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有机化合物和附着基对网纹纹藤壶附着的影响
1
作者 曹文浩 龚雪艳 +2 位作者 严涛 吴正江 周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631-10638,共8页
在热带、亚热带海域,网纹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通常是污损生物群落中的关键性种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们防除污损重点关注的对象。探讨了敌草隆、代森锌、三氯生、甲基丙烯酸3-磺酸丙酯钾盐(SPMA)和甲基丙烯... 在热带、亚热带海域,网纹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通常是污损生物群落中的关键性种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们防除污损重点关注的对象。探讨了敌草隆、代森锌、三氯生、甲基丙烯酸3-磺酸丙酯钾盐(SPMA)和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SBMA)等5种有机化合物对网纹纹藤壶金星幼虫的影响,观察了金星幼虫在玻璃、石蜡、琼脂凝胶、聚苯乙烯塑料和304不锈钢等材质的附着基上的附着状况,测算了实海挂板3个月的不锈钢试板上网纹纹藤壶的切向附着应力,评估了藤壶在不锈钢材质的附着强度。为期120 h的实验结果表明,在10μg/cm^(2)剂量作用下,敌草隆、代森锌和三氯生对藤壶幼虫的附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不会对幼虫的存活产生影响;单体的甲基丙烯酸3-磺酸丙酯钾盐(SPMA)和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SBMA)则对藤壶幼虫的存活和附着均不产生作用。网纹纹藤壶幼虫在玻璃、聚苯乙烯塑料、石蜡和不锈钢等附着基上的附着状况无显著差异,但琼脂凝胶附着基在最初的48 h内幼虫附着率较低,其后时间则与其它4种附着基不再存在差别。浸海3个月的不锈钢试板上黏附的网纹纹藤壶平均切向附着应力为0.31 MPa。研究为海洋污损生物防除研究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丰富和发展海洋生物学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纹藤壶 金星幼虫 有机化合物 附着基 切向附着应力
下载PDF
海洋生物防污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文浩 严涛 +1 位作者 刘永宏 程志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6-151,共6页
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栖息于海洋环境中的动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针对污损生物的附着形成了忍耐、躲避与物理、化学等自我保护和防御机制以保持自身体表的洁净。本文从以上方面综述了海洋生物的天然防污作用... 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栖息于海洋环境中的动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针对污损生物的附着形成了忍耐、躲避与物理、化学等自我保护和防御机制以保持自身体表的洁净。本文从以上方面综述了海洋生物的天然防污作用机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了解和掌握海洋生物天然防污作用机制,有利于新型环保防污技术的研制和开发,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海洋污损生物的危害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污 污损生物 低表面能 天然产物
下载PDF
饵料对网纹藤壶幼虫发育和附着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曹文浩 王春忠 +2 位作者 胡煜峰 张慧 严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0,共4页
研究了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sp.对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幼虫发育和附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幼虫存活率以及金星幼虫和Ⅵ期无节幼虫所占比例方面,旺盛期亚心形扁藻对网纹藤壶幼虫的投喂效果均... 研究了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sp.对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幼虫发育和附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幼虫存活率以及金星幼虫和Ⅵ期无节幼虫所占比例方面,旺盛期亚心形扁藻对网纹藤壶幼虫的投喂效果均明显优于小球藻;旺盛期亚心形扁藻培养的金星幼虫附着率明显高于老化扁藻(p<0.01)。因此,以旺盛期亚心形扁藻作为幼虫培养饵料应更有利于藤壶幼体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壶 无节幼虫 金星幼虫 亚心形扁藻
下载PDF
