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非典型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6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去卵巢模型+股骨干骨折模型+利塞膦酸钠灌胃治疗组(B组)、去卵巢模型+股骨干骨折模型+生理盐水灌胃组(C组),每...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非典型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6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去卵巢模型+股骨干骨折模型+利塞膦酸钠灌胃治疗组(B组)、去卵巢模型+股骨干骨折模型+生理盐水灌胃组(C组),每组20只。骨折模型建模后第3周和第6周时动态观察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影像学及骨组织显微形态学的改变。结果①通过X线检查结果可知,B组在第3、第6周时,骨折处骨痂形成,局部骨密度越来越高,前3周骨折出现愈合加速,后3周出现明显延迟愈合情况;同时期B组、C组骨折处相比较,前3周B组大鼠出现骨折处骨连续性较A组、C组好,但在第6周时,B组大鼠出现骨折处骨连续性较A组、C组差,骨折处局部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情况;②同时期各组大鼠病理切片结果对比,B组大鼠在前3周骨折处增殖的软骨细胞较A组、C组多,骨小梁较密集,骨小梁相互之间连接性较好,骨皮质厚度更大,骨折愈合情况更好;但在后3周时,B组大鼠较A组、C组骨折处增殖的软骨细胞少,骨小梁稀疏,骨小梁相互之间连接性差,骨皮质厚度变化不明显,出现骨折愈合延迟现象;在同时期前后对比中,B组大鼠在前3周局部骨折处出现明显加速现象,后3周则出现明显延迟愈合现象;③各组大鼠BMD、BMC组间、组内对比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利塞膦酸钠在前3周可显著提高大鼠骨折处BMD、降低大鼠骨折处BMC,且显著提高骨折处BMD增加速度,延缓骨折处BMC降低速度,但在后3周出现延迟骨折愈合情况。结论早期骨质疏松性非典型性骨折患者愈合过程中建议使用利塞膦酸钠,中、后期则不建议使用。展开更多
背景:PFNA内固定失效可见于诸多文献报道,但尚缺乏关于并发症原因、手术技巧及应对策略的系统性报道。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原因、手术技巧及...背景:PFNA内固定失效可见于诸多文献报道,但尚缺乏关于并发症原因、手术技巧及应对策略的系统性报道。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原因、手术技巧及应对策略,旨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技术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PFNA闭合复位治疗12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发生并发症,男9例,女4例;年龄45-82岁,平均(62.0±5.4)岁;根据AO/OTA分型:A1型4例,A2.1型1例,A3型8例;稳定性骨折5例(38.5%);不稳定性骨折8例(61.5%);均为新鲜骨折,排除病理性骨折。结果:128例中13例发生并发症,包括1例在术中损伤股深动脉,2例股骨近端爆裂骨折,1例股骨前壁穿破,2例螺旋刀片向内穿透股骨头,2例螺旋刀片向外侧切出,2例骨折不愈合,3例髋内翻畸形。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原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骨折制定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以及康复计划是预防内固定失效的关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非典型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6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去卵巢模型+股骨干骨折模型+利塞膦酸钠灌胃治疗组(B组)、去卵巢模型+股骨干骨折模型+生理盐水灌胃组(C组),每组20只。骨折模型建模后第3周和第6周时动态观察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影像学及骨组织显微形态学的改变。结果①通过X线检查结果可知,B组在第3、第6周时,骨折处骨痂形成,局部骨密度越来越高,前3周骨折出现愈合加速,后3周出现明显延迟愈合情况;同时期B组、C组骨折处相比较,前3周B组大鼠出现骨折处骨连续性较A组、C组好,但在第6周时,B组大鼠出现骨折处骨连续性较A组、C组差,骨折处局部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情况;②同时期各组大鼠病理切片结果对比,B组大鼠在前3周骨折处增殖的软骨细胞较A组、C组多,骨小梁较密集,骨小梁相互之间连接性较好,骨皮质厚度更大,骨折愈合情况更好;但在后3周时,B组大鼠较A组、C组骨折处增殖的软骨细胞少,骨小梁稀疏,骨小梁相互之间连接性差,骨皮质厚度变化不明显,出现骨折愈合延迟现象;在同时期前后对比中,B组大鼠在前3周局部骨折处出现明显加速现象,后3周则出现明显延迟愈合现象;③各组大鼠BMD、BMC组间、组内对比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利塞膦酸钠在前3周可显著提高大鼠骨折处BMD、降低大鼠骨折处BMC,且显著提高骨折处BMD增加速度,延缓骨折处BMC降低速度,但在后3周出现延迟骨折愈合情况。结论早期骨质疏松性非典型性骨折患者愈合过程中建议使用利塞膦酸钠,中、后期则不建议使用。
文摘背景:PFNA内固定失效可见于诸多文献报道,但尚缺乏关于并发症原因、手术技巧及应对策略的系统性报道。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原因、手术技巧及应对策略,旨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技术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PFNA闭合复位治疗12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发生并发症,男9例,女4例;年龄45-82岁,平均(62.0±5.4)岁;根据AO/OTA分型:A1型4例,A2.1型1例,A3型8例;稳定性骨折5例(38.5%);不稳定性骨折8例(61.5%);均为新鲜骨折,排除病理性骨折。结果:128例中13例发生并发症,包括1例在术中损伤股深动脉,2例股骨近端爆裂骨折,1例股骨前壁穿破,2例螺旋刀片向内穿透股骨头,2例螺旋刀片向外侧切出,2例骨折不愈合,3例髋内翻畸形。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原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骨折制定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以及康复计划是预防内固定失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