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I灌注成像的全脑及局部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急性脑卒中预后的研究
1
作者 周啸虎 彭明洋 +3 位作者 王同兴 陈国中 殷信道 任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102,135,共6页
目的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的局部特征和全脑特征在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预后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1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PWI图像。采用ITK-SNAP软件勾画Tmax图的灌注异常感兴趣... 目的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的局部特征和全脑特征在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预后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1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PWI图像。采用ITK-SNAP软件勾画Tmax图的灌注异常感兴趣区,应用SPM软件自动分割Tmax图全脑区。应用AK软件分别提取局部和全脑特征并降维,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构建急性脑卒中预后模型并寻找最优预测模型。结果经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降维后与预后最相关的局部特征为6个、全脑特征为5个、联合局部和全脑的特征为10个。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局部和全脑特征构建的急性脑卒中预后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0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89.1%,明显优于局部特征模型(AUC=0.706;Z=-3.248;P=0.001)和全脑特征模型(AUC=0.711;Z=-3.393;P<0.001)。结论联合局部和全脑的PWI特征可更为准确地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个性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预后 灌注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基于DWI图像的急性脑卒中病灶自动分割及复发风险预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希法 彭明洋 +3 位作者 任军 马跃虎 陈国中 王同兴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基于DWI图像开发一种急性脑卒中病变自动分割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急性脑卒中1年复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1年内临床及影像学资... 目的基于DWI图像开发一种急性脑卒中病变自动分割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急性脑卒中1年复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1年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无复发组和复发组。应用开发的EfficientNet-B0网络分割DWI图像上急性脑卒中病变并评估其分割效能。基于自动分割和人工勾画标签分别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应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构建急性脑卒中复发预测模型。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两个模型的差异。结果共268例患者纳入研究,无复发组161例,复发组107例。DWI病灶自动分割模型的敏感度为0.791、特异度为0.999、准确度为0.817、Dice相似系数为0.803。基于自动分割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急性脑卒中复发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95%CI:0.834~0.923)(敏感度:0.879、特异度:0.851);基于人工勾画标签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急性脑卒中复发预测模型的AUC为0.865(95%CI:0.819~0.911)(敏感度:0.860、特异度:0.832)。两个模型间预测效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Z=0.526,P=0.599)。结论本研究提出的网络可很好的分割DWI急性脑卒中病灶,基于该模型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可很好的预测急性脑卒中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复发 DWI 分割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基于低灌注强度比值的侧支循环对晚期时间窗急性脑卒中预后预测的研究
3
作者 陈乾 彭明洋 +3 位作者 王同兴 陈国中 殷信道 任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0,93,共6页
目的 以急性脑卒中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为侧支循环标准,探讨低灌注强度比值(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 HIR)在晚期时间窗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 目的 以急性脑卒中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为侧支循环标准,探讨低灌注强度比值(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 HIR)在晚期时间窗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本院行血管内治疗的晚期时间窗(6~24 h)急性脑卒中患者160例,侧支循环评分采用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and 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 ASITN)分级系统评估(侧支循环良好:3~4级;侧支循环不良:0~2级)。HIR为脑血流达峰时间(time-to-maximum, T_(max))>10 s体积与T_(max)>6 s体积的比值。3个月预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评估(预后良好:0~2分;预后不良:3~6分)。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HIR与侧支循环间的相关性及其在晚期时间窗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侧支循环良好组(n=90)相比,侧支循环不良组(n=70)的HIR值较高(0.45±0.07 vs.0.30±0.08;P<0.001)、出血转化率较高(44.43%vs. 20.00%;P=0.003)、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率较高(45.71%vs. 23.33%;P=0.003)及预后良好率较低(44.29%vs. 67.78%;P=0.03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IR值与ASITN分级间具有良好的负相关(预后良好组:r=-0.856;P<0.001;预后不良组:r=-0.888;P<0.001);HIR值与3个月mRS评分具有良好的正相关(r=0.77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R [OR(95%CI):0.629(0.421~1.418);P=0.041]为晚期时间窗急性脑卒中EVT治疗后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ASITN分级与HIR预测晚期时间窗急性卒中预后的预测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C:0.837 vs. 0.887;Z=1.696,P=0.090)。结论 基于HIR的侧支循环评估可准确晚期时间窗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预后,为临床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预后 晚期时间窗
