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城市低影响开发对雨水径流氮污染物的控制效应——以宁波海绵城市试点区域为例
被引量:
5
1
作者
毕军鹏
程军蕊
+2 位作者
王侃
徐宇婕
王洋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0年第6期70-78,共9页
为定量评估城市低影响开发的环境效应,以宁波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通过构建研究区SWMM模型,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16种低影响开发情景方案对雨水径流量、氨氮(NH_3-N)、硝态氮(NO_3-N)和总氮(TN)等氮污染物控制的效应.结果表明,生物滞...
为定量评估城市低影响开发的环境效应,以宁波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通过构建研究区SWMM模型,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16种低影响开发情景方案对雨水径流量、氨氮(NH_3-N)、硝态氮(NO_3-N)和总氮(TN)等氮污染物控制的效应.结果表明,生物滞留池、透水铺装单项技术及其组合方案对雨水径流量的削减率分别介于3.41%~41.83%、1.08%~27.77%和5.59%~51.13%;低影响开发对各种氮污染物的削减作用与降雨强度、设施种类及面积有关,生物滞留池对径流量和氮污染物的控制效应强于透水铺装;在小降雨事件(<10 mm)中,低影响开发技术对NH_3-N、NO_3-N和TN均具有较高的控制效率,当降雨强度增大时控制效率较低,但污染物的削减总量较大;当研究区海绵设施面积为7.08 km^2时,NH_3-N、NO_3-N和TN的污染负荷削减率分别高于28.62%、32.42%和24.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模型
低影响开发
雨水径流量
氮污染物
削减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甬江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面源磷污染的影响:基于SWAT模型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张招招
程军蕊
+3 位作者
毕军鹏
徐宇婕
李昀
王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0-658,共9页
为定量探讨SWAT模型在土地利用方式对面源磷污染影响研究中的适用性,以甬江流域为研究区,构建流域2010年至2014年的SWAT水文水质模型,从水文响应单元的空间尺度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在开展大中流域尺度,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
为定量探讨SWAT模型在土地利用方式对面源磷污染影响研究中的适用性,以甬江流域为研究区,构建流域2010年至2014年的SWAT水文水质模型,从水文响应单元的空间尺度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在开展大中流域尺度,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方式对面源磷污染影响的研究中表现良好;流域内林地、建设用地、耕地、园地年均产流深度分别为588.05、729.52、624.26、608.05 mm,产沙年均单位负荷分别为10.09、0.90、44.68、13.29 t·hm-2;总磷年均单位负荷分别为1.42、0.35、9.81、1.82 kg·hm-2。产流深度、产沙单位负荷与总磷单位负荷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产流、产沙和面源磷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且各土地利用方式产沙和磷(R2=0.83~0.88,P<0.001)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能力均高于产流和总磷(R2=0.63~0.68,P<0.001),表明了面源磷流失的主要载体为泥沙。此外,不同类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磷输出空间差异性也十分显著,林地在坡度级别为6级时磷流失是2级时的6.90倍;土壤类型RGd(不饱和疏松岩性土)在坡度2级下磷流失是ACu(腐殖质低活性强酸土)的1.15倍,而在6级下是1.4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面源污染
SWAT模型
磷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宁波市典型城市下垫面雨水径流污染特征解析
被引量:
30
3
作者
徐宇婕
龚玥敏
+3 位作者
毕军鹏
王洋
程军蕊
王侃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75-3284,共10页
雨水径流污染影响受纳水体水质,为掌握宁波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于2009~2019年开展了8场降雨调查,采用频率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心城区的屋面、广场、绿地、小区道路、商业街道路和城市主干道等不同下垫面的雨水径流污染水平...
雨水径流污染影响受纳水体水质,为掌握宁波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于2009~2019年开展了8场降雨调查,采用频率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心城区的屋面、广场、绿地、小区道路、商业街道路和城市主干道等不同下垫面的雨水径流污染水平,径流污染来源,以及中小雨型径流水质的冲刷规律.结果表明,宁波市各下垫面雨水径流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总磷和总悬浮固体(TSS)等污染指标的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EMC)均值分别介于23.88~102.31、 0.40~1.69、 3.41~8.71、 0.09~0.50及37.6~323.4mg·L-1之间.除广场外,其它各下垫面雨水径流的COD和总氮污染严重,屋面、商业街和小区雨水径流氨氮显著高于广场、绿地和主干道(P<0.05),商业街、主干道和绿地雨水径流总磷浓度显著高于(P<0.05)其它下垫面;屋面、广场、主干道及商业街雨水径流中的TSS与COD、氨氮、总磷具有同源性质,绿地和小区雨水径流的氨氮和总氮具有同源性质;在中小雨情景下屋面和绿地等下垫面的氨氮较易形成初始冲刷效应,而广场、小区和城市主干道等下垫面的总氮和总磷初始冲刷效应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径流
城市下垫面
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EMC)
污染特征
冲刷效应
原文传递
题名
城市低影响开发对雨水径流氮污染物的控制效应——以宁波海绵城市试点区域为例
被引量:
5
1
作者
毕军鹏
程军蕊
王侃
徐宇婕
王洋
机构
宁波大学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
宁波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0年第6期70-78,共9页
基金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2016K4017)。
文摘
为定量评估城市低影响开发的环境效应,以宁波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通过构建研究区SWMM模型,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16种低影响开发情景方案对雨水径流量、氨氮(NH_3-N)、硝态氮(NO_3-N)和总氮(TN)等氮污染物控制的效应.结果表明,生物滞留池、透水铺装单项技术及其组合方案对雨水径流量的削减率分别介于3.41%~41.83%、1.08%~27.77%和5.59%~51.13%;低影响开发对各种氮污染物的削减作用与降雨强度、设施种类及面积有关,生物滞留池对径流量和氮污染物的控制效应强于透水铺装;在小降雨事件(<10 mm)中,低影响开发技术对NH_3-N、NO_3-N和TN均具有较高的控制效率,当降雨强度增大时控制效率较低,但污染物的削减总量较大;当研究区海绵设施面积为7.08 km^2时,NH_3-N、NO_3-N和TN的污染负荷削减率分别高于28.62%、32.42%和24.82%.
