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不同入侵地区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表型观测分析
1
作者 范泽文 郑凤萍 +7 位作者 杨云海 杨韶松 张付斗 申时才 徐高峰 张志燕 钏丽 崔宇琛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7期127-134,共8页
旨在明确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云南省11个不同发生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在同质园条件下分别观测其植物性状及差异。试验可以看出,不同入侵地区发生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同质园条件下进一步的生长、繁殖特征差异显著,其中根萌芽性状指数的变异... 旨在明确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云南省11个不同发生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在同质园条件下分别观测其植物性状及差异。试验可以看出,不同入侵地区发生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同质园条件下进一步的生长、繁殖特征差异显著,其中根萌芽性状指数的变异幅度达到了54.23%,茎秆直径、叶宽和叶形指数变异幅度为23.63%~26.31%。在生物量分配比中,花生物量分配占比最高的植株来自文山州丘北县,叶生物量分配占比最高的植株来自昆明西山区,茎秆生物量分配占比最高的植株来自昆明盘龙区,根部生物量分配占比最高的同样来自昆明盘龙区。进一步测定加拿大一枝黄花POD、SOD、CAT、MDA酶活,来自11个不同入侵地区和生境的植株群体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以文山州丘北点和昆明盘龙点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的茎秆、株高和酶活等性状表现较为突出。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植物性状中叶表现出一定差异性,但在气候因子的偏相关性分析中发现,原始地的气候因子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影响较小。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植物性状基本稳定一致,但不同入侵地区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表型具有一定差异和可塑性。研究结果对明确该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云南省的生态适应性奠定重要科学基础,同时为预警、监测及防范该入侵植物的扩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植物性状 植物可塑性 酶活性 同质园试验
下载PDF
2种农作物对外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茎节克隆繁殖与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吴冉迪 葛丽清 +7 位作者 张付斗 申时才 杨云海 杨韶松 郑凤萍 范泽文 高家乐 徐高峰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4期104-111,共8页
旨在评估农作物红薯与香茅草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茎节克隆繁殖及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采用红薯和香茅草的地上部分粉碎物,对空心莲子草茎节实施了3种不同处理:表层覆盖、混土栽培和水提液浇灌。通过测定茎节的... 旨在评估农作物红薯与香茅草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茎节克隆繁殖及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采用红薯和香茅草的地上部分粉碎物,对空心莲子草茎节实施了3种不同处理:表层覆盖、混土栽培和水提液浇灌。通过测定茎节的存活率、生物量及酶活性等指标,评估不同处理对空心莲子草影响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100 g/kg的处理浓度下,经过红薯混土栽培和香茅草水提液浇灌处理后,空心莲子草茎节的存活率分别降至55.56%和43.75%。相比之下,高浓度(100 g/kg)的水提液浇灌处理显著抑制了空心莲子草的茎长(红薯:3.37 cm,香茅草:2.25 cm)、根长(红薯:3.34 cm,香茅草:2.62 cm)、叶面积(红薯:0.46 cm^(2),香茅草:0.37 cm^(2))及生物量(红薯:0.19 g,香茅草:0.13 g)。此外,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这些变化反映了植物应对氧化应激的生理反应。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100 g/kg的高浓度红薯与香茅草处理能显著抑制空心莲子草的茎节克隆繁殖与幼苗生长,尤其是通过水提液浇灌的方式效果更为显著。这一发现对于开发新的植物生长调控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红薯 香茅草 克隆繁殖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薇甘菊不同繁殖体单位存活能力和植株表型可塑性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徐高峰 申时才 +2 位作者 张付斗 李天林 张玉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134-3141,共8页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对入侵性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unth)的克隆繁殖和植株形态特征的可塑性,提高对该物种的预警能力和控制能力。【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内通过模拟干旱和淹水条件,研究土壤水分对薇甘菊不同繁殖单位存活...