下载PDF
沟槽区胰腺炎的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分析
4
作者 黄晓斌 付彤 +3 位作者 张娣 彭明洋 武新英 王同兴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沟槽区胰腺炎(groove pancreatitis,GP)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胰腺炎病人资料,经过外科手术病理或内镜保守治疗后证实为GP患者18例。结果18例GP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 目的探讨沟槽区胰腺炎(groove pancreatitis,GP)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胰腺炎病人资料,经过外科手术病理或内镜保守治疗后证实为GP患者18例。结果18例GP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5例另行MRI检查;18例GP患者在CT上均表现为胰头与十二指肠降段间占位,与十二指肠降部分界不清;5例行MRI检查的患者中,T_(1)WI序列上病灶均表现为低信号,T_(2)WI序列上,3例患者表现为高信号,2例表现为低信号。18例均有十二指肠降段肠壁不同程度增厚,其中8例合并有胆总管不同程度梗阻,4例合并有囊性灶,5例合并有胰头钙化灶,CT特征性表现为胰头和十二指肠之间新月形低密度灶,脂肪减少,十二指肠壁增厚伴管腔狭窄,沟槽炎性区呈渐进性延迟强化的表现。结论GP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区域性慢性炎症,极易误诊为胰腺癌,影像学检查常具有较典型的表现,临床上多数GP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可引起黄疸,但一般呈波动性,CA19-9水平正常,本病特有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对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槽区胰腺炎 影像特征 诊断
下载PDF
基于脑梗死和脑脊液的影像组学预测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发生的分析
5
作者 徐敬敬 王志楠 +4 位作者 徐翔 马跃虎 彭明洋 陈国中 谢光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急性脑卒中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核心梗死区及脑脊液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机器学习构建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发生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15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MRI图像,基于软件自动分割... 目的探讨基于急性脑卒中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核心梗死区及脑脊液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机器学习构建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发生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15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MRI图像,基于软件自动分割DWI高信号梗死区及脑脊液区,应用AK软件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和降维,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特征选择方法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构建恶性水肿发生的预测模型。结果经筛选后具有10个特征的子集(包含7个DWI脑梗死特征和3个脑脊液特征)获得了最高的平均AUC值,并被指定为最终的特征子集纳入模型分析。ROC分析显示训练集患者预测恶性脑水肿的AUC为0.975,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0.3%、69.8%、93.5%;测试集患者预测恶性脑水肿的AUC为0.893,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8%、90.3%、87.1%。结论基于DWI脑梗死和脑脊液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的发生,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 恶性脑水肿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跃虎 张卫东 +4 位作者 彭明洋 王丽萍 卢铃铨 殷信道 顾建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2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CTE)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怀疑肠道疾病行CTE检查的患者74例,以临床病理结果为标准,两位医生采用盲法分别对其CTE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两位医生通过CTE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准确度分别为93.2%和...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CTE)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怀疑肠道疾病行CTE检查的患者74例,以临床病理结果为标准,两位医生采用盲法分别对其CTE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两位医生通过CTE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准确度分别为93.2%和94.6%。肠道炎性病变段肠壁增厚,与相邻正常肠壁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病变段肠壁强化后的CT值较相邻正常肠壁CT值高,但差别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E检查能够多方位显示肠腔、肠壁、肠系膜和腹腔内淋巴结的异常情况,可以作为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炎性病变 CT小肠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治疗方法的TOAST分型及其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9
7
