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稻田及其周边环境中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芳 徐幸 +4 位作者 郭荣 于文娟 彭云良 姬红丽 卓富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8,共11页
【目的】了解我国北方稻田及其周边环境中根结线虫的种类,为进一步制定水稻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20和2021年春季从我国河南、山东、宁夏、北京、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和内蒙古13个省(... 【目的】了解我国北方稻田及其周边环境中根结线虫的种类,为进一步制定水稻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20和2021年春季从我国河南、山东、宁夏、北京、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和内蒙古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连片稻田、周围田埂、旱地等采集了1032份土样,每份土样与灭菌河沙混合后平均分成3等份分别放入花盆中,盆中一半播水稻一半播番茄,50 d后检测水稻或番茄根系是否有根结产生。挑取阳性样品根结中的雌成虫,制作会阴花纹玻片,对根结线虫种类进行形态鉴定;同时利用我国常见6种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对土样中的根结线虫种类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生物测定结果显示,有119份土样能够引起水稻或番茄幼苗产生根结,总检出率为11.53%,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土样检出率最高,为33.33%。在根结线虫种类鉴定中发现,拟禾谷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为北方水稻产区优势种,占鉴定样品的96.83%;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分别占鉴定样品的84.13%,52.38%,31.75%,15.87%和3.17%。受1,2,3,4,5和6种根结线虫侵染的土样比例分别为11.11%,28.57%,28.57%,28.57%,3.18%和0%。其中最常见的为拟禾谷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混合侵染(23.81%),其次为拟禾谷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混合侵染(22.22%),再次为拟禾谷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混合侵染(15.87%),其他不同种类根结线虫混合侵染的田块比例不超过10.00%。【结论】根结线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稻田及其周边环境中,其中拟禾谷根结线虫为优势种,象耳豆根结线虫也已适应低温由南向北扩散,今后应加大研究根结线虫在北方露地低温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及扩散和危害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根结线虫鉴定 混合侵染 拟禾谷根结线虫 象耳豆根结线虫 中国北方
下载PDF
中国南方稻田及其周边环境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幸 卓富彦 +4 位作者 杨芳 袁斌 彭云良 郭荣 姬红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03,共9页
为了解根结线虫在中国南方稻区的分布和种类,从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采集1181份土样,经生物测定发现312份土样中种植的水稻或番茄幼苗根系会产生根结,阳性总检出率为26.42%。利用线虫特异性引物从171份阳性样品中鉴定出6种根结线虫:拟... 为了解根结线虫在中国南方稻区的分布和种类,从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采集1181份土样,经生物测定发现312份土样中种植的水稻或番茄幼苗根系会产生根结,阳性总检出率为26.42%。利用线虫特异性引物从171份阳性样品中鉴定出6种根结线虫: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和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分别占鉴定总样品数的88.89%、41.52%、29.82%、10.53%、4.09%和3.51%。被1、2、3、4、5、6种根结线虫混合侵染的土样比例分别为42.11%、41.52%、12.87%、2.92%、0.58%和0,其中最常见的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单独侵染(34.50%)、拟禾本科根结线虫与北方根结线虫(22.81%)或花生根结线虫(13.45%)混合侵染。本研究结果将为制定相应的传播阻断策略和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拟禾本科根结线虫 混合侵染 生物测定 特异性引物
