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弥补传统的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方法的不足,并探索模式识别在运动脑科学当中的应用价值。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式识别算法,以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为弥补传统的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方法的不足,并探索模式识别在运动脑科学当中的应用价值。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式识别算法,以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fALFF)、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和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作为学习特征,对射击运动组和滑冰运动组(分类1)、射击运动组和对照组(分类2)以及速滑运动组和对照组(分类3)之间进行二分类,并计算每一个脑区在分类算法当中的权重。使用留一交叉验证法计算分类正确率,使用总的准确率、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以及预测准确率来衡量机器分类算法的优劣性。结果表明:分类1中SVM算法的正确率较高且分类效果更稳定,总的准确率(total accuracy,tACC)可以维持在96.67%以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为1,说明SVM算法对区分不同项目运动员脑静息态功能特征时更有优势;在分类2和分类3中,SVM算法效果取决于使用的指标。其中,使用fALFF或者综合使用三个静息态指标的分类效果较稳定(tACC均在80%以上,AUC均在0.88以上);小脑在分类1算法中占较多的权重,提示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脑功能活动之间差异最明显的部位主要在小脑上。而分类2和3中,除了小脑,还有一些与运动执行和控制及其他功能活动相关的脑区参与了算法的构成。通过SVM分类算法的应用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展示了模式识别方法在运动科学领域的应用价值。研究成果有助于体育科学研究者从新的角度更加全面地理解运动与脑的关系。展开更多
背景失眠问题不仅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还与多种疾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运动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失眠质量,但目前缺乏不同运动方式对其睡眠结局影响效果的比较研究。目的比较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背景失眠问题不仅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还与多种疾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运动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失眠质量,但目前缺乏不同运动方式对其睡眠结局影响效果的比较研究。目的比较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的效果,为该人群制定改善睡眠的运动处方提供借鉴。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使用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使用Stata 17.0软件的频率学框架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网状Meta统计,使用偏倚漏斗图观察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包含2706例受试者,涉及5类干预措施:有氧运动(AE)、抗阻运动(RT)、身心运动(ME)、运动时间延长(PTE)、有氧与抗阻结合的运动(AE+RT)。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AE和空白对照(CT)组(SMD=2.20,95%CI=0.35~4.05)对主观评价工具总评分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为AE(82.2%)>ME(71.1%)>AE+RT(54.2%)>RT(38.9%)>CT(29.2%)>PTE(24.4%)。PTE与AE+RT(SMD=-14.66,95%CI=-28.60~-0.72),AE+RT与RT(SMD=21.32,95%CI=6.24~36.40)以及AE+RT与AE(SMD=11.19,95%CI=1.56~20.81)对睡眠潜伏期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RT(96.7%)>CT(77.1%)>ME(49.5%)>AE(42.6%)>PTE(27.9%)>RT(6.1%)。AE与CT(SMD=4.59,95%CI=1.59~7.58)对睡眠效率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83.1%)>AE+RT(59.9%)>RT(50.7%)>ME(46.9%)>PTE(35.5%)>CT(23.9%)。PTE与RT(SMD=23.39,95%CI=14.67~32.02),PTE与AE(SMD=14.86,95%CI=4.64~36.40),PTE与CT(SMD=12.11,95%CI=7.62~16.59),RT与ME(SMD=-27.61,95%CI=-40.49~-14.73),RT与CT(SMD=-11.28,95%CI=-20.86~-1.70),ME与AE(SMD=19.08,95%CI=5.18~32.98),ME与CT(SMD=16.33,95%CI=7.26~25.40)对睡眠觉醒时间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RT(94.7%)>CT(80.2%)>AE(41.8%)>ME(31.5%)>PTE(1.7%)。RT与AE(SMD=-20.84,95%CI=-38.46~-3.23),AE与CT(SMD=12.02,95%CI=2.96~21.08)对总睡眠时长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87.2%)>AE+CT(71.6%)>PTE(53.8%)>ME(40.6%)>CT(35.9%)>RT(10.8%)。各项干预措施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84.2%)>AE+CT(75.5%)>ME(24.9%)>CT(15.4%)。对主观评价工具总评分、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觉醒时间、总睡眠时长、睡眠质量进行发表偏倚分析,发现6个结局指标均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提示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风险。结论鉴于AE对多个睡眠指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推荐失眠患者进行3次/周、30 min/次的中等强度AE,如慢跑、快走等,此外,也可以选择4~5次/周中等强度的RT或AE+RT,在进行上述运动时需要额外注意时间段选择,尽量避免睡前3h内进行运动。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失眠问题不仅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还与多种疾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运动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失眠质量,但目前缺乏不同运动方式对其睡眠结局影响效果的比较研究。目的比较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的效果,为该人群制定改善睡眠的运动处方提供借鉴。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使用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使用Stata 17.0软件的频率学框架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网状Meta统计,使用偏倚漏斗图观察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包含2706例受试者,涉及5类干预措施:有氧运动(AE)、抗阻运动(RT)、身心运动(ME)、运动时间延长(PTE)、有氧与抗阻结合的运动(AE+RT)。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AE和空白对照(CT)组(SMD=2.20,95%CI=0.35~4.05)对主观评价工具总评分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为AE(82.2%)>ME(71.1%)>AE+RT(54.2%)>RT(38.9%)>CT(29.2%)>PTE(24.4%)。PTE与AE+RT(SMD=-14.66,95%CI=-28.60~-0.72),AE+RT与RT(SMD=21.32,95%CI=6.24~36.40)以及AE+RT与AE(SMD=11.19,95%CI=1.56~20.81)对睡眠潜伏期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RT(96.7%)>CT(77.1%)>ME(49.5%)>AE(42.6%)>PTE(27.9%)>RT(6.1%)。AE与CT(SMD=4.59,95%CI=1.59~7.58)对睡眠效率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83.1%)>AE+RT(59.9%)>RT(50.7%)>ME(46.9%)>PTE(35.5%)>CT(23.9%)。PTE与RT(SMD=23.39,95%CI=14.67~32.02),PTE与AE(SMD=14.86,95%CI=4.64~36.40),PTE与CT(SMD=12.11,95%CI=7.62~16.59),RT与ME(SMD=-27.61,95%CI=-40.49~-14.73),RT与CT(SMD=-11.28,95%CI=-20.86~-1.70),ME与AE(SMD=19.08,95%CI=5.18~32.98),ME与CT(SMD=16.33,95%CI=7.26~25.40)对睡眠觉醒时间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RT(94.7%)>CT(80.2%)>AE(41.8%)>ME(31.5%)>PTE(1.7%)。RT与AE(SMD=-20.84,95%CI=-38.46~-3.23),AE与CT(SMD=12.02,95%CI=2.96~21.08)对总睡眠时长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87.2%)>AE+CT(71.6%)>PTE(53.8%)>ME(40.6%)>CT(35.9%)>RT(10.8%)。各项干预措施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84.2%)>AE+CT(75.5%)>ME(24.9%)>CT(15.4%)。对主观评价工具总评分、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觉醒时间、总睡眠时长、睡眠质量进行发表偏倚分析,发现6个结局指标均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提示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风险。结论鉴于AE对多个睡眠指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推荐失眠患者进行3次/周、30 min/次的中等强度AE,如慢跑、快走等,此外,也可以选择4~5次/周中等强度的RT或AE+RT,在进行上述运动时需要额外注意时间段选择,尽量避免睡前3h内进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