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漠化坡地不同整地措施下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田卓 张帅普 徐勤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5-345,共11页
[目的]分析石漠化坡地不同整地措施下表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提高石漠化坡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石漠化坡地中反坡、斜坡和平地3种整地措施下的柑橘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 [目的]分析石漠化坡地不同整地措施下表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提高石漠化坡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石漠化坡地中反坡、斜坡和平地3种整地措施下的柑橘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多重分形理论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反坡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平地和斜坡(p<0.05),平地土壤含水量的空间连续性和聚集性以及总变异和结构性变异强于斜坡和反坡。(2)不同整地措施下的土壤含水量均具有中等强度变异性(10.00%≤CV≤100.00%)、强空间自相关性[C_(0)/(C_(0)+C)≤0.25]和极显著(p<0.01)的空间聚集性。(3)不同整地措施下的土壤含水量分布具有多重分形特征,旱季时反坡的土壤含水量分布区间最窄,斜坡的土壤含水量分布更离散;雨季时平地的土壤含水量分布区间最窄,反坡的土壤含水量更不均匀。[结论]土壤机械组成是影响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素,反坡整地措施更有利于改善石漠化坡地的土壤水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坡地 整地措施 土壤水分 空间分布
下载PDF
生物炭对西南喀斯特区石灰土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
2
作者 余辉 方荣杰 +4 位作者 余佳峻 徐勤学 敖利满 付智勇 陈洪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5-235,共11页
[目的]为探究玉米秸秆生物炭对西南喀斯特区石灰土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方法]设置5个生物炭施量梯度(0,2%,4%,6%和8%)、3种砾石含量土壤(10%,20%,30%)和无砾石土壤,进行一维积水入渗试验。[结果](1)随生物炭施量增加,除10%砾石含量外,... [目的]为探究玉米秸秆生物炭对西南喀斯特区石灰土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方法]设置5个生物炭施量梯度(0,2%,4%,6%和8%)、3种砾石含量土壤(10%,20%,30%)和无砾石土壤,进行一维积水入渗试验。[结果](1)随生物炭施量增加,除10%砾石含量外,湿润锋运移深度均逐渐减少,且添加生物炭对含砾石土壤的抑制效果弱于无砾石情况。以60 min为例,无砾石时比未施生物炭(CK)减少10%~27%,3种含砾石情况则分别减少1%~17%,1%~16%,1%~21%,其中施量为8%时,各处理的运移深度最小。(2)生物炭减少石灰土的累积入渗量。无砾石时的累积入渗量比CK减少9%~27%,而含砾石时比CK减少11%~21%,其中砾石和生物炭施量分别为30%和8%时累积入渗量最少,2%施量均无显著影响。(3)随生物炭施量增加,无砾石土壤初始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逐渐减小;而对含砾石土壤稳定入渗率的影响比初始入渗率更显著。(4)与Philip模型相比,Horton和Kostiakov模型均能用于拟合本研究中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但Horton模型的拟合趋势与实际结果更符。[结论]玉米秸秆生物炭有效减少喀斯特区石灰土的土壤水分入渗,含砾石条件下玉米秸秆生物炭减少土壤水分入渗效果弱于无砾石的均质土。研究结果可为西南喀斯特区石灰土降雨入渗调控、土壤水分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喀斯特 土壤水分 砾石 入渗特征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岩面形态下岩面径流特征
3
作者 吴瑶琴 蒋超华 +3 位作者 徐勤学 方荣杰 付智勇 陈洪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岩面形态岩石的降雨产流特征,为深入了解喀斯特坡地降雨侵蚀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研究区内光滑、裂隙、溶穴和溶盘4种典型岩面形态的岩石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原位观测的方法,对降雨后各种... [目的]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岩面形态岩石的降雨产流特征,为深入了解喀斯特坡地降雨侵蚀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研究区内光滑、裂隙、溶穴和溶盘4种典型岩面形态的岩石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原位观测的方法,对降雨后各种岩面形态下岩石产生的岩面径流进行监测。[结果](1) 4种岩面形态中,岩面径流系数表现为光滑(0.74)>溶盘(0.57)>溶穴(0.35)>裂隙(0.19),光滑岩面平均径流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岩面,径流系数分别为裂隙、溶盘和溶穴的3.89,2.11,1.30倍。(2)随着降雨等级的增大,不同岩面径流系数均呈增加趋势,在大雨及以上降雨事件下,4种岩面形态的径流系数存在显著差异。(3)降雨量是影响不同岩面径流深的主要降雨因子,导致岩面产流的降雨量临界值大小表现为裂隙(1.8 mm)>光滑(1.5 mm)>溶盘(1.1 mm)>溶穴(1.0 mm)。[结论]岩面形态和降雨量是影响岩面径流的主要因素;在裸岩广泛分布的喀斯特地区,岩面径流是坡面径流的重要组成,在水土流失防治中要考虑岩面径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岩面形态 自然降雨 岩面径流 产流特征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区砾石对石灰土土壤孔隙及水分入渗的影响
