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1
1
作者 方世璧 林原 +3 位作者 周晓文 张敬波 李学萍 肖绪瑞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07-516,共10页
综述了本研究小组近年来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概况.设计合成了几类性能优良的聚合物电解质,较好地改进了液体电解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的使用稳定性,研究结果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并提出了此领域研究今后的发展... 综述了本研究小组近年来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概况.设计合成了几类性能优良的聚合物电解质,较好地改进了液体电解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的使用稳定性,研究结果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并提出了此领域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 原位固态化
下载PDF
LB膜在非线性光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方世璧 叶成 《自然杂志》 1990年第6期333-336,共4页
近年来,有机材料的非线性光学特性①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这些材料的高非线性光学系数(比无机化合物高一至数个量级)、宽的透明范围(从可见到近红外).极快的响应时间(10<sup>-14</sup>~10<sup>-15</sup&... 近年来,有机材料的非线性光学特性①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这些材料的高非线性光学系数(比无机化合物高一至数个量级)、宽的透明范围(从可见到近红外).极快的响应时间(10<sup>-14</sup>~10<sup>-15</sup>秒)等特点使它们有可能在光信号处理和高速成像等多方面得到应用。对于光开关、调制和频率变换等应用来说,需要具有大的二阶非线性系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LB膜 有机材料 超极化率 二阶非线性 电子受体 频率变换 发色团分子 线性电光效应 给体
下载PDF
固态染料敏化二氧化钛纳晶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林原 周晓文 +8 位作者 肖绪瑞 李学萍 方世璧 王淼 王桂强 马玉涛 李敏玉 王理 杨雷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15,共5页
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目前能源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不同特性基团(如柔软的高分子链、可现场固化基团和高电导的离子液体基团)的高分子固态电解液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同时,结合理论模拟计算得出的... 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目前能源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不同特性基团(如柔软的高分子链、可现场固化基团和高电导的离子液体基团)的高分子固态电解液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同时,结合理论模拟计算得出的二氧化钛纳晶薄膜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的光散射效应与光限域效应能提高电池的光吸收效率,二氧化钛纳晶薄膜孔隙率的增大能增加固态电解液在膜内的渗透和扩散,对工作电极和对电极进行结构优化可得到高光电转换效率的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电解液 染料敏化纳晶太阳能电池 光散射效应 催化对电极
下载PDF
TiO_2纳晶多孔薄膜固态太阳电池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学萍 张正诚 +4 位作者 李维盈 方世璧 林原 张东社 肖绪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1-284,共4页
该文报导了用交联聚醚聚氨酯 (PEU)凝胶网络型高分子和以聚硅氧烷为基础含有聚氧化乙烯 (PEO)内增塑链的凝胶网络高分子为电解质的TiO2 纳晶固态太阳电池的制备及性能。在所研究的 3种固体电解质 (SPE 1,SPE 2及SPE 3)中 ,具有低交联度... 该文报导了用交联聚醚聚氨酯 (PEU)凝胶网络型高分子和以聚硅氧烷为基础含有聚氧化乙烯 (PEO)内增塑链的凝胶网络高分子为电解质的TiO2 纳晶固态太阳电池的制备及性能。在所研究的 3种固体电解质 (SPE 1,SPE 2及SPE 3)中 ,具有低交联度、高盐 (KI)含量的凝胶网络型高分子电解质 (SPE 2 ) ,其离子导电性最佳 ,可以与液体电解质相比 (σ =2 1× 10 -3S·cm-1) ,由此构成的固态电池具有最好的光电化学性能。改进凝胶网络高分子电解质的结构组成以及优化TiO2 纳晶多孔薄膜 /高分子凝胶的界面可以进一步改善固态电池的性能 ,提高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太阳电池 高分子电解质 二氧化钛纳晶多孔薄膜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新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胡树文 张正诚 方世璧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5,24,共8页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固体电解质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离子传导率 锂离子电池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宇平 万春荣 +1 位作者 姜长印 方世璧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43-145,共3页
研究了以聚4 - 乙烯吡啶为基体所得碳材料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在低温范围( < 1 000 ℃) ,热处理温度较高时,碳材料的可逆储锂容量下降,充电曲线降低。在基体材料中引入二乙烯基苯后,能有效地引入微孔结... 研究了以聚4 - 乙烯吡啶为基体所得碳材料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在低温范围( < 1 000 ℃) ,热处理温度较高时,碳材料的可逆储锂容量下降,充电曲线降低。在基体材料中引入二乙烯基苯后,能有效地引入微孔结构,使碳材料的可逆容量随二乙烯基苯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所得结果达600 m Ah/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极 碳材料 锂离子电池 蓄电池
下载PDF
醌-硫硫聚合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唐晓辉 孙秀武 +1 位作者 李永舫 方世璧 《电化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0-36,共7页
