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分改变驱动的优势菌根真菌类型变化影响土壤有机碳积累 被引量:1
1
作者 屠嘉莹 金文豪 +5 位作者 盛卫星 邢佳佳 彭丽媛 陈俊辉 徐秋芳 秦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234,共12页
马尾松林(PinusmassonianaLamb.)是典型的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CM)优势林,但是近年来受到松材线虫病的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下降,逐渐被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AM)占优势的阔叶林所替代,但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转变为阔叶林过程... 马尾松林(PinusmassonianaLamb.)是典型的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CM)优势林,但是近年来受到松材线虫病的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下降,逐渐被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AM)占优势的阔叶林所替代,但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转变为阔叶林过程中,优势菌根类型的改变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仍不清楚。以建德市马尾松林和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中性脂肪酸、磷脂脂肪酸等技术,测定优势菌根真菌生物量、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以及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AM真菌占优势的阔叶林(AMD)取代ECM真菌占优势的马尾松林(ECMD),土壤有机碳显著提高了36.81%,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显著提高了53.85%,AM真菌生物量提高了25.57%,ECM真菌生物量下降45.04%,并且ECM真菌占优势的马尾松林受到更严重的氮限制。磷脂脂肪酸分析显示,相比于AM真菌占优势的阔叶林,ECM真菌占优势的马尾松林革兰氏阳性细菌(G^(+))以及革兰氏阳性与阴性细菌之比(G^(+)/G^(–))分别显著下降了21.47%和6.46%。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结果表明,AM真菌占优势和ECM真菌占优势的森林之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AM真菌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显著相关。GRSP含量下降以及不同类型菌根真菌招募微生物类群不同是导致ECM真菌占优势森林土壤有机碳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被阔叶林替代后增加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森林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外生菌根真菌 有机碳 磷脂脂肪酸 麦角固醇 微生物策略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研究毛竹入侵致土壤pH提升及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施宇森 王杉杉 +5 位作者 方伟 郑梦琦 江秉鸿 邵帅 马晓敏 徐秋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2-877,共16页
诸多研究发现毛竹入侵周围林分提高土壤pH,但未见统计性描述报道。为此,本研究将通过大数据分析证实此现象的普遍性以及探究伴随的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变化。本研究收录包含毛竹入侵有关土壤pH变化的42篇文献总计101组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 诸多研究发现毛竹入侵周围林分提高土壤pH,但未见统计性描述报道。为此,本研究将通过大数据分析证实此现象的普遍性以及探究伴随的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变化。本研究收录包含毛竹入侵有关土壤pH变化的42篇文献总计101组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进行深入探讨。在研究土壤养分变化时,本文还结合了团队采集的12个毛竹入侵带的样地数据总计92个样品18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的数据组中,84.9%的土壤在经过毛竹入侵后其pH有不同幅度的提升,说明毛竹入侵周围林分普遍提高土壤pH;土壤pH增加幅度随入侵阶段、毛竹纯林时间增加而增加,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入侵针叶林致土壤pH增加的幅度高于阔叶林。入侵的毛竹纯林与原生林相比,总体上显著降低(P<0.05)了土壤全氮(–15.9%)、硝态氮(–21.7%)、全碳(–2.0%),却增加(P<0.05)了土壤有效磷(+54.9%)、铵态氮(+14.7%)和碱解氮(+8.2%)。对27篇包含微生物数据的文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表明毛竹入侵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P<0.05)了放线菌门相对丰度(+25.86%),而降低(P<0.05)了酸杆菌门(–15.49%)、浮霉菌门(–26.66%)、拟杆菌门(–22.58%)的相对丰度。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证明毛竹入侵周围林分提高土壤pH为普遍自然现象,结合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指标的变化推测了导致土壤pH提升的可能机制,毛竹入侵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表明入侵对土壤微生物具有正反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毛竹入侵 土壤PH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鱼蛋白作为激发剂促进还田秸秆腐解和有机碳在土壤中积累
