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新时代乡村旅游研究》评介 被引量:3
1
作者 曾为志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99-100,共2页
《新时代乡村旅游研究》一书是对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践行之作,契合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需要,尤其重视将保护、发展、传承乡土文化与发展乡村旅游紧密结合,以及将传统的生态观与现代资本运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相结合。
关键词 《新时代乡村旅游研究》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下载PDF
土家族猪民俗的文化现象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曾为志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92-296,共5页
猪是土家人生活中最常见的家畜,猪在土家民俗中寓意丰富,渗透在饮食、婚俗、丧俗、民间信仰中。至今土家人仍有敬猪神的习俗,透露着土家人猪崇拜的文化,这种崇拜又和祖宗崇拜交织在一起。如今,猪的文化含义在土家人生活中较多地表现出... 猪是土家人生活中最常见的家畜,猪在土家民俗中寓意丰富,渗透在饮食、婚俗、丧俗、民间信仰中。至今土家人仍有敬猪神的习俗,透露着土家人猪崇拜的文化,这种崇拜又和祖宗崇拜交织在一起。如今,猪的文化含义在土家人生活中较多地表现出低俗的一面,呈现出尚猪与贱猪的二元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 民俗 猪崇拜 二元性
下载PDF
试论近现代四川方言语音的发展演变
3
作者 曾为志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7-31,共5页
20世纪尤其是建国60多年来,四川方言发生了诸多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在语音上渗透到了四川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中,一些颇具特色的方言特点逐渐消失,总的趋势是向普通话和成都话靠拢。这些变化受到了政治、经济、人口和普通话的影响。
关键词 20世纪 四川方言 语音变化
下载PDF
新都客家婚俗初探
4
作者 曾为志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3-26,共4页
成都东山客家方言岛的北边地属新都区,这里居住的大约8万人仍通行客家话,他们的婚俗与当地的"湖广人"相异,有着浓郁的客家特色,有一致的程式结构及共同的心理祈求。本文着重介绍了当地客家人旧俗婚礼的程式及其功能。
关键词 新都 客家婚俗 功能
下载PDF
成都洛带客家方言“子”尾的用法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兰玉英 曾为志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9-53,共5页
“子”尾在洛带客家方言中很活跃,本文对“子”尾在名词、形容词和量词中的用法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子”尾作为词缀构成了很多不同于普通话的名词,在少数名词中明显地体现出小称的意义;在形容词中或作为词缀构词,或作为形容词生动形... “子”尾在洛带客家方言中很活跃,本文对“子”尾在名词、形容词和量词中的用法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子”尾作为词缀构成了很多不同于普通话的名词,在少数名词中明显地体现出小称的意义;在形容词中或作为词缀构词,或作为形容词生动形式的一部分,往往表示量增加了一点儿或程度超过了一点儿的意义,大都表示或喜爱或不如意的附加色彩;在量词中也可以作为词缀构词,还表示量少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带客家方言 “子”尾 构词 附加意义
下载PDF
成都泰兴客家方言古浊去字的今读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庄初升 曾为志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8,96,共7页
泰兴客家方言分布在四川省成都市东北郊的新都区泰兴镇,属于西南官话包围中的濒危方言。泰兴客家方言有六个单字调,古浊去字的今读有三种类型,一是上声,二是去声,三是上声、去声两读。除了“骂、墓、露、艾、妹、面(脸~)、院、... 泰兴客家方言分布在四川省成都市东北郊的新都区泰兴镇,属于西南官话包围中的濒危方言。泰兴客家方言有六个单字调,古浊去字的今读有三种类型,一是上声,二是去声,三是上声、去声两读。除了“骂、墓、露、艾、妹、面(脸~)、院、问”等少数几个次浊去声字之外,泰兴客家方言古浊去字今读上声属于白读层,今读去声属于文读层。本文从语言接触的角度讨论了泰兴客家方言古浊去字白读层的类型特点和文读层的外来性质,并以广西来宾和广东乐昌、东莞的客家方言为旁证,论述了“韶五型”边缘客家方言的声调演变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方言 四川客家方言 古浊去字 西南官话
