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研究群体:黄跃生 蒋建新 粟永萍 刘良明 周元国 吴军 陈林 周继红 彭毅志 研究方向:严重创伤早期损害的分子机制与创面修复的新策略研究
1
作者 黄跃生 蒋建新 +6 位作者 粟永萍 刘良明 周元国 吴军 陈林 周继红 彭毅志 《科技和产业》 2003年第7期48-60,共13页
研究群体的构成 (一)群体的研究方向 严重创伤早期全身性损害与创伤修复。主要研究内容: 1.创伤早期缺血缺氧损害和炎症的细胞及分子机制与防治。 2.缺血缺氧和感染时细胞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3.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
关键词 创伤愈合 严重创伤 早期损害 分子机制 创面修复 研究方向 创新研究
下载PDF
大鼠严重烫伤后早期肠道营养对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彭毅志 肖光夏 +2 位作者 马利 张雅萍 张文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16-318,共3页
本研究采用光镜、电镜、冷冻蚀刻,观察了大鼠严重烫伤(30%TBSAⅢ°)后24h内回肠粘膜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烫伤对照组,伤后3h开始出现各种病理改变:回肠粘膜固有层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绒毛顶部上皮下出现囊状... 本研究采用光镜、电镜、冷冻蚀刻,观察了大鼠严重烫伤(30%TBSAⅢ°)后24h内回肠粘膜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烫伤对照组,伤后3h开始出现各种病理改变:回肠粘膜固有层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绒毛顶部上皮下出现囊状间隙,中央乳糜管扩张,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回肠上皮细胞连接分离,微绒毛坏死脱落,线粒体空化、嵴断裂,核周间隙扩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嵴状突起排列紊乱,数量减少,融合或脱节。早期肠道营养组回肠粘膜病理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提示大鼠严重烫伤后早期肠道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肠粘膜 病理 超微结构 大鼠 胃肠外高营养
下载PDF
严重烫伤大鼠肠粘膜结构的变化及早期肠道营养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彭毅志 肖光夏 +2 位作者 马利 张雅萍 张文军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5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研究采用光镜、电镜、冷冻蚀刻,观察了大鼠严重烫伤(30%TBSAⅢ度)后24h内回肠粘膜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烫伤对照组,伤后3h开始出现各种病理改变,回肠粘膜固有层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绒毛顶部上皮下出现囊状间隙... 本研究采用光镜、电镜、冷冻蚀刻,观察了大鼠严重烫伤(30%TBSAⅢ度)后24h内回肠粘膜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烫伤对照组,伤后3h开始出现各种病理改变,回肠粘膜固有层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绒毛顶部上皮下出现囊状间隙,中央乳糜管扩张,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回肠上皮细胞间囊性扩张,微绒毛坏死脱落,线粒体空化、嵴断裂,核周间隙扩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嵴状突起排列紊乱,数量减少,融合或脱节。早期肠道营养组回肠粘膜病理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提示大鼠严重烫伤后早期肠道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营养 烧伤 肠粘膜 病理学 超微结构 烫伤
下载PDF
早期肠道营养减轻烧伤后肠黏膜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彭毅志 袁志强 肖光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982-98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道营养在减轻烧伤后肠黏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大鼠肠淋巴瘘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早期肠道营养组、烧伤对照组和单纯手术对照组,动态观察了烧伤前及伤后3,6,12,24 h大鼠肠淋巴液流量、肠淋巴液中丙二醛(MDA)... 目的:探讨早期肠道营养在减轻烧伤后肠黏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大鼠肠淋巴瘘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早期肠道营养组、烧伤对照组和单纯手术对照组,动态观察了烧伤前及伤后3,6,12,24 h大鼠肠淋巴液流量、肠淋巴液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内毒素含量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结果:烧伤后肠淋巴液流量及SOD含量明显下降(P<0.05),早期肠道营养组肠淋巴液流量及SOD含量显著高于烧伤对照组(P<0.05);烧伤后肠淋巴液内毒素、MDA及TNF含量明显升高(P<0.05),早期肠道营养组肠淋巴液内毒素、MDA及TNF含量显著低于烧伤对照组(P<0.05);早期肠道营养组和烧伤对照组肠淋巴液MDA与内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A组=0.95,rB组=0.93,P<0.01);肠淋巴液内毒素与TNF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rA组=0.91,rB组=0.98,P<0.01).结论:早期肠道营养可通过改善肠黏膜缺血缺氧,减轻氧自由基引起的肠黏膜损伤以及阻断内毒素-炎性递质-肠黏膜损伤这一恶性循环,从而保护了肠黏膜屏障,减少了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道营养 烧伤 肠黏膜损伤 大鼠 手术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大鼠肠淋巴瘘的制作 被引量:5
5
作者 彭毅志 肖光夏 +1 位作者 马利 张雅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20-420,共1页
