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应激与免疫抑制 被引量:78
1
作者 彭聿平 邱一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6,共6页
手术前后时期的心理应激和生理应激均可抑制细胞免疫功能,主要表现为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活性减弱。手术创伤越大,对免疫的抑制作用越强,因而对手术后的痊愈有明显影响。一般而言,手术应激所致的免... 手术前后时期的心理应激和生理应激均可抑制细胞免疫功能,主要表现为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活性减弱。手术创伤越大,对免疫的抑制作用越强,因而对手术后的痊愈有明显影响。一般而言,手术应激所致的免疫抑制可以恢复,恢复的时间主要取决于手术创伤的大小。目前认为,手术引起免疫抑制的机制主要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交感神经系统、细胞因子、阿片肽和T细胞信号分子有关。选用某些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止痛药物,以及蛋白酶抑制剂,可以防治手术应激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心理应激 手术生理应激 细胞免疫 细胞因子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彭聿平 邱一华 +1 位作者 张清泉 王健鹤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5-78,共4页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去甲肾上腺素(NA)对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α和β受体在此影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0 ̄(-8)--10 ̄(-5)mol/LNA可显著抑制由刀豆素A(ConA)诱导的...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去甲肾上腺素(NA)对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α和β受体在此影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0 ̄(-8)--10 ̄(-5)mol/LNA可显著抑制由刀豆素A(ConA)诱导的T细胞增殖反应,其中10 ̄(-7)mol/LNA的抑制作用最强。NA与已被ConA刺激lh的T细胞作用后,或者NA与脾细胞作用1h后被洗去,T细胞的增殖仍受到抑制,但是NA不能抑制已被Con A刺激6h的T细胞的增殖。α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Phen,10 ̄(-6)mol/L)和β受体拮抗剂心得安(Prop,10 ̄(-7)mol/L)均可完全阻断10 ̄(-8)和10 ̄(-7)mol/LNA的免疫抑制作用。结果提示,NA具有非浓度依赖性的细胞免疫抑制作用,此作用可能发生于T细胞激活前或激活早期,并可能通过α和β受体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神经递质 细胞免疫 T细胞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对大鼠体外抗体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彭聿平 邱一华 +1 位作者 戴丽 黄慧伟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 ( NA,10 - 1 0~ 10 - 6 m ol/ L)对大鼠体外抗体生成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绵羊红细胞 ( SRBC)刺激大鼠肠系膜淋巴结 B细胞转化成抗体形成细胞 ( AFC) ,然后检测其抗体生成量。结果...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 ( NA,10 - 1 0~ 10 - 6 m ol/ L)对大鼠体外抗体生成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绵羊红细胞 ( SRBC)刺激大鼠肠系膜淋巴结 B细胞转化成抗体形成细胞 ( AFC) ,然后检测其抗体生成量。结果 110 - 1 0、10 - 9、10 - 8和 10 - 7mol/ L NA都能显著抑制体外抗体生成 ,其中 10 - 8mol/ L NA的作用最强。2 β受体激动剂异丙基肾上腺素亦能明显减弱体外抗体生成。3 α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和 β受体拮抗剂心得安不能单独阻断 NA抑制体外抗体生成的作用 ,而两者共同作用时 ,能完全阻断 NA的作用。4NA仍能抑制先用 SRBC刺激 2 4h或 48h后的淋巴细胞的抗体生成 ,但不能抑制用 SRBC刺激 72 h或 96 h后的淋巴细胞的抗体生成。结论 NA可非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大鼠的体外抗体生成 ,此作用可能由淋巴细胞上的 α和 β受体共同介导 ,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抗体 神经递质 神经免疫调节 大鼠
下载PDF
交感神经-免疫系统调节网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彭聿平 邱一华 王建军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18-321,327,共5页
淋巴器官受交感神经支配 ,这些神经支配淋巴器官中的血管平滑肌和实质区域 ,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淋巴细胞呈非经典的突触联系 ,即交感神经末梢的曲张体非突触性地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NE) ,NE以旁分泌的方式扩散出去 ,作... 淋巴器官受交感神经支配 ,这些神经支配淋巴器官中的血管平滑肌和实质区域 ,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淋巴细胞呈非经典的突触联系 ,即交感神经末梢的曲张体非突触性地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NE) ,NE以旁分泌的方式扩散出去 ,作用于较大距离范围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淋巴细胞 ,调节淋巴器官的血流、淋巴细胞的运输和淋巴细胞的功能。在免疫应答过程中 ,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影响外周感觉神经的传入活动 ,继而改变交感神经的NE释放 ,从而影响免疫功能。T细胞上存在电压门控K+通道 ,K+通道代表了T细胞上主要的离子通道 ,T细胞激活后上调K+通道的表达和增加K+通道的通透性 ,交感神经可能通过减小K+通道的通透性从而抑制T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免疫系统 调节网络 研究进展 去甲肾上腺素 细胞因子 免疫应答
下载PDF