3
作者 刘心雨 黄程鹏 +2 位作者 姜培坤 陈瑾 徐秋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6,共13页
[目的]秸秆还田量影响秸秆腐解、后茬作物生长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下,利用鱼蛋白作为激发剂促进秸秆分解、提高土壤有机碳积累的效果,为秸秆和鱼蛋白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设置... [目的]秸秆还田量影响秸秆腐解、后茬作物生长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下,利用鱼蛋白作为激发剂促进秸秆分解、提高土壤有机碳积累的效果,为秸秆和鱼蛋白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设置秸秆还田量、有机激发剂种类及其在总激发剂中的占比3个因素。秸秆还田量包括适量(7500 kg/hm^(2))和高量(10500 kg/hm^(2))两个水平;供试有机激发剂包括猪粪、鱼蛋白;猪粪、鱼蛋白激发剂添加量占尿素氮量的比例分别为50%、100%(分别记为P50、F50、P100、F100),以两个秸秆还田量不添加激发剂处理为对照,共10个处理。激发剂总量按照调节投入秸秆碳氮比为35:1所需要的氮量计算,其中50%和100%的氮量由猪粪、鱼蛋白提供,培养期为60天。培养期间测定CO_(2)和N_(2)O排放速率及累计排放量。培养结束时,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细菌和真菌丰度以及酶活性。[结果]高量秸秆还田虽然可增加土壤中有机碳的积累,但土壤CO_(2)排放量以及单位输入碳的排放量均高于适量秸秆还田土壤。培养前13天,高量和适量秸秆还田的累计CO_(2)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40%以上,以F50处理排放量最高。P50和F50处理适量和高量秸秆还田土壤CO_(2)排放总量低于P100和F100处理,而N_(2)O排放正好相反,P50和F50处理土壤有机碳积累也高于P100和F100处理。适量秸秆还田条件下,F50处理的CO_(2)排放速率和N_(2)O排放总量均高于P50;而CO_(2)排放总量显著低于P50,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显著高于P50处理。适量秸秆还田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度总体高于高量秸秆还田土壤;P50和F50处理土壤酶活性总体高于激发剂100%添加处理,F50处理的效果优于P50处理。[结论]高量秸秆还田显著增加CO_(2)排放总量,降低单位碳投入量的土壤有机碳积累量。适量秸秆还田(7500 kg/hm^(2))条件下,以鱼蛋白提供调节碳氮比所需氮量的50%处理较传统猪粪处理可显著提高早期CO_(2)排放速率,降低CO_(2)排放总量,提升土壤有机碳积累量,因此,可作为提高还田秸秆腐解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碳氮比 激发剂 碳积累 温室气体排放
下载PDF
南京萝卜黄瓜花叶病毒和芜菁花叶病毒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4
作者 邓智亭 王满 +3 位作者 席敏敏 季英华 徐秋芳 王长春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37-445,共9页
为明确呈现褪绿和花叶症状的南京萝卜的具体病原,应用反转录PCR法对采集的萝卜病样进行了14种病毒的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南京萝卜病样感染了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进... 为明确呈现褪绿和花叶症状的南京萝卜的具体病原,应用反转录PCR法对采集的萝卜病样进行了14种病毒的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南京萝卜病样感染了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进一步对该萝卜样品中扩增到的CMV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CP)序列分析发现,CMV CP基因序列与已公开的苦瓜、烟草和茄子等分离物的CP序列高度同源,序列相似性高达98%,系统进化树表明CMV CP序列属于ⅠB亚组;该萝卜病样的TuMV CP序列与来自韩国、朝鲜及日本等国家的TuMV分离物CP序列同源性最高,相似性达99.65%;系统进化树表明,TuMV CP序列属于TuMV的Basal-BR亚组.研究结果鉴定了南京地区萝卜病样感染的病毒种类,通过CP基因序列分析明确了感染南京萝卜的CMV与TuMV与其他分离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黄瓜花叶病毒 芜菁花叶病毒 病毒检测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生物菌剂对青枯病防控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优化
5
作者 胡星磊 白鸽 +4 位作者 邱巍 袁军 秦华 赵梦丽 徐秋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5-665,I0001,I0002,共13页