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对入侵性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unth)的克隆繁殖和植株形态特征的可塑性,提高对该物种的预警能力和控制能力。【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内通过模拟干旱和淹水条件,研究土壤水分对薇甘菊不同繁殖单位存活能力的影响;通过温室水分控制试验研究低、中、高土壤水分和水深1 cm条件下,薇甘菊植株的表型可塑性。【结果】除节间和不定根外,土壤水分对薇甘菊其它营养繁殖体单位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营养繁殖体单位在同等土壤水分条件下的存活率存在差异。当土壤含水量为12.5%时,薇甘菊地下营养繁殖体不定根+节点、不定根+根状茎+节点的存活率显著大于其它营养繁殖单位,而叶片则不能存活;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各营养繁殖单位的存活率逐渐增大;当处于淹水状态时,在水深1 cm条件下,营养繁殖体节间、节点、不定根、不定根+节点不能存活,而其它营养繁殖体的存活率均超过80%;但水深为6 cm时,各营养繁殖体均不能存活。薇甘菊的主茎长、总分枝长、叶面积和主茎节间长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分枝数则在高土壤水分含量下达到最大,且各土壤水分处理间差异显著;茎节数在中土壤水分含量下达到最大,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薇甘菊的地上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以及地上生物量分配和叶生物量分配均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大;而茎生物量分配在中等土壤水分含量下最大;地下生物量在高土壤含水量时达到最大,后在淹水状态下减小,而地下生物量分配则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加而减小。【结论】薇甘菊的克隆繁殖和植株形态随土壤水分变化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干旱(土壤含水量为12.5%)和淹水(水深1 cm)条件下,均可通过营养繁殖体克隆繁殖并生长,而在水深6 cm则不能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克隆繁殖 表型可塑性 土壤水分条件 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不同密度五种植物对薇甘菊幼苗的竞争效应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高峰 张付斗 +2 位作者 李天林 申时才 张玉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8-804,共7页
以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和多年生植物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Alexeev)、黑麦草(Lolium perenne)、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杂三叶(Alsike clover.)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试验材料,温室条... 以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和多年生植物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Alexeev)、黑麦草(Lolium perenne)、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杂三叶(Alsike clover.)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试验材料,温室条件下采用密度添加系列设计,研究了5种植物在不同密度下对薇甘菊幼苗的竞争效应,为薇甘菊生物替代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种受试植物及其不同种植密度对薇甘菊幼苗的生物量、株高和分枝数具有极显著影响(P<0.001),但两者互作除对薇甘菊幼苗的株高显著影响外,对其幼苗的生物量和分枝数均无显著影响。(2)同等密度条件下,供试5种植物中的黑麦草和黄花蒿对薇甘菊幼苗的生物量、株高和分枝数的抑制作用最强,高羊茅次之,杂三叶和紫花苜蓿对薇甘菊幼苗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弱。(3)5种植物与薇甘菊混种组合中薇甘菊的相对产量(RY)均显著小于1,说明供试5种植物对薇甘菊的种间竞争作用强于其种内竞争;不同密度的黑麦草、黄花蒿和高羊茅与薇甘菊混种,3种竞争植物的竞争平衡指数(CB)均显著大于0;而杂三叶和紫花苜蓿仅在其与薇甘菊的混种密度分别大于200和300株/m2时,其竞争平衡指数(CB)大于0,而低密度时均小于0;说明供试5种植物中,黑麦草、黄花蒿和高羊茅的竞争能力强于薇甘菊幼苗,而杂三叶和紫花苜蓿在低密度条件下的竞争能力较薇甘菊幼苗弱。可见黑麦草、黄花蒿和高羊茅有望被作为替代竞争植物用来对薇甘菊进替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高羊茅 黑麦草 黄花蒿 杂三叶 紫花苜蓿 替代控制
下载PDF
5种植物对薇甘菊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徐高峰 张付斗 +2 位作者 李天林 张云 张玉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39-1443,共5页
用水作为溶剂对云南省薇甘菊发生地伴生的常见本地物种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和外来物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L.)以及农粮作物红薯(Ipomoea batatas)... 用水作为溶剂对云南省薇甘菊发生地伴生的常见本地物种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和外来物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L.)以及农粮作物红薯(Ipomoea batatas)地上部分进行提取,后将各提取液配制成一定质量浓度的营养液培养薇甘菊幼苗,12 d后测其对薇甘菊幼苗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表明,5种供试植物的水提取物均能抑制薇甘菊幼苗的生长,且彼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5种植物化感作用的综合抑制效应总体表现为:空心莲子草>异型莎草>三叶鬼针草,水蓼和红薯对薇甘菊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相似,但强度明显弱于前3种植物;不同供试植物的水提取物对薇甘菊幼苗新增质量的受抑制程度均大于茎长和根长的受抑制程度。说明入侵地许多与薇甘菊伴生的物种具有抑制薇甘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其中外来种群的抑制作用总体强于本地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化感作用 种群适应性 综合效应
