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关系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徐美恒 尹明丽 2于春敖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69-171,共3页
探讨了公共关系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述了公共关系学的公众利益观念、形象意识、传播沟通及信息管理。
关键词 公共关系学 大学生素质教育 价值
下载PDF
刍论公共关系学学科归属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美恒 尹明丽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70-173,共4页
探讨了公共关系学的学科归属问题 ,从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公共关系实践的发展情况两个方面 ,对我国公共关系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认为公共关系学应该定名为公共关系管理学 ,并把它作为管理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学科加以规范定位 。
关键词 公共关系学 形象管理 管理学分支 学科归属
下载PDF
藏族作家小说中人物语言的民族心理特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徐美恒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125,共5页
藏族作家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显示了藏族的独特文化,对民俗文化和民族心理研究有一定的价值。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发现,藏族人善于运用比兴、象征的言说方式隐含着独特的"感悟—理喻"思维模式,传达出他们对理性的崇尚和对体验认识... 藏族作家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显示了藏族的独特文化,对民俗文化和民族心理研究有一定的价值。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发现,藏族人善于运用比兴、象征的言说方式隐含着独特的"感悟—理喻"思维模式,传达出他们对理性的崇尚和对体验认识的重视,隐含着古老而纯朴的审美心理品质;神灵信仰和灵魂信仰观念在藏族人的言行中具有伦理约束效应;藏传佛教文化和藏族传统的民间文化构成了藏人重要的智慧资源;小说中以人物语言方式出现的歌谣用诗意的方式显示了浪漫的民族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作家小说 人物语言 民族心理特性 民俗信仰与民俗文化价值
下载PDF
藏族作家长篇小说的独特艺术成就 被引量:5
4
作者 徐美恒 《西藏研究》 CSSCI 2006年第1期90-97,共8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藏族作家的长篇小说的创作与出版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考察十几部藏族作家的长篇小说,发现它们在人物语言、结构形态、描写对象三个方面表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藏族作家的小说在这三个方面之所以特色鲜明,是与藏...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藏族作家的长篇小说的创作与出版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考察十几部藏族作家的长篇小说,发现它们在人物语言、结构形态、描写对象三个方面表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藏族作家的小说在这三个方面之所以特色鲜明,是与藏民族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作家 长篇小说 艺术独创
下载PDF
关于开放大学办学模式创新的设想 被引量:4
5
作者 徐美恒 《现代远距离教育》 CSSCI 2011年第4期20-22,共3页
"办好开放大学"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但是,如何办好开放大学?理论界众说纷纭。以省为基本单位,以有效服务的适度活动半径为基础,依托大城市和地方中心城市,根据具体情况,每个省创建一所或多所开放大学;... "办好开放大学"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但是,如何办好开放大学?理论界众说纷纭。以省为基本单位,以有效服务的适度活动半径为基础,依托大城市和地方中心城市,根据具体情况,每个省创建一所或多所开放大学;在内部管理体制上以学科和专业为基础,进行学院制改革,突出学院的教学科研主体地位和专业建设发展核心地位,使开放大学真正发展成为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新型大学。这应该是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基础,创办开放大学新模式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大学 模式创新 广播电视大学系统 改革设想
下载PDF
论藏族当代汉语诗歌审美想象的独特魅力 被引量:2
6
作者 徐美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166,共6页
藏族诗人的汉语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为浓郁的宗教文化色彩、浪漫的民族天性与浪漫抒情、地理童话与魔幻表达契合而成的瑰丽意象。这些因素具有藏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为现代汉语诗歌开拓出新的创作景观。
