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106
1
作者 文四成 陈潜沛 +2 位作者 欧阳天纬 李夏桃 麦武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拟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组、B组和C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B组和C组分别给予0.3%、0.4%、0.5%的罗哌卡因30ml。观察...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拟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组、B组和C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B组和C组分别给予0.3%、0.4%、0.5%的罗哌卡因30ml。观察并评价注药后15、30min臂丛各主要神经的痛觉阻滞效应、运动阻滞程度,记录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结果注药后15minA组、B组和C组各神经痛觉完全阻滞例数依次递增,C组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完全阻滞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C组运动阻滞3级(不能屈肘)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注药后30minB组和C组运动阻滞4级(不能屈腕)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1)。A组优16例(80%),良4例(20%);B组优18例(90%),良2例(10%);C组优18例(90%),良2例(10%),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或P%0.01)。结论0.3%~0.50o的罗哌卡因30ml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均可达到理想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随着浓度增加,麻醉起效加快而阻滞持续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肌间沟 臂丛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可视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28
2
作者 文四成 陈潜沛 +3 位作者 邓蕊 欧阳天纬 唐一敏 李夏桃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拟于臂丛麻醉下行上肢(上臂下段、肘部、前臂、手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M、U两组。两组使用局麻药总剂量相同,均为0.5%的罗哌卡因30 mL。M组单纯行肌间沟臂...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拟于臂丛麻醉下行上肢(上臂下段、肘部、前臂、手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M、U两组。两组使用局麻药总剂量相同,均为0.5%的罗哌卡因30 mL。M组单纯行肌间沟臂丛阻滞,U组肌间沟入路和腋路阻滞各使用局麻药15 mL,其中腋路按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的顺序分别阻滞,每支神经周围注药5 mL。记录穿刺操作时间,评价各主要神经的痛觉阻滞情况、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效果;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痛觉阻滞情况:注药后30 min,U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完全阻滞例数明显多于M组(P<0.05);运动阻滞程度:肌间沟注药后15、30 min U组运动阻滞优于M组(P<0.05);U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0%,M组优良率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发生Horner综合征1例(3.3%)、声音沙哑2例(6.7%),U组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超声可视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安全可行,麻醉效果更好,但阻滞操作时间略有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肌间沟 腋路 臂丛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文四成 陈潜沛 罗培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878-3880,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3组: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组(US组)、超声引导定位组(U组)、神经刺激器定位组(S组)。各组均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3组: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组(US组)、超声引导定位组(U组)、神经刺激器定位组(S组)。各组均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药物为0.5%的罗哌卡因25 mL。记录穿刺操作时间,评价各主要神经的感觉阻滞情况、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效果;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US组和U组穿刺操作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US组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痛觉阻滞效果明显优于U组与S组(P<0.05)。注药后15 min US组运动阻滞效果明显优于U组和S组(P<0.05)。US组麻醉效果优于U组和S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定位准确,麻醉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神经刺激器有助于安全推广应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器 臂丛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臂丛神经阻滞致神经损伤1例 被引量:9
4
作者 文四成 邓家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8-568,共1页
患者女因左上臂脂肪瘤切除术行左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采用普通的7号注射针头穿刺,穿刺顺利。出现明显异感后注入O.5%的甲磺酸罗哌卡因25mL,麻醉效果良好,手术顺利。术后第4天患者出院。第5天始感觉左肩及上肢麻痹疼痛,并逐渐... 患者女因左上臂脂肪瘤切除术行左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采用普通的7号注射针头穿刺,穿刺顺利。出现明显异感后注入O.5%的甲磺酸罗哌卡因25mL,麻醉效果良好,手术顺利。术后第4天患者出院。第5天始感觉左肩及上肢麻痹疼痛,并逐渐加重,术后第10天因左上肢麻痹疼痛难忍,无法入睡再次入院。会诊查房:患者呈痛苦面容,右手托住左手屈曲肘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损伤 甲磺酸罗哌卡因 注射针头 瘤切除术 麻醉效果 再次入院 会诊查房
下载PDF
挤压胸廓结合喉镜下吸引用于剖宫产窒息新生儿复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文四成 杨月英 +1 位作者 陈潜沛 潘秀芹 《现代医院》 2008年第6期63-64,共2页
