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二氯嘧啶振动光谱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1
作者 陈恒杰 方旺 +1 位作者 张家伟 陈双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95-2804,共10页
采用KBr压片(KBr)、石蜡油(Nujol)、衰减全反射(ATR)和熔融(Liquid)四种样品制备方法,收集了2,5-二氯嘧啶(2,5-DCP)固相及液相、400~4000 cm^(-1)范围内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记录了80~3200 cm^(-1)区间内的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FT... 采用KBr压片(KBr)、石蜡油(Nujol)、衰减全反射(ATR)和熔融(Liquid)四种样品制备方法,收集了2,5-二氯嘧啶(2,5-DCP)固相及液相、400~4000 cm^(-1)范围内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记录了80~3200 cm^(-1)区间内的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FT-Raman)和激光拉曼光谱(Laser-Raman)被记录。为正确解释实验获得的振动光谱,首先采用14种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及二阶微扰理论(MP2)对2,5-DCP的结构进行优化,获得谐性近似下的振动频率、红外强度和拉曼活性,并将拉曼活性转换到拉曼强度。进一步考虑非谐效应,在平衡结构附近展开微扰计算,得到简振坐标下的三阶、四阶力场,以振动二阶微扰(VMP2)理论得到2,5-DCP的非谐振动频率和非谐振动强度,发现B3LYP计算的非谐振动频率与实验值差异最小。基于优选的B3LYP方法,继续考察基组对振动频率的影响,通过9种基组计算结果发现6-311++G(2pd,2df)获得的非谐振动频率最佳,其与实验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6.75 cm^(-1)(22个振动模下为4.63 cm^(-1)),6-311++G(d,p)在大大减少计算时间的同时,精度未有多大损失(6.79 cm^(-1))。综上所述,基于B3LYP方法结合6-311++G(2df,2pd)基组得到的非谐振动光谱是归属2,5-DCP实验光谱的最佳选择。基于最优计算结果、标度因子方法获得的振动基频,结合非谐红外振动强度、谐性近似下的拉曼强度、简振坐标示意图以及振动势能分布(PED),对比到实验采集的红外和拉曼光谱,对2,5-DCP的所有基频和部分泛频进行了指认,发现两个振动耦合,一为3054 cm^(-1)与1554以及1540 cm^(-1)的和频耦合导致;二为1132 cm^(-1)与793+351 cm^(-1)和频及1370~230 cm^(-1)差频耦合引起。最后预期了多个同位素取代下的2,5-DCP振动谱,同时检验了上述归属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二氯嘧啶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非谐效应 势能分布 同位素效应
下载PDF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特点及泪道探通术效果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
作者 方旺 张莉 +2 位作者 陈凌燕 何莉 刘喜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546-1549,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泪道探通术效果的因素。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06/2011-05在我院眼科就诊并行泪道探通术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616例687眼,研究内容包括:初次就诊年龄、泪道探通术时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泪道探通术效果的因素。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06/2011-05在我院眼科就诊并行泪道探通术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616例687眼,研究内容包括:初次就诊年龄、泪道探通术时年龄、性别、分娩方式、有无脓性分泌物、既往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术病史。总结其临床特点并通过分析以上各因素与泪道探通术成功率的关系,研究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泪道探通术成功的标准为:流泪和眼部分泌物等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结果:剖宫产和自然分娩患儿在泪道探通术成功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376),男女之间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498)。泪道探通术成功率与泪道探通术年龄呈负相关关系(r=-0.328,P=0.001)。3~,6~,9~,12~15,>15月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97.8%,90.8%,83.3%和76.5%。有脓性分泌物的患儿手术成功率明显下降(P=0.013)。患儿既往泪道冲洗病史对泪道探通术成功率影响不大(P=0.561)。但有外院泪道探通术病史的患儿,其手术成功率显著下降(P=0.042)。结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泪道探通术成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且脓性分泌物也是泪道探通术失败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有效局部控制炎症和早期行泪道探通术是提高泪道探通术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 临床特点 泪道探通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FK506在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局部免疫调控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方旺 钟晖 +2 位作者 陈凌燕 张莉 冀建平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研究FK506对过敏性结膜炎动物模型局部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选取SPF级Balb/c鼠100只,腹腔注射卵白蛋白磷酸缓冲液(PBS)诱导动物模型。