下载PDF
四川新都客家话音系
7
作者 黄尚军 曾为志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80-83,共4页
本文记录了四川新都客家话音系,对该音系声韵调特点及其配合规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四川新都 客家话 声韵调
下载PDF
从湖坵墩李氏族谱看17、18世纪客家人的外迁和世系建构
8
作者 陈伟平 曾为志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31-36,共6页
17、18世纪是闽粤客家人对外迁徙的高峰期,位于广东省蕉岭县新铺镇的湖坵墩李氏家族也卷入到移民大潮中,大量族人向四川和台湾迁徙。随后,外迁的李氏家族陆续完成了族谱的修订,实现了祖先世系的重构和整合。在此过程中,外迁移民和原乡... 17、18世纪是闽粤客家人对外迁徙的高峰期,位于广东省蕉岭县新铺镇的湖坵墩李氏家族也卷入到移民大潮中,大量族人向四川和台湾迁徙。随后,外迁的李氏家族陆续完成了族谱的修订,实现了祖先世系的重构和整合。在此过程中,外迁移民和原乡族人之间的密切互动,深刻反映了川粤区域社会经济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坵墩李氏 族谱 客家移民 世系建构
下载PDF
浅探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9
作者 曾为志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 2015年第10期79-79,共1页
生物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生物知识.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作者主要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作深入探讨,并且提出合理化... 生物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生物知识.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作者主要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作深入探讨,并且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四川客家民俗信仰中的树木文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为志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8-132,共5页
四川客家民俗中存在一些与树木相关的文化现象,这些现象折射出客家人的万物有灵思想,他们认为树是生命力的象征,是风水的外在表现,树及其枝叶果实用于某些民俗活动可以驱邪避灾。研究这些现象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四川客家人的民俗信仰。
关键词 四川客家 民俗信仰 树木崇拜
原文传递
浅析四川方言避“豆腐”讳的民俗语源
11
作者 曾为志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豆腐"在四川方言中一说为"灰妹儿xueim",各地发音大同而小异。清前期四川爆发了一场空前的"虎患","湖广填四川"来的移民深受其害,他们对老虎畏之、敬之、讳之,故称"虎"为"猫儿... "豆腐"在四川方言中一说为"灰妹儿xueim",各地发音大同而小异。清前期四川爆发了一场空前的"虎患","湖广填四川"来的移民深受其害,他们对老虎畏之、敬之、讳之,故称"虎"为"猫儿",此谓之"讳凶"。发展到后来,但凡跟"虎"同音的诸如"腐、府、斧"等字都跟着避讳,均形成了与"猫儿"相关的讳称方言。"灰妹儿"一词的语源正是来自于此。到了清晚期,虎患消除,人们慢慢地不再谈虎色变,因此"灰妹儿"之类词的民俗语源也日渐不为人知。许多方言词背后往往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从民俗、历史的角度研究方言就成了一条有趣而又便捷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腐 灰猫儿 避讳 四川方言
原文传递
四川客家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分区 被引量:3
12
作者 兰玉英 曾为志 闵卫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3-178,共6页