免疫应答期间大鼠脑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彭聿平 邱一华 +1 位作者 张清泉 王健鹤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用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大鼠,在免疫后第3天至第6天,使用光电比色法检测大鼠海马、下丘脑、丘脑、中脑和脑桥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海马和下丘脑中AChE活性在免疫后第3天至第6天均显著低于... 用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大鼠,在免疫后第3天至第6天,使用光电比色法检测大鼠海马、下丘脑、丘脑、中脑和脑桥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海马和下丘脑中AChE活性在免疫后第3天至第6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丘脑、中脑和脑侨内AChE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由此提示:在体液免疫应答期间,海马和下丘脑中AchE活性降低,亦即以上两脑区中乙酰胆碱(ACh)含量可能增加。我们以往的实验说明,中枢ACh可调节体液免疫应答。综合两者结果,可以推测在中枢ACh与免疫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脂酶 海马 下丘脑 免疫应答
下载PDF
抗体应答期间大鼠脑和胸腺中儿茶酚胺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彭聿平 邱一华 +1 位作者 程纯 李炳源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54-357,共4页
目的 :探讨在抗体应答期间 ,脑和淋巴器官中儿茶酚胺 (CAs)含量的动态变化 ,藉以了解免疫状态对中枢和外周CAs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 :用绵羊红细胞 (SRBC)免疫大鼠 ,在免疫后第 2~ 7d应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法 (HPLC ECD)测定大... 目的 :探讨在抗体应答期间 ,脑和淋巴器官中儿茶酚胺 (CAs)含量的动态变化 ,藉以了解免疫状态对中枢和外周CAs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 :用绵羊红细胞 (SRBC)免疫大鼠 ,在免疫后第 2~ 7d应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法 (HPLC ECD)测定大鼠下丘脑、海马、脑干和胸腺中去甲肾上腺素 (NA)、肾上腺素 (A)、多巴胺 (DA)和高香草酸 (HVA)的含量。结果 :①下丘脑和海马内NA在抗体应答期间升高 ,而胸腺中NA降低 ;②下丘脑、海马和胸腺中A含量在抗体应答期间均增加 ;③脑内DA在抗体应答期间有增加和减少的现象 ,但HVA都增加 ;④脑干中CAs含量在抗体应答期间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抗体应答可能使下丘脑和海马中CAs神经的活动加强 ,对胸腺CAs的影响可能依递质不同而作用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应答 儿茶酚胺 下丘脑 胸腺 神经免疫调节
下载PDF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的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含量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彭聿平 邱一华 +3 位作者 程纯 李炳源 戴丽 黄慧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 :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时 ,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规律 ,为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豚鼠脊髓加完全弗氏佐剂制成抗原佐剂乳化物诱导Wistar大鼠发生EAE。在... 目的 :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时 ,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规律 ,为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豚鼠脊髓加完全弗氏佐剂制成抗原佐剂乳化物诱导Wistar大鼠发生EAE。在EAE 2级和 3级临床症状时 ,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法 (HPLC ECD)测定下丘脑、海马、肠系膜淋巴结和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 (NA)、多巴胺 (DA)和肾上腺素 (A)的含量。结果 :①诱导大鼠EAE ,一般在注射抗原佐剂乳化物两周后开始出现症状 ,2级症状为后肢无力 ,3级症状为后肢瘫痪 ;②EAE 2级和3级症状时 ,下丘脑和海马中NA含量都明显降低 ,而肠系膜淋巴结中NA含量显著升高 ,且症状越重 ,NA含量变化越大 ;③ 3级症状的EAE大鼠 ,下丘脑、海马和淋巴结中DA含量都显著增加 ,而在 2级症状时 ,只有淋巴结中DA含量明显增加 ;④ 2级症状的EAE大鼠 ,血清中A含量高于正常大鼠近 2 .5倍 ,3级症状的EAE大鼠 ,血清中A含量高于正常近 3倍。EAE大鼠淋巴结中A含量也升高 ,但升高幅度没有血清中的大。结论 :大鼠EAE疾病时 ,主要伴有中枢NA降低 ,外周儿茶酚胺升高 ,且EAE症状越重 ,儿茶酚胺含量的变化越大 ,这可能有利于EAE疾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儿茶酚胺 神经免疫调
下载PDF
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彭聿平 王健鹤 张清泉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3-86,共4页