试验动物分设4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25只、地塞米松滴眼组(DXM组)25只、FK50... 目的研究FK506对过敏性结膜炎动物模型局部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选取SPF级Balb/c鼠100只,腹腔注射卵白蛋白磷酸缓冲液(PBS)诱导动物模型。试验动物分设4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25只、地塞米松滴眼组(DXM组)25只、FK506滴眼组(FK506组)25只和阴性对照组(正常组)25只。动物模型诱导成功后第15天开始,地塞米松组和FK506组分别给予局部0.1%地塞米松滴眼液和0.1%FK506滴眼液,每天4次。结果模型组IL-4、IL-6、IL-10I、L-2、IL-12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F=10.586,P=0.000),而且IL-4/IFN-γ、IL-6/IFN-γ、IL-10/IFN-γ比值也明显高于正常组(F=9.374,P=0.000)。DXM组IL-4、IL-6、IL-10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F=15.340,P=0.000)I,L-12水平上升(F=6.213,P=0.003)I,L-2和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F=1.549,P=0.256)。FK506组IL-4、IL-6、IL-10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F=12.537,P=0.000)I,L-12水平上升(F=9.834,P=0.002)I,L-2和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F=2.672,P=0.459)。FK506组IL-4、IL-6、IL-10水平较DXM组明显降低(F=10.017,P=0.001)I,L-12水平上升(F=7.829,P=0.004)I,L-2和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F=0.853,P=0.297)。结论 FK506可促使过敏性结膜炎小鼠局部Th1/Th2淋巴细胞失衡向Th2方向漂移,而且效果其效果强于地塞米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K506 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儿童近视眼脉络膜厚度中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方旺 钟晖 何莉 《系统医学》 2021年第21期13-16,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析儿童近视眼与正常眼脉络膜厚度的差异,探讨脉络膜厚度与儿童近视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8月在该院眼科就诊的160例近视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高度近视组26例、中度近视组76例和轻度近视...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析儿童近视眼与正常眼脉络膜厚度的差异,探讨脉络膜厚度与儿童近视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8月在该院眼科就诊的160例近视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高度近视组26例、中度近视组76例和轻度近视组58例。采用频域OCT技术EDI模式测量黄斑区不同位置的脉络膜厚度值,比较不同部位脉络膜厚度的差异,分析影响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的相关因素。结果儿童各近视组受检眼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脉络膜厚度,其中高度近视组(183.7±25.1)μm与中度近视组(234.5±19.2)μm、轻度近视组(316.2±10.8)μm、正常组(347.7±12.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近视组与轻度近视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近视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脉络膜以距黄斑中心凹颞侧1000μm(T1)处最厚,分别为(280.3±14.6)μm和(228.5±18.2)μm,其次是黄斑中心凹(F)处,分别为(234.5±19.2)μm和(183.7±25.1)μm,距黄斑中心凹鼻侧3000μm(N3)处最薄,分别为(145.6±21.9)μm和(105.8±16.1)μm,T1处与N3处脉络膜厚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正常对照组和轻度近视组,脉络膜以黄斑中心凹(F)处最厚,分别为(347.7±12.3)μm和(316.2±10.8)μm,其次是T1处,分别为(310.3±18.8)μm和(300.3±9.8)μm,N3处最薄,分别为(181.2±24.6)μm和(164.3±29.5)μm,F处与N3处脉络膜厚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与屈光度绝对值呈负相关(r=-0.430,P<0.001)。结论儿童近视眼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较正常眼明显变薄。儿童近视眼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存在明显的解剖位置差异。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的厚度与屈光度绝对值呈负相关,与年龄、性别、眼压无明确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近视 脉络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普拉洛芬联合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方旺 吕秀芳 陈凌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2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联合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总共收集过敏性结膜炎儿童患者168例,通过简单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均为84例。