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现代农业气象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程敬雅 景元书 +4 位作者 薛晓萍 张继波 李楠 董智强 张玉双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48-54,共7页
从传统农业气象方法的局限性以及人工智能在现代农业气象中的应用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具体的研究案例和进展,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农业气象中的重要作用。在作物产量预测方面,人工智能促使农民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气象对作物的影响,优化农业管... 从传统农业气象方法的局限性以及人工智能在现代农业气象中的应用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具体的研究案例和进展,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农业气象中的重要作用。在作物产量预测方面,人工智能促使农民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气象对作物的影响,优化农业管理策略,提高作物产量并降低风险;在病虫害预测方面,人工智能可通过实时预测监测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防控策略;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方面,人工智能可为农民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气象信息,及时防控,从而降低灾害对作物的影响;在农田土壤水分监测方面,人工智能可实现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实时监测、精准预测和智能管理。最后,展望了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农业气象 监测 模型 应用
下载PDF
基于相似性分析及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的双季稻面积估算 被引量:15
2
作者 景元书 李根 黄文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7-183,I0008,共8页
为了解决大范围水稻种植信息提取时的混合像元问题,以便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水稻信息、指导水稻生产、保证粮食安全,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性分析和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复合的水稻提取业务化方法。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利用2010年4月15日至201... 为了解决大范围水稻种植信息提取时的混合像元问题,以便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水稻信息、指导水稻生产、保证粮食安全,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性分析和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复合的水稻提取业务化方法。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利用2010年4月15日至2010年10月31日的MODIS合成地表反射率数据(MODIS09A1),计算出时间序列MODIS-EVI指数,运用Savizky-Golay滤波方法对其进行平滑处理减少云等噪声的影响。根据双季稻的生长规律,结合野外调查和HJ-1ACCD2影像,确定双季稻样点,提取出标准双季稻EVI生长变化曲线,构建图像像元相似性指数,然后采用线性光谱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对疑似双季稻像元进行混合像元分解,获得江西省双季稻种植面积信息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运用该方法提取的江西省双季稻种植分布情况与实际情况吻合,与江西省2010年统计年鉴中全省双季稻种植面积相比,提取精度为93%,精度较理想,与各地区统计面积相关性较好,R2=0.9659,可以为今后高精度水稻种植信息业务化的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遥感 图像处理 双季稻 相似性指数 混合像元分解 面积提取
下载PDF
1991—2004年东亚温室气体浓度特征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12
3
作者 景元书 金巍 +2 位作者 曲岩 赵艳霞 刘文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70,共4页
利用NOAA Earth System Research Laboratory提供的1991─2004年Tae-ahn(韩国),Ulaan Uul(蒙古)以及瓦里关(中国)的大气温室气体CO2和CH4的数据,对东亚地区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年来东亚地区大气中φ(C... 利用NOAA Earth System Research Laboratory提供的1991─2004年Tae-ahn(韩国),Ulaan Uul(蒙古)以及瓦里关(中国)的大气温室气体CO2和CH4的数据,对东亚地区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年来东亚地区大气中φ(CO2)和φ(CH4)月和年平均值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3个监测站的φ(CO2)年线性递增率比较接近,平均值为1.91×10-6a-1,季节变化较一致;从沿海到内陆这2种温室气体的浓度均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CO2 CH4 浓度特征 趋势分析
下载PDF
保山烟区降水及其干旱风险性评价区划
4
作者 钟燕华 景元书 +2 位作者 魏远 李维韬 吉梦宇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1期112-120,共9页
