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
1
作者 刘晓印 张建群 +5 位作者 陈振 梁思敏 王志强 马宗军 马荣 戈朝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37,共7页
背景:单纯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并发症率高,辅助后方的固定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但术中体位变化、双切口都弱化了该技术的微创优势。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固定可以实现一期同切口完成减压,同时侧方内固定提供了稳定支撑。... 背景:单纯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并发症率高,辅助后方的固定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但术中体位变化、双切口都弱化了该技术的微创优势。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固定可以实现一期同切口完成减压,同时侧方内固定提供了稳定支撑。目的:分析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应用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41-72岁,平均(58.6±9.9)岁;腰椎滑脱症(Ⅰ度)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7例,腰椎管狭窄症16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腰痛及双下肢放射痛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测量并观察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椎间隙高度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1)34例患者随访14-36个月,平均(21.3±5.2)个月;(2)手术时间50-92 min,平均(68.5±11.1)min;术中出血量50-170 mL,平均(71.6±25.3)mL;(3)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最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改善近50%;(4)术后半年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1%(7/34),其中钢板移位1例、融合器下沉3例、术侧腰大肌无力1例、术侧大腿前侧疼痛2例;(5)提示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短期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提供一定稳定支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 脊柱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侧方钢板 内固定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后路单开门联合单侧钉棒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创伤性颈脊髓损伤的疗效
2
作者 刘晓印 张建群 +5 位作者 陈振 梁思敏 吴鹏 马宗军 马荣 戈朝晖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841-844,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联合单侧侧块钉棒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创伤性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创伤性颈脊髓损伤的2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联合单侧侧... 目的观察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联合单侧侧块钉棒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创伤性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创伤性颈脊髓损伤的2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联合单侧侧块钉棒固定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一般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颈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JOA改善率评价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状态恢复情况。结果患者随访时间为24~62个月,平均为(34.5±9.8)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JOA、VAS评分均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P<0.05);术后无内固定失败、螺钉松动及不稳加重,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1例患者出现皮下切口脂肪液化,1例患者出现轴性症状,对症处理后预后良好。结论对于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创伤性颈脊髓损伤的患者,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联合单侧侧块钉棒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并维持颈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颈脊髓损伤 侧块钉棒
下载PDF
基于Roussouly分型的脊柱形态和GAP评分对成人脊柱畸形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3
作者 李嘉鑫 陈振 +3 位作者 杨万忠 范嘉旺 郑任春 戈朝晖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07-514,共8页