关键词 藏族诗人 汉语诗歌 藏民族文化 审美魅力
下载PDF
“文革”文学的反文化特质省思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美恒 姚朝文 张朝丽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31-34,共4页
“文革”文学中的反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否定和忽略文学的审美属性、情感属性等根本性内涵,过分强调文学的政治功用性和社会功利性因素;而这种功利追求又是违背人类社会基本生存价值原则和历史进步规律的,也是反科学真理的。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文学 文化 中国 审美价值
下载PDF
开放大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徐美恒 《天津电大学报》 2013年第2期23-26,共4页
电大改革只有抓住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这根主线,才能够培养专业教师团队,提升教学质量,"办好开放大学"。省电大应瞄准开放大学建设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建成本科专业的基本发展构架,形成自主开办本科专业的能力,在此... 电大改革只有抓住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这根主线,才能够培养专业教师团队,提升教学质量,"办好开放大学"。省电大应瞄准开放大学建设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建成本科专业的基本发展构架,形成自主开办本科专业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经过巩固提高,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建成一些研究生层次的专业。这样,省电大将成为办学层次基本完备、具有开展完整的学历教育能力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获得自我生长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更好地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大学 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 电大改革
下载PDF
论小说的“类体验叙述”创作方式及其审美特征和兴盛意义——以当代几位女性作家的创作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徐美恒 《理论与创作》 CSSCI 2011年第2期20-25,共6页
一 所谓"类体验"就是类似于体验,即好像是亲身经历过。一般来说,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比较容易造成"类体验"效果,但是,如果用第二、三人称叙述的小说根本不会产生类体验效果,那么,事情就比较简单,类体验叙述只能算作第一人称叙述... 一 所谓"类体验"就是类似于体验,即好像是亲身经历过。一般来说,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比较容易造成"类体验"效果,但是,如果用第二、三人称叙述的小说根本不会产生类体验效果,那么,事情就比较简单,类体验叙述只能算作第一人称叙述的一种审美效果。这样,"类体验叙述"就不能上升到叙事艺术的高度作为创作方式来讨论。实际的情况是,传统的批评术语不那么灵验了,在一些作家那里,特别是在不少女作家那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叙述 创作方式 女性作家 审美效果 小说 特征和 当代 意义
下载PDF
论阿来中短篇小说的父亲形象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美恒 《西部学刊》 2016年第17期16-20,共5页
阿来的《尘埃飞扬》中短篇小说集共收录21篇作品,其中,描写父亲形象的有11篇之多,这种对父亲的热情关注显示了阿来小说创作的"父亲情结",流露了一个男性作家对父亲角色的思考。在各种父亲形象中,既有居于家庭统治地位的父亲,... 阿来的《尘埃飞扬》中短篇小说集共收录21篇作品,其中,描写父亲形象的有11篇之多,这种对父亲的热情关注显示了阿来小说创作的"父亲情结",流露了一个男性作家对父亲角色的思考。在各种父亲形象中,既有居于家庭统治地位的父亲,也有退出父亲权威地位的孤独老者,有渴望确认父亲身份的男人,也有用生命的终结阐释父亲意义的人,更有伙伴关系式的父亲。阿来对父亲形象和父子关系的较多描写,使他的创作具备比较明显的阳刚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来小说 父亲形象 性别想象 创作特征
下载PDF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美恒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4-133,共10页
阿来在2015和2016年出版了中篇小说《蘑菇圈》《三只虫草》《河上柏影》,三部作品表面上以青藏高原出产的珍稀植物的命运为题材,颇具高原传奇色彩,其实,与其之前作品相比,"珍稀植物三部"更具明显整体统一的新气象,特别在人物... 阿来在2015和2016年出版了中篇小说《蘑菇圈》《三只虫草》《河上柏影》,三部作品表面上以青藏高原出产的珍稀植物的命运为题材,颇具高原传奇色彩,其实,与其之前作品相比,"珍稀植物三部"更具明显整体统一的新气象,特别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珍稀植物三部"的主要人物一扫以往作品那种病态、疯癫、苦难、无助、不幸与神秘状态,转变为健康、理性、勤劳、刚强、智慧、奋斗的劳动者形象,斯鮍、王木匠、伊娜、王泽周、桑吉等,拥有健全、完美的人格,在时代巨变中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创造了幸福美好的人生,为社会提供了榜样力量。"珍稀植物三部"显示了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从残缺到完美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来 人物形象塑造 传播正能量 小说创作转变
