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兴隆洼文化头盖骨牌饰研究
1
作者 徐昭峰 逄馥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头盖骨牌饰在兴隆洼文化中出土数量较少,但其往往出土于墓主人贴身的位置,以及所用材质的特殊性,表明头盖骨牌饰与祖先崇拜有着密切关系,是原始宗教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器物之一。三件头盖骨牌饰分别代表了人面饰、臂饰、祭祀法器三个系统... 头盖骨牌饰在兴隆洼文化中出土数量较少,但其往往出土于墓主人贴身的位置,以及所用材质的特殊性,表明头盖骨牌饰与祖先崇拜有着密切关系,是原始宗教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器物之一。三件头盖骨牌饰分别代表了人面饰、臂饰、祭祀法器三个系统。祭祀法器随着红山文化的消亡,也渐渐失去其原本的作用而消失。人面饰和臂饰则在文化交流中进入中原地区,并发展为青铜人面像和青铜兽面牌饰。青铜人面像在商周时期进一步影响到四川、陕西等地,使当地出现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人面像;在汉代其作为百戏中的面具和仪式面舆继续流传,并衍生出了丧葬面具这一功能,而这一功能在辽代墓葬中亦有发现。臂饰与人面饰的发展脉络基本一致,商周时期其功能也一直被保留,被用于作为彰显身份地位的礼仪性用具且与宗教祭祀活动有着一定关系;秦汉时期,臂饰发展为臂鞲,更注重实用功能,并得到广泛流传;但是其最初的作用并未消失,至辽代仍可见用于彰显身份地位的礼仪性臂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盖骨牌饰 祖先崇拜 青铜人面像 青铜兽面牌饰 臂鞲
下载PDF
南阳遗址与“燕文公徙易”考
2
作者 徐昭峰 韩宇宁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31-136,共6页
自“召公封燕”至公元前222年秦人灭燕,燕国存世800余年,其间几易都城,与之相关的燕国都城变迁尚有争议。其中关于“桓侯徙临易”“燕文公徙易”和燕都“临易”“易”这一史实众说纷纭。资料和研究表明,南阳遗址兴盛于战国中晚期,其时... 自“召公封燕”至公元前222年秦人灭燕,燕国存世800余年,其间几易都城,与之相关的燕国都城变迁尚有争议。其中关于“桓侯徙临易”“燕文公徙易”和燕都“临易”“易”这一史实众说纷纭。资料和研究表明,南阳遗址兴盛于战国中晚期,其时代、地望、规格和燕文公徙易之“易”均相吻合,应即燕文公徙易之“易”。燕文公徙易的历史背景既有合纵的需要,也是构建对齐、赵、中山诸国军事防御体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遗址 战国中晚期 燕文公
下载PDF
文化传承与文明互鉴的历史阐释(笔谈) 被引量:4
3
作者 韩志斌 邹芙都 +5 位作者 郑威 徐昭峰 谢乃和 梁晨 郭辉 董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共32页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才能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只有坚定文化自...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才能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只有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方向和指南。本刊特邀韩志斌、邹芙都、郑威、徐昭峰、谢乃和、梁晨、郭辉、董杰等八位历史学科(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科技史)国家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就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深入认识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与意义等议题展开笔谈,以期为推动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使命 文化传承 中国历史学 高层次人才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中国史
下载PDF
基于文本情感价值取向的不合格硕士学位论文特征分析——以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6份评阅意见为例
4
作者 冯敬一 李寒来 徐昭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8期73-78,共6页
以某大学2021-2023年4056份专家评阅意见为研究总体样本,在全面审视该校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实然样貌后,着重对其中426份不合格论文的评阅意见进行文本语义挖掘与情感价值分析,探讨其中蕴含的共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科研能力不达标、表述... 以某大学2021-2023年4056份专家评阅意见为研究总体样本,在全面审视该校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实然样貌后,着重对其中426份不合格论文的评阅意见进行文本语义挖掘与情感价值分析,探讨其中蕴含的共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科研能力不达标、表述格式不规范、选题表述不恰当、学术创新不突出是不合格论文的主要特征。对不合格论文现实问题的解决路径包括强化科研训练、培养积极的科研态度、鼓励创新思维、加强过程监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学位论文 专家评阅 不合格特征 改进建议
下载PDF
郑州大师姑发现的早商文化与商汤灭夏 被引量:8
5
作者 徐昭峰 杨远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30,共5页
关键词 先商文化 郑州 商汤 夏文化 单位
下载PDF
从“汤始居亳”说到汤都郑亳 被引量:9
6
作者 徐昭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3-48,共6页
关键词 郑州商城 南关外型 二里头文化 漳河型 先商文化 汤始居亳 辉卫型 早商文化 夏文化 《史记·殷本纪》
