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高产多抗中籼新品种扬稻6号 被引量:14
1
作者 戴正元 赵步洪 +4 位作者 刘晓静 夏广宏 谭长乐 张宝群 张洪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3-14,共2页
中籼稻新品种扬稻6号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是建设“两高一优”农业和生产无公害绿色稻米的理想品种。在1995~1996年江苏省区域试验和江苏省生产试验中,产量均较对照种扬辐籼2号增产7%以上,大面积亩产600kg左... 中籼稻新品种扬稻6号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是建设“两高一优”农业和生产无公害绿色稻米的理想品种。在1995~1996年江苏省区域试验和江苏省生产试验中,产量均较对照种扬辐籼2号增产7%以上,大面积亩产600kg左右,最高亩产达775kg。米质优,品质主要指标达部颁一级米标准,米饭松散柔软,冷后不硬,适口性佳。抗白叶枯病、稻瘟病,耐热性和苗期耐冷性较强,高度抗倒。对肥料、栽插密度适应幅度宽,适宜早播早栽。该品种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株高115cm,株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穗大粒重,生育后期光合优势强,生长清秀,熟相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中籼 优质 高产 扬稻6号 籼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的选育及栽培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戴正元 刘广清 +4 位作者 李爱宏 徐卯林 刘晓斌 周长海 张洪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扬两优6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广占63—4S与扬稻6号杂交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集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于一体,先后通过江苏、贵州、河南、湖北等省和国家审定定名,已在南方稻区10多个省(市、区)推广... 扬两优6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广占63—4S与扬稻6号杂交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集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于一体,先后通过江苏、贵州、河南、湖北等省和国家审定定名,已在南方稻区10多个省(市、区)推广应用,是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品种结构调优、推动优质杂交水稻种子和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的主体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扬两优6号 优质 高产 选育 栽培特性
下载PDF
几个优良籼稻亲本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戴正元 李爱宏 +1 位作者 刘广青 张洪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34-238,共5页
以3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NCII交配设计研究10个米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①大多数品质性状的量值介于双亲之间,除粒重表现一定的超亲优势、垩白度和粒宽表现一定的正向平均优势外,其他品质性状优势不明显。②... 以3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NCII交配设计研究10个米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①大多数品质性状的量值介于双亲之间,除粒重表现一定的超亲优势、垩白度和粒宽表现一定的正向平均优势外,其他品质性状优势不明显。②杂种稻米的品质性状主要受不育系或恢复系的影响,其中粒长、粒宽和直链淀粉含量3个性状,不育系的影响要高于恢复系;而对于整精米率、粒重、垩白率、垩白度和糊化温度,则恢复系的影响要高于不育系。③就优质育种的利用价值而言,不育系以广占634S为好,恢复系以扬稻6号为好,R527、镇恢084次之,用上述亲本选配的杂交组合米质较好;恢复系特青、盐恢559表现为一般配合力效应低,特殊配合力方差小,优质育种利用价值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亲本 品质 杂种优势 配合力
下载PDF
核辐射创造的高配合力水稻种质扬稻6号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戴正元 李爱宏 +3 位作者 黄年生 刘广清 周长海 张洪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3-86,共4页
辐射诱变育成的水稻新品种扬稻6号在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籽粒充实度、单株产量等产量构成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显著高于其它参试恢复系,对“两系”不育系和“三系”红莲型不育系具有配制出超高产杂交稻... 辐射诱变育成的水稻新品种扬稻6号在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籽粒充实度、单株产量等产量构成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显著高于其它参试恢复系,对“两系”不育系和“三系”红莲型不育系具有配制出超高产杂交稻组合的特殊配合能力,其丰产、优质、多抗性能推进了以其作恢复系所配制杂交稻组合,及以其作亲本选育常规水稻品种和恢复系“水涨船高”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稻6号 配合力 骨干恢复系 优异种质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扬两优6号不同栽插密度下的群体生长特性 被引量:7
5
作者 戴正元 李爱宏 +5 位作者 肖宁 潘存红 李育红 张小祥 夏广红 张洪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7,共6页
