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莲必治注射液(穿心莲内酯)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3
1
作者 彭光勇 周峰 +2 位作者 丁如宁 李焕娣 姚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 :研究穿心莲内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探索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免疫机制。方法 :采用生物活性法和ELISA法检测用有效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的莲必治注射液处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清中的IFN α ,IFN γ ,TNF α,IL 8含量 ;用单核巨噬细胞吞... 目的 :研究穿心莲内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探索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免疫机制。方法 :采用生物活性法和ELISA法检测用有效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的莲必治注射液处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清中的IFN α ,IFN γ ,TNF α,IL 8含量 ;用单核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来研究其促吞噬功能及用LDH释放法检测其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 :和空白对照组比 ,莲必治注射液作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能显著诱导IFN α ,IFN γ ,TNF α产生 (P <0 .0 5 ) ,但对IL 8诱生无明显影响 ,甚至轻度抑制。莲必治注射液能提高豚鼠腹腔单核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 (P <0 .0 5 )及提高人外周血中NK细胞杀伤K562 细胞的活性 (P <0 .0 5 )。结论 :穿心莲内酯是一种具有调节机体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免疫刺激剂 ,通过对NK ,MΦ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莲必治注射液 单核巨噬细胞 NK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功能
下载PDF
EB病毒潜伏期膜蛋白2A重组腺病毒的制备及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彭光勇 姚堃 +2 位作者 许琳 徐江英 谢芳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5-158,161,共5页
目的 :构建EB病毒潜伏期膜蛋白 2A重组腺病毒 ,研究EB病毒相关肿瘤治疗性疫苗。方法 :利用RT PCR扩增出EB病毒B95 8株潜伏期膜蛋白 2A(LMP2A)全部编码蛋白的基因 ,并克隆至pGEM T载体中。并将LMP2AcDNA插入E1、E3区替代的腺病毒载体pAX... 目的 :构建EB病毒潜伏期膜蛋白 2A重组腺病毒 ,研究EB病毒相关肿瘤治疗性疫苗。方法 :利用RT PCR扩增出EB病毒B95 8株潜伏期膜蛋白 2A(LMP2A)全部编码蛋白的基因 ,并克隆至pGEM T载体中。并将LMP2AcDNA插入E1、E3区替代的腺病毒载体pAX1CW ,选择正确的克隆pAX1CW LMP2A与Ad5DNA 末端肽复合体共转染 2 93细胞 ,通过同源重组获得复制缺陷型的重组腺病毒。提取重组腺病毒转染的 2 93细胞DNA ,通过酶切初步鉴定。选择阳性克隆感染CV1细胞 ,通过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集显微镜分析LMP2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挑选同源重组 17个克隆中有 9个为阳性克隆 ,扩增到的病毒滴度为 2 3× 10 8pfu/ml。用MOI =10 0的重组腺病毒感染CV1细胞 ,48h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LMP2A蛋白表达于CV1细胞膜上 ,经流式细胞仪检测LMP2A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为 94 4 %。结论 :重组腺病毒能有效地介导LMP2A基因的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及其工程疫苗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LMPSA基因 腺病毒载体 基因转移 基因表达 潜伏期 RT-PCR法
下载PDF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潜伏期膜蛋白2A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光勇 姚堃 +2 位作者 许琳 徐江英 谢芳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9,共4页
目的 :克隆爱泼斯坦 巴尔病毒 (EBV)潜伏期膜蛋白 2A(LMP2A)基因 ,进一步研究其基因工程疫苗。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出EBVB95 8株LMP2A全部编码蛋白的基因 ,并克隆至载体pGEM T中 ,通过α 插入失活、PCR及EcoRⅠ... 目的 :克隆爱泼斯坦 巴尔病毒 (EBV)潜伏期膜蛋白 2A(LMP2A)基因 ,进一步研究其基因工程疫苗。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出EBVB95 8株LMP2A全部编码蛋白的基因 ,并克隆至载体pGEM T中 ,通过α 插入失活、PCR及EcoRⅠ、SmaⅠ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等鉴定重组质粒 ;采用Sanger双脱氧终止法测定c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结果 :克隆出LMP2A第 1个外显子到第 8个外显子的全部编码蛋白的cDNA ,测序结果与EB病毒B95 8原型株LMP2AcDNA作同源比较 ,完全一致。结论 :本实验克隆了LMP2A基因的全部编码蛋白的cDNA全长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潜伏期膜蛋白基因 逆转当-聚合酶链反应 克隆 鉴定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7型体外生长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彭光勇 姚堃 +2 位作者 任强 季晓辉 乐美兆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0年第4期323-329,共7页
研究了人类疱疹病毒 7型 (HHV 7)南京株YY5在脐血单个核细胞 (CBMCs)及SUPT1细胞株上生长特点。观察病毒感染细胞后不同时间病变效应程度 ,记数死亡细胞百分率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记数抗原表达阳性细胞数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病毒感染细胞... 研究了人类疱疹病毒 7型 (HHV 7)南京株YY5在脐血单个核细胞 (CBMCs)及SUPT1细胞株上生长特点。观察病毒感染细胞后不同时间病变效应程度 ,记数死亡细胞百分率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记数抗原表达阳性细胞数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病毒感染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病毒复制不同时期的特点。结果发现 :HHV 7在CBMCs及SUPT1上出现CPE时间迟于HHV 6,且CPE程度也低于HHV 6;HHV 7在SUPT1细胞上尽管有CPE及抗原表达 ,但很难找到成熟的病毒颗粒 ;电镜下 ,病毒主要存在于肿胀的病变细胞内 ,且病毒感染细胞常出现核染色质聚集 ,核固缩 ,及胞浆细胞器空泡化 ,细胞裂解等特点 ;成熟的HHV 7颗粒直径约 170 - 190nm ,核衣壳约 90 - 10 0nm ,核衣壳内致密核心约 4 0nm ,核衣壳与包膜之间是丰富的被膜约 30 - 35nm ,包膜上有刺突。HHV 7常发现无核心的病毒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 病毒复制 细胞病变效应 生长特点
