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热空气处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兴耀 邹宇晓 +5 位作者 卢铿明 孙京臣 黄星光 余爱群 郑祥明 方定坚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49-155,共7页
采用干热空气对广东现行10个家蚕品种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蚕卵产后常温(25~27℃)保护12h,46℃热处理60min或47℃热处理40min,不影响实用孵化率,而对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防治效果达到93%~100%;蚕卵的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采用干热空气对广东现行10个家蚕品种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蚕卵产后常温(25~27℃)保护12h,46℃热处理60min或47℃热处理40min,不影响实用孵化率,而对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防治效果达到93%~100%;蚕卵的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三种保护酶系统活力均升高;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治愈病卵正常发育至蚁蚕,未经热处理的病卵产下132h后形成孢子,孵化出带病蚁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空气处理 蚕卵 家蚕 微粒子病 胚种传染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单抗金银染色法检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兴耀 孙京臣 +1 位作者 卢铿明 宁波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1-14,共4页
使用新构建的抗家蚕微孢子虫(N.b)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金银染色(IGSS),进行检测N.b。设计6种温度和5种时问,对N.b等9种微孢子虫检测,结果表明,该细胞株单抗直接IGSS法最佳工作条件:胶体金标记pH值6.2~6.5,金标抗体染... 使用新构建的抗家蚕微孢子虫(N.b)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金银染色(IGSS),进行检测N.b。设计6种温度和5种时问,对N.b等9种微孢子虫检测,结果表明,该细胞株单抗直接IGSS法最佳工作条件:胶体金标记pH值6.2~6.5,金标抗体染色37℃、保湿30min,经显影后光镜观察,N.b孢子周边被染上棕褐色,其它类型孢子呈无色或浅褐色;实验还比较了抗原涂片后,不同物理、化学方法固定,结果甲醇固定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孢子虫 单抗金银染色 检测
下载PDF
生物防治与家蚕病原微生物资源的利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兴耀 刘吉平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69-73,共5页
简要分析阐述了可作为生物防治资源利用的家蚕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其特点以及国内外开发利用病原微生物资源的现状 ,提出开发利用家蚕病原微生物要注意安全性的研究 ,并展望了开发利用病原微生物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生物防治 蚕病 病原微生物 资源
下载PDF
自控电热风恒温蚕种处理箱的研制及使用效果 被引量:6
4
作者 徐兴耀 吴文焕 +3 位作者 孙京臣 谭佩婵 黄星光 余爱群 《广东蚕业》 1998年第3期14-19,共6页
为了使热处理蚕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效果稳定,采用铁木混合结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温,灵敏度较高的铜电阻温度传感器,低速电机等为材料。结果容量为400—600张蚕种的处理箱,15分种内即可到达目的温度,整个操作过程箱內上下左右温差均... 为了使热处理蚕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效果稳定,采用铁木混合结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温,灵敏度较高的铜电阻温度传感器,低速电机等为材料。结果容量为400—600张蚕种的处理箱,15分种内即可到达目的温度,整个操作过程箱內上下左右温差均不超过±0.5℃,当温度调整至46℃或47℃时,将卵龄为12小时的带病蚕卵及正常卵放进箱中处理60分钟或40分钟,对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治愈达93—100%,实用孵化率90%以上,显示出与对照区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种处理箱 研制 使用效果
下载PDF
家蚕品种对微粒子病抗性测定 被引量:6
5
作者 徐兴耀 谭佩婵 +3 位作者 孙京臣 农朝志 余爱群 文哲光 《广东蚕业》 1998年第2期30-34,共5页
