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花岗岩类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6
1
作者 张宏飞 陈岳龙 +3 位作者 徐旺春 刘荣 袁洪林 柳小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910-2922,共13页
本文对青海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黑马河岩体、温泉岩体、大河坝岩体和同仁岩体花岗闪长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 Pb-Sr-Nd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并对黑马河岩体和温泉岩体进行皓石 U-Pb LA-ICP-MS 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 黑马河岩体... 本文对青海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黑马河岩体、温泉岩体、大河坝岩体和同仁岩体花岗闪长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 Pb-Sr-Nd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并对黑马河岩体和温泉岩体进行皓石 U-Pb LA-ICP-MS 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 黑马河岩体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35±2Ma,属印支早期,而温泉岩体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18±2Ma,属印支晚期。这些印支期花岗闪长岩的 SiO_2=63.34~68.06%,K_2O/Na_2O=0.82~1.36,岩石均为准铝质(A/CNK=0.9~1.0),并属中钾到高钾钙碱性岩系。它们总体上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并有着极为相似的稀土元素组成模式,(La/Yb)_N 值主要介于10~15之间,存在微弱到中等程度的负 Eu 异常(Eu/Eu~*=0.5~0.8)。岩石初始 Sr 同位素比值 I_(Sr)=0.70701-0.70952,ε_(Nd)(t)=-3.8到-8.4,指示它们的岩浆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这些岩石以高放射成因 Pb 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其全岩初始 Pb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_t=18.068~18.748、(^(207)Pb/^(204)Pb)_t=15.591~15.649、(^(208)Pb/^(204)Pb)_t=38.167~38.554。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花岗岩类的原岩为下地壳变玄武岩类,并且这类原岩可能派生于元古宙富集地幔,但在不同区段,下地壳变玄武岩类存在着一定程度化学组成的不均一性。根据花岗岩类对深部地壳物质的地球化学示踪及其区域对比,共和盆地周缘的西秦岭、柴达木(包括东昆仑)和欧龙布鲁克块体具有统一的地壳基底组成,并具有扬子型块体的构造属性。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早期花岗岩类(以黑马河岩体为代表)可能形成于俯冲陆壳断离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而印支晚期花岗岩类(以温泉岩体为代表)形成于中央造山带在地壳加厚作用后岩石圈拆沉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岩石成因 构造属性 地球动力学 共和盆地 青海 中国西部
下载PDF
冈底斯南缘变形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新特提斯洋早侏罗世俯冲作用的证据 被引量:126
2
作者 张宏飞 徐旺春 +3 位作者 郭建秋 宗克清 蔡宏明 袁洪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47-1353,共7页
本文对产于冈底斯南缘一个变形花岗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原位锆石 LA-ICP-MS U-Pb 定年和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变形花岗岩为高硅(SiO_2=73.38%~76.06%)钙碱性岩系,K_2O/Na_2O=0.69~1.17,铝指数(A/CNK)=1.03~1.... 本文对产于冈底斯南缘一个变形花岗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原位锆石 LA-ICP-MS U-Pb 定年和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变形花岗岩为高硅(SiO_2=73.38%~76.06%)钙碱性岩系,K_2O/Na_2O=0.69~1.17,铝指数(A/CNK)=1.03~1.07,为弱过铝质岩石。变形花岗岩微量元素组成显示贫大离子亲石元素(e.g.Rb=47×10^(-6)~71×10^(-6))和高场强元素(e.g.Nb=1.3l×10^(-6)~3.09×10^(-6),Ta=0.23×10^(-6)~0.54×10^(-6)),具有岛弧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变形花岗岩锆石 U-Pb 年龄为178±1Ma,该年龄代表岩浆结晶年龄。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显示ε_(Hf)(178Ma)值变化于+14.1~+17.7,表明变形花岗岩岩浆来自初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变形花岗岩的岩石成因与新特提斯洋向欧亚板块南缘的俯冲消减作用存在联系,其岩浆结晶年龄反映了新特提斯洋发生俯冲消减的开始时代不晚于早侏罗纪,说明了新特提斯洋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花岗岩 U-Pb定年 HF同位素组成 冈底斯块体 新特提斯洋