目的对比观察挤压胸廓结合喉镜直视声门下吸引清理气道法与传统吸引法用于剖宫产中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1min Apgar评分2~4分的中重度窒息儿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挤压胸廓结合喉镜直视... 目的对比观察挤压胸廓结合喉镜直视声门下吸引清理气道法与传统吸引法用于剖宫产中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1min Apgar评分2~4分的中重度窒息儿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挤压胸廓结合喉镜直视下吸引清理气道。B组采用常规方法清理气道,不挤压胸廓。有胎粪吸入者两组均行气管插管抽吸。清理气道后行面罩加压人工呼吸(已气管插管抽吸者直接行气管插人工呼吸),30秒后无改善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观测并记录复苏时间、气管插管人工呼吸例数、新生儿娩出后1min、5min、10min三个时段的Apgar评分。结果复苏时间A组(3.93±0.87min)较B组(4.53±1.31min)短(P〈0.05)。Apgar评分,5min时A组(9.47±0.90)明显高于B组(8.77±1.34)(P〈0.05)。复苏时发现气管内有胎粪吸入A组7例,B组8例;需行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的例数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A组在喉镜直视下可见有粘液(部分有胎粪污染)或白色泡沫样液体伴随胸廓挤压从声门中挤出,部分新生儿挤压胸廓吸引完毕已诱发出呼吸。结论挤压胸廓结合喉镜直视下吸引既能及时有效地清理气道,又起到张肺作用及时恢复氧气供给,有助于提高窒息复苏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新生儿窒息 复苏 喉镜直视 挤压胸廓
下载PDF
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小儿喉罩放置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文四成 麦武军 +1 位作者 唐一敏 陈潜沛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9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小儿喉罩放置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小儿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n=30)和丙泊酚组(P组,n=30)。麻醉诱导时,两组患者先缓慢注入舒芬太尼0.3μg/kg,随后E组注入依托咪酯乳剂0.3 mg/kg,P组注入...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小儿喉罩放置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小儿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n=30)和丙泊酚组(P组,n=30)。麻醉诱导时,两组患者先缓慢注入舒芬太尼0.3μg/kg,随后E组注入依托咪酯乳剂0.3 mg/kg,P组注入丙泊酚2 mg/kg,采用反转法放置喉罩。观察患儿喉罩置入时反应,出现吞咽、呛咳、屏气、喉痉挛等气道反应或肢体运动,均认为喉罩置入体动反应阳性;记录麻醉诱导前、后1 min和喉罩置入后1 min患者的HR、SBP、DBP;记录每例患者成功放置喉罩的置入次数及肌阵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的病例数。结果喉罩置入体动反应阳性例数:E组2例(6.7%),P组1例(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喉罩放置首次成功28例(93.3%),两次放置成功2例(6.7%),P组喉罩放置首次成功27例(90.0%),两次放置成功3例(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诱导后1 min和喉罩置入后1 min患者SBP、DBP与麻醉诱导前比较,E组略有下降(P>0.05),P组明显降低(P<0.01),两组麻醉诱导后1 min和喉罩置入后1 min相同时点比较,E组患者SBP、DBP明显高于P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肌阵挛。结论依托咪酯复合0.3μg/kg舒芬太尼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提供良好的喉罩放置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舒芬太尼 喉罩 小儿
下载PDF
硬膜外不同芬太尼给药模式用于活跃期分娩镇痛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文四成 陈潜沛 +1 位作者 李夏桃 劳祝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24期2085-2087,共3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不同芬太尼给药模式用于活跃期分娩镇痛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初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另选无镇痛产妇30例作对照组(C组)。产妇宫口开至3 cm时,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两组首剂均采用0.1%盐酸罗哌卡因+2μg/ml... 目的比较硬膜外不同芬太尼给药模式用于活跃期分娩镇痛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初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另选无镇痛产妇30例作对照组(C组)。产妇宫口开至3 cm时,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两组首剂均采用0.1%盐酸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维持配方A组为0.1%盐酸罗哌卡因+1μg/ml芬太尼,B组为0.1%盐酸罗哌卡因,背景持续剂量6 ml/h,自控剂量4 ml/20 min,镇痛分娩过程中如镇痛不足,单次追加芬太尼10μg。观察各组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芬太尼使用量等指标。结果 A组和B组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芬太尼使用量(36.8±16.2μg)显著多于B组(21.1±3.2μg)(P<0.01)。A、B两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 0.1%罗哌卡因用于活跃期硬膜外分娩镇痛,首剂复合2μg/ml芬太尼,镇痛效果良好,维持期复合芬太尼与否,镇痛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芬太尼 活跃期
下载PDF
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诱发急性左心衰1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文四成 黄佩民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9期3870-3871,共2页
关键词 剖宫产术 麻醉 硬膜外/副作用 心力衰竭 充血性/病因学