下载PDF
一种快速测定稻瘟病菌群体毒性的简便方法
3
作者 吴晗霖 朱紫薇 +4 位作者 杨德斌 唐乙冰 姬红丽 尹勇 彭云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2-278,287,共8页
选育和布局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但病菌群体的毒性类型频率逐步上升导致品种抗性丧失已成为抗性品种选育和推广的瓶颈问题。为寻找一种能够为基层单位所掌握且快速、准确的稻瘟病菌群体毒性监测方法,本文将不同来源的... 选育和布局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但病菌群体的毒性类型频率逐步上升导致品种抗性丧失已成为抗性品种选育和推广的瓶颈问题。为寻找一种能够为基层单位所掌握且快速、准确的稻瘟病菌群体毒性监测方法,本文将不同来源的穗颈瘟标样分别接种于一套抗稻瘟病单基因系、杂交稻主栽品种及亲本和抗源上,30 d后调查最高病害级别和株发病率。结果表明,‘丽江新团黑谷’、标样来源品种及其所含抗瘟基因的单基因系均能稳定发病。4个来自四川盆地的病菌群体对四川主栽品种的毒性明显强于来自云南楚雄的群体,且这4个病菌群体均具备对Pi-2及‘宜香优2115’的毒性。来自万州甘宁镇‘F优498’的病菌群体对主栽品种的毒性谱比崇州‘宜香优2115’来源的病菌更广。该方法操作简单,能快速准确地监测稻瘟病菌群体毒性状态,有助于基层单位更有效地开展稻瘟病防控布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群体毒性 快速测定 杂交稻
下载PDF
四川稻瘟病菌对异稻瘟净和稻瘟灵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彭云良 陈国华 沈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02-108,共7页
1988~1990年田间稻瘟病菌抗药性测定表明,四川11盆地稻瘟病菌存在有抗异稻瘟净(IBP)和稻瘟灵(IPT)的菌株.抗IBP菌株的IBP抑制中浓度(EC_(50))平均为37.30μg/ml,为敏感菌株的2.1倍.抗IPT菌株D69-4的15μg/ml IPT的抑菌率为55.41%.抗IP... 1988~1990年田间稻瘟病菌抗药性测定表明,四川11盆地稻瘟病菌存在有抗异稻瘟净(IBP)和稻瘟灵(IPT)的菌株.抗IBP菌株的IBP抑制中浓度(EC_(50))平均为37.30μg/ml,为敏感菌株的2.1倍.抗IPT菌株D69-4的15μg/ml IPT的抑菌率为55.41%.抗IPT菌株出现频率显著低于抗IBP菌株.抗IBP突变频率为22.96%,而抗IPT突变频率为3.80%.抗药性菌株的地理分布地区间无显著差异;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及致病性与敏感菌株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抗药性 异稻瘟净 稻瘟灵
下载PDF
稻瘟病菌对异稻瘟净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彭云良 刘经芬 叶钟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A04期45-48,共4页
1987,1988两年对全国重要稻区稻瘟病菌对异稻瘟净抗药性的测定表明:稻瘟菌敏感菌株平均抑制中浓度为15.38μg/ml,30μg/ml 异稻瘟净抑菌率>52.87%;抗异稻瘟净菌株平均抑制中浓度较异稻瘟净菌株高2倍,为46.00μg/ml,30μg/ml 异稻瘟... 1987,1988两年对全国重要稻区稻瘟病菌对异稻瘟净抗药性的测定表明:稻瘟菌敏感菌株平均抑制中浓度为15.38μg/ml,30μg/ml 异稻瘟净抑菌率>52.87%;抗异稻瘟净菌株平均抑制中浓度较异稻瘟净菌株高2倍,为46.00μg/ml,30μg/ml 异稻瘟净抑菌率<51.46%。在南方双季稻区存在大量抗异稻瘟净菌株,其中在广西平南县抗性菌株频率达91.67%,而单季稻区抗性菌株频率最高只有10%。稻瘟病菌抗异稻瘟净菌株在部分地区仍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30μg/ml异稻瘟净可用作抗性监测中的鉴别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异稻瘟净 抗药性
下载PDF
稻瘟病菌对有机磷杀菌剂交互抗性及抗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彭云良 刘经芬 +1 位作者 叶钟音 周明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55-58,共4页
采用滤纸条法测定,稻瘟病菌抗异稻瘟净菌株对克瘟散具有交互抗性;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具有抑菌活性,但对异稻瘟净、克瘟散、稻瘟净和稻瘟灵无增效作用,在液体培养基中,Pb对抗药性菌株的抗性无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对异... 采用滤纸条法测定,稻瘟病菌抗异稻瘟净菌株对克瘟散具有交互抗性;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具有抑菌活性,但对异稻瘟净、克瘟散、稻瘟净和稻瘟灵无增效作用,在液体培养基中,Pb对抗药性菌株的抗性无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对异稻瘟净的田间抗药性与多功能氧化酶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异稻瘟净 杀菌剂