下载PDF
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和经济阈值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徐高峰 张付斗 +3 位作者 李天林 单芹丽 张云 吴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409-4417,共9页
【目的】研究云南麦田虉草属2种外来入侵杂草奇异虉草Phalarisparadoxa L.和小子虉草Phalarisminor Retz.的生物学特性、对小麦的竞争性与危害性以及经济阈值,为了解和防控两种外来入侵杂草奠定基础。【方法】温室条件下,以小麦云选2号... 【目的】研究云南麦田虉草属2种外来入侵杂草奇异虉草Phalarisparadoxa L.和小子虉草Phalarisminor Retz.的生物学特性、对小麦的竞争性与危害性以及经济阈值,为了解和防控两种外来入侵杂草奠定基础。【方法】温室条件下,以小麦云选2号作为参照和受体植物,采用密度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比较奇异虉草、小子虉草和云选2号的生物学特性差异,分析两种杂草对云选2号的竞争效应、产量性状影响以及经济阈值。【结果】营养生长阶段云选2号的株高、叶长和叶宽以及生长发育速度均显著大于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而生殖生长阶段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的生长发育速度则快于云选2号,但三者的生育期却无较大差异,分别为:小子虉草(129.33d)>云选2号(128.78d)>奇异虉草(124.78d)。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对云选2号的竞争作用与密度正相关,随着密度的增加,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对云选2号的竞争能力逐渐增强,其中小子虉草的竞争能力强于奇异虉草。不同密度的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与云选2号混种,云选2号的产量性状受到显著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函数模型y=96.5687×(1-e-[(x+2.1672)/54.5604]^0.8220)和y=96.3346×(1-e-[(x+2.5306)/46.7132]^0.7918)可较好拟合不同密度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与云选2号产量损失间关系。田间人工防除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经济阈值分别为3.07和2.63株/m2,化学药剂精恶唑禾草灵(骠马,Fenoxaprop-ethyl,德国拜耳公司)防除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经济阈值分别为1.71和1.61株/m2。【结论】温室条件下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的生物学特性与小麦云选2号存在一定差异;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对云选2号存在较强的竞争作用,与云选2号混种对小麦的产量性状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虉草 小子虉草 竞争效应 经济阈值
下载PDF
不同物种和种植比例对小子虉草表型可塑性与竞争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徐高峰 张云 +3 位作者 申时才 张付斗 李天林 金桂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07-1514,共8页
入侵植物小子虉草(Phalaris minor Retz.)为农田恶性杂草,对其科学、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是世界性难题。本文以小子虉草为试验对象,在温室条件下采用de Wit取代法,研究了其与小麦、蚕豆和油菜3种农作物在不同混种比例下,小子虉草的表型可... 入侵植物小子虉草(Phalaris minor Retz.)为农田恶性杂草,对其科学、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是世界性难题。本文以小子虉草为试验对象,在温室条件下采用de Wit取代法,研究了其与小麦、蚕豆和油菜3种农作物在不同混种比例下,小子虉草的表型可塑性与竞争效应,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对该入侵物种的预警和控制能力。结果表明,除混种比例对小子虉草的分枝数和主穗长度影响不显著外(P≥0.05),作物种类、混种比例以及二者交互对小子虉草的株高、主穗种子数、剑叶面积和生物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0.001)。在油菜混合种群中,小子虉草的株高显著大于按同等比例与小麦、蚕豆的混合种群及其单一种群的株高,但分枝数、主穗长、主穗种子数、剑叶面积和生物量则显著小于按同等比例与小麦、蚕豆混种时植株的上述指标。3种作物按不同比例与小子虉草混种时,小麦、蚕豆和油菜的相对产量均小于1.0,表明3种作物与小子虉草在田间以种间竞争为主;小子虉草与蚕豆以各种比例混种、与小麦以1∶1和1∶2混种时,其相对产量均大于1.0,表明此时以其种内竞争为主;油菜混合种群中小子虉草的相对产量均小于1.0,表明此时以种间竞争为主。在混种比例大于1∶1时,小子虉草与油菜的竞争平衡指数显著小于0,表明此时油菜的竞争能力大于小子虉草,而供试其他条件下小子虉草与供试作物的竞争平衡指数均显著大于0,说明小子虉草对小麦、蚕豆及低密度种植条件下的油菜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油菜对小子虉草具有较强的竞争抑制作用,在油菜混合种群小子虉草的分枝数、主穗长、主穗种子数、剑叶面积和生物量显著降低,因此在小子虉草入侵地大面积种植油菜有抑制小子虉草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子虉草 小麦 蚕豆 油菜 混种 表型可塑性 竞争效应
