利分别对SD大鼠灌胃给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胆汁酸(TBA)的活性;用比色分析法测定超氧化歧化酶(T-SOD)、黄嘌呤氧化酶(X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 结果:依那普利显著降低因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正常对照组685±63 nkat/L<10 mg干预组1 241±168 nkat/L<5 mg干预组1 705±83 nkat/L<2.5 mg干预组2 302±174 nkat/L<模型对照组3 531±776 nkat/L),AST (正常对照组1 240±158nkat/L<10 mg干预组2 430±386 nkat/L<5 mg干预组2 788±522 nkat/L<2.5 mg干预组3 151±917 nkat/L<模型对照组3 372±138 nkat/L), ALP(10mg干预组2 567±159nkat/L<正常对照组2 659±248 nkatL<5 mg干预组3 212±198 nkat/L<2.5 mg干预组3 231±261 nkat/L<模型对照组3 609±346 nkat/L)和TBA(正常对照组8.48±0.49 μmol/L<10 mg干预组16.35±5.43μmol/L<5 mg干预组16.92±2.68 μmol/L<2.5 mg干预组17.53±3.59μmol/L<模型对照组24.16±9.27μmol/L) 的升高.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GSH-PX(模型对照组50±54 nkat/L<2.5 mg干预组149±111 nkat/L<10 mg干预组169±141 nkat/L<5 mg干预组1 70±91 nkat/L<正常对照组295±194 nkat/L)的活性有明显的升高作用及降低T SOD(正常对照组6006±639 μkat/L<10mg干预组7 135±1 560μkat/L<2.5 mg干预组7 538±938 μkat/L<5 mg干预组7 589±780μkat/L<模型对照组8 579±861μkat/L) 和XOD(正常对照组571±28 nkat/L<10 mg干预组724±18nkat/L<5mg干预组821±28nkat/L<2.5mg干预组868±58 nkat/L<模型对照组1 042±188nkat/L)的含量.以上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aP<0.05,bP<0.01. 结论:依那普利的保肝机制和抗氧化作用与其对抗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普利 CCI4 急性肝损伤 大鼠 抗氧化功能 天冬氨酸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胆汁酸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培之 张黔英 +1 位作者 兰孟东 郎振为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了解抗线粒体M2亚型抗体(AMA-M2)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自身抗体的种类和临床意义。方法92例AMA-M2阳性PBC患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采用肝脏马赛克,包括猴肝和心肌、大鼠肝、胃、肾脏和人类上皮培养细胞(Hep-2)为组织基... 目的了解抗线粒体M2亚型抗体(AMA-M2)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自身抗体的种类和临床意义。方法92例AMA-M2阳性PBC患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采用肝脏马赛克,包括猴肝和心肌、大鼠肝、胃、肾脏和人类上皮培养细胞(Hep-2)为组织基质检测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MA亚型(M2、M4和M9)、可提取的核抗原(ENA)抗体[核糖核蛋白/史密斯抗体(nRNP/Sm)、史密斯抗体(Sm)、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SS-A)、干燥综合征抗原B抗体(SS-B)、硬皮病70抗体(Scl-70)、Jo-1抗体(Jo-1)、着丝点B蛋白抗体(CENP B)、双链DNA抗体(dsDNA)、组蛋白抗体(histones)和抗核糖核酸P蛋白抗体(rib-P-protein)]和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结果92例PBC患者中有73例(79.35%)血清中存在抗核抗体(ANA);其荧光模式分别为核膜型42例(45.65%),着丝点型18例(19.57%),核浆颗粒16例(17.39%)和核点型12例(13.02%);ENA检测结果:CENP B阳性18例,SS-A阳性6例,SS-A+SS-B阳性3例,组蛋白抗体和nRNP/Sm阳性各1例;AMA分型检测中单一AMA-M2阳性62例(67.39%),AMA-M2+M4阳性26例(28.26%),AMA-M2+M4+M9阳性3例;还发现AMA-M2伴M4阳性的患者全部为疾病进展到肝硬化的阶段。结论大多数PBC患者血清中存在ANA,其荧光模式主要为核膜、着丝点、核浆颗粒和核点型;AMA-M2和M4亚型抗体为诊断PBC的重要血清免疫学标志,并且AMA-M4与疾病进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抗体多样性 线粒体 自身抗体
下载PDF
原位PCR方法检测国人艾滋病肾组织HIV DNA 被引量:7
3
作者 刘蕾 张黔英 宫恩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4-175,共2页