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不同栽插密度(1 hm21.50×105穴、2.25×105穴、3.00×105穴、3.75×105穴)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扬两优6号的群体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分蘖性中等偏弱,孕穗期前叶面积指数随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不同栽插密度(1 hm21.50×105穴、2.25×105穴、3.00×105穴、3.75×105穴)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扬两优6号的群体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分蘖性中等偏弱,孕穗期前叶面积指数随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1 hm23.00×105穴时,其不同生育阶段叶面积指数达到饱和值;齐穗后,扬两优6号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下降,光合产物对籽粒的输入量增加,但在1 hm23.00×105穴时,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速度最慢,光合产物对籽粒的输入量最多;在不同密度试验条件下,以1 hm23.0×105穴的总颖花量最大、结实率最高,千粒重较稳定,产量也最高。说明,适度密植是发挥扬两优6号超高产潜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扬两优6号 栽插密度 群体生长特性
下载PDF
利用核辐射育成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扬稻6号 被引量:9
6
作者 戴正元 张洪熙 +6 位作者 李爱宏 谭长乐 赵步洪 徐卯林 黄年生 刘晓斌 郭勋斌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77-379,共3页
扬稻6 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扬稻4 号与“3021”杂交,F1 种子经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再经连续定向选育而成的中籼新品种。该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于一体,是建设两高一优农业和生产无公害绿色稻米的... 扬稻6 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扬稻4 号与“3021”杂交,F1 种子经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再经连续定向选育而成的中籼新品种。该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于一体,是建设两高一优农业和生产无公害绿色稻米的理想品种,已在苏、皖、鄂、豫等省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突变系 水稻品种 扬稻6号
下载PDF
Cry1 Ab转基因水稻的杂种优势表现及抗虫性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戴正元 李爱宏 +2 位作者 张洪熙 左示敏 舒庆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47-150,共4页
以携带Cry1Ab基因的"克螟稻"为抗虫供体亲本,将目标基因转导到优良恢复系"R6547"、"R818"中,配制的杂交稻组合表现良好的杂种优势水平,克服了"克螟稻"在常规粳稻育种实践中常出现的农艺性状差... 以携带Cry1Ab基因的"克螟稻"为抗虫供体亲本,将目标基因转导到优良恢复系"R6547"、"R818"中,配制的杂交稻组合表现良好的杂种优势水平,克服了"克螟稻"在常规粳稻育种实践中常出现的农艺性状差、前期生长势弱的缺陷。可溶性蛋白含量检测结果显示目标基因在杂交稻中仍能高水平的表达,并在人工接虫和自然发生条件下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鳞翅目害虫表现优良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rylAb基因 恢复系 杂种优势 抗虫供体 抗虫性鉴定
下载PDF
江苏“三系”杂交粳稻育种现状及改良对策 被引量:6
8
作者 戴正元 李爱宏 +1 位作者 刘广清 张洪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1期132-136,共5页
江苏是“三系”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较早的省份,“九五”以来,取得长足进步,冲破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亲本创新力度加大,稻米品质明显提高。但可供大面积生产推广的强优势组合偏少,产量和品质竞争优势不突出。文章中从育种的技术角度提出... 江苏是“三系”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较早的省份,“九五”以来,取得长足进步,冲破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亲本创新力度加大,稻米品质明显提高。但可供大面积生产推广的强优势组合偏少,产量和品质竞争优势不突出。文章中从育种的技术角度提出了品质改良、高异交结实特性不育系转育、偏粳型特异亲和性恢复系选育及塑造充分体现籽粒优势的F1理想株型等育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育种进展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转Cry1Ab基因水稻种质的育种利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戴正元 李爱宏 +5 位作者 舒庆尧 左示敏 刘广青 沈圣泉 孔祥斗 张洪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关键词 水稻 CRY1AB基因 转基因种质 育种利用
下载PDF
籼型杂交水稻F_1优势与高产恢复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戴正元 张洪熙 +4 位作者 孔祥斗 刘晓静 李爱宏 夏广宏 刘广清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18-22,共5页
籼型杂交水稻的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不同性状有明显差异。在研究的20个组合19个性状中,以产量的正向优势最强,其次是单穗谷重,再次按粒重、穗长、顶3叶叶面积、每穗实粒数、株高、成穗数、结实率、每穗总粒数的顺序递减,而全生... 籼型杂交水稻的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不同性状有明显差异。在研究的20个组合19个性状中,以产量的正向优势最强,其次是单穗谷重,再次按粒重、穗长、顶3叶叶面积、每穗实粒数、株高、成穗数、结实率、每穗总粒数的顺序递减,而全生育天数为负向优势。杂种F1的全生育天数、穗长、顶3叶叶面积、穗数、粒数、粒重、单穗重及产量与对应恢复系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随着恢复系产量的提高,杂种F1亦随之提高。当恢复系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品种间的杂种F1产量超父优势不强;但籼粳交后代的恢复系,其F1的产量超父优势明显。恢复系产量结构类型的差异对杂种F1产量优势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杂交水稻 F1优势 恢复系 显著相关