下载PDF
异质环境下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适应性与繁殖特性 被引量:26
8
作者 徐高峰 申时才 张付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58-1264,共7页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unth)为世界上最具有入侵性和危害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其控制与管理已成为长期以来世界性难题。了解入侵植物薇甘菊在异质环境下的适应性与繁殖特性对安全有效预警、监测和防治该入侵物种具有重要意...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unth)为世界上最具有入侵性和危害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其控制与管理已成为长期以来世界性难题。了解入侵植物薇甘菊在异质环境下的适应性与繁殖特性对安全有效预警、监测和防治该入侵物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薇甘菊盛花期,根据薇甘菊入侵生境的光照条件、群落结构和生长方式差异,在薇甘菊常见的4种入侵生境(林地、荒地、农田和和河边)选取10个样地,调查研究了不同生境条件下薇甘菊的开花结实和繁殖分配,并运用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生境条件下薇甘菊的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比例(LMF)和茎干物质比例(SMF)的3种叶片功能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生境条件对薇甘菊的开花结实和繁殖分配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抛荒农田(样地Ⅷ)和河流边缘(样地Ⅸ和Ⅹ)薇甘菊的总花数、种子量、生殖枝茎生物量分配和花生物量分配均显著大于其他生境,显示在有利于其生长的条件下,薇甘菊种群倾向于有性繁殖;而在不利于薇甘菊生长的低光照林地(样地Ⅰ)和种间竞争强的农田红薯地(样地Ⅵ)生境条件下,薇甘菊的总花数和种子量明显小于其他生境,但营养枝叶生物量分配显著大于其他样地,而茎生物量分配值则处于中间值,表明在不利于其生长的生境条件下,薇甘菊通过提高营养枝茎的生物量分配和叶的生物量分配来适应,其种群则更倾向于克隆繁殖。通过分析不同生境条件下薇甘菊的叶片功能性状,结果表明,在不利于薇甘菊生长的低光照林地(样地Ⅰ)和种间竞争强的农田红薯地(样地Ⅵ)生境条件下,薇甘菊的叶面积和茎干物质比例(SMF)显著小于其他样地,且彼此差异不显著;但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比例(LMF)则显著大于其他样地,显示薇甘菊可通过提高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比例(LMF),降低茎干物质比例(SMF)来适应低光照和种间强竞争等不利生境;而在抛荒农田(样地Ⅷ)和河流边缘(样地Ⅸ和Ⅹ)有利于其生长的生境条件下,薇甘菊则通过相反的策略来适应环境。以上结果表明薇甘菊通过调节各功能性状之间的权衡来适应环境,对异质环境条件具有不同的生长与繁殖适应对策,具有强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比叶面积 叶干物质比例 茎干物质比例 繁殖分配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徐高峰 张付斗 +2 位作者 李天林 申时才 张玉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58-1465,共8页
在室内条件下考察了环境因子温度、pH、盐分、土壤含水量以及种子埋深对外来入侵植物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与小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当温度为5℃、NaCl浓度为0.25 mol/L以及种子埋藏深度达到30 mm时,... 在室内条件下考察了环境因子温度、pH、盐分、土壤含水量以及种子埋深对外来入侵植物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与小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当温度为5℃、NaCl浓度为0.25 mol/L以及种子埋藏深度达到30 mm时,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的种子完全不能萌发,而同等条件下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依次为89.33%、53.33%和95.00%.(2)在pH 4.0~10.0和土壤含水量10.0%~25.0%条件下,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的种子均能萌发;但pH在4.0和10.0以及土壤含水量低于15%时,其发芽率受到显著抑制;当土壤含水量为10%时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19.33%和16.67%,而小麦种子的萌发完全受到抑制.(3)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的幼苗最适生长环境为,温度25℃~30℃、pH为6.0~9.0、NaCl浓度0~0.05 mol/L以及种子埋藏深度为0~5 mm.研究表明温度、盐分和种子埋藏深度是影响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而偏碱性环境更有利于其种子萌发,其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强于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虉草 小子虉草 种子萌发 环境因子
下载PDF
薇甘菊防除后抑制其再次入侵的几种防治措施初探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高峰 岳英 +4 位作者 申时才 郭晋 金桂梅 张付斗 张玉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1-918,共8页
