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解法和矩值法估计海岸带沉积物粒度参数的差异 被引量:22
1
作者 徐兴永 易亮 +2 位作者 于洪军 李乃胜 石学法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0-86,共7页
粒度参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图解法和矩值法两种,为了比较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利用新近在莱州湾南岸获取的LZ908孔岩心,在粒度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从参数计算过程、沉积物粒度分布形态(多... 粒度参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图解法和矩值法两种,为了比较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利用新近在莱州湾南岸获取的LZ908孔岩心,在粒度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从参数计算过程、沉积物粒度分布形态(多峰态粒度特征)等方面讨论了两种参数估计方法对计算结果的可能影响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平均粒径、标准偏差相互替代的程度高,而偏度、峰度相互替代的程度低,或者不可替代;两者的差异是由各自本身的计算过程引起的,是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的一种反映,并且与沉积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参数 图解法 矩值法 海岸带 莱州湾
下载PDF
崂山顶、涧、沟、坡、麓、滩、岬一带巨砾成因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兴永 石学法 +1 位作者 于洪军 李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13,共4页
崂山的地貌景观十分复杂 ,形成众多的奇山异石。研究发现 :更新世期间 ,崂山发生过多次古冰川作用 ,从水下到山巅都留下古冰川活动的印记。崂山的冰碛物具有不成层、无分选、杂乱无章、大小不一、由带有磨光面的、个体差别很大的和带有... 崂山的地貌景观十分复杂 ,形成众多的奇山异石。研究发现 :更新世期间 ,崂山发生过多次古冰川作用 ,从水下到山巅都留下古冰川活动的印记。崂山的冰碛物具有不成层、无分选、杂乱无章、大小不一、由带有磨光面的、个体差别很大的和带有棱角的岩块、砂等堆积而成 ,部分冰碛物伸入海下。崂山古冰川冰碛物的堆积地貌主要有终碛堤、冰碛丘陵和侧碛堤三种类型。崂山古冰川侵蚀地貌有 :(1)拖蚀 (拔蚀 )岩块 ;(2)磨光面 ;(3)古冰斗 ;(4)“刃脊”、角峰、哑口 ;(5)削断山嘴“U”型谷 ;(6)冰臼。崂山低海拔古冰川遗迹的发现 ,对研究崂山地貌演化和第四纪黄渤海陆架环境变迁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崂山 古冰川 “U”型谷 终碛堤 冰期/间冰期 地理环境
下载PDF
河北七里海外海岸沙丘群成因新探 被引量:7
3
作者 徐兴永 李萍 +1 位作者 刘乐军 李培英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9-354,共6页
七里海有中国第一大潟湖之称,多数学者认为七里海外的海岸沙丘群是在滨外沙坝的基础上发育形成的。研究认为,七里海外的海岸沙丘群是在末次冰期时期风成沙丘群的基础上演化形成的继承性沙丘综合体。七里海也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潟湖,它没... 七里海有中国第一大潟湖之称,多数学者认为七里海外的海岸沙丘群是在滨外沙坝的基础上发育形成的。研究认为,七里海外的海岸沙丘群是在末次冰期时期风成沙丘群的基础上演化形成的继承性沙丘综合体。七里海也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潟湖,它没有形成海岸沙坝这一潟湖形成的过程,其前身是晚更新世末期由风暴活动形成的风蚀洼地。应加强七里海外海岸沙丘群的形成、发育类型及演化过程的研究,从多角度探究七里海外海岸沙丘群的演化机理和发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里海 海岸沙丘群 滑湖
下载PDF
崂山古冰川遗迹的地质证据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兴永 肖尚斌 李萍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共5页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上的最高峰.研究发现,崂山发育有典型的古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拥有我国东部罕见的冰碛海岸和冰碛扇等地貌类型.更新世期间,崂山至少发育过4次古冰川作用.更新世早期,崂山东部的雪线为60~90 m(现代海拔),崂山及其周围...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上的最高峰.研究发现,崂山发育有典型的古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拥有我国东部罕见的冰碛海岸和冰碛扇等地貌类型.更新世期间,崂山至少发育过4次古冰川作用.更新世早期,崂山东部的雪线为60~90 m(现代海拔),崂山及其周围共发育60余条古冰舌,东部的冰舌一直伸入黄海之中.孢粉组合特征说明,崂山在冰期具备形成冰川的气候条件;堆积物粒度曲线显示为冰川成因的沉积特征.研究还发现,中国东部的古冰川遗迹可能大部分被埋藏起来;区域地形特征和当地气候条件是决定雪线高度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崂山 第四纪 冰期 古冰川遗迹 地质证据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5