以保山各县区2015—2020年11个烤烟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量和气温数据为基础资料,对云南保山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降雨风险指标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构建干旱危险性评价模型,旨在为保山烤烟安全生产及风险防范策略制定提供依据。结... 以保山各县区2015—2020年11个烤烟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量和气温数据为基础资料,对云南保山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降雨风险指标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构建干旱危险性评价模型,旨在为保山烤烟安全生产及风险防范策略制定提供依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等相关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保山烟区降水和干旱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干旱危险性评价模型,借助GIS平台实现保山烟区的干旱灾害危险性评价区划。结果表明:洪涝高风险地区主要集中在保山西部的龙陵和腾冲地区,龙陵年降水量在1060~1865.6 mm,腾冲年降水量在804~1348.5 mm,均大于烤烟正常需水量的2倍,其中腾冲猴桥地区气候倾向率最大,通过了0.01显著性检验,逐年上升趋势十分显著。烤烟旺长期干旱风险主要发生在保山中部和东部。施甸旧城和隆阳区附近的干旱风险最高,达到严重风险以上;保山中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干旱危险性风险都在中等风险以下,利于烤烟种植。本文研究阐明了保山烟区的水分气候条件对烤烟种植的重要影响,有利于保山地区烤烟优质生产及当地政府气象防灾减灾策略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山 烤烟 降雨 干旱风险性 区划 评价
下载PDF
鹰潭小流域季节性降雨径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景元书 张斌 +2 位作者 王明珠 Thimm A Zepp H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47,共3页
降雨是影响低丘红壤坡地土壤侵蚀和养分随径流迁移的一个关键因子。利用三角量水堰自动测量径流量和自动雨量计观测数据,分析了鹰潭小流域的季节性降雨径流特征。小流域降雨主要发生在4~6月,总量达512.4mm,占观测时段总雨量的70.1%,而... 降雨是影响低丘红壤坡地土壤侵蚀和养分随径流迁移的一个关键因子。利用三角量水堰自动测量径流量和自动雨量计观测数据,分析了鹰潭小流域的季节性降雨径流特征。小流域降雨主要发生在4~6月,总量达512.4mm,占观测时段总雨量的70.1%,而旱季7~9月仅为218.9mm。上游、下游围堰累积径流量随旱季、雨季的变化表明:小流域降雨-径流-土壤水界面水分转化可分为土壤水补给阶段(4月14日~6月14日)、土壤水饱和阶段(6月15日~7月28日)和土壤水消耗阶段(7月28日以后)。雨季径流量对降雨的响应波动超过旱季。日累积降雨量与日累积径流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径流小区水样分析结果说明观测期下坡径流小区总氮(TN)、总磷(TP)浓度高于上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潭小流域 径流量 降雨 土壤水
下载PDF
南京地区农业综合生产力的灰关联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景元书 赵飞基 顾显耀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8-241,共4页
在对现有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了多层次灰关联评价方法 ,对南京地区五县的农业综合生产力进行了科学评价 ,从而为发掘南京郊县农村的农业生产力、确立未来农业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业综合生产力 多层次灰关联评价 南京地区 指标体系 指标权重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长江干流区径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景元书 缪启龙 杨文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37-340,共4页
长江干流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东西经济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气候变化是当今气象界讨论的重要课题,其对全球日益紧张的水资源影响已引起各国政府、学者的关注。以重庆、万县、汉口、宜昌、贵池五站为代表,通过长... 长江干流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东西经济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气候变化是当今气象界讨论的重要课题,其对全球日益紧张的水资源影响已引起各国政府、学者的关注。以重庆、万县、汉口、宜昌、贵池五站为代表,通过长江干流区近80年观测资料和每站对应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长江干流区径流量的影响。以分组频率法找出了各站的枯水年、平水年、丰水年。丰枯水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别为22.6%~30.8%及-22.1%~-29.4%,径流量为6.4~9.6%及-2.7~-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区 气候变化 径流量 气候模式 水资源
下载PDF
江苏省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54
8
作者 景元书 申双和 李明 《灾害学》 CSCD 2000年第1期27-30,共4页
利用江苏省历年雷暴统计资料 ,运用保证率公式计算了江苏省各地区的雷暴可能初日和终日等时空特征 。
关键词 江苏 雷暴 气候特征 保证率
下载PDF
桔园地土壤水分与径流的坡位差异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景元书 张斌 +2 位作者 王明珠 Thimm A Zepp H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4-77,共4页
从大气降水-土壤水循环系统出发,于2001~2002年在江西省余江县刘垦农场内桔园地用定位法对土壤水分与径流的坡位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上坡、下坡土壤的质地分异,雨季上坡水势值总体上高于下坡,而旱季上坡水势值基本上低于下坡... 从大气降水-土壤水循环系统出发,于2001~2002年在江西省余江县刘垦农场内桔园地用定位法对土壤水分与径流的坡位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上坡、下坡土壤的质地分异,雨季上坡水势值总体上高于下坡,而旱季上坡水势值基本上低于下坡,相对应的土壤水分150cm贮水量及收支平衡也有明显的差异;用径流小区法测定的径流表明,旱季10mm降雨上坡、下坡径流深度为0.596,0.585mm,但雨季上坡、下坡10mm降雨径流深度为0.429,0.488mm。为土壤水分适时调控、节水定量灌溉及分析养分迁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园地 土壤水分 径流 坡位差异
下载PDF
玉溪烤烟旺长期和成熟期阴雨寡照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10