下载PDF
成周城析论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昭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63,共8页
关于成周城的营建、位置、历史沿革、成周与王城的关系等诸问题,虽然有了一些趋同性认识,但争议依然存在。本文从文献出发,整合考古资料和金文资料,对成周城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涉及学界关注的西周若干重要史实。认为西周时期的洛邑即成... 关于成周城的营建、位置、历史沿革、成周与王城的关系等诸问题,虽然有了一些趋同性认识,但争议依然存在。本文从文献出发,整合考古资料和金文资料,对成周城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涉及学界关注的西周若干重要史实。认为西周时期的洛邑即成周,周初周公营建的成周位于瀍河两岸,该城废弃于西周晚期。继之而起的是建于狄泉一带的西周晚期成周,该城即东周时期敬王东迁的东周成周。西周没有所谓"王城",王城建于春秋初年,是平王东迁雒邑所都之地,即今涧河两岸的东周王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周 洛邑 王城 变迁
下载PDF
试论岳石文化北向发展态势 被引量:7
8
作者 徐昭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9,共6页
岳石文化在山东以北地区的发展态势,学术界向有歧见。本文通过对考古资料的深入分析和对比研究,认为岳石文化在渤海西岸持续北上至唐山一带,在东侧则是从胶东半岛渡渤海海峡北进辽东半岛南端。其北扩态势既有历史渊源,也因中原地区强大... 岳石文化在山东以北地区的发展态势,学术界向有歧见。本文通过对考古资料的深入分析和对比研究,认为岳石文化在渤海西岸持续北上至唐山一带,在东侧则是从胶东半岛渡渤海海峡北进辽东半岛南端。其北扩态势既有历史渊源,也因中原地区强大的二里头文化的挤压和豫北冀南先商文化的崛起。岳石文化这种北向扩展的态势收缩于二里头文化晚期,当与夏末夏桀东征东夷有关,而与中商时期的仲丁东征东夷无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石文化 北扩 环渤海 历史背景
下载PDF
商汤灭夏战争的军事战略思想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昭峰 郑雯月 谢笛欣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12-616,共5页
汤革夏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关于这一战争及其军事战略思想,史学界向有涉及,但多以文献材料证之。从豫西地区的考古新发现,特别是二里头遗址和郑州商城遗址发现的反映这一战争的考古实物,帮助廓清历史迷雾。以历史文献整合考古资... 汤革夏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关于这一战争及其军事战略思想,史学界向有涉及,但多以文献材料证之。从豫西地区的考古新发现,特别是二里头遗址和郑州商城遗址发现的反映这一战争的考古实物,帮助廓清历史迷雾。以历史文献整合考古资料,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商汤灭夏战争胜利的军事战略思想。从天下大势看,商汤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利;从战略战术上看,伐夏战争措施得当,采取的是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方针;从战前动员的效果来看,统一思想,赏罚严明,使得将士用命,上下一心;在实际的军事行动上,东联东夷,联合对夏战争。最后商汤一战而胜,夏灭商立,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汤灭夏 军事战略思想 文献与考古 整合研究
下载PDF
试论东周王城的宫城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昭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4,111,共5页
一般认为东周王城是没有宫城仅有郭城的都邑形态。从考古发现来看,东周王城是传统的内城外郭的都邑形态。宫城位于其西南部,是外有城壕、内有墙垣的独立城圈,并有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宫城规模最大,战国早中期一分为二成为略小... 一般认为东周王城是没有宫城仅有郭城的都邑形态。从考古发现来看,东周王城是传统的内城外郭的都邑形态。宫城位于其西南部,是外有城壕、内有墙垣的独立城圈,并有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宫城规模最大,战国早中期一分为二成为略小的宫城和仓城东西并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王城 宫城 形制 演变
下载PDF
红山文化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管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昭峰 刘兆霖 尤彦婷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707-713,共7页
红山文化的生业模式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意见认为红山文化晚期的农业比重并没有上升到经济的主导地位,其经济应该属于农业和渔猎并重类型;另一种意见认为红山文化晚期农业经济彻底取代渔猎经济,居于主导地位。就现有的考古资料结... 红山文化的生业模式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意见认为红山文化晚期的农业比重并没有上升到经济的主导地位,其经济应该属于农业和渔猎并重类型;另一种意见认为红山文化晚期农业经济彻底取代渔猎经济,居于主导地位。就现有的考古资料结合最新的浮选成果来看,红山文化的生业模式是农业与渔猎采集并重。除此之外,红山文化经济结构中的手工业已出现了专门化,这从一个方面标志着红山文化已经进入社会复杂化阶段。其社会管理从管理模式上来看,属区别于中原地区王权管理模式的神权管理模式;从管理体系上来讲,存在分层管理、分区管理和分群管理等。经济的多样性和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使得红山文化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发展,最终孕育出文明的火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经济结构 农业 渔猎采集 手工业 管理模式 管理体系