下载PDF
四川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彭云良 《四川农业科技》 2007年第4期47-48,共2页
小麦条锈病是威胁四川小麦生产的最主要病害.自1999年以来,我省小麦条锈病进入了又一轮大流行,发生面积年均60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以上。2002年小麦条锈病流行达到高峰,发生面积达1523万余亩,虽经大力防治,仍损失粮食3... 小麦条锈病是威胁四川小麦生产的最主要病害.自1999年以来,我省小麦条锈病进入了又一轮大流行,发生面积年均60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以上。2002年小麦条锈病流行达到高峰,发生面积达1523万余亩,虽经大力防治,仍损失粮食3.37亿公斤。近两年来,由于各部门配合,加强了菌源基地治理、良种选育推广、病害预报、药剂拌种和药剂喷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防治 四川 发生面积 小麦生产 良种选育 药剂喷雾 药剂拌种
下载PDF
四川稻瘟病菌群体致病性变异新趋势 被引量:12
8
作者 姬红丽 廖华明 +5 位作者 龚爱清 朗冬梅 刘文德 张燕 涂建华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286-290,共5页
试验2002~2004年在蒲江病圃和室内进行,发现不同组合及其恢复系对稻瘟病菌确实具有不同的抗性,2004年20个主要杂交水稻恢复系接种118个稻瘟病菌株后,所有菌株均至少对5个恢复系具有致病力,不同菌株间的致病力分化,使得同一田块病菌群... 试验2002~2004年在蒲江病圃和室内进行,发现不同组合及其恢复系对稻瘟病菌确实具有不同的抗性,2004年20个主要杂交水稻恢复系接种118个稻瘟病菌株后,所有菌株均至少对5个恢复系具有致病力,不同菌株间的致病力分化,使得同一田块病菌群体获得了对其他不同品种的致病力,其中对全部参试恢复系致病菌株出现频率为11 90%,显著高于仅对一个恢复系致病的菌株频率(P 0 01),水稻多样化抗性逐步为病菌所克服。利用pot2 1和pot2 2引物,对68个对多恢1号致病菌株rep PCR扩增获得多种指纹图谱,各菌株指纹图谱与其地区和品种来源无相关性,表明对多恢1号致病的菌株是由不同遗传背景的菌株演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群体 致病性变异 2004年 趋势 四川 致病菌株 指纹图谱 恢复系 致病力分化 PCR扩增 杂交水稻 出现频率 品种来源 遗传背景 多样化 相关性 抗性 病圃 接种 田块
下载PDF
不同小麦抗条锈基因及小麦品种在四川的有效性 被引量:16
9
作者 章振羽 沈丽 +3 位作者 刘泰国 唐俊华 姬红丽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1,共6页
将以Avocet为背景的27份抗小麦条锈病近等基因系、131个抗性基因型较明确的小麦抗源品种和59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和抗源以及和感病对照铭贤169分行种在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草坝(N:29°57′09.6,″E:103°07′11.9,″海拔525.1 m)、... 将以Avocet为背景的27份抗小麦条锈病近等基因系、131个抗性基因型较明确的小麦抗源品种和59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和抗源以及和感病对照铭贤169分行种在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草坝(N:29°57′09.6,″E:103°07′11.9,″海拔525.1 m)、梓潼县豢龙(N:31°44′07.0,″E:105°10′48.5,″海拔484.1 m)和剑阁县武连(N:31°52′21.5,″E:105°16′23.5,″海拔:481 m)的病圃中,含Yr5、Yr10、Yr15、Yr26的近等基因系、审定品种川麦43、川麦46、川麦47、川农18、川农23、绵麦39、绵麦41、绵麦42、杏麦2号、和内麦8号、区试材料C1、C5、30375和SW 18155、抗源M ega(含Yr3,4)和Hybrid 46(含Yr3 b,Yr4 b,H46)、93-1-22v-2、CP93-10-1-1-1、SMT-35、SMT-47、贵农22、贵农22-1和贵州蓝麦+MO连续两年在各病圃中表现抗病。216份品种或材料两年在雅安、剑阁和梓潼的鉴定结果中,有27个品种或材料同年在梓潼或剑阁表现感病而在雅安表现抗病,5个品种同年在梓潼或剑阁表现抗病而在雅安表现感病,紧邻阿坝州和陇南越夏菌源的剑阁、梓潼的条锈病菌毒性强于紧邻甘孜州越夏菌源的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抗性基因 品种 病圃 四川
下载PDF
西南稻区稻飞虱及引起水稻矮缩病病毒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梁燕 吴建祥 +5 位作者 齐会会 白玉路 许存宾 周雪平 胡培松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66-1471,共6页