作者 李玉聪 乌尔娜 +1 位作者 景元书 冉楚钰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4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为分析玉溪烤烟在旺长期和成熟期阴雨寡照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选取1990—2019年云南省玉溪市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结合灾害等级指标,对烤烟旺长期和成熟期阴雨寡照的年平均次数、过程平均天数、发生频率与覆盖范围的变化特征进... 为分析玉溪烤烟在旺长期和成熟期阴雨寡照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选取1990—2019年云南省玉溪市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结合灾害等级指标,对烤烟旺长期和成熟期阴雨寡照的年平均次数、过程平均天数、发生频率与覆盖范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灾害发生次数的年际演变。结果表明:时间上,烤烟旺长期和成熟期阴雨寡照灾害的年平均次数呈下降趋势,各等级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覆盖范围表现为轻度>中度>重度,成熟期阴雨寡照的覆盖范围高于旺长期;从灾害发生次数的年际演变上看,虽然两个生育期内发生次数均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并不显著。空间上,阴雨寡照灾害的年平均次数、过程平均天数、发生频率(除成熟期)表现为西南低东北高的特点,成熟期灾害的覆盖范围和程度比旺长期大。旺长期阴雨寡照灾害的年平均次数与发生频率呈显著正相关,成熟期灾害的年平均次数与过程平均天数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阴雨寡照 旺长期 成熟期
下载PDF
南方温室中番茄光合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景元书 朱承瑛 +1 位作者 李永秀 金志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2期209-212,共4页
用国外先进的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与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对南方温室条件下番茄的光合生理与冠层部位、小气候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同部位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相差很大;温室内光合速率在正午时分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其主要小气候... 用国外先进的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与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对南方温室条件下番茄的光合生理与冠层部位、小气候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同部位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相差很大;温室内光合速率在正午时分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其主要小气候影响因素是光照与温度,并初步模拟得出了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响应的非线性方程,结果对进行温室环境调控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部位 光合速率 小气候因素 番茄
下载PDF
农桐间作地热量平衡和水分利用状况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景元书 刘乃壮 吴洪颜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560-565,共6页
由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农桐间作地热量平衡各分量复杂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间作内外蒸发耗热(LE)仍是主要耗热项,湍流耗热(H)低于LE,但高于土壤热通量(Q_s);间作地各分量小于对照,但LE、Q_s占净辐射(R_... 由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农桐间作地热量平衡各分量复杂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间作内外蒸发耗热(LE)仍是主要耗热项,湍流耗热(H)低于LE,但高于土壤热通量(Q_s);间作地各分量小于对照,但LE、Q_s占净辐射(R_n)比值高于对照;泡桐林带对各分量的影响与间作结构及测点位置有关。然后计算了间作中小麦、棉花水分利用率(WUE),其值与作物类型、生长期等因子有关,且间作地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桐间作 热量平衡 水分 利用率 泡桐林
下载PDF
南京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 被引量:15
13
作者 景元书 李湘阁 张育萍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1-164,共4页
在调查和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综合生产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灰关联评价法和最优综合评价模型法,分别对南京地区5县4郊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状况进行了科学评价,并讨论了两种方法对评价结果的细微差异,为挖掘南京地区各种... 在调查和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综合生产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灰关联评价法和最优综合评价模型法,分别对南京地区5县4郊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状况进行了科学评价,并讨论了两种方法对评价结果的细微差异,为挖掘南京地区各种农业资源、促使生产力水平提高提供了客观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综合生产力 评价指标 多层次灰关联
下载PDF
低丘红壤不同坡位持水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景元书 范永强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6-28,共3页
研究了低丘红壤不同坡位对持水特性及孔隙状况的影响,发现上坡10cm土层1~50μm的孔径孔隙度高于下坡,而上坡100cm土层1~50μm的孔径孔隙度低于下坡;上坡10cm土层不同土壤水吸力下的持水量显著低于相应的下坡,而上坡100锄土层不同... 研究了低丘红壤不同坡位对持水特性及孔隙状况的影响,发现上坡10cm土层1~50μm的孔径孔隙度高于下坡,而上坡100cm土层1~50μm的孔径孔隙度低于下坡;上坡10cm土层不同土壤水吸力下的持水量显著低于相应的下坡,而上坡100锄土层不同土壤水吸力下的持水量显著高于相应的下坡;用Van Genuchten方程对红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拟合,拟合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持水特性 孔隙度 坡位
下载PDF