4
作者 黄光灵 王星 +3 位作者 徐勤学 敖利满 秦湛博 张帅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2-321,334,共11页
[目的]砾石是影响土壤孔隙和水分入渗的重要因素,明确砾石通过改变哪些土壤孔隙特征进而影响水分入渗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西南喀斯特地区砾石含量高的石灰土为研究对象,采用CT扫描和室内一维土柱入渗试验,对比分析2种砾石粒径(2.0~5.... [目的]砾石是影响土壤孔隙和水分入渗的重要因素,明确砾石通过改变哪些土壤孔隙特征进而影响水分入渗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西南喀斯特地区砾石含量高的石灰土为研究对象,采用CT扫描和室内一维土柱入渗试验,对比分析2种砾石粒径(2.0~5.0,5.0~12.5 mm)和5种砾石含量(0,10%,20%,30%,40%)条件下的土壤孔隙特征及水分入渗特性,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土壤孔隙特征与入渗特性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1)含砾石土壤的大孔隙度、孔隙连通率、孔隙形状因子、孔隙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均高于无砾石土壤;且当砾石含量为20%和30%时,孔隙连通率与孔隙形状因子和无砾石土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砾石改善土壤入渗性能,粒径为2.0~5.0 mm时,砾石含量从10%到40%的稳定入渗率分别是无砾石土壤的4.02,5.00,2.88,5.14倍,累积入渗量分别是1.67,1.76,2.49,2.39倍;粒径为5.0~12.5 mm时,土壤稳定入渗率分别是无砾石的2.20,2.67,4.78,2.78倍,累积入渗量分别是1.42,1.75,2.46,2.02倍。(3)在结构方程模型中砾石含量与孔隙连通率、孔隙等效直径呈正相关关系,孔隙连通率对稳定入渗率的影响最大,孔隙等效直径对累积入渗量的影响最大。[结论]砾石含量主要通过增加土壤孔隙连通率和孔隙等效直径促进水分入渗,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西南喀斯特地区含砾石土壤的水文过程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 CT 土壤孔隙 入渗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无人机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周杨篪 徐勤学 +1 位作者 敖利满 黄光灵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19-1736,共18页
为分析无人机技术应用于土壤侵蚀研究的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为文献来源,使用CiteSpace、Scimago Graphica和ArcGIS生成可视化图谱,对871篇中英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无人机在土壤侵蚀... 为分析无人机技术应用于土壤侵蚀研究的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为文献来源,使用CiteSpace、Scimago Graphica和ArcGIS生成可视化图谱,对871篇中英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无人机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总体呈增长态势,其中欧洲国家具有先发优势,学术影响力大,中国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学术力量处在上升期;国内外学者主要围绕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和土壤侵蚀机理过程2方面开展研究,集中在无人机及多源遥感数据的获取与融合、无人机侵蚀监测与信息提取算法、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水文泥沙连通性与土壤侵蚀模型、无人机侵蚀灾变调查防治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4个方向。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建议深入研究无人机遥感内业处理算法和精度提高方法,加强多源多尺度数据融合,进而以高精度数据为基础,识别影响侵蚀的关键要素,明确侵蚀及其灾变的机理过程,科学指导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无人机 文献计量
下载PDF
蔗渣生物炭对岩溶峰丛洼地石灰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
6
作者 王创业 李科 +2 位作者 郏金晨 徐煜 徐勤学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02-107,共6页
岩溶地区岩石裸露、土壤浅薄且持水能力较低,其土壤水分保持和运动状况是其水土漏失治理的重要因素。生物炭拥有多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能改变土壤持水能力,但其种类、粒径、添加量和土壤类型等因素对土壤持水能力产生正面或负面作用,为... 岩溶地区岩石裸露、土壤浅薄且持水能力较低,其土壤水分保持和运动状况是其水土漏失治理的重要因素。生物炭拥有多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能改变土壤持水能力,但其种类、粒径、添加量和土壤类型等因素对土壤持水能力产生正面或负面作用,为了研究添加不同比例蔗渣生物炭对岩溶峰丛洼地石灰土持水特性的影响,选取位于广西河池地区岩溶峰丛洼地的石灰土壤作为试验样本,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生物炭(0%,2%,4%,6%),利用滤纸法测定生物炭-石灰土混合土在0~40MPa吸附能力下土水特性曲线,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核磁共振波谱法(NMR),观察生物炭-石灰土混合土的微观孔隙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超过30%时,不同比例生物炭掺入量的持水能力相似,土壤的持水性并不会随着生物炭掺入量的增加而持续提升。在添加生物炭0%,2%,4%时混合土的持水能力是在逐渐提高的,添加4%和6%时混合土的持水能力基本一致,这表明添加生物炭存在一个最优值和适用范围。建议岩溶峰丛地区石灰土含水率在30%以下时,施加4%~6%的蔗渣生物炭,可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峰丛洼地土壤 生物炭 滤纸法 土-水特征曲线 核磁共振波谱法