神经系统可协调和综合机体内各种细胞,组织及器官的活动,因此,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间存在功能联系是不足为奇的。早在本世纪初,就有学者发现下丘脑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此后,关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神经系统可协调和综合机体内各种细胞,组织及器官的活动,因此,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间存在功能联系是不足为奇的。早在本世纪初,就有学者发现下丘脑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此后,关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文章陆续发表。近十余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进展较快,已形成了神经免疫学这门新的学科。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即神经系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而免疫系统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它们以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为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 免疫系统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不同种系动物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彭聿平 邱一华 +2 位作者 程纯 戴丽 黄慧伟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 :探索国内不同种系动物诱发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 EAE)的可能性 ,寻找诱导 EAE的合适实验动物 ,以推进国内临床神经免疫学的研究。方法 :用含异种动物脊髓的完全弗氏佐剂乳化物作为抗原 ,进行动物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观察和... 目的 :探索国内不同种系动物诱发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 EAE)的可能性 ,寻找诱导 EAE的合适实验动物 ,以推进国内临床神经免疫学的研究。方法 :用含异种动物脊髓的完全弗氏佐剂乳化物作为抗原 ,进行动物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观察和比较动物的神经症状和病理变化。结果 :( 1)抗原诱导 EAE,如果发病 ,一般都在注射抗原 2周后开始出现症状 ,在注射后 19天左右症状最明显 ,且脑组织出现明显的炎性病理变化。 ( 2 ) SD大鼠的发病率为 13 %,Wistar大鼠的发病率为 3 0 %,昆明种 ( KM)小鼠的发病率为 0。 ( 3 )未发病的 Wistar大鼠再次注射抗原 ,观察 2个月 ,仍未发病。结论 :利用 Wistar大鼠制备 EAE动物模型在国内较适宜 ,而EAE发病的个体差异可能主要受遗传基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SD大鼠 疾病模型
下载PDF
5-羟色胺对大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聿平 王健鹤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3-105,79,共4页
本研究用神经药理学方法改变大鼠全身、中枢或外周5-羟色胺(5-HT)的含量,并使用5-HT受体的拮抗剂,观察初次体液免疫应答有无变化,从而探讨5-HT调节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途径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大鼠腹腔注射5-羟色氨酸(5-HTP)后,体液免... 本研究用神经药理学方法改变大鼠全身、中枢或外周5-羟色胺(5-HT)的含量,并使用5-HT受体的拮抗剂,观察初次体液免疫应答有无变化,从而探讨5-HT调节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途径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大鼠腹腔注射5-羟色氨酸(5-HTP)后,体液免疫应答减弱。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后,免疫应答增强。用去甲丙味嗪(DMI)预处理,然后侧脑室注射5、7-双羟色胺(5、7-DHT);或者单独侧脑室注射5-HT,免疫应答都无显著变化,腹腔注射5-HT后,免疫应答减弱。给予赛庚啶阻断5-HT的受体后,免疫应答增强。本研究结果提示:5-HT对体液免疫应答具有抑制作用;此作用是通过外周途径实现的;其机制可能与免疫细胞上的5-HT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体液免疫应答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免疫应答期间脑和淋巴器官内儿茶酚胺代谢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聿平 邱一华 +2 位作者 程纯 李炳源 李新玲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 :研究在免疫应答期间 ,脑和淋巴器官中儿茶酚胺代谢的动态变化 ,藉以了解免疫状态对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能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 :以绵羊红细胞作为抗原免疫 Sprague- Dawley大鼠 ,在免疫后的第 2、3、4、5、6、7d,应用高效液相色... 目的 :研究在免疫应答期间 ,脑和淋巴器官中儿茶酚胺代谢的动态变化 ,藉以了解免疫状态对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能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 :以绵羊红细胞作为抗原免疫 Sprague- Dawley大鼠 ,在免疫后的第 2、3、4、5、6、7d,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大鼠下丘脑、海马、脑干和胸腺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和高香草酸的含量。结果 :1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在免疫后第 4~ 7d都明显高于盐水对照组 ;海马内去甲肾上腺素只在免疫后第 4、5 d明显升高 ;胸腺中去甲肾上腺素在免疫后第 4、5 d明显降低。 2下丘脑肾上腺素在免疫后第 4~ 6 d显著增加 ;海马内肾上腺素在免疫后第 5、6 d明显增多 ;胸腺中肾上腺素明显增加发生在免疫后第 6、7d。 3下丘脑多巴胺在免疫后第 3、4d明显升高 ,而在第 5 d明显降低 ,高香草酸在免疫后第 2~ 5 d显著升高 ;海马内多巴胺在免疫后第 5~ 7d明显降低 ,而高香草酸在第 5~ 7d明显升高 ;胸腺中多巴胺只在免疫后第 6 d显著增加。4脑干中儿茶酚胺含量在免疫应答期间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免疫应答可能使下丘脑和海马中儿茶酚胺能神经的活动加强 ,对胸腺儿茶酚胺的影响可能依递质不同而作用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应答 儿茶酚胺 下丘脑 淋巴器官 代谢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对培养T细胞功能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聿平 程纯 +2 位作者 邱一华 戴丽 黄慧伟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 (NA)的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及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培养 T细胞功能的影响 ,以了解神经递质 NA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大鼠脾细胞用刀豆素 A(Con A)刺激并培养 72 h,在刺激的开始加入 10 - 1 0...