作者 张晓龙 李培英 +3 位作者 刘月良 徐兴永 曹成效 单凯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85,共5页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目前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无论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上,还是在环境建设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湿地生态系统的原始性和作为珍稀濒危鸟类重...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目前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无论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上,还是在环境建设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湿地生态系统的原始性和作为珍稀濒危鸟类重要栖息地的作用,在国际上也备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黄河三角洲 中国暖温带 自然增长 土地面积 经济发展 环境建设 濒危鸟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和人文发展指数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以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为例 被引量:50
6
作者 陈东景 李培英 +2 位作者 杜军 刘乐军 徐兴永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6-103,共8页
可持续性评价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生态足迹指数和人文发展指数构建了可持续性评价框架,运用该评价框架对我国社会发展及其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1-2003年间,我国基于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的... 可持续性评价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生态足迹指数和人文发展指数构建了可持续性评价框架,运用该评价框架对我国社会发展及其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1-2003年间,我国基于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的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最后就如何提高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水平,降低社会发展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人文发展指数 海洋渔业资源利用 可持续发展评价 中国
下载PDF
中国滨海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68
7
作者 张晓龙 李培英 +1 位作者 李萍 徐兴永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5,共9页
滨海湿地是脆弱的生态敏感区。中国滨海湿地由于受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而破坏严重。自加入湿地公约之后,中国滨海湿地的研究和保护有了一定进展,在湿地资源调查、法制建设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总体而言,中国滨海... 滨海湿地是脆弱的生态敏感区。中国滨海湿地由于受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而破坏严重。自加入湿地公约之后,中国滨海湿地的研究和保护有了一定进展,在湿地资源调查、法制建设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总体而言,中国滨海湿地研究水平较低,基础研究条件差,今后在基础理论和基础设施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应尽快开展滨海湿地普查,积极建设滨海湿地监测网络,实施动态监测,建立滨海湿地资源信息系统。重视滨海湿地的概念和分类体系、退化机制和恢复、滨海湿地评价、滨海湿地与全球变化以及湿地立法等方面的研究,努力使中国滨海湿地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现状 展望 中国
下载PDF
废弃盐田复垦利用后土壤盐分与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文全 卢芳 +5 位作者 徐兴永 曹建荣 付腾飞 陈广泉 苏乔 吕文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11-1319,共9页