如何避免入侵植物薇甘菊防治后再次入侵是一个困扰国内外学者的难题。在野外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在薇甘菊入侵地施用化学除草剂百草枯、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的化学防治方法以及施用3种化学除草剂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方法对入侵地的植物... 如何避免入侵植物薇甘菊防治后再次入侵是一个困扰国内外学者的难题。在野外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在薇甘菊入侵地施用化学除草剂百草枯、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的化学防治方法以及施用3种化学除草剂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方法对入侵地的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薇甘菊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180 d,采用施除草剂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处理组对入侵地薇甘菊的株防治效果和鲜物质质量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化学防治处理组。化学防治处理组群落薇甘菊的重要值随防治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而其他物种重要值的变化则与之相反,其中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处理后第30天未见薇甘菊发生;综合防治处理组喷药后第180天群落薇甘菊的重要值分别为36.98、22.21和20.13,显著小于处理前、化学防治处理组和对照。化学防治处理组在施药后第30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显著降低,Simpson指数(D)显著增加,Shannon-Wiener指数(H)除百草枯处理显著增加外,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处理显著降低,但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药前差异不显著;而施药后第180天,3种除草剂处理组除Simpson指数(D)显著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药前无显著变化。综合防治处理组,除百草枯+甘薯处理喷药后180 d的Shannon-Wiener指数(H)显著小于喷药前外,其他处理的Simpson指数(D)、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喷药前均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薇甘菊入侵地,通过筛选不同化学药剂和依靠迹地本地种群难以抵御薇甘菊的再入侵与危害,而采用先化学防治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显著降低薇甘菊再发生的重要值,且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无明显改变。研究结果可为入侵地有效控制薇甘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甘薯 化学防治 综合防治 生物多样性 丰富度指数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小子虉草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高峰 申时才 +3 位作者 张付斗 张云 毛佳 金桂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83-1092,共10页
入侵植物小子虉草(Phalaris minor Retz.)对入侵地冬春农作物,尤其是麦类作物危害严重,是世界公认的麦田恶性杂草。近年来,小子虉草在云南省大面积暴发危害,且种群不断扩张,严重威胁农田生态系统和粮食生产安全。然而,我国目前除作者前... 入侵植物小子虉草(Phalaris minor Retz.)对入侵地冬春农作物,尤其是麦类作物危害严重,是世界公认的麦田恶性杂草。近年来,小子虉草在云南省大面积暴发危害,且种群不断扩张,严重威胁农田生态系统和粮食生产安全。然而,我国目前除作者前期开展了初步研究外,尚少见其他研究报道,给其预警与防控带来较大困难。本文根据国外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作者前期研究结果,首先综述目前小子虉草在世界的空间分布,从种间竞争、化感作用等方面分析其对农作物的危害原因;并从小子虉草的生物学特性、种群遗传特性、生态适应性以及入侵环境的可侵入性4个方面,综述分析其种群入侵扩张的成因,同时介绍了国外关于该入侵物种的防除方法。最后结合我国小子虉草的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今后的研究建议。本文通过介绍小子虉草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和种群的入侵扩张机制,对该物种的早期预警、限制传播以及入侵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管理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相关决策者掌握了解小子虉草和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小子虉草 空间分布 入侵扩散机制 防治对策
下载PDF