下载PDF
石灰土与红壤坡地降雨产流及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7
作者 陈晓娜 潘焰菲 +2 位作者 徐勤学 方荣杰 王绍旭 《人民珠江》 2024年第8期38-47,共10页
为探究桂西北喀斯特区石灰土与红壤坡地降雨产流及土壤水分变化特征,采用自制土槽模拟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坡地产流过程及不同深度土层(10、30 cm)的土壤含水量进行监测,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土壤降雨产流及土壤水分变化特... 为探究桂西北喀斯特区石灰土与红壤坡地降雨产流及土壤水分变化特征,采用自制土槽模拟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坡地产流过程及不同深度土层(10、30 cm)的土壤含水量进行监测,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土壤降雨产流及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石灰土坡地产流以壤中流为主,平均壤中流径流系数为0.087,红壤坡地产流以地表径流为主,平均地表径流系数为0.088;②石灰土坡地在中雨时地表才开始产流,随着降雨等级的增加地表径流系数无明显变化,壤中流径流系数随着降雨等级的增加,变化复杂,呈减小—增大—减小的过程,红壤坡地的地表径流系数随降雨等级的增加而增加,壤中流径流系数随降雨等级的增加呈减小趋势;③不同降雨等级下,石灰土坡地径流深与降雨量和降雨历时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红壤坡地径流深与降雨历时呈极显著相关关系;④石灰土坡地整体平均土壤含水量(24.77%)显著低于红壤坡地(25.15%),石灰土坡地土壤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比红壤坡地更迅速。研究成果能够为喀斯特坡地降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和合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灰土 红壤 坡地产流 土壤水分
下载PDF
蔗渣生物炭对水稻土抗剪强度和渗透系数的影响
8
作者 郏金晨 王创业 +2 位作者 徐煜 李科 徐勤学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1-36,共6页
为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水稻土力学特性的影响,以灵川县三街镇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对其添加不同比例(0%、2%、4%、6%)的生物炭,进行直剪试验和渗透试验。通过直剪法测定改良前后土样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并同时测量土样的渗透系数,以此... 为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水稻土力学特性的影响,以灵川县三街镇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对其添加不同比例(0%、2%、4%、6%)的生物炭,进行直剪试验和渗透试验。通过直剪法测定改良前后土样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并同时测量土样的渗透系数,以此评估改良效果,分析生物炭对水稻土抗剪强度和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当生物炭添加量为水稻土质量的6%时,土样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77.0 kPa和30.6°,同时土样的渗透系数显著下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生物炭改良水稻土进行分析可知,掺入生物炭后,生物炭填充了土粒间的孔隙,并与土粒产生胶结作用,提高了土体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水稻土 抗剪强度 渗透系数
下载PDF
喀斯特峰丛洼地坡地橘园与梯田橘园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宇杰 敖利满 +3 位作者 李春茂 徐勤学 付智勇 陈洪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6-303,共8页
为探明喀斯特坡地改为梯田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以典型喀斯特坡地橘园和梯田橘园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土层(0—70 cm)土壤含水量进行1年(376天)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1)梯田橘园平均土壤含水量(32.64%)与坡地橘园(33.05%)差异很小,... 为探明喀斯特坡地改为梯田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以典型喀斯特坡地橘园和梯田橘园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土层(0—70 cm)土壤含水量进行1年(376天)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1)梯田橘园平均土壤含水量(32.64%)与坡地橘园(33.05%)差异很小,梯田橘园表层(0—10 cm)土壤含水量(43.35%)显著高于坡地橘园(34.24%),两者土壤水分均呈现旱季变化相对平缓、雨季波动较为剧烈的变化规律,梯田橘园表层土壤含水量与下层有明显差异,而坡地橘园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小。(2)不同雨量的降雨事件中,梯田橘园各土层含水量总体增长幅度较坡地橘园大;停雨后24 h内,梯田橘园表层土壤含水量的衰退速度较坡地橘园慢,但停雨后1周内,梯田橘园各土层含水量衰退速度总体较坡地橘园快。(3)梯田橘园与坡地橘园的平均相对可利用水分分别为0.37与0.38,与非喀斯特地区相比,梯田在喀斯特峰丛洼地的保水效果相对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定量评价喀斯特地区坡改梯措施的保水效益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梯田橘园 土壤水分 保水效益 相对可利用水分