[目的]由茄科劳尔氏菌引起的青枯病是一种普遍的细菌性土传病害,严重威胁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青枯病主要采用生物技术防治,但由于施用方法以及生防菌株较为多元,生防效果差异较大。因此,我们研究了生物菌剂对青枯病发病率的防控效果及... [目的]由茄科劳尔氏菌引起的青枯病是一种普遍的细菌性土传病害,严重威胁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青枯病主要采用生物技术防治,但由于施用方法以及生防菌株较为多元,生防效果差异较大。因此,我们研究了生物菌剂对青枯病发病率的防控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以关键词“青枯病”和“生物菌剂”、“Ralstonia solanacearum”或“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和“Biological bacterium agent”或“Biological bacterium control”进行检索。以具有1个不施生物菌剂对照组,且具有发病率(DI)、发病率均值和样本量为条件进行筛选,共获得113对有效数据。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了生物菌剂的防控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采用Metawin软件中的随机效应模型,以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效应值(effect size, ES)评价因素的效应强弱。[结果]施用生物菌剂后,青枯病发病率从77.35%降至37.13%,防控效率为52.00%。施用模式、土壤中功能微生物与青枯菌数量比、功能微生物种类是影响青枯病防治效果的主要因素。土施、浸根、喷淋和种子处理4种施用方法对青枯病的防控效应值分别为-0.80~-0.61、-1.34~-1.15、-0.96~-0.79和-0.67~-0.49,说明4种施用方法均有显著的防控效果,以浸根法的防控效率最好,其防控效率可达66.72%。施用生物菌剂后的土壤中功能微生物与青枯菌数量比值为1∶1、10∶1、100∶1时,对青枯病均有显著防控效果,以比值为100∶1时的防控效果(63.62%)最为显著。链霉菌对青枯病的防效优于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其防控效率可达74.08%。[结论]生物菌剂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普遍较为显著,采用移栽前浸根,生物菌剂施用量达到土壤中功能微生物数量与青枯菌数量比值为100∶1,选择链霉菌属作为功能菌剂,均可获得较高且稳定的青枯病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病 发病率 生物菌剂 防控效果 META分析
下载PDF
生物质炭配施有机物料对红壤碳组分及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6
作者 章磊 徐祎萌 +4 位作者 白美霞 周燕 秦华 徐秋芳 陈俊辉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516,共11页
【目的】分析生物质炭和有机物料施用对旱地红壤有机碳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探明微生物的碳氮磷元素限制特征,为提升红壤有机碳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有机物料对照(ck)、玉米Zea mays秸秆单施、羊粪单施及... 【目的】分析生物质炭和有机物料施用对旱地红壤有机碳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探明微生物的碳氮磷元素限制特征,为提升红壤有机碳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有机物料对照(ck)、玉米Zea mays秸秆单施、羊粪单施及其分别与生物质炭(玉米秸秆炭)配施等6个处理。试验开始2 a后测定土壤有机碳组分、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碳氮磷循环相关碱解酶活性和氧化酶活性。【结果】与单施秸秆和羊粪相比,生物质炭与有机物料配施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和碱解氮质量分数(P<0.05),提高了土壤碳氮比和碳磷比及惰性碳组分质量分数,降低了有机碳活性指数。有机物料施用显著提高了纤维二糖水解酶(CB)、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过氧化物酶(PERO)活性(P<0.05);与单施羊粪相比,生物质炭与羊粪配施处理显著降低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50.9%、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32.1%、NAG活性45.3%、酸性磷酸酶(PHOS)活性40.0%(P<0.05)。与单施秸秆相比,生物质炭与秸秆配施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HOX)活性28.6%和PERO活性22.2%,但对其他酶的活性无影响。与单施秸秆相比,生物质炭配施秸秆降低了向量长度;与单施羊粪相比,生物质炭配施羊粪对酶化学计量比、向量长度及向量角度均无显著影响。PERO和PHOX与土壤惰性碳质量分数、碳氮比、碳磷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惰性碳质量分数、碳氮比和碳磷比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因子。【结论】与有机物料单施相比,生物质炭与有机物料配施可以更好地提高旱地红壤养分和惰性碳组分质量分数,降低有机碳分解酶活性,缓解碳磷限制,可作为改善红壤微生物养分限制和提高碳汇能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有机物料 生物质炭 碳组分 酶活性
下载PDF
集约经营板栗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徐秋芳 姜培坤 +2 位作者 邬奇峰 王纪杰 吴家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9,共5页