目的评估成人脊柱畸形(ASD)手术前后的Roussouly矢状面脊柱形态及全脊柱序列比例(GAP)评分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AS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52例,年... 目的评估成人脊柱畸形(ASD)手术前后的Roussouly矢状面脊柱形态及全脊柱序列比例(GAP)评分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AS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52例,年龄(46.9±19.0)岁。将纳入患者按照“当前”[依据骶骨倾斜角(SS)]和“理论”[依据骨盆入射角(PI)]Roussouly分型脊柱形态进行划分。根据一个恒定参数(PI)判断出患者“理论”形态,然后将此种类型的理想形态参数与实际参数作对比,若术后3个月患者的“当前”Roussouly脊柱形态与其“理论”Roussouly脊柱形态各项参数均符合则归入匹配组,否则归入非匹配组。根据相关参数计算两组患者手术前后GAP评分,并收集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前和末次随访时SRS-22评分(包括总分、疼痛、功能、自我形象、心理健康和治疗满意度),同时记录患者随访时机械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参数、GAP评分、临床疗效评分及机械并发症中的差异。结果72例ASD患者术前以RoussoulyⅠ型和Ⅱ型脊柱形态为主,术后以RoussoulyⅡ型和Ⅲ型为主。所有患者术后影像学参数和临床疗效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改善(P均<0.05)。组间比较,非匹配组末次随访骨盆倾斜角和躯干整体倾斜角大于匹配组(P均<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匹配组GAP评分均低于非匹配组(P均<0.05),匹配组较非匹配组在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有更好的VAS评分、ODI评分及SRS-22评分(包括总分、疼痛、功能和治疗满意度)(P均<0.05)。匹配组术后机械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腰椎前凸顶点位于理想位置可降低机械并发症发生率。结论ASD术后脊柱矢状面匹配理想Roussouly分型的患者临床疗效和GAP评分更好、机械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I术中应尽可能矫正至理想Roussouly分型脊柱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脊柱畸形 Roussouly分型 GAP评分 临床疗效 机械并发症
下载PDF
Lenke 1、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远端附加现象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范嘉旺 郭伟 +3 位作者 杨万忠 李嘉鑫 郑任春 戈朝晖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96-502,506,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最下固定椎(LIV)的选择对Lenke 1、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疗效,进一步分析影响术后远端附加现象(AO)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行脊柱矫形手术治疗的Lenke 1、2型共9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不同最下固定椎(LIV)的选择对Lenke 1、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疗效,进一步分析影响术后远端附加现象(AO)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行脊柱矫形手术治疗的Lenke 1、2型共9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LIV与稳定椎(SV)的相对位置关系将患者分为3组:SV<-1组、SV-1组、SV≥0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各影像学参数。根据末次随访时是否发生AO分为远端附加组和非远端附加组两组,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影响远端AO的危险因素。结果94例AIS患者随访24~48个月,平均(30.40±5.59)个月,末次随访时13例(13.8%)患者发生远端AO,8例(44.4%)SV<-1、3例(10.7%)SV-1、2例(4.2%)SV≥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术前LIV+1偏移CSVL距离、术后主胸弯顶椎偏距、术后躯干偏移、术后主胸弯Cobb角、术后及末次随访主胸弯Cobb角矫正率、末次随访腰弯Cobb角及其矫正率、末次随访影像学肩高度、Risser征、LIV-SV节段差距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LIV+1偏移CSVL距离、Risser征(0~2级)及LIV-SV节段差距(LIV-SV<-1)是术后远端AO发生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术前LIV+1偏移CSVL距离、Risser征及LIV-SV节段差距是影响Lenke 1、2型AIS矫形术后远端AO发生的危险因素,LIV选择至少在稳定椎近端一个椎体(SV-1)可防止远端AO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Lenke 1、2型 最下固定椎 远端附加现象
下载PDF
长尾矢状单平面螺钉结合双棒去旋转矫治技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
5
作者 郑任春 史安利 +3 位作者 杨万忠 李嘉鑫 范嘉旺 戈朝晖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12-619,共8页
目的评估应用长尾矢状单平面螺钉结合双棒相向去旋转矫治技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90例均接受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AI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植入物类型分为长尾矢状单平面螺钉... 目的评估应用长尾矢状单平面螺钉结合双棒相向去旋转矫治技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90例均接受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AI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植入物类型分为长尾矢状单平面螺钉(以下简称“长尾钉”)组(48例)和万向螺钉组(42例)。两组均使用双棒相向去旋转技术。统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Risser征,并测量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主弯Cobb角、顶椎旋转度(AVR)、最下固定椎(LIV)下位椎间盘成角、最下固定椎一骶骨中垂线(LIV-CSVL)间距、锁骨角(CA)、影像学肩高度(RSH)等,计算冠状面畸形矫正率、顶椎去旋转矫正率和远端附加现象的发生率。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使用SRS-22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长尾钉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0.2(24~38)个月;万向螺钉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1.8(24~41)个月。两组患者在术后即刻的主弯Cobb角、主弯Cobb角矫正率、AVR、胸椎后凸角(TK)及剃刀背(R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SH、CA及腰椎前凸角(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的主弯Cobb角、主弯Cobb角矫正率、AVR分级、下位椎间盘成角(LIV)、TK及R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随访时间、术中出血量、Risser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主弯Cobb角、TK、LL、RSH、CA以及R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SRS-22量表的疼痛、功能/活动度、心理状况、治疗满意度和自我形象5个维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长尾矢状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双棒相向去旋转技术治疗AIS相较传统组具有更好的去旋转效果、更低的远端附加现象发生率,并且可获得满意的外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H37Rα感染肺泡巨噬细胞外泌体提取及鉴定