脑胶质瘤细胞糖酵解表型特征及对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高峰 白晓斌 +3 位作者 王茂德 谢万福 李瑞春 李传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6-411,共6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株SHG44糖酵解表型特征及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化学模拟法(CoCl2)建立人脑胶质瘤细胞株SHG44体外缺氧模型。Realtime-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IF-1αmRNA、PDK1 mRNA、PKM2 mRNA、LDHAmRNA和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株SHG44糖酵解表型特征及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化学模拟法(CoCl2)建立人脑胶质瘤细胞株SHG44体外缺氧模型。Realtime-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IF-1αmRNA、PDK1 mRNA、PKM2 mRNA、LDHAmRNA和蛋白的表达;生物发光法检测细胞内ATP值;酶法检测上清中乳酸含量;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缺氧条件下,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HIF-1α和糖酵解酶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内ATP水平下降、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细胞凋亡增加。结论缺氧能诱使肿瘤细胞出现糖酵解表型特征。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与其代谢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低氧诱导因子 有氧糖酵解 凋亡
下载PDF
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抑草效果与化感潜力和农艺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高峰 申时才 +1 位作者 张付斗 张玉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48-1356,共9页
明确化感潜力和农艺性状对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及其后代抑草效果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对发掘与利用野生种质资源的化感基因培育水稻化感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化感抗稗草长雄野生稻、亚洲栽培稻‘RD23’及其杂交F1代... 明确化感潜力和农艺性状对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及其后代抑草效果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对发掘与利用野生种质资源的化感基因培育水稻化感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化感抗稗草长雄野生稻、亚洲栽培稻‘RD23’及其杂交F1代(RD23×O.longistaminata)和F2代单株分离群体为材料,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温室盆栽试验相结合方法,研究化感潜力和农艺性状对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抑制稗草的影响,并探讨三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室内生物测定为强化感潜力的水稻材料在盆栽条件下对稗草的密度防效、生物量防效和株高抑制作用并非总强于弱化感和无化感作用的水稻材料,但在根际距离0-3 cm时,强化感潜力水稻材料对伴生稗草的抑制效应显著强于弱化感潜力和无化感作用的水稻材料。不论供试材料化感潜力强弱,当根际距离大于3 cm时,株型高大、分蘖强的供试水稻材料在盆栽条件下对稗草的密度防效、生物量防效和株高抑制作用均显著强于株型矮小、分蘖少的材料。供试水稻材料在不同苗龄对稗草的抑制作用也存在显著差异,苗龄60 d的供试材料在根际距离0-3 cm范围内对伴生稗草的密度防效均小于苗龄30 d的对应处理组,但对伴生稗草的生物量防效和株高抑制作用则大于苗龄30 d对应处理组;之后随着距离的增加,除根际距离在3-6 cm的密度防效外,其他均无显著差异。在根际距离0-3 cm时,供试材料的化感综合效应指数(SE)与对伴生稗草的密度防效、生物量防效和株高抑制作用显著相关,但随根际距离的增加相关性逐渐减小;株高和分蘖数与稗草的密度防效不相关,与生物量防效和株高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田间抑草效果与化感潜力、苗龄、株高和分蘖数等因素相关,在根际距离0-3 cm时,化感作用在苗龄30 d的强化感潜力水稻材料的抑草效应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雄野生稻 化感作用 抑草效应 农艺性状 苗龄 根际距离
下载PDF
替莫唑胺(TMZ)联合2-甲氧基雌二醇(2-ME)对小鼠胶质瘤化疗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高峰 王茂德 +3 位作者 姜海涛 谢江涛 谢万福 李瑞春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联合2-甲氧基雌二醇(2-methoxyestradiol,2-ME)对SHG-44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培养SHG-44细胞,建立裸鼠荷瘤模型,荷瘤后将裸鼠随机分空白对照组、TMZ组、2-ME组、TMZ+2-ME组,每组各7只,荷瘤后8 d...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联合2-甲氧基雌二醇(2-methoxyestradiol,2-ME)对SHG-44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培养SHG-44细胞,建立裸鼠荷瘤模型,荷瘤后将裸鼠随机分空白对照组、TMZ组、2-ME组、TMZ+2-ME组,每组各7只,荷瘤后8 d分别给予TMZ、2-ME、TMZ+2-ME,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给药结束5周后取瘤计算抑瘤率,并制备瘤组织细胞悬液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瘤组织HIF-1α、P53蛋白表达。结果:(1)TMZ组、2-ME组及2-ME+TMZ组肿瘤生长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2-ME+TMZ组肿瘤生长低于TMZ组。(2)2-ME+TMZ组、TMZ组及2-ME组的瘤细胞凋亡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2-ME+TMZ组与TMZ组的凋亡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2-ME+TMZ组HIF-1α蛋白表达明显低于TMZ组;2-ME+TMZ组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TMZ组。结论:应用替莫唑胺(TMZ)联合2-甲氧基雌二醇(2-ME)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优于单用TMZ或2-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替莫唑胺 2-甲氧基雌二醇 联合用药 小鼠
