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瓜蒌皮中总三萜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婧 胡煜璇 范杰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5期129-132,共4页
目的 探讨用醇提法提取瓜蒌皮中总三萜化合物。方法 以瓜蒌皮为研究对象,以乙醇为溶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瓜蒌皮中总三萜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液固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对总三萜提取率的影响,在单... 目的 探讨用醇提法提取瓜蒌皮中总三萜化合物。方法 以瓜蒌皮为研究对象,以乙醇为溶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瓜蒌皮中总三萜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液固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对总三萜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乙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冷凝回流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液固比51 mL/g,乙醇浓度83%、提取时间70 min、提取温度90℃;在此工艺条件下,总三萜的最佳提取率为2.324%。结论 研究结果与预测值基本一致,因此该模型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皮 总三萜 紫外分光光度法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抗生素与肠道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曹婧 文学方 武涌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6期797-807,共11页
肠道微生物群在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改变肠道内菌群和代谢物的变化,更能直接或间接调控肠道内环境的免疫反应,最终加重肠道的损伤。抗生素作为对抗不利于肠道健康的菌群的主流药物,可通过降低肠道内... 肠道微生物群在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改变肠道内菌群和代谢物的变化,更能直接或间接调控肠道内环境的免疫反应,最终加重肠道的损伤。抗生素作为对抗不利于肠道健康的菌群的主流药物,可通过降低肠道内细菌浓度、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调节代谢物的产生以及调控免疫反应等方式来影响肠道疾病的发病进程。但抗生素在应用于肠道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例如多重耐药病原体的出现、抗生素抗性基因的高表达以及全身性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本文作者详细描述了肠道疾病的发生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关联;抗生素在肠道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并对抗生素在肠道疾病治疗中的利弊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为抗生素在肠道疾病中的运用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肠道疾病 肠道微生物群 肠道生态失调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推广地域文化实践研究--以长沙市地区公共图书馆为例
3
作者 曹婧 丁雅琴 龙薇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6期59-61,共3页
湖湘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长沙市各公共图书馆作为湖湘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对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对长沙市各公共图书馆推广湖湘文化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析其发展前景,以期为公... 湖湘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长沙市各公共图书馆作为湖湘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对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对长沙市各公共图书馆推广湖湘文化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析其发展前景,以期为公共图书馆推广地域文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文化 地域文化 推广 实践 公共图书馆
下载PDF
外源激素ABA影响新疆荒漠盐生植物异子蓬异型种子萌发机制 被引量:13
4
作者 曹婧 李晓荣 +3 位作者 王翠 王璐 兰欣欣 兰海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6666-6677,共12页
以新疆荒漠盐生植物异子蓬(Suaeda aralocaspica)异型种子为材料,通过外源ABA直播(长时间)与浸种(短时间)处理分别研究不同浓度(0、0.5、1.0、5.0、10.0μmol/L)ABA对异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定量PCR技术分析与萌发相关的AB... 以新疆荒漠盐生植物异子蓬(Suaeda aralocaspica)异型种子为材料,通过外源ABA直播(长时间)与浸种(短时间)处理分别研究不同浓度(0、0.5、1.0、5.0、10.0μmol/L)ABA对异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定量PCR技术分析与萌发相关的ABC转运蛋白基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基因和DNA修复和转录因子基因在5.0μmol/L ABA处理下的表达规律,探讨外源ABA影响异子蓬异型种子萌发差异的机制。结果显示:(1)外源ABA直播处理下,褐色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黑色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在低浓度被促进,较高浓度被显著抑制;短时间浸种处理,能够同时促进异型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且随ABA浓度增加促进效应增强。(2)直播萌发后,褐色种子中3个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均不变或降低表达(除了DNA修复和转录因子基因在8 h显著升高),黑色种子与对照相比均上调表达(除了ABC转运蛋白基因在8h显著下调);短时间浸种萌发后,褐色种子中3个基因的表达量均比对照显著升高,黑色种子中升高不明显。基因表达规律与种子萌发结果趋势一致,暗示ABA浸种可能触发了异子蓬种子萌发内在机制并对随后的萌发过程产生促进作用。而黑色种子对ABA处理表现出较好的萌发响应,可能是其幼苗能抵御荒漠地区逆境环境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 异子蓬 异型种子 种子萌发 定量PCR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基于《灵枢》“解结”理论探析温通针法治疗原发性痛经
