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旋回地层学分析及地层划分
1
作者 方旭庆 钟骑 +4 位作者 张建国 李军亮 孟涛 姜在兴 赵海波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0,共12页
湖相细粒沉积多具有连续性,能记录和保存显著的天文旋回信号,是进行天文旋回分析的理想地层。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重点井沙三下亚段自然伽马数据进行MTM频谱分析和FFT进化谐波分析,建立了“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并在单井上进行了天... 湖相细粒沉积多具有连续性,能记录和保存显著的天文旋回信号,是进行天文旋回分析的理想地层。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重点井沙三下亚段自然伽马数据进行MTM频谱分析和FFT进化谐波分析,建立了“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并在单井上进行了天文旋回地层划分及连井地层对比,为全区搭建了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记录了显著的天文旋回信号,匹配出最优沉积速率为9.0×103cm/Ma;由长偏心率、短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周期产生的旋回地层厚度分别为42.3 m,9.0 m,2.4~4.7 m和1.3~1.9 m;(2)沙三下亚段比较稳定的记录了6个长偏心率旋回、25个短偏心率旋回,可将短偏心率曲线作为地层划分依据来进行高精度地层对比。(3)运用天文旋回理论进行岩相发育规律、岩相空间配置关系的预测,可为湖盆沉积中心页岩油气地质“甜点”的精细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细粒沉积 天文年代标尺 天文旋回 高精度地层对比 长偏心率旋回 短偏心率旋回 沙三下亚段 古近系 沾化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常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增长规律及未来10年增储趋势
2
作者 李友强 赵乐强 +4 位作者 高磊 尚冰 方旭庆 李继岩 韩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济阳坳陷常规石油领域一直是胜利油田勘探开发主战场,至今已经历了60余年勘探开发,整体进入成熟勘探阶段,但每年仍具有较大的增储规模,这与传统认为的含油气盆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增长趋势不一致。济阳坳陷常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增长规律... 济阳坳陷常规石油领域一直是胜利油田勘探开发主战场,至今已经历了60余年勘探开发,整体进入成熟勘探阶段,但每年仍具有较大的增储规模,这与传统认为的含油气盆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增长趋势不一致。济阳坳陷常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增长规律如何?未来能否继续保持较强的增储态势?其主要的增储领域有哪些?这些事关胜利油田勘探决策的重要问题亟需研究明确。通过梳理济阳坳陷勘探历程,分析其地质特征、资源条件、探井工作量投入、理论技术、资源序列等勘探要素,揭示济阳坳陷常规石油勘探发现规律,运用“帚状”模型预测法、资源探明速率法等方法预测常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增长趋势,结合主要增储领域剖析,明确济阳坳陷常规石油未来增储规模及有利方向。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复杂的地质特征、较为雄厚的剩余资源基础决定其勘探对象的多样性、勘探过程的曲折性和勘探历史的长期性;在保证相对稳定的探井工作量投入,持续开展勘探理论及关键技术的攻关,保持相对合理的资源序列等条件下,济阳坳陷常规石油仍能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增储;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及勘探投入相对保障的情况下,未来10年济阳坳陷仍可贡献常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10^(8)t左右;指出济阳坳陷新近系河道砂岩油藏、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岩性油气藏等成熟领域仍是稳定增储的压舱石,孔店组—沙四段下亚段深层领域是重要的规模增储领域,前古近系潜山领域是富集高产的有利方向。今后,应紧密跟踪非常规与新能源领域的勘探进展,对济阳坳陷常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增长规律及增储趋势等研究结果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修正,以期更符合油田勘探发展态势,指导油田勘探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石油 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增长规律 “帚状”模型 增储趋势 增储领域 济阳坳陷
