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次和重复献血不足量特征及原因分析
1
作者 王振兴 黄志森 +4 位作者 黄东虹 李姗丹 陈少彬 陈庆恺 揭小梅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2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分析初次和重复不足量献血者的人群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献血不足量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某市全血不足量献血者的献血资料,统计不足量献血者相关数据,比较初次和重复献血者... 目的:分析初次和重复不足量献血者的人群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献血不足量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某市全血不足量献血者的献血资料,统计不足量献血者相关数据,比较初次和重复献血者不足量的原因。结果:本站全血献血者不足量发生率为1.03%,初次献血者发生率为1.52%,高于重复献血者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69,P<0.05);在初次献血者中年龄18~25岁不足量发生率为2.40%高于其他年龄组的1.22%、0.94%、0.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786,P<0.05);体重≤55 kg的发生率为1.89%高于体重>55 kg的发生率为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91,P<0.05);高校和集体献血不足量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81%和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890、12.693,P<0.05);目标献血量400 mL发生率为1.84%高于300 mL发生率为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16,P<0.05);初次与重复献血者发生不足量的原因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一致的,主要原因是精神紧张和血流不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916、48.822,P<0.05)。结论:初次和重复献血者发生不足量的主要原因是精神紧张,重点关注初次献血者中年龄18~25岁、体重≤55 kg、目标血量400 mL的高校群体,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预防献血不足量的发生,减少血液报废和保障献血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足量 献血者 分析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相关微小RNA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揭小梅 张华华 杨志刚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11期88-91,共4页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骨髓中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异常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的疾病。AL的发病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多因素的过程。其中,表观遗传修饰的异常是白血病的发生、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MIRNA 表观遗传学 调控机制 分类 预后
下载PDF
AIDET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预警性护理在血站静脉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麦伟珍 揭小梅 +1 位作者 梁映媚 陈锦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4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AIDET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预警性护理在血站静脉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东莞市中心血站献血的5 060例献血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20年1—12月4 921例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分析AIDET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预警性护理在血站静脉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东莞市中心血站献血的5 060例献血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20年1—12月4 921例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AIDET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预警性护理。比较两组疼痛情况、沟通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沟通态度、沟通内容、沟通及时性、沟通效果、采血技术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AIDET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预警性护理在血站静脉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献血者疼痛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沟通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沟通模式 预警性护理 血站 静脉献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继发分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章坤 赖应昌 +3 位作者 黎雪晶 李少媚 揭小梅 张丽仪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继发分化综合征(DS)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初诊为APL经ATRA联合AS2O3双诱导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继发分化综合征(DS)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初诊为APL经ATRA联合AS2O3双诱导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继发DS 26例(DS组),未发生DS 30例(未发生DS组),对比分析继发DS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情况及高危因素。结果:DS的总发生率为46.4%(26/56),发生时间为双诱导治疗后的2~25d(中位时间5d);DS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不同程度的周围性水肿及浆膜腔积液发生率最高,占84.6%(22/26),其中重症DS患者均出现周围性水肿,床边胸片均提示双肺渗出伴不同程度的胸膜腔积液;所有DS患者经及时加用化疗、激素等处理后,症状均得以控制,两组均获得完全缓解。两组患者初诊时危险度分层和治疗前PML/RAR亚型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治疗前是否合并感染、是否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否继发真菌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危险度分层高危是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TRA联合AS2O3双诱导治疗APL继发DS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初诊时危险度分层高危是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加用化疗、激素可有效控制DS症状,不影响其完全缓解率,亦未增加继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分化综合征 临床特征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雷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非M3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玉平 李章坤 +2 位作者 赖应昌 叶燕文 揭小梅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3期2195-2197,共3页