5
作者 孟丽娟 赵耀东 +6 位作者 方晓丽 刘强 岳娜 赵旭春 高鹏鹏 曹婧 吴信国 《河南中医》 2024年第6期840-843,共4页
“结”是气血与邪气结聚的一种病理状态,“解结”为“疏通郁结,通达经气”之意。原发性痛经由于气血的周期性变化,经期容易感邪,导致冲任气血不畅,邪结于胞宫不得通下而作痛,加之经期气血外溢,平素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者,血气化生不足,... “结”是气血与邪气结聚的一种病理状态,“解结”为“疏通郁结,通达经气”之意。原发性痛经由于气血的周期性变化,经期容易感邪,导致冲任气血不畅,邪结于胞宫不得通下而作痛,加之经期气血外溢,平素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者,血气化生不足,易出现虚结。温通针法温煦气血、化寒湿、散瘀血、解邪结,可改变气血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使瘀血得祛,郁结得通。常用处方有温经散寒方、疏肝理气方、补益气血方、补益肝肾方等。准确取穴,双手配合是实施针刺手法的先决条件。该针法不仅可以治疗原发性痛经,也适用于因气滞、寒湿、瘀血、痰凝之结闭阻经脉、气血的虚实夹杂类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温通针法 “结” “解结”
下载PDF
云南省2006-2014年恙虫病发病率的聚类分析(英文) 被引量:8
6
作者 曹婧 亚红祥 +1 位作者 袁庆虹 张云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4-716,723,共4页
目的为了科学地预防和控制云南省恙虫病,对云南省2006-2014年恙虫病的发病率(人时)进行聚类分析,为降低其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疾病报告系统的恙虫病资料,采用Q型聚类分析云南省16个州(市)恙虫病发病率进行评判分类,同时... 目的为了科学地预防和控制云南省恙虫病,对云南省2006-2014年恙虫病的发病率(人时)进行聚类分析,为降低其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疾病报告系统的恙虫病资料,采用Q型聚类分析云南省16个州(市)恙虫病发病率进行评判分类,同时结合分类结果进行恙虫病的地理分布描述。结果云南省16个州市都有恙虫病分布。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云南省恙虫病分成3个区:1类区为高发地区,是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和西双版纳州;2类区为次发地区,是楚雄州、红河州、玉溪市、丽江市、大理州、普洱市和昆明市;3类区为低发地区,是文山州、怒江州、昭通市、曲靖市和迪庆州。结论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和西双版纳州是云南省恙虫病的高发地区,重点地区应进行重点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发病率 聚类分析 云南省
下载PDF
锰胁迫对紫花苜蓿生理和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曹婧 李向林 万里强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2,共8页
为探讨重金属锰离子胁迫对两个紫花苜蓿品种WL525和WL440生理生态方面的影响,在温室可控环境下,采用盆栽试验进行锰胁迫处理,并分别测量其株高、生物量、根冠比、养分含量、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锰离子胁迫程度增大,紫花... 为探讨重金属锰离子胁迫对两个紫花苜蓿品种WL525和WL440生理生态方面的影响,在温室可控环境下,采用盆栽试验进行锰胁迫处理,并分别测量其株高、生物量、根冠比、养分含量、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锰离子胁迫程度增大,紫花苜蓿的株高生长速率、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先升高后下降,根冠比在浓度为300mg/L时最大,根系受到明显抑制;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在10mg/L处理下最高,ADF和NDF含量在300mg/L浓度下最低;酶活性随胁迫程度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DA含量则呈现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锰胁迫 养分含量 酶活性
下载PDF
2006年春季东海近海海域赤潮高发区溶解态营养盐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0
8
作者 曹婧 张传松 王江涛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3-647,共5页
测定了2006年春季东海赤潮高发海域溶解态无机营养盐的分布和含量,并初步分析它们与赤潮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区营养盐浓度较高,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相比,无机氮和无机磷的超标率分别为54%和34%,杭州湾附近海域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 测定了2006年春季东海赤潮高发海域溶解态无机营养盐的分布和含量,并初步分析它们与赤潮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区营养盐浓度较高,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相比,无机氮和无机磷的超标率分别为54%和34%,杭州湾附近海域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调查海域由于受沿岸长江等河流输入的影响,营养盐浓度自近岸向外海快速递减,等值线几乎与海岸线平行。另外初步分析了一次赤潮生长消亡过程中各种化学参数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赤潮 营养盐分布
下载PDF
两种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萃取葛根素的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曹婧 范杰平 +1 位作者 孔涛 张璐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89-1590,共2页