四川客家方言普遍具有跟闽粤赣客家方言相同的语音特点:古全浊声母字逢今塞音、塞擦音读为送气清音,古次浊上声与古全浊上声字部分读阴平,山摄一、二等舒声韵基本有n与an的分别,蟹摄一、二等有oi与ai/uai的分别等;同时也具有跟四川官... 四川客家方言普遍具有跟闽粤赣客家方言相同的语音特点:古全浊声母字逢今塞音、塞擦音读为送气清音,古次浊上声与古全浊上声字部分读阴平,山摄一、二等舒声韵基本有n与an的分别,蟹摄一、二等有oi与ai/uai的分别等;同时也具有跟四川官话相同的语音特点,出现了、y、z等来源方言中没有的语音成分。根据语音特点和来源标准可把四川客家方言分为四川粤东片和四川粤北片,再根据地缘标准进一步把四川粤东片客家方言分为川西成都小片、川东南内江小片、川西南黄联小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客家方言 语音特点 分区
原文传递
成都客家方言基本词汇的演变方式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兰玉英 曾为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6-190,共5页
成都客家方言是粤闽赣客家人移民到成都以后形成的,它是客家方言在他乡演变发展的一个样本。在词汇方面,成都客家方言既保留了客家方言词汇的鲜明特色,又产生了诸多的变化。论文以《汉语方言词汇》所列的1230条词语为依据,在特色、近亲... 成都客家方言是粤闽赣客家人移民到成都以后形成的,它是客家方言在他乡演变发展的一个样本。在词汇方面,成都客家方言既保留了客家方言词汇的鲜明特色,又产生了诸多的变化。论文以《汉语方言词汇》所列的1230条词语为依据,在特色、近亲缘、近地缘三大原则的管控下,运用比较分析法就成都客家方言与原乡客家方言和成都官话中相应的词语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出成都客家方言词汇的演变方式,包括交混式、迭置式、替代式和创新式几种。文章认为成都客家方言通过交混、迭置、替代和创新等演变方式来重建了一个基本词汇系统,这个系统表现出传承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客家方言 基本词汇 演变方式 语言学
原文传递
四川省工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14
作者 曾为志 《文教资料》 2024年第11期172-175,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三所具有代表性的工科院校开办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发现,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存在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契合度低,课程内容较为单一,文化课程特色不突出,课程设置与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结合不明显,实践课... 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三所具有代表性的工科院校开办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发现,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存在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契合度低,课程内容较为单一,文化课程特色不突出,课程设置与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结合不明显,实践课程比重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设置缺乏系统性,本、硕、博专业设置不一致,不同学校的国际化办学差异大等有关。工科院校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改进需要在技术革新的新形势下结合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学校的专业应用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工科院校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课程设置
下载PDF
四川客家民居及其建筑特色
15
作者 曾为志 《岭南文史》 2023年第2期58-63,共6页
广东客家人入川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已融入了四川当地的民风民俗。四川客家民居在建筑类型、选址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既体现出传承客家原乡特色,又具有入乡随俗、因地制宜、兼融四川当地民居风格的特点。从现存客家民居看,成都东山地... 广东客家人入川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已融入了四川当地的民风民俗。四川客家民居在建筑类型、选址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既体现出传承客家原乡特色,又具有入乡随俗、因地制宜、兼融四川当地民居风格的特点。从现存客家民居看,成都东山地区、仪陇县丁字桥镇、隆昌市界市镇、西昌市黄联关镇等客家聚居区的民居,可作为四川客家民居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民居 建筑风格 选址布局 因地制宜 聚居区 入乡随俗 民风民俗 西昌市
