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的效果与预后情况刍议
1
作者 刘江波 刘海迪 成少永 《中外医疗》 2023年第6期100-104,共5页
目的 探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 目的 探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进行分组,参照组(45例)提供药物保守治疗,研究组(45例)提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95.56%)高于参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3,P=0.013)。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大于参照组,研究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小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肌钙蛋白I(cTnI)小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 min步行距离(6MWD)大于参照组,美国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小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 PCI 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功能指标 治疗有效率
下载PDF
冠心病高血压及无基础心血管病患者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郭元芳 杨波 +5 位作者 成少永 李美慧 王卓清 黄丛春 王俊华 王建昌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3930-3932,共3页
目的 结合冠心病、高血压探讨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高血压及无基础心血管病的房性早搏患者62例,根据房性早搏提前率将患者分为提前率小于20%组18例、20%-40%组20例和大于40%组24例。所有患者均行无创血流动力... 目的 结合冠心病、高血压探讨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高血压及无基础心血管病的房性早搏患者62例,根据房性早搏提前率将患者分为提前率小于20%组18例、20%-40%组20例和大于40%组24例。所有患者均行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查,比较所有患者房性早搏时及房性早搏前、后第1个窦性心搏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并结合基础疾病对3组患者的房性早搏血流动力学变化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房性早搏时心搏出量(SV)、心搏指数(SI)、主动脉血管顺应性(AC)、每搏作功(SW)、搏功指数(SWI)、心缩力指数(HI)均最小,房性早搏前第1个窦性心搏居中,房性早搏后第1个窦性心搏最大(P〈0.05)。房性早搏心搏出量、心搏指数、主动脉血管顺应性、每搏作功、搏功指数、心缩力指数降低程度在提前率小于20%组最小,20%-40%组居中,〉40%组最大(P〈0.05)。提前率小于20%组有冠心病、高血压尤其是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所占的百分比最低,20%-40%组居中,〉40%组最高(P〈0.05)。结论 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在合并基础心血管病的房性早搏患者中房性早搏提前率相对较大,且房性早搏提前率越大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复合征 早搏 血流动力学 房性早搏提前率 冠心病 高血压
下载PDF
射频消融与药物治疗阵发性房颤复律后心房电机械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成少永 张晓婷 +8 位作者 徐雪纯 李利 孔冬梅 郭元芳 端木鲁健 郑军 黄丛春 王建昌 王俊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7-391,共5页
目的对比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阵发性房颤(PAF)成功前后心房电机械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空军总医院住院的PAF患者60例及健康体检的窦律患者20例,实验分3组:对照组(n=20)、射频消融组(n=30)、药物治疗组(n=30)。所... 目的对比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阵发性房颤(PAF)成功前后心房电机械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空军总医院住院的PAF患者60例及健康体检的窦律患者20例,实验分3组:对照组(n=20)、射频消融组(n=30)、药物治疗组(n=30)。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治疗后随访时复查上述检查。对比治疗前3组的P波时限、振幅,心房容积及应变率等指标及两组PAF患者治疗后的上述参数。结果治疗前射频消融组和药物治疗组的PAF患者间P波时限、振幅,心房容积和应变率等心房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心房参数均出现好转,应变率等机械参数明显改善(P<0.05);6个月时心房参数进一步好转,且射频消融组各参数改善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讨论P波时限、振幅,心房容积及应变率可以较好地评价心房电机械功能,射频消融和药物治疗后PAF患者的心房传导、机械运动功能均得到改善,且射频消融组在疗效和心房参数改善上均优于药物治疗组。机械运动功能改善早于电传导功能,可作为评价PAF患者复律后心房功能改善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心房电机械功能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所见副右冠状动脉变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成少永 郭元芳 +1 位作者 黄丛春 王俊华 《空军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40-341,共2页
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即冠状动脉开口解剖位置发生变异,是冠状动脉解剖变异较为常见的现象,其中右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的报道不多。有研究报道,CT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右冠状动脉存在副支的很少见-([1-3])。但我们在实际介入工作中发现,... 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即冠状动脉开口解剖位置发生变异,是冠状动脉解剖变异较为常见的现象,其中右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的报道不多。有研究报道,CT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右冠状动脉存在副支的很少见-([1-3])。但我们在实际介入工作中发现,右冠状动脉存在解剖变异的并不少见。本研究重点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中所见右冠状动脉存在单独开口副右冠的情况,并分析该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4年1—10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右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 解剖变异
下载PDF
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驱动灶消融与传统消融的不同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成少永 朱乐乐 +2 位作者 于秀珍 马彦 于文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72-157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经不同消融方式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消融术治疗的89例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消融方式将入选者分为传统组(43例)与驱动灶消融组(46例),传统组使用单纯肺静脉隔离治疗,驱... 目的探讨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经不同消融方式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消融术治疗的89例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消融方式将入选者分为传统组(43例)与驱动灶消融组(46例),传统组使用单纯肺静脉隔离治疗,驱动灶消融组经单纯肺静脉隔离后对其双侧心房进行高密度标测,并对驱动部位进行消融。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记录驱动灶消融组患者消融治疗房颤终止情况;手术前及手术6个月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心功能〔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比较;手术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对比。结果驱动灶消融组手术总时间、消融放电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长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驱动部位消融过程中,有18例患者房颤终止为心房扑动,19例患者房颤终止为窦性心律,驱动术中房颤总终止率为80.43%;治疗6个月后,两组LAD值均较治疗前减小,LVEF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驱动灶消融组LAD值小于传统组,LVEF值大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驱动灶消融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肺静脉隔离治疗相较而言,经单纯肺静脉隔离后对其双侧心房进行高密度标测,并对驱动部位进行消融,更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术中房颤终止率,患者术后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生少,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房颤 驱动灶消融 单纯肺静脉隔离 心功能 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房驱动灶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对TGF-β、MMP-9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成少永 朱乐乐 +2 位作者 于秀珍 马彦 于文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20期3172-3175,共4页