在研究区采集不同栽培历史的板栗林土壤样品,用氯仿熏蒸法和Biolog法分析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多样性,同时与天然灌木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板栗林集约化栽培5、10、20年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比天然灌木林下降了15.89%、49.16%和55.... 在研究区采集不同栽培历史的板栗林土壤样品,用氯仿熏蒸法和Biolog法分析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多样性,同时与天然灌木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板栗林集约化栽培5、10、20年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比天然灌木林下降了15.89%、49.16%和55.13%,差异显著。板栗林集约栽培初期,土壤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比率与天然灌木林无显著差异;到集约经营10年时,比率明显下降;但集约经营10年后,比率又趋于稳定。灌木林改为集约栽培板栗林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呈下降趋势,板栗集约经营5、10和20年后,反映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AWCD值分别只是灌木林的79.26%、63.20%和68.50%,差异水平显著(P<0.05)。集约栽培板栗林后,反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也显著低于天然灌木林。综合AWCD值和多样性指数可以看出,板栗林集约栽培的头10年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下降趋势明显,10年后则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集约栽培 土壤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毛竹扩张对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累积的影响
8
作者 邵帅 王中乾 +4 位作者 潘灵强 郑云游 郑旭理 田立斌 徐秋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5-1012,共8页
【目的】揭示亚热带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扩张过程中,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累积,调控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规律。【方法】以微生物残体标志物——氨基糖为研究对象,探究浙江省安吉县灵峰寺国有林场常绿阔叶林、毛竹-... 【目的】揭示亚热带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扩张过程中,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累积,调控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规律。【方法】以微生物残体标志物——氨基糖为研究对象,探究浙江省安吉县灵峰寺国有林场常绿阔叶林、毛竹-阔叶混交林和毛竹纯林的表层土壤(0~10 cm)微生物残体碳的累积效应,以及与有机碳的关联特征。【结果】毛竹扩张过程中,土壤真菌残体碳、细菌残体碳和总微生物残体碳质量分数均显著下降(P<0.05),分别下降了36.76%、35.13%和40.32%,且毛竹扩张过程中凋落物年产量能够通过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以及土壤真菌生物量、细菌生物量和总微生物生物量,进而分别影响土壤真菌残体碳、细菌残体碳和总微生物残体碳的累积效应。在毛竹扩张前期(常绿阔叶林到毛竹-阔叶混交林)土壤真菌残体碳、细菌残体碳和总微生物残体碳占有机碳的比值变化并不显著,但是在毛竹扩张后期(毛竹-阔叶混交林到毛竹纯林),土壤真菌残体碳、细菌残体碳和总微生物残体碳占有机碳的比值显著提高(P<0.05)。【结论】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过程中微生物源碳对土壤有机碳形成的作用逐渐增加。图4表1参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扩张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残体碳 氨基糖
下载PDF
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研究 被引量:82
9
作者 徐秋芳 徐建明 姜培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17,21,共4页
为了解毛竹林集约经营后土壤有机碳库发生的变化,采集了集约经营历史5~10年竹林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并与粗放经营毛竹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集约经营后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都明显减少,与粗放经营毛... 为了解毛竹林集约经营后土壤有机碳库发生的变化,采集了集约经营历史5~10年竹林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并与粗放经营毛竹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集约经营后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都明显减少,与粗放经营毛竹林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比例也显著降低,水溶性有机物质的分子量也明显变小。集约经营后竹林土壤矿化态碳数量及其占总有机碳比例增强,说明毛竹集约经营使土壤有机物质稳定性变差,矿化率增加。毛竹林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碳、微生物量碳及矿化态碳两两之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土壤各类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水解氮含量间相关性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毛竹集约经营未改变各类有机碳的剖面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集约经营 土壤有机碳库 粗放经营 土壤质量
下载PDF
雷竹笋营养元素含量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21