大鼠肠淋巴瘘的制作Atechniqueforcollectionoflymphfromthesmallintestinebyartificialintestinallmphaticfistulainrat彭毅志,肖光... 大鼠肠淋巴瘘的制作Atechniqueforcollectionoflymphfromthesmallintestinebyartificialintestinallmphaticfistulainrat彭毅志,肖光夏,马利,张雅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淋巴瘘 大鼠
下载PDF
创伤后肠源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彭毅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2-55,共4页
创伤后肠源性感染的临床研究彭毅志综速肖光夏审校肠源性感染,即肠道微生物与其产物的移居与播散。1966年Wolbchow提出,肠腔内的细菌可通过肠壁。Berg将肠源性感染描述为:细菌从肠道中通过肠粘膜屏障,侵入肠系膜淋... 创伤后肠源性感染的临床研究彭毅志综速肖光夏审校肠源性感染,即肠道微生物与其产物的移居与播散。1966年Wolbchow提出,肠腔内的细菌可通过肠壁。Berg将肠源性感染描述为:细菌从肠道中通过肠粘膜屏障,侵入肠系膜淋巴结和其它器官的过程。随着对肠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肠源性感染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创伤后肠源性感染的防治 被引量:2
7
作者 彭毅志 《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0-83,共4页
创伤后肠源性感染的防治重点在于维护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包括肠粘膜屏障功能、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和肠道免疫功能),采取有效措施调理机体免疫功能,同时阻止或限制过强的炎症反应。
关键词 创伤 肠源性感染 防治
下载PDF
早期肠道营养对严重烧伤病人早期肠道的保护作用
8
作者 彭毅志 肖光夏 +1 位作者 马利 张雅萍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6年第2期85-85,共1页
为探讨早期肠道营养能否防治严重烧伤后早期肠源性感染,检测了22例严重烧伤病人血浆内毒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尿乳果糖和甘露醇。结果显示,早期肠道营养组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显著低于延迟喂养组,提示肠粘膜通透性有... 为探讨早期肠道营养能否防治严重烧伤后早期肠源性感染,检测了22例严重烧伤病人血浆内毒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尿乳果糖和甘露醇。结果显示,早期肠道营养组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显著低于延迟喂养组,提示肠粘膜通透性有所改善;血浆内毒素和血清TN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道营养 严重烧伤 肠道 保护
下载PDF
严重烧伤早期肠黏膜组织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规律 被引量:8
9
作者 袁志强 彭毅志 +2 位作者 李晓鲁 黄跃生 杨宗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4-267,i001,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烧伤后早期肠黏膜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大鼠烫伤模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伤后3、6、12、24和48h不同时间点肠黏膜组... 目的探讨大鼠烧伤后早期肠黏膜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大鼠烫伤模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伤后3、6、12、24和48h不同时间点肠黏膜组织内HSP70及热休克因子1(HSF1)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烫伤后3h肠黏膜组织内HSP70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分别在伤后6h和12h达高峰,伤后48h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伤后3h大鼠肠黏膜组织HSF1出现一过性降低,伤后6h其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直至持续到伤后48h(P均<0.01)。结论严重烧伤早期肠黏膜组织HSP70及HSF1表达均显著增加,提示严重烧伤早期即可引起肠黏膜组织细胞的应激反应,可能与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启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早期 黏膜组织 热休克蛋白70(HSP70) 表达规律 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 正常对照组 自我保护机制 HSF1 热休克因子 肠黏膜 变化规律 烫伤模型 PCR) 免疫印迹 免疫组化 分布情况 不同时间 蛋白表达 mRNA 应激反应
下载PDF
热休克预处理对肠上皮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8
10
作者 袁志强 李晓鲁 彭毅志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65-268,共4页
目的 :观察热休克预处理对肠上皮细胞 (IEC 6 )缺氧再给氧损伤的影响 ,并探讨热休克蛋白 70(HSP70 )的细胞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 IEC 6细胞 ,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再给氧组及热休克预处理组 ,观察缺氧再给氧后各组细胞 HSP70及 ... 目的 :观察热休克预处理对肠上皮细胞 (IEC 6 )缺氧再给氧损伤的影响 ,并探讨热休克蛋白 70(HSP70 )的细胞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 IEC 6细胞 ,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再给氧组及热休克预处理组 ,观察缺氧再给氧后各组细胞 HSP70及 Bcl 2表达及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 (L DH)漏出情况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热休克预处理可诱导 HSP70产生 (P <0 .0 1) ,显著增加缺氧再给氧处理后IEC 6细胞活力 (P<0 .0 5 ) ,使 L DH漏出减少 (P<0 .0 5 ) ,凋亡相关基因 Bcl 2表达明显增加 (P<0 .0 1) ,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 :热休克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 HSP70表达来减轻肠上皮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 ;增加细胞 Bcl 2基因表达并抑制肠上皮细胞缺氧再给氧后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凋亡 缺氧-再给氧 肠上皮细胞 热休克预处理