下载PDF
用ELISA检测丙型肝炎患者HCV-IgM免疫复合物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光勇 江淑芳 陈华标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5年第1期62-62,共1页
用ELISA检测丙型肝炎患者HCV-IgM免疫复合物解放军第八一医院检验科(南京210002)彭光勇,江淑芳,陈华标丙型肝炎免疫复合物的测定对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发病机理的阐明都有重要意义[1]。本文用抗... 用ELISA检测丙型肝炎患者HCV-IgM免疫复合物解放军第八一医院检验科(南京210002)彭光勇,江淑芳,陈华标丙型肝炎免疫复合物的测定对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发病机理的阐明都有重要意义[1]。本文用抗人μ链单克隆抗体包被建立的E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酶联免疫测定 HVC-IgM 免疫复合物
下载PDF
血小板四项参数的测定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光勇 郭玲 《医学检验进修杂志》 1997年第1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肝疾病 血小板参数 测定 血小板计数 MPV PCT
下载PDF
丙肝患者HCV—IgM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彭光勇 江淑芳 《医学检验进修杂志》 1996年第2期72-73,共2页
本文报告用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患者HCV-IgM免疫复合物,并对其与常规肝功能酶谱关系进行了分析,76例丙型肝炎患者HCV-IgM免疫复合物检出率为22.37%,慢性丙肝患者检出率为31.91%,急性患者检出率为... 本文报告用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患者HCV-IgM免疫复合物,并对其与常规肝功能酶谱关系进行了分析,76例丙型肝炎患者HCV-IgM免疫复合物检出率为22.37%,慢性丙肝患者检出率为31.91%,急性患者检出率为6.90%,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IgM 丙型肝炎 酶谱 ELISA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7型感染脐血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
8
作者 彭光勇 姚堃 +1 位作者 任强 季晓辉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9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用生物活性法,检测人类疱疹病毒7型Glasgow株和南京地方株YY5及HHV-6GS株感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发现,HHV-7对也能较强地诱生TNF-α,但达到峰值时间(3~4d)迟于HHV-6GS株(2d);在感染24... 用生物活性法,检测人类疱疹病毒7型Glasgow株和南京地方株YY5及HHV-6GS株感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发现,HHV-7对也能较强地诱生TNF-α,但达到峰值时间(3~4d)迟于HHV-6GS株(2d);在感染24h上请中,GS株产生TNF-α量明显多于YY5株、Glasgow株产生量(P<0.05),三者与未感染单个核细胞比较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Glasgow珠和YY5株之间无差异(P>0.05)。结果表明,HHV-6、HHV-7都能通过刺激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HV-7 TNF-Α 免疫学特征 脐血 核细胞 病毒感染
下载PDF
诱导特异性CTL为基础的EBV相关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9
作者 彭光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8-200,共3页
关键词 EPSTEIN-BARR病毒 LCL CTL DC 免疫治疗 肿瘤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10
作者 彭光勇 王亚旭 +1 位作者 唐云昊 Bahadur MA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4期2125-2128,共4页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44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晚期患者的相关资料,按RECIST 1.1版进行疗效评价。患者均接受起始剂量为400 mg/d的甲磺酸伊马...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44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晚期患者的相关资料,按RECIST 1.1版进行疗效评价。患者均接受起始剂量为400 mg/d的甲磺酸伊马替尼口服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的生存统计;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44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其中4例(9.1%)完全缓解,27例(61.4%)部分缓解,10例(20.2%)疾病稳定,3例(6.8%)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70.5%。全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5个月(95%可信区间:23.8~46.2);1、2、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5%、93.1、88.0%及73.3%。原发部位、肿瘤直径、核分裂数是影响PFS的独立因素,原发部位、肿瘤直径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可以通过口服伊马替尼治疗获益。原发部位、肿瘤直径、核分裂数是影响晚期胃肠间质瘤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瘤 胃肠肿瘤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拮抗剂和抑制剂 抗肿瘤药 生存分析 预后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和白细胞介素-10对人树突状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和CD80表达及白细胞介素-12p40转录和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胜军 姚堃 +2 位作者 谢芳艺 季晓辉 彭光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甙和 IL - 10对人树突状细胞 (DC)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 - DR(HL A- DR)和 CD80表达及 IL - 12 p40转录和分泌的影响。方法 :通过粒细胞 -巨噬细胞型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IL- 4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体外培养...