对照组应用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基础...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联合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总共收集过敏性结膜炎儿童患者168例,通过简单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均为84例。对照组应用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基础上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学炎症指标(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组胺和免疫球蛋白E)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组胺和免疫球蛋白E等血清学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过敏性结膜炎采用普拉洛芬联合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治疗,能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洛芬 富马酸依美斯汀 儿童过敏性结膜炎 疗效
下载PDF
儿童葡萄膜炎临床特点分析
6
作者 方旺 钟晖 曹雨金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9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病因和解剖类型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20年10月该院眼科确诊的儿童葡萄膜炎患儿5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探讨其病因和解剖类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56例儿童葡萄膜炎... 目的分析儿童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病因和解剖类型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20年10月该院眼科确诊的儿童葡萄膜炎患儿5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探讨其病因和解剖类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56例儿童葡萄膜炎患儿中,91只眼受累。男26例(46.43%),女30例(53.57%)。平均就诊年龄(9.2±4.1)岁,平均发病年龄(8.1±3.2)岁。中位随访时间1.3(0.5,3.0)年。中位病程2(0.9,3.7)年。双眼葡萄膜炎35例(62.50%)多于单眼葡萄膜炎21例(37.50%)。右眼发病11例(19.64%),左眼发病10例(17.86%)。慢性炎症25例(44.64%)稍多于急性炎症23例(41.07%)。幼年性特发性关节炎(JIA)相关葡萄膜炎23例(41.07%)是最常见的病因类型,其次是特发性葡萄膜炎21例(37.50%)。前葡萄膜炎45例(80.36%)是最常见的解剖类型。28只眼(30.77%)出现眼部并发症,最常见的3种并发症分别是虹膜后粘连(16.48%)、并发性白内障(14.29%)及继发性高眼压(8.79%)。结论儿童葡萄膜炎病因复杂,类型多样,以女孩稍多见,多数双眼受累。前葡萄膜炎是最常见的解剖类型,JIA相关葡萄膜炎和特发性葡萄膜炎是最常见的两种病因,虹膜后粘连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葡萄膜炎 临床特点 病因 解剖类型
下载PDF
儿童近视与IGF1及IGFBP-3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吕秀芳 张莉 +6 位作者 杨浩江 李雯霖 王莉 方旺 陈凌燕 钟晖 吴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儿童及近视儿童血清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结合蛋白-3(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的浓度,研究它们对儿童眼球发育的调控及该调控作用对儿童近视...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儿童及近视儿童血清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结合蛋白-3(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的浓度,研究它们对儿童眼球发育的调控及该调控作用对儿童近视及近视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近视组:随机选择我院眼科门诊的5~14岁近视眼儿童60例120眼;对照组:同年龄段的正常儿童60例120眼。通过常规眼部检查及散瞳检影验光。按近视程度分为轻度近视,-3.00D以下;中度近视,-3.00~-6.00D;高度近视,-6.00D以上。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F1,IGFBP-3的浓度。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近视组和对照组的特征差异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近视组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变量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两组资料特征差异(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厚度)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近视组眼轴长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视组血清IGF1,IGFBP-3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近视程度越高,血清中IGF1,IGFBP-3浓度也越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IGF1,IGFBP-3浓度与近视程度、眼轴长度、屈光度呈正相关(P<0.01),而与身高、体质量、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厚度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血清IGF1,IGFBP-3浓度对儿童眼球发育起着调控作用,而该调控与儿童近视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内在相关性;IGF1的生物活性受IGFBP-3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结合蛋白-3 儿童 近视