下载PDF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预防小儿非插管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潜沛 文四成 +1 位作者 欧阳天纬 李夏桃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预防小儿非插管全麻(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成Ⅰ、Ⅱ、Ⅲ组,每组20例。患儿均给予依托咪酯0.3mg/kg静脉注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阿托品0.01 mg/kg、咪达唑仑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预防小儿非插管全麻(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成Ⅰ、Ⅱ、Ⅲ组,每组20例。患儿均给予依托咪酯0.3mg/kg静脉注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阿托品0.01 mg/kg、咪达唑仑0.06 mg/kg、依托咪酯0.5 mg/kg、舒芬太尼0.3μg/kg。手术切皮前,Ⅰ组追加舒芬太尼0.1μg/kg,Ⅱ组追加舒芬太尼0.2μg/kg,Ⅲ组追加舒芬太尼0.3μg/kg。术中根据麻醉效果追加依托咪酯,比较三组患儿入室时(T_0)、麻醉诱导后5 min(T_1)、手术切皮时(T_2)以及术毕时(T_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术中依托咪酯追加量,并记录术中出现呼吸抑制需一过性给予辅助呼吸情况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30 min内进行EA评分并作比较。结果Ⅱ组、Ⅲ组患儿的HR、MAP水平在T_1、T_2时刻明显低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T_1、T_2时刻的S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T_0、T_3时刻的HR、MAP、S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中依托咪酯追加量为(12.65±2.50)mg,Ⅱ组为(8.95±1.99)mg,Ⅲ组为(8.70±1.75)mg;Ⅱ组、Ⅲ组术中依托咪酯追加量明显低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呼吸抑制发生率60%高于Ⅰ组、Ⅱ组的1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患儿EA发生率15%、10%低于Ⅰ组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期间三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结论 0.5μg/kg舒芬太尼用于预防小儿短小手术非插管全麻苏醒期躁动效果理想,麻醉安全性高,且循环稳定、呼吸抑制少,术后苏醒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短小手术 非插管全身麻醉 苏醒期躁动 小儿
下载PDF
依托咪酯脂肪乳联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人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潜沛 文四成 李夏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16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脂肪乳联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人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行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丙泊酚组(P组)、单纯依托咪酯脂肪乳组(E组)和依托咪酯脂肪乳联合小剂量丙泊酚组(EP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脂肪乳联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人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行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丙泊酚组(P组)、单纯依托咪酯脂肪乳组(E组)和依托咪酯脂肪乳联合小剂量丙泊酚组(EP组),每组30例。P组予丙泊酚1.5~2.0mg/kg静脉麻醉;E组予依托咪酯脂肪乳0.3~0.4mg/kg静脉麻醉;EP组予依托咪酯脂肪乳0.25mg/kg和丙泊酚0.6~0.8mg/kg静脉麻醉。患者意识消失后,立即行胃镜检查。3组分别于给药前(T0)、给药后入镜前(T1)、入镜后2min(T2)、入境后5min(T3)、入境后10min(T4)和检查结束(T5)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血压(MAP)、心率(HR)、呼吸次数(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观察并记录检查时间、清醒时间和依托咪酯脂肪乳的总用量以及给药后有无注射痛、术中体动、肌痉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P组给药后MAP、HR、RR及SpO2水平低于T0时,且低于EP组和E组各相同时点(除T5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组依托咪酯脂肪乳总用量显著少于E组(P<0.01);E组术中体动、肌痉挛发生率均高于P、EP组(P<0.05或P<0.01);E组、EP组注射痛发生率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托咪酯脂肪乳联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查术,麻醉效果较满意,且呼吸抑制小、肌痉挛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脂肪乳 丙泊酚 静脉麻醉 老年人 胃镜检查术
下载PDF
两种椎管内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腰背痛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潜沛 文四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3期137-138,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椎管内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健康足月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硬膜外阻滞麻醉组)。B组(脊麻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组)。两组穿刺操作均由二位固定医师完成。术后追踪随访,进行... 目的比较两种椎管内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健康足月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硬膜外阻滞麻醉组)。B组(脊麻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组)。两组穿刺操作均由二位固定医师完成。术后追踪随访,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结果 A、B两组腰背疼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或脊麻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并不影响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剖宫产 术后 腰背痛
下载PDF
60例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七氟醚吸入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潜沛 文四成 +1 位作者 邓家良 欧阳天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13期37-38,共2页