10
作者 徐秋芳 叶正钱 +1 位作者 姜培坤 俞益武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118,共4页
为了解实施覆盖促成栽培雷竹笋营养元素状况,采样分析了竹笋和营养元素含量,并和自然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覆盖促成栽培竹园雷竹笋氮、磷、钾、钙、镁、铁和锰的含量分别为(4 30±0 40)g·kg-1,(0 70±0 10)g·kg-1,... 为了解实施覆盖促成栽培雷竹笋营养元素状况,采样分析了竹笋和营养元素含量,并和自然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覆盖促成栽培竹园雷竹笋氮、磷、钾、钙、镁、铁和锰的含量分别为(4 30±0 40)g·kg-1,(0 70±0 10)g·kg-1,(2 98±0 66)g·kg-1,(28 76±25 71)mg·kg-1,(99 14±37 79)mg·kg-1,(5 10±2 80)mg·kg-1和(4 61±2 11)mg·kg-1。同是3月中旬采集的2类竹笋,自然笋竹园竹笋氮、磷、钾含量分别是覆盖促成栽培竹笋的1 32,1 77和1 50倍,差异达显著水平。覆盖促成栽培竹笋钙和镁含量与土壤交换性钙和镁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竹笋钙和铁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具有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竹笋 营养成分 土壤成分
下载PDF
不同林木凋落物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7
11
作者 徐秋芳 钱新标 桂祖云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27-31,共5页
杉木、马尾松和檫树3种林木凋落物室内混土培养的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凋落物分解造成土壤pH值下降;杉木凋落物的分解还使土壤水解氮和有效磷缺乏,而檫树和马尾松处理则能提供比对照更多的有效养分。3类凋落物分解均能显著增加... 杉木、马尾松和檫树3种林木凋落物室内混土培养的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凋落物分解造成土壤pH值下降;杉木凋落物的分解还使土壤水解氮和有效磷缺乏,而檫树和马尾松处理则能提供比对照更多的有效养分。3类凋落物分解均能显著增加过氧化氢酶、脲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其中檫树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最强。杉木凋落物并未使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其他处理,但它能很好激活纤维素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马尾松 檫树 枯落物 森林土 土壤化学分析
下载PDF
灰飞虱原肌球蛋白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秋芳 陈晴晴 +3 位作者 倪海平 李硕 张金凤 周益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791-3798,共8页
【目的】通过筛选灰飞虱cDNA酵母表达文库发现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能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P10蛋白发生互作。研究旨在克隆灰飞虱原肌球蛋白基因(Tm),将其在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纯化Tm蛋白... 【目的】通过筛选灰飞虱cDNA酵母表达文库发现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能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P10蛋白发生互作。研究旨在克隆灰飞虱原肌球蛋白基因(Tm),将其在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纯化Tm蛋白,免疫大白兔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分析Tm在灰飞虱与RBSDV互作过程中的作用提供抗体条件。【方法】根据与之高度同源的Tm基因信息确定灰飞虱Tm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提取灰飞虱总RNA,采用RT-PCR方法从灰飞虱中克隆Tm的ORF,连接至pMD-18T载体后进行测序分析,利用DNAstar软件分析该基因序列及其编码的蛋白特性。将测序验证正确的Tm通过EcoR V和BamH 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终浓度为0.4mmol·L-1的IPTG诱导表达4 h后检测Tm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离心收集诱导表达的大肠杆菌菌液,进行超声波破碎处理,收集上清及沉淀,采用SDS-PAGE分析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Ni-NTA Agarose纯化上清中的可溶性融合蛋白,经100 mmol·L-1咪唑洗脱和0.01 mol·L-1 PBST溶液透析后获取纯化的Tm融合蛋白,免疫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血清,并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纯化的Tm融合蛋白及灰飞虱总蛋白经SDS-PAGE分离后,用制备的Tm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析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序列分析显示,灰飞虱Tm的ORF大小为852 bp。采用RT-PCR克隆获得此ORF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扩增所得灰飞虱Tm的ORF长为852 bp,编码28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大小为32.6 kD。