采用广东生产上使用的932,7532;9·芙、7·湘等12个原种或双交原种,分别在二龄和三龄起蚕接种含Nosem bombycis孢子10~3—10~7ml浓度液6—8hr,常规饲养10天,饥饿2天后退头蚁蚕显微镜检验,机率值分析法估算LC50,比较品种间抗性差... 采用广东生产上使用的932,7532;9·芙、7·湘等12个原种或双交原种,分别在二龄和三龄起蚕接种含Nosem bombycis孢子10~3—10~7ml浓度液6—8hr,常规饲养10天,饥饿2天后退头蚁蚕显微镜检验,机率值分析法估算LC50,比较品种间抗性差异,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对微料子病均是敏感的,即抗性较弱。在调查的12个品种中抗微孢子虫可分为二个档次,二龄期试验区抗性强的芙·9 LC50=4.364×10~5比抗性弱的湘晖LC50=1.073×10~4相差约40倍左右;三龄试验区差异更显著:芙·9 LC50=1.7761×10~6比湘晖LC50=2.333×10~4相差约100倍。抗性随龄期增长而增强,双交原种抗微粒子病比纯系原种强,且与亲本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粒子病 抗性 LC50
下载PDF
家蚕四角形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兴耀 谭佩婵 李兆平 《广东蚕业》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运用生物实验、组织切片、电镜显微技术研究了家蚕六角形野生株(GCPVh)和四角形变异株(GCPVt)质型多角体病毒对家蚕的致病力、感染组织细胞病变、多角体超薄结构。初步表明:GCPVt比GCPVh对蚕致病力强、感染后的中肠细胞病变有差异,同时... 运用生物实验、组织切片、电镜显微技术研究了家蚕六角形野生株(GCPVh)和四角形变异株(GCPVt)质型多角体病毒对家蚕的致病力、感染组织细胞病变、多角体超薄结构。初步表明:GCPVt比GCPVh对蚕致病力强、感染后的中肠细胞病变有差异,同时观察到多角体超微结构在病毒粒子的包埋状态、多角体蛋白的电子密度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质型多角体病毒 四角形 六角形 变异
下载PDF
氟素对原蚕及其下一代各形质影响的探讨
7
作者 徐兴耀 卢铿明 +1 位作者 农朝志 毛铿祖 《广东蚕业》 1993年第4期53-57,共5页
由氟污染引起蚕桑生产的减收和失收,我国始于七十年代末,至今在部分蚕区仍相当严重,为此国内外蚕桑及环保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其污染源,污染规律,诊断及预防对策以及氟素对桑、蚕毒害机理等疗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由氟污染引起蚕桑生产的减收和失收,我国始于七十年代末,至今在部分蚕区仍相当严重,为此国内外蚕桑及环保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其污染源,污染规律,诊断及预防对策以及氟素对桑、蚕毒害机理等疗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对品种间抗氟生的测定,家蚕抗氟遗传规律及选育抗氟性品种也作了研究并取得进展。本文采用实验室模烈试验的方法,初步探讨原蚕受到一定量氟素毒害后,熟蚕、蛹、蛾、卵体内氟残留量的变化及对下一代各形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蚕种 蚕期 添食 毒害机理 蚕儿 卵体 蚕区 氟污染 模烈 形质
下载PDF
模拟感染家蚕微粒子病的PCR分子诊断技术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吉平 曹阳 +1 位作者 Smith J.E. 徐兴耀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925-1931,共7页
家蚕微粒子病病原为桑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 Nageli, N.b)。本文根据文献报道,选用了一对根据N.b孢子及其相近种属微孢子虫的SSU-rRNA保守区段设计的有效引物VIF/530R,从模拟感染不同浓度N.b孢子(3×101-7/ml)的蚕蛾、蚕卵的... 家蚕微粒子病病原为桑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 Nageli, N.b)。本文根据文献报道,选用了一对根据N.b孢子及其相近种属微孢子虫的SSU-rRNA保守区段设计的有效引物VIF/530R,从模拟感染不同浓度N.b孢子(3×101-7/ml)的蚕蛾、蚕卵的角度,较系统地研究了PCR诊断技术的可检测灵敏度和对模拟感染家蚕微粒子病的诊断效果,为PCR分子诊断家蚕微粒子病的实用化研究提供参考。在本实验的DNA制备方法和PCR反应条件下,分别对由不同浓度N.b纯孢子抽提的DNA模板和不同浓度N.b纯孢子(3×101~7ml-1)分别与蚕卵、蚕蛾混合抽提的DNA模板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表明:(1)对N.b纯孢子DNA模板,PCR可检测灵敏度为3×104N.bml-1(弱检测信号可到3102~3N.bml-1),对模拟染毒N.b孢子的蚕蛾DNA模板,PCR可检测灵敏度为3×105N.bml-1,两者分别已超过或达到目前生产上用显微镜的检毒水平;(2)对模拟染毒N.b孢子的蚕卵DNA模板,VIF/530R引物不能有效地检出蚕卵中染毒的N.b孢子DNA信号,推测在蚕卵DNA抽提物里可能含有抑制PCR扩增的未明因素,而蚕蛾DNA抽提物里则无此抑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卵 蚕蛾 微孢子虫 家蚕微粒子 DNA模板 引物 PCR 感染 染毒 分子诊断技术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PCR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蔡平钟 徐兴耀 +5 位作者 黄自然 卢铿明 庄楚雄 邵寒霜 刘志昕 郑学勤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07-210,共4页