下载PDF
推进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辽宁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昭峰 徐松岩 +1 位作者 毕德广 董慧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20期196-198,共3页
辽宁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已经进行了数年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践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在此基础上,以现有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资源,积极开展文物与博物馆学专... 辽宁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已经进行了数年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践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在此基础上,以现有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资源,积极开展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权责明确、安全可靠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整合资源,以学科共建为契机,以项目研究为核心,构建校馆联合、校所联合、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四位一体"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形成相对完备的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师范大学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校外实践基地 建设模式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试论东周王城的营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昭峰 姜超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49-154,共6页
东周王城是东周王朝的国都。对于其地望及始建年代,虽曾经颇多争议,但20世纪50年代在涧河两岸发现的东周城址,从考古发现情况整合文献资料,两者可以相互印证,故学界一般认为其即文献记载的王城。从考古发现来看,东周王城在春秋和战国这... 东周王城是东周王朝的国都。对于其地望及始建年代,虽曾经颇多争议,但20世纪50年代在涧河两岸发现的东周城址,从考古发现情况整合文献资料,两者可以相互印证,故学界一般认为其即文献记载的王城。从考古发现来看,东周王城在春秋和战国这两个阶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营建,春秋时期建有宫城及其内的宫殿,还有规划有序的春秋王陵区及其他文化遗存。战国时期始建郭城,宫城则一分为二,西为宫城,东为仓城。在郭城南瞿家屯一带发现有战国晚期的成组夯土建筑群基址;在郭城北部发现有大量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和包括西周君陵区在内的大量墓葬。东周王城的营建过程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王城 营建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历史背景
下载PDF
“玄武”析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昭峰 杨弃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35-139,共5页
"玄武"是"四象"之一,起源于古人对星象的朴素认识,后在祭祀仪式和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下融合了方位和颜色等元素,成为古人崇拜的北方神灵。对"玄武"的形象,自古以来都没有十分确定和统一的描述,古代文献... "玄武"是"四象"之一,起源于古人对星象的朴素认识,后在祭祀仪式和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下融合了方位和颜色等元素,成为古人崇拜的北方神灵。对"玄武"的形象,自古以来都没有十分确定和统一的描述,古代文献中多粗略描述,学术界对其考古发掘的研究也存在众多分歧,这主要是因为"玄武"起源年代的久远和中国古代自然神话的不发达。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来考证"玄武"出现的时代,用神话学对其形象的分歧进行探索并分析道教对"玄武"的发展,以弥补学术界研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 龟蛇 北方神
下载PDF
夏代早期的历史及其考古学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昭峰 王春鸣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14-118,共5页
夏代早期的历史多语焉不详,甚或互有抵牾。对夏代早期历史的基本脉络作一梳理,并以考古资料为基准,探讨了夏代早期启、益之争,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寒浞篡位,帝相东逃,少康复政,有穷覆亡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在考古学文化上的反映,并... 夏代早期的历史多语焉不详,甚或互有抵牾。对夏代早期历史的基本脉络作一梳理,并以考古资料为基准,探讨了夏代早期启、益之争,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寒浞篡位,帝相东逃,少康复政,有穷覆亡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在考古学文化上的反映,并尝试复原了夏代早期的这段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代早期 历史 考古学考察
