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在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赵艳梅 曹孟宸 +1 位作者 王颍源 郭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9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及乳酸在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患儿为休克组,62例新生儿败血症未发生感染性休克患儿... 目的探讨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及乳酸在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患儿为休克组,62例新生儿败血症未发生感染性休克患儿为败血症组,60例无感染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的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分析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患儿的诊断价值;分析ADMA水平与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的关系;分析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与休克组预后的关系。结果休克组的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均高于败血症组及对照组(P<0.05);败血症组的ADMA、IL-6、内毒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败血症组和对照组的乳酸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0.89、0.89、0.92。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DMA水平与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高水平与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预后不良有关。结论血清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在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中表达水平较高,可作为该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并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白细胞介素-6 内毒素 乳酸 新生儿败血症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早期联合应用外源性PS和iNO治疗PPHN的效果
2
作者 赵艳梅 曹孟宸 +2 位作者 王颍源 郭静 康文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8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PPHN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PPHN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iNO+安慰剂(空气),观察组应用iNO+外源性PS。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及氧合指数(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 h后,两组的PASP、PaCO_(2)、OI均降低,PaO_(2)及pH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应用体外氧合膜肺(ECMO)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合应用外源性PS和iNO可明显改善PPHN患儿的氧合情况、降低PASP,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对ECMO需求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吸入一氧化氮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孟宸 张晓媛 赵艳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23-24,共2页
感染性肺炎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为多发群体,会伴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嗜睡、脱水、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威胁患儿身体健康[1]。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情进展较快,若未及时处理,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心力衰竭、脓毒血症,威胁身... 感染性肺炎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为多发群体,会伴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嗜睡、脱水、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威胁患儿身体健康[1]。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情进展较快,若未及时处理,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心力衰竭、脓毒血症,威胁身体健康。临床针对该病多采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头孢他啶是临床常用抗生素,抗菌谱较广,可有效发挥抗菌、抑菌作用,但单一使用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临床多联合用药[2]。人免疫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可激活体内防御系统,进而产生多种抗体,有效控制感染,调节机体免疫力,促进患儿康复[3]。本研究分析二者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肺炎 新生儿 头孢他啶 人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发病的影响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4