目的 :探讨HIV与艾滋病肾脏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PCR方法检测 9例国人艾滋病尸体解剖肾组织标本。结果 :9例标本HIV均阳性 ,棕黄色阳性物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核和胞浆。结论 :肾脏可被HIV直接感染。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 肾/病理学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肾脏损坏的临床与病理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建平 田国保 +3 位作者 谢雯 张维燕 张黔英 曾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2184-2187,共4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患者肾脏损坏的临床与肾脏病理学改变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期间死于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与尸解资料,研究肾脏损坏临床与肾脏病理学改变之间的联系.结果:45例患者均无明确的泌尿系统疾...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患者肾脏损坏的临床与肾脏病理学改变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期间死于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与尸解资料,研究肾脏损坏临床与肾脏病理学改变之间的联系.结果:45例患者均无明确的泌尿系统疾病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病史,其中30例(66.7%)有肾功能不全表现,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水(44/45,98%),其中合并有腹腔感染的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风险明显增高(χ2=8.332,P=0.004,OR=7.2,95%CI:1.75-29.6),而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与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无相关性.临床无论是否有肾功能不全表现,绝大多数患者(41/45,91.1%)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病理学改变,其中表现为肾功能衰竭的有31例(68.9%),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有7例(15.6%),化脓性肾炎的有2例(4.4%),无明显病理学改变5例(11.1%).结论:终末期肝病患者发生肾衰竭后,病情危重、进展快,可能同时合并有肾前性及肾性病因及诱因,且病理学多有器质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肾衰竭 病理学
下载PDF
SARS病人肺组织病理改变及IL-1β、TGF-β1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吕红波 张黔英 +4 位作者 石晓虹 李兴旺 张波 宫恩聪 陆源 《世界感染杂志》 2004年第6期533-535,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SARS死亡病人肺部病理改变、细胞因子IL-1β、TGF-β1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对3例SARS死亡病例肺组织进行常规HE组织观察、原位杂交病毒、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检测项目包括:CK、CD68、CD20、CD45、CD3、Actin(smooth muscle... 目的 探讨SARS死亡病人肺部病理改变、细胞因子IL-1β、TGF-β1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对3例SARS死亡病例肺组织进行常规HE组织观察、原位杂交病毒、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检测项目包括:CK、CD68、CD20、CD45、CD3、Actin(smooth muscle)、Ⅲ型胶原、Ⅳ型胶原、IL-1β、TGF-β1。结果 肺部的病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水肿渗出、增生和纤维化的交叉。观察到两种纤维化的方式:渗出的纤维素机化和肺问质纤维化。IL-1β、TGF-β1出现广泛而较强的阳性表达,表达强度在肺部病变的早中晚期没有显著性差异。阳性细胞包括:Ⅱ型肺泡上皮、单核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结论 SARS病人肺部病变广泛而严重,早期病变中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比较突出。IL-1β、TGF-β1参与是肺水肿渗出和纤维化发生机制中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TGF-Β1 SARS病人 病理改变 表达 纤维化 渗出 人肺组织 纤维母细胞 CD68
下载PDF
整合素α6β4和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6