聚有机二硫化物的电化学性质,受到与它共聚的有机基团的影响.为此,我们以对苯二甲醚为原料经氯甲基化、硝酸氧化、与二硫化钠缩合制得了醌-硫硫共聚物,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种共聚物的电化学性质,讨论了有机基团对-S-S-键... 聚有机二硫化物的电化学性质,受到与它共聚的有机基团的影响.为此,我们以对苯二甲醚为原料经氯甲基化、硝酸氧化、与二硫化钠缩合制得了醌-硫硫共聚物,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种共聚物的电化学性质,讨论了有机基团对-S-S-键电化学性质的影响,并组装成电池研究它的放电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基团对醌-硫硫聚合物电化学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氧化还原峰及电池的开路电压和放电平台的位置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醌-硫硫聚合物 锂电池 硫硫聚合物 聚二硫化物
下载PDF
甲壳胺-羧甲基纤维素钠高分子复合物固定酶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玲治 方世璧 +2 位作者 江英彦 张长德 黄德秀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1期34-40,共7页
本文采用天然高分子甲壳胺与羟甲基纤维素钠的高分子复合物作哉体,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和纤维素酶。得到的固定化酶活性较高、热稳定性好。固定化后的葡萄糖氧化酶比固定化前的最适反应温度提高50℃,固定化后的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提高20... 本文采用天然高分子甲壳胺与羟甲基纤维素钠的高分子复合物作哉体,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和纤维素酶。得到的固定化酶活性较高、热稳定性好。固定化后的葡萄糖氧化酶比固定化前的最适反应温度提高50℃,固定化后的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提高20℃。固定酶的贮存稳定性明显提高,并可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胺 纤维素钠 固定酶 复合物
下载PDF
二硫二磺酸掺杂聚苯胺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唐晓辉 李永舫 方世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用聚有机二硫化物与聚苯质共混,是提高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以二硫二磺酸为掺杂剂掺杂的聚苯胺,可明显地改善聚苯胺的电化学活性,使聚苯胶与掺杂剂中的-S-S-在相同的区域内共同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提高了聚苯胺的电... 用聚有机二硫化物与聚苯质共混,是提高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以二硫二磺酸为掺杂剂掺杂的聚苯胺,可明显地改善聚苯胺的电化学活性,使聚苯胶与掺杂剂中的-S-S-在相同的区域内共同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提高了聚苯胺的电容量和充放电循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二硫二磺酸 电化学 二次电池 锂电池
下载PDF
聚合物非线性光学材料 被引量:9
10
作者 叶成 方世璧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95-103,共9页
最近,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一些可极化有机分子具有很大的分子超极化率,可惜,受晶体对称性的限制仅有少数晶体具有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极化聚合物可以产生统计非中心对称的环境,使材料的二阶特性显示出来。本文... 最近,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一些可极化有机分子具有很大的分子超极化率,可惜,受晶体对称性的限制仅有少数晶体具有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极化聚合物可以产生统计非中心对称的环境,使材料的二阶特性显示出来。本文在简单介绍了有机非线性光学和极化的原理后,综述了聚合物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进展。此外,对聚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研究也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极化聚合物
下载PDF
聚硅氧烷为基体的聚合物电解质准固态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学萍 方世璧 +5 位作者 康俊杰 李维盈 张正诚 肖绪瑞 周晓文 林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29-935,共7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以柔性聚硅氧烷为基体的新型凝胶网络型聚合物电解质以及含有聚合物季胺碘盐的PEO型聚合物电解质和PAN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并对这些电解质体系的特性及组装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研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聚硅氧烷 凝胶网络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下载PDF
磷的掺杂对碳负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宇平 方世璧 +1 位作者 江英彦 万春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7-40,共4页
研究了磷酸的引入对以聚丙烯腈为基体碳负极材料性能的影响.元素分析、XPS及XRD分析结果表明,磷在碳材料中与碳及氧原子相结合.磷酸的引入在较低的温度(600℃)下有利于聚丙烯腈-CN基的环化、脱氢碳化过程,使氮的含量... 研究了磷酸的引入对以聚丙烯腈为基体碳负极材料性能的影响.元素分析、XPS及XRD分析结果表明,磷在碳材料中与碳及氧原子相结合.磷酸的引入在较低的温度(600℃)下有利于聚丙烯腈-CN基的环化、脱氢碳化过程,使氮的含量及graphene氮的相对含量增加,磷的键合使碳材料的层间距反而增加,因此位于0.9V以上及以下的可逆容量均随磷酸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总的可逆容量高达524mAh/g.而在较高的温度(1000℃)下,碳化程度变化不大,主要表现为磷原子的掺杂效果,其引入使位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碳负极 磷掺杂 负极材料
下载PDF
交联剂的引入对碳负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吴宇平 姜长印 +2 位作者 万春荣 方世璧 江英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106-1111,共6页
研究了引入的交联剂二乙烯基苯对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聚合物裂解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引入到聚丙烯腈中后,在热处理过程中有利于该聚合物的碳化,导致层间距d002减少及石墨微晶尺寸增加;交联剂的固定作用使碳材料的有序... 研究了引入的交联剂二乙烯基苯对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聚合物裂解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引入到聚丙烯腈中后,在热处理过程中有利于该聚合物的碳化,导致层间距d002减少及石墨微晶尺寸增加;交联剂的固定作用使碳材料的有序性得到了提高;同时微孔数目也得到了增加.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聚合物裂解碳的可逆储锂容量随交联剂的量的增加而提高.对于别的加聚物如聚4乙烯吡啶而言,同样也使所得到的聚合物裂解碳的可逆储锂容量得到了提高.最大可逆容量可达600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聚合物裂解碳 交联剂 负极材料