美丽海绵提取物防污损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曹文浩 严涛 +4 位作者 刘永宏 黄日明 杨斌 董钰 严文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285-4290,共6页
从美丽海绵分离提取了2-去氧-1-氢-1,2,4,三唑、环(脯氨酸-甘氨酸)、尿嘧啶、环(脯氨酸-丙氨酸)、6-氨基嘌呤、4-(1-苯乙基)苯酚、1-氢-1,2,4,三唑和胆甾-5-烯-3β,7α-二醇等8种化合物,并研究了其对网纹藤壶金星幼虫的影响,其中6-氨基... 从美丽海绵分离提取了2-去氧-1-氢-1,2,4,三唑、环(脯氨酸-甘氨酸)、尿嘧啶、环(脯氨酸-丙氨酸)、6-氨基嘌呤、4-(1-苯乙基)苯酚、1-氢-1,2,4,三唑和胆甾-5-烯-3β,7α-二醇等8种化合物,并研究了其对网纹藤壶金星幼虫的影响,其中6-氨基嘌呤(7.1μg/cm2)和4-(1-苯乙基)苯酚(5.9μg/cm2)对金星幼虫具有明显的毒杀作用。美丽海绵可能通过这些活性化合物的协同作用来防止它种生物附着污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提取物 藤壶 幼虫
下载PDF
盐度对中国东南沿海两种常见藤壶幼虫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曹文浩 严瑾 +2 位作者 丰美萍 韩帅帅 林明晴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91,共7页
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和鳞笠藤壶Tetraclita squamosa squamosa是我国东南沿海两种常见的海洋污损生物种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探讨这两种藤壶的幼虫发育与盐度的关系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海洋生物学知识,并为海洋... 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和鳞笠藤壶Tetraclita squamosa squamosa是我国东南沿海两种常见的海洋污损生物种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探讨这两种藤壶的幼虫发育与盐度的关系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海洋生物学知识,并为海洋污损生物防除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资料。研究探讨了网纹藤壶和鳞笠藤壶无节幼虫在盐度为6‰、12‰、18‰、24‰、30‰(对照组)和36‰的培养条件下的发育状况,观察记录5天后幼虫的存活率和各期幼虫所占百分比,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当水体盐度≤18‰时,会严重阻滞网纹藤壶和鳞笠藤壶幼虫的发育,甚至导致死亡;而当盐度≥24‰时,这2种藤壶幼虫的成活率虽不会随盐度改变发生显著变化,但盐度为30‰的水体更有利于网纹藤壶幼虫的发育,而鳞笠藤壶幼虫发育状况受盐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具备更强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藤壶 鳞笠藤壶 盐度 幼虫 发育
下载PDF
雷州半岛东南海域污损浮标的大型藻类 被引量:4
6
作者 曹文浩 严涛 +4 位作者 谢恩义 郑志平 韩帅帅 张慧 陈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8-662,共5页
大型藻类是海洋污损生物群落中的常见类群,其附着会破坏浮标防护涂层,增加浮体重量,增大水流拖曳力,导致腐蚀危害风险升高,甚至可能造成浮标移位,从而缩短相关设施的工作时间。为探讨热带海区冬季浮标大型藻类附着污损状况及其与浮标布... 大型藻类是海洋污损生物群落中的常见类群,其附着会破坏浮标防护涂层,增加浮体重量,增大水流拖曳力,导致腐蚀危害风险升高,甚至可能造成浮标移位,从而缩短相关设施的工作时间。为探讨热带海区冬季浮标大型藻类附着污损状况及其与浮标布设时间的关系,于2015年2月初,对布设在雷州半岛东南海域2个近岸浮标上附着的大型海藻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浸海时间6个月的浮标A,浮体侧面仅附着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和石莼(Ulva lactuca)2种大型绿藻,而在浸海时间19个月的浮标B上,共采集到绿藻门的浒苔、肠浒苔(E.intestinalis)、石莼、裂片石莼(U.fasciata)和红藻门的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柔质仙菜(Ceramium tenerrimum)6个种类。浮体侧面下部和浮底没有采集到大型污损藻类。浒苔、肠浒苔、石莼、裂片石莼为喜强光藻类,繁殖力强,配子或孢子在浮体固着形成一定生物量的种群后,不太喜光的舌状蜈蚣藻和柔质仙菜才出现,表现出先附着绿藻后附着红藻的着生规律,且浮标浸海时间越长,污损藻类的种类越多。浮体水线部位的污损主要由绿藻引发,而红藻则多出现在浮体侧面浸没区域略深的部位,这种格局应与藻类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比例及光线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航标污损生物防治和南海大型藻类生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大型藻类 浮标 污损
下载PDF
中国沿海污损性无柄蔓足类生态特点概述 被引量:6