下载PDF
岩土覆被格局对西南喀斯特坡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敖利满 蒋超华 +3 位作者 徐勤学 方荣杰 付智勇 陈洪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96,共7页
为研究不同岩土格局对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漏失的影响,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裸坡为对照组,研究镶嵌格局、横坡格局、顺坡格局3种岩土覆被格局下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顺坡格局的地表产流量最多,分别较镶嵌格局、横坡格局... 为研究不同岩土格局对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漏失的影响,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裸坡为对照组,研究镶嵌格局、横坡格局、顺坡格局3种岩土覆被格局下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顺坡格局的地表产流量最多,分别较镶嵌格局、横坡格局与裸坡的地表产流量增加88.6%,67.1%,576.1%,同时顺坡格局的地下产流量最少,分别较镶嵌格局、横坡格局与裸坡减少37.5%,36.1%,39.2%。(2)地表产沙量顺坡格局>镶嵌格局>横坡格局>裸坡,地下产沙量镶嵌格局>横坡格局>顺坡格局>裸坡。3种岩土格局的地表产沙量较裸坡均有明显增加,但地下产沙量相对增加较少。(3)岩土格局可改变地表径流泥沙关系,地表累积径流量与地表累积产沙量呈幂函数关系,镶嵌格局明显改变地表径流泥沙关系,使坡面地表侵蚀量显著提升。研究结果可进一步深化对喀斯特坡地降雨侵蚀规律的认识,为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坡地 岩土格局 土壤侵蚀 岩石出露
下载PDF
南方典型红壤丘陵区泡桐幼苗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卓 何建华 +2 位作者 张帅普 代俊峰 徐勤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00-2209,共10页
【目的】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Seem.)Hemsl.]幼苗根系的空间分布及变异特征,为泡桐栽培及红壤丘陵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野外调查典型红壤丘陵区对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强富集作用及可防治水土流失的... 【目的】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Seem.)Hemsl.]幼苗根系的空间分布及变异特征,为泡桐栽培及红壤丘陵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野外调查典型红壤丘陵区对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强富集作用及可防治水土流失的白花泡桐幼苗不同直径(d<0.5 mm、0.5 mm≤d<2.0 mm、2.0 mm≤d<3.0 mm、3.0 mm≤d<5.0 mm和d≥5.0 mm)根系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泡桐幼苗对土壤的适应能力。【结果】在垂直方向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泡桐幼苗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比根表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根体积、根干重和根组织密度逐渐减少,比根长逐渐增加;<3.0 mm各径级根系的根体积、根表面积和<5.0 mm各径级根系的根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他径级根系的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长逐渐减少。0≤土层深度(h)<10.0 cm土层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的变异性均显著强于其他土层(P<0.05,下同),根干重的变异性显著强于20.0 cm≤h<50.0 cm各土层;40.0 cm≤h<50.0 cm土层中2.0 mm≤d<5.0 mm各径级根系的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变异性均显著强于其他土层。在不同水平位置上,<2.0 mm各径级根系的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在距树干最远的剖面均最大,≥2.0 mm各径级根系的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在树干所在的剖面均最大。各剖面间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干重、比根长、根组织密度和比根表面积的变异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径级根系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变异性均在距树干最远的剖面最强。【结论】白花泡桐幼苗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0~20.0 cm土层,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在栽培泡桐时,应重点关注0~20.0 cm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以保证泡桐根系对土壤水肥的高效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红壤丘陵区 根系 空间分布 变异特征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喀斯特不同类型坡耕地降雨产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瑶琴 吴攀 +3 位作者 徐勤学 敖利满 张帅普 付智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33,共7页