下载PDF
东营北带盐家—永安地区沙四上亚段物源区构造背景及其储层差异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方旭庆 曲希玉 +1 位作者 刘英男 苗长盛 《世界地质》 CAS 2023年第1期80-91,共12页
以东营北带盐家—永安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应用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对盐16和盐18物源体系的源区构造背景和原岩属性进行了判别。通过对比分析两个物源体系控制下的储层特征及质量的差异性得出:(1)盐家—永安地区沙四... 以东营北带盐家—永安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应用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对盐16和盐18物源体系的源区构造背景和原岩属性进行了判别。通过对比分析两个物源体系控制下的储层特征及质量的差异性得出:(1)盐家—永安地区沙四上亚段的物源区存在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的构造背景,盐18物源体系以活动大陆边缘为主,盐16物源体系以大陆岛弧为主;(2)原岩的物质组成主要来自于上地壳且存在混源特征;(3)相较于盐18物源体系,盐16物源体系控制下的储层成分具有“富长石-贫石英-贫岩屑”的特征,成岩强度具有“弱压实-强溶蚀-中等胶结”的特征,储层物性具有“物性好-含油层厚-次生溶孔发育”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物源体系 构造背景 储层特征 东营凹陷 沙四上亚段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侏罗系原油成因与来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华 孟祥雨 +5 位作者 任新成 程斌 程长领 邓旭波 张洪瑞 方旭庆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7,共13页
准噶尔盆地多套烃源岩、多期生排烃过程导致了原油来源的复杂性。利用原油物性、气相色谱-质谱等资料,综合厘定盆1井西凹陷原油的地化特征与来源。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3种类型原油:Ⅰ类原油具有高含量25-降藿烷、高含量伽马蜡烷和大斜... 准噶尔盆地多套烃源岩、多期生排烃过程导致了原油来源的复杂性。利用原油物性、气相色谱-质谱等资料,综合厘定盆1井西凹陷原油的地化特征与来源。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3种类型原油:Ⅰ类原油具有高含量25-降藿烷、高含量伽马蜡烷和大斜率“上升型”三环萜烷分布特征,是强还原沉积环境有机质形成的主生油窗阶段原油,来自于风城组烃源岩;Ⅱ、Ⅲ类原油具有较低含量伽马蜡烷和“山峰型”或弱“上升型”三环萜烷分布特征,是弱还原沉积环境有机质形成的原油,原油主要来自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混有降解的风城组来源原油,其中,Ⅱ类原油是主生油窗阶段的原油,Ⅲ类原油是高过成熟阶段的原油。油藏具有多期充注特征,中晚侏罗世聚集的Ⅰ类原油分布广泛,但遭受了强烈生物降解,对成藏贡献小;晚白垩世聚集的Ⅱ类原油在砂体中长距离运移,多在凸起区汇聚成藏;新近纪,储层物性变差,原油难以长距离运移,该时期聚集的Ⅲ类原油多在断裂带附近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原油地化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气成因 成藏过程
下载PDF
征沙村地区三工河组低渗透砂岩储层成岩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传华 杨少春 +2 位作者 彭荷花 方旭庆 郑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4期29-36,共8页
通过对征沙村地区三工河组岩石样品镜下观察和各种微观测试结果分析,开展了深层低渗透砂岩储层成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工河组低渗透储层主要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压实作用较强烈,常见颗粒定向... 通过对征沙村地区三工河组岩石样品镜下观察和各种微观测试结果分析,开展了深层低渗透砂岩储层成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工河组低渗透储层主要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压实作用较强烈,常见颗粒定向排列、压裂,塑性岩屑、片状云母弯曲变形等特征;方解石、绿泥石膜以及石英加大等胶结物充填孔隙,胶结作用较强烈;常见长石、岩屑沿颗粒解理面、压裂缝的条带状溶蚀和易溶组分筛状或点状溶蚀;发育多种类型自生矿物对碎屑颗粒的交代作用;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是造成孔隙度损失和砂岩低渗的最主要因素,成岩晚期碳酸盐、硬石膏胶结物使孔渗进一步降低,溶蚀作用对孔渗改善效果不大。纵向上,随埋深增加,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增强,渗透率显著降低;平面上沿北西-南东方向(沉积物源方向)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增强,渗透率降低。成岩特征及差异性对三工河组低渗透砂岩的形成及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沙村地区 三工河组 低渗透储层 成岩特征 压实作用