针对目前莱州湾南岸废弃盐田复垦过程中存在的土壤盐碱、瘠薄等障碍问题,以该区两个典型复垦地块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的克立格法,研究不同复垦年限下各层土壤盐分和表层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性,对二者进行相关性... 针对目前莱州湾南岸废弃盐田复垦过程中存在的土壤盐碱、瘠薄等障碍问题,以该区两个典型复垦地块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的克立格法,研究不同复垦年限下各层土壤盐分和表层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性,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了各土层盐分和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两个区域各层土壤含盐量较高,均超过1g/kg;受复垦年限、土地平整水平和施肥等人为复垦措施影响,二区土壤含盐量明显低于一区;两个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其中一区为4.37g/kg,二区为3.66g/kg;两个区域各层土壤含盐量和表层土壤有机质变异系数在32.79%—83.83%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呈中等变异强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层土壤含盐量与有机质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各土层土壤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块基比均小于25%,表明二者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自相关距离最小为440m,超过采样间距(最小为160m),表明采样间距设置合理;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两个区域土壤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条带状分布;一区土壤含盐量以中部为高值区逐渐向南北部降低,二区土壤含盐量则以东南部最低,逐渐向西北部高值区过渡;一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中部低南北部较高,二区则为东南部最高,中北部含量较低。研究结果为后期高含盐量的水盐运移模拟研究提供初步论证,也为盐田复垦区盐渍土的合理分区,改良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盐田 复垦 盐分 有机质 KRIGING插值
下载PDF
团聚-分散行为对悬浮液Zeta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彭昌盛 张倩 +2 位作者 徐兴永 于洪军 马蕾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1-126,共6页
试验研究了NaCl和CaCl22种电解质加入量对不同粒径玻璃微珠(S1,S2,S3)和蒙脱石(M0)悬浮液Zeta电位的影响,以考察颗粒性质、颗粒粒径和电解质对Zeta电位和悬浮液稳定性(分散或团聚)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粒径较大的玻璃微珠S1和S2悬浮液Z... 试验研究了NaCl和CaCl22种电解质加入量对不同粒径玻璃微珠(S1,S2,S3)和蒙脱石(M0)悬浮液Zeta电位的影响,以考察颗粒性质、颗粒粒径和电解质对Zeta电位和悬浮液稳定性(分散或团聚)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粒径较大的玻璃微珠S1和S2悬浮液Zeta电位随电解质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与文献中的描述基本一致;但粒径较小的玻璃微珠S3和蒙脱石M0悬浮液的Zeta电位随电解质的增加呈现出一些异常的变化,特别是在零电点附近发生了剧烈波动。分析S3和M0悬浮液Zeta电位出现异常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微细颗粒在零电点附近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分散-团聚-再分散过程,团聚或分散过程又反过来影响到悬浮液的Zeta电位和粒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液Zeta电位 电解质 团聚和分散过程 粒度分布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原因分析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10
作者 曹建荣 徐兴永 +1 位作者 于洪军 刘衍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8-516,共9页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域,选择土壤全盐为标志,以海拔高程、地下水位、地下水矿化度、、灌溉排水状况、土壤有机质和人口密度6个土壤盐渍化主要控制性因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土壤盐渍化原因分析;基于ArcGIS 9.3和Matlab,选择上述7...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域,选择土壤全盐为标志,以海拔高程、地下水位、地下水矿化度、、灌溉排水状况、土壤有机质和人口密度6个土壤盐渍化主要控制性因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土壤盐渍化原因分析;基于ArcGIS 9.3和Matlab,选择上述7个要素为评价因子,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生态终点,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建立了区域土壤盐渍化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主要受自然和人为因素驱动,其中地下水位和海拔高程等自然因素是造成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的自然因素,土壤有机质和人口密度等是人为因素;土壤盐渍化极大和重度风险区域集中分布于黄河三角洲东南沿海区域、西北沿海、东北部的部分地区,该区域受海洋影响强烈,土壤盐渍化面积最大,占到总面积的58%以上;无风险、轻度风险和中度风险区域主要与黄河径流的距离有关,且随着距离增大而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驱动力 聚类分析 生态风险评价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碳酸盐含量对莱州湾南岸钻孔沉积物粒度测试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易亮 于洪军 +3 位作者 徐兴永 刘焱光 姚菁 赵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5-331,共7页
