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例原发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曹书严 镐英杰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2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5例初治PB-DLBCL患者,分析临床相关变量和生存情况。结果15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3(26~71)岁,确诊时多... 目的分析原发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5例初治PB-DLBCL患者,分析临床相关变量和生存情况。结果15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3(26~71)岁,确诊时多为Ⅲ~Ⅳ期(73.3%)。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方案治疗,4例患者接受放疗,近期疗效评估达到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的患者分别为6例(40.0%)和9例(60.0%)。PB-DLBCL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评分、ECOG评分、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软组织侵犯和病理起源对CR率无明显影响。随访结束时,5例患者进展,4例患者死亡。结论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PB-DLBCL患者预后较好,辅助性局部放疗有助于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肿瘤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朱剑 镐英杰 +5 位作者 任志楠 朱广铎 于磊 张盼可 曹书严 宋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26-1033,共8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5月收治的76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ULIF治疗35例...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5月收治的76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ULIF治疗35例(ULIF组),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41例(MIS-TLIF组)。其中ULIF组男16例,女19例,平均年龄50.94±12.12岁;MIS-TLIF组男19例,女22例,平均年龄53.44±14.37岁。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末次随访时融合率和改良Macnab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MIS-TLIF组相比,ULIF组术中出血少(52.03±11.48ml vs 134.46±18.63ml,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8.43±1.88d vs 9.98±1.96d,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术后2周ULIF组腰痛VAS评分为3.06±1.41分,显著低于MIS-TLIF组的4.10±1.64分,且术后2周ULIF组ODI为(32.20±4.32)%,显著低于MIS-TLIF组的(37.11±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ULIF组融合率88.6%,MIS-TLIF组融合率为90.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ULIF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91.4%(32/35),MIS-TLIF组为87.8%(36/4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MIS-TLIF,U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早期腰痛轻、术后住院时间短、早期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斜外侧与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盼可 朱广铎 +5 位作者 任志楠 于磊 朱剑 曹书严 宋鑫 镐英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后路腰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后路腰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54例翻修手术资料,由患者选择手术方式,其中OLIF 25例,PLIF 29例,2组年龄、性别、手术节段、术前融合节段、邻近节段退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及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结果与PLIF组相比,OLIF组手术时间短[(111.8±42.4)min vs.(203.9±53.1)min,t=-6.695,P=0.000],术中出血少[(103.6±74.0)ml vs.(545.5±256.2)ml,t=-8.869,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8.5±2.2)d vs.(13.8±5.1)d,t=-5.154,P=0.000]。2组围术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5±3.9)月vs.(18.1±3.8)月,t=1.352,P=0.182]。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OLIF组96.0%(24/25),PLIF组89.7%(2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8,P=0.375)。结论OLIF和P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均有良好疗效。与PLIF组相比,OLIF具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 后路腰椎间融合术 腰椎邻近节段退变 翻修手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8
4
作者 朱剑 镐英杰 +5 位作者 任志楠 朱广铎 于磊 张盼可 曹书严 宋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2-227,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9年8月66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资料,根据患者意愿行椎间孔镜30例,开放后路手术36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9年8月66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资料,根据患者意愿行椎间孔镜30例,开放后路手术36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进行评估。结果与开放组相比,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短[(65.8±6.4)min vs.(126.1±7.6)min,t=-34.463,P=0.000],出血少[(29.4±9.1)ml vs.(294.4±31.2)ml,t=-48.633,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5.9±1.6)d vs.(11.2±2.4)d,t=-10.511,P=0.000],腰痛和腿痛VAS评分、JOA评分改善更多(P<0.05),术后1年疗效(JOA改善率)更优(Z=-3.349,P=0.001)。结论在严格把握椎间孔镜技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后路开放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邻椎病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盼可 朱剑 +4 位作者 曹书严 王庆彬 宋鑫 周威威 镐英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617-621,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患有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年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椎间孔...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患有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年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椎间孔镜组(30例)与UBE组(3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指标[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的Macnab标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UBE组,术中出血量少于UBE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ODI指数较术前降低(P<0.05),UBE组低于椎间孔镜组(P<0.05)。末次随访时椎间孔镜组优良率为93.33%,UBE组优良率为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UB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年轻患者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手术方式,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但相比之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花费更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操作更灵活,效率更高,减压更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与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朱广铎 镐英杰 +2 位作者 于磊 张盼可 曹书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78,共8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与Wiltse入路TLIF(Wiltse-approach TLIF,W-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2019年6月符合选...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与Wiltse入路TLIF(Wiltse-approach TLIF,W-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2019年6月符合选择标准的47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用PE-TLIF治疗(PE-TLIF组),26例采用W-TLIF治疗(W-TLIF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滑脱椎体、滑脱分度、滑脱分型及术前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节段性前凸角(segmental lordosis,SL)及Taillard指数(Taillard index,T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VAS评分及JOA评分评价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时于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DH、SL及TI,并行腰椎CT检查,按Suk标准评测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W-TLIF组相比,PE-TLIF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减少、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PE-TLIF组出现2例一过性下肢放射痛,WTLIF组出现1例浅表切口感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9.5%vs.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7,P=0.848)。两组患者均获随访,PE-TLIF组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3个月;W-TLIF组为12~24个月,平均17.7个月。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PE-TLIF组术后3 d及3个月腰痛VAS评分显著低于W-TLIF组,术后3个月腰椎JOA评分显著高于W-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间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DH、SL及T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各指标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Suk标准评价,PETLIF组和W-TLIF组融合率为90.5%(19/21)和92.3%(24/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末次随访时两组均未见融合器沉降进入邻近椎体或向前、后移位。结论PE-TLIF和W-TLIF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均可获得良好疗效,尽管PE-TLIF手术时间延长,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术后卧床时间短,且早期腰痛及功能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经皮内镜手术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减压
原文传递
斜外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被引量:6
7
作者 许朝君 镐英杰 +7 位作者 于磊 朱广铎 任志楠 蔡迎春 彭诚 张盼可 朱剑 曹书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185-1190,共6页
[目的]探讨斜外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手术治疗53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其中,28例行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组),25例行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 [目的]探讨斜外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手术治疗53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其中,28例行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组),25例行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OLI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显著优于PLIF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24.38±5.5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OLIF组的VAS和ODI评分显著优于PLIF组(P<0.05),但末次随访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腰椎侧凸Cobb角、SVA、CVA、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和椎间孔面积较均术前明显改善(P<0.05),OLIF组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和椎间孔面积显著优于PLIF组(P<0.05)。[结论]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是治疗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微创手术,早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微创手术 斜外腰椎间融合术 后侧腰椎间融合术
原文传递
腰椎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后并发症分析
8
作者 彭诚 镐英杰 +3 位作者 任志楠 于磊 朱广铎 曹书严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IS-TLIF手术治疗的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 目的探讨腰椎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IS-TLIF手术治疗的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后复查腰椎X线及腰椎CT评价有无终板损伤,评估椎弓根螺钉位置情况及有无移位、断裂,融合器有无移动、下沉以及椎间融合情况等。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9例患者中25例(14.0%)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脑脊液漏3例(1.7%),切口相关问题4例(2.2%),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7例(3.9%),术后尿潴留1例(0.6%),椎管内血肿1例(0.6%),术后残余疼痛麻木9例(5.0%)。术后随访期内大多数患者VAS、JOA、ODI评分较术前得到改善(P<0.05)。结论MIS-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并具有良好且稳定的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并发症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 椎间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