下载PDF
冈底斯印支期造山事件:花岗岩类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成因证据 被引量:61
3
作者 张宏飞 徐旺春 +3 位作者 郭建秋 宗克清 蔡宏明 袁洪林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对冈底斯中部地区二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二云母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05±1)Ma,岩石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A/CNK=1.16~1.20,K2O/Na2O=1.67~... 对冈底斯中部地区二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二云母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05±1)Ma,岩石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A/CNK=1.16~1.20,K2O/Na2O=1.67~1.95.岩石富Rb、Th和U等元素,Eu/Eu*=0.29~0.41,(La/Yb)N=22.62~35.08.锆石εHf(t)=-12.4^-1.8.二云母花岗岩的岩浆产生于地壳中泥质岩类在无外来流体加入的情况下云母类矿物脱水反应所诱发的部分熔融作用,其岩石形成机制类似于喜马拉雅新生代淡色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02±1)Ma,岩石属于准铝质(A/CNK=0.96~0.98),K2O/Na2O=1.42~1.77,Eu/Eu*=0.54~0.65,(La/Yb)N=6.76~13.35.锆石εHf(t)=-8.2^-5.5.根据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花岗闪长岩的岩浆来自于地壳中基性岩类的部分熔融.冈底斯印支晚期强过铝质花岗岩的确定,表明了冈底斯在印支晚期以前曾发生地壳的缩短与加厚作用,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冈底斯印支早期的造山事件及冈底斯经历了多期造山作用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类 锆石U-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构造意义 冈底斯 西藏
下载PDF
西秦岭党川地区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8
4
作者 王婧 张宏飞 +1 位作者 徐旺春 蔡宏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4-486,共13页
对西秦岭造山带党川地区的党川花岗岩和石门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党川花岗岩和石门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438±3Ma和220±2Ma.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党... 对西秦岭造山带党川地区的党川花岗岩和石门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党川花岗岩和石门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438±3Ma和220±2Ma.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党川花岗岩类似于C-型埃达克质岩石,岩浆产生于增厚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而石门花岗岩类似于普通的地壳深熔型花岗岩.党川花岗岩的ISr=0.70660~0.70929,εNd(t)=-2.24~-4.48;石门花岗岩的ISr=0.70581~0.70804,εNd(t)=-3.73~-4.72.Sr-Nd同位素组成进一步指示它们的岩浆派生于地壳物质.然而,在Pb同位素组成上,党川花岗岩和石门花岗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党川花岗岩以相对富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Pb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8.288~18.484,207Pb/204Pb=15.677~15.693,208Pb/204Pb=38.182~38.283;而石门花岗岩以相对低的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Pb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7.989~18.189,207Pb/204Pb=15.560~15.567,208Pb/204Pb=37.982~38.000.这表明党川花岗岩和石门花岗岩的岩浆来自于不同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区域分析表明,西秦岭党川地区中古生代和早中生代的岩浆事件、岩石成因机制及岩浆源区均可与东秦岭地区北秦岭构造单元相对比,由此说明西秦岭党川地区是东秦岭地区北秦岭构造单元的西延,并且东秦岭地区早中生代南秦岭块体向北秦岭块体的大陆俯冲作用向西一直延至到西秦岭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造山带 花岗岩 U-Pb锆石定年 SR-ND-PB同位素 岩石成因.