下载PDF
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锡/碳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宁林坚 王玲治 方世璧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15-919,共5页
采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在氧化锡的表面包覆聚对位二乙烯基苯,再热解制备了锡基颗粒在碳基体中均匀分散的锡/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在该复合材料中无定形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保证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另一... 采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在氧化锡的表面包覆聚对位二乙烯基苯,再热解制备了锡基颗粒在碳基体中均匀分散的锡/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在该复合材料中无定形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保证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另一方面有效地抑制了锡基颗粒的团聚与粉化.只有当小尺寸的锡基颗粒均匀地分散在碳基体中时,锡/碳复合材料才具有稳定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复合材料 电性能
下载PDF
纳米复合全固态聚膦腈电解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树华 向万春 +1 位作者 方世璧 林原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05-812,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和锂离子的迁移数,通过对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修饰,并采用可聚合的带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侧链取代的聚膦腈大单体制备了纳米复合的全固态电解质.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差热扫描分...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和锂离子的迁移数,通过对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修饰,并采用可聚合的带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侧链取代的聚膦腈大单体制备了纳米复合的全固态电解质.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差热扫描分析对纳米复合电解质的性能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交流阻抗考察了电解质与电极间的界面稳定性,用循环伏安表征了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窗口,考察了锂盐含量对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影响,测试了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随温度的关系,并对锂离子的迁移数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纳米复合的方法,提高了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降低了界面电阻,提高了锂离子迁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 聚膦腈 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二氧化硅
下载PDF
含羧基聚有机硅氧烷—PEO复合物与LiCF_3SO_3复合膜的离子传导性
16
作者 李永军 张振广 +1 位作者 方世璧 江英彦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1期29-33,共5页
本文研究了含羧基聚有机硅氧烷——PEO复合物与LiCF_3SO_3复合膜的离子传导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EO与含羧基聚有机硅氧烷复合的方法能进一步提高含羧基聚有机硅氧烷—Li^+固体电解质膜的离子传导性。此复合膜在室温下的离子导电率可... 本文研究了含羧基聚有机硅氧烷——PEO复合物与LiCF_3SO_3复合膜的离子传导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EO与含羧基聚有机硅氧烷复合的方法能进一步提高含羧基聚有机硅氧烷—Li^+固体电解质膜的离子传导性。此复合膜在室温下的离子导电率可达10^(-5)S cm^(-1)。本文还研究了复合膜中所用PEO的分子量、PEO用量,LiCF_3SO_3含量、交联剂用量及温度对复合膜离子传导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 PEO 聚氧乙烯 复合膜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DIMETHYLSILOXANE/POLYSTYRENE SEMI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17
作者 方世璧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37-542,共6页
The synthesis of pseudo- and semi-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IPNs) based on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and polystyrene (PS) is described. IPNs were obtained by simultaneous and in situ sequential synthesis pr... The synthesis of pseudo- and semi-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IPNs) based on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and polystyrene (PS) is described. IPNs were obtained by simultaneous and in situ sequential synthesis procedure. The preliminary studies on IPNs properties such a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microphase separation and mechanical behaviors have been carried out by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experimental evidence clearly showed that semi-IPNs obtained by sequential synthesis procedure have higher interpenetrating extent than pseudo-IPNs synthesized by simultaneous procedure. Over the full composition, the PDMS/PS IPNs are immiscible. The pseudo-IPNs microphase separation can be greatly subdued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grafting bonds between two networks as well as the kinetic rate-matching of the individual network crosslin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POLYDIMETHYLSILOXANE POLYSTYREN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MORPHOLOGY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IONIC CONDUCTIVITY IN CROSSLINKED POLY (METHYLSILOXANE-g-ETHYLENE OXIDE) NETWORK FILMS CONTAINING LITHIUM PERCHLORATE