根据家蚕微孢子虫(Nosemebombycis,N.b)孢子的DNA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及其近缘种孢子的DNA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只有家蚕微孢子虫孢子DNA获得特异性扩增区带,大小为317bp,可以区别于Nosemasp.MG1和MG2、... 根据家蚕微孢子虫(Nosemebombycis,N.b)孢子的DNA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及其近缘种孢子的DNA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只有家蚕微孢子虫孢子DNA获得特异性扩增区带,大小为317bp,可以区别于Nosemasp.MG1和MG2、柞蚕微孢子虫、Vairimorphanecatrix及Pleistophoraanguillarum等。对N.b孢子DNA检测灵敏度达1ng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孢子虫 PCR检测 诊断 灵敏度
下载PDF
杀菌剂多菌灵在桑叶中的消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新清 金鹏飞 +2 位作者 谭佩婵 徐兴耀 孙京臣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7-490,共4页
多菌灵(carbendazim)是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药物。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分别稀释至1000和500倍药液后喷洒桑树,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桑叶中多菌灵的残留和消解动态。结果表明:桑树喷洒稀释1000倍的多菌灵药液后,桑叶中药物的消解动... 多菌灵(carbendazim)是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药物。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分别稀释至1000和500倍药液后喷洒桑树,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桑叶中多菌灵的残留和消解动态。结果表明:桑树喷洒稀释1000倍的多菌灵药液后,桑叶中药物的消解动态方程为Ct=4.5339e-0.2215t,药物的半衰期T1/2=3.13d;喷洒稀释500倍的多菌灵药液后,桑叶中药物的消解动态方程为Ct=6.0527e-0.1030t,药物的半衰期T1/2=6.73d。多菌灵在桑叶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显示低浓度(稀释1000倍)的药液在桑叶中的降解更快,所以建议生产上适当采用高浓度药液喷施桑树,并根据相应的药物消解动态数据确定桑叶采摘时期,以保证家蚕食下药叶对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多菌灵 家蚕微粒子病 桑叶 药物消解动态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由家蚕蛹─BmNPV系统建立环境诱变剂检测分析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阳 徐兴耀 +2 位作者 黄自然 钟仰进 谭佩婵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02-206,共5页
报道了9─氨基吖啶(9-AA)、甲基磺酸乙酯(EMS)和丝裂毒素C(MMC)3种强诱变剂在新设计的家蚕蛹─BmNPV系统致突变检测分析模型中得到的初步结果。9-AA和EMS以非中毒剂量分别与BmNPV混合注射于蚕蛹体腔后,2种诱变剂处理组蚕蛹发... 报道了9─氨基吖啶(9-AA)、甲基磺酸乙酯(EMS)和丝裂毒素C(MMC)3种强诱变剂在新设计的家蚕蛹─BmNPV系统致突变检测分析模型中得到的初步结果。9-AA和EMS以非中毒剂量分别与BmNPV混合注射于蚕蛹体腔后,2种诱变剂处理组蚕蛹发病时间比只注射病毒对照组延迟2~3d,随剂量增高,发病死亡率下降,蚕蛹生存率上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镜检3种诱变剂处理组蛹的血淋巴,发现部分病蛹中出现5%~20%的异常形态多角体,说明蛹体内部分BmNPV的基因可能被诱变损伤。试验结果符合模型分析第一阶段的预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MNPV 环境诱变剂 检测 模型 蚕蛹
下载PDF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鉴别和检测家蚕微孢子虫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邱宝利 徐兴耀 +1 位作者 牟志美 周鹏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8,共5页
为了将家蚕微孢子虫 (N .b .)从蚕业生产中流行的 10多种病原性微孢子虫中鉴定出来 ,并对其发病程度进行检测 ,用PCR技术合成了一段 317bp的DNA片段 ,将其克隆到大肠杆菌E .coliDH5α中 ,并大量制备该片段 ,用地高辛 (DIG)标记成探针 ,... 为了将家蚕微孢子虫 (N .b .)从蚕业生产中流行的 10多种病原性微孢子虫中鉴定出来 ,并对其发病程度进行检测 ,用PCR技术合成了一段 317bp的DNA片段 ,将其克隆到大肠杆菌E .coliDH5α中 ,并大量制备该片段 ,用地高辛 (DIG)标记成探针 ,经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检测 ,发现该片段为N .b .所特有。该探针为N .b的特异性检测探针 ,灵敏度可达 1ngDNA水平。对蚕业生产上的带毒蚕蛾和蚕卵的模拟检测证明 ,该DIG探针可将N .b发病初期的带毒蚕蛾和蚕卵检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分子杂交 鉴别 检测 家蚕 微孢子虫
下载PDF
家蝇抗菌肽天蚕素基因的定点突变和高效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小霞 徐兴耀 +2 位作者 金丰良 张古忍 张文庆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0-94,共5页