下载PDF
云开地区变质基底锆石U-Pb年代学及对华夏地块Grenvillian事件的指示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磊 龙文国 +5 位作者 徐德明 徐旺春 周岱 金鑫镖 黄皓 张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40,共16页
云开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是以片麻岩类为代表的高州杂岩和以浅变沉积岩类为代表的云开群,均不同程度受到了后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构造-岩浆事件的改造。对高州杂岩中1个变粒岩(YK1016)和1个黑云斜长片麻岩(YK1014-3)、云开群中... 云开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是以片麻岩类为代表的高州杂岩和以浅变沉积岩类为代表的云开群,均不同程度受到了后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构造-岩浆事件的改造。对高州杂岩中1个变粒岩(YK1016)和1个黑云斜长片麻岩(YK1014-3)、云开群中1个黑云斜长片麻岩(YK1017-1)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样品YK1016中获得的不一致曲线上下交点年龄分别为(1 035±43)Ma和(437±30)Ma(n=16,MSWD=1.3),上交点年龄与10个谐和点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970±30)Ma(MSWD=0.22)一致,解释为其形成年龄。样品YK1014-3获得的206Pb/238 U表观年龄范围为949~2 395 Ma,主要集中在1 000~1 200 Ma,9个最年轻且谐和的分析点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970±32)Ma(MSWD=0.53),对其最大沉积年龄进行了约束。样品YK1017-1获得的206Pb/238 U表观年龄范围为650~2 383 Ma,也主要集中在1 000~1 200 Ma,最年轻且谐和的碎屑锆石年龄将其时代约束在650 Ma。结合云开地区变质基底中已有的高精度年龄数据,认为高州杂岩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云开群的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晚期。另外,研究结果及云开地区已有的数据表明,该区除出露Grenville期岩石外,新元古代变沉积岩中还存在大量Grenville期(900~1 350 Ma)碎屑锆石,部分晶形较好具岩浆起源,这一现象从云开地区一直延伸到华夏东部;但在华夏地块由南往北,Grenville期锆石呈减少趋势,新元古代锆石(820~860 Ma)逐渐增多。这些暗示华夏地块南缘存在一个由南东向北西推进的Grenvillian造山带,和(或)在华夏地块内部存在略晚于Grenville期的构造-岩浆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基底 LA-ICP-MS 锆石U-PB 格林威尔事件 云开地区 华夏地块
下载PDF
桂东南大容山晚二叠世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Sr-Nd-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磊 龙文国 +2 位作者 周岱 徐旺春 金鑫镖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91-1303,共13页
对桂东南大容山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定年及Sr-Nd-Hf同位素研究,3个花岗岩样品获得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53.6±2.1Ma、256.4±1.8Ma和256.8±2.8Ma,暗示其形成于晚二叠世,而不是早—中三叠世;岩... 对桂东南大容山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定年及Sr-Nd-Hf同位素研究,3个花岗岩样品获得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53.6±2.1Ma、256.4±1.8Ma和256.8±2.8Ma,暗示其形成于晚二叠世,而不是早—中三叠世;岩体的ε_(Nd)(t)和ε_(Hf)(t)值均为负值,分别集中于-9.18^-13.4和-5.5^-6.7之间,对应的两阶段Nd模式年龄(tDMc)和Hf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55~1.84Ga和1.64~1.71Ga,表明岩体物质的源区主要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壳源物质。结合区域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其形成可能与华南板块和印支地块之间在海西期—印支期的俯冲/碰撞拼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SR-ND-HF同位素 花岗岩 大容山 桂东南地区
下载PDF
俯冲陆壳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宏飞 王婧 +1 位作者 徐旺春 袁洪林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4-234,共11页