作者 曹孟宸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分析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发病的影响因素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63例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败血症新生儿临床资料设为... 目的分析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发病的影响因素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63例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败血症新生儿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共63例。分析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病原菌分布情况。对早发型败血症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共检出病原菌63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和黄金色葡萄球菌在革兰阳性菌中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2.22%和11.1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革兰阴性菌中占较高的比例,分别为26.98%和14.29%。观察组产妇胎膜早破、产妇产前发热、新生儿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脐部感染、新生儿肺部感染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胎膜早破、产妇产前发热、新生儿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脐部感染、新生儿肺部感染是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感染病原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为28.57%、青霉素的耐药为28.57%,占比最高。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的耐药性均为29.41%,其后依次为克拉霉素的23.53%及头孢唑林的17.65%。结论早发型败血症治疗时应明确患儿感染病原菌类型并根据药敏结果给予适当的治疗方案。同时早发型败血症发病的影响因素较多,需及时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以减少该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败血症 病原菌分布 危险因素 耐药性
下载PDF
新生儿声带麻痹22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金娟 曹孟宸 +3 位作者 李蕊 王彩君 张耀东 康文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800-804,共5页
目的总结新生儿声带麻痹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近4 a诊断的新生儿声带麻痹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22例患儿,男婴9例,女婴13例,早产儿3例,足月儿19例,出生体质量(3 273.0±567.0)g,... 目的总结新生儿声带麻痹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近4 a诊断的新生儿声带麻痹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22例患儿,男婴9例,女婴13例,早产儿3例,足月儿19例,出生体质量(3 273.0±567.0)g,顺产8例,剖宫产14例;6例患儿有轻度窒息,4例可能存在围生期缺氧(1例有胎盘老化,1例有脐绕颈,1例羊水Ⅱ°污染,1例胎心不稳);母孕期1例患儿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妊娠糖尿病,5例有上呼吸道感染。22例患儿中2例发生于出生后10 d以后,3例生后5~6 d出现症状,余17例均于生后不久即出现症状。首发症状主要有声嘶6例,呼吸困难6例,喉鸣3例,声音低1例,吞咽困难1例,哭声低伴呼吸困难2例,哭声低伴呛奶1例,声嘶伴呼吸困难1例,喉鸣伴声嘶1例;11例伴有吞咽障碍,10例呼吸困难明显需呼吸支持,其中8例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2例给予CPAP辅助通气,4例仅给予鼻导管吸氧。22例患儿中7例行咽喉部CT和(或)肺部CT气道重建,4例有不同部位的气道狭窄。头颅CT或MRI检查11例,10例异常。1例患儿合并有胃扭转,胃-食管反流。22例中仅2例发病较晚的患儿合并室间隔缺损及其他畸形,4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小),其他16例均合并有卵圆孔未闭或(和)动脉导管未闭。22例中12例为双侧,10例为单侧,其中左侧9例,右侧1例。22例中1例转院,2例家长放弃治疗,余19例患儿经内科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时7例鼻饲,后随访均渐改为口服。结论新生儿声带麻痹的病因较多,部分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以声嘶、喉鸣、呼吸困难多见,部分合并有吞咽困难。纤维鼻咽镜和纤维支气管镜可明确诊断,但应注意完善检查,查找病因及合并症。声带麻痹的治疗取决于气道受压程度和症状严重程度,多数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麻痹 新生儿 先天性
下载PDF
BRAT1基因变异引起的致命性新生儿肌僵直和多灶性癫痫综合征2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曹孟宸 张晓媛 +1 位作者 金娟 康文清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BRAT1基因变异引起的致命性新生儿肌僵直和多灶性癫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BRAT1基因变异引起的致命性新生儿肌僵直和多灶性癫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以“BRAT1基因”、“致命性新... 目的探讨BRAT1基因变异引起的致命性新生儿肌僵直和多灶性癫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BRAT1基因变异引起的致命性新生儿肌僵直和多灶性癫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以“BRAT1基因”、“致命性新生儿肌僵直和多灶性癫痫综合征”、“新生儿癫痫”、“新生儿惊厥”、“婴儿”、“新生儿”、“ethal neonatal rigidity and multifocal seizure syndrome”、“BRAT1”、“RMFSL”、“neonatal-onset genetic epilepsy”、“neonatal convulsion”、“neonatal seizures”、“newborn”、“neonate”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8月31日收录的相关文献,与本院2例一起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特点。结果病例1,男,出生时即有四肢僵直,生后出现间断抽搐,苯巴比妥、咪达唑仑、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后抽搐可缓解,但1周后抽搐再次加重,加用妥泰未见好转。随访至5月龄,生长发育落后,需鼻饲喂养,联合抗惊厥药物治疗仍频繁惊厥发作。BRAT1基因外显子5 c.566_567insG(p.D190fs)和外显子9 c.1276C>T(p.Q426*)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源自父母。病例2,女,生后即呼吸困难、反应差、抽搐,苯巴比妥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后抽搐一度缓解,但1周后抽搐逐渐频繁,加用咪达唑仑未见明显好转,放弃治疗后死亡。BRAT1基因外显子10 c.1395G>c(p.T465=)纯合变异,父母无异常。共检索到BRAT1基因变异文献39篇,临床资料记录详尽的文献12篇,以致命性新生儿肌僵直及多灶性癫痫为临床表现35例,加上本文2例共37例,男14例,女23例;有随访记录的患儿32例,末次随访年龄2个月~20岁;死亡27例,死亡年龄6 d~2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小头畸形、生后出现难治性癫痫发作、四肢僵直;神经影像学以小脑萎缩/发育不全最常见;脑电图以多灶性癫痫样放电最常见;基因检测复合杂合变异15例,纯合变异21例,未明确类型1例。结论致命性新生儿肌僵直和多灶性癫痫综合征以小头畸形、肌张力高、难治性癫痫为主要表现,预后差,病死率高,BRAT1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T1基因 新生儿 肌僵直和多灶性癫痫综合征 全外显子测序