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 (NA)的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及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培养 T细胞功能的影响 ,以了解神经递质 NA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大鼠脾细胞用刀豆素 A(Con A)刺激并培养 72 h,在刺激的开始加入 10 - 1 0~ 10 - 5 mol/L NA,或在刺激的不同时间加入 NA,或者再加入 α和 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 ,然后应用噻唑蓝 (MTT)比色分析法检测 T细胞的转化反应。结果 :10 - 8~ 10 - 5 m ol/LNA均可显著抑制培养 T细胞的功能 ,其中 10 - 7m ol/L NA的抑制作用最强。 NA与先被 Con A刺激 1h后的T细胞作用 72 h左右 ,或者 NA与脾细胞作用 1h后被洗去 ,T细胞功能仍受到明显抑制 ,但 NA不能抑制先被 Con A刺激 6 h后的 T细胞转化。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和 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心得安均可完全阻断 NA抑制 T细胞功能的作用。结论 :NA具有非浓度依赖性抑制培养 T细胞功能的作用 ,此作用可能发生于 T细胞被激活前或者 T细胞被激活早期 ,并可能通过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T细胞功能 神经递质 细胞免疫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对B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聿平 邱一华 +4 位作者 程纯 戴丽 黄慧伟 马红萍 沈卫星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 ( NA,10 - 1 0 ~ 10 - 6mol/ L )对大鼠 B细胞功能的影响 ,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及钙离子通道在 NA影响 B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从细胞水平了解 NA对 B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体外抗...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 ( NA,10 - 1 0 ~ 10 - 6mol/ L )对大鼠 B细胞功能的影响 ,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及钙离子通道在 NA影响 B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从细胞水平了解 NA对 B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体外抗体生成的检测方法 ,即用绵羊红细胞 ( SRBC)刺激大鼠肠系膜淋巴结 B细胞转化成抗体形成细胞 ( AFC) ,然后检测其抗体生成量。结果 :( 1)10 - 1 0、10 - 9、10 - 8和 10 - 7mol/ L NA都能显著抑制大鼠 B细胞功能 ,其中 10 - 8mol/ L NA的作用最强 ,而 10 - 6mol/ L NA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2 )α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 ( phentolamine,10 - 7mol/ L )和β受体拮抗剂心得安 ( propranolol,10 - 7mol/ L )分别作用于淋巴细胞时 ,都不能阻断 NA抑制 B细胞功能的作用 ,而两者共同作用于淋巴细胞时 ,能完全阻断 NA抑制 B细胞功能的作用。 ( 3 )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 ( verapamil,10 - 7mol/ L )和尼群地平 ( nitrendipine,10 - 7mol/ L )都能阻滞 NA抑制 B细胞功能的作用。结论 :NA可非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大鼠 B细胞功能 ,此作用可能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能受体 B细胞 钙通道
下载PDF
免疫应答期间淋巴器官内5-羟色胺代谢的变化
14
作者 彭聿平 邱一华 +2 位作者 张清泉 李炳源 王健鹤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0-140,共1页
免疫应答期间淋巴器官内5-羟色胺代谢的变化彭聿平,邱一华,张清泉,李炳源,王健鹤国内外已有不少实验证明,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 免疫应答期间淋巴器官内5-羟色胺代谢的变化彭聿平,邱一华,张清泉,李炳源,王健鹤国内外已有不少实验证明,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可影响免疫功能 ̄[1]。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应答 淋巴器 5-羟色胺
下载PDF
神经生物学双语教学初探(摘要)
15
作者 彭聿平 马颂华 邱一华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193-194,共2页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双语教学 原版教材
下载PDF
建立医学机能学实验室 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16
作者 彭聿平 钱东生 +2 位作者 倪衡建 袁国祥 程纯 《交通高教研究》 1999年第4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医学 机能学 实验室 教学水平 科研水平
下载PDF
中药“神经再生素”促神经生长过程中基因差异性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刘梅 顾晓松 +3 位作者 刘炎 崔学芝 彭聿平 张沛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为了探索中药“神经再生素”促神经生长过程中基因水平的变化。本实验采用 dd-PCR方法 ,从体外培养背根神经节细胞加药组和不加药组中获得两者的差异表达片段 ,并经反杂交筛选、克隆测序、DNA序列检索分析、Northern验证。结果表明 ,差... 为了探索中药“神经再生素”促神经生长过程中基因水平的变化。本实验采用 dd-PCR方法 ,从体外培养背根神经节细胞加药组和不加药组中获得两者的差异表达片段 ,并经反杂交筛选、克隆测序、DNA序列检索分析、Northern验证。结果表明 ,差异显示共获得 8个差异条带 ,一个为下调基因 ,其余为上调基因 ,其中 2个 c DNA序列与 RRAJ5 16 1基因 (增殖相关基因 )、AF196 3 15基因 (锌指样蛋白 DDP2 ) 10 0 %同源 ,2个 c DNA序列与 AK0 0 175 7基因、STA5 SRR基因 (t RNA合成酶 )部分同源。结论是中药“神经再生素”在促神经生长过程中 ,对神经元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素 神经生长 DD-PCR 基因表达 大鼠 中药药理