下载PDF
沉默缺氧诱导因子对人胶质瘤SHG44细胞糖酵解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高峰 王茂德 +2 位作者 谢万福 姜海涛 李瑞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148-2152,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α)对缺氧状态人胶质瘤SHG44细胞糖酵解及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氯化钴(CoCl2)模拟缺氧,并应用小分子RNA干扰(siRNA)技术沉默HIF-1α基因表达。将细胞分成4组:... 目的探讨沉默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α)对缺氧状态人胶质瘤SHG44细胞糖酵解及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氯化钴(CoCl2)模拟缺氧,并应用小分子RNA干扰(siRNA)技术沉默HIF-1α基因表达。将细胞分成4组:正常培养组、缺氧培养组、阴性对照组和siRNA干扰组。各组又分为常糖组(2 g/L)和高糖组(5 g/L)。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肿瘤细胞HIF-1α和糖酵解酶的mRNA及蛋白表达;生物发光法检测细胞内ATP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坏死及细胞内活性氧的变化。结果①缺氧条件下,HIF-1αsiRNA干扰沉默HIF-1α基因的效率达到71%。②缺氧培养组HIF-1α和糖酵解酶的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培养组(P<0.05),细胞内ATP水平减少、细胞坏死和凋亡均增加,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同时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③siRNA干扰组HIF-1α和糖酵解酶的表达量低于缺氧培养组、阴性对照组(P<0.05);ATP水平低于缺氧培养组,细胞增殖率下降(P<0.05),细胞坏死率高于缺氧培养组(P<0.05),线粒体膜电位恢复。结论缺氧诱使肿瘤细胞表达HIF-1α,促进肿瘤恶性进展;siRNA干扰沉默HIF-1α能加重缺氧状态下SHG44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坏死,其机制与抑制糖酵解、恢复线粒体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胶质母细胞瘤 糖酵解 RNA 小分子干扰 活性氧 线粒体功能障碍 细胞系 肿瘤
下载PDF
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高峰 刘青光 +1 位作者 刘学民 张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08-910,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胰腺组织细胞凋亡与细胞因子TGFβ1和凋亡调控基因Bax蛋白表达的关系 .方法 :32只雌性SD大鼠以 4 %牛磺胆酸钠诱导建立SAP模型 ,2 4只雌性SD大鼠建立假手术模型作为对照 .TUNEL法检测胰腺组织细胞凋... 目的 :探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胰腺组织细胞凋亡与细胞因子TGFβ1和凋亡调控基因Bax蛋白表达的关系 .方法 :32只雌性SD大鼠以 4 %牛磺胆酸钠诱导建立SAP模型 ,2 4只雌性SD大鼠建立假手术模型作为对照 .TUNEL法检测胰腺组织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胰腺组织细胞因子TGFβ1、凋亡调控基因Bax蛋白表达 .结果 :HE染色显示胰腺组织炎症随时间进展而迅速加重 .TUNEL显示假手术组胰腺组织存在极少量的凋亡细胞 ,与时间变化无关 ;SAP模型组胰腺组织中凋亡细胞明显增多 ,并随胰腺炎症程的变化而变化 :3h达到高峰 ,随后迅速减少 ,12h时细胞凋亡以坏死为主 .建模后 1,3,6 ,12h凋亡指数分别为 2 5 .0(8.5 )‰ ,78.5 (11.8)‰ ,4 2 .0 (11.3)‰ ,9.0 (2 .5 )‰ ,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0 1) .免疫组化显示假手术组TGF β1,Bax蛋白仅有极少量表达 ;SAP模型组TGFβ1,Bax蛋白的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对应时相的假手术组 ,建模后 1,3,6 ,12hTGFβ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7.5 (5 .0 ) % ,2 7.5 (5 .0 ) ) % ,5 2 .5 (8.8) % ,77.5 (8.8) % ;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5 .5 (12 .5 ) % ,80 .0 (7.5 ) % ,6 7.5 (10 .0 ) % ,35 .0(8.75 % .结论 :SAP大鼠胰腺细胞凋亡与胰腺炎症程度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细胞凋亡 转化生长因子Β BAX基因
下载PDF
外源酚酸类物质对一个长雄蕊野生稻材料S37化感效应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高峰 张付斗 +2 位作者 李天林 张云 张玉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6,共5页