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甙和 IL - 10对人树突状细胞 (DC)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 - DR(HL A- DR)和 CD80表达及 IL - 12 p40转录和分泌的影响。方法 :通过粒细胞 -巨噬细胞型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IL- 4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体外培养体系 ,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获得 DC,细胞表面 HL A- DR和 CD80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 ,IL - 12 p40转录和分泌分别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和 EL ISA法。结果 :雷公藤多甙 (5~ 2 0μg/ ml)、IL - 10 (5 0~ 2 0 0 ng/ ml)能下调 DC表面 HL A- DR和 CD80的表达 ,同时雷公藤多甙、IL- 10能抑制 DC内 IL- 12 p40 m RNA的转录和分泌。结论 :雷公藤多甙、IL- 10能通过抑制表面分子的表达和细胞因子的合成而干扰 DC的成熟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白细胞介素10 树突状细胞 人类白细
下载PDF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及鉴定 被引量:14
12
作者 谢芳艺 姚堃 +2 位作者 王胜军 彭光勇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 :建立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 ( dendritic cell,DC)的方法。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以细胞因子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GM- CSF)、白细胞介素 - 4 ( IL- 4 )、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诱导... 目的 :建立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 ( dendritic cell,DC)的方法。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以细胞因子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GM- CSF)、白细胞介素 - 4 ( IL- 4 )、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诱导培养获得 DC,电镜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 ,体外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 DC刺激 T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 :从正常外周血分离得到的单核细胞 ,体外经重组人 GM- CSF、IL - 4、TNF-α的共同诱导培养 ,得到大量成熟 DC。形态学观察可见典型 DC特征 ;荧光激活细胞分离器 ( FACS)检测表明 ,诱导的 DC高表达 HL A- DR( 96 % )、CD83( 94.2 % )、CDla( 94.2 % )分子 ,同时也高表达 CD40 ( 97.7% )、CD80 ( 98.2 % )分子。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 ,诱导的 DC具有很强的激发同种 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经细胞因子贯序诱导培养 ,可以生成大量功能成熟的 DC,为进一步开展 DC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单核细胞 细胞因子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鉴定
下载PDF
Modulation of Lianbizi Injection (Andrographolide ) on Some Immune Functions 被引量:17
13
作者 周锋 秦健 +5 位作者 朱建中 彭光勇 孙华 丁如宁 李焕娣 姚堃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4年第1期40-43,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ndrographolide on immune functions and the immune mechanism in clinical therapy.Methods: The amounts of IFN-α,IFN-γ, TNF-α, IL-8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ndrographolide on immune functions and the immune mechanism in clinical therapy.Methods: The amounts of IFN-α,IFN-γ, TNF-α, IL-8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culture supernatants dealt with by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LianBiZhi (LBZ) injection, the effective component of which is andrographolide, were detected by biological activity test or ELISA in vitro. The effects of LBZ injection on macrophage phagocytotic function and natural killer cells cytotoxicity were examined by means of macrophage to phagocytize cock erythrocyte and measurement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activity released from the damaged cells,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LBZ injection could not only enhance the phagocytosis activity of peritoneal macrophage from guinea pig to phagocytosis cock erythrocytes, but also augment the cytotoxicity mediated by natural killer cells from PBMCs.Conclusion: Andrographolide is an immunostimulant agent which can modulate both antigen specific and nonspecific immune function by means of its natural killer cells, macrophage and cytok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GRAPHOLIDE Lianbizi injection MACROPHAGE natural killer cell CYTOKINES immune function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7型南京株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7
14
作者 任强 彭光勇 +1 位作者 季晓辉 卢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70-172,共3页