序列比对结果发现所编码蛋白在不同物种间保守。将Tm ORF克隆入pET-32a(+)表达载体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显示,融合蛋白大小约为55 kD,主要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表达,在包涵体中也有少量表达。纯化上清中的可溶性Tm融合蛋白,免疫大白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测定结果显示该抗体具有较好的灵敏度,效价大于1﹕409 600。采用制备的Tm多克隆抗体检测纯化的Tm融合蛋白及灰飞虱总蛋白,分别检测到一条约55 kD和约37 kD的特异性条带,表明该抗体有较强的特异性。【结论】克隆获得了灰飞虱Tm的ORF,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了诱导表达,纯化获得了Tm融合蛋白,制备了高效价的Tm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原肌球蛋白 克隆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秋芳 童锐 +4 位作者 费琼 陈敏 陈洪友 高红梅 马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7-379,共3页
目的调查一起家庭婚宴中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为溯源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分析该起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采集患者和食品从业人员肛拭样本及剩余食品和环节样本,采用传统细菌检测的方... 目的调查一起家庭婚宴中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为溯源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分析该起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采集患者和食品从业人员肛拭样本及剩余食品和环节样本,采用传统细菌检测的方法进行常规鉴定和血清分型后,对所分离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软件对PFGE分型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本次事件报告确诊发病人数为28例,共检出12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中从患者肛拭样本中分离出10株,剩余食品样本中检出2株,血清型均为O4:K8,菌株经PFGE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得到3种带型,3型之间只有2~4条电泳条带的差异,具有高度相似性。结论此起食物中毒事件由PFGE型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食物中毒 同源性分析
下载PDF
湖州市材用笋用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秋芳 俞益武 +1 位作者 钱新标 吴家森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为了解毛竹林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采样分析了湖州市材用、笋用毛竹林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 :材用竹林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氮含量明显高于笋用竹林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材用竹林土壤体积质量较笋用竹林小 ,而土壤总孔隙度较... 为了解毛竹林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采样分析了湖州市材用、笋用毛竹林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 :材用竹林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氮含量明显高于笋用竹林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材用竹林土壤体积质量较笋用竹林小 ,而土壤总孔隙度较笋用竹林大 ,其差异也均达极显著水平。 2类竹林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土壤酸度状况均无明显不同。表5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材用林 笋用林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化学性质
下载PDF
退化板栗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后土壤生物学性质变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徐秋芳 田甜 +1 位作者 吴家森 姜培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0-184,共5页