作者 任军 姜亮 +6 位作者 殷信道 陈慧铀 彭明洋 陈松旺 毛存南 周俊山 张颖冬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8期561-566,共6页
目的应用多模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分析急性脑梗死不同治疗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模磁共振检查,记录其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常规... 目的应用多模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分析急性脑梗死不同治疗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模磁共振检查,记录其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常规检查,并根据结果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分型及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43例)、动脉取栓组(34例)及保守治疗组(33例),并对3组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动脉取栓组患者存在半暗带及血管高信号征的比率均高于静脉溶栓组及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713,P=0.001;F=8.108,P=0.017)。(2)在DWI分型构成比方面,静脉溶栓组以小穿支梗死及单侧前循环梗死所占比率较大(25.58%、23.26%),动脉取栓组和保守治疗组以单侧前循环及前-后循环所占比率较大(52.94%、21.43%;30.30%、30.30%)。(3)在TOAST分型构成比方面,静脉溶栓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所占比率最高(39.53%),动脉取栓组以不明原因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ND)所占比率最高(73.53%),保守治疗组以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所占比率最高(48.48%)。(4)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影像学表现上,静脉溶栓组及保守治疗组MRA表现正常所占比率最高(72.09%、51.52%),而动脉取栓组MRA表现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所占比率最高(41.18%)。(5)3组间比较,动脉取栓组的出血转化率最高(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62,P=0.040)。(6)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高血脂症在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09,P=0.003;F=6.176,P=0.046)。(7)保守治疗组发病时间(6.55±4.70)长于静脉溶栓组(2.93±1.05)及动脉取栓组(3.07±2.5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46,P=0.000)。结论了解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可帮助临床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实现个性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TOAST分型
下载PDF
基于DWI和FLAIR的机器学习预测急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静丽 彭明洋 +3 位作者 王同兴 陈国中 殷信道 刘浩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25,42,共5页
目的 基于急性脑卒中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机器学习构建急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的预测模型。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8例... 目的 基于急性脑卒中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机器学习构建急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的预测模型。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MRI图像。采用ITK-SNAP软件对DWI上高信号梗死区和FLAIR上对应的急性梗死区进行分割,并应用人工智能应用平台(artificial intelligent kit,A.K.)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和降维,最终使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确定发病时间相关的最佳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评估其在发病时间预测中的价值,并与人工识别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共筛选出10个(7个DWI特征及3个FLAIR特征)与卒中发病时间密切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人工识别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显示DWI-FLAIR不匹配预测急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63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67、0.622。ROC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训练集患者发病时间的AUC为0.97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32、0.950;预测测试集患者发病时间的AUC为0.91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8、0.852。结论 基于DWI和FLAIR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为临床静脉溶栓治疗的选择提供影像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弥散加权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发病时间
下载PDF
探讨不同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的差异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薇 赵静 +3 位作者 彭明洋 谢光辉 殷信道 张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43,共5页