从1例健康成人及3名肾病患儿唾液中分离出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的南京地方株(YY)。并根据其在植物血凝素(PHA)预激活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上生长与细胞病变效应的特点,采用电镜观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KR-4间接... 从1例健康成人及3名肾病患儿唾液中分离出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的南京地方株(YY)。并根据其在植物血凝素(PHA)预激活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上生长与细胞病变效应的特点,采用电镜观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KR-4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对SUPT1、HS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疱疹病毒 7型 分离培养 南京株 PCR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6、7型体外感染淋巴细胞对CD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堃 彭光勇 +2 位作者 任强 季晓辉 周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5-255,258,共2页
关键词 β-疱疹病毒 HHV-6 HHV-7 淋巴细胞 CD抗原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7型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彭光勇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1999年第1期12-14,共3页
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是继HHV-6之后发现的又一亲淋巴细胞的β-疱疹病毒,本文主要对其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及致病性等方面近3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疱疹病毒7型 研究进展 分离 培养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介导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在树突状细胞中的转移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传林 姚堃 +1 位作者 张天泰 彭光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9-301,304,共4页
目的 :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HBcAg)基因在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的转移效率 ,以及对DC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含有HBVC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感染处于分裂期的小鼠骨髓祖细胞 ,感染后的骨髓细胞在GM ... 目的 :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HBcAg)基因在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的转移效率 ,以及对DC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含有HBVC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感染处于分裂期的小鼠骨髓祖细胞 ,感染后的骨髓细胞在GM CSF和IL 4存在的条件下继续培养获得成熟的DC ,用PCR、RT PCR ,分析目的基因的整合与转录 ;用Westernblot和流式细胞仪 ,分析HBcAg的表达及基因转移效率 ,以及检测感染前后DCCD80和MHC Ⅱ类分子的表达以及分泌IL 12能力的变化 ;通过将基因转移后的DC与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 ,检测其体外诱导CTL的能力。结果 :逆转录病毒感染后并不影响骨髓来源的DC成熟 ,对其表面分子CD80和MHC Ⅱ类分子的表达和分泌IL 12的能力没有影响。目的基因能整合到DC的基因组DNA中 ,并能转录和翻译。约 2 8%的DC能表达HBcAg ,感染后的DC体外能诱导T细胞应答。结论 :逆转录病毒能有效地将HBVC基因转移到骨髓来源的DC中 ,对DC的成熟和功能无明显影响 ,并能诱导CTL应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树突状细胞 基因转移
下载PDF
6、7型人类疱疹病毒免疫活性的比较
18
作者 彭光勇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1998年第5期5-6,10,共3页
人类疱疹病毒6、7型(HHV-6、HHV-7)是近年发现的人类β-疱疹病毒。本文对两者培养特点、抗原特性、对细胞CD抗原和细胞因子表达及CTL活性的影响,以及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关系等免疫学特性作一对比性的概述。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 人疱疹病毒 免疫活性
下载PDF
痘苗病毒载体介导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潜伏期膜蛋白2A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对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继军 姚堃 +2 位作者 彭光勇 谢芳艺 丁传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痘苗病毒载体介导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潜伏期膜蛋白2A(LMP2A)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对DC的表型和功能的影响,以及EBV相关肿瘤免疫治疗性疫苗的可行性。方法:用EBV-LMP2A基因重组痘苗病毒(Vac-LMP2A)转染成熟的DC,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痘苗病毒载体介导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潜伏期膜蛋白2A(LMP2A)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对DC的表型和功能的影响,以及EBV相关肿瘤免疫治疗性疫苗的可行性。方法:用EBV-LMP2A基因重组痘苗病毒(Vac-LMP2A)转染成熟的DC,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转染前后DC表面分子CD1a、CD83、CD40、CD80、HLA-DR变化;3H-TdR掺入法检测转染前后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等功能的改变。结果:转染后LMP2A蛋白在DC细胞内高表达。Vac-LMP2A转染成熟DC前后对其表面共刺激分子及特征性表面标志无影响,转染后的DC仍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痘苗病毒载体是介导外源基因LMP2A转染DC的有效载体,Vac-LMP2A转染成熟DC对DC表型和功能无明显影响,是EBV相关肿瘤如鼻咽癌免疫治疗的理想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痘苗病毒载体 树突状细胞 EB病毒 潜伏期膜蛋白2A
下载PDF
Epstein-Barr病毒潜伏膜蛋白2A重组痘苗病毒转染DC及特异性CTL的体外诱导 被引量:2
20
作者 姚堃 谢芳艺 +1 位作者 许继军 彭光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2-402,共1页
关键词 EB病毒 膜蛋白2A 重组痘苗 转染DC CTL 体外诱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