7
作者 曹文浩 严涛 +3 位作者 李静 陈如江 杨天笑 刘永宏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7-73,共7页
按从北往南的顺序,综合分析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污损性无柄蔓足类的种类组成、分布状况和季节变化等特点。污损性无柄蔓足类在中国沿海主要有34种,其中纹藤壶(Balanus amphitrite amphitrite)、网纹藤壶(B.reticulatus)、糊斑藤... 按从北往南的顺序,综合分析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污损性无柄蔓足类的种类组成、分布状况和季节变化等特点。污损性无柄蔓足类在中国沿海主要有34种,其中纹藤壶(Balanus amphitrite amphitrite)、网纹藤壶(B.reticulatus)、糊斑藤壶(B.cirratus)、三角藤壶(B.trigonus)、泥藤壶(B.uliginosus)、钟巨藤壶(Megabalanus tintinnabulum tintinnabulum)、高峰星藤壶(Chirona amaryllis)、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等种类均是沿海污损生物群落的优势种。纹藤壶在北方的渤海、黄海海区是主要的致污种类,网纹藤壶则在东海和南海沿岸海区占绝对优势。由北往南随着纬度的降低,污损性无柄蔓足类的附着期明显延长,甚至出现全年均可附着的现象,而且其种类数量也有所增加。海水盐度和离岸距离也是影响污损性无柄蔓足类分布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损生物 无柄蔓足类 种类 分布
下载PDF
中国沿海无柄蔓足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严涛 黎祖福 +4 位作者 胡煜峰 李鑫渲 曹文浩 罗文佳 程志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230-5241,共12页
无柄蔓足类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是海洋生态系统和污损生物群落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海域分布着6科25属110种,主要种类为纹藤壶(Balanus amphitrite amphitrite)、网纹藤壶(B.reticulatus)、高峰星藤壶(Chirona amaryllis)、泥藤... 无柄蔓足类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是海洋生态系统和污损生物群落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海域分布着6科25属110种,主要种类为纹藤壶(Balanus amphitrite amphitrite)、网纹藤壶(B.reticulatus)、高峰星藤壶(Chirona amaryllis)、泥藤壶(Balanus uliginosus)、白脊藤壶(B.albicostatus)、三角藤壶(B.trigonus)、红巨藤壶(Megabalanus rosa)、钟巨藤壶(M.tintinnabulum tintinnabulum)、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鳞笠藤壶(Tetraclita squamosa squamosa),其中纹藤壶在黄、渤海为优势种,网纹藤壶则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占优势;泥藤壶多出现在沿海河口的咸淡水交汇处;三角藤壶、红巨藤壶和钟巨藤壶等种类分布于盐度较高的海域。环境因子可对无柄蔓足类的生长发育、繁殖附着、分布状况及形态特征等产生显著影响。幼虫发育阶段要经历6期无节幼虫和1期金星幼虫,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牟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均是幼虫培养较为理想的饵料;金星幼虫可在4—8℃下保存1周左右。藤壶胶粘物由蛋白亚基聚合而成,其初生胶和次生胶组成基本相似。无柄蔓足类不仅是开展防除测试和生态科学研究的理想材料,而且还应进一步分析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分子水平探讨幼虫附着机理、胶粘物作用机制、种类相互关系与系统发生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柄蔓足类 生态 繁殖 污损
下载PDF
藤壶胶的特性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慧 曹文浩 +3 位作者 黄立 王建军 程志强 严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111,127,共5页
藤壶分布范围极广,其通过分泌粘性极强的胶粘物,牢固附着在水下物体表面,可对船舶、码头、海水管线、养殖设施和近海结构物产生严重危害。研究藤壶胶粘物对开发新型污损生物防除技术和研制水下特种粘合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综述了藤... 藤壶分布范围极广,其通过分泌粘性极强的胶粘物,牢固附着在水下物体表面,可对船舶、码头、海水管线、养殖设施和近海结构物产生严重危害。研究藤壶胶粘物对开发新型污损生物防除技术和研制水下特种粘合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综述了藤壶胶的结构、特性及固化交联作用机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壶 胶粘物 结构 特性