目的旨在探讨在同样存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不匹配的前提下,不同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预后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机械取... 目的旨在探讨在同样存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不匹配的前提下,不同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预后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均为24 h内,且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接受MRI检查。血管再通程度采用mTICI分级评估。收集所有患者的DWI体积、PWI灌注异常体积、3个月功能预后(mRS评分)及一般临床资料等。根据时间窗中位数将患者分为早期时间窗组和晚期时间窗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时间窗的卒中患者预后差异。结果根据时间窗中位数将患者分为早期时间窗组(≤300 min;118例)和晚期时间窗组(>300 min;82例),两组间治疗前DWI梗死体积和DWI-PWI不匹配体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与晚期时间窗组相比,早期时间窗组治疗后DWI梗死体积增长较小[11 mL(1~45 mL)与29 mL(3~87 mL)]、3个月良好功能预后比例较高(62.71%与3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1,P=0.027;χ^(~2)=10.898,P=0.001)。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再通程度、(OR 3.75;95%CI:1.43~10.86;P=0.008)、治疗后DWI梗死体积增长(OR 0.73;95%CI:0.58~0.95;P=0.017)、时间窗(OR 0.41;95%CI:0.11~0.79;P=0.005)为预测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DWI-PWI不匹配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存在时间依赖性,早期时间窗、血管完全再通和治疗后较小的DWI梗死体积增长有利于卒中的良好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扩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预后 时间窗
下载PDF
大气压重频纳秒脉冲放电对尼龙纤维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黎 彭明洋 +1 位作者 腾云 程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3-761,共9页
纤维织物的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有时需要较大面积或体积的低温等离子体环境以提高效率,为此设计了一种同轴多棒电极结构的重频纳秒脉冲放电发生器,能够在无阻挡介质的大气压空气中稳定地产生较大体积的低温弥散等离子体。用这种等离子体对... 纤维织物的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有时需要较大面积或体积的低温等离子体环境以提高效率,为此设计了一种同轴多棒电极结构的重频纳秒脉冲放电发生器,能够在无阻挡介质的大气压空气中稳定地产生较大体积的低温弥散等离子体。用这种等离子体对不同目数的尼龙66纤维进行处理。采用垂直芯吸效应法测量了不同放电条件下尼龙表面亲水性能的变化。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别观察尼龙表面微观结构、极性官能团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能明显地使尼龙66纤维发生表面刻蚀,表面粗糙度增加,同时增大表面能,改善亲水性能。另外,就弥散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和脉冲重复频率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开展了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大气压空气 弥散放电 尼龙66 表面改性 亲水性 芯吸效应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振 黄晓斌 +4 位作者 彭明洋 王同兴 谢光辉 任军 殷信道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9,共5页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组学及临床危险因素构建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列线图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174例,将患者病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22)和...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组学及临床危险因素构建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列线图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174例,将患者病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22)和测试集(n=52),根据治疗后24 h的磁共振图像将患者分成出血转化组和无出血转化组。采用A.K.软件提取弥散加权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病变区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筛选最佳预测因子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每例患者各提取1584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筛选出15个与卒中出血转化高度相关的特征。ROC曲线显示联合影像组学标签、房颤史、年龄及入院NIHSS评分构建的诺莫图模型预测训练集出血转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7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0.989),预测测试集出血转化AUC为0.88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6、0.908),均优于单一影像组学模型(AUC=0.763)或临床特征模型(AUC=0.707)。结论多模态磁共振联合临床特征的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可以预测急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术后出血转化,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列线图模型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出血转化
下载PDF
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活动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丹凤 殷信道 +4 位作者 姜亮 张娣 彭明洋 马跃虎 张卫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8-510,共3页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E)在评估克罗恩病活动度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6年8月本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经CTE、内镜或病理证实为克罗恩病(CD)的患者31例,根据Harvey-Bradshaw指数(HBI)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17例)和缓解期...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E)在评估克罗恩病活动度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6年8月本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经CTE、内镜或病理证实为克罗恩病(CD)的患者31例,根据Harvey-Bradshaw指数(HBI)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17例)和缓解期组(14例)。