6
作者 马荣 杨万忠 戈朝晖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071-1073,I0001,共4页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H37Rα菌株刺激的肺泡巨噬细胞模型,并对外泌体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利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α菌株刺激肺泡巨噬细胞系RAW264.7建立体外细胞实验模型,通过外泌体抽提试剂盒分离和收集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细...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H37Rα菌株刺激的肺泡巨噬细胞模型,并对外泌体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利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α菌株刺激肺泡巨噬细胞系RAW264.7建立体外细胞实验模型,通过外泌体抽提试剂盒分离和收集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外泌体。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结构,应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技术检测外泌体的粒径,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外泌体表面标志蛋白,应用NTA技术检测外泌体粒径。结果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外泌体在透射电镜下均可观察到均一的类圆形或圆形形态,部分呈鹅卵石样,具有完整的双层模型结构。NTA检测发现大多数外泌体颗粒的粒径集中在20~140 nm。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外泌体均表达典型标志分子TGS101、CD63、CD81。结论成功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H37Rα菌株刺激RAW264.7产生的外泌体,检测显示具有较高纯度和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外泌体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结合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树龙 马荣 +5 位作者 王志强 梁思敏 陈振 刘晓印 张建群 戈朝晖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 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验证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辅助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建立L1~S1三维有限元DLS模型(模型1),模拟L2~... 目的 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验证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辅助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建立L1~S1三维有限元DLS模型(模型1),模拟L2~5连续三节段OLIF手术及其结合不同内固定方式,分别建立单纯OLIF(stand-alone OLIF)模型(模型2)、椎体钉棒固定模型(模型3)、单边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模型4)和双边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模型5)。在直立、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工况下,记录并分析各模型融合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融合器及内固定的应力及其分布情况。结果 6种运动工况下,模型2~5融合节段整体ROM均小于模型1;与模型1相比,模型3、4的ROM降幅大于模型2、小于模型5;前屈和后伸工况下,模型4与模型5的ROM降幅相仿;左右侧弯工况下,模型3与模型5的ROM降幅相仿。在所有运动工况下,模型3、4融合器应力峰值大于模型5、小于模型2;其中,模型3的L2~3、L3~4、L4~5融合器应力峰值在左侧弯工况下较模型5增幅分别为5.52%、10.96%、7.99%,而模型4的L2~3、L3~4、L4~5融合器应力峰值在前屈工况下增幅分别为8.70%、7.00%、6.99%。在所有运动工况下,模型5的钉棒应力峰值均小于模型3、4,且在直立状态下模型3~5钉棒应力峰值最小。结论 OLIF附加单边椎弓根钉棒固定以及侧方椎体钉棒固定的两种辅助固定方式均能够提供手术节段的生物力学稳定。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OLIF技术治疗DLS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椎间融合 退变性腰椎侧凸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一种新型腰椎峡部裂修复装置生物力学性能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月勇 马荣 +4 位作者 蔡则成 詹学华 王志强 刘威 戈朝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62,共8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一种新型腰椎峡部裂修复装置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集一例健康志愿者腰椎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构建并验证L3~S1脊柱节段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A),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L5峡部裂模型(B)、椎弓根螺钉U形棒固...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一种新型腰椎峡部裂修复装置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集一例健康志愿者腰椎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构建并验证L3~S1脊柱节段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A),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L5峡部裂模型(B)、椎弓根螺钉U形棒固定模型(C)、新型腰椎峡部裂修复装置固定模型(D)。