作者 谢志刚 钟延丰 +4 位作者 杨金辉 张黔英 王盛兰 王薇 郭笑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 :研究整合素α6和 β4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experimentalallergicneuritis,EAN)中的表达变化 ,探讨其表达变化与病变过程中髓鞘损伤和修复的关系。方法 :建立Lewis大鼠EAN动物模型 ,分别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模型鼠坐骨神经 ,... 目的 :研究整合素α6和 β4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experimentalallergicneuritis,EAN)中的表达变化 ,探讨其表达变化与病变过程中髓鞘损伤和修复的关系。方法 :建立Lewis大鼠EAN动物模型 ,分别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模型鼠坐骨神经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α6、β4及层黏连蛋白的蛋白表达状况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α6 β4的mRNA的表达状况。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 ,β4在急性期表达减少 (P <0 .0 5 ) ,恢复期表达无明显变化(P =0 6 84 0 )。α6和层黏连蛋白在病变急性期和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变化均不明显 (α6P =0 .0 75 1 ,层黏连蛋白P=0 .2 0 4 7) ,原位杂交也得出相似结论 (急性期 β4P <0 .0 5 ,恢复期β4P =0 .82 3;α6P =0 .81 )。 结论 :炎症损伤影响了施万细胞 (Schwanncell,SC)整合素的表达 ,其表达模式与周围神经的胚胎发育过程中α6 ,β1及β4的表达变化相似 ,推测 β4与髓鞘再形成的关系更加密切。α6和 β4表达变化与髓鞘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Α6Β4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施万细胞 髓鞘损伤 修复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在肺组织内各种类型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陆源 宫恩聪 +9 位作者 张黔英 顾江 李兴旺 张波 侯琳 邵宏权 高子芬 郑杰 方伟岗 钟延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了解肺组织内被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acutere spiratorysyndromeas sociatedcoron avirus,SARS CoV)感染的靶细胞类型,并对SARS诱发的肺损伤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运用SARSCoV基因组序列合成的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 目的:了解肺组织内被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acutere spiratorysyndromeas sociatedcoron avirus,SARS CoV)感染的靶细胞类型,并对SARS诱发的肺损伤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运用SARSCoV基因组序列合成的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对北京市7例及安徽省1例确诊的SARS死亡病例的肺组织进行原位杂交检测,在原位杂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SARSCoV感染的靶细胞类型,如Cytokeratin(CK)标记上皮细胞,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CD68标记巨噬细胞,Vimentin标记纤维母细胞,CD3标记全T细胞。结果:原位杂交检测显示,8例患者肺组织中都表达SARSCoVRNA,阳性信号位于靶细胞胞浆内,呈紫蓝色(NBTBCIP)。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支气管上皮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及T淋巴细胞在所有SARS病例中都受到了病毒感染。原位杂交阳性(紫蓝色,NBTBCIP)和免疫组化阳性(红棕色,AEC)信号同时表达于靶细胞胞浆中而呈紫红色。结论:通过对SARS患者肺组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研究表明,肺组织内支气管上皮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等多种细胞成分广泛受到了SARSCoV攻击,肺组织内多种细胞成分弥漫性受损以及所释放的炎性介质在肺损伤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毒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生物安全保护Ⅲ级SARS尸体解剖实验室的建立和使用
8
作者 邵宏权 宫恩聪 +8 位作者 顾江 史喜成 高晓强 程代云 郭丽株 石晓红 王培之 张黔英 汪浩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4年第4期 1-5,共5页