目的研究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七氟醚吸入的疗效观察。方法对60例短小症病患的诱导麻醉分别使用氯胺酮麻醉和七氟醚麻醉,分成吸入组和静脉组,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结果在本研究中,吸入组麻醉诱导到入睡所用时间平均为1.35min,出手术... 目的研究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七氟醚吸入的疗效观察。方法对60例短小症病患的诱导麻醉分别使用氯胺酮麻醉和七氟醚麻醉,分成吸入组和静脉组,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结果在本研究中,吸入组麻醉诱导到入睡所用时间平均为1.35min,出手术室苏醒的时间为5.16min,静脉组用时为3.95min和35.59min。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可以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的出现。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其诱导迅速,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在麻醉中的调控管理强于氯胺酮静脉麻醉,是值得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氯胺酮 诱导麻醉 苏醒时间
下载PDF
全麻苏醒拔管后发生急性肺水肿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潜沛 文四成 劳祝意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期126-126,共1页
1病例报告 患者男,18岁,60 kg。因下颌骨骨折、左侧髁状突骨折、在全麻下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左下颌关节成形术。术前查体无异常,ASAI级。无术前用药,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3 mg,雷莫司琼0.3 mg后,即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1病例报告 患者男,18岁,60 kg。因下颌骨骨折、左侧髁状突骨折、在全麻下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左下颌关节成形术。术前查体无异常,ASAI级。无术前用药,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3 mg,雷莫司琼0.3 mg后,即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2μg/kg、依托咪脂0.2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快速诱导,经右侧鼻孔插入 I D号为7.0的加强型气管导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术中吸入七氟烷,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手术过程顺利,麻醉平稳,手术历时2.5 h,输液2000 mL,出血200 mL,术中BP 100~120/60~70 mmHg,心电图检测无异常。术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唤之患者睁眼,吞咽反射活跃,吸痰,抽出套囊气体,拔管,拔管后继续吸尽鼻腔口腔内的分泌物。5 min后患者口唇紫绀,SPO2迅速下降,经面罩加压给氧后,SPO2仍徘徊在35%~75%之间,继而神志不清、呼吸停止, BP 110/60 mmHg,HR 110次/min。遂行经口气管内插管,机控呼吸。5 min后气管导管内涌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布满湿啰音。初步诊断为急性肺水肿。立即给予激素、利尿、氨茶碱、强心、酒精消泡、IPPV等综合处理,2 h后病情改善,泡沫痰和啰音消失,BP 120/60 mmHg,HR 90次/min,SPO 295%,患者清醒,能耐受气管导管,遂带气管导管送ICU观察,12 h后拔除气管导管,恢复正常,住院7d痊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苏醒 急性肺水肿 患者 临床治疗
下载PDF
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复合局部麻醉在小儿包皮套扎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欧阳天纬 温舒婷 +1 位作者 文四成 陈潜沛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4期2187-2188,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复合局部麻醉在小儿包皮套扎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在该院择期行包皮套扎术的小儿6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局部麻醉组(研究组)和单纯静脉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各30例。研究... 目的观察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复合局部麻醉在小儿包皮套扎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在该院择期行包皮套扎术的小儿6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局部麻醉组(研究组)和单纯静脉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儿使用丙泊酚2 mg/kg、芬太尼3μg/kg单次静脉推注诱导,患儿意识消失后再以1%利多卡因行患儿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后开始手术;对照组患儿使用丙泊酚2 mg/kg、芬太尼3μg/kg单次静脉推注诱导,待患儿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期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全身麻醉药用量、麻醉效果、复苏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期间HR、MAP、麻醉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复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烦躁哭闹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丙泊酚用药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复合局部麻醉在小儿包皮套扎术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具有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减少麻醉药用量,术后麻醉苏醒快等优点,能减少呼吸抑制、哭闹躁动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达到安全舒适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芬太尼 利多卡因 麻醉 包皮 小儿麻醉 包皮套扎术
下载PDF
老年患者七氟醚复合麻醉与异丙酚复合麻醉效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麦武军 文四成 劳祝意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探析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今后麻醉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以异丙酚复合麻醉)和观察组(予以七氟醚复合麻醉),每组40例,并观察两组患... 目的:探析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今后麻醉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以异丙酚复合麻醉)和观察组(予以七氟醚复合麻醉),每组40例,并观察两组患者生理指标(HR、SpO_2、MAP)、手术及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清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拔管、清醒及苏醒等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麻醉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诱导后,两组患者HR、MAP指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HR、MAP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异丙酚复合麻醉相比,七氟醚复合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七氟醚 老年患者