在岛弧背景,埃达克质岩浆形成于俯冲洋壳板片的部分熔融已得到共识,但在大陆碰撞背景,埃达克质岩浆是否形成于俯冲陆壳的部分熔融尚未有研究报导。对祁连山东南部关山花岗岩(229Ma)的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研究提供了俯冲陆壳部分熔融形成... 在岛弧背景,埃达克质岩浆形成于俯冲洋壳板片的部分熔融已得到共识,但在大陆碰撞背景,埃达克质岩浆是否形成于俯冲陆壳的部分熔融尚未有研究报导。对祁连山东南部关山花岗岩(229Ma)的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研究提供了俯冲陆壳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的一个实例。关山花岗岩以高K(K2O=4.12%~5.16%,K2O/Na2O=0.97~1.64)、高Sr/Y比值(13.6~84.1)、低Y(6.8×10-6~15.7×10-6)和低HREE(eg.Yb=0.62×10-6~1.31×10-6)为特征,并具有强分异的稀土元素组成模式[(La/Yb)N=17.5~41.6]和演化的Sr-Nd同位素组成[初始87Sr/86Sr=0.70587~0.70714,εNd(t)=-10.9~-5.16,tDM=1.10~1.49Ga]。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关山花岗岩属于大陆型(C型)埃达克质岩石,而明显不同于俯冲洋壳板片或底侵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关山花岗岩Pb-Sr-Nd同位素组成与商丹断裂北侧的祁连山前寒武纪基底岩石、早古生代火山岩和花岗岩类存在显著差异,但类似于商丹断裂南侧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类的Pb-Sr-Nd同位素组成,由此认为具有埃达克质的关山花岗岩的岩浆来自于南部俯冲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提出了大陆碰撞背景中埃达克质岩浆产生的一个新的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山花岗岩 埃达克质岩 岩石成因 俯冲陆壳 祁连山
下载PDF
广西东南部钦防海槽晚古生代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胡丽沙 徐亚军 +3 位作者 杜远生 黄宏伟 徐旺春 邝国敦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7-87,共11页
广西东南部钦防海槽地区晚古生代硅质岩十分发育。对硅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晚古生代硅质岩含有较高的SiO2,硅化程度较高;除上泥盆统弗拉斯阶及下石炭统硅质岩具有较低的Al/(Al+Fe+Mn)值(0.14~0.24;0.0... 广西东南部钦防海槽地区晚古生代硅质岩十分发育。对硅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晚古生代硅质岩含有较高的SiO2,硅化程度较高;除上泥盆统弗拉斯阶及下石炭统硅质岩具有较低的Al/(Al+Fe+Mn)值(0.14~0.24;0.07~0.81)及较高的U/Th值(0.34~5.09;0.16~10.1)外,其他层位硅质岩具有较高的Al/(Al+Fe+Mn)值(0.4~0.95)及较低的U/Th值(0.1~2.1);上泥盆统硅质岩稀土元素比值Ce/Ce*、LaN/YbN及LaN/CeN值分别为0.78~1.08、0.4~1.52和0.88~1.35,而下石炭统硅质岩具有较低的Ce/Ce*值(0.55~0.91)、LaN/YbN值(0.12~1.8)及较高的LaN/CeN值(1.12~1.79),中下二叠统硅质岩Ce/Ce*、LaN/YbN及LaN/CeN值分别为1.01~1.62、0.72~2.71和0.62~1.9。钦防海槽晚古生代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晚泥盆世钦防海槽发生扩张,热液活动比较强烈,处于大陆边缘海环境;早石炭世钦防海槽再次发生扩张,热液活动强烈,硅质岩形成于远离陆源的深海海盆环境;早中二叠世,钦防海槽逐渐收缩,海水变浅。钦防海槽晚古生代并没有出现真正的洋壳,可能属于晚古生代古特提斯分支洋盆的一个坳拉槽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防海槽 硅质岩 地球化学 晚古生代
下载PDF
施氮对油菜籽粒和果壳中氮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左青松 石剑飞 +2 位作者 冷锁虎 眭丹 徐旺春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78,共4页
通过定期测定4种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油菜籽粒和果壳中氮素含量,研究籽粒和果壳中氮素积累动态。结果表明:①籽粒中氮素积累动态可用Richards方程拟合(R^2=0.9970^**~0.9995^**)。②前期籽粒氮素积累的持续时间占总时间的50%~60%... 通过定期测定4种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油菜籽粒和果壳中氮素含量,研究籽粒和果壳中氮素积累动态。结果表明:①籽粒中氮素积累动态可用Richards方程拟合(R^2=0.9970^**~0.9995^**)。②前期籽粒氮素积累的持续时间占总时间的50%~60%,积累量占总量的30%~40%,两者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中期和后期氮素积累的持续时间均占总时间的20%~25%,积累量分别占总量的50%~55%和10%~15%,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③籽粒中氮素积累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其增量的70%和30%分别在中期和后期形成。④果壳中的氮素积累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籽粒 果壳 氮素积累 RICHARDS方程