比较两组在CTE表现和C反应蛋白(CRP)指标间的差异。结果:活动期组较缓解期组有更大的小肠管壁厚度[(9.28±2.82)mm vs.(6.76±2.33)mm,P=0.012]、管壁强化程度[(111.47±9.8)HU vs.(91.50±9.55)HU,P=0.000]、CRP值[(48.56±31.03)mg/L vs.(20.24±19.29)mg/L,P=0.006]。活动期组梳征(14例)多于缓解期组(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活动期组淋巴结增大、瘘管、蜂窝织炎及肠管狭窄的发生率(76.5%、23.5%、35.3%、100%)高于缓解期组(50.0%、7.1%、14.3%、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克罗恩病患者CTE上管壁的增厚程度、强化程度、强化方式、梳征对活动度的评估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活动度 管壁增厚 强化方式 梳征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颅内出血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瑞 彭明洋 +2 位作者 周星帆 殷信道 王同兴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后发生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的预测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5例。所有患者均于MT治疗前...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后发生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的预测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5例。所有患者均于MT治疗前接受MRI检查,并于治疗后24 h复查头颅CT或MRI评估患者ICH。将ICH分为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CH,sICH)和非sICH(无ICH和无sICH)。记录所有患者的MRI数据及临床资料。统计学方法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MT术后发生ICH、sICH预测因素。结果与无ICH组(79例)相比,ICH组(56例)患者具有较高的空腹血糖水平(129.08±18.87与139.77±16.70)、糖化血红蛋白(HbA1c)(5.57±0.34与5.99±0.42)及DWI梗死体积(20.28±26.30与5.99±0.42),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7.974,P<0.001;t=-6.421,P<0.001;t=-2.970,P=0.004)。sICH组(18例)患者DWI梗死体积(52.21±50.23)明显大于非sICH组(117例)(24.28±2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7;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糖(r=0.554;P<0.001)、HbA1c(r=0.450;P<0.001)、DWI梗死体积(r=0.309;P<0.001)与ICH呈正相关;DWI梗死体积(r=0.234;P=0.006)与sICH呈正相关。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OR(95%CI):1.233(1.139~1.335),P<0.001]、HbA1c[OR(95%CI):39.121(7.537~203.052),P<0.001]、DWI梗死体积[OR(95%CI):1.025(1.006~1.044),P=0.009]为预测卒中MT术后发生ICH的独立预测因子;DWI梗死体积[OR(95%CI):1.018(1.006~1.030),P=0.004]为预测卒中MT术后发生sICH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综合评估空腹血糖、HbA1c、DWI梗死体积可以有效地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MT术后ICH、sICH的发生,可指导临床个性化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术 颅内出血 磁共振成像 预测因素
下载PDF
探讨改良DWI-FLAIR不匹配指导醒后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疗效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群 李璐 +3 位作者 吴含 彭明洋 殷信道 赵晓静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10期853-857,共5页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FLAIR)部分阳性的改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FLAIR不匹配指导醒后缺血性卒中(wake-up ischemic stroke,WUIS)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FLAIR)部分阳性的改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FLAIR不匹配指导醒后缺血性卒中(wake-up ischemic stroke,WUIS)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预后转归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WUIS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行MRI检查,对改良DWI-FLAIR不匹配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多元逻辑回归分析WUIS预后转归影响因素。结果改良DWI-FLAIR不匹配组(n=64)神经功能改善(NIHSS≥4分)(54.69%vs 30.56%;χ^2=5.402,P=0.023)及3个月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39.06%vs 19.44%;χ^2=4.075,P=0.048)比例明显高于DWI-FLAIR匹配组(n=36),而改良DWI-FLAIR不匹配亚组中FLAIR阴性组和FLAIR部分阳性组神经功能改善(NIHSS≥4分)及3个月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比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静脉溶栓治疗(OR=1.266,95%CI:1.052~1.443,P=0.004)、改良DWI-FLAIR不匹配(OR=1.076,95%CI:0.527~1.884,P=0.013)、入院糖化血红蛋白(OR=1.190,95%CI:0.459~4.925,P=0.038)、神经功能改善(NIHSS≥4分)(OR=1.120,95%CI:0.570~2.210,P=0.021)为预测WUIS患者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应用允许FLAIR部分阳性的改良DWI-FLAIR不匹配方法选择醒后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扩散加权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静脉溶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DWI的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预测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预后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群 吴含 +3 位作者 彭明洋 陈国中 殷信道 孙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35,48,共5页