下载PDF
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在海口召开
18
作者 彭聿平 王建军 《生理通讯》 2003年第2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生理学会 第七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 生理学 教学
下载PDF
神经炎症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26
19
作者 邱奥望 刘展 +1 位作者 郭军 彭聿平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3-358,共6页
近十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脑内始终存在着以胶质细胞激活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神经炎症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诱发或加重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另一方面,它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有利于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激... 近十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脑内始终存在着以胶质细胞激活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神经炎症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诱发或加重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另一方面,它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有利于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激活的胶质细胞通过释放致炎细胞因子和活性氧自由基等分子介导神经炎症所致的神经元退行性病变,而由调节性T细胞产生的抗炎细胞因子及由神经元释放的抗炎神经肽能保护神经元抵抗神经炎症,从而减缓或减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症 神经退行性疾病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致炎细胞因子
下载PDF
白介素-6保护小脑颗粒神经元抵抗NMDA的神经毒性作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晓春 邱一华 彭聿平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0-156,共7页
近来研究发现,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不仪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而且也是重要的神经调节因子。中枢神经系统中IL-6的作用是复杂的,尤其是对脑损伤时IL-6所发挥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为此,我们利用N-甲基-D-... 近来研究发现,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不仪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而且也是重要的神经调节因子。中枢神经系统中IL-6的作用是复杂的,尤其是对脑损伤时IL-6所发挥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为此,我们利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处理小脑颗粒神经元引起急性损伤的细胞模型,探讨IL-6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及其作用机制。取出生后8 d幼鼠的小脑,进行小脑颗粒神经元培养。将IL-6(5或10 ng/mL)加入到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培养液中孵育8 d,然后用NMDA(100μmol/L)刺激小脑颗粒神经元30 min以造成神经元损伤。用噻唑兰(methyl-thiazole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神经元的活性;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神经元的凋亡;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的动态变化。用抗gp130单克隆抗体(75 ng/mL)抑制IL-6的活性,然后观察IL-6抗NMDA神经毒性作用的变化;并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L-6对小脑颗粒神经元表达IL-6的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2,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NMDA刺激未经IL-6处理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导致神经元活性降低、神经元凋亡增加和神经元内Ca2+超载。NMDA刺激经IL-6慢性预处理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其损伤程度与未经IL-6处理的神经元相比明显减轻,包括神经元活性明显增强、神经元凋亡显著减少和神经元内Ca2+超载减轻。抗gp130抗体可阻断IL-6减轻NMDA激发的神经元内Ca2+超载的作用;经IL-6慢性处理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其细胞内STAT3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结果表明,IL-6能保护神经元抵抗由NMDA诱导的兴奋性神经毒性,此神经保护机制与IL-6减轻神经元内Ca2+超载密切相关,而且可能通过激活神经元内IL-6的信号转导路径调节细胞内的基因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颗粒神经元 白介素-6 N-甲基-D-天冬氨酸 神经毒性 神经保护 凋亡 CA^2+超载 gP 1 30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