下载PDF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多雄拉混合岩和花岗片麻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亮 张宏飞 徐旺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1-429,共9页
位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南迦巴瓦岩群是研究喜马拉雅构造带基底演化的重要对象之一。在构造样式上,南迦巴瓦岩群为一个背形构造,该背形构造的核部由多雄拉混合岩和花岗片麻岩组成。本文开展了南迦巴瓦岩群多雄拉混合岩的锆石 LA-ICP-MS ... 位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南迦巴瓦岩群是研究喜马拉雅构造带基底演化的重要对象之一。在构造样式上,南迦巴瓦岩群为一个背形构造,该背形构造的核部由多雄拉混合岩和花岗片麻岩组成。本文开展了南迦巴瓦岩群多雄拉混合岩的锆石 LA-ICP-MS U-Pb 定年研究。结果表明,多雄拉混合岩深色体的原岩形成年龄为1759±10Ma,浅色体的形成年龄为1594±13Ma,代表发生混合岩化的年龄。另外,一个多雄拉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年龄为1583±6Ma,该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与区域发生混合岩化作用的时代相近,表明在混合岩化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地壳深熔作用。区域对比表明,低喜马拉雅和高喜马拉雅构造单元内存在着明显不同的构造-岩浆事件,其中低喜马拉雅构造单元广泛存在1.6~1.8Ga 的构造-岩浆事件。与之相对比,多雄拉混合岩和花岗片麻岩的锆石 U-Pb 年代学说明南迦巴瓦岩群核部应属于低喜马拉雅结晶岩系,而明显不同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这与西喜马拉雅构造结相似,表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与西喜马拉雅构造结有着相似的地质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南迦巴瓦岩群 多雄拉混合岩 U-Pb锆石年龄
下载PDF
黄河源头区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亮 张宏飞 +1 位作者 徐旺春 蔡宏明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98-1408,共11页
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黄河源头区沉积物碎屑锆石进行U-Pb年代学研究,据此分析黄河源头区地壳物质的来源.结果显示,黄河沉积物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分布于以下区间:200—230 Ma、240—320 Ma、350—490 Ma、1700—2000 Ma和2300—2650 Ma... 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黄河源头区沉积物碎屑锆石进行U-Pb年代学研究,据此分析黄河源头区地壳物质的来源.结果显示,黄河沉积物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分布于以下区间:200—230 Ma、240—320 Ma、350—490 Ma、1700—2000 Ma和2300—2650 Ma,少量碎屑锆石年龄分布于700—900 Ma.分析表明,1700—2000 Ma和2300—2650 M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于华北块体;350—490 M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于东昆仑造山带、祁连造山带、柴达木板块和秦岭造山带;240—320 M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于东昆仑造山带和柴达木板块北缘;200—230 Ma的碎屑锆石来自于区域内出露的印支期花岗岩.由于黄河源头区沉积物主体反映了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三叠系沉积物的组成,因此,碎屑锆石年龄结构指示该区三叠系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华北块体、东昆仑造山带、柴达木板块、祁连造山带和秦岭造山带,无明显扬子块体和大别造山带地壳物质的加入.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与东北部在沉积物源组成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反映它们属于同一个沉积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沉积物 碎屑锆石U-Pb定年 沉积物源 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
下载PDF
施磷对油菜根茎叶磷素输出及角果中磷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光 左青松 +2 位作者 冷锁虎 徐旺春 眭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91-1193,共3页