下载PDF
离心泵叶轮轴面流道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戴正元 谷传纲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83-785,共3页
现有的两类一元理论离心泵叶轮水力设计方法存在试凑性工作量大或盖板形状不为简单曲线的缺陷。本文提出了符合一元理论的离心泵叶轮轴面流道过流断面的一种新的分布规律,并给出了按照此分布规律计算叶轮轴面流道过流面积的计算方法和... 现有的两类一元理论离心泵叶轮水力设计方法存在试凑性工作量大或盖板形状不为简单曲线的缺陷。本文提出了符合一元理论的离心泵叶轮轴面流道过流断面的一种新的分布规律,并给出了按照此分布规律计算叶轮轴面流道过流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将其与传统的两类设计方法做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叶轮 轴面 水力设计
下载PDF
低比转速离心泵设计理论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戴正元 李龙 《水泵技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7,共5页
对低比转速离心泵的现行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作了介绍。对低比转速离心泵设计中特有的问题与中。高比转速泵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发展动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 低比转速离子泵 设计理论 效率 汽蚀
下载PDF
中粳稻扬粳186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正元 孔祥斗 +4 位作者 张宝群 夏广宏 赵步洪 谭长乐 张洪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3-24,共2页
中粳稻扬粳186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戴正元孔祥斗张宝群夏广宏赵步洪谭长乐张洪熙(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225002)扬粳186系我所用扬粳201与黄金晴杂交育成的中粳新品种。1996年春通过省级审定并定名。据不完全... 中粳稻扬粳186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戴正元孔祥斗张宝群夏广宏赵步洪谭长乐张洪熙(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225002)扬粳186系我所用扬粳201与黄金晴杂交育成的中粳新品种。1996年春通过省级审定并定名。据不完全统计,至1995年该品种已累计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扬粳186 生育特性 栽培
下载PDF
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农作物育种工作上新台阶 被引量:2
14
作者 戴正元 张洪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4,共3页
本文简述了农作物新品种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分析了品种改良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农作物育种工作必须围绕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坚持高、抗、优并重的目标及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途径,促使育种工作取得重大... 本文简述了农作物新品种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分析了品种改良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农作物育种工作必须围绕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坚持高、抗、优并重的目标及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途径,促使育种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此外,对振兴农作物育种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育种 优良品种 作用
下载PDF
高产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K优818
15
作者 戴正元 张洪熙 +8 位作者 谭长乐 李爱宏 徐卯林 刘广青 刘晓斌 黄年生 刘晓静 王宝和 周长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籼稻 K优818杂交组合 选育 品种特性 栽培要点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缩减湍流数据采集量的新方法
16
作者 戴正元 谷传纲 +1 位作者 王彤 杨波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7,共4页
由于湍流实验的数据采集量的大小通常没有准则,实验中为了降低偶然事件的影响通常都使用较大的数据量,从而在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后处理过程中都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笔者根据小波分析所具有的良好的时频双局域性的特点,在文献[4,5]的... 由于湍流实验的数据采集量的大小通常没有准则,实验中为了降低偶然事件的影响通常都使用较大的数据量,从而在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后处理过程中都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笔者根据小波分析所具有的良好的时频双局域性的特点,在文献[4,5]的基础上,配合统计学方法,在理论上提出了以小波方法缩减湍流实验数据采集量和某些流场计算方法计算量的方法。以使用小波方法分析湍流边界层的湍动能方法为例,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小波 统计
下载PDF
几个优良籼稻亲本品质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17