2010-2012年5-8月在西南稻区的四川、云南、广西、贵州和重庆等地对稻飞虱及其传播病毒病植株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在西南地区分布最广,且在各个调查均有发现;褐飞虱主要分布在西南稻区的东部和南部,四川盆地西部未... 2010-2012年5-8月在西南稻区的四川、云南、广西、贵州和重庆等地对稻飞虱及其传播病毒病植株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在西南地区分布最广,且在各个调查均有发现;褐飞虱主要分布在西南稻区的东部和南部,四川盆地西部未见;而灰飞虱则主要分布在温度较低的滇西高原和四川盆地北部甚至更北的西南稻区,并在飞虱危害较轻的2011年成为田间优势种群;除滇西高原外,西南稻区各地水稻生长季节部分白背飞虱携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带毒率在2.5%~10.0%之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西南稻区水稻当前最主要病毒病,历年在贵州东南部发生危害,部分田块矮化株带毒率达到100.0%,但在滇西高原和四川盆地未见其危害;在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混合发生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锯齿矮缩病毒能复合侵染水稻;而在白背飞虱和灰飞虱混合发生地区的云南保山发现有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四川新都则发现了水稻黑条矮缩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条纹叶枯病毒 水稻锯齿矮缩病毒 西南稻区
下载PDF
应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条锈菌侵染后小麦蛋白质的改变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跃建 姬红丽 +3 位作者 彭云良 高荣 高霞 刘世贵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5,共6页
在pH3~10和pH4~7条件下,用双向电泳研究了慢条锈病和高感条锈病2个小麦品种体内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条锈菌侵入后,慢条锈病抗病品种川麦107和高感条锈病品种80-8体内的蛋白质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在宽、窄2种pH条件下,2品种的蛋... 在pH3~10和pH4~7条件下,用双向电泳研究了慢条锈病和高感条锈病2个小麦品种体内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条锈菌侵入后,慢条锈病抗病品种川麦107和高感条锈病品种80-8体内的蛋白质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在宽、窄2种pH条件下,2品种的蛋白质点都较多,但在窄pH下,蛋白质点的分离更好;2品种都诱导出了一些新的蛋白质;慢条锈病的川麦107比高感条锈病的80-8多产生了几个表达更强烈的非特异性抗性蛋白质,同时也多诱导出了2个新的特异性抗性蛋白质,其中一个的分子量是16.8kDa,pI值为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双向电泳 蛋白质
下载PDF
条锈菌侵染慢锈性小麦品种川麦107后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梁根云 姬红丽 +4 位作者 章振羽 魏会廷 康振生 彭云良 李跃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5-340,共6页
为了在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上研究小麦的慢条锈性机制,运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条锈菌侵染的2个小麦品种(川麦107和80-8)的对照和发病14 d叶片的差异表达蛋白,从2-D图谱上找到9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点P5是在接种并发病的川麦107中新诱导出... 为了在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上研究小麦的慢条锈性机制,运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条锈菌侵染的2个小麦品种(川麦107和80-8)的对照和发病14 d叶片的差异表达蛋白,从2-D图谱上找到9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点P5是在接种并发病的川麦107中新诱导出的一个差异蛋白质。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获得6个蛋白质的肽指纹图谱(PMF),数据库搜索鉴定出2个蛋白质。这2个蛋白质是磷酸核酮糖激酶(Phosphoribulokinase,PRK)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慢条锈性 差异表达蛋白 肽指纹图谱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源于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的小麦新品种川麦38抗条锈性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颙 杨武云 +4 位作者 郑有良 余毅 胡晓蓉 彭云良 杨家秀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14-18,共5页