下载PDF
华南沿海4种主要污损生物幼虫和孢子的采集与培养技术 被引量:9
10
作者 严涛 谢恩义 +4 位作者 曹文浩 刘姗姗 何毛贤 董钰 严文侠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61,共6页
海洋污损生物附着是增加海上作业成本、影响设施安全和缩短其使用年限的重要因素,掌握海洋污损生物幼虫和孢子的采集与培养技术是开展防除研究工作的基础。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缘管浒苔Enteromorpha linza、石莼Ulva lactuca... 海洋污损生物附着是增加海上作业成本、影响设施安全和缩短其使用年限的重要因素,掌握海洋污损生物幼虫和孢子的采集与培养技术是开展防除研究工作的基础。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缘管浒苔Enteromorpha linza、石莼Ulva lactuca和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是华南沿海主要的污损生物种类。研究上述4种污损生物幼虫和孢子的采集与培养技术,结果显示,网纹藤壶无节幼虫于30℃黑暗环境中培养,5d左右即可发育为金星幼虫,可将其在4℃条件下储存备用。强度为4000lx的光照射缘管浒苔和石莼,可刺激其游孢子大量释放;细基江蓠经阴干处理再浸泡海水,可诱导其果孢子的放散。每天接受900—1300lx光照12h,室温(21—26℃)下培养4d,是观察缘管浒苔和石莼游孢子附着萌发的最佳条件,而细基江蓠果孢子的附着萌发观察则以室温(18—23℃)下培养2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污损生物 幼虫 孢子 培养
下载PDF
中国沿海水产设施污损生物特点及防除途径 被引量:34
11
作者 严涛 刘姗姗 曹文浩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10,共9页
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会影响养殖设施与外部环境的水体交换、增加外载荷和缩短网箱使用寿命,并与养殖贝类和藻类争夺附着基和饵料,甚至直接附着在养殖对象上影响其生长发育。综述了中国沿海水产养殖设施污损生物的特点及常用防除方法,从... 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会影响养殖设施与外部环境的水体交换、增加外载荷和缩短网箱使用寿命,并与养殖贝类和藻类争夺附着基和饵料,甚至直接附着在养殖对象上影响其生长发育。综述了中国沿海水产养殖设施污损生物的特点及常用防除方法,从海洋生物天然防污作用机制、污损生物附着机理、优势种发育生物学及生态习性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新型防污途径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损生物 养殖设施 防除
下载PDF
污损性管栖多毛类生态特点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5
12
作者 严涛 张慧 +2 位作者 李韵秋 曹文浩 胡碧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049-6057,共9页
污损性管栖多毛类属环节动物门,主要由龙介虫科(Serpulidae)、螺旋虫科(Spirorbidae)、缨鳃虫科(Sabellidae)和蛰龙介科(Terebllidae)4科55种组成,以华美盘管虫(Hydroides elegans)、内刺盘管虫(H.ezoensis)、龙介虫(Serpula vermicular... 污损性管栖多毛类属环节动物门,主要由龙介虫科(Serpulidae)、螺旋虫科(Spirorbidae)、缨鳃虫科(Sabellidae)和蛰龙介科(Terebllidae)4科55种组成,以华美盘管虫(Hydroides elegans)、内刺盘管虫(H.ezoensis)、龙介虫(Serpula vermicularis)和克氏无襟毛虫(Pomatoleios kraussii)等种类为优势种,通常成批的附着在物体表面,严重影响人工设施的安全和性能。污损性管栖多毛类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并与深度有关。今后工作应进一步开展管栖多毛类基础生物学研究,探讨外来种的入侵及影响,丰富和发展生态和分类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损性多毛类 种类组成 分布 附着
下载PDF
近海污损生物生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静 严涛 +2 位作者 曹文浩 陈池 陈如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9,共7页
污损生物是影响海洋设施安全与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的差异,各近海海区污损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特点会出现不同,但基本上均由双壳类和无柄蔓足类构成污损生物群落的主要框架。开展数学生态模型研究是准... 污损生物是影响海洋设施安全与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的差异,各近海海区污损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特点会出现不同,但基本上均由双壳类和无柄蔓足类构成污损生物群落的主要框架。开展数学生态模型研究是准确预测污损生物群落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关键,但这需以大量的实海调查资料及数据库的构建为基础。此外,探讨污损生物群落的演替变化机制还可为海洋恢复生态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因此,开展近海污损生物研究不仅在海洋产业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而且在基础研究领域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损生物 近海 海洋设施