作者 戴正元 李爱宏 +1 位作者 刘广清 张洪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2期133-136,共4页
以3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NCII交配设计研究10个米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大多数品质性状介于双亲之间,除粒重表现一定的超高亲优势,垩白度和粒宽表现一定的正向平均优势外,其它品质性状优势不明显。(2)杂种... 以3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NCII交配设计研究10个米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大多数品质性状介于双亲之间,除粒重表现一定的超高亲优势,垩白度和粒宽表现一定的正向平均优势外,其它品质性状优势不明显。(2)杂种稻米的品质性状主要受不育系或恢复系的影响,其中,对于粒长、粒宽和直链淀粉含量这3个性状,不育系的影响要高于恢复系,而对于整精米率、粒重、垩白率、垩白度和糊化温度,则表现为恢复系的影响要高于不育系。(3)就优质育种的利用价值而言,不育系中以广占63-4S为好,而恢复系中则以扬稻6号为好,蜀恢527、镇恢084次之,用上述亲本选配的杂交组合米质较好;恢复系特青、盐恢559表现为一般配合力效应差,特殊配合力方差小,优质育种利用价值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亲本 品质 杂种优质 配合力
下载PDF
优质籼稻扬稻6号库、源、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55
18
作者 谭长乐 张洪熙 +4 位作者 戴正元 赵步洪 徐卯林 刘晓斌 周桂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30,共5页
以生产主栽杂交稻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了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扬稻 6号的库、源、流特性。结果表明 ,扬稻 6号库容较大 ,填库能力强 ;株叶型配置好 ,透光率强 ,消光系数小 ,叶绿素含量高 ,光合产物积累量大 ,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光合作用... 以生产主栽杂交稻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了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扬稻 6号的库、源、流特性。结果表明 ,扬稻 6号库容较大 ,填库能力强 ;株叶型配置好 ,透光率强 ,消光系数小 ,叶绿素含量高 ,光合产物积累量大 ,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光合作用能力强 ,粒叶比高 ;花后光合产物对籽粒充实的贡献大 ,源库间流的通畅性好 ,库、源、流能在较高水平上协调是扬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水稻 扬稻6号品种 源库关系 物质运转 物质积累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水稻种质对黑条矮缩病抗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4
19
作者 李爱宏 戴正元 +5 位作者 季红娟 张小祥 李育红 潘存红 张洪熙 潘学彪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22,共5页
对包含不育系、中籼稻恢复系、粳稻恢复系和常规粳稻等不同类型在内的175份水稻种质进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自然诱发鉴定,同时调查粳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率,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抗感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水稻黑条矮缩病与条纹叶枯病呈... 对包含不育系、中籼稻恢复系、粳稻恢复系和常规粳稻等不同类型在内的175份水稻种质进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自然诱发鉴定,同时调查粳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率,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抗感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水稻黑条矮缩病与条纹叶枯病呈相互独立的遗传关系;不同基因型水稻种质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可分为抗/高抗、中抗、中感、感和高感等5种类型,三系早籼稻不育系基本为感或高感型,绝大多数的中籼稻恢复系为抗病型,通过籼粳杂交培育的粳稻恢复系基本为感或中感型,而常规粳稻中分布有抗、中抗、中感、感和高感的不同基因型。筛选抗性种质,加以创新和改良,可有效开展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育种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黑条矮缩病 种质 抗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高吸水种衣剂在水稻旱育抛秧上的应用 被引量:39
20
作者 徐卯林 张洪熙 +5 位作者 黄年生 刘晓静 戴正元 孔祥斗 赵步洪 谭长乐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2-98,共7页
应用高吸水种衣剂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不浸种不催芽直接播入旱育苗床,考查了它对种子的出苗、病虫害及死苗的防治、秧苗素质以及抛栽后立苗速度、抗植伤能力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高吸水种衣剂包衣处理在种子周围及秧苗根部形成了18c... 应用高吸水种衣剂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不浸种不催芽直接播入旱育苗床,考查了它对种子的出苗、病虫害及死苗的防治、秧苗素质以及抛栽后立苗速度、抗植伤能力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高吸水种衣剂包衣处理在种子周围及秧苗根部形成了18cm×1.5cm×1.2cm左右的“蓄水球囊”,不仅提高了种子出苗率、成秧率,有效地防止了多种病虫害及死苗的发生,壮大根群,提高了秧苗素质;而且实现了旱育秧苗根部带土抛植,提高了立亩速度和抗植伤能力,增加了旱育抛栽稻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旱育秧 抛秧稻 种子包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