下载PDF
阜康凹陷下侏罗统物源变化对博格达山隆升的响应
6
作者 杨仁超 邸建强 +6 位作者 庞玉茂 张学才 方旭庆 冯乔 汪勇 李阳 董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6-1341,共16页
【目的】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中东部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是当前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但由于其物源体系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该区沉积体系研究和油气勘探进程。【方法】基于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的碎屑成分、古流向、重矿物、阴极发光... 【目的】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中东部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是当前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但由于其物源体系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该区沉积体系研究和油气勘探进程。【方法】基于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的碎屑成分、古流向、重矿物、阴极发光和砂地比平面分布等相关分析,对阜康凹陷中东部早侏罗世物源体系及对博格达山隆升的响应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与结论】结果显示,研究区八道湾组主要受控于东北部克拉美丽山物源体系,北天山及博格达山物源的影响程度有限;而三工河组不仅存在继承性的克拉美丽山及北天山物源输入,又叠加了来自博格达山的分支物源,且博格达山物源的影响不断增强。研究区下侏罗统物源变化清晰地响应了博格达山自东向西不断增强的隆升过程。阜康凹陷南斜坡表现为构造南倾的特征,下侏罗统东南物源的存在为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康凹陷 博格达山 下侏罗统 物源分析 沉积体系
下载PDF
准噶尔中部4区块侏罗系油气输导体系与油气成藏关系
7
作者 沈澈 蒋有录 +2 位作者 杨佳颖 方旭庆 鲁修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5,共13页
准中4区块侏罗系油气藏具有混源、多期充注的特征,而断层和砂体复合形成的断层-砂体输导体系对油气的运移与聚集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利用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刻画输导体系类型及分布特征,明确优势输导体系及其对油气分布和成藏模式... 准中4区块侏罗系油气藏具有混源、多期充注的特征,而断层和砂体复合形成的断层-砂体输导体系对油气的运移与聚集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利用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刻画输导体系类型及分布特征,明确优势输导体系及其对油气分布和成藏模式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具备强输导能力(断层输导有效性评价系数小于3.5、启闭系数大于1)并沟通烃源岩层与储层的油源断裂为垂向输导通道,砂地比大于30%的部分连通和完全连通砂体为油气横向运移通道;优势输导体系为强输导断层汇聚面与连通砂体构造凸面脊,控制了油气分布;综合输导体系演化和油气充注过程建立混源供烃-两期充注-断砂复合输导油气成藏模式,第一期成藏期为断层和砂体共同输导至三工河组与头屯河组,而第二期成藏期断层为主要输导通道,垂向输导至头屯河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体系 断层 砂岩输导层 控藏作用 侏罗系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异重流沉积研究进展与展望
8
作者 杨仁超 李作福 +4 位作者 张学才 慈兴华 方旭庆 李传华 刘海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17-1933,共17页