目的建立[Bmim]BF4/NH4)2SO4和[Bmim]BF4/NaH2PO4两种基于室温离子液体/盐的双水相萃取体系,并用于对葛根素的萃取分离研究。方法分别对这两个体系进行优化,考察离子液体的用量、盐的用量、葛根素的加入量、以及不同醇对葛根素在两相中... 目的建立[Bmim]BF4/NH4)2SO4和[Bmim]BF4/NaH2PO4两种基于室温离子液体/盐的双水相萃取体系,并用于对葛根素的萃取分离研究。方法分别对这两个体系进行优化,考察离子液体的用量、盐的用量、葛根素的加入量、以及不同醇对葛根素在两相中的分配影响。结果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后,发现在最佳条件下:(NH4)2SO4用量为0.3~0.36g/ml,[Bmim]BF4的用量为0.32~0.40g/ml,葛根素溶液加入量为1.5ml,乙醇量为2%,葛根素的萃取率可以达到97%以上。结论 [Bmim]BF4/(NH4)2SO4双水相体系对葛根素有更高的萃取率,并且加入少量乙醇时,能明显增加葛根素的萃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双水相 葛根素 萃取分离
下载PDF
靛玉红对膀胱癌ScaBer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曹婧 樊青霞 索振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61-62,共2页
体外持续传代培养膀胱癌ScaBer细胞株,MTT法测定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靛玉红对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RT-PCR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不同浓度的靛玉红作用于ScaBer细胞株时,对Oct-4、Sox-2、Nanog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1、5、10μmo... 体外持续传代培养膀胱癌ScaBer细胞株,MTT法测定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靛玉红对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RT-PCR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不同浓度的靛玉红作用于ScaBer细胞株时,对Oct-4、Sox-2、Nanog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1、5、10μmol/L的靛玉红均能抑制ScaBer细胞株生长,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间依赖性;靛玉红能够抑制Oct-4、Sox-2、Nanog基因的表达。认为靛玉红能够明显抑制膀胱癌ScaBer细胞株增殖,其机制可能与Oct-4、Sox-2、Nanog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玉红 膀胱肿瘤 Oct-4基因 Sox-2基因 NANOG基因
下载PDF
抱茎独行菜种皮粘液质相关基因TTG1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婧 徐栋生 +4 位作者 黄代红 袁军文 赵娟 王文艳 兰海燕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1-382,共12页
抱茎独行菜(Lepidium perfoliatum L.)为十字花科具典型粘液质繁殖体植物,而TTG1基因(Transpa-rent testa glabra 1)所编码的蛋白是调控种皮细胞分化并影响粘液质释放的转录因子。目前关于TTG1基因在粘液质繁殖体植物中的研究报道较少,... 抱茎独行菜(Lepidium perfoliatum L.)为十字花科具典型粘液质繁殖体植物,而TTG1基因(Transpa-rent testa glabra 1)所编码的蛋白是调控种皮细胞分化并影响粘液质释放的转录因子。目前关于TTG1基因在粘液质繁殖体植物中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探究TTG1基因在抱茎独行菜粘液质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抱茎独行菜TTG1基因cDNA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命名为LpTTG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ORF全长为1032 bp,编码343个氨基酸,含有WD40基序;qRT-PCR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抱茎独行菜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反映了该基因功能的多样性;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LpTTG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内珠被和外珠被的表达水平变化与外珠被粘液质的合成过程相一致,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抱茎独行菜种皮的发育及粘液质的形成。将LpTTG1基因转化拟南芥,该基因的过量表达显著促进了粘液质合成途径下游基因AtMUM4在角果中的表达,表明该基因有可能参与粘液质合成途径调控,并促进下游产物MUM4的产生。然而,对LpTTG1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植株表型的比较发现,两者种子形态及粘液质分泌与释放方式均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抱茎独行菜种皮发育和粘液质形成是一个多基因调控的复杂过程,某一基因的过量表达也许不会引起明显的表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茎独行菜 粘液质合成 免疫组化 TTG1基因 QRT-PCR
下载PDF
取食Bt棉与玉米的越冬代棉铃虫抗寒性特征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婧 欧阳芳 +2 位作者 戈峰 杨中侠 肖铁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的】针对由Bt棉花和玉米构成的华北农田景观,探讨不同寄主作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越冬抗寒的影响。【方法】2013年在河北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的作物田中将棉铃虫幼虫接到Bt棉和玉米上,比较取食不同作物后棉铃虫的化蛹率、存... 【目的】针对由Bt棉花和玉米构成的华北农田景观,探讨不同寄主作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越冬抗寒的影响。【方法】2013年在河北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的作物田中将棉铃虫幼虫接到Bt棉和玉米上,比较取食不同作物后棉铃虫的化蛹率、存活率和越冬蛹羽化率;在室内控制条件下分别用棉蕾和鲜玉米粒饲喂棉铃虫幼虫。测定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的鲜重、干重、以及脂肪、糖原和低分子物质含量等指标,比较取食不同作物后棉铃虫的抗寒能力。【结果】取食玉米的棉铃虫滞育蛹干重(117.5 mg)、脂肪含量(457.2μg/mg DW)以及海藻糖浓度(86.45μg/g)均显著高于取食Bt棉的棉铃虫滞育蛹干重(56.6 mg)、脂肪含量(239.6μg/mg DW)以及海藻糖浓度(13.87μg/g);取食玉米的棉铃虫冰点(-10.2℃)显著低于取食Bt棉的棉铃虫冰点(-6.5℃)。【结论】结果表明取食玉米更加有利于棉铃虫越冬。据历史数据,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这将提高棉铃虫成功越冬比率,对棉铃虫种群扩张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注重玉米上棉铃虫的防治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BT棉花 玉米 滞育蛹 非滞育蛹 抗寒性 海藻糖