下载PDF
儿童重症眼眶蜂窝织炎病因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钟晖 陈凌燕 +3 位作者 方旺 张莉 王莉 肖诗艺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3期281-28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眶蜂窝组织炎的致病因素。方法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的53例(53只眼)儿童重症眼眶蜂窝织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儿童重症眼眶蜂窝织炎好发于5月及11月;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平...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眶蜂窝组织炎的致病因素。方法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的53例(53只眼)儿童重症眼眶蜂窝织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儿童重症眼眶蜂窝织炎好发于5月及11月;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平均值分别为(19.2±3.9)×109/L和(54.2±6.1)mg/L;血培养、脓液或分泌物均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致病菌;鼻窦炎(52.8%)和上呼吸道感染(26.4%)是儿童重症眼眶蜂窝织炎的最主要致病原因。结论了解儿童重症眼眶蜂窝织炎的常见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该病的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眼眶蜂窝织炎
下载PDF
新型泪道探通针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临床分析(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莉 方旺 +3 位作者 王莉 陈凌燕 肖诗艺 张越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根据患儿年幼、头部易摆动、针头难固定易滑脱、组织娇嫩、不宜探针反复进出泪道操作等特点,探讨新型泪道探通针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泪道阻塞(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NLDO)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新型泪道探通针对眼科门诊2568例... 目的:根据患儿年幼、头部易摆动、针头难固定易滑脱、组织娇嫩、不宜探针反复进出泪道操作等特点,探讨新型泪道探通针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泪道阻塞(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NLDO)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新型泪道探通针对眼科门诊2568例2771眼先天性NLDO患者进行泪道探通,并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其中一次探通成功2722眼(98.23%),二次探通成功49眼(1.77%),除极少数患儿有轻度眼睑水肿外,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新型泪道探通针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安全实用,对泪道无损伤、独立包装、消毒彻底、能避免交叉感染、价格低廉、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尤其适合婴幼儿患者,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泪道阻塞 泪道探通针 婴幼儿
下载PDF
LaSrGaO_4:Cu^(2+)晶体电子顺磁共振参量和缺陷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文林 刘虹刚 方旺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66-668,共3页
采用3d9离子在四角对称中的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LaSrGaO4:Cu2+晶体的电子顺磁共振(EPR)参量g因子g∥,g⊥和超精细结构常数A∥,A⊥.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较好符合.由于晶体中顺磁杂质中心的EPR参量与其缺陷结构密切相关,本计算还获得了Cu2+... 采用3d9离子在四角对称中的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LaSrGaO4:Cu2+晶体的电子顺磁共振(EPR)参量g因子g∥,g⊥和超精细结构常数A∥,A⊥.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较好符合.由于晶体中顺磁杂质中心的EPR参量与其缺陷结构密切相关,本计算还获得了Cu2+杂质中心缺陷结构的信息.我们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顺磁共振参量 缺陷结构 LaSrGaO4:Cu^2+晶体
下载PDF
2,3-二氯吡嗪的红外、拉曼光谱和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恒杰 郭雷 +1 位作者 方旺 贾国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94-2998,共5页