目的观察心房驱动灶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8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心房驱动灶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8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52~75岁,采用传统单纯消融肺静脉治疗方案;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51~73岁,在肺静脉隔离基础上,采用分散电图指导下驱动部位消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F-β及MMP-9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术中房颤终止率及术后6个月房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GF-β、MMP-9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F-β、MMP-9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均P<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31.37±4.75)μg/L比(35.38±5.28)μg/L,(143.58±19.45)μg/L比(155.16±20.58)μg/L](均P<0.05)。研究组术中房颤终止率为90.48%(38/42),术后房颤复发率为7.14%(3/42),对照组术中房颤终止率为73.81%(31/42),术后房颤复发率为23.81%(10/42),两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房驱动灶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清TGF-β、MMP-9水平,降低房颤复发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驱动灶 转化生长因子-Β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尼非卡兰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成少永 张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7期1064-1065,1056,共3页
在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为胺碘酮,但其存在肝功能障碍、低血压以及乳酸性酸中毒等副作用,使其临床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注射用尼非卡兰为近年来所新研制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为钾离子通道阻滞剂的一种,在欧洲与日本相关指南中... 在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为胺碘酮,但其存在肝功能障碍、低血压以及乳酸性酸中毒等副作用,使其临床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注射用尼非卡兰为近年来所新研制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为钾离子通道阻滞剂的一种,在欧洲与日本相关指南中以将其使用于临床心律失常患者中,且临床疗效尚可,详细了解本药的作用机理及药物特点,对其在临床应用中有着重大意义.其在国内应用尚未得到广泛推广,为此还需对更多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与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非卡兰 应用进展 胺碘酮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8
作者 成少永 朱乐乐 +2 位作者 于秀珍 马彦 于文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9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探讨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综合征患者中运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就诊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综合征患者60例,根据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心... 目的探讨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综合征患者中运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就诊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综合征患者60例,根据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最长RR间期(MRRI)、左房中侧径、心功能指、症状控制优良率、复发率、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MRRI、左房中侧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EHR、LVEDD、LVEF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控制优良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房颤复发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S、MCS、SAS、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综合征患者中运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属于有效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临床症状,房颤复发风险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缓解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术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快慢综合征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莫沙比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被引量:1
9
作者 常书振 牛润章 成少永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第1期18-18,共1页
反流性食管炎是常见性消化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消化疾病之一.目前治疗主要是止酸和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为此.本文总结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01-2011-01采用莫沙比利联合雷贝... 反流性食管炎是常见性消化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消化疾病之一.目前治疗主要是止酸和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为此.本文总结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01-2011-01采用莫沙比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2例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沙比利联合雷贝拉唑 反流性食管炎
下载PDF
脑心通加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成少永 常书振 +1 位作者 牛润章 杨华 《人民军医》 2012年第8期731-732,共2页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加"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脑梗死后遗症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每次1.2g,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醒...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加"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脑梗死后遗症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每次1.2g,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53例(96.4%),对照组为43例(78.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加"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心通胶囊 醒脑开窍针法
原文传递
慢性心力衰竭植入器械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成少永 张健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7年第8期39-41,共3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发病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应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预防猝死的发生,"金三角"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等药物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等器械联合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发病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应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预防猝死的发生,"金三角"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等药物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等器械联合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但就现有研究表明ICD的应用并没有改善心脏功能或症状,而植入CRT治疗的患者选择比较严格,部分患者无法植入满意位置或植入后存在CRT无应答,并且CRT不能改善有正常或轻度延长QRS间期的、有中度收缩功能障碍的患者。针对此局限性,近年来出现许多新的器械治疗方式为器械治疗心衰带来新的曙光,如心肌收缩调制术、左心室隔离装置、肾脏去神经术及脊髓神经刺激疗法等。本文旨在归纳心力衰竭现有器械植入状况,及对其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器械植入 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