利用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与四川小麦杂交、回交,育成高抗条锈小麦新品种川麦38(99-607)。为明确川麦38抗条锈性状的遗传规律,将川麦38与绵阳26、绵阳335、SY95-71、川育12等5个高感条锈小麦品种杂交,获得杂种F1、F2群体;利用条中3... 利用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与四川小麦杂交、回交,育成高抗条锈小麦新品种川麦38(99-607)。为明确川麦38抗条锈性状的遗传规律,将川麦38与绵阳26、绵阳335、SY95-71、川育12等5个高感条锈小麦品种杂交,获得杂种F1、F2群体;利用条中32对抗×感杂种F1、F2群体接种鉴定抗性分析表明,川麦38对条锈病新小种的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将川麦38与含Yr13的德国小麦8661及源于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的3个抗病新品种(川麦42、川3736、复小穗小麦)杂交,分析川麦38与4个抗病品种的抗性基因等位性,结果发现抗×抗F2群体中均分离出一定比例的感病单株,表明川麦38与德国小麦(Yr13)、川麦42、川3736、复小穗小麦等的抗锈基因不等位,为不同的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抗性遗传 人工合成种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菌avrYr10/24/26/ch42突变体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邝文静 张贵胜 +5 位作者 章振羽 姬红丽 沈丽 倪建英 王宗华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3-2331,共9页
自2005年起在四川省郫县病圃连续播种1.5hm^2抗病品种川麦42作为小麦条锈病菌新毒性突变捕获圃,周围感病品种上接种四川各地采集的小麦条锈病菌样品,2005—2008年川麦42反应型为0—2级。2009年川麦42乳熟后期突然普遍发病,反应型为... 自2005年起在四川省郫县病圃连续播种1.5hm^2抗病品种川麦42作为小麦条锈病菌新毒性突变捕获圃,周围感病品种上接种四川各地采集的小麦条锈病菌样品,2005—2008年川麦42反应型为0—2级。2009年川麦42乳熟后期突然普遍发病,反应型为3^-,将发病叶片分离的条锈病菌毒性突变体接种全国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含有已知抗条锈基因的小麦品种、近等基因系及四川小麦生产品种后,发现新毒性突变体对在目前在四川仍表现抗病的贵农22、川麦42、含有Yr10的近等基因系NILS12、Moro、含有Yr24的NILS16、以及合有Yr26的NILS17均具有毒性,新毒性突变体因而被命名为avrYr10/24/26/ch42;avrYr10/24/26/ch42突变体对含抗条锈基因Yr9的洛夫林13等不具毒性。avrYr10/24/26/ch42突变体的AFLP分析表明,其遗传相似度在0.94以上,因此可能来自于同一克隆。avrYr10/24/26/ch42突变体能够侵染39个四川小麦新品种中除资麦一号外的38个品种,能够引起四川大面积生产上83.26%田块种植的小麦发病。以上结果表明,建立捕获圃可以提前获得小麦条锈病菌新毒性突变,指导抗性品种选育和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毒性突变 抗性基因 抗源 生产品种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于文娟 王建 +4 位作者 钟雪莲 李红松 姬红丽 周雪平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05-2710,共6页
【目的】本文研究了杂交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技术。【方法】在广西兴安县病圃,调查了25%吡虫啉拌种、播种后40目防虫网覆盖、出苗后15 d 25%噻嗪酮喷雾以及移栽前2 d 25%吡蚜酮喷雾带药移栽等单项措施及其各措施不同组合,对中... 【目的】本文研究了杂交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技术。【方法】在广西兴安县病圃,调查了25%吡虫啉拌种、播种后40目防虫网覆盖、出苗后15 d 25%噻嗪酮喷雾以及移栽前2 d 25%吡蚜酮喷雾带药移栽等单项措施及其各措施不同组合,对中浙优8号、H两优991和Taichung Native(TN1)等3个水稻品种乳熟后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株率的影响,以出现高位不育分蘖及明显矮化症状为病株标准。