采用2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莱州湾南岸钻孔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测量。通过比较沉积物粒度的粒级组成发现,未去除碳酸盐颗粒的测量结果,黏土粒级含量显著增加,粉砂粒级的变化主要受到黏土粒级含量增加的影响而降低,砂粒级未见明显的变化... 采用2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莱州湾南岸钻孔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测量。通过比较沉积物粒度的粒级组成发现,未去除碳酸盐颗粒的测量结果,黏土粒级含量显著增加,粉砂粒级的变化主要受到黏土粒级含量增加的影响而降低,砂粒级未见明显的变化规律。应用2参数Weibull分布,对沉积物粒度分布进行拟合,发现测量样品的粒度分布以3峰态和4峰态为主,是否去除碳酸盐不改变粒度分布的基本形态,但对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影响明显。通过实验对比,我们认为,粒度测量的前处理过程中去除碳酸盐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海岸带 沉积物 粒度 前处理方法 Weibull函数
下载PDF
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地下卤水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苏乔 于洪军 +2 位作者 徐兴永 姚菁 姜兴钰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地下卤水样品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南岸地下卤水水化学总体特征与海水一致,rNa/rCl,rK/rBr和rMg/rCa系数反映出当地地下卤水来源于沉积古海水,并且海水浓缩程度很高,而变... 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地下卤水样品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南岸地下卤水水化学总体特征与海水一致,rNa/rCl,rK/rBr和rMg/rCa系数反映出当地地下卤水来源于沉积古海水,并且海水浓缩程度很高,而变质作用较弱;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分量可以用来解释地下卤水形成时的海水浓缩程度,第二主分量反映的是在第一主分量海水浓缩强度大体一致的情况下,可逆反应CaCO3+CO2+H2OCa2++2 HCO3-的进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南岸 地下卤水 水化学特征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渤海南部Lz908孔海陆交互沉积的粒度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琰 于洪军 +4 位作者 易亮 苏乔 胡克 徐兴永 王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113,共7页
对采自莱州湾南岸的钻孔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和分析。样品平均粒径介于3.3Φ-6.8Φ,以极细砂和粗粉砂为主,含有少量的黏土质;分选较差;偏度表现为正偏和极正偏;沉积物粒度表现为正态、正态-尖锐和尖锐,少数表现为平坦和极尖锐。粒... 对采自莱州湾南岸的钻孔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和分析。样品平均粒径介于3.3Φ-6.8Φ,以极细砂和粗粉砂为主,含有少量的黏土质;分选较差;偏度表现为正偏和极正偏;沉积物粒度表现为正态、正态-尖锐和尖锐,少数表现为平坦和极尖锐。粒度象图指示了历史时期持续高的初始沉积水动能和多种沉积环境的变化,粒度参数散点图反映了多种动能影响了沉积物的沉积改造,综合判别分析对沉积环境的限定,得到了莱州湾南岸沉积物受到河水径流、潮流、波浪等共同作用形成。沉积物总体反映了莱州湾南岸长时期处于河流相和三角洲相的沉积环境,少数较细的粒度表现可能与研究区的多期海侵过程相对应。结果表明了粒度的综合分析对渤海南部的沉积环境有良好的辨识,是判断沉积环境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沉积环境 莱州湾 海岸带
下载PDF
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广泉 徐兴永 +2 位作者 彭昌盛 于洪军 苏乔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莱州湾地区是我国海水入侵灾害最严重的地区。结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并根据莱州湾地区的实际情况,将海水入侵风险评价体系分为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和防灾减灾能力评价,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危险性、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评价... 莱州湾地区是我国海水入侵灾害最严重的地区。