原文传递
九斗碗
16
作者 曾为志 黄尚军 《农民文摘》 2005年第2期57-57,共1页
每逢新春佳节或遇红白喜事,在川西农村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景象:数十上百人齐聚一处,在一阵鞭炮声响过后,于漫天青烟之中分坐在一张张八仙桌旁,举盅畅饮,其乐融融。男女往往分席就座,饮酒的谈笑风生,猜拳行令;不饮酒的则细语低诉,畅叙... 每逢新春佳节或遇红白喜事,在川西农村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景象:数十上百人齐聚一处,在一阵鞭炮声响过后,于漫天青烟之中分坐在一张张八仙桌旁,举盅畅饮,其乐融融。男女往往分席就座,饮酒的谈笑风生,猜拳行令;不饮酒的则细语低诉,畅叙亲情。离席不远,随地而挖的土灶上叠着高高的蒸笼,热气腾腾,简易的案板上堆满菜肴、餐具。厨师们熟练地挥舞手中的铲勺,一碗碗菜流水般地端上桌子,主人家不停地招呼客人说:"菜不好,人手少,大家多多原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农村 饮酒 八仙桌 齐聚 餐具 厨师 亲情 菜肴 青烟 鞭炮
原文传递
川西民俗——吃九斗碗
17
作者 曾为志 黄尚军 《龙门阵》 2004年第9期101-101,113,共2页
每逢新春佳节或遇红白喜事,在川西农村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景象:数十上百人齐聚一处,在一阵鞭炮声响过后,于漫天青烟之中分坐在一张张八仙桌旁,举箸畅饮,其乐融融。男女往往分席就座,饮酒的谈笑风生,猜拳行令;不饮酒的则细语低诉,畅叙... 每逢新春佳节或遇红白喜事,在川西农村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景象:数十上百人齐聚一处,在一阵鞭炮声响过后,于漫天青烟之中分坐在一张张八仙桌旁,举箸畅饮,其乐融融。男女往往分席就座,饮酒的谈笑风生,猜拳行令;不饮酒的则细语低诉,畅叙亲情。离席不远,随地而挖的土灶上叠着高高的蒸笼,热气腾腾,简易的案板上堆满菜肴、餐具。厨师们熟练地挥舞手中的铲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川西农村 饮酒 八仙桌 齐聚 厨师 餐具 亲情 菜肴 青烟
原文传递
吃九斗碗
18
作者 曾为志 黄尚军 《乡镇论坛》 2004年第240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饮酒 餐具 简易 热气 声响 农村 厨师 菜肴 新春
原文传递
从名词重叠与儿化看成都官话对新都客家话的影响
19
作者 黃尚軍 曾爲志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8年第1期556-577,共22页
新都位于成都市北部,该区四镇通行客家话。我们调查分析了该区通行的1200多条客家话和官话词语后发现,在语言接触中,新都客家话受到强势方言——成都官话(包括新都官话)的影响。这种影响集中体现在名词的重叠形式和儿化方面。这为我们... 新都位于成都市北部,该区四镇通行客家话。我们调查分析了该区通行的1200多条客家话和官话词语后发现,在语言接触中,新都客家话受到强势方言——成都官话(包括新都官话)的影响。这种影响集中体现在名词的重叠形式和儿化方面。这为我们研究语言接触的规律提供了现实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重叠 儿话 新都客家话 成都官话 语言接触
原文传递
在水之滨:岷江下游四坝地区的传统客家社会
20
作者 陈伟平 曾为志 温涛 《客家研究辑刊》 2019年第2期26-39,共14页
在川南的岷江下游两岸,从犍为县一直到宜宾县境内,散布着一个又一个冲击平原,四川话名曰“坝”。在这些坝区,居住着大量来自广东福建的客家移民,可以说是客家人在四川境内与成都东山客家、荣隆客家并列的重要聚居区。尤其是在犍、宜交... 在川南的岷江下游两岸,从犍为县一直到宜宾县境内,散布着一个又一个冲击平原,四川话名曰“坝”。在这些坝区,居住着大量来自广东福建的客家移民,可以说是客家人在四川境内与成都东山客家、荣隆客家并列的重要聚居区。尤其是在犍、宜交界位于宜宾县境内的沿江四坝“月波坝”“施家坝”“火掌坝”“太公坝”历史上宗族互为姻娅,经济上来往密切,所保留的客家文化完整而有序,是滨江河坝区客家的典型代表。这4个坝面积虽然狭小,最大不过6平方公里,但是客家人却充分利用了大河两岸的各种优势,开辟出了一条滨江客家独特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之道,与其它四川客家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社会 东山客家 客家移民 客家人 冲击平原 岷江下游 聚居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