目的观察雷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非M3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40例初发非M3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诱导及强化巩固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雷利... 目的观察雷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非M3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40例初发非M3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诱导及强化巩固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雷利度胺组和安慰剂组,每组20例。于治疗后第3、6、12、18、24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及流式细胞学等检查,随访统计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PFS)及总生存率(OSR)。结果随访3、6、12、18、24个月时,雷利度胺组患者的PFS、OSR均高于同期安慰剂组,其中随访3、6、12、18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利度胺能有效延长非M3型AML患者的PFS及OSR,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利度胺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非M3型 无进展生存率 总生存率
下载PDF
输血输液加温仪在冬季单采血小板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莫心南 梁映媚 +5 位作者 胡钻平 郭建生 钟炽辉 叶柱江 陈少彬 揭小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考察输血输液加温仪应用于单采血小板血液回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并评估相关护理操作。方法统计冬季单采血小板时的血液回输速度,统计血液在回血管路中经过的时间,用输血输液加温仪在不同温度设置下对离体血液加温,记录血液温... 目的考察输血输液加温仪应用于单采血小板血液回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并评估相关护理操作。方法统计冬季单采血小板时的血液回输速度,统计血液在回血管路中经过的时间,用输血输液加温仪在不同温度设置下对离体血液加温,记录血液温度的上升速度,于0、15、30 min对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游离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冬季单采血小板过程中,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献血者测量耳内与回血针头附近皮肤温度,观察献血者有无寒颤以及手臂发凉、疼痛或其他不适,献血结束后进行热舒适度评定。结果将输血输液加温仪分别设置为41、42、43℃,加温0、15、30 min后离体血液的血常规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对比无差异(P>0.05),未发现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在冬季不使用输血输液加温仪的情况下,采血开始后回血针头附近皮肤温度与采血开始之前有差异(P<0.05),观察组的所有部位采血开始之后的温度与采血开始之前对比均无差异(P>0.05);离体血液加温实验显示,当室温22~24℃,血液回输速度为(100~120)mL/min,应用血液加温仪可以使27℃左右的回输血液升温到33~37℃;应用加温仪的献血者感觉舒适和非常舒适的比例以及热舒适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加温仪的温度设置在38℃以上时,献血者热舒适度评分的平均值均在8以上。结论把输血输液加温仪应用到冬季单采血小板中是安全的,可以明显提高献血者的舒适度,体现血站的人性化服务,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输液加温仪 单采血小板 游离血红蛋白 热舒适度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莫义玲 黄晓文 揭小梅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第11期91-92,共2页
多发性骨髓瘤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排第二位,相关文献显示,70%的患者接受传统的治疗方案效果不佳,完全缓解率不足10%。多发性骨髓瘤具有一定的难治性,临床治疗过程中易发生毒副反应,故良好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次研究分析硼替佐... 多发性骨髓瘤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排第二位,相关文献显示,70%的患者接受传统的治疗方案效果不佳,完全缓解率不足10%。多发性骨髓瘤具有一定的难治性,临床治疗过程中易发生毒副反应,故良好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次研究分析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轻链型 完全缓解率 异常浆细胞 临床治疗过程 护理干预 可逆抑制剂 神经毒性反应 溶骨性破坏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成分制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张旭芬 李姗丹 +2 位作者 王振兴 揭小梅 陈庆恺 《医药前沿》 2023年第35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成分制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1—12月(持续质量改进前)以及2020年1—12月(持续质量改进后)与血液制品质量分析报告为研究对象,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血液制品质量抽检情...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成分制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1—12月(持续质量改进前)以及2020年1—12月(持续质量改进后)与血液制品质量分析报告为研究对象,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血液制品质量抽检情况及血液非正常报废率。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工作人员相关理论知识得分为(93.83±2.37)分、操作技能得分为(94.17±2.21)分,高于持续质量改进前的相关理论知识得分(84.58±5.85)分、操作技能得分(83.25±4.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制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为98.15%,与持续质量改进前的血液制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6.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非正常报废率为0.11‰,低于持续质量改进前的血液非正常报废率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明显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最大程度避免血液制备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差错与隐患,降低血液非正常报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血液成分制备 抽检合格率 血液非正常报废率 专业技术能力
下载PDF
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初筛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揭小梅 郭建生 +2 位作者 麦伟珍 梁映媚 莫心南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874-876,共3页
为了满足临床中对血小板供应的需求,需要不断招募献血者捐献血小板,以满足血小板储存需求,特别在临床血小板出现短缺时,在招募过程中任何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干预,降低献血者献血前血液初筛不合格率,提高献血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1]。本... 为了满足临床中对血小板供应的需求,需要不断招募献血者捐献血小板,以满足血小板储存需求,特别在临床血小板出现短缺时,在招募过程中任何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干预,降低献血者献血前血液初筛不合格率,提高献血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1]。本次研究中,对东莞市中心血站2018—2019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初筛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提高献血者初筛合格率,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有利帮助,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血站 临床输血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献血 不合格原因 血液初筛 血小板 不合格率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减量CT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章坤 赖应昌 +3 位作者 李坤 何继祥 揭小梅 姜义荣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年第9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减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吡柔比星(THP)+阿糖胞苷(Ara-C)](CT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安全性和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东... 