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高校教师评价改革的四个难点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1
作者 曹如军 钟宛倬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11期41-44,共4页
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颁布后,高校教师评价仍存在指标化现象盛行,师德评价未能有效实施,评价内容片面性,分类评价难以促进教师分类发展等难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进一步确立专业发展为主、绩效问责为辅的评价取向... 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颁布后,高校教师评价仍存在指标化现象盛行,师德评价未能有效实施,评价内容片面性,分类评价难以促进教师分类发展等难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进一步确立专业发展为主、绩效问责为辅的评价取向;开展多元评价,提升师德评价的成效;坚持差异化评价,推动教师分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教师评价 难点问题 改革策略
下载PDF
我国新时期的农村教师政策评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曹如军 叶泽滨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4-26,共3页
农村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教育,其关键在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由此,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为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党和政府始终十分注重对农村教师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完善工作。
关键词 农村教师 政策评析 国民教育体系 农村教育 教师队伍 80年代 教师政策 党和政府
下载PDF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内涵与生成逻辑 被引量:40
3
作者 曹如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0-82,共3页
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审视,社会服务能力并非高校教师"与生俱来"的素质构成。教师高水平服务社会,不仅要求其具备与之相应的通用能力和可迁移能力,还须拥有前瞻能力、捕捉信息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以及与实践话语的融通能... 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审视,社会服务能力并非高校教师"与生俱来"的素质构成。教师高水平服务社会,不仅要求其具备与之相应的通用能力和可迁移能力,还须拥有前瞻能力、捕捉信息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以及与实践话语的融通能力等。高校教师高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的生成,既需要在高校外部营造有利于教师服务能力发展的良好氛围,也需要在高校内部处理好教师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职责的关系,不断增强教师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改革现行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与教师服务评价制度,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师服务学习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社会服务能力 内涵 生成条件
下载PDF
高校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被引量:36
4
作者 曹如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77,共5页
在法理规约、校本实施的制度架构下,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呈现诸多共性特征:现行教师评价制度尚存在目标设定上重事轻人、内容上条块分割、评价指标精细划一等问题;作为评价主体,教师对评价制度"不满",学生对"评教"&qu... 在法理规约、校本实施的制度架构下,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呈现诸多共性特征:现行教师评价制度尚存在目标设定上重事轻人、内容上条块分割、评价指标精细划一等问题;作为评价主体,教师对评价制度"不满",学生对"评教""无所谓"。未来的高校教师评价制度变革,应确立人与事协调发展的制度目标;统筹平衡教师三项职责的关系;确立分类评价的改革思路;给予教师发展的选择空间;避免评价主体在评价实施中的信息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教师评价制度 法理规约 校本实施
下载PDF
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制约因素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曹如军 刘国艳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0-112,共3页
推进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现时,农村教师的专业化进展相对缓慢,这势必影响到我国教育体系的和谐发展。探寻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制约因素,在于为农村教师专业化实践提供更有力的理... 推进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现时,农村教师的专业化进展相对缓慢,这势必影响到我国教育体系的和谐发展。探寻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制约因素,在于为农村教师专业化实践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撑,是实现农村教师专业化跨越式发展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教师专业化 制约因素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坚守与变革 被引量:21
6
作者 曹如军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56,共6页
人工智能对基础教育及其教师的新要求,终究会引发教师教育的变革。影响与介入教师教育的人工智能,其外在表现是技术升级与资源更新,内在意蕴却是文化转型与观念创生。基于对人工智能影响教师教育的方式、范围和程度的理解,展望未来的教... 人工智能对基础教育及其教师的新要求,终究会引发教师教育的变革。影响与介入教师教育的人工智能,其外在表现是技术升级与资源更新,内在意蕴却是文化转型与观念创生。基于对人工智能影响教师教育的方式、范围和程度的理解,展望未来的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应秉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的思路,坚守师德为先、能力为本、终身发展的基本取向,促使教师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中小学教师能掌握人工智能基础和相应的教育智能技术,能利用人工智能改造教学环境与优化课程资源,同时还应具有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训和协作意识培养的强大专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教育 培养目标变革