下载PDF
污损性海鞘的生态特点研究展望 被引量:5
14
作者 严涛 韩帅帅 +2 位作者 王建军 林和山 曹文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6647-6655,共9页
海鞘生长快,繁殖迅速,能产生大量在短时间内附着的幼虫,是海洋污损生物群落中的重要成员,对海上人工设施会产生严重危害。污损性海鞘主要由悉尼海鞘(Ascidia sydneiensis)、史氏菊海鞘(Botryllus schlosseri)、米氏小叶鞘(Diplosoma lis... 海鞘生长快,繁殖迅速,能产生大量在短时间内附着的幼虫,是海洋污损生物群落中的重要成员,对海上人工设施会产生严重危害。污损性海鞘主要由悉尼海鞘(Ascidia sydneiensis)、史氏菊海鞘(Botryllus schlosseri)、米氏小叶鞘(Diplosoma listerianum)、柄瘤海鞘(Styela clava)、红贺海鞘(Herdmania momus)等9科29属103种组成,其中在太平洋海域64种、印度洋23种、大西洋44种,而北冰洋海域仅3种;另外,其附着污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特点,并与深度有关。今后应加强污损性海鞘的生态调查和分类研究,阐明深海及两极海域附着污损特点,揭示幼虫附着变态过程的分子调控机理,完善幼虫采集培养技术,以期更好地掌握海鞘生物学特性与生态特点,丰富和发展海洋生态学内容,并为海洋污损生物的防除奠定基础,促进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损性海鞘 种类组成 分布 附着
下载PDF
K^(+)、Cr^(6+)对网纹藤壶幼虫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煜峰 严涛 +3 位作者 曹文浩 黎祖福 彭燕 程志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3-358,共6页
以华南沿海污损生物群落优势种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的幼虫为研究对象,探讨钾、铬2种金属离子对其幼虫存活及发育的影响。实验所用金属离子溶液是将K+和Cr6+母液添加到过滤消毒海水中配制。将活泼健壮的网纹藤壶无节幼虫置于... 以华南沿海污损生物群落优势种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的幼虫为研究对象,探讨钾、铬2种金属离子对其幼虫存活及发育的影响。实验所用金属离子溶液是将K+和Cr6+母液添加到过滤消毒海水中配制。将活泼健壮的网纹藤壶无节幼虫置于上述溶液中,以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为饵料于30℃左右的黑暗环境中培养5d,镜检观察记录幼虫发育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K+对网纹藤壶幼虫发育和存活的影响均不明显;而Cr6+对幼虫发育具有一定的毒杀和抑制作用,不仅幼虫存活率低于对照组,而且金星幼虫所占百分率也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藤壶 幼虫 发育 存活 K^+、Cr^6+
下载PDF
黄、渤海污损生物生态特点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29
16
作者 严涛 曹文浩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7-118,共12页
综合分析了黄、渤海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大小、分布状况和季节变化等特点,并与邻近海区污损生物群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渤海海域所出现的污损生物均为温带种或广温种,污损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夏季种... 综合分析了黄、渤海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大小、分布状况和季节变化等特点,并与邻近海区污损生物群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渤海海域所出现的污损生物均为温带种或广温种,污损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夏季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秋、春季次之,冬季则很少有污损生物附着。此外,还从恢复生态学和生态数学模型角度对下一阶段污损生物生态研究重点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的污损生物防除工作和海洋生态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损生物 恢复生态学 数学生态模型 渤海
下载PDF
海水管道系统大型污损生物特点与防除对策 被引量:10
17