下载PDF
论藏族古代小说《勋努达美》的性别文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美恒 《西部学刊》 2017年第2期19-23,共5页
《勋努达美》被认为是藏族古代仅存的两部长篇小说之一。作为宗教文学著作,它其实是印度文化在佛教力量推动下在藏区横向移植的成果。作为描写印度封建贵族生活的小说,其中所蕴藏的性别文化属于封建社会背景下的父权制度文化,在性别政... 《勋努达美》被认为是藏族古代仅存的两部长篇小说之一。作为宗教文学著作,它其实是印度文化在佛教力量推动下在藏区横向移植的成果。作为描写印度封建贵族生活的小说,其中所蕴藏的性别文化属于封建社会背景下的父权制度文化,在性别政治上存在歧视女性的严重男女不平等问题。爱情描写中的"女慕男"模式表达了男性的话语霸权;婚姻中男性主人公勋努达美王子毅然斩断红尘,遁入林海修行,在践行解脱之道的同时,却也显示了男性的自我中心倾向和对女性的轻视以及缺乏责任,难以摆脱夫妻关系中薄情寡义的反伦理处境;由于佛教文化的渗透,作品中存在比较极端的歧视和丑化女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古代小说 《勋努达美》 性别文化
下载PDF
性别文化视域下的原型传承:藏族当代诗歌的父亲与母亲形象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美恒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藏族当代诗歌在逐渐深化的民族身份确认创作思潮背景下,显示出日益鲜明的民族文化品质,不仅以特有的意象丰富了中华诗坛,更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再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从性别文化的角度观察,藏族当代诗歌中大量存在... 20世纪80年代以来,藏族当代诗歌在逐渐深化的民族身份确认创作思潮背景下,显示出日益鲜明的民族文化品质,不仅以特有的意象丰富了中华诗坛,更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再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从性别文化的角度观察,藏族当代诗歌中大量存在的父亲、母亲意象,是在古老的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民族文化特点展现,诗作中对父亲形象的无意识精神偶像指认背后带有明显的"猕猴崇拜"的原型传承,在父亲形象和母亲形象对举的诗篇中,以父为主和以母为次的关系呈现也折射出"猕猴和罗刹女"神话的原型影响。藏族诗人对乡土观念和家园意识的坚守,彰显了宝贵的田园诗意价值,是对人类原初的温情的守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当代诗歌 父亲与母亲形象 性别想象原型
下载PDF
论鲁迅《故事新编》篇章排序的逻辑艺术与主题寓意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美恒 《西部学刊》 2019年第23期77-82,共6页
《故事新编》的八篇小说在篇章排序上没有按照创作的时间先后编排,而是依据“故事”发生的历史时序及作品的主题逻辑进行排序,这种历史时序逻辑使小说集各篇作品的主题得到逻辑化整合,在形式上构成有机的完美组合,形成完整统一的主题寓... 《故事新编》的八篇小说在篇章排序上没有按照创作的时间先后编排,而是依据“故事”发生的历史时序及作品的主题逻辑进行排序,这种历史时序逻辑使小说集各篇作品的主题得到逻辑化整合,在形式上构成有机的完美组合,形成完整统一的主题寓意,创造出“化零为整”的整体隐喻效果,形成了一体化的艺术空间,传达了鲁迅借小说对中国古老的传统文明的思考、评价,寄托了一个“五四”启蒙者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救治国民精神、振兴民族的理想与感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篇章排序的逻辑艺术 历史时序 主题寓意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中对“鲁镇”的民俗描写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美恒 《西部学刊》 2016年第20期30-33,共4页
鲁迅《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有5篇明确提到"鲁镇"并对其民俗做了多侧面的描写,诸如《孔乙己》中的衣食风俗、《明天》中的丧葬风俗、《风波》中的"起名字"、"辫子"和"裹脚"风俗、《祝福... 鲁迅《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有5篇明确提到"鲁镇"并对其民俗做了多侧面的描写,诸如《孔乙己》中的衣食风俗、《明天》中的丧葬风俗、《风波》中的"起名字"、"辫子"和"裹脚"风俗、《祝福》中的年俗祭祀和婚嫁风俗,以及《社戏》中的出嫁女省亲风俗等。鲁迅对"鲁镇"的这些民俗描写有深刻的文化批判用意。特别是《社戏》中对"鲁镇"之外平桥村的民风描写,以一种纯朴、天然的美好与"鲁镇"民俗形成鲜明对比,隐喻地传达了他对"鲁镇"生活的不满、厌恶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民俗描写 文化批判 理想展望
下载PDF
藏族古代小说《郑宛达哇》的性别文化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美恒 《西部学刊》 2016年第5期55-58,共4页