应用KBr压片法、熔融法分别测定了2,3-二氯吡嗪(2,3-DCP)结晶相和液相下400~4 000cm-1范围内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其600~4 000cm-1内的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FT-Raman)。采用密度泛函(DFT)理论之B3LYP方法在6-311++G(2df,2pd)基... 应用KBr压片法、熔融法分别测定了2,3-二氯吡嗪(2,3-DCP)结晶相和液相下400~4 000cm-1范围内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其600~4 000cm-1内的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FT-Raman)。采用密度泛函(DFT)理论之B3LYP方法在6-311++G(2df,2pd)基组水平上优化了该分子的平衡几何结构,基于此结构应用谐性力场计算获得了2,3-DCP的振动频率、红外强度和拉曼活性并进一步计算了直到四阶的非谐性力场,将该力场带入标准旋振哈密顿量并利用二阶微扰理论获得了更加准确的振动频率,相应的红外、拉曼光谱。通过非谐力场获得的振动频率位置结合谐性强度与实验结果比对,对2,3-DCP的各振动带进行了详细指认,采用简正坐标分析方法得到各振动频率的势能分布(PED),首次对2,3-DCP的振动光谱进行了全面归属。结果同时显示:考虑非谐性效应后的理论结果大大提高了振动频率的预测性,用其获得的振动频率能很好的再现实验基频,其与实验值差异大多保持在10cm-1以下,即使在谐振预期很差的高频区域,考虑非谐效应后这种差异也迅速降低到19cm-1以下,这对正确归属和预期振动光谱是十分有帮助的。目前的结论也可推广应用到其他分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二氯吡嗪 振动光谱 势能分布 非谐性分析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凌燕 钟晖 +2 位作者 张国明 方旺 陈仁典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6-719,共4页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HRCECs)增殖和迁移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RCECs,以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S...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HRCECs)增殖和迁移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RCECs,以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SDF-1和VEGF干预下细胞增殖、迁移活性的改变,二者的浓度分别为5 ng·m L^(- 1)、50 ng·m L^(- 1)、100 ng·m L^(- 1)。联合5 ng·m L^(- 1)VEGF和100 ng·m L^(- 1)SDF-1观察二者的相互作用。结果VEGF促细胞增殖呈浓度依赖型,5 ng·m L^(- 1)、50 ng·m L^(- 1)和100 ng·m L^(- 1)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304±0.033、0.417±0.001和0.447±0.025,均明显大于阴性对照组0.207±0.003(均为P<0.05);SDF-1作用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21±0.03、0.22±0.05、0.21±0.1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改变(均为P>0.05)。100 ng·m L^(- 1)SDF-1联合5 ng·m L^(- 1)VEGF共同作用时,细胞增殖活性(0.47±0.07)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HRCECs迁移活性呈SDF-1浓度依赖性,在50 ng·m L^(- 1)和100 ng·m L^(- 1)时,细胞迁移计数分别为480.0±35.6和700.0±71.2,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1),联合5 ng·m L^(- 1)VEGF促迁移活性明显增加。结论 SDF-1可以促HRCECs迁移,并提高VEGF促HRCECs的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四角对称V^(4+)离子化合物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绿 方旺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89-1291,共3页
用对角化完全能量矩阵方法和微扰方法计算了分别由辛基胺(R3N,TOA)和辛基磷化物(R3PO,TOPO)二种物质在盐酸溶液中萃取的四角V4+离子化合物的光谱带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参量.计算结果表明,由这二种微观理论方法计算的光谱带和EPR参量不... 用对角化完全能量矩阵方法和微扰方法计算了分别由辛基胺(R3N,TOA)和辛基磷化物(R3PO,TOPO)二种物质在盐酸溶液中萃取的四角V4+离子化合物的光谱带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参量.计算结果表明,由这二种微观理论方法计算的光谱带和EPR参量不仅互相非常接近,而且也与实验值较好的符合.这说明人们可以用这二种方法来研究固体中3d1过渡金属离子基团的光谱和EPR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电子顺磁共振 晶体场理论 V4^+离子
下载PDF
HOF分子非谐性力场、光谱常数和振动能级的迭代三激发耦合簇计算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恒杰 方旺 +1 位作者 刘丰奎 薛善增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3-879,共7页
采用包含迭代三激发的耦合簇理论(CC3和CCSDT-3),在aug-cc-p VTZ基组水平上对HOF分子几何构型进行优化.通过解析二阶导数结合有限差分技术获得HOF二阶、完全三阶和半对角四阶力场.通过非谐性分析,得到其基频、旋振相互作用常数、非谐性... 采用包含迭代三激发的耦合簇理论(CC3和CCSDT-3),在aug-cc-p VTZ基组水平上对HOF分子几何构型进行优化.通过解析二阶导数结合有限差分技术获得HOF二阶、完全三阶和半对角四阶力场.通过非谐性分析,得到其基频、旋振相互作用常数、非谐性常数和离心畸变光谱常数.应用二阶振动微扰理论(VPT2)得到HOF多个泛频峰位置.目前计算值与实验及其它文献结果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F 迭代三激发耦合簇理论 非谐性力场 光谱常数 振动能级