[意义]异重流(hyperpycnal flow)是一种源自洪水期河口、受重力驱动而沿沉积盆地底部流动、以准稳态存在的高密度沉积物重力流。异重流沉积研究对于地质科学进步、地质灾害防治和油气勘探开发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已成为地球科... [意义]异重流(hyperpycnal flow)是一种源自洪水期河口、受重力驱动而沿沉积盆地底部流动、以准稳态存在的高密度沉积物重力流。异重流沉积研究对于地质科学进步、地质灾害防治和油气勘探开发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已成为地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进展与结论]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综合分析,结合国内湖相异重流沉积典型实例研究,认为:(1)异重流的形成需要两种流体之间有足够的密度差、蓄水水体有足够的深度和突发的洪水事件3个基本条件,就输入流体密度条件而言,海相(或咸水)环境要远大于陆相(或淡水)环境;(2)异重流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构造、气候、地形、物源供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活跃的构造、湿润的气候、陡峭的地形和充足的碎屑物质供给有利于异重流的发生;(3)在不同沉积位置和沉积背景条件下,异重岩(hyperpycnite)的沉积特征不尽相同,故难以用单一的标志来判识不同条件下沉积的异重岩;(4)在靠近(分流)河口近端(扇根),异重流沟道可与水下分流河道相连,以主水道的侵蚀、填充作用为主,形成下切的主水道砂砾岩体,以侵蚀面+滞留沉积+正粒序砂岩为主要鉴别特征,可含动物及植物茎干化石;(5)在中部沟—扇过渡地区以及扇缘地区,可依次形成分支沟道、水下天然堤、沟道侧缘、朵叶体等沉积单元,成对出现的逆粒序—正粒序组合、层内微侵蚀界面和成层分布的植物碎片(炭屑)可以作为扇中至扇缘地区异重岩的重要判识标志;(6)异重流对沉积物的运载方式有悬浮载荷和底床载荷,沟道充填沉积物可由悬浮载荷和底床载荷共同搬运,水下天然堤、朵叶体沉积物则以悬浮载荷为主要搬运方式。[展望]展望未来,异重流沉积研究可在以下方面取得长足发展:(1)异重流流体性质转换、流体对沉积物的搬运—沉淀机理等理论基础方面不断完善;(2)古代异重流沉积环境分析、沉积特征识别、沉积微相(要素)分析、沉积构型解剖等方面趋向深入;(3)陆相湖盆环境异重流沉积特色研究更加清晰;(4)有关异重岩的成岩作用研究成为储层沉积学的新方向;(5)异重岩储层预测与非常规油气地质意义等研究不断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异重岩储层将不断被发现;(6)针对异重流沉积的水槽实验、水下观测、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的进步将促使相关研究不断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重流 重力流 异重岩 鉴定标志 影响因素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下载PDF
济阳坳陷断裂演化与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25
9
作者 方旭庆 蒋有录 +2 位作者 罗霞 赵兰全 杨永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7,35,共8页
通过区域应力场特征、区域地震剖面和钻井等资料分析,并依据区域应力场控制下不同走向断裂的演化特征、叠合效应及其约束下不同凹陷成藏要素的差异,对济阳坳陷不同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在印支期板块拼合作用... 通过区域应力场特征、区域地震剖面和钻井等资料分析,并依据区域应力场控制下不同走向断裂的演化特征、叠合效应及其约束下不同凹陷成藏要素的差异,对济阳坳陷不同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在印支期板块拼合作用影响下形成'多米诺骨牌式'有序逆冲褶皱,燕山期在东侧的郯庐断裂带和西侧的兰聊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及燕山-喜山期右旋走滑运动控制下,相继发生了'多米诺骨牌式'有序构造反转和北东向'帚状'走滑运动,依次形成北西向、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并相互叠加;不同断裂叠加效应下,各凹陷具有'脉动式'伸展过程,伸展率的差异控制了不同凹陷的成藏要素;济阳坳陷自南西向北东主要含油层系具有古近系至新近系逐渐上移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济阳坳陷 郯庐断裂带 兰聊断裂带 “脉动式”伸展 走滑运动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沾化地区断裂特征及其与成藏要素和油气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29
10
作者 方旭庆 蒋有录 石砥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1,共4页