喀斯特地区土层不连续且常有岩石出露,坡耕地类型多样。为研究秸秆覆盖对不同类型喀斯特坡耕地降雨产流特征的影响,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裸坡地(BS)、岩石出露型(RE)和砾石覆盖型(RF)3种典型坡耕地类型在4个秸秆覆盖度(0、20%... 喀斯特地区土层不连续且常有岩石出露,坡耕地类型多样。为研究秸秆覆盖对不同类型喀斯特坡耕地降雨产流特征的影响,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裸坡地(BS)、岩石出露型(RE)和砾石覆盖型(RF)3种典型坡耕地类型在4个秸秆覆盖度(0、20%、50%、80%)下的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产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3种类型喀斯特坡耕地中,RE的平均地表径流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分别为BS和RF的1.8和7.8倍,而RF的平均壤中流径流系数显著低于其他类型,分别较BS和RE减少了83.7%和78.9%;②秸秆覆盖在BS和RE减少地表径流的效果优于RF,其中20%覆盖度在BS的减流效果最好,较无覆盖减少了26.2%,50%覆盖度在RE的减流效果最好,较无覆盖减少了44.5%;③秸秆覆盖对壤中流的影响较为复杂。秸秆覆盖在RF均会增加壤中流量,在BS均会减少壤中流量,但对RE壤中流的影响无明显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布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坡耕地 秸秆覆盖 地表径流 壤中流
下载PDF
岩面形态对西南喀斯特坡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13
作者 敖利满 蒋超华 +3 位作者 徐勤学 方荣杰 付智勇 陈洪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60,共9页
[目的]探明出露岩石的岩面形态对喀斯特坡地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喀斯特坡地降雨侵蚀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以无裸岩为对照,研究了在3个坡度(5°,15°,25°)条件下,岩面无发育(光滑)... [目的]探明出露岩石的岩面形态对喀斯特坡地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喀斯特坡地降雨侵蚀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以无裸岩为对照,研究了在3个坡度(5°,15°,25°)条件下,岩面无发育(光滑)、岩面溶穴发育(溶穴)和岩面溶沟发育(溶沟)3种岩面形态对岩石出露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结果](1)与无裸岩相比,3种岩面形态均能显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其中溶穴平均地表径流系数最高(26.2%),溶沟平均地下径流系数最低(18.4%)。(2)地表初始产流时间与地下初始产流时间均受到岩面形态影响而有所提前,溶穴地表初始产流时间与地下初始产流时间均早于其他岩面形态。(3)裸露岩石拦截降雨形成的岩面流冲刷地表,加剧了地表产沙,地表产沙量大小呈现为光滑>溶穴>溶沟>无裸岩。(4)坡度为5°时,3种岩面形态均提升了地表径流携沙能力,坡度为15°时,光滑与溶穴提升了地表径流携沙能力,溶沟减弱了地表径流携沙能力,但坡度为25°时3种岩面形态均减弱了地表径流携沙能力。[结论]岩面形态对喀斯特坡地产流产沙影响显著,未来应加强对野外自然条件下不同岩面形态产流产沙的观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面形态 产流产沙 喀斯特 坡度 模拟降雨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区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幼龄橘园降雨侵蚀特征
14
作者 郑金德 潘焰菲 +3 位作者 徐勤学 方荣杰 张帅普 付智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7,共7页
为探究桂西北喀斯特区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幼龄橘园的降雨侵蚀特征,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3种降雨强度(30,60,90 mm/h)下,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幼龄橘园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为30,60 mm/h时,红壤橘园的产流总量分别为... 为探究桂西北喀斯特区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幼龄橘园的降雨侵蚀特征,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3种降雨强度(30,60,90 mm/h)下,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幼龄橘园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为30,60 mm/h时,红壤橘园的产流总量分别为石灰土橘园的2.46,1.83倍,且红壤橘园主要以地表产流为主,石灰土橘园主要以壤中流产流为主;当降雨强度为90 mm/h时,二者产流总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以地表产流为主。(2)石灰土橘园与红壤橘园地表径流强度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大;但随着降雨强度增大,石灰土橘园的壤中流径流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红壤橘园壤中流径流强度却在减小。(3)降雨强度为60 mm/h时,红壤橘园产沙总量为石灰土橘园的3.74倍,当降雨强度为90 mm/h时,石灰土橘园产沙总量为红壤橘园的2.86倍;在降雨过程中,石灰土橘园产沙量随着降雨历时增大上下波动较为剧烈,红壤橘园产沙量随降雨历时增大波动幅度较小。(4)当降雨强度≥60 mm/h时,石灰土橘园与红壤橘园累积产沙量与累积产流量存在显著线性关系,且降雨强度越大线性关系越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地区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幼龄橘园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土 红壤 橘园 产流产沙 桂西北