18
作者 方世璧 刘利 +1 位作者 李永军 江英彦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07-211,共5页
Polymer electrolytes based on poly (methylsiloxane-g-ethylene oxide) and LiClO_4 have been prepared. The network films crosslinked by a crosslinking agent are found to exhibit a considerably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of... Polymer electrolytes based on poly (methylsiloxane-g-ethylene oxide) and LiClO_4 have been prepared. The network films crosslinked by a crosslinking agent are found to exhibit a considerably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of about 10^(-4) Scm^(-1)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have good flex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 electrolytes Poly(methylsiloxane-g-ethylene oxide) Network film Ionic conductivity.
下载PDF
Effect of Poly(Ether Urethane) Introduc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Polymer Electrolyte for All-Solid-Stat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19
作者 周艳方 向万春 +4 位作者 方世璧 陈申 周晓文 张敬波 林原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240-242,共3页
The introduction of poly(ether urethane) (PEUR) into polymer electrolyte based on poly(ethylene oxide), LiI and I2,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ionic conductivity by nearly two orders of magnitudes. An incre... The introduction of poly(ether urethane) (PEUR) into polymer electrolyte based on poly(ethylene oxide), LiI and I2,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ionic conductivity by nearly two orders of magnitudes. An increment of I3- diffusion coefficient is also observed. All-solid-stat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are constructed using the polymer electrolytes. It was found that PEUR incorporation has a beneficial effect on the enhancement of open circuit voltage VOC by shifting the band edge of TiO2 to a negative value. Scanning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s indicate the perfect interfacial contact between the TiO2 electrode and the blend electroly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 matter liquids and polymers Electronics and devices Biological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structural mechanical & thermal Chemical physics and physical chemistry
下载PDF
IONIC CONDUCTIVITY OF POLY (β-ALKOXYCARBONYLETHYLMETHYLSILOXANE)-LiClO_4 CROSSLINKED FILMS
20
作者 李永军 吴留仁 +1 位作者 方世璧 江英彦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27-132,共6页
Poly (β-carboxyethylmethylsiloxane)-LiClO_4 and poly (β-alkoxylethylmethylsiloxane)-LiClO_4 crosslinked fllms have been prepared. The 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films depends on the polymer species, concentration of ... Poly (β-carboxyethylmethylsiloxane)-LiClO_4 and poly (β-alkoxylethylmethylsiloxane)-LiClO_4 crosslinked fllms have been prepared. The 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films depends on the polymer species, concentration of lithium perchlorate, temperature and content of crosslinking agent. The effect of high polar organic solvent 1, 4-butyrolactone on the ionic conductiv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 (β-carhoxyethylmethylsiloxane )-LiClO_4 system was also investign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ic conductivity: Poly(β-alkoxycarbonylethylmethylsiloxane)- Lithium Complex 1 4-butyrolactone Crosslinked fil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