济阳坳陷沾化地区发育网格状断裂,油气分布复杂。通过分析区域应力场和断层活动性,探讨了沾化地区断裂特征及其对成藏要素和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受郯庐断裂带不同时期走滑作用影响,沾化地区先后发育早期北西向和晚期北东向、(... 济阳坳陷沾化地区发育网格状断裂,油气分布复杂。通过分析区域应力场和断层活动性,探讨了沾化地区断裂特征及其对成藏要素和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受郯庐断裂带不同时期走滑作用影响,沾化地区先后发育早期北西向和晚期北东向、(近)东西向3组断裂,断裂叠加呈网格状分布。早期北西向的罗西、孤西和五号桩3条逆冲断层,控制形成了罗西、垦利—埕东和垦东—埕岛3条北西向的潜山披覆构造带,并与晚期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叠加,形成了沾化地区多位序潜山披覆构造并存的构造格局。研究区北西向断裂自西向东依次消亡,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自南向北具有"琴键式"迁移规律,含油层系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具有依次增多的规律;同一构造带上,不同位序潜山披覆构造控制了油气的富集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构造演化 断裂特征 油气分布 沾化地区
下载PDF
垦东凸起“陀螺式”演化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6
11
作者 方旭庆 林会喜 王智帮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13-16,共4页
垦东凸起位于郯庐断裂带西缘,具有构造样式多样、油气分布各异的特点.分析其区域应力场,认为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右旋走滑及其产生的拉分作用影响下,垦东凸起"陀螺式"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垦东北部斜坡带、西部主体带和东部斜坡带... 垦东凸起位于郯庐断裂带西缘,具有构造样式多样、油气分布各异的特点.分析其区域应力场,认为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右旋走滑及其产生的拉分作用影响下,垦东凸起"陀螺式"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垦东北部斜坡带、西部主体带和东部斜坡带3个次级构造单元和不同的构造样式及不同的油气输导方式和油气藏类型.北部斜坡带油气呈"立体式"输导,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西部主体带油气呈"网毯式"输导,形成古背景上的岩性油气藏;东部斜坡带油气呈"阶梯式"输导,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东地区 构造演化 新近系 郯庐断裂带
下载PDF
渤南洼陷Es2/Es3不整合样式及油气运聚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方旭庆 蒋有录 +2 位作者 罗霞 赵兰全 杨永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4,6,共4页
运用矿物学、钻测井资料和地震信息,分析了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南斜坡古近系Es2/Es3之间Ⅱ级不整合样式及油气运聚特征.结果表明:渤南洼陷南斜坡古近系Es2/Es3不整合为无黏土层结构,根据不整合上下地层产状和岩性叠置关系,可形成4种不整合... 运用矿物学、钻测井资料和地震信息,分析了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南斜坡古近系Es2/Es3之间Ⅱ级不整合样式及油气运聚特征.结果表明:渤南洼陷南斜坡古近系Es2/Es3不整合为无黏土层结构,根据不整合上下地层产状和岩性叠置关系,可形成4种不整合组构样式.不整合组构样式平面分布规律控制了油气呈线性运移、局部富集的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样式 斜坡带 油气运聚特征 渤南洼陷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三合村洼陷油气运移与聚集规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方旭庆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0,66,共6页
利用钻井、地化等资料,通过油气运移路径恢复、油源对比等方法,对渤海湾盆地三合村洼陷油气的运移与聚集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东营期和馆上—明化镇期,北部渤南洼陷沙河街组油气对三合村洼陷进行过两期充注,具有"泾渭分明&qu... 利用钻井、地化等资料,通过油气运移路径恢复、油源对比等方法,对渤海湾盆地三合村洼陷油气的运移与聚集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东营期和馆上—明化镇期,北部渤南洼陷沙河街组油气对三合村洼陷进行过两期充注,具有"泾渭分明"的运移路径和油气聚集特征。东营期,渤南洼陷沙四段烃源岩油气沿Tr不整合面运移至三合村洼陷,再沿沙河街组沙三段骨架砂体横向运移,在沙三段地层圈闭和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馆上—明化镇期,渤南洼陷沙三段烃源岩油气先沿断层纵向运至新近系馆陶组,再沿馆陶组骨架砂体横向运移至三合村洼陷,在馆陶组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中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运移路径恢复 油气聚集 济阳坳陷 三合村洼陷