本文介绍去年SARS肆虐期间,在北京地坛医院建立具有生物安全保护Ⅲ级(BSL-3)尸体解剖实验室,进行SARS尸体病理解剖、标本采集和发病机制研究.该实验室还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研究在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确保标本的... 本文介绍去年SARS肆虐期间,在北京地坛医院建立具有生物安全保护Ⅲ级(BSL-3)尸体解剖实验室,进行SARS尸体病理解剖、标本采集和发病机制研究.该实验室还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研究在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确保标本的传送的安全的前提下,对SARS死亡病例的尸体的系统、全面的病理学检查、标本采集,将为SARS的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研究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尸体解剖 诊断 治疗 发病机制 标本采集 北京地坛医院 生物安全 保护 病理解剖
下载PDF
生物安全保护Ⅲ级SARS尸体解剖实验室的建立和使用
9
作者 宫恩聪 李玲 +9 位作者 邵宏权 顾江 汪浩 史喜成 高晓强 程代云 郭丽株 石晓红 王培之 张黔英 《中国医学装备》 2004年第4期 30-33,共4页
目的:在北京地坛医院建立具有生物安全保护Ⅲ级(BSL-3)尸体解剖实验室,进行SARS尸体病理解剖、标本采集和发病机制研究,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标本的传送的安全.材料和方法:BSL-3尸体解剖室实行区域隔离,将实验室... 目的:在北京地坛医院建立具有生物安全保护Ⅲ级(BSL-3)尸体解剖实验室,进行SARS尸体病理解剖、标本采集和发病机制研究,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标本的传送的安全.材料和方法:BSL-3尸体解剖室实行区域隔离,将实验室分为污染区、缓冲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通过对送风和排风的严格控制,清洁区为正常大气压区,半污染区为负压区(约-10pa),污染区为更小的负压区(约-30pa).实验室内气流按照气压梯度自清洁区向污染区定向流动,送入实验室内是经高效过滤的新风,排出实验室的空气经过高效过滤器净化处理.缓冲区1位于污染区与半污染区之间,为解剖后工作人员的外防护服的多方位药液消毒、自消毒风淋再消毒区域.缓冲区2位于污染区与太平问之间,也是污染物品外通道.半污染区设有自消毒风淋系统,随时杀灭可能进入半污染区的微量病毒.全部进入污染区的工作人员都穿戴防毒面具和无渗漏防化服.进入半污染区的工作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穿隔离服.结果:①将模拟SARS的污染物大量弥散于污染区,在污染区内穿戴防毒面具和无渗漏防化服的工作人员经过缓冲区1的多方位药液消毒、自消毒风淋再消毒后,并进入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在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检测不到污染物.②经高效过滤后,实验室内排出周围环境的空气洁净度为7级(≥0.5μm的尘粒数为>35200粒/m3,≤352000粒/m3;≥3μm的尘粒数为>300粒/m3,≤3000粒/m3).③在SARS肆虐期间,共完成了15例临床疑似SARS和SARS死亡病例的病理解剖工作,其中7例为病理确定诊断的SARS死亡病例.参加SARS死亡病例的病理解剖的工作人员共23人,2003年5月到7月连续工作2个月余,无1人发生交叉感染.结论:规范化的BSL-3尸体解剖实验室的建立和管理,可以在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确保标本的传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实验室 安全保护 尸体 Ⅲ级 生物 半污染区 工作人员 2003年5月 死亡病例 北京地坛医院 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研究 周围环境 实验室内 防毒面具 疑似SARS 标本采集 清洁区 高效过滤器 空气洁净度 病理学检查 区域隔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P区RNA干扰抑制2.2.15细胞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分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顺爱 魏红山 +6 位作者 董庆鸣 郭晶晶 秦靖 张黔英 刘志英 闫杰 成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3期3079-3083,共5页
目的观察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P区基因的RNA干扰(RNAi)表达载体pGE-HBVP在HepG2.2.15(2.2.15)细胞中抑制HBV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分泌效应,以阐明HBV P区小干扰RNA(siRNA)抑制HBV复制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并鉴定pGE-H... 目的观察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P区基因的RNA干扰(RNAi)表达载体pGE-HBVP在HepG2.2.15(2.2.15)细胞中抑制HBV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分泌效应,以阐明HBV P区小干扰RNA(siRNA)抑制HBV复制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并鉴定pGE-HBVP,将此载体转染至完整HBV复制模型2.2.15细胞,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检测并分析转染后不同时间段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含量变化,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转染后细胞中HBsAg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5个针对HBV P区的RNAi表达载体pGE-HBVP1~pGE-HBVP5,其中pGE-HBVP1和pGE-HBVP2具有明显的HBsAg和HBeAg分泌抑制效应和表达抑制效应。