下载PDF
制度创新与制度逻辑——新制度主义视野中地方高校的制度变革 被引量:12
7
作者 曹如军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共4页
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来看,外部环境的诉求是引发地方高校制度创新的原动力。当前,地方高校遭遇制度创新的困境,主要原因是制度逻辑规约着教师的行为选择,束缚了社会的价值判断。未来地方高校制度创新的出路,在于发挥政府的应有作为,... 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来看,外部环境的诉求是引发地方高校制度创新的原动力。当前,地方高校遭遇制度创新的困境,主要原因是制度逻辑规约着教师的行为选择,束缚了社会的价值判断。未来地方高校制度创新的出路,在于发挥政府的应有作为,着力改善地方高校制度变革的外部环境因素;在于培育学校内部共同的文化认知,促使每一位教师成为制度变革的参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新制度主义 制度创新 制度逻辑
下载PDF
试论大学专业二级学院的管理模式 被引量:17
8
作者 曹如军 《复旦教育论坛》 2003年第4期55-57,共3页
专业二级学院是当前我国大学二级学院组织形式的主体。由于不同大学设置方式的差异,它又有实体性与虚体性之分。本文以实体性专业二级学院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主体性和层次性,并深入探讨了其理想组织方式——“... 专业二级学院是当前我国大学二级学院组织形式的主体。由于不同大学设置方式的差异,它又有实体性与虚体性之分。本文以实体性专业二级学院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主体性和层次性,并深入探讨了其理想组织方式——“院长全面负责,教授学术主导,全体积极参与”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专业二级学院 管理模式 设置方式 组织方式 学校管理
下载PDF
积极关注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 被引量:12
9
作者 曹如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3-125,共3页
教师生态环境是指由教师所依存的物质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及心理环境等环境因子间相互交叉渗透,所形成的综合环境。当前,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大学教师生态环境的总体质量不甚乐观,这势必会给大学教师的最优化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教师生态环境是指由教师所依存的物质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及心理环境等环境因子间相互交叉渗透,所形成的综合环境。当前,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大学教师生态环境的总体质量不甚乐观,这势必会给大学教师的最优化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文章从生态学的视角,尝试性地提出了构建大学教师发展的和谐生态环境的若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师 生态环境 构建
下载PDF
综合与特色:单科性大学发展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曹如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52-55,共4页
当前,许多单科性大学在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彼此同质化的办学格局,这势必会侵蚀单科性大学的原有特色。综合与特色并非单科性大学的两难抉择。要促使单科性大学在综合化进程中秉承自身特色,应以传统学科为圆心,促进学科的螺... 当前,许多单科性大学在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彼此同质化的办学格局,这势必会侵蚀单科性大学的原有特色。综合与特色并非单科性大学的两难抉择。要促使单科性大学在综合化进程中秉承自身特色,应以传统学科为圆心,促进学科的螺旋式发展;应以专业学习为基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科性大学 发展 综合 特色
下载PDF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与混合方法研究之比较--兼与田虎伟博士商榷 被引量:7
11
作者 曹如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27,共3页
本文针对有学者提出的"混合方法研究比多学科研究具有更大的理论说服力和现实可能性,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理想研究范式"的论点,在明确两种研究的内涵的基础上,对它们的性质特征、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论证了我国高等教育... 本文针对有学者提出的"混合方法研究比多学科研究具有更大的理论说服力和现实可能性,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理想研究范式"的论点,在明确两种研究的内涵的基础上,对它们的性质特征、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论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以混合方法研究取代多学科研究的地位和作用不具有理论的可行性和现实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多学科研究 混合方法研究 比较
下载PDF
大学教师与大学教师评价:人性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9
12
作者 曹如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81,共3页
大学教师作为以职业划分为基本标准的"人"的一个类属,具有"社会人"、"知识人"和"创造人"的属性。大学教师评价要直面教师的各种需要,着力关注教师的精神需求,处理好外部规则与教师自主的关系,... 大学教师作为以职业划分为基本标准的"人"的一个类属,具有"社会人"、"知识人"和"创造人"的属性。大学教师评价要直面教师的各种需要,着力关注教师的精神需求,处理好外部规则与教师自主的关系,要正视评价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理论 大学教师 教师评价
下载PDF
大学教师服务评价:价值与思路 被引量:7
13
作者 曹如军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0-53,共4页
大学教师服务评价体现了社会价值、教育价值与教师专业自我价值等多重价值的组合。在操作思路上,大学教师服务评价应坚持以学科为本的总体定位,应选择校内服务与校外服务并举的评价内容,应确立量与质、社会性与教育性、经济效益与社会... 大学教师服务评价体现了社会价值、教育价值与教师专业自我价值等多重价值的组合。在操作思路上,大学教师服务评价应坚持以学科为本的总体定位,应选择校内服务与校外服务并举的评价内容,应确立量与质、社会性与教育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多维价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服务评价 价值 思路
下载PDF