下载PDF
胜利油区新近系整装油田翼部的油气分布规律——以孤东油田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方旭庆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47,共3页
胜利油区发现多个新近系整装油田,油田主体油气的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已比较清楚,但油田翼部油气的控制因素研究较少,油气分布规律尚不明确。通过对孤东油田翼部构造特征和沉积特征的分析,将油田翼部划分为断裂翼部和斜坡翼部2种类型,断... 胜利油区发现多个新近系整装油田,油田主体油气的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已比较清楚,但油田翼部油气的控制因素研究较少,油气分布规律尚不明确。通过对孤东油田翼部构造特征和沉积特征的分析,将油田翼部划分为断裂翼部和斜坡翼部2种类型,断裂翼部新近系断层发育,河道展布复杂,油气以立体方式运移,油气分布受构造运动影响明显,且含油层段多变;斜坡翼部断层不发育,河道展布较稳定,河流走向和孤东油田主体有一致性,油气以横向运移为主,且油气层段单一、稳定。断裂翼部和斜坡翼部都具有不同于油田主体的“半独立”成藏特点和油气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翼部 新近系 油气分布规律 孤东油田
下载PDF
沾化凹陷凸起带旋扭运动及其与新近系油气聚集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方旭庆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44,65,共7页
新近系披覆构造油藏是沾化凹陷凸起带主要的油藏类型,但不同凸起带新近系披覆构造的含油气性相差甚远。综合钻井和地球物理等资料,通过区域地质力学分析、断裂旋扭特征分析以及油气藏解剖等,对沾化凹陷凸起带旋扭运动及其与新近系油气... 新近系披覆构造油藏是沾化凹陷凸起带主要的油藏类型,但不同凸起带新近系披覆构造的含油气性相差甚远。综合钻井和地球物理等资料,通过区域地质力学分析、断裂旋扭特征分析以及油气藏解剖等,对沾化凹陷凸起带旋扭运动及其与新近系油气聚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新近纪郯庐断裂带右旋走滑和北东—南西向区域弱挤压应力场的影响,沾化凹陷凸起带具有顺时针方向旋扭运动的特征。在旋扭运动作用下,凸起带左侧断层(以北为参考的顺时针方向)呈扭张性质,形成新近系油气纵向优势运移通道和油气富集区带;凸起带右侧断层呈扭压性质,不利于油气纵向输导。左侧断层(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发育的凸起带新近系披覆构造易于形成规模油气藏,左侧断层控藏区是下步研究区新近系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近系旋扭运动 凸起带 油气聚集 郯庐断裂带 沾化凹陷济阳坳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近系油气运移路径与富集规律 被引量:5
16
作者 方旭庆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0-304,共5页
针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近系油气运移路径和分布规律复杂的问题,文中结合区域应力场特征分析不同断层输导性、应用层序观点和井筒信息分析砂岩横向输导特征,并研究了不同的运移路径及油气富集规律。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新近系发育旋扭... 针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近系油气运移路径和分布规律复杂的问题,文中结合区域应力场特征分析不同断层输导性、应用层序观点和井筒信息分析砂岩横向输导特征,并研究了不同的运移路径及油气富集规律。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新近系发育旋扭断裂式、走滑断裂式和优势砂体式3种主要运移路径。披覆构造带顺时针旋扭作用控制扭张断裂优势通道,形成高度富集的披覆构造油气富集区;北北东向走滑断裂带形成扭张走滑运移优势通道,形成Ⅰ型斜坡带构造-岩性油气藏富集区;NgU2旋回优势岩相砂岩和馆陶组长期洪泛面泥岩组成油气横向优势通道,形成Ⅱ型斜坡带岩性油气藏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路径 富集规律 新近系 渤海湾盆地 沾化凹陷
下载PDF
试论走滑运动对垦东地区油气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方旭庆 《河南石油》 2006年第4期1-3,共3页
垦东地区近邻郯庐断裂带,前期研究多认为郯庐断裂带新生代右旋走滑活动对本区成藏没有影响,主要是凸起古背景控制了新近系油气的分布。通过对区域应力场、古地貌和断裂空间展布等分析,认为垦东地区发育“隐伏型”走滑断裂。走滑断裂对... 垦东地区近邻郯庐断裂带,前期研究多认为郯庐断裂带新生代右旋走滑活动对本区成藏没有影响,主要是凸起古背景控制了新近系油气的分布。通过对区域应力场、古地貌和断裂空间展布等分析,认为垦东地区发育“隐伏型”走滑断裂。走滑断裂对垦东地区油气的聚集有重要影响,一方面是控制了古地貌的空间展布,另一方面在油气成藏中起到重要输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走滑活动 油气聚集 垦东地区