下载PDF
玉米秸秆覆盖对喀斯特坡耕地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焰菲 高泽超 +3 位作者 徐勤学 吴攀 方荣杰 张帅普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3期20-24,共5页
通过原位小区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玉米秸秆覆盖对喀斯特坡耕地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试验处理分为3种典型小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和4种秸秆覆盖度(0、20%、50%、80%)。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能显著加快地表径流产流时间,尤其在土层较... 通过原位小区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玉米秸秆覆盖对喀斯特坡耕地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试验处理分为3种典型小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和4种秸秆覆盖度(0、20%、50%、80%)。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能显著加快地表径流产流时间,尤其在土层较厚的小区最为明显,50%秸秆覆盖度的地表径流产流时间显著提前;秸秆覆盖能显著改变径流系数大小,尤其在20%覆盖度时地表径流系数降低效果最显著,同时增加了壤中流,但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秸秆覆盖下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径流强度随降雨时间的变化过程均表现为先迅速增加后逐步稳定,多数情况秸秆覆盖能够有效地降低达到稳定时的地表径流强度,其中20%覆盖度时的稳定地表径流强度最小,同时秸秆覆盖对稳定壤中流径流强度影响的空间异质性较大;玉米秸秆覆盖能够有效减少喀斯特坡耕地的地表侵蚀量,在50%覆盖度时减少地表侵蚀量效果最好,且在砾石较多的小区土壤侵蚀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产流产沙 秸秆覆盖 人工降雨试验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区不同土地利用梯田优先流定量分析
16
作者 司琴 余佳峻 +3 位作者 高泽超 张帅普 付智勇 徐勤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1-197,共7页
为探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优先流入渗的定量特征,以西南喀斯特地区梯田的园地、耕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表置式环式入渗仪和亮蓝进行染色入渗试验,对梯田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先流和基质流进行了定量划分,并对其入渗速率和累积... 为探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优先流入渗的定量特征,以西南喀斯特地区梯田的园地、耕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表置式环式入渗仪和亮蓝进行染色入渗试验,对梯田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先流和基质流进行了定量划分,并对其入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基质流是该地区梯田土壤入渗的主要部分。②在整个入渗过程中,园地和耕地的优先流渗透率都大于林地,达到稳定入渗时,耕地和园地的优先流入渗率分别是林地的1.87和1.80倍,累积入渗量是林地的1.2和1.3倍。③从染色渗透深度来看,耕地的优先流运动深度可达32.1 cm,明显大于园地(25.5 cm)和林地(15.7 cm),即与林地相比,园地和耕地具有更好的孔隙发育,优先流现象更明显。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质地显著影响优先流入渗率和入渗量的大小。研究结果可深化对西南喀斯特梯田入渗过程的认识,并对防控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喀斯特区 梯田 土地利用类型 优先流 入渗
下载PDF
紫色土坡地壤中流特征 被引量:37
17
作者 徐勤学 王天巍 +2 位作者 李朝霞 蔡崇法 史志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9-234,共6页
壤中流是紫色土坡地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坡地壤中流特征和地表状况变化对壤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未扰动荒坡地壤中流径流系数是裸露坡耕地的3~15倍,平均流量是坡耕地的7~33倍... 壤中流是紫色土坡地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坡地壤中流特征和地表状况变化对壤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未扰动荒坡地壤中流径流系数是裸露坡耕地的3~15倍,平均流量是坡耕地的7~33倍,荒坡地和坡耕地壤中流特征差异在大雨强条件下表现更为明显;②坡耕地壤中流径流系数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但荒坡地壤中流受雨强的影响不明显;③荒坡地壤中流随地表状况变化而改变,植被覆盖的减少和降雨对疏松地表的压实导致壤中流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降雨强度 壤中流 地表状况
