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胖对肿瘤免疫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方若欣 严玲 廖正凯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276-282,共7页
免疫治疗给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但目前,在抗肿瘤治疗中不论是免疫单药还是联合治疗的疗效尚不理想,筛选优势人群是提高患者临床获益以及减少临床并发症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发展,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肥胖人群的比例日益增大,已经成为一个... 免疫治疗给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但目前,在抗肿瘤治疗中不论是免疫单药还是联合治疗的疗效尚不理想,筛选优势人群是提高患者临床获益以及减少临床并发症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发展,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肥胖人群的比例日益增大,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难题。肥胖可能影响肿瘤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成为筛选免疫治疗获益人群的有效特征,但其机制尚不明确。在临床前研究中,肥胖从引起慢性炎症、促进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产生、脂肪因子分泌紊乱以及减少肠道菌群中的有益菌种等多个方面导致免疫抑制并促进肿瘤进展,然而,许多临床研究中却显示肥胖人群能从肿瘤免疫治疗中获益更多,即“肥胖悖论”。本文从临床研究和临床前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肥胖对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探讨导致“肥胖悖论”产生的可能原因,以期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探究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免疫治疗 炎症 肠道菌群
下载PDF
限时进食对恶性肿瘤的潜在防治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方若欣 严玲 廖正凯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2年第5期555-560,共6页
间歇性禁食是一种新的饮食干预策略,其可能改善恶性肿瘤治疗的疗效并减少并发症。限时进食是间歇性禁食的一种特殊形式,通常仅限制每天的进食时间窗而不限制热量,除了和其他间歇性禁食手段一样能够控制体重并改善代谢紊乱以外,限时进食... 间歇性禁食是一种新的饮食干预策略,其可能改善恶性肿瘤治疗的疗效并减少并发症。限时进食是间歇性禁食的一种特殊形式,通常仅限制每天的进食时间窗而不限制热量,除了和其他间歇性禁食手段一样能够控制体重并改善代谢紊乱以外,限时进食还能调节昼夜节律并影响自噬水平,具有潜在的抗衰作用,相关研究已经表明了它预防肿瘤发生以及减缓肿瘤发展的潜力。同时,由于实施方案便利、不良反应轻微,限时进食有着不错的依从性及安全性,有可能成为一种适合肿瘤患者长期实施的辅助治疗方案乃至健康生活方式。本文从改善肥胖和代谢紊乱、调节昼夜节律和自噬水平以及目前与肿瘤相关的研究进展这三个方面阐述了限时进食对恶性肿瘤的潜在作用,旨在为将来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探索方向,探讨限时进食作为一种营养干预手段对恶性肿瘤发生的潜在预防作用以及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以期可以完善对肿瘤患者的营养干预策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时进食 代谢 昼夜节律 肿瘤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孜瓦热古丽·努尔 方若欣 廖正凯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161-166,共6页
人体的肠道菌群之间存在共生或拮抗关系,并形成了独特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在经过了长期的协同进化之后,肠道菌群与人体间形成了密切的共生关系,参与人体的多种重要生理活动,因此,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人体肠道菌群结... 人体的肠道菌群之间存在共生或拮抗关系,并形成了独特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在经过了长期的协同进化之后,肠道菌群与人体间形成了密切的共生关系,参与人体的多种重要生理活动,因此,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人体肠道菌群结构的形成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饮食、性别、分娩方式、宿主遗传特征、宿主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生和抗生素的暴露等。健康人的肠道菌群以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变形杆菌为主,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这些细菌保持着种类和数量上的动态平衡,它们不仅可以保护肠道上皮细胞,还在宿主的生命活动中参与免疫、营养、生物拮抗、延缓衰老和抗肿瘤等生理过程。肠道菌群可以通过激活抗肿瘤细胞因子、调节肠道微环境和维持基因组稳定等途径抑制肿瘤的发展并调节炎症反应。不仅如此,完整的肠道菌群还有利于抗癌药物药效的发挥。肠道菌群通过菌群易位、免疫调节、代谢、酶降解、多样性减少和微生态变化来影响化疗的疗效及毒性。同时,化疗会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加重患者的不适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细菌可以影响化疗的疗效或毒副反应,而且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可能提高化疗疗效和降低毒性。本文就肠道菌群与化疗疗效和副反应的关系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肿瘤治疗 化疗
下载PDF
IFITM3过表达降低黑色素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4
作者 方若欣 崔笑 廖正凯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538-544,共7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IFITM3)过表达对黑色素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稳定过表达IFITM3的黑色素瘤细胞株及对照组并验证,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其IFITM3的表达量以及照射后细胞LC3的表达量,通过克隆形...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IFITM3)过表达对黑色素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稳定过表达IFITM3的黑色素瘤细胞株及对照组并验证,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其IFITM3的表达量以及照射后细胞LC3的表达量,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照射后的细胞存活能力,细胞增殖实验评价细胞增殖能力,免疫荧光实验评价照射后的细胞DNA损伤;建立黑色素瘤小鼠移植瘤模型,绘制照射后的肿瘤生长曲线以评价IFITM3的体内放射抵抗效应。结果:稳定过表达IFITM3的黑色素瘤细胞株B16F1-IFITM3建立成功,照射后黑色素瘤细胞中的IFITM3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细胞受照射后的克隆能力和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5),DNA损伤及自噬水平显著下降(P<0.05),过表达组小鼠移植瘤受射线照射后生长速度无明显减低(P>0.05)。结论:IFITM3过表达能够降低黑色素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与减少放射治疗中的DNA损伤以及降低细胞自噬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IFITM3 放射敏感性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孜瓦热古丽·努尔 崔笑 +1 位作者 方若欣 廖正凯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化疗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近期疗效的关系及潜在机制。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晚期NSCLC患者共75例,于化疗前进行静脉采血,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目的:探讨化疗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近期疗效的关系及潜在机制。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晚期NSCLC患者共75例,于化疗前进行静脉采血,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计算NLR值,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得到NLR阈值为2.72,以此将患者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分析NLR、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与化疗近期疗效之间关系。结果:低NLR组(NLR<2.72)比高NLR组(NLR≥2.72)的近期化疗疗效明显较好(DCR 92.5%vs 68.6%,P=0.008)。比较外周血CD3+、CD3+CD4+、CD3+CD8+、B淋巴细胞和NK细胞计数,疗效控制组(PR+SD)明显高于疗效进展组(PD)(P<0.05),而且低NLR组明显高于高NLR组(P<0.05)。NLR与CD3+(P=0.009)、CD3+CD4+(P=0.015)、CD3+CD8+(P=0.020)、B淋巴细胞(P=0.026)、NK细胞(P=0.013)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化疗前高NLR与较差的近期化疗疗效相关,其具体机制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化疗 淋巴细胞亚群计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