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的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曹如军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2-113,共2页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是我国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难点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农村教师的主观努力,更需要社会、政府、教育行政、学校等各个层面为之营造适宜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 农村教育 教师专业化 发展环境 优化
下载PDF
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多重矛盾及其化解 被引量:7
15
作者 曹如军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5,共5页
作为处于摸索和磨合期的新生事物,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和实施已取得明显进展,但仍存在多重管理矛盾。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是在国家战略背景下、高等教育与外部环境互动中产生的实体化组织,其运行发展应遵循相应的管理逻辑。为推动... 作为处于摸索和磨合期的新生事物,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和实施已取得明显进展,但仍存在多重管理矛盾。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是在国家战略背景下、高等教育与外部环境互动中产生的实体化组织,其运行发展应遵循相应的管理逻辑。为推动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地方高校要从实体组织的高度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要从外部利益驱动转向自我发展驱动,并构建合理、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管理现状 优化路径
下载PDF
高校协同创新中的组织文化建设 被引量:7
16
作者 曹如军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18,25,共5页
组织文化是高校协同创新团队的重要分析框架,高校协同创新团队的组织文化建设并非促使每一位团队成员摒弃原有文化渊源进而塑造一种全新、一统化的团队文化。以高校协同创新团队的组织性质和历史使命为原点,其文化建设应秉持统一性和多... 组织文化是高校协同创新团队的重要分析框架,高校协同创新团队的组织文化建设并非促使每一位团队成员摒弃原有文化渊源进而塑造一种全新、一统化的团队文化。以高校协同创新团队的组织性质和历史使命为原点,其文化建设应秉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思路,既注重团队共同核心价值观的锤炼,又注意保持与发扬团队成员原有的文化积淀,以平台或项目组为依托,着力构建协调配合、相互支持、各有特色的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协同创新团队 文化 建设路径
下载PDF
社会发展与教育决策取向之转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如军 刘国艳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6年第6期6-7,共2页
关键词 教育决策 社会发展 转型 取向 教育行政部门 逻辑程序 良性发展 教育事业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地方性大学教师社会服务的文化抗拒及其消解 被引量:5
18
作者 曹如军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93,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规约下的精神文化,受利益机会主义影响的行为文化,被"以学为本"所固化的学术文化,是地方性大学教师社会服务的主要文化障碍。为全面推进教师社会服务工作,地方性大学应将调整服务评价制度作为引领教师社会服务文... 中国传统文化规约下的精神文化,受利益机会主义影响的行为文化,被"以学为本"所固化的学术文化,是地方性大学教师社会服务的主要文化障碍。为全面推进教师社会服务工作,地方性大学应将调整服务评价制度作为引领教师社会服务文化的重要切入点,借助文化传播和文化接触,推动教师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学术文化的深度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大学 教师 社会服务 文化分析
下载PDF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资源的利用现状与开发策略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如军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16,共2页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开发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资源是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性举措之一。当前,我们在开发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资源中,存在教材类型单一、品位不高,专职教师数量缺乏、思想认识错位,对学生这一重...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开发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资源是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性举措之一。当前,我们在开发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资源中,存在教材类型单一、品位不高,专职教师数量缺乏、思想认识错位,对学生这一重要课程人力资源的忽视以及网络课程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为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解决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上述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课程资源 现状 策略
下载PDF
试论大学教师评价的制度基础 被引量:6
20
作者 曹如军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11年第2期51-54,共4页
运用新制度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可以有效分析和解释社会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种种制度与制度变迁现象。制度是大学教师评价活动实施与改革的主线和基石,构建合理的大学教师评价制度体系,应以深切认识制度的局限性、防备陷入大学教师评价的制... 运用新制度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可以有效分析和解释社会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种种制度与制度变迁现象。制度是大学教师评价活动实施与改革的主线和基石,构建合理的大学教师评价制度体系,应以深切认识制度的局限性、防备陷入大学教师评价的制度误区为前提,同时注重汲取与借鉴新制度主义理论的研究范式和某些思想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制度主义理论 大学 教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