《郑宛达哇》是藏族古代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传说,18世纪中叶经西藏达普寺第四世活佛达普巴·罗桑登得坚赞整理创作后,成为具有鲜明佛教思想的作品。在佛教思想和封建社会父权制度文化的双重作用下,《郑宛达哇》的... 《郑宛达哇》是藏族古代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传说,18世纪中叶经西藏达普寺第四世活佛达普巴·罗桑登得坚赞整理创作后,成为具有鲜明佛教思想的作品。在佛教思想和封建社会父权制度文化的双重作用下,《郑宛达哇》的性别文化形态表现出明确的男性中心特点,歧视女性,贬抑女性。从小说描写的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来看,男女不平等已经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世俗文化。在两性关系极度失衡的封建父权制文化中,女性唯一可以凭借的与男性对话的条件就是男性对女性的情感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古代小说 《郑宛达哇》 性别文化
下载PDF
一个女人在机村的遭际——论阿来小说中的单亲母亲形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美恒 《西部学刊》 2016年第7期35-38,共4页
阿来的多篇(部)小说描写到一个叫机村的地方。机村是父权制社会,村里有个单亲母亲叫桑丹。桑丹是机村来历不明的女人,也是一个受迫害的精神病患者。她可能是“高贵的大家闺秀”,由于“癫狂”而存留了藏族传统文化中一些神性力量。... 阿来的多篇(部)小说描写到一个叫机村的地方。机村是父权制社会,村里有个单亲母亲叫桑丹。桑丹是机村来历不明的女人,也是一个受迫害的精神病患者。她可能是“高贵的大家闺秀”,由于“癫狂”而存留了藏族传统文化中一些神性力量。桑丹是一个象征符号,象征自在的备受侵害的大自然,也象征机村传统文化中的神性因素。桑丹也是一个性别话语符号,她以“罗刹魔女”的本能欲望打败了机村男人们的伦理道德,以受侵害者的姿态提示了两性关系中理性的重要意义。桑丹也是一个女性主义命题,喻示机村对工业文明的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来小说 单亲母亲 文化符号意义
下载PDF
现代乡土小说兴起的社会变革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美恒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25-130,共6页
五四平民文学观念引导下的乡土小说的崛起,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蔚为壮观的创作现象。它在时代洪流中的发展与分化,形成了人道主义的文学和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农民翻身文学两种走向。这两种社会思潮性质的创作使农村社会问题成为重要... 五四平民文学观念引导下的乡土小说的崛起,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蔚为壮观的创作现象。它在时代洪流中的发展与分化,形成了人道主义的文学和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农民翻身文学两种走向。这两种社会思潮性质的创作使农村社会问题成为重要的社会舆论,推动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 乡土小说 社会变革意义 代表作品
下载PDF
论藏族作家小说创作中的文化选择及其审美形态差异
19
作者 徐美恒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6期97-101,共5页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藏族作家的小说在审美方式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与国家意识形态紧密结合的现实主义小说继续存在的同时,具有藏民族神秘文化色彩的所谓"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大量出现。通过比较这两类小说在主题表...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藏族作家的小说在审美方式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与国家意识形态紧密结合的现实主义小说继续存在的同时,具有藏民族神秘文化色彩的所谓"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大量出现。通过比较这两类小说在主题表现、结构状态、人物塑造、语汇系统及其意义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可以揭示藏族作家在民族文化建设中的主体选择倾向,以及藏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小说后产生的独特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作家 魔幻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 文化选择倾向 审美方式转变
下载PDF
原初的宿命:人类起源神话比较视域下藏族始祖神话的性别想象
20
作者 徐美恒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6,共9页
藏族的始祖神话经历了从"猴子与哲塞姆"到"猕猴与罗刹女"的演变,动力源于吐蕃政权意识形态的转型,即佛教取代苯教。在社会意识形态转变过程中,重构社会文化的冲动改写了既有文化资源,使原初部族起源的性别想象所蕴... 藏族的始祖神话经历了从"猴子与哲塞姆"到"猕猴与罗刹女"的演变,动力源于吐蕃政权意识形态的转型,即佛教取代苯教。在社会意识形态转变过程中,重构社会文化的冲动改写了既有文化资源,使原初部族起源的性别想象所蕴含的人类文化信息被打上了佛教烙印,由原来的母系关系确定条件下追寻父系的情况,演变为神化父系、妖魔化母系的情况。这种演变的本质是父权制社会男性中心地位确立后,制造男性话语霸权的结果。比较藏族的始祖神话与女娲造人和亚当与夏娃传说的异同,从文学研究的母题与原型角度,可以把握到不同民族文化的性别想象的原初宿命,其如隐秘的基因,为人们解开后世文学中性别想象特点提供原始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始祖神话 性别想象 文化基因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