以长雄蕊野生稻S37为材料,生物测定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阿魏酸(fumalic acid)、香豆酸(p-coumaric acid)和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在不同浓度和诱导时间下对长雄蕊野生稻S37化感抑草效应的影响,以探讨外源酚酸类... 以长雄蕊野生稻S37为材料,生物测定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阿魏酸(fumalic acid)、香豆酸(p-coumaric acid)和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在不同浓度和诱导时间下对长雄蕊野生稻S37化感抑草效应的影响,以探讨外源酚酸类物质对水稻化感效应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外源4种酚酸单剂对稗草的抑制活性较低,但能够诱导长雄蕊野生稻S37使其化感抑草效应增强,且这种诱导效应与外源酚酸的种类、浓度和诱导时间显著相关。叶面喷施4种酚酸后,野生稻S37对伴生稗草株高、根长和鲜质量的抑制率显著提高,其中阿魏酸处理组对稗草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剂量为100mg/L时,对稗草株高和鲜质量的抑制率分别高出对照38.12和26.31个百分点。此外,长雄蕊野生稻S37在酚酸处理后不同时间的叶片水提液对稗草的抑制效应存在差异,处理后48h叶片水提液对稗草的抑制作用最强,后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阿魏酸 香豆酸 对羟基苯甲酸 化感作用 诱导效应 长雄蕊野生稻
下载PDF
薇甘菊化感自毒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高峰 张付斗 +2 位作者 李天林 张云 张玉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220-224,共5页
化感自毒作用是同种植物个体之间的一种化学作用,是植物经过长期适应环境和进化选择而获得的一种种内有序竞争机制。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三种有机溶剂和水分别对薇甘菊(M ikania m icranthaH.B.K)地表茎叶和地下根系进行梯度... 化感自毒作用是同种植物个体之间的一种化学作用,是植物经过长期适应环境和进化选择而获得的一种种内有序竞争机制。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三种有机溶剂和水分别对薇甘菊(M ikania m icranthaH.B.K)地表茎叶和地下根系进行梯度提取并配制成一定质量浓度的营养液,后采用营养液扦插法培养薇甘菊幼苗,12 d后测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薇甘菊不同部位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其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但茎叶和根系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其幼苗生长的综合抑制效应对应一致,幼苗受抑制程度均为:乙酸乙酯>乙醇>水>正己烷。薇甘菊不同部位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其幼苗新生根长、新生株高和新增鲜质量之间的抑制率存在差异,三者受抑制程度总体表现为:新生株高>新生根长>新增鲜质量;且地表茎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其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其对应的根系提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化感自毒作用 种内竞争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徐高峰 刘青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03-1006,共4页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肝脏损害 SAP 合并症
下载PDF
大数据支持下的北京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探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高峰 王伟 冯羽 《小城镇建设》 2017年第2期32-37,共6页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维度。面对广阔的城乡地域,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得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使用水平的基本认知,大数据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研究采用数据挖掘与开放数据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既获取...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维度。面对广阔的城乡地域,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得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使用水平的基本认知,大数据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研究采用数据挖掘与开放数据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既获取客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信息,又反映群体性的主观感受。以北京医疗服务设施为例,在区分供给主体的基础上,探究城乡建成环境下基本医疗服务和综合医疗服务在空间布局、关注度、满意度(包括总体满意度,服务、环境满意度)的空间分异,实现多维度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研究发现,目前北京存在一定程度的城乡结合地区设施供给问题及非营利性医疗服务在南北地域的差异问题。市场性医疗机构在建设用地不断扩张的同时存在一定的供给滞后性。同时,服务对象方面也存在局部地段的空间失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一体化 大数据 北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