结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并根据莱州湾地区的实际情况,将海水入侵风险评价体系分为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和防灾减灾能力评价,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危险性、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评价结果进行了叠加分析,将莱州湾地区划分为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等5个海水入侵灾害风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风险评价 海水入侵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莱州湾南岸平原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毕延凤 于洪军 +1 位作者 徐兴永 苏乔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1-247,共7页
用2009年莱州湾南岸地下水最新监测数据,将研究区地下水淡水区、微咸水区、咸盐水区和卤水区进行经典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等值线图和Piper三线图绘制,阐述了水化学类型和成分特征从南往北的变化:EC、TDS、Na+、K+、Mg2+、Cl-、SO42-的... 用2009年莱州湾南岸地下水最新监测数据,将研究区地下水淡水区、微咸水区、咸盐水区和卤水区进行经典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等值线图和Piper三线图绘制,阐述了水化学类型和成分特征从南往北的变化:EC、TDS、Na+、K+、Mg2+、Cl-、SO42-的平均浓度从南部淡水到北部卤水呈现逐渐增大趋势,因为在卤水区普遍发生碳酸钙沉淀,Ca2+和HCO3-则在咸盐水区浓度达最高;pH值从淡水到卤水呈现从弱碱性到弱酸性的转变;从淡水区向卤水区地下水化学组分阴离子由HCO3-为主变为Cl-为主,阳离子由Ca2+为主变为Na+为主;此外河流对地下水起到淡化和冲刷的作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水化学3个主成分,分别代表了地下水盐化指标、生物化学作用和碳酸钙沉淀。进一步结合系数比值法和饱和指数计算,在对本区水文、地质以及离子水文地球化学特性分析基础上,指出地下卤水阴阳离子中占绝对优势的Cl-、SO42-、Na+、Mg2+的毫克当量百分数与正常海水的值非常相近而与地下淡水的值相差甚远,反映出本区地下卤水起源于古海水,为沉积海水。此外卤水绝非海水简单浓缩的产物,其间还包括复杂的水化学变质过程及后期演化如矿物沉淀、阳离子交换(K+-Ca2+;Na+-Ca2)+、去白云岩化作用和硅酸盐蚀变等。饱和指数的计算表明石膏在卤水矿化度达100 g/L之后才开始缓慢沉淀,而文石、方解石和白云石基本一直处于饱和沉淀状态,且文石和方解石的饱和指数散点分布极为相似,说明两者可能同时发生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南岸 卤水 水化学特征 咸水入侵 水文地球化学
下载PDF
颗粒粒径和水溶液性质对多孔介质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彭昌盛 刘惠 +3 位作者 张倩 谷庆宝 徐兴永 于洪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7-115,共9页
水化膜厚度对多孔介质渗透性的影响已为人们所认知,很多文献对此进行了定性的阐述,但这方面的量化研究至今尚处空白。本文首先总结了不同领域有关水化膜厚度的研究成果,确定不同水溶液环境中水化膜厚度的范围在0-200nm,并在此基础上,模... 水化膜厚度对多孔介质渗透性的影响已为人们所认知,很多文献对此进行了定性的阐述,但这方面的量化研究至今尚处空白。本文首先总结了不同领域有关水化膜厚度的研究成果,确定不同水溶液环境中水化膜厚度的范围在0-200nm,并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了水化膜厚度对不同粒径球体多孔介质渗透性的影响。为验证模拟结果,试验选用平均粒径分别为8.86(S1)和1.67μm(S2)的2种玻璃微珠进行渗透试验,利用变水头渗透仪,测定不同浓度NaCl和CaCl2溶液在S1和S2样品中的渗透系数。试验结果表明,水化膜对多孔介质渗透性影响显著,在水化膜厚度为75.4-79.4nm的淡水环境中,S1样品的渗透系数为(12.07-12.61)×10^-8 m/s,而S2样品的渗透系数仅为(2.05-2.28)×10^-8 m/s;水化膜厚度的变化对渗透性也有显著影响,5%NaCl溶液中,水化膜厚度被压缩至60.6nm,从而导致S1样品的渗透系数由12.07×10^-8 m/s升高至13.15×10^-8 m/s,S2样品的渗透系数则由2.28×10-8 m/s升高至3.91×10^-8 m/s;5%CaCl2溶液中,水化膜厚度被压缩至32.4nm,从而导致S1样品的渗透系数由12.61×10^-8 m/s升高至15.55×10^-8 m/s,S2样品的渗透系数则由2.05×10^-8 m/s升高至8.86×10^-8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性 水化膜厚度 颗粒粒径 水溶液性质 有效孔隙率
下载PDF
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演化过程及成因 被引量:21
17
作者 苗青 陈广泉 +3 位作者 刘文全 徐兴永 苏乔 于洪军 《海岸工程》 2013年第2期69-78,共10页
莱州湾地区是我国海水入侵灾害最为严重和最为典型的地区。对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演化过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按莱州湾地区的海水入侵成因,可将研究区按海水入侵类型分为:原生海水入侵区、混合海水入侵区、人类活动干扰区、入侵后退... 莱州湾地区是我国海水入侵灾害最为严重和最为典型的地区。对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演化过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按莱州湾地区的海水入侵成因,可将研究区按海水入侵类型分为:原生海水入侵区、混合海水入侵区、人类活动干扰区、入侵后退区和无入侵区,并针对其成因类型提出工程技术措施、生态防治和行政管理三方面的综合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入侵 演化过程 入侵类型 防治措施 莱州湾