下载PDF
夏家店下层文化卜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昭峰 《文物春秋》 2010年第4期14-18,27,共6页
夏家店下层文化卜骨的整治和钻灼技术不仅在长江以北同时期考古学文化中最为先进,而且这种先进的技术出现的时间也最早。在对夏家店下层文化卜骨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也将其与同时期的先商文化、二里头文化、岳石文化及早商文化的卜骨... 夏家店下层文化卜骨的整治和钻灼技术不仅在长江以北同时期考古学文化中最为先进,而且这种先进的技术出现的时间也最早。在对夏家店下层文化卜骨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也将其与同时期的先商文化、二里头文化、岳石文化及早商文化的卜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商文化系统卜骨主要是在吸收相邻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岳石文化,特别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家店下层文化 卜骨 影响 商文化
下载PDF
小珠山三期文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昭峰 刘兆霖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44-52,共9页
小珠山三期文化以辽宁长海县广鹿岛小珠山遗址中层遗存而命名。通过对典型遗址的分析,认为小珠山三期文化多种文化因素共存,是在该地区土著文化即小珠山二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后洼上层文化因素,加之受到大汶口文化强烈影响而形成... 小珠山三期文化以辽宁长海县广鹿岛小珠山遗址中层遗存而命名。通过对典型遗址的分析,认为小珠山三期文化多种文化因素共存,是在该地区土著文化即小珠山二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后洼上层文化因素,加之受到大汶口文化强烈影响而形成的一支新的考古学文化。在分析诸多典型遗址的基础上,对小珠山三期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归纳概括。对小珠山三期文化陶器进行分组和分群,将小珠山三期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段和A、B、C三群,从而分析出小珠山三期文化的文化多元性及其渊源、流向。小珠山三期文化不仅与胶东半岛大汶口文化有密切交流,与朝鲜半岛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也有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珠山三期文化 文化内涵 分期与年代 源流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出土陶器现场保护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昭峰 《四川文物》 2005年第5期82-83,共2页
出土陶器的现场保护研究对于有效保护出土陶器非常重要,由于认识上的不重视,在重视现场保护的今天与其它类别的文物相比,显得有些滞后。本文检索了有关陶器现场保护研究的现状,旨在对该项工作今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陶器 现场保护 研究现状
下载PDF
试论夏商西周畿内防御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昭峰 申颖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4期18-25,共8页
夏商西周国家的统治区域可分为畿内和畿外两部分,是故,该时期国家防御体系的核心是构建起以王畿为中心的畿内防御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均有效利用了高山、大河作为天然屏障。夏至早商,畿内防御体系以城址、中心聚落结合山川河流进行构建... 夏商西周国家的统治区域可分为畿内和畿外两部分,是故,该时期国家防御体系的核心是构建起以王畿为中心的畿内防御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均有效利用了高山、大河作为天然屏障。夏至早商,畿内防御体系以城址、中心聚落结合山川河流进行构建,这一基本原则自中商开始不复存在。从晚商直至西周,畿内防御体系在利用天然屏障进行构建外,畿外则“建侯卫”,以屏藩畿内。同时,夏商西周国家运用各种措施构建由外及内多重防御体系并不断完善,特别是重视军队建设,最终达到防御体系的日趋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西周国家 畿内防御体系 畿外防御体系 构建
下载PDF
夏国家兴起于中原地区的地理因素探析1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昭峰 《古代文明》 CSSCI 2010年第3期68-73,共6页
中原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东西、南北文化在此交汇、碰撞,不同族群在此交流、融合。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中的气候,使得多元性农业经济在中原地区并存发展。中原地处黄河中游,这既使其免遭史前洪水的极大破坏,又将其推向治理史前... 中原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东西、南北文化在此交汇、碰撞,不同族群在此交流、融合。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中的气候,使得多元性农业经济在中原地区并存发展。中原地处黄河中游,这既使其免遭史前洪水的极大破坏,又将其推向治理史前洪水组织中枢的位置。正是中原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的诸多有利因素,决定了中原地区的先民最早走向文明,建立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夏朝 国家起源 地理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