抑制率最高的pGE-HBVP2在转染2.2.15细胞效率为30%~40%的基础上,转染后24、48、72和96h培养上清中的HBsAg分泌抑制率分别为28.88%、32.28%、29.10%和18.42%,HBeAg的分泌抑制率分别为38.33%、27.50%、33.41%和12.60%。细胞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pGE-1空载体转染后2.2.15细胞的HBsAg的表达阳性率约为82%,而pGE-HBVP2转染后2.2.15细胞的HBsAg的表达阳性率约为50%,和pGE-1空载体相比阳性率显著下降。结论针对HBV P区的RNAi可以抑制HBV病毒抗原的分泌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质粒 转染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外周血白细胞损伤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钟延丰 高晓明 +9 位作者 王盛兰 谢志刚 马悦 方伟岗 邹万忠 李秀兰 张黔英 王薇 赵振东 顾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137-2141,共5页
目的 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人外周血中白细胞的病理变化 ,及与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关系 ,为探讨免疫细胞损伤在SA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 2 2例初步诊断的SARS病人外周血标本 ,及 ... 目的 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人外周血中白细胞的病理变化 ,及与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关系 ,为探讨免疫细胞损伤在SA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 2 2例初步诊断的SARS病人外周血标本 ,及 4例正常成人外周血标本 ,分离收集所有的白细胞 ,进行透射电镜、免疫电镜和RT PCR检查。结果 白细胞的数量及亚型比例改变 :每个病例观察 10 0个细胞 ,分别计数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数目。与正常组对照 ,粒细胞数目增多 (P <0 .0 5 ) ,淋巴细胞明显减少 (P <0 .0 5 ) ,T淋巴细胞 (CD4 5RO阳性 )仅占残存白细胞总数的 6 %~ 7%。在外周血白细胞胞浆内发现冠状病毒样颗粒者 6例 ,与RT PCR阳性者重合比例为5∶6。分别计数在各类白细胞中可观察到冠状病毒样颗粒的阳性细胞数 ,发现淋巴细胞中可观察到病毒的阳性细胞数最高。SARS病人血白细胞中的冠状病毒样颗粒为圆形 ,或略呈卵圆形 ,80~ 12 0nm左右 ,致密的双层质膜包绕 ,核心较疏松 ,膜外有放射状排列的纤细突起。散在分布于胞浆或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器及膜包绕的空泡中。淋巴细胞有变性和活化增殖的现象。结论 在SARS病人的血白细胞 ,内观察到冠状病毒样颗粒。提示 ,血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 ,也可能是冠状病毒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外周血白细胞损伤 病理学研究 冠状病毒
原文传递
肝组织固有荧光分布特征研究
12
作者 魏红山 张黔英 +4 位作者 石晓虹 沈冰 黄玉波 刀文彬 徐道振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4,共2页
研究旨在观察:在不同波长激发光激发下,肝组织固有荧光分布特征;在不同波长紫外光激发下,纤维化程度不同的患者血清紫外吸收光谱的差异.明确肝组织固有荧光分布特征、血清光谱特征与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肝组织 血清 肝纤维化程度 患者 观察 荧光 紫外吸收光谱 光分布 紫外光激发
原文传递
HCV致肝细胞损伤的免疫病理学 被引量:3
13
作者 邢长虹 宫恩聪 张黔英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0-120,共1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HCV的急性感染易慢性化,大约50%发展为慢性肝炎,至少20%发展成肝硬化。关于HCV感染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存在直接细胞病变与免疫介导损伤...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HCV的急性感染易慢性化,大约50%发展为慢性肝炎,至少20%发展成肝硬化。关于HCV感染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存在直接细胞病变与免疫介导损伤两种机制。本研究通过观察HC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损伤 免疫病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