将4种模型的S1椎体下表面的自由度进行约束,在L3椎体上表面分别施加500N的轴向压缩力和10N·m的力矩载荷来模拟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6种运动状态,比较各有限元模型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L5棘突根部应力和峡部的轴向压力。结果:与相关文献数据比较,模型A在L4~L5,L5~S1节段的ROM与既往研究结果相近,证明本模型有效。在六种运动状态下,模型C和模型D的ROM比模型B分别下降了16.46%~55.98%、17.48%~40.65%;模型D的ROM比模型C平均大0.44°。相较于模型C,模型D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时,L5棘突的最大应力分别减少了12.71%、54.95%、58.46%、53.97%、46.91%及72.34%,有效降低棘突骨折的风险;腰椎峡部的轴向压力分别增加了236.51%、282.51%、216.98%、231.47%、294.03%及138.91%,可以更高效地促进骨折愈合。结论:新型腰椎峡部裂修复装置在保留腰椎活动度的同时,可以较好地重建腰椎峡部裂的即刻稳定性;相较于椎弓根螺钉U形棒固定装置,可以提供足够的力学稳定性,且降低棘突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内固定系统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被引量:7
9
作者 戈朝晖 丁惠强 +3 位作者 梁思敏 黑龙 赵浩宁 王自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868-1871,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单侧经椎...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外穿刺入路行PKP治疗重度OVCFs患者22例(34椎),男性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8(52~74)岁,病程2~6个月。手术前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伤椎高度与后凸畸形的X线片测量。结果 22例(34椎)手术均安全完成,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平均2.7 ml,术后平均随访34.2(18~66)个月。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椎体前缘及中线平均高度恢复(2.3±0.6)mm,后凸畸形矫正(1.8±0.4)°。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及体征。结论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重度OVFs的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 椎体压缩骨折 单侧 椎弓根外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8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戈朝晖 赵浩宁 +3 位作者 詹学华 朱禧 丁惠强 王自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8期9536-9540,共5页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7/2008-05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行单侧椎弓根外穿刺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患者38例(52椎),男12例,女26例...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7/2008-05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行单侧椎弓根外穿刺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患者38例(52椎),男12例,女26例;年龄55~72岁,平均60.3岁;34例为原发性骨质疏松,4例因其他疾病有半年以上激素服用历史。结合体检、MRI及X射线平片确定责任椎体,骨折部位为T4~T12。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观察病椎高度的恢复以及后凸畸形的矫正情况,骨水泥渗漏通过术中透视和术后平片观察,记录骨水泥渗漏位置和椎体外渗漏的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时间25~55min,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2.25~4.60mL,平均(3.20±1.40)mL/椎。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9.5个月。36例(95%)背痛明显缓解,术后3d及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复查X射线平片显示术后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较术前恢复明显(P<0.05),椎体中线高度矫正率为(50.90±34.60)%,而椎体后缘高度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冠状位X射线未发现椎体侧方楔形变增加。38例患者中有3例共5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为经穿刺通道渗漏至椎体侧后缘,2例经椎体静脉系统渗漏至椎体侧方,但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患者术后第2天下地活动,第三四天出院,术后1个月恢复伤前的生活。无节段血管、脊髓等穿刺副损伤以及术中、术后肺栓塞、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椎弓根外入路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 椎体压缩骨折 单侧 椎弓根外
下载PDF
利福平在脊柱结核患者不同组织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戈朝晖 王自立 魏敏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应用利福平化疗时体内不同组织中的药物分布规律。方法:15例应用2SHRZ/3HRZ化疗方案+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术前连续服药4周后手术,RFP每日顿服剂量为600mg,于术晨服药后120~130min、240~250min手术中分别取血...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应用利福平化疗时体内不同组织中的药物分布规律。方法:15例应用2SHRZ/3HRZ化疗方案+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术前连续服药4周后手术,RFP每日顿服剂量为600mg,于术晨服药后120~130min、240~250min手术中分别取血浆、髂骨、病椎硬化骨、病椎非硬化骨、死骨及坏死干酪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本中的药物浓度。结果:利福平的血药浓度最高,髂骨与椎体非硬化骨次之,死骨及坏死干酪组织则未检出利福平。被测组织中,硬化骨中利福平浓度仅为髂骨中的10%(P<0.05),病椎非硬化骨及自身对照髂骨的利福平浓度相近(P>0.05)。结论:利福平可在脊柱结核化疗强化期正常髂骨及病椎非硬化骨组织中达到有效杀菌浓度,而在硬化骨中仅相当于最低抑菌浓度,死骨及硬化包壳内的坏死干酪中基本无利福平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脊柱结核 化疗 药物浓度