下载PDF
HSP70基因转染对缺氧-再复氧肠上皮细胞生长能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晓鲁 彭毅志 +2 位作者 袁志强 黄跃生 杨宗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热休克蛋白 70转染对缺氧再复氧损伤后肠上皮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含人全长 HSP70基因的腺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肠上皮细胞株 IEC 6 ,检测转染细胞 HSP70的 m RNA表达水平。 IEC 6细胞经缺氧再复...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热休克蛋白 70转染对缺氧再复氧损伤后肠上皮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含人全长 HSP70基因的腺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肠上皮细胞株 IEC 6 ,检测转染细胞 HSP70的 m RNA表达水平。 IEC 6细胞经缺氧再复氧处理后 ,对未转染组 ,转染 2 4 h、4 8h及 72 h组细胞的细胞活力、生长曲线、增殖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腺病毒转染组细胞 HSP70 m RNA表达呈阳性。经缺氧再复氧处理后 ,IEC 6转染细胞活力较未转染组活力明显增强 (P<0 .0 1) ,生长能力提高 (P<0 .0 5 ) ,分裂指数增高(P<0 .0 5 )。结论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 HSP70转染可增强肠上皮细胞生长及增殖能力 ,从而保护其抵抗缺氧再复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腺病毒 基因转染 缺氧-再复氧 肠上皮细胞
下载PDF
CCR7基因修饰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小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辛海明 彭毅志 +2 位作者 郭浩 袁志强 童亚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457-2459,共3页
目的研究CCR7基因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对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免疫耐受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梯度离心及rmIL-4、rmGM-CSF诱导培养未成熟树突状细胞;CCR7重组腺病毒经增强离心法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 目的研究CCR7基因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对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免疫耐受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梯度离心及rmIL-4、rmGM-CSF诱导培养未成熟树突状细胞;CCR7重组腺病毒经增强离心法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观察转染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取CCR7修饰imDCs于皮肤移植前2d、移植后第5天,经腹部注入受体小鼠,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和病理变化。结果CCR7基因成功转染入imDCs;腺病毒转染后im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较imDCs组增强但弱于mDCs组,IL-10可以明显降低刺激能力;CCR7腺病毒转染组皮肤存活时间长于转染前,IL-10能显著延长皮肤存活时间。结论CCR7重组腺病毒转染imDCs后,im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部分增强,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R7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转染 免疫耐受 MST
下载PDF
HSP70在严重烧伤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其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袁志强 彭毅志 +3 位作者 李晓鲁 张家平 黄跃生 杨宗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20-1622,共3页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在严重烧伤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变化规律 ,并观察诱导热休克反应对烧伤后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 (B组 )、亚砷酸钠预处理组 (SA组 ) ,于致伤前及3 0 %TBSAⅢ度烫伤...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在严重烧伤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变化规律 ,并观察诱导热休克反应对烧伤后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 (B组 )、亚砷酸钠预处理组 (SA组 ) ,于致伤前及3 0 %TBSAⅢ度烫伤后 3、6、12、2 4、48h检测血清心肌钙蛋白I含量变化 ,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HSP7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严重烧伤后 3h心肌组织HSP70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伤后 48h达高峰。大鼠烫伤后 3h血清心肌钙蛋白I(cT nI)含量即开始明显升高 ,伤后 12h达高峰。亚砷酸钠预处理可显著诱导机体的热休克反应 ,SA组伤后多数时相点血清cTnI含量显著低于B组 ,且波动幅度较小。结论 严重烧伤早期即可引起心肌组织HSP70蛋白表达显著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心肌 烧伤