[目的]研究油莱根、茎枝、叶片等营养器官后期磷素的再利用与角果中磷素积累的关系。[方法]以甘蓝型油莱品种“扬油4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不同施磷条件下油菜各器官的磷素含量,研究了油莱后期根、茎枝、叶片等营养器官... [目的]研究油莱根、茎枝、叶片等营养器官后期磷素的再利用与角果中磷素积累的关系。[方法]以甘蓝型油莱品种“扬油4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不同施磷条件下油菜各器官的磷素含量,研究了油莱后期根、茎枝、叶片等营养器官中磷素的输出和角果中磷素的积累。[结果]根、茎枝、叶片中磷素积累量的变化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角果是油菜植株主要的磷素贮藏器官,增施磷肥可增加各器官的磷素积累量。增施磷肥使得茎枝和叶片中的磷素输出量增加。根茎叶的磷素输出比例相差不大,在40%~45%、[结论]成熟期角果中的磷素总量至少有40%左右来自初花前根茎叶积累磷素的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 磷素积累 磷素再利用
下载PDF
浙北嘉善地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艳华 蔡子华 +4 位作者 王加恩 康占军 李建峰 贺跃 徐旺春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1-236,共6页
本文对浙江省嘉善县基本农田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部分元素的形态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嘉善表层土壤中,Cd,Cu,Hg,Ni,Zn等元素含量与嘉兴市、浙北区相比较高,As较嘉兴市低、比浙北高,Cr与嘉兴市相近但高于浙北区,Pb与嘉兴市、浙北背景... 本文对浙江省嘉善县基本农田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部分元素的形态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嘉善表层土壤中,Cd,Cu,Hg,Ni,Zn等元素含量与嘉兴市、浙北区相比较高,As较嘉兴市低、比浙北高,Cr与嘉兴市相近但高于浙北区,Pb与嘉兴市、浙北背景值相近;不同类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不同;Hg、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而As、Cd主要以有效态存在;综合污染评价显示,嘉善县表层土壤主要为轻度污染区,占80.0%,无污染区零星出现,占9.15%,中度污染区在西塘工业区和魏塘的设施农业区具较大面积出现,占9.31%,重度污染区主要在西塘工业区,占评价区的1.5%;嘉善基本农田区生态风险较大的元素为As、Cd、Ni等,应引起足够重视,Hg虽然全量较高,由于其主要以残渣态存在,生态风险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元素形态 内梅罗指数 浙江 嘉善
下载PDF
锆石U-Pb定年限制祁连山高级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7
14
作者 徐旺春 张宏飞 柳小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74-1180,共7页
祁连山高级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至今尚未得到有效地限制.利用激光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祁连山化隆群副片麻岩中的锆石及侵入于化隆群中弱片麻状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定年,据此限定化隆群的形成时代.结果表明,化隆群副片麻岩中的... 祁连山高级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至今尚未得到有效地限制.利用激光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祁连山化隆群副片麻岩中的锆石及侵入于化隆群中弱片麻状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定年,据此限定化隆群的形成时代.结果表明,化隆群副片麻岩中的碎屑锆石主要为岩浆成因类型,其^(207)Pb/^(206)Pb年龄主要集中于880~900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891±9)Ma,该年龄代表副片麻岩沉积物源区火成岩的岩浆结晶年龄,同时代表了化隆群形成时代的下限;弱片麻状花岗岩的自形岩浆锆石的207Pb/206Pb年加权平均年龄为(875±8)Ma,代表了化隆群形成时代的上限.因此,将化隆群的形成时代限定在875~891Ma之间.上述2个样品中的锆石U-Pb年龄还显示有1000~1700Ma的古老锆石,同时还显示有早古生代变质事件的年龄信息.锆石年龄结构反映了祁连山和柴达木北缘具有统一的地壳基底,并且表明祁连山基底具有扬子型块体的构造属性.结果还表明化隆群碎屑岩系是全球Rodinia超大陆聚合事件所导致的强烈造山作用,地壳快速隆升与剥蚀,并快速堆积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化隆群 高级变质岩系 构造意义 祁连山
原文传递
松潘带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新证据:来自火山岩岩石成因的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蔡宏明 张宏飞 +2 位作者 徐旺春 时章亮 袁洪林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18-1532,共15页