下载PDF
载异烟肼及利福平白蛋白纳米粒治疗兔脊柱结核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戈朝晖 马荣 +5 位作者 陈振 蔡则成 马赫 杨小英 王自立 丁惠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261,共9页
目的 :观察载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白蛋白纳米粒治疗兔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构建新西兰大白兔脊柱结核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组)和对照... 目的 :观察载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白蛋白纳米粒治疗兔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构建新西兰大白兔脊柱结核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4只,空白对照组(C组)7只。A组耳缘静脉滴注载INH、RFP白蛋白纳米粒(INH 3mg/kg,RFP 4mg/kg,一周一次,共12周)。B组耳缘静脉滴注INH和RFP普通注射液(INH 3mg/kg,RFP 4mg/kg,一天一次,共12周)。C组耳缘静脉滴注生理盐水(7mg/kg,一天一次,共12周)。观察三组给药后6周、12周各组脊柱结核兔的体重及病灶CT变化,并在给药的6周和12周每组各处死3只兔留取病灶椎体组织标本病理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病灶椎体、正常椎体及肌肉组织中两种药物浓度,评估载INH、RFP白蛋白纳米粒对于兔脊柱结核模型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14只模型兔经治疗后全部成活且体重均增加,治疗6周、12周后纳米粒组兔平均体重为2.94±0.11kg、3.04±0.18k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14例模型兔经治疗后均存活,4例出现后腿瘫痪的神经症状。治疗6周、12周后平均体重维持在2.5±0.2kg,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6周时组织病理观察到椎体呈现骨质破坏的炎症修复背景,大量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还有一些浆细胞存在,治疗12周时后组织病理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和已经修复完成的骨质结构骨小梁形成,影像学显示模型病灶处碎片骨组织消失,周围脓肿和坏死被正常骨组织替代,病椎基本治愈。B组治疗6周时病灶椎体组织病理提示椎体骨质破坏炎症反应重,大量的坏死物及纤维素性渗出物。CT扫描提示病椎有部分修复,但仍有碎片征。治疗12周时病灶椎体组织病理可见椎体大量破骨细胞、间充质细胞、毛细血管,显示病灶处于修复期。CT显示病椎为不全修复,碎片征基本消失,但椎体内仍然存在小的空洞,周边硬化带形成。治疗6周时,A、B两组INH、RFP血浆药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椎体INH、RFP有效骨组织药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组织INH、RFP药物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两组INH、RFP血浆药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椎体INH、RFP有效骨组织药物浓度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组织INH、RFP有效组织药物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分别在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耳缘静脉滴注45~60d内死亡。结论:与INH、RFP普通制剂相比,载INH、RFP白蛋白纳米粒具有良好的体内缓释特性以及病灶骨组织中的有效生物分布,在兔脊柱结核模型中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普通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 纳米粒 异烟肼 利福平 脊柱结核
下载PDF
青少年髌骨骨软骨骨折 被引量:6
13
作者 戈朝晖 李平 王自立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 探讨青少年髌骨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和手术疗效。方法 对14例青少年髌骨骨软骨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26.2个月(11个月~4.5年),13例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12例,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目的 探讨青少年髌骨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和手术疗效。方法 对14例青少年髌骨骨软骨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26.2个月(11个月~4.5年),13例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12例,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2例。结论 青少年髌骨骨软骨骨折易漏诊误诊,详细查体、髌骨轴位X线片及CT薄层扫描是防止漏诊最重要的手段。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切开复位、应用可吸收螺钉和缝线固定能满足固定要求且不需取内植物,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骨软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脊柱结核病椎骨中利福平浓度HPLC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戈朝晖 王自立 +1 位作者 魏敏吉 张明 《脊柱外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58-161,共4页