下载PDF
孤南洼陷东部地区上第三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雅利 顾琳 +2 位作者 方旭庆 林会喜 赵密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35,共3页
孤南洼陷东部地区上第三系具有特殊的油气成藏特征,且油气资源丰富。文章剖析了该地区的成藏基本条 件、油藏发育类型以及成藏控制因素,认为该类地区主要发育与岩性相关的断层-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油 气成藏主要受断裂活动和油气... 孤南洼陷东部地区上第三系具有特殊的油气成藏特征,且油气资源丰富。文章剖析了该地区的成藏基本条 件、油藏发育类型以及成藏控制因素,认为该类地区主要发育与岩性相关的断层-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油 气成藏主要受断裂活动和油气疏导体系的控制。油气以网毯式运聚成藏,油气从毯式仓储层运移进入网式储集层 后,主要在构造脊内运移,遇到合适的圈闭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第三系 东部地区 孤南洼陷 规律研究 构造-岩性油藏 油气成藏特征 资源丰富 基本条件 控制因素 发育类型 断裂活动 聚集成藏 导体系 储集层 构造脊 运移 断层 运聚 储层 圈闭
下载PDF
青东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和勘探方向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时丕同 方旭庆 +2 位作者 陈涛 付兆辉 张在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48,共6页
在分析青东凹陷构造、地层和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凹陷的成藏条件,认为受沂沭断裂带活动和东营运动的影响,青东凹陷形成东断西超、洼垒相间的构造格局。青东凹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为Ⅰ—Ⅱ1干酪根且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 在分析青东凹陷构造、地层和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凹陷的成藏条件,认为受沂沭断裂带活动和东营运动的影响,青东凹陷形成东断西超、洼垒相间的构造格局。青东凹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为Ⅰ—Ⅱ1干酪根且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古近系沙河街组表现为砂泥频繁间互的特征,可以形成"自生、自储、自盖"的生储盖组合类型。由于青东凹陷构造分割性很强,主要断层晚期活动弱,生、排烃期均较晚,油气以侧向近距离运移为主,临近深洼陷与断层伴生的圈闭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东凹陷 沙河街组 成藏条件 近距离运移 勘探方向
下载PDF
鲁北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潜山的发育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8
20
作者 林会喜 方旭庆 +4 位作者 李凌 林玉祥 刘华 李伟 吴智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60-1167,共8页
通过对沾化凹陷东部主要断裂发育演化的特征和主要地震测线的平衡剖面、伸展率分析,对该地区潜山发育过程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就潜山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沾化凹陷东部潜山发育可以划分为早—中三叠... 通过对沾化凹陷东部主要断裂发育演化的特征和主要地震测线的平衡剖面、伸展率分析,对该地区潜山发育过程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就潜山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沾化凹陷东部潜山发育可以划分为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的潜山发育前期,晚侏罗世—白垩纪的潜山发育期,古近纪的潜山改造、定型期和新近纪—第四纪的潜山成藏期,断裂活动是本区潜山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沾化凹陷东部潜山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该区中、新生代盆地的叠合关系,中生代凸起和古近纪凹陷的叠合部位是最有利的潜山油气成藏区,中生代凸起和古近纪凸起的叠合部位不利于潜山成藏,往往形成潜山披覆背斜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北 沾化凹陷 潜山 油气成藏 盆地演化 叠合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