【结果】不同品种各处理中发病株率数据表明,中浙优8号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抗性,而H两优991和TN1均为感病品种。在不同防治措施组合中,中浙优8号的平均发病株率为6.97%,各防治措施及其组合的相对防效在26.08%~75.38%,其中以防虫网覆盖+25%吡蚜酮带药移栽的防治效果最高;不同处理间H两优991的发病株率在9.63%~22.05%,在不同防治措施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本品种的空白对照,其中7个防治处理的平均病株率与中浙优8号空白对照相当(P>0.05);不同处理下的TN1发病株率均为100%。【结论】药剂拌种、防虫网覆盖结合带药移栽可以保护抗、感品种免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侵袭;抗病品种与苗期全程保护技术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抗性 杀虫剂 防虫网覆盖 带药移栽
下载PDF
条锈菌侵染后小麦体内蛋白质的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跃建 彭云良 +1 位作者 高荣 刘世贵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1-3,共3页
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了条锈菌侵入后,小麦体内蛋白质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慢锈型抗病品种和感条锈病品种在条锈菌侵入前和侵入后,体内蛋白质差异显著。病源菌侵入后,抗病和感病品种都被诱导产生新的蛋白质,同时也比病源菌侵入前减少了... 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了条锈菌侵入后,小麦体内蛋白质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慢锈型抗病品种和感条锈病品种在条锈菌侵入前和侵入后,体内蛋白质差异显著。病源菌侵入后,抗病和感病品种都被诱导产生新的蛋白质,同时也比病源菌侵入前减少了一些蛋白质。慢锈型抗病品种川麦107比感病品种80-8多诱导出一个新的特异性抗性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菌 侵染 小麦 蛋白质 双向电泳技术 抗病品种 病源菌 感病品种 川麦107 80-8
下载PDF
四川小麦条锈病菌贵农22致病类群流行对小麦品种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志 王胜 +4 位作者 姬红丽 倪建英 尹勇 沈丽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45-2853,共9页
为了解小麦条锈病菌贵农22致病类群在四川流行后小麦品种田间抗性表现,将134份抗条锈基因载体材料和84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播种于四川省盐亭县黄溪乡、郫县太清镇和江油市武都镇病圃,乳熟后期调查。结果表明,Lee(Yr7,Yr22,Yr23,YrLe1,Yr... 为了解小麦条锈病菌贵农22致病类群在四川流行后小麦品种田间抗性表现,将134份抗条锈基因载体材料和84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播种于四川省盐亭县黄溪乡、郫县太清镇和江油市武都镇病圃,乳熟后期调查。结果表明,Lee(Yr7,Yr22,Yr23,YrLe1,YrLe2)、Heines Kolben(Yr2,Yr6)、T.spelta album(Yr5)、Hybrid 46(Yr3b,Yr4b,YrH46)、Hobbit(Yr3,Yr4)、VPM1(Yr17)、Renan、Alba(YrAlba)、Avocet S*6/Yr15、Jupateco R Yr18、Kalyansona Yr2、Palula Yr30、Opata 85 YrSk、C591(Yr591)、Armada、Reichersberg 42和中四等17份材料,川麦45、川麦58、川农19、川农27、川育18、川育20、川育23、国豪麦3号、绵麦43、绵阳29号、先麦99和玉脉1号等12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连续两年中在各病圃均表现抗病;该致病类群流行前表现抗病的贵农22(Yr10)、兰天17(Yr26)和铭贤169*6/Yr10等材料和品种的抗性已丧失作用。品种抗性监测结果表明,贵农22致病类群流行过程中毒性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贵农22致病类群 品种 基因 抗性丧失.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于文娟 钟雪莲 +4 位作者 李红松 陈永翠 姬红丽 周雪平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15-2319,共5页