下载PDF
喷他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16
作者 邓蕊 文四成 +1 位作者 邓家良 欧阳天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1期132-135,共4页
目的分析喷他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对全身麻醉(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60例行择期插管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喷他佐辛,观察组给予喷他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比较两组拔管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镇... 目的分析喷他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对全身麻醉(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60例行择期插管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喷他佐辛,观察组给予喷他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比较两组拔管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镇静、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拔管后5 min,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分别为(90.13±10.02)mm Hg(1 mm Hg=0.133 kPa)、(82.67±3.35)次/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3.57±10.46)mm Hg、(89.57±6.46)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2.02±0.57)分、躁动评分(0.35±0.1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7±0.68)、(1.46±0.24)分,Ramsay镇静评分(2.18±0.27)分高于对照组的(1.17±0.1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插管全麻手术患者给予喷他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缓解疼痛、镇静效果良好,安全性高,能够有效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他佐辛 氟比洛芬酯 全身麻醉 苏醒期躁动
下载PDF
吸痰管引导结合丁卡因胶浆润滑用于经鼻气管插管临床研究
17
作者 文四成 陈潜沛 +1 位作者 邓家良 唐一敏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8年第3期70-71,共2页
目的吸痰管引导结合鼻腔填充丁卡因胶浆充分润滑用于经鼻气管插管,探讨其对减轻鼻腔黏膜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需经鼻气管插管全麻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吸痰管引导组)、B(鼻腔润滑组)、C(对照组)三组,每组30例,A组... 目的吸痰管引导结合鼻腔填充丁卡因胶浆充分润滑用于经鼻气管插管,探讨其对减轻鼻腔黏膜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需经鼻气管插管全麻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吸痰管引导组)、B(鼻腔润滑组)、C(对照组)三组,每组30例,A组麻醉前用丁卡因胶浆填充插管侧鼻腔,气管导管前1/3的外表面涂上丁卡因胶浆,麻醉后用14F抗静电高分子吸痰管通过气管导管并超出导管10cm,先将吸痰管插入鼻腔并通过鼻后孔,然后插入气管导管;B组不用吸痰管引导,插管及润滑方式同A组;C组鼻腔内不滴入丁卡因胶浆,其余同B组。3组鼻腔内均不使用血管收缩剂。观察项目:气管插管一次通鼻后孔例数及其所需时间,鼻腔出血情况。结果一次通过率A组(96.7%)明显高于C组(80.0%)(P〈0.05),鼻腔出血率C组(40.0%)明显高于A(10.0%)、B(23.3%)两组(P〈0.05),A组一次通过鼻后孔时间(11.10±2.87)s明显较B(13.48±3.58)s、C(14.88±4.08)s两组短(P〈0.01)。结论吸痰管引导结合鼻腔填充丁卡因胶浆充分润滑用于经鼻气管插管能有效减轻插管对鼻腔黏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痰管引导 经鼻气管插管 丁卡因胶浆
原文传递
初产妇生产过程中连续硬膜外镇痛对其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李媚芳 文四成 +1 位作者 张远军 黄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106-1109,1118,共5页
目的 探讨初产妇生产过程中连续硬膜外镇痛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分娩产妇共200例,根据其分娩过程中是否提前采取镇痛手段分为分娩镇痛组(57例)和无镇痛分娩组(143例).无镇痛分娩组进行一般手术处理,分娩镇痛组在... 目的 探讨初产妇生产过程中连续硬膜外镇痛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分娩产妇共200例,根据其分娩过程中是否提前采取镇痛手段分为分娩镇痛组(57例)和无镇痛分娩组(143例).无镇痛分娩组进行一般手术处理,分娩镇痛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分娩.比较产后6周两组产妇盆底肌力、疲劳度和肌电值、盆腹动力指标、盆腔器官脱垂的POP-Q分期评估、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 结果 产后6周时:分娩镇痛组产妇盆底肌力等级、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的肌肉疲劳度及Ⅰ类肌纤维的盆底肌电值均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分娩镇痛组产妇阴道动态压力、盆底肌静态张力、盆底肌闭合收缩力异常的发生率均低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分娩镇痛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POP-Q分期Ⅱ、Ⅲ、Ⅳ期例数均多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分娩镇痛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例数少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 结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初产妇生产过程,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恢复有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盆底肌力较好、肌肉纤维疲劳度降低和肌电值正常,进而表现在临床各项检测指标和症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镇痛 初产妇 盆底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