目的探讨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减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吡柔比星(THP)+阿糖胞苷(Ara-C)](CT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安全性和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1例中高危MDS和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减量CTG方案治疗。结果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者7例,PR者8例,治疗失败者6例,总有效率为71.4%。1例死亡(4.8%)。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第1、2个疗程的粒缺持续时间、Ⅳ度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的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患者骨髓抑制时间更长,不良反应更严重,所有患者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发病至接受去甲基化药物治疗时间低于半年者、第1个疗程后血小板计数较基础值提高的患者,疗效较好,预后基因FLT3阳性患者疗效不佳。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是否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与疗效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减量CTG方案可有效地治疗MDS和AML,能够降低肿瘤负荷,抑制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 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集束化管理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重度抑制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莫义玲 黄晓文 揭小梅 《中国校医》 2019年第1期69-70,73,共3页
目的分析集束化管理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白细胞低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进行化疗的7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 目的分析集束化管理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白细胞低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进行化疗的7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管理。对比2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及干预前后患者WHOQOL-BREF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40,P<0.05);干预前,2组患者WHOQOL-BREF(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5,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27,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降低感染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药物疗法 急性病 免疫抑制 病人集束化护理
原文传递
FUT1和 ABO双血型基因变异所致类孟买与A_(2)亚型血型献血者1例的遗传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何子毅 胡应明 +2 位作者 贝孟辉 揭小梅 许先国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379-1386,共8页
目的探讨1例FUT1和ABO双血型基因变异所致类孟买与A 2亚型血型无偿献血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并对携带FUT1*01W.37与FUT1*01W.23等位基因的类孟买血型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选择2023年8月于东莞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并且... 目的探讨1例FUT1和ABO双血型基因变异所致类孟买与A 2亚型血型无偿献血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并对携带FUT1*01W.37与FUT1*01W.23等位基因的类孟买血型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选择2023年8月于东莞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并且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一致的1例类孟买与A 2亚型血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清学检测试验对献血者ABO血型、Lewis血型抗原及血清意外抗体进行鉴定。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对献血者血浆微量抗体和红细胞表面微量A、B、H抗原进行检测。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其FUT1基因和ABO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分别以"类孟买""FUT1*01W.37""FUT1*01W.23"和"para-Bombay"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美国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携带FUT1*01W.37与FUT1*01W.23等位基因的类孟买血型受试者相关文献,并进行复习,检索时限设定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本研究遵循的研究程序符合东莞市中心血站科研伦理委员会规定,并获得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22005),并与献血者签署献血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研究献血者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其ABO血型鉴定存在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红细胞表面H抗原为阴性,Lewis血型为Le(a-b+)分泌型,血浆意外抗体为抗H同种抗体,判定献血者血型为疑似类孟买型。吸收放散试验结果显示献血者血型为疑似类孟买与A亚型血型。Sanger测序法显示,献血者FUT1基因型为FUT1*(c.35T+c.803A)/(c.35T+c.803A)纯合变异,FUT1*(c.35T+c.803A)等位基因双碱基变异在国际输血协会(ISBT)FUT1基因变异数据库中尚未见报道,该等位基因序列特征与ISBT数据库报道的FUT1*01W.37(c.803G>A)弱功能性等位基因接近;其ABO基因型为ABO*A2.05/O.01.02杂合变异。结合献血者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基因检测结果,判定其血型为类孟买与A 2亚型血型。文献复习结果显示,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文献检索策略,检索到1例携带FUT1*01W.37等位基因的青岛地区孕妇,其基因型为FUT1*01W.23/01W.37杂合子,2例携带FUT1*01W.23杂合等位基因受试者。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1例类孟买血型和ABO亚型血型在同一个体中并存的献血者。根据献血者红细胞表面抗原特征,建议将FUT1*01W.37归类为FUT1无效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T1基因 ABO血型系统 类孟买型 H血型系统 血型抗原 献血者
原文传递
新等位基因A4GALT纯合变异致罕见p血型
13
作者 何子毅 胡应明 +3 位作者 罗广平 揭小梅 贝孟辉 许先国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345-1348,共4页
先证者女,33岁,孕妇(孕4产1),前3次均为孕3月左右自然流产,无输血和移植史,第4次孕期临床诊断先兆流产,于2023年6月28日在东莞市中医院妇产科拟行剖宫产,术前备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发现该先证者血浆中有无法确定特异性的意外抗体,无... 先证者女,33岁,孕妇(孕4产1),前3次均为孕3月左右自然流产,无输血和移植史,第4次孕期临床诊断先兆流产,于2023年6月28日在东莞市中医院妇产科拟行剖宫产,术前备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发现该先证者血浆中有无法确定特异性的意外抗体,无法找到合适的供者红细胞。血样本遂送至东莞市中心血站输血研究室,本实验室对该先证者采用血型血清学鉴定其红细胞血型表型证实为罕见的p血型,意外抗体特异性鉴定为抗-PP1Pk,先证者基因测序发现为新等位基因A4GALT*(c.100G>A+c.418428delins)纯合子,推测其引起多肽链p.Val34Ile和p.Gln140Trpfs*73改变,并导致α1,4-半乳糖基转移酶失活。同时在家系成员中发现另一个新等位基因A4GALT*c.100G>A,经预测该变异引起的单独p.Val34Ile改变并不影响蛋白功能和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血型系统 抗-PP1Pk 基因测序 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