下载PDF
喀斯特峰丛坡地灌木林地与梯田旱地土壤水分入渗特征 被引量:33
18
作者 徐勤学 李春茂 +3 位作者 陈洪松 付智勇 吴攀 王克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4-131,共8页
为明确喀斯特峰丛坡地土壤的入渗特性,该文测定了灌木林地和梯田旱地不同土层的入渗过程,同时分析了影响入渗的因素,并用不同入渗模型对其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梯田旱地的入渗性能低于灌木林地,其平均入渗系数约是灌木林地的78.6%... 为明确喀斯特峰丛坡地土壤的入渗特性,该文测定了灌木林地和梯田旱地不同土层的入渗过程,同时分析了影响入渗的因素,并用不同入渗模型对其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梯田旱地的入渗性能低于灌木林地,其平均入渗系数约是灌木林地的78.6%,尤其在土层30~60 cm的平均初渗率、稳渗率仅为灌木林地的4.3%和4.4%,存在明显的入渗隔层,其原因是梯田旱地本身的土壤黏粒含量充足,加上人为翻耕促使较细颗粒向下移动后堆积。(2)灌木林地土壤中的砂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较高,孔隙度较大,不同土层间的性质差异较小,而梯田旱地0~30 cm与30~60 cm土层的土壤性质差异明显,表现为下层土壤容重大、土壤孔隙度小。两者入渗性能均与土壤容重、孔隙度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3)Horton模型对灌木林地和梯田旱地的拟合效果较好(R2>0.9),且对梯田旱地表层和深层的拟合度比对灌木林地的拟合度更好。Kostiakov模型和Philip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差。该文为喀斯特土壤水分管理及土壤入渗模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入渗 模型 梯田 喀斯特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岩溶区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勤学 朱晓锋 +4 位作者 方荣杰 江斌伟 陈洪松 付智勇 王克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6,32,共6页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西南岩溶区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试验处理按照2个雨强(63,100mm/h)和5个秸秆覆盖度水平(0,20%,50%,80%和100%)进行。结果表明:在中雨强(63mm/h)条件下,秸秆覆盖减少了地表径流的径流系数和径流强...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西南岩溶区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试验处理按照2个雨强(63,100mm/h)和5个秸秆覆盖度水平(0,20%,50%,80%和100%)进行。结果表明:在中雨强(63mm/h)条件下,秸秆覆盖减少了地表径流的径流系数和径流强度,增加了壤中流径流系数和径流强度,在较大秸秆覆盖度下(50%,80%和100%),秸秆覆盖能有效减少土壤流失量;但在大雨强(100mm/h)条件下,秸秆覆盖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并同时显著减少了壤中流,地表径流的增加同时导致土壤流失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秸秆覆盖 人工模拟降雨 坡耕地 径流过程
下载PDF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作物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估算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勤学 李春茂 +1 位作者 李朝霞 蔡崇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种植和管理因子C值作为地表覆盖和耕作管理的关键参数,对我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基础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玉米、花生等主要农作物的农作期、种植模式、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布以及不同农作期的土壤流失比率,计... 种植和管理因子C值作为地表覆盖和耕作管理的关键参数,对我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基础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玉米、花生等主要农作物的农作期、种植模式、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布以及不同农作期的土壤流失比率,计算得到了22种种植模式下的作物覆盖管理因子C值。结果表明:C值变化范围为0.16~0.65,不同种植模式的C值差别较大,其大小排序为:间/轮作<轮作<单作。在同种种植模式下,生长期和降雨侵蚀力的分布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而不同种植模式下,间/轮作、轮作可调整作物生长期和降雨侵蚀力分布的组合,使土壤流失率与农作期EI的乘积较小,其中间/轮作情况下土壤侵蚀可能性最小。将计算所得的大部分结果与观测结果和其他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基本相符。因此可以利用通用流失方程(USLE)结合降雨侵蚀力分布及作物生长周期和覆盖度变化计算所得的C值定量评价不同种植模式与清耕休闲情况的土壤侵蚀的对比。该研究为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土壤侵蚀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作物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 种植模式 降雨侵蚀力 农作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