坡地对花生气候生产潜力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景元书 张斌 孙秀芬 《花生学报》 2003年第1期17-20,共4页
加强花生气候生产潜力的开发利用,是提高当地花生生产的一个关键因子。通过鹰潭地区花生气候生产潜力模型,结合坡地实际产量资料,计算了花生气候生产潜力利用率(PUE)。结果表明花生坡地PUE平均值为55.2%,上坡PUE平均值高于下坡2.7%。这... 加强花生气候生产潜力的开发利用,是提高当地花生生产的一个关键因子。通过鹰潭地区花生气候生产潜力模型,结合坡地实际产量资料,计算了花生气候生产潜力利用率(PUE)。结果表明花生坡地PUE平均值为55.2%,上坡PUE平均值高于下坡2.7%。这对区分上下坡灌溉条件、努力提高花生气候生产潜力有较大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坡地 产量 气候 生产潜力 利用率 PUE
下载PDF
中亚热带地区橘园坡地水分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景元书 强慧婷 +1 位作者 王贵军 唐家良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8-192,共5页
为掌握中亚热带季节性干旱地区农业水分生态特征,进行了3 a田间实测。数据说明橘园坡地水分状况随年降水周期和坡位高低变化。0~150 cm土壤贮水量大致分为盈余期、消耗期和补充期3个阶段。土壤水势变化与贮水量3阶段相对应,总体由大变... 为掌握中亚热带季节性干旱地区农业水分生态特征,进行了3 a田间实测。数据说明橘园坡地水分状况随年降水周期和坡位高低变化。0~150 cm土壤贮水量大致分为盈余期、消耗期和补充期3个阶段。土壤水势变化与贮水量3阶段相对应,总体由大变小再回升,只是土体空间从上而下,水势值增大,变幅减小,120 cm土层以下近乎常年稳定,0~120 cm坡下土层湿润程度高于坡上。在4个水势段出现频率中,水势较高的水势段出现频率越大,顺序为饱和〉湿润〉亏缺〉干旱。饱和与湿润段出现频率比例总体上底土〉心土〉表土,坡下〉坡上;低水势干旱段主要出现在橘园坡上、土壤上层和伏秋干旱季节。橘园地坡地对降水分配有一定的滞后作用,坡上渗漏总量高于坡下,为分析水文生态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园地 水势 季节性干旱 频率
下载PDF
高校应用气象学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被引量:6
17
作者 景元书 李永秀 杨沈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4期138-139,共2页
在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实践能力内涵分析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以南京信息工程应用气象学专业为例,提出了高校应用气象学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型实验教学项目及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在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实践能力内涵分析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以南京信息工程应用气象学专业为例,提出了高校应用气象学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型实验教学项目及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等建设环节的一些思路与具体措施,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学 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 实验项目
下载PDF
农业气象环境模拟的虚拟仿真实验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景元书 赵翔 +2 位作者 胡继超 李永秀 张雪松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31期178-179,共2页
虚拟仿真模型在农业领域、气象领域应用的关键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的量化及模拟机制,同时结合现代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通过农业气象环境模拟的虚拟仿真实验设计,构建多元化的虚拟现实平台,有... 虚拟仿真模型在农业领域、气象领域应用的关键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的量化及模拟机制,同时结合现代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通过农业气象环境模拟的虚拟仿真实验设计,构建多元化的虚拟现实平台,有助于理解农业气象系统特点、农业环境模拟与模式原理,加强对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认识以及影响程度量化的可视化与精确性,在大田环境、人工气候箱、设施农业温室虚拟环境中真实再现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及高低温环境的影响过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应用气象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 环境 虚拟仿真 设计
下载PDF
林下小麦栽种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景元书 吴运英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314-319,共6页
运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由田间试验实测参数建立了小麦3项栽培措施与林下产量群体发展动态指标值的数学模型群,并解析了栽培因素的单独产量反应及其交互作用,优选出林下小麦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方案。
关键词 林业 复合林业 栽种模型 群体动态 小麦
下载PDF
南京城市化进程及其温室效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景元书 张惠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8614-8615,8690,共3页
为研究南京城市规模不断发展与城市温室效应变化之间的关系,对1961-2000年南京站与南京郊区站的气温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的气温与热岛效应有逐渐增高、增强的趋势,冬季平均气温的增温率最大,春、秋季次之,夏季最... 为研究南京城市规模不断发展与城市温室效应变化之间的关系,对1961-2000年南京站与南京郊区站的气温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的气温与热岛效应有逐渐增高、增强的趋势,冬季平均气温的增温率最大,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小,这些变化大多与南京地区的温室效应密切相关。并提出了温室效应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原因分析 南京 城市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