下载PDF
双歧杆菌对严重烧伤患者美罗培南应用后肠菌群的调节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忠堂 盛志勇 +4 位作者 蔡宝仁 肖光夏 王甲汉 彭毅志 罗奇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34-737,共4页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对烧伤患者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后 ,紊乱肠菌群调整作用。方法 严重烧伤患者 2 3例应用美罗培南 (6 g/d) 7d后 ,随机分为治疗组 (n=11)和对照组 (n=12 ) ;双盲法给予双歧杆菌悬液和生理盐水 (10 0 ml/d) ,疗程 5 d;...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对烧伤患者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后 ,紊乱肠菌群调整作用。方法 严重烧伤患者 2 3例应用美罗培南 (6 g/d) 7d后 ,随机分为治疗组 (n=11)和对照组 (n=12 ) ;双盲法给予双歧杆菌悬液和生理盐水 (10 0 ml/d) ,疗程 5 d;分别于美罗培南应用前及用后 0、1、3、5 d,常规方法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真菌、大肠埃希菌量。结果 美罗培南应用 7d,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量骤减近 10 0倍 ,真菌数激增 10 0倍 ;双歧杆菌治疗 1d,肠道双歧杆菌数增加 10 0倍 ,3d后真菌量减少约 2 5倍 ;对照组在停用美罗培南后 5 d肠道菌群始基本恢复 ;腹泻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后 3d肠道菌群恢复 ,对照组 5 d恢复。结论 长期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停药后外源性补充双歧杆菌能较快恢复肠道生态 ,治愈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美罗培南 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属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下载PDF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配合 齐顺贞 彭毅志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 比较外源性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rhEGF)与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FGF)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浅Ⅱ度烧伤创面、深Ⅱ度烧伤创面和刃厚皮供皮区创面共 90例患者 2 70个创面为研究对象 ,所有创面分别为rh... 目的 比较外源性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rhEGF)与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FGF)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浅Ⅱ度烧伤创面、深Ⅱ度烧伤创面和刃厚皮供皮区创面共 90例患者 2 70个创面为研究对象 ,所有创面分别为rhEGF治疗组、rhFGF治疗组和自身对照组 ,选择自体相应部位、相似深度创面进行对照。分别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在不同时间内创面的愈合率。结果 rhEGF的促再上皮化作用明显 ,对浅Ⅱ度烧伤创面及刃厚皮供皮区创面比rhFGF组和对照组愈合时间缩短 (P <0 .0 1) ,rhEG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与对照组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rhFGF对肉芽组织生长有特殊的作用 ,rbFG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比rhEGF组和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1) ,对浅Ⅱ度烧伤创面及刃厚皮供皮区创面比对照组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动态愈合率在不同的烧伤创面也明显加快 ,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rhEGF和rhFGF修复创面效果的差异取决于它们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作用机制 ,组织缺损较大 ,组织损伤层次深 ,早期需要内芽组织填充的创面使用rhFGF为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烧伤 创面愈合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诱导HSP70减轻肠上皮细胞缺氧/再给氧的损伤 被引量:5
16
作者 袁志强 李晓鲁 彭毅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7期800-805,共6页
目的:观察热休克预处理诱导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肠上皮细胞(IEC-6)缺氧/再给氧损伤的影响,并探讨 HSP70的细胞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IEC-6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C)、单纯缺氧/再给氧(H/R)及热休克预处理组 (HS+H/R),免疫组化检测... 目的:观察热休克预处理诱导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肠上皮细胞(IEC-6)缺氧/再给氧损伤的影响,并探讨 HSP70的细胞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IEC-6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C)、单纯缺氧/再给氧(H/R)及热休克预处理组 (HS+H/R),免疫组化检测缺氧/再给氧后各组细胞 HSP70表达程度,MTT法分析细胞活力,并检测细胞 LDH漏出,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C组及H/R组比较,热休克预处理可明显诱导HSP70的产生(0.93±0.07 vs 0.20±0.04,0.39± 0.08,P<0.01),热休克预处理可显著增加IEC-6细胞缺氧/再给氧处理后细胞活力(0.27±0.04 vs 0.24± 0.02,P<0.05),LDH漏出减少(1021.29±207.06 vs 1419.90±393.07,P<0.05),细胞凋亡率也明显降低 (7.8±1.6% vs 12.3±2.9%,p<0.05)。结论:通过热休克预处理诱导HSP70表达,可明显减轻肠上皮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防止肠上皮细胞缺氧 /再给氧后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 HSP70 肠上皮细胞 缺氧 再给氧 损伤