关键词
SWMM模型
低影响开发
雨水径流量
氮污染物
削减率
Keywords
SWMM model
low impact development
rainwater runoff
nitrogen pollutants
reduction rate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甬江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面源磷污染的影响:基于SWAT模型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张招招
程军蕊
毕军鹏
徐宇婕
李昀
王侃
机构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宁波大学生态环境研究所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0-658,共9页
基金
宁波市环境保护局重大招标项目"宁波市地表水环境营养盐污染特征及控制措施研究"(HK2015000135)
宁波市科技重大专项"村镇生态化治理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集成示范"(2015C110001)
文摘
为定量探讨SWAT模型在土地利用方式对面源磷污染影响研究中的适用性,以甬江流域为研究区,构建流域2010年至2014年的SWAT水文水质模型,从水文响应单元的空间尺度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在开展大中流域尺度,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方式对面源磷污染影响的研究中表现良好;流域内林地、建设用地、耕地、园地年均产流深度分别为588.05、729.52、624.26、608.05 mm,产沙年均单位负荷分别为10.09、0.90、44.68、13.29 t·hm-2;总磷年均单位负荷分别为1.42、0.35、9.81、1.82 kg·hm-2。产流深度、产沙单位负荷与总磷单位负荷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产流、产沙和面源磷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且各土地利用方式产沙和磷(R2=0.83~0.88,P<0.001)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能力均高于产流和总磷(R2=0.63~0.68,P<0.001),表明了面源磷流失的主要载体为泥沙。此外,不同类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磷输出空间差异性也十分显著,林地在坡度级别为6级时磷流失是2级时的6.90倍;土壤类型RGd(不饱和疏松岩性土)在坡度2级下磷流失是ACu(腐殖质低活性强酸土)的1.15倍,而在6级下是1.42倍。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面源污染
SWAT模型
磷素
Keywords
land use typ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WAT model
phosphorus
分类号
F301.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宁波市典型城市下垫面雨水径流污染特征解析
被引量:
30
3
作者
徐宇婕
龚玥敏
毕军鹏
王洋
程军蕊
王侃
机构
宁波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75-3284,共10页
基金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2016K4017)。
文摘
雨水径流污染影响受纳水体水质,为掌握宁波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于2009~2019年开展了8场降雨调查,采用频率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心城区的屋面、广场、绿地、小区道路、商业街道路和城市主干道等不同下垫面的雨水径流污染水平,径流污染来源,以及中小雨型径流水质的冲刷规律.结果表明,宁波市各下垫面雨水径流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总磷和总悬浮固体(TSS)等污染指标的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EMC)均值分别介于23.88~102.31、 0.40~1.69、 3.41~8.71、 0.09~0.50及37.6~323.4mg·L-1之间.除广场外,其它各下垫面雨水径流的COD和总氮污染严重,屋面、商业街和小区雨水径流氨氮显著高于广场、绿地和主干道(P<0.05),商业街、主干道和绿地雨水径流总磷浓度显著高于(P<0.05)其它下垫面;屋面、广场、主干道及商业街雨水径流中的TSS与COD、氨氮、总磷具有同源性质,绿地和小区雨水径流的氨氮和总氮具有同源性质;在中小雨情景下屋面和绿地等下垫面的氨氮较易形成初始冲刷效应,而广场、小区和城市主干道等下垫面的总氮和总磷初始冲刷效应并不明显.
关键词
雨水径流
城市下垫面
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EMC)
污染特征
冲刷效应
Keywords
rainwater runoff
underlying surface
event mean concentration(EMC)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flush effect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城市低影响开发对雨水径流氮污染物的控制效应——以宁波海绵城市试点区域为例
毕军鹏
程军蕊
王侃
徐宇婕
王洋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甬江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面源磷污染的影响:基于SWAT模型研究
张招招
程军蕊
毕军鹏
徐宇婕
李昀
王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宁波市典型城市下垫面雨水径流污染特征解析
徐宇婕
龚玥敏
毕军鹏
王洋
程军蕊
王侃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