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技术从家蝇体内扩增出抗菌肽天蚕素 (cecropin)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 ,与pMD 18T载体重组 ,经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和核苷酸序列分析 ,与GenBank中报道的序列一致。根据此ORF ,重新合成 1对引物 ,并在... 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技术从家蝇体内扩增出抗菌肽天蚕素 (cecropin)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 ,与pMD 18T载体重组 ,经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和核苷酸序列分析 ,与GenBank中报道的序列一致。根据此ORF ,重新合成 1对引物 ,并在碳末端进行定点突变 ,加上Asn编码 ,使其末端酰氨化 ,再利用半嵌套式PCR扩增出家蝇cecropin基因的成熟肽 ,与双酶切的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连接 ,经PCR和双酶切鉴定 ,成功构建了分泌型表达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抗菌肽 天蚕素 基因 定点突变 表达 质粒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从东方粉蝶分离的一种变态微孢子虫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琼 徐兴耀 +4 位作者 卢铿明 郑祥明 方定坚 廖森泰 姚锡镇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9-122,T001,T002,共6页
从东方粉蝶成虫体中分离到一种微孢子虫 (M Pc1) ,其孢子大小为 3 2 7± 0 36 μm× 1 6 8± 0 16 μm ,孢子具单、双核两种类型 ,在家蚕体内可见到Nosema和Thelohania两种不同类型的发育过程 ,认为M Pc1应归入Vairi mor... 从东方粉蝶成虫体中分离到一种微孢子虫 (M Pc1) ,其孢子大小为 3 2 7± 0 36 μm× 1 6 8± 0 16 μm ,孢子具单、双核两种类型 ,在家蚕体内可见到Nosema和Thelohania两种不同类型的发育过程 ,认为M Pc1应归入Vairi morpha属。这种微孢子虫对家蚕具有很强的食下感染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粉蝶 微孢子虫 分类 病原性 形态 食下感染 胚种感染 家蚕 防治
下载PDF
质型多角体病毒在家蚕体内入侵与复制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京臣 陈冬妮 +4 位作者 杨艺峰 张勤奋 谭佩婵 徐兴耀 邱宝利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8-82,共5页
采用在家蚕活体内研究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的入侵增殖复制过程,探讨BmCPV的入侵过程和增殖复制机制。实验用健康的三龄起蚕经口接种BmCPV后不同时间取中肠后部固定,制作电镜样品,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BmCPV病毒被食下1... 采用在家蚕活体内研究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的入侵增殖复制过程,探讨BmCPV的入侵过程和增殖复制机制。实验用健康的三龄起蚕经口接种BmCPV后不同时间取中肠后部固定,制作电镜样品,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BmCPV病毒被食下1.5 h后,在中肠上皮组织圆筒形细胞微绒毛之间有病毒粒子存在,6 h后病毒进入微绒毛内,并向细胞质移动,9 h后观察到圆筒形细胞质中有病毒粒子。作者认为病毒入侵是以整个病毒粒子穿越中肠围食膜,吸附并进入微绒毛,感染圆筒形细胞,与前人病毒入侵只是髓核进入细胞,而病毒衣壳仍留在细胞外的推测不同。随后病毒核心物质进入细胞核,启动复制循环。经过隐潜期后病毒复制,在感染24 h后,细胞质中形成病毒发生基质,子代病毒开始形成,逐渐增多。感染48 h后,圆筒形细胞质中的多角体蛋白逐渐沉积并将病毒粒子包埋,最终形成新的多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质型多角体病毒 入侵 复制
下载PDF
广东省蚕业高等教育近二十年
16
作者 徐兴耀 《广东蚕业》 2002年第3期24-29,共6页
蚕丝业是我国最具传统特色的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广东作为我国传统的老蚕区,蚕业教育、人才培训历来都受到重视。华南农业大学是广东乃至华南地区唯一的蚕业高等教育学校,已有70多年的历史。近20年来学校在蚕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 蚕丝业是我国最具传统特色的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广东作为我国传统的老蚕区,蚕业教育、人才培训历来都受到重视。华南农业大学是广东乃至华南地区唯一的蚕业高等教育学校,已有70多年的历史。近20年来学校在蚕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科研成果和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蚕业 高等教育 本科生 研究生
下载PDF