下载PDF
儿童癔症性视力障碍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凌燕 钟晖 方旺 《眼科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769-773,F0003,共6页
目的:对儿童癔症性视力障碍的病因进行分析,比较试镜与人工泪液给药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20年10月以“癔症性突发视力下降”于深圳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36例患儿,其中男16例,女2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试镜组与人工泪液给... 目的:对儿童癔症性视力障碍的病因进行分析,比较试镜与人工泪液给药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20年10月以“癔症性突发视力下降”于深圳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36例患儿,其中男16例,女2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试镜组与人工泪液给药组。两组在治疗过程中都辅以语言暗示。两组治疗的首次有效率采用SPSS 17.0软件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分析儿童癔症性视力障碍的发病原因,提出诊断要点和防治对策。结果:在辅以语言暗示的前提下,试镜组与人工泪液给药组治疗方案的首次有效率分别为94.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病因分析中,学习压力相关的有20例,占55.6%,包括成绩下降、逃避考试、因成绩受到家长或老师的训斥,甚至体罚。家庭变故13例,占36.1%,父母离异为主要原因。留守儿童不愿返乡、同学纠纷、校园霸凌以及外伤等为其他原因。结论:试镜加语言暗示比人工泪液加语言暗示更能有效提高癔症性视力障碍的首次治疗有效率。学习压力、家庭变故相关因素为癔症性视力障碍的最常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癔症 视力障碍 暗示治疗 心理生理性障碍 儿童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病例分析(英文)
16
作者 陈凌燕 吕林 +3 位作者 李永浩 李石毅 钟辉 方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947-950,共4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术后视网膜脱离手术的特点。方法:本研究选取准分子激光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患者10例(11眼),着重分析11眼的视网膜脱离特点,处理方法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视网膜脱离以多发裂孔(73%)和巨大裂孔(27%)为显著特征。所有...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术后视网膜脱离手术的特点。方法:本研究选取准分子激光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患者10例(11眼),着重分析11眼的视网膜脱离特点,处理方法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视网膜脱离以多发裂孔(73%)和巨大裂孔(27%)为显著特征。所有患者行巩膜扣带术,其中3例联合玻璃体切割及硅油填充术。术后1mo取出硅油。9例患者视网膜均在首次手术中复位。术后发生LASIK角膜瓣脱离1例和角膜上皮下混浊1例。结论:准分子激光术后患者在随访中应密切观察,必要时散瞳检查,准分子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手术中,巩膜扣带术是必要的,术中要注意保护角膜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 带术
下载PDF
FK506对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钟晖 方旺 +3 位作者 陈凌燕 张莉 王莉 肖诗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410-412,共3页
目的:探讨FK506对过敏性结膜炎动物模型局部Th1/Th2免疫平衡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PF级Balb/c鼠80只,腹腔注射卵白蛋白磷酸缓冲液(PBS)诱导动物模型。实验动物分设4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20只、地塞米松滴眼组(DM组)20只、FK506滴... 目的:探讨FK506对过敏性结膜炎动物模型局部Th1/Th2免疫平衡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PF级Balb/c鼠80只,腹腔注射卵白蛋白磷酸缓冲液(PBS)诱导动物模型。实验动物分设4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20只、地塞米松滴眼组(DM组)20只、FK506滴眼组(FK506组)20只和阴性对照组(正常组)20只。动物模型诱导成功后第15d开始,地塞米松组和FK506组分别给予局部1g/L地塞米松滴眼液和1g/LFK506滴眼液,4次/d。大鼠1眼标本用于组织学检测,对侧眼标本用于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模型组嗜酸性粒细胞及CD4+淋巴细胞强阳性率均为85%。DM组CD4+淋巴细胞强阳性率为50%,嗜酸性粒细胞强阳性率为40%。FK506组CD4+淋巴细胞强阳性率为30%,嗜酸性粒细胞强阳性率为40%。模型组IL-4,IL-6,IL-10,IL-2,IL-12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F=11.278,P=0.000),而且IL-4/IFN-γ,IL-6/IFN-γ,IL-10/IFN-γ比值也明显高于正常组(F=8.965,P=0.000)。DM组IL-4,IL-6,IL-10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F=13.972,P=0.000),IL-12水平上升(F=6.408,P=0.002),IL-2和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F=1.824,P=0.306)。