下载PDF
灵芝发酵液多糖提取物对荷瘤小鼠细胞免疫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婧 徐玉珍 +6 位作者 宁安红 李楠 周丽娜 吴春艳 吴贵忠 颜杨杨 黄敏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40-141,143,共3页
目的 :观察灵芝发酵液多糖提取物对S180荷瘤小鼠部分免疫指标的动态调节作用 ,探讨其抗肿瘤机制。方法 :S180瘤细胞荷瘤昆明小鼠 80只建立动物模型 ,生理盐水组 (NS组 )与灵芝发酵液多糖组(GFG组 )各 4 0只 ,分别于荷瘤后第 4 ,7,10 ,13... 目的 :观察灵芝发酵液多糖提取物对S180荷瘤小鼠部分免疫指标的动态调节作用 ,探讨其抗肿瘤机制。方法 :S180瘤细胞荷瘤昆明小鼠 80只建立动物模型 ,生理盐水组 (NS组 )与灵芝发酵液多糖组(GFG组 )各 4 0只 ,分别于荷瘤后第 4 ,7,10 ,13,16天每组各处死 8只小鼠 ,检测GFG对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 :GFG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NK细胞活性和淋巴细胞转化率。随荷瘤时间延长 ,GFG组较NS组能维持较高水平 (P <0 0 1) ,但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 :灵芝发酵液多糖提取物能显著提高NK细胞活性和淋巴细胞转化率 ,并维持一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发酵液 多糖提取物 小鼠 细胞免疫 肿瘤
下载PDF
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曹婧 马玉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82,共4页
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实施以来取得较大的成果,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政策执行主体的行为方式缺乏科学性,政策设计存在一定的漏洞,就业模式不能激励公费师范生到农村学校任职,公费师范生遴选机制不健全。这要求在今... 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实施以来取得较大的成果,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政策执行主体的行为方式缺乏科学性,政策设计存在一定的漏洞,就业模式不能激励公费师范生到农村学校任职,公费师范生遴选机制不健全。这要求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改变政策执行主体的工作方法与态度,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宏观设计,完善公费师范生就业方式,激励其到农村学校就业,完善公费师范生招生模式,创新进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费师范生 教育政策 师资配置 宏观设计 就业方式 招生模式
下载PDF
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在贵州地区的引种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婧 李富祥 +4 位作者 毕舒贻 李跃 李振松 万里强 李向林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8年第4期78-87,共10页
为了解紫花苜蓿在贵州省不同地区的适应性,分别对WL系列7个秋眠级的紫花苜蓿在贵州3个地区的株高、产量及干鲜比等指标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7个紫花苜蓿品种第1次刈割时的株高、干草产量最高,第2、3次刈割时逐渐降低。不同茬... 为了解紫花苜蓿在贵州省不同地区的适应性,分别对WL系列7个秋眠级的紫花苜蓿在贵州3个地区的株高、产量及干鲜比等指标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7个紫花苜蓿品种第1次刈割时的株高、干草产量最高,第2、3次刈割时逐渐降低。不同茬次间紫花苜蓿干鲜比存在差异,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干鲜比逐渐升高,但品种间差异性不显著。不同品种间紫花苜蓿株高及干草产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初花期WL712、WL656植株的平均高度最高,但WL712的干草产量较低。贵阳麦坪地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有WL440和WL354;独山地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有WL440和WL525;威宁地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有WL440和WL3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引种
下载PDF
扶桑绵粉蚧寄主植物种类调查及危害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曹婧 肖铁光 +2 位作者 秦琳 杨中侠 刘慧 《作物研究》 2013年第3期269-272,共4页
为了查明扶桑绵粉蚧的寄主种类,为防治扶桑绵粉蚧提供技术支持,2011~2012,对长沙地区扶桑绵粉蚧寄主种类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寄主种类共有16科22种,危害程度以茄科和锦葵科最为严重;此外,扶桑绵粉蚧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发... 为了查明扶桑绵粉蚧的寄主种类,为防治扶桑绵粉蚧提供技术支持,2011~2012,对长沙地区扶桑绵粉蚧寄主种类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寄主种类共有16科22种,危害程度以茄科和锦葵科最为严重;此外,扶桑绵粉蚧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发生情况和成活率亦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寄主 危害
下载PDF