下载PDF
基于GIS的莱州湾南岸土壤盐渍化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广泉 刘文全 +4 位作者 于洪军 陈沈良 徐兴永 赵娜 曹建荣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1-507,共7页
运用地统计学,结合GIS技术研究了莱州湾南岸地区土壤含盐量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的变异系数除表层和底层属强变异性外,其它均属中等变异强度。整个研究区土壤含盐量较高,盐渍土所占面积较大;除10~20cm和80~100cm土层土壤... 运用地统计学,结合GIS技术研究了莱州湾南岸地区土壤含盐量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的变异系数除表层和底层属强变异性外,其它均属中等变异强度。整个研究区土壤含盐量较高,盐渍土所占面积较大;除10~20cm和80~100cm土层土壤含盐量分布符合球状模型外,其它各层均符合指数模型。研究区不同土层土壤盐分含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除60~80cm和80~100cm土层土壤含盐量具有强空间相关外性,其它各层均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该研究为莱州湾南岸地区区域规划、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南岸 盐渍化 空间变异 地统计分析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曹建荣 徐兴永 +1 位作者 于洪军 黄翀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8-85,共8页
2009年4月~2010年3月连续2年对黄河三角洲19口地下水监测井进行观测并对地下水离子化学成分分析,探讨了该区域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分、水化学类型及演化规律,为揭示区域地下水环境特征和演化具有现实意义。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 2009年4月~2010年3月连续2年对黄河三角洲19口地下水监测井进行观测并对地下水离子化学成分分析,探讨了该区域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分、水化学类型及演化规律,为揭示区域地下水环境特征和演化具有现实意义。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pH值变化较小,地下水埋深较浅且年内变化幅度为1.0~3.0m,但矿化度和各离子差异明显,地下水以Na+、cl-占绝对优势;矿化度较低的测井的离子浓度变幅较小,反之,矿化度高的测井离子浓度变幅较大;地下水化学类型分为氯化物型、重碳酸盐氯化物型、重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型和硫酸盐重碳酸盐型四大类型,主要包括Na+.C1-、Na+.C1-.Hco;、Na+.C1-.Hcoi、Na+-CI-.Hcoi.sol-、Na+.Hcoi.C1-.SO2,-和Na+-SO2+Hcoi六种子类型,氯化物型主要分布于广饶县成水入侵区和滨海区域,重碳酸盐氯化物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内,重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型分布在广饶县咸水入侵区,硫酸盐重碳酸盐型主要分布在靠近黄河流路附近;根据黄河三角洲流路变迁和Gibbs模型,黄河三角洲地区水样化学组成均落在Gibbs提出的BoomerangEnvelope模型右上翼,表明研究区水样化学组成主要受蒸发和沉淀作用,海水控制起次要作用,土地利用变化、灌溉、施肥等人为活动的影响亦不能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水化学 水化学类型 Gibbs模型 演化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青岛市浮山湾、汇泉湾、崂山湾海滩与海底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于洪军 徐兴永 +2 位作者 李萍 李培英 韩贻兵 《海岸工程》 2003年第3期12-18,共7页
距今12000 a,世界洋面已上升至今日海面以下60 m处。而后海面继续回升,在距今6000 a时,海面已上升到比今日海面还要高3~4 m的位置,这就是汇泉广场下面存在海相地层的原因。也是崂山太清官门前存在干枯小泻湖的原因。大约在距今6000 a时... 距今12000 a,世界洋面已上升至今日海面以下60 m处。而后海面继续回升,在距今6000 a时,海面已上升到比今日海面还要高3~4 m的位置,这就是汇泉广场下面存在海相地层的原因。也是崂山太清官门前存在干枯小泻湖的原因。大约在距今6000 a时,青岛市的浮山湾、汇泉湾、崂山湾已经形成,并在海湾中,形成最初的海湾沉积。自那时以来,崂山湾变化不大;而浮山湾、汇泉湾则发生明显的变化。浮山湾展示为宽阔的沙滩形态,自上世纪60年代在燕儿岛建立船厂以来,大面积的沙滩已经消失。目前所见海岸完全为人造海岸,现已不存在海滩。汇泉湾与汇泉广场的填平有关,早期的海岸线,有可能到达中山公园的院墙一带。现在所见的第一海滨浴场也是人为建设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市 浮山湾 汇泉湾 崂山湾 海滩 海底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