先前根据松潘带广泛分布的花岗岩类研究,已提出了松潘带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模型,但这一模型的建立尚缺少该区火山岩类研究的支持,在松潘带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岩石圈地幔物质的部分熔融值得关注.对产于松潘带中部的阿... 先前根据松潘带广泛分布的花岗岩类研究,已提出了松潘带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模型,但这一模型的建立尚缺少该区火山岩类研究的支持,在松潘带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岩石圈地幔物质的部分熔融值得关注.对产于松潘带中部的阿坝和洼赛火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阿坝和洼赛火山岩属于钙碱性安山岩类,它们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210±3)和(205±1)Ma,与松潘带印支晚期花岗岩类的形成时代相一致,形成于松潘带碰撞后构造背景.阿坝和洼赛火山岩显示有明显差异的地球化学特征,前者高Al2O3,K2O和Rb,低Na2O,Ba和Sr,表明它们不存在统一的岩浆演化.在全岩Sr和Nd同位素组成上,阿坝火山岩ISr=0.7070~0.7076,εNd(t)=-5.3~-3.9;洼赛火山岩ISr=0.7075~0.7077,εNd(t)=-3.9~-3.6.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指示,阿坝火山岩εHf(t)=-3.7~0.3,洼赛火山岩εHf(t)=-2.7~5.5.分析表明,阿坝火山岩和洼赛火山岩化学组成代表了它们原始熔体的组成,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作用不明显.阿坝火山岩的岩浆源以壳源物质为主,含有少量幔源物质,其岩浆源区可能位于壳幔边界,而洼赛火山岩的岩浆起源于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岩石圈地幔可能受到含角闪石流体的交代作用.阿坝和洼赛火山岩的岩石成因为松潘带印支期岩石圈发生拆沉作用提供了又一新的证据,表明松潘带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导致残留岩石圈地幔部分的熔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U-PB定年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岩石圈拆沉作用松潘带
原文传递
西藏冈底斯带始新世曲水岩基的岩浆混合作用:来自斜长石阴极发光特征和成分变化的证据 被引量:7
16
作者 阮冰 骆必继 +5 位作者 张宏飞 郭亮 徐旺春 赵新福 张文 郭京梁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34-1848,共15页
斜长石作为主要造岩矿物,是研究岩石成因、示踪岩浆演化和岩浆混合过程的有效工具.对冈底斯带曲水岩基始新世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闪长岩脉和暗色包体中的斜长石进行了阴极发光图像结构特征、电子探针主量元素和LA-ICP-MS微量元素... 斜长石作为主要造岩矿物,是研究岩石成因、示踪岩浆演化和岩浆混合过程的有效工具.对冈底斯带曲水岩基始新世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闪长岩脉和暗色包体中的斜长石进行了阴极发光图像结构特征、电子探针主量元素和LA-ICP-MS微量元素成分的分析,揭示了斜长石复杂环带的成因和相关的岩浆过程.该区斜长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呈现出多种颜色且与其An值相对应,随着An值降低依次为绿色、蓝色和暗灰色或暗红色等,并发育补丁状环带、筛状环带、韵律环带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中斜长石的An值具有相似的变化范围(20~55),而闪长岩脉和暗色包体中An值的变化范围较大(25~85),表明曲水岩基经历了复杂的开放过程.微量元素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与闪长岩脉和暗色微粒包体具有相同的Sr含量范围(600×10^-6~1 100×10^-6);而二长花岗岩的Sr含量(1 000×10^-6~2 400×10^-6)整体高于前者.以上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中阴极发光呈现绿色的核部或幔部是偏中性岩浆注入寄主岩岩浆混合的结果;具有高Sr含量的二长花岗岩认为是高Sr含量的岩浆结晶形成的;闪长岩脉和暗色微粒包体中的筛状结构斜长石为寄主岩捕掳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水岩基 斜长石 阴极发光环带 岩浆演化 岩浆混合 岩石学
原文传递
拉萨地体东南部整体地壳成分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京梁 张宏飞 +3 位作者 徐旺春 郭亮 吴耀 崔丹丹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09-1821,共13页
造山带地壳结构和成分的基本特征对于认识大陆地壳成分演化和区域成矿背景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东南部地球物理、高温高压岩石物性和岩浆岩地球化学资料,分析该地区地壳整体成分特征,并探讨其可能成因.该地区平均地壳波速... 造山带地壳结构和成分的基本特征对于认识大陆地壳成分演化和区域成矿背景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东南部地球物理、高温高压岩石物性和岩浆岩地球化学资料,分析该地区地壳整体成分特征,并探讨其可能成因.该地区平均地壳波速显著低于全球大陆和造山带地壳的平均值,表明地壳整体具有中酸性成分,下地壳特征也可由中性岩石(残余体性质的中性含石榴石麻粒岩)解释.拉萨地体东南部整体地壳成分特征应与多阶段长英质化有关,包括碰撞前大陆弧演化阶段(以堆晶或残余体下地壳拆沉为主)和碰撞后高原垮塌阶段(以加厚下地壳拆沉为主,伴随印度古老长英质陆壳物质的俯冲回返/构造底侵).拉萨地体是研究大陆地壳成分演化的绝佳区域,亟待进一步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地壳 成分演化 拆沉 Nd 同位素 冈底斯 青藏高原 岩石学