目的建立利福平在脊柱结核髂骨与病椎骨中药物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利福喷丁为内标,采用氯仿为萃取剂处理骨匀浆样品,加入二乙胺解除利福平对骨基质的吸附。分析柱为HypersilBDSC18柱(150mm×4.6mm),以0.2mol... 目的建立利福平在脊柱结核髂骨与病椎骨中药物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利福喷丁为内标,采用氯仿为萃取剂处理骨匀浆样品,加入二乙胺解除利福平对骨基质的吸附。分析柱为HypersilBDSC18柱(150mm×4.6mm),以0.2mol·L-1KH2PO4(pH=4.0)-乙腈(65:3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内标法定量。结果在0.0560~1.875μg·g-1骨匀浆浓度(相当于骨中浓度0.5600~18.75μg·g-1)范围内利福平和内标峰面积比与骨样本利福平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4),萃取回收率在88.47%~96.51%(n=5),方法回收率为98.85%~103.51%(n=5),日内、日间RSD分别为2.34%~4.58%,3.38%~5.79%,(n=5)。结论本方法准确、精密度高、重复性好,是一可靠的测定骨中利福平浓度的方法,适用于脊柱结核手术患者体内正常及病椎骨组织中利福平浓度的定量分析,以便于个体化抗结核化疗方案的判定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利福平 高压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肘管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戈朝晖 王自立 +2 位作者 李亚平 吕金悍 米占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 探讨肘管综合征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 对 1994-2 0 0 1年期间 42例肘管综合征的病因、症状体征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 1-4年 ,感觉运动完全恢复或接近正常 3 2例 ,部分恢复 6例 ,无恢复 4例。优良率 76... 目的 探讨肘管综合征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 对 1994-2 0 0 1年期间 42例肘管综合征的病因、症状体征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 1-4年 ,感觉运动完全恢复或接近正常 3 2例 ,部分恢复 6例 ,无恢复 4例。优良率 76.2 %。结论 肘管综合征的诊断确立后应早期手术治疗 ;术中应微创操作 ,避免尺神经节段性缺血损伤 ;因致病因素不同故手术方法应慎重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疗效 病因
下载PDF
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4
16
作者 葛建忠 王凯红 +3 位作者 戈朝晖 励钢 张涛 马健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6期464-467,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椎弓根穿刺(用穿刺针在椎板、横突上滑移探查,识别椎弓根的进针位置)与常规椎弓根穿刺区别,评价改良经皮椎弓根穿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信封法隐藏随机...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椎弓根穿刺(用穿刺针在椎板、横突上滑移探查,识别椎弓根的进针位置)与常规椎弓根穿刺区别,评价改良经皮椎弓根穿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信封法隐藏随机分组方案,按照是否采用改良经皮椎弓根穿刺,将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8例分为常规穿刺组和改良穿刺组,其中男5例,女23例;年龄53~85岁,平均(70.50±9.33)岁;病程2~28d,平均(7.62±4.52)d。骨折部位累及34椎(胸椎19节,腰椎15节),术后应用抗生素3d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对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常规穿刺组(49.00±7.74)min,与改良穿刺组(32.36±4.81)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8,P=0.000<0.05);术中透视次数常规穿刺组(8.78±2.33)次,改良穿刺组(4.28±1.38)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2,P=0.000<0.05);术后VAS评分常规穿刺组(2.85±0.94)分,改良穿刺组(2.57±1.0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0,P=0.456>0.05)。结论:改良经皮椎弓根穿刺与常规穿刺相比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透视次数,进一步降低了影像监测费用和手术风险,更有利于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应用。同时也为椎体活检、椎弓根钉的微创固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穿刺术 老年人
下载PDF
脊柱单节段前中柱切除后不同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稳定性测试 被引量:19
17
作者 武启军 王自立 +2 位作者 戈朝晖 马小民 刘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7-271,共5页
目的:比较脊柱单节段前中柱切除后不同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稳定性,探讨单节段固定在前中柱病变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10具小牛新鲜脊柱标本(T10~L5),先测试完整状态下的运动范围(ROM),再模拟L1~L2前中柱病变切除手术:切除L1/2椎间... 目的:比较脊柱单节段前中柱切除后不同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稳定性,探讨单节段固定在前中柱病变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10具小牛新鲜脊柱标本(T10~L5),先测试完整状态下的运动范围(ROM),再模拟L1~L2前中柱病变切除手术:切除L1/2椎间盘和邻近终板共2cm高,行自体髂骨支撑植骨,后路依次用单节段短钉、单节段长钉、短节段和长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固定,在不同固定方式下测试模型在轴向压缩、侧弯、屈伸和扭转方向上的ROM,计算相对运动范围(RROM)。结果:不同加载方向长节段固定组、短节段固定组的RROM均小于单节段短钉固定组和单节段长钉固定组(P<0.05);单节段短钉固定组和单节段长钉固定组的RROM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节段短钉固定组和单节段长钉固定组的ROM均小于完整组(P<0.05)。结论:小牛新鲜脊柱标本前中柱切除后植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稳定性低于短节段和长节段固定,但是高于完整状态;脊柱前中柱支撑植骨后,单节段短钉固定与单节段长钉固定的即刻稳定性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脊柱 稳定性
下载PDF
载异烟肼、利福平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荣 陈振 +3 位作者 张惠勇 杨小英 王文萍 戈朝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336-2339,共4页