作者 严涛 胡煜峰 +3 位作者 王建军 曹文浩 郑成兴 林岳光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45,共3页
海水管道系统内的生物污损现象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大型海洋生物主要为贻贝、无柄蔓足类、管栖多毛类和水螅,优势种是紫贻贝及翡翠贻贝。目前管道污损生物防除主要有热处理、电解海水和添加水处理药剂等方法。为满足环保要求,应... 海水管道系统内的生物污损现象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大型海洋生物主要为贻贝、无柄蔓足类、管栖多毛类和水螅,优势种是紫贻贝及翡翠贻贝。目前管道污损生物防除主要有热处理、电解海水和添加水处理药剂等方法。为满足环保要求,应注重新型多功能绿色环保防污剂的研究与开发和多种技术的协同作用,加强管道内污损生物原位调查,弄清主要种类特点及其幼虫附着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管道 大型污损生物 防除
下载PDF
广东沿海污损生物分析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煜峰 李静 +4 位作者 曹文浩 王文文 张慧 黎祖福 严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88-190,共3页
广东沿海环境复杂多样,造成危害的污损生物以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钟巨藤壶(Megabalanus tintinnabulum tintinnabulum)、华美盘管虫(Hydrioides elegans)、多室草苔虫(Bugula neritina)和僧帽牡蛎... 广东沿海环境复杂多样,造成危害的污损生物以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钟巨藤壶(Megabalanus tintinnabulum tintinnabulum)、华美盘管虫(Hydrioides elegans)、多室草苔虫(Bugula neritina)和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等热带、亚热带的沿岸广布种类为主,且全年均有生物附着。今后研究应着重探讨相关海区污损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研发高效环保的新型防除方法和技术,了解和弄清城市化过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海洋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污损生物 特点 研究展望
下载PDF
硇洲马尾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燕 曹文浩 +2 位作者 林秀萍 严涛 刘永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10-2212,共3页
目的:研究湛江硇洲马尾藻Sargassum naozhouense Tseng et Lu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薄层制备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硇洲马尾藻中共分离纯化了10... 目的:研究湛江硇洲马尾藻Sargassum naozhouense Tseng et Lu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薄层制备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硇洲马尾藻中共分离纯化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O-十六烷酰基甘油酯(1)、脱镁叶绿素a(2)、β-谷甾醇(3)、甘露醇(4)、尿嘧啶(5)、胸腺嘧啶(6)、对羟基苯甲酸(7)、3,4-二羟基苯甲酸(8)、4-羟基苯酞(9)、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硇洲马尾藻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缺陷表面温度场的红外无损检测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恩辉 曹文浩 +1 位作者 富雅琼 陈乐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6-420,共5页
关于复合材料表面缺陷无损检测优化问题,利用闪光灯激励脉冲热像法的红外无损检测,对近表面不同尺寸(大小、深度)的预埋缺陷进行检测与评价。通过实验与有限元软件ANSYS仿真,获取缺陷近表面温度场,根据对温度场中温度的均匀性分布,以及... 关于复合材料表面缺陷无损检测优化问题,利用闪光灯激励脉冲热像法的红外无损检测,对近表面不同尺寸(大小、深度)的预埋缺陷进行检测与评价。通过实验与有限元软件ANSYS仿真,获取缺陷近表面温度场,根据对温度场中温度的均匀性分布,以及对温度场中温度特征值的提取,研究缺陷尺寸对温度场分布影响。在加热—冷却过程中,对温度场与最大温差曲线进行分析,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阶段内,缺陷大小、深度对温度场影响不同;通过合理选取不同阶段并进行分析,可以对缺陷做出定性与半定量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无损 缺陷尺寸 温度场 特征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