原文传递
U-Pb Zircon Ages,Geochemical and Sr-Nd-Hf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Granitoids in Western Songpan-Garze Fold Belt:Petrogenesis and Implication for Tectonic Evolution 被引量:18
18
作者 蔡宏明 张宏飞 徐旺春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4期681-698,共18页
Granitoids are widespread in the Songpan-Garze (松潘-甘孜) fold belt, western China. These granitoids provide insight into regional tectono-magmatic events, basement nature and tectonic evolution. However, previous ... Granitoids are widespread in the Songpan-Garze (松潘-甘孜) fold belt, western China. These granitoids provide insight into regional tectono-magmatic events, basement nature and tectonic evolution.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mainly focused on the eastern Songpan-Garze fold belt. In this article, five granitoid intrusions from the western Songpan-Garze fold belt have been studied. These intrusions are composed of quartz-diorite and granodiorite. Using LA-ICP-MS zircon dating method, the obtained magma crystallization ages are 219±2 Ma for the quartz-diorite and 216±5 Ma for the granodiorite. The ages, combined with regional geological analyses, show that they formed in a post-coilisional tectonic setting. The quartz-diorite and granodiorite display co-linear variation in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s. REE compositions for both the quartz-diorite and granodiorite show strongly fractionated patterns with (La/Yb)N=5.02-18.34 and Eu/Eu^*=0.44-0.89. The quartz-diorites have initial ^87Sr/^86Sr ratios (Isr) of 0.70929-0.71197 and εNd(t) values of -8.6 to -6.1 and the granodiorites have Isr values of 0.70549-0.70997 and εNd(t) values of -8.3 to -4.3. Zircon Hf isotopic data show εHr(t) values of -3.8 to +1.6 for the quartz-diorites and -1.2 to +3.0 for the granodiorites. Geochemical and Sr-Nd-Hf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dicate that the quartz-diorites and granodiorites have similar petrogenesis. We suggest that the magmas for the quartz-diorites and granodiorites were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lower crustal mafic source, resulting from amphibole dehydration melting reaction. The probing of the magma source reveals that the western Songpan-Garze fold belt contains an unexposed continental basement,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eastern Songpan-Garze fold belt. Geodynamically, it is proposed that a lithospheric delamination model can account for the magma generation for the quartz-diorites and granodiorites in the western Songpan-Garze fold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ITOID PETROGENESIS nature ofbasement GEODYNAMICS western Songpan-Garzefold bel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