目的研究载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白蛋白为载体聚乳酸为骨架,采用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纳米粒。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 目的研究载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白蛋白为载体聚乳酸为骨架,采用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纳米粒。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度衍射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分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粒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动态膜透析法观察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制备的INH-RFP-BSA-NPs电镜下观察外观圆整,大小均匀、分散性好,粒径为(60.5±4.6)nm。异烟肼、利福平的载药量分别为19.8%、20.1%,包封率分别为87.8%、98%。INH至6 d时累计释放97.02%,RFP至5d时完全释放。结论以白蛋白和聚乳酸为载药基质,采用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可制备出粒径小、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的载异烟肼、利福平白蛋白纳米粒,体外释药显示载异烟肼、利福平白蛋白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 异烟肼 利福平 纳米粒 体外释药
下载PDF
老年股骨头置换后1年内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党锋 马巍 +2 位作者 戈朝晖 张飞 郭池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4127-4131,共5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髋部骨折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受伤至置换时间,疼痛等级等均是影响患者置换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但是有许多学者对此持有异议,影响股骨头置换老年患者置换后的死亡的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分析。目的:观察股骨头置换老年患... 背景:有研究表明,髋部骨折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受伤至置换时间,疼痛等级等均是影响患者置换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但是有许多学者对此持有异议,影响股骨头置换老年患者置换后的死亡的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分析。目的:观察股骨头置换老年患者置换后1年内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股骨头置换的老年患者96例,患者入院时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至置换时间、受伤至入院时间、疼痛等级分级、入院血红蛋白含量、入院血清白蛋白含量、入院淋巴细胞计数,以及患者入院时输血量、置换前合并症等情况。采用Fisher检验对影响股骨头置换老年患者置换后1年内生存状况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检验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从受伤到进院的时间>5 d,疼痛等级分级为Ⅲ,Ⅳ级,患者入院时的血红蛋白水平<120 g/L,患者的输血量>1 000 mL,患者入院时的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和伤患上升的死亡率有关(P<0.05);大于86岁患者的死亡率明显比70-85岁的伤患的死亡率要高(P<0.05),患者从受伤到接受手术的时间>7 d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时间<7 d的患者(P<0.05);患者的入院血清白蛋白含量<35 g/L,ASA分级Ⅲ、Ⅳ级是与患者死亡相关的因素(P<0.05)。结果证实,影响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后1年内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术中输血量、入院至置换时间、血红蛋白含量以及患者的疼痛等级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股骨头 疼痛 植入物 人工假体 股骨头置换 生存状况 相关因素 疼痛等级 死亡率 老年患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载异烟肼利福平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被引量:5
20
作者 丁小力 王自立 +5 位作者 戈朝晖 王文萍 马小明 牛宁奎 李平 杨小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6期2909-2912,共4页
背景:微载体药物因具有靶向性、控释性、稳定性、更好的安全性备受关注。目的:观察载异烟肼利福平两种抗结核药于同一聚乳酸纳米粒的给药系统及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的自乳化二元溶剂扩散法制备载异烟肼和利福平纳米粒,亚微粒径... 背景:微载体药物因具有靶向性、控释性、稳定性、更好的安全性备受关注。目的:观察载异烟肼利福平两种抗结核药于同一聚乳酸纳米粒的给药系统及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的自乳化二元溶剂扩散法制备载异烟肼和利福平纳米粒,亚微粒径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及分布,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测定异烟肼、利福平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以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观察载异烟肼和利福平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与结论:载利福平和异烟肼纳米粒表面完整光滑,无明显粘连现象,纳米粒均匀度好。亚微粒径分析仪测定纳米粒平均粒径80.4nm。异烟肼载药量为(15.95±1.34)%,包封率为(5.01±0.17)%;利福平载药量为(4.66±0.97)%,包封率为(4.05±0.18)%。体外释药结果显示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过程较平稳。突释期纳米粒中异烟肼释放度为15.22%,到3d累积释放度可达95.6%;利福平释放度为9.26%,到3d累积释放度可达90.3%。提示采用改良的自乳化二元溶剂扩散法制备载异烟肼和利福平纳米粒,所得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小且较均匀。纳米粒体外释药过程较平稳,无明显突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异烟肼 利福平 纳米粒 体外释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