原文传递
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败血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孙伟 李娟 +1 位作者 杨雨晨 曹孟宸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晚发败血症(late onset sepsis,LOS)的影响因素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新生儿科住院、出生体重≤1 200 g、诊断LOS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新生儿晚发败血症(late onset sepsis,LOS)的影响因素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新生儿科住院、出生体重≤1 200 g、诊断LOS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同期住院、相同出生体重、无LOS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孕期、新生儿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LOS的影响因素并了解LOS的近期预后。结果同期住院符合条件新生儿381例。LOS组新生儿138例(36.2%,138/381),平均胎龄(29.4±2.1)周,平均出生体重1 064(953,1 126)g;发生LOS平均年龄(19.8±11.0)d,平均住院时间55(43,72)d。对照组243例,平均胎龄(29.3±2.0)周,平均出生体重1 060(955,1144)g,平均住院时间49(37,63)d。LOS组血培养阳性97例(70.3%,97/138),死亡8例(5.8%,8/138),均为血培养阳性者。LOS组机械通气时间、开始胃肠喂养及达全肠喂养时间、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OR 1.039,95%CI 1.012-1.067,P=0.004)是LOS独立危险因素。LOS组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损伤(20.3%比10.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4%比2.9%)、早产儿视网膜病(10.9%比3.7%)及胆汁淤积症(19.6%比1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种因素与LOS发生有关,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是LO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OS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发败血症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预防
原文传递
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肺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曹孟宸 李娟 孙伟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570-575,共6页
目的探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1200g)早产儿肺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新生儿科住院、出生体重≤1200g、住院期间发生肺出血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 目的探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1200g)早产儿肺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新生儿科住院、出生体重≤1200g、住院期间发生肺出血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同期住院、相同体重范围非肺出血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孕期及新生儿期特点,多元回归分析探讨肺出血影响因素,了解肺出血新生儿的近期预后。结果肺出血新生儿(肺出血组)71例,对照组364例。肺出血发生于3d以内者57例(占80.3%),肺出血组胎龄(28.2±1.7)周、出生体重(936±192)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9.5±2.1)周,(1033±134)g,t分别为4.776、-5.145,P〈0.01]。肺出血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76.1%)、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76.1%,其中≥2次使用率9.9%)、动脉导管未闭(PDA)(66.2%)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1.2%、30.8%(4.1%)和38.7%,x^2值分别为33.457、28.970(4.074)和32.798,P〈0.05]。肺出血组产前类固醇激素治疗率(21.1%)亦明显低于对照组(41.2%,x^2=10.177,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RDS(OR=3.739,95%CI1.383—10.113,P〈0.05)、PDA(OR=2.206,95%CI1.205-4.093,P〈0.05)及5minApgar评分〈7(OR=2.851,95%CI1.191—6.828)是肺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生体重大(OR=0.998,95%C10.996-1.000,P〈0.05)及母孕期应用激素(OR=0.432,95%C10.22±0.834,P〈0.05)是肺出血的保护因素。肺出血组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及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16.9%、12.7%及18.3%)明显高于对照组(5.8%、4.4%及2.2%,X2值分别为36.824、7.520及33.568,P〈0.01)。肺出血组病死率(49.3%)亦明显高于对照组(14.0%,x^2=46.634,P〈0.01)。结论多种围生期因素与肺出血有关;预防早产及产前类固醇激素治疗有助于预防肺出血:肺出血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出血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