为评价板栗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对土壤质量的影响,2009年在板栗林、茶树和毛竹林分别采集3个剖面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生物学性质。结果表明,板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10a后,表层0-20cm土壤总有机碳分别增加15.05%和10.47%,20-40cm的增幅分... 为评价板栗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对土壤质量的影响,2009年在板栗林、茶树和毛竹林分别采集3个剖面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生物学性质。结果表明,板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10a后,表层0-20cm土壤总有机碳分别增加15.05%和10.47%,20-40cm的增幅分别为60.37%和24.94%,40-60cm的增幅分别为76.34%和6.09%。表层0-20cm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增加22.17%和16.46%,20-40cm的增幅分别为9.87%和-6.89%,40-60cm的增幅分别为54.82%和23.93%。板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后,表层土壤脂肪酸总量分别增加50.25%和36.69%,细菌比例增加,放线菌比例下降,真菌比例则茶树林最高,其次是板栗林,毛竹林最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能检测到近50种脂肪酸,但38~40种微生物脂肪酸为所有土壤所共有。以38种脂肪酸进行的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1)原板栗林土壤3个样地的微生物区系相似度高,而茶树和毛竹林3个样地之间土壤微生物则差异较大,说明尚未形成特征区系;(2)影响微生物生物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含量。结论:板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均能改善土壤质量,且茶树略优于毛竹,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之一作为改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土壤质量 磷酯脂肪酸(PLFAs)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区系结构
下载PDF
安吉县港口乡低产毛竹林地肥力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徐秋芳 徐建明 +1 位作者 刘力 钱新标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80-284,共5页
对安吉县港口乡不同生产力水平毛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作分析比较 ,得出大片中低产林的土壤肥力障碍因子为土层薄 ( <60cm) ,含石量高 (粒径大于 1mm石砾达 45%~50 %) ,土壤偏实 (容重为 1 2 0~ 1 34g·cm-3 ) ,土壤养分总贮量... 对安吉县港口乡不同生产力水平毛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作分析比较 ,得出大片中低产林的土壤肥力障碍因子为土层薄 ( <60cm) ,含石量高 (粒径大于 1mm石砾达 45%~50 %) ,土壤偏实 (容重为 1 2 0~ 1 34g·cm-3 ) ,土壤养分总贮量低 ,养分不平衡 ,氮多磷少 ,尤其是 2 0~ 40cm土层有效磷严重缺乏。以上因子综合影响毛竹的生长。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林地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化学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不同林用地土壤抗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秋芳 姜培坤 +1 位作者 俞益武 孙建敏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2-365,共4页
为了解不同林业用地的生态功能 ,对浙江省湖州市 3种天然林和 5种人工商品林地土壤抗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3种天然林土壤抗蚀性能均较理想 ,三者相比 ,以常绿阔叶林地最强 ,针阔混交林其次 ,马... 为了解不同林业用地的生态功能 ,对浙江省湖州市 3种天然林和 5种人工商品林地土壤抗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3种天然林土壤抗蚀性能均较理想 ,三者相比 ,以常绿阔叶林地最强 ,针阔混交林其次 ,马尾松林地相对较弱。5种人工商品林地中 ,早竹和毛竹林土壤抗蚀能力最强 ,接近或超过马尾松林地 ;杉木和青梅林地土壤抗蚀能力最弱 ,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应加强防治措施 ;茶园土壤抗侵蚀能力也不够理想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图 3表 2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土壤抗蚀性 水土保持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团聚度 分散系数
下载PDF
不同施肥对雷竹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影响初报 被引量:16
18
作者 徐秋芳 姜培坤 陆贻通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8-552,共5页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早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连年实施,暴露出了竹林退化、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为研究不同施肥对雷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在雷竹主产区布置了6个肥料试验处理,即猪栏肥+化肥(处理1)、菜籽饼+化肥(处理2)、1/2...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早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连年实施,暴露出了竹林退化、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为研究不同施肥对雷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在雷竹主产区布置了6个肥料试验处理,即猪栏肥+化肥(处理1)、菜籽饼+化肥(处理2)、1/2猪栏肥+1/2化肥(处理3)、纯化肥(处理4)、2/3纯化肥(处理5)和1/2纯化肥(处理6)。