下载PDF
冰冻健康人血浆(S/D法)防治烧创伤休克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志勇 吴敏洁 +3 位作者 廖镇江 夏照帆 蒋耀光 彭毅志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0-493,共4页
目的:评价冰冻健康人血浆(S/D法)对烧伤复苏及创伤性休克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阳性对照研究。共408例需输血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予单血型或通用型S/D血浆)和对照组(予新鲜冰冻人血浆),均按烧伤面积及创伤或手术... 目的:评价冰冻健康人血浆(S/D法)对烧伤复苏及创伤性休克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阳性对照研究。共408例需输血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予单血型或通用型S/D血浆)和对照组(予新鲜冰冻人血浆),均按烧伤面积及创伤或手术失血量应用血浆进行抗休克复苏,监测生命体征,直至病情稳定无需再补充血浆为止。比较2组抗休克的有效率、血浆用量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272例,其中单血型组133例,通用型组139例;对照组136例。治疗期间所有病人生命体征平稳,3组血浆防治烧创伤休克的有效率均为100%,血浆用量分别为(1144±s1609)、(1078±1487)和(1388±1958)mL,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单血型组发生1例过敏反应(0.8%),余无其他不良反应。无由药物引起的肝炎及其他病毒感染。结论:冰冻健康人血浆(S/D法)是安全、有效的防治烧创伤休克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伤和损伤 休克 随机对照试验 多中心研究 冰冻健康人血浆(S/D法)
下载PDF
HPLC测定烧伤患者肾脏透析排出液中头孢噻肟钠的含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彩 刘松青 +2 位作者 代青 李洪彬 彭毅志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 测定肾替代治疗的烧伤患者肾脏透析排出液中头孢噻肟钠的含量。方法 用HPLC ,μBondapak C18柱 ,流动相为甲醇 -醋酸钠 (0 0 2mol·L-1,pH 5 0 ) (30∶70 ) ,流速 1 2ml·min-1,检测波长 2 6 0nm。结果 在 1~ 10 0 ... 目的 测定肾替代治疗的烧伤患者肾脏透析排出液中头孢噻肟钠的含量。方法 用HPLC ,μBondapak C18柱 ,流动相为甲醇 -醋酸钠 (0 0 2mol·L-1,pH 5 0 ) (30∶70 ) ,流速 1 2ml·min-1,检测波长 2 6 0nm。结果 在 1~ 10 0 μg·ml-1的范围内线性良好 ,r =0 9999;日内、日间RSD≤ 2 % ,平均回收率 10 0 2 %。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样品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肾替代治疗 肾脏透析排出液 头孢噻肟钠 抗生素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 回收率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细胞的内源性保护蛋白 被引量:14
19
作者 袁志强 彭毅志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03-505,共3页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细胞保护 凋亡 应激
下载PDF
亚砷酸钠诱导HSP70对大鼠烫伤后早期肠粘膜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志强 彭毅志 +2 位作者 李晓鲁 黄跃生 杨宗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737-1740,共4页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在大鼠烫伤后早期肠粘膜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 (B组 )、亚砷酸钠预处理组 (SA组 )及亚砷酸钠 +槲皮酮预处理组 (SA +Qu组 ) ,另取 6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Westernblo...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在大鼠烫伤后早期肠粘膜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 (B组 )、亚砷酸钠预处理组 (SA组 )及亚砷酸钠 +槲皮酮预处理组 (SA +Qu组 ) ,另取 6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Westernblot检测HSP70蛋白表达情况 ,于 3 0 %TBSAⅢ度烫伤后 3、6、12、2 4、48h检测血浆内毒素及D 乳酸含量变化 ,肠粘膜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肠粘膜损害情况。结果 亚砷酸钠预处理可显著诱导HSP70蛋白表达 ,槲皮酮预处理可明显抑制HSP70的诱导 ;SA组伤后各时相点小肠组织病理评分明显低于B组 ,大鼠烫伤后血浆内毒素及D 乳酸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SA组伤后多数时相点血浆内毒素及D 乳酸水平显著低于B组 ,SA +Qu组小肠组织病理评分及血浆D 乳酸和内毒素水平与B组无显著差别。结论 亚砷酸钠诱导的HSP70表达增加可明显减轻大鼠严重烫伤后早期的肠粘膜屏障破坏 ,降低肠粘膜通透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肠道 烧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