新型蚕体蚕座消毒剂复方蚕座净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卢铿明 徐兴耀 +4 位作者 廖富萍 苏锋 刘吉平 钟国洪 黄星光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2期91-99,共9页
从医药卫生防疫消毒剂、农药杀菌剂和化工防霉剂中,经过抑菌效果多重筛选、滤纸条交叉法,测定各药液搭配是否增效或拮抗;消毒效果生物试验、蚕体蚕座消毒防病试验等筛选出对家蚕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微粒子病等四大类传染性蚕病病... 从医药卫生防疫消毒剂、农药杀菌剂和化工防霉剂中,经过抑菌效果多重筛选、滤纸条交叉法,测定各药液搭配是否增效或拮抗;消毒效果生物试验、蚕体蚕座消毒防病试验等筛选出对家蚕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微粒子病等四大类传染性蚕病病原均有灭活作用的杀菌广谱、高效、低毒、安全、无腐蚀性及化学性稳定的复合剂型蚕体蚕座消毒剂。经2年农村生产中试,对降低蚕期发病率、死笼茧率,提高上茧率和原蚕繁殖系数等均取得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蚕座净 蚕座 消毒剂
下载PDF
广东省家蚕微粒子病流行规律的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吉平 张国权 +3 位作者 徐兴耀 胡智明 王敏 李惠华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72-175,共4页
分析了广东省蚕种繁殖试验所近 4 0年来家蚕原种微粒子病流行波动的规律性及广东省近1 0多年来杂交种微粒子病的流行情况。研究发现广东家蚕微粒子病在 80年代后的 1 0多年间 ,微粒子病发生出现较大的反复 ,平均发病率明显高于 80年代... 分析了广东省蚕种繁殖试验所近 4 0年来家蚕原种微粒子病流行波动的规律性及广东省近1 0多年来杂交种微粒子病的流行情况。研究发现广东家蚕微粒子病在 80年代后的 1 0多年间 ,微粒子病发生出现较大的反复 ,平均发病率明显高于 80年代以前的水平。 80年代后的微粒子病发生流行有一定的季节周期性。广东省杂交种微粒子病发生、流行的频率与原种基本接近 ,但原种微粒子病流行和杂交种微粒子病流行趋势正好相反。影响微粒子病流行波动的因素有气候、地理方面的 ,也有经济和人为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家蚕微粒子病 流行规律 地理因素 气候
下载PDF
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吉平 张国权 徐兴耀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4-168,共5页
通过收集整理广东省家蚕原种微粒子病流行发生的原始数据 ,利用最优子集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原种微粒子病发病率与当地气象因子的关系 ,结果全年原种微粒子病发病率与年平均气温及其距平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批次原种微粒子病发病率与... 通过收集整理广东省家蚕原种微粒子病流行发生的原始数据 ,利用最优子集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原种微粒子病发病率与当地气象因子的关系 ,结果全年原种微粒子病发病率与年平均气温及其距平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批次原种微粒子病发病率与相关月份的平均气温相关显著 ;原种微粒子病年发病率与 4、 11月两月的降雨量相关关系较显著 ;原种微粒子病发病率与5、 6、 7月两月的日照时数的相关关系显著 ,与 6月份的日照时数呈正相关 ,而与 5、 7月两月的日照时数呈负相关。气象因子以温度和日照时数对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发生的影响最为显著 ,气温是影响原种微粒子病流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表 2 ,参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粒子病 气象因子 最优子集 回归分析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模拟感染家蚕微粒子病的蚕卵、蚕蛾PCR检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吉平 曹阳 +1 位作者 Smith J E 徐兴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67-370,共4页
在比较研究不同浓度家蚕微孢子虫 (Nosemabombycis,N .b)孢子与模拟染毒N .b孢子蚕卵、蚕蛾的模板DNA制备方法的基础上 ,选用MP1/MP2和V1F/ 5 30R两对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为 :碱性条件预处理N .b孢子后再抽提的DNA ,其得率略高于... 在比较研究不同浓度家蚕微孢子虫 (Nosemabombycis,N .b)孢子与模拟染毒N .b孢子蚕卵、蚕蛾的模板DNA制备方法的基础上 ,选用MP1/MP2和V1F/ 5 30R两对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为 :碱性条件预处理N .b孢子后再抽提的DNA ,其得率略高于常规方法抽提的DNA ,但两者的模板质量相同 ;MP1/MP2和V1F/ 5 30R两对引物均可有效地检出N .b孢子DNA ,前者的检测灵敏度为 1μL 3× 10 6mL-1以上浓度的N .b孢子DNA ,后者为 1μL 3× 10 5mL-1以上浓度 ;对不同浓度N .b孢子DNA与蚕蛾DNA混合后进行PCR检测 ,V1F/ 5 30R引物的检测灵敏度为1μL 3× 10 6mL-1N .b孢子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粒子病 PCR诊断 模拟感染 微孢子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