FK506组IL-4,IL-6和IL-10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F=10.582,P=0.000),IL-12水平上升(F=9.643,P=0.001),IL-2和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F=2.529,P=0.407)。FK506组IL-4,IL-6和IL-10水平较DM组明显降低(F=11.281,P=0.000),IL-12水平上升(F=8.634,P=0.003),IL-2和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F=0.756,P=0.305)。结论:FK506对嗜酸性粒细胞及CD4+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地塞米松。FK506可促使过敏性结膜炎小鼠局部Th1/Th2淋巴细胞失衡向Th2方向漂移,而且其效果优于地塞米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K506 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 细胞因子
下载PDF
HOF分子电离态的运动方程耦合簇研究
18
作者 陈恒杰 郭雷 +1 位作者 方旺 刘丰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4,共6页
采用单双激发运动方程耦合簇(EOM-CCSD)以及多个包含迭代三激发在内的运动方程耦合簇变体(EOM-CCSDT-i,i=1a,1b,2,3和EOM-CC3)计算了HOF价层垂直电离势(VIP).在EOM-CCSD水平上优化出各价层电离态结构,得到绝热电离势(AIP),进一步计算出... 采用单双激发运动方程耦合簇(EOM-CCSD)以及多个包含迭代三激发在内的运动方程耦合簇变体(EOM-CCSDT-i,i=1a,1b,2,3和EOM-CC3)计算了HOF价层垂直电离势(VIP).在EOM-CCSD水平上优化出各价层电离态结构,得到绝热电离势(AIP),进一步计算出谐振频率.同时对称匹配簇组态相互作用(SAC/SAC-CI)也被应用到部分计算.结果显示:EOM-CC3、EOM-CCSDT-3计算的VIP接近于全三激发运动方程耦合簇EOM-CCSDT结果;EOM-CC与SAC-CI值基本一致;同时发现HOF光电子能谱实验在2A'态指认上有误并重新进行归属.HOF的第三VIP应为16.9 e V,而非光电子能谱实验测得的16.0 e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方程耦合簇 对称匹配簇组态相互作用 外价层电离势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对角膜形态的变化及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曹雨金 钟晖 +2 位作者 方旺 吕秀芳 肖诗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1-893,共3页
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对角膜形态的变化及影响。方法:选择2015-01/2016-12期间在我院接受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配戴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夜戴)45例90眼和对照组(日戴)45例90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对角膜形态的变化及影响。方法:选择2015-01/2016-12期间在我院接受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配戴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夜戴)45例90眼和对照组(日戴)45例90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配戴后1wk,1、3、6mo时的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角膜曲率及角膜中央厚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戴镜后1wk,1、3、6mo时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均明显低于戴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戴镜后1、3、6mo时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wk,1、3、6mo时的角膜曲率值均明显低于本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前,且配戴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配戴角膜塑形镜6mo时的角膜曲率(40.0±0.5D)明显低于对照组配戴角膜塑形镜6mo时的角膜曲率(41.3±0.9D),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戴镜3mo时观察角膜上皮染色率,观察组上皮染色率阳性占49%(44/90),对照组上皮染色率阳性占29%(26/90),两组均以0级、1级为主;随着角膜塑形镜配戴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SE水平都呈下降趋势,且均明显低于配戴之前。配戴6mo时观察组SE水平(-0.42±0.20D)明显低于对照组SE水平(-0.52±0.1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UCVA值明显升高,且与配戴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可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视力,且夜间配戴效果相对优于白天配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近视 角膜形态
下载PDF
迈克尔逊干涉仪干涉条纹不稳定原因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硕硕 杨达晓 +5 位作者 文璐 彭亚军 党富裕 陈亚武 姚雪 方旺 《大学物理实验》 2016年第6期65-68,共4页
现有迈克尔逊干涉仪产生的干涉条纹容易抖动,使实验结果产生较大误差,甚至影响实验正常进行。探寻干涉条纹抖动主要原因,改进仪器结构和增加减振装置,提高原有仪器的抗振动干扰性能,使干涉条纹稳定性提高。
关键词 迈克尔逊干涉仪 干涉条纹 振动 改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