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7
作者 曹婧 王雪梅 刘佳乐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7期217-218,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超早期脑梗死患者209例,43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在溶栓前后给予丁苯酞;... 目的探讨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超早期脑梗死患者209例,43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在溶栓前后给予丁苯酞;对照组在静脉溶栓前后不给予丁苯酞。两组在溶栓后24 h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等药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溶栓后24 h及溶栓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15.87±6.34)、(9.55±5.10)、(7.11±1.44)分;对照组上述时间点NIHSS评分分别为(16.85±6.30)、(13.24±1.88)、(11.20±2.58)分,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组NIHSS评分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基本痊愈8例,显效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基本痊愈5例,显效3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0.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溶通后再闭塞1例,死亡1例。对照组出现溶通后血管再闭塞3例,脑出血1例。结论超早期脑梗死选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丁苯酞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脑梗死 阿替普酶 丁苯酞
下载PDF
植物激素脱落酸受体及其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曹婧 兰海燕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28,共7页
脱落酸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多功能激素,通过与体内受体及随后的复杂信号网络互作进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抵御环境胁迫。脱落酸受体的筛选和鉴定一直备受关注,并已取得较大突破,其信号转导机制也再次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对脱落酸受体... 脱落酸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多功能激素,通过与体内受体及随后的复杂信号网络互作进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抵御环境胁迫。脱落酸受体的筛选和鉴定一直备受关注,并已取得较大突破,其信号转导机制也再次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对脱落酸受体的鉴定以及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方面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以期对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酸 受体 PYR/PYL/RCAR 信号转导
下载PDF
灵芝发酵液对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曹婧 黄敏 +1 位作者 宁安红 石伟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11-13,18,共4页
目的 :观察灵芝发酵液对荷瘤小鼠有关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 :U14瘤细胞荷瘤纯系BALB/C小鼠 30只建立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灵芝发酵液治疗组、环磷酰胺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 10只 ,观察灵芝发酵液对荷瘤鼠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 目的 :观察灵芝发酵液对荷瘤小鼠有关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 :U14瘤细胞荷瘤纯系BALB/C小鼠 30只建立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灵芝发酵液治疗组、环磷酰胺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 10只 ,观察灵芝发酵液对荷瘤鼠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TNF -α和NO等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 :显示灵芝发酵液能显著提高腹水型荷瘤小鼠NK细胞活性 (P <0 0 1)及淋巴细胞增殖率 (P <0 0 1) ,以及血清TNF -α和NO含量 (均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发酵液 荷瘤小鼠 免疫
下载PDF
灵芝发酵液抗肿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婧 黄敏 宁安红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2-113,117,共3页
对灵芝发酵液抑瘤作用做初步研究。研究表明灵芝发酵液 (GL F)能显著延长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期 (P<0 .0 0 5 ) ,对实体瘤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抑瘤率为 6 4.84% (P<0 .0 1)。灵芝发酵液体外对 3种瘤细胞无直接杀伤作用 (P<0 .0 5 ... 对灵芝发酵液抑瘤作用做初步研究。研究表明灵芝发酵液 (GL F)能显著延长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期 (P<0 .0 0 5 ) ,对实体瘤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抑瘤率为 6 4.84% (P<0 .0 1)。灵芝发酵液体外对 3种瘤细胞无直接杀伤作用 (P<0 .0 5 )。分析灵芝发酵液的抗瘤作用可能是通过机体免疫系统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发酵液 肿瘤 抑菌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