目的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机器学习,构建预测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预后的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诊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集(n=252)和测试集... 目的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机器学习,构建预测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预后的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诊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集(n=252)和测试集(n=108)。采用A.K.软件提取DWI梗死区影像组学特征并应用最低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模型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基于所选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建立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预后的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每例患者的DWI图像提取1136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筛选出21个与预后高度相关的特征。ROC分析显示基于DWI模型预测训练集卒中患者机械取栓后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5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65、0.948,准确度达0.954;基于DWI模型预测测试集卒中患者机械取栓后预后的AUC为0.8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8、0.816,准确度达0.828。结论基于治疗前DWI的影像组学特征和机器学习构建模型对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预后的预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弥散加权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预后
下载PDF
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彭明洋 张丹凤 +2 位作者 张卫东 马跃虎 殷信道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511-514,共4页
目的:采用CT小肠造影(CTE)成像,探讨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像表现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经CTE、内镜、病理或药物治疗后随访证实为CD患者31例(设为CD组)、UC患者25例(设为UC组),比较两... 目的:采用CT小肠造影(CTE)成像,探讨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像表现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经CTE、内镜、病理或药物治疗后随访证实为CD患者31例(设为CD组)、UC患者25例(设为UC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和CTE影像表现的差异。结果:CD组患者发病年龄较UC组患者年轻(P=0.003);31例CD组患者共发现病灶48处(小肠30处,回盲部6处,结直肠12处),25例UC注患者发现病灶86处(小肠0处,回盲部8处,结直肠78处),两组病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D组患者在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UC组患者(P=0.003);CD组有8例出现肠管周围蜂窝织炎,较UC组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CTE上两组患者在病变肠壁厚度、强化方式、淋巴结增大、梳征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灶分布、强化程度上不同于UC患者,CTE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CT小肠造影 病灶分布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造影侧枝血管在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广浩 邱建博 +3 位作者 郑少青 殷信道 彭明洋 马跃虎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4期270-274,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中侧枝血管与急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内接受头颅MRI平扫和MRA检查。3...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中侧枝血管与急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内接受头颅MRI平扫和MRA检查。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mRS0~2为预后良好组,mRS3~6为预后不良组。统计学方法分析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之间侧裂及软脑膜的侧枝血管的差异。结果共55例动脉闭塞的卒中患者纳入分析(侧裂侧枝血管不丰富者52例,软脑膜侧枝血管不丰富者45例)。侧裂血管和软脑膜血管不丰富的患者,预后良好组的入院NIHSS评分(10.06±4.65 vs 14.25±4.91;P=0.006)、术前梗死体积(13.61±10.99 vs 59.80±92.74;P=0.006)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软脑膜的侧枝循环是预测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94,95%CI=1.025~1.168,P=0.007;OR=9.542,95%CI=1.812~50.245,P=0.008)。预后良好组的梗死增长体积(术前vs术后:14.15±10.73 vs 21.39±17.41)小于预后不良组(术前vs术后:16.88±16.64 vs 57.27±56.67),然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梗死体积对预测卒中预后无显著意义(OR=1.094,95%CI=1.025~1.168,P=0.154)。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侧枝血管可用于评估卒中预后,尤其是软脑膜的侧枝循环可预测卒中预后,而术后卒中梗死体积与预后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侧枝循环 机械取栓治疗 磁共振血管造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诊断肠道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彭明洋 马跃虎 +6 位作者 张卫东 陈慧铀 张丹凤 智婷婷 王丽萍 卢铃铨 殷信道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612-616,共5页