【目的】为筛选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方法】在广西兴安设立病圃,对来自西南稻区的171个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的172个水稻生产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在分行初步筛选试验中,拔节期TN1平均矮缩株率为10. 67%,生产品种平均... 【目的】为筛选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方法】在广西兴安设立病圃,对来自西南稻区的171个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的172个水稻生产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在分行初步筛选试验中,拔节期TN1平均矮缩株率为10. 67%,生产品种平均矮缩株率在0. 00%~19. 52%,其中99. 32%的品种其平均矮缩株率低于TN1;平均矮缩株率低于15. 00%的水稻品种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性,不同地区间抗性品种比例无显著差异(P=0. 2725),但49个参试粳稻品种中表现抗性的比例为71. 43%,远远高于参试籼稻品种表现抗性的比例(P <0. 001)。选取矮缩株率不同的105个品种进行小区试验,黄熟期以植株矮缩或高位分蘖为病株标准,两年间对照TN1的病株率均达100. 00%,稳定表现抗病的品种有C两优4418、野香优688、野香优3号、黔两优58、中浙优8号、中浙优1号和中浙优10号。【结论】筛选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找到抗性较好的优良水稻品种,充分利用抗性水稻品种,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生产品种 病株率
下载PDF
2005-2010年四川省小麦条锈病菌毒性变化动态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向运佳 章振羽 +5 位作者 沈丽 邝文静 姬红丽 倪建英 陈万权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58-1863,共6页
为监测小麦病菌毒性变异,指导抗病品种选育和大面积布局,2005-2010年在四川阿坝、甘孜、凉山等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以及盆地内冬春流行区采集条锈病标样,单孢子堆分离菌株后接种全国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四川辅助鉴别寄主川麦4... 为监测小麦病菌毒性变异,指导抗病品种选育和大面积布局,2005-2010年在四川阿坝、甘孜、凉山等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以及盆地内冬春流行区采集条锈病标样,单孢子堆分离菌株后接种全国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四川辅助鉴别寄主川麦42,6年共分离、接种617个小麦条锈病菌株,测得已知生理小种或致病类型33个。结果表明,自越夏区分离的137个菌株中测出17个已知小种或致病类型;自流行区分离的460个菌株中测得30个已知小种小种或致病类型,其中贵农22类群是一种新的致病类群。病菌在越夏区和盆地内冬春流行区的生理小种毒性组成表明,越夏区病菌毒性慢于流行区,盆地内病菌受到来自陇南和四川西部越夏区菌源以及当地品种布局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生理小种 致病类型 毒性谱 致病类群 四川
下载PDF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和杂交稻品种在四川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雪梅 冯慧 +3 位作者 白玉莲 向芮琪 黄富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66-1272,共7页
为指导四川抗稻瘟病品种选育和合理布局,在四川蒲江、雅安和江油对含20个不同抗稻瘟基因的25个单基因系以及134个以杂交稻为主的四川水稻主栽品种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表明,其中携带抗瘟基因Pi-km,Pi-kp,Pi-kh,Pi-z5或Pi-9(t)的抗... 为指导四川抗稻瘟病品种选育和合理布局,在四川蒲江、雅安和江油对含20个不同抗稻瘟基因的25个单基因系以及134个以杂交稻为主的四川水稻主栽品种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表明,其中携带抗瘟基因Pi-km,Pi-kp,Pi-kh,Pi-z5或Pi-9(t)的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在各病圃抗性表现较优。134个品种中98.48%的品种在蒲江和叙永叶瘟表现为感病,63.43%的品种在雅安叶瘟表现为感病;在各病圃均得到颈瘟数据的126个品种中,至少在一个病圃抗颈瘟的有4个,其中D优202在叙永、蒲江和雅安病圃叶瘟和颈瘟均表现为抗或中抗,而在各病圃颈瘟均严重感病(9级)的有27个品种。D香287叶瘟阶段在叙永和雅安表现为抗或中抗,颈瘟在叙永和蒲江也表现为抗病,而Q优2号在各试验地叶瘟颈瘟均表现为感病,这均与相应单基因系在各病圃抗性表现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瘟性 监测 主栽品种 单基因系 四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