各处理肥料用量按氮素总投入量设定,6个处理氮素总投入量比例为2.0∶2.0∶1.0∶2.0∶1.5∶1.0。试验从2005年5月开始,2005年12月冬季覆盖前采样分析了土壤的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有机肥化肥混合(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土壤总有机碳质量分数明显高于纯无机肥处理(P<0.01),而处理1和处理2又高于处理3(P<0.05),而不同用量无机肥的3个处理(处理4,处理5和处理6)间无差别。除处理3与处理6外,有机无机肥混施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均高于纯无机肥(P<0.01)。有机无机混施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明显高于纯化肥的处理,不同用量的有机无机混施处理间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值无明显差异;而纯化肥处理表现为随化肥用量的增加,其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值明显下降。有机无机混施处理与纯化肥处理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模式存在明显不同,施用量最大的处理4又不同于处理5和处理6。不同施用处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McIntosh)进一步证明,有机无机混施与纯化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的不同影响,以及化肥用量增加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的不利影响。因此,建议采用有机无机肥混施的方法来避免高浓度肥料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不良影响,以保证雷竹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雷竹 化肥 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量碳
下载PDF
2014-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HIV抗体筛查和确证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秋芳 范妤 +6 位作者 张亚军 张相猛 卢晓芸 施怡茹 徐瑞芳 潘俊锋 赵锦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21-825,832,共6页
目的了解辖区近年HIV检测工作情况,为艾滋病检测质量管理和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20年初筛有反应标本,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2015年和2020年修订版)》要求,分别采用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三/四... 目的了解辖区近年HIV检测工作情况,为艾滋病检测质量管理和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20年初筛有反应标本,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2015年和2020年修订版)》要求,分别采用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三/四带化学发光法、胶体硒法进行复检,对复检任一方法有反应标本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确证。结果1374份复检有反应标本进行抗体补充试验,阳性为1156(84.13%),阴性为148份(10.77%),不确定为70份(5.10%);VCT门诊和医疗机构门诊是发现HIV感染的主要方式,ELISA法和胶体硒法复核有反应确证阳性率为95.12%,胶体硒法两种试剂复核均有反应确证阳性率为90.45%,高于单一ELISA法或胶体硒法复核。确证阳性15~40岁人群占多数(70.76%),其次为50岁以上人群(17.56%);男性∶女性为36.3∶1;确证阳性标本的S/CO比值>不确定标本>阴性标本;不确定标本中,p24和gp160条带出现频率分别为62.86%和52.86%,同时含有gp160、p24条带随访进展为阳性的占62.50%(10/16)。结论四代ELISA和胶体硒法联合复核能有效降低假阳性率,复检S/CO比值大小和确证条带分布有一定提示作用,对于不确定但条带有两条以上且筛查S/CO比值较高的标本,应及时进行核酸检测等补充试验或者积极跟进随访;加强青壮年和老年男性的艾滋病防病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HIV抗体筛查 确证试验 S/CO值
下载PDF
商品林地土壤养分贫瘠化评价 被引量:16
20
作者 徐秋芳 俞益武 姜培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9-102,共4页
以常绿阔叶林为参比 ,分析了红壤上人工杉木林、毛竹林、茶园和果林 4类商品林地土壤养分贫瘠化状况。结果表明 :在 7项养分指标中 ,土壤全磷和有效磷贫瘠化程度最强 ,中度贫瘠和严重贫瘠两级之和平均达到了6 8.1 5 %和 73 .4 0 % ;土... 以常绿阔叶林为参比 ,分析了红壤上人工杉木林、毛竹林、茶园和果林 4类商品林地土壤养分贫瘠化状况。结果表明 :在 7项养分指标中 ,土壤全磷和有效磷贫瘠化程度最强 ,中度贫瘠和严重贫瘠两级之和平均达到了6 8.1 5 %和 73 .4 0 % ;土壤全钾和速效钾贫瘠化程度相对较轻 ,特别是全钾中度和严重贫瘠之和只占 4 4 .71 %。比较不同商品林地 ,土壤养分贫瘠化程度为杉木林 >笋用竹林 >茶园 >果林 ,它们的土壤养分贫瘠化综合指标值 (IN-DI)分别为 0 .4 793 ,0 .5 4 86 ,0 .6 0 1 8,0 .6 6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林地 杉木林 笋用竹林 茶园 果林 土壤养分 贫瘠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