目的:分析肠道病变的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graphy,CTE)影像征象,评价CTE对不同肠道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7-02于我院行CT小肠造影的患者 150例,对横轴面源图像(axial source images,... 目的:分析肠道病变的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graphy,CTE)影像征象,评价CTE对不同肠道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7-02于我院行CT小肠造影的患者 150例,对横轴面源图像(axial source images,ASI)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图像重建,部分患者增加血管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重建。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分别对CTE图像进行分析并独立给出诊断意见。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诊断结果的差异,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CTE诊断结果与临床结果及CTE诊断肠道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 150例患者中,经肠镜证实111例,经胶囊内镜证实8例,经手术证实17例,余14例经临床治疗后症状缓解。2名阅片者之间的诊断一致性很好(K>0.75),诊断小肠病变的准确度分别为89.3%和92.7%;通过分析CTE能有效发现炎症性肠病、肠道一般炎症、肿瘤、憩室、肠系膜血管病变( P <0.05),而对小肠息肉的诊断无明显优势( P =0.076)。结论: CTE能观察肠管内外的异常改变,评价病变的严重程度,对肠道疾病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检查操作简便、易于被患者接受,可以作为小肠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病变 小肠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低灌注强度比值探讨急性脑卒中首次成功再灌注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含 郭群 +3 位作者 靳明旭 彭明洋 殷信道 高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侧支循环的急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治疗后首次成功再灌注(first pass reperfusion,FPR)对预后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急性脑卒中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磁共振灌注成像及... 目的探讨不同侧支循环的急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治疗后首次成功再灌注(first pass reperfusion,FPR)对预后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急性脑卒中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磁共振灌注成像及EVT治疗。应用低灌注强度比值(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HIR)评估侧支循环,HIR<0.4为侧支循环丰富,HIR≥0.4为侧支循环不丰富。FPR定义为首次取栓时即达到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2b-3级。统计学方法分别分析不同侧支循环卒中患者EVT治疗后FPR对预后的影响。结果HIR≥0.4卒中患者72例,与非FPR组(30例)相比,FPR组(42例)患者3个月致死率(11.90%与33.33%)较低,3个月预后良好率(59.52%与33.33%)较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4.872,P=0.039;t=4.805,P=0.034)。HIR<0.4卒中患者108例,FPR组(73例)与非FPR组(35例)间3个月致死率、3个月预后良好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R为预测急性脑卒中HIR≥0.4患者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OR=2.281,95%CI:1.419~5.286;P=0.018),而FPR在预测急性脑卒中HIR<0.4患者良好预后中无明显统计学意义(OR=1.693,95%CI:0.596~4.798;P=0.319)。结论FPR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依赖于侧支循环,当患者侧支循环不丰富时(HIR≥0.4)FPR对卒中预后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磁共振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 预后
下载PDF
缺血核心体积结合相对灌注率在评估急性脑卒中血管再通及预后中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东 彭明洋 +3 位作者 王同兴 陈国中 殷信道 吴刚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治疗前缺血核心体积(ischemic core volume,ICV)结合相对灌注率在评估血管再通及预后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200例,所...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治疗前缺血核心体积(ischemic core volume,ICV)结合相对灌注率在评估血管再通及预后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200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24 h内行MRI检查。灌注加权缺血核心体积(perfusion weighting ICV,pw-ICV)为ICV与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相乘。血管完全再通采用mTICI分级评估(0~2a:不全再通;2b~3:完全再通)。预后评估采用3个月mRS评分(0~2分:预后良好;3~6分:预后不良)。统计学分析pw-ICV在血管再通及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与不全血管再通组(n=68)相比,血管完全再通组(n=132)的治疗前ICV(27.31±19.18 vs.54.45±29.87)较小、pw-ICV(103.82±77.46 vs.216.20±88.19)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不良组(n=71)相比,预后良好组(n=129)的入院NIHSS评分(15.71±6.18 vs.18.27±6.37)较低、治疗前ICV(28.42±17.38 vs.53.51±28.79)较小、pw-ICV(113.27±79.61 vs.221.07±87.37)较小、血管再通率(89.15%vs.23.94%)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pw-ICV(OR 0.930;95%CI:0.854~1.465;P=0.016)为预测急性脑卒中血管再通的独立预测因子。pw-ICV(OR 0.971;95%CI:0.551~1.865;P=0.025)和血管完全再通(OR 5.26;95%CI:1.572~13.179;P=0.037)为预测急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VT治疗前pw-ICV在血管再通及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缺血核心体积 血管再通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