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嗪对人宫颈腺癌Hela细胞增殖及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1
作者 钟美玲 杨剑桐 +1 位作者 王亚男 曾四元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人宫颈腺癌Hela细胞增殖及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宫颈腺癌Hela细胞,经川芎嗪作用24 h后,应用CCK8法检测川芎嗪对Hela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平板克隆实验检测放疗及放疗联合川芎嗪分别作用于Hela细胞的克隆...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人宫颈腺癌Hela细胞增殖及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宫颈腺癌Hela细胞,经川芎嗪作用24 h后,应用CCK8法检测川芎嗪对Hela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平板克隆实验检测放疗及放疗联合川芎嗪分别作用于Hela细胞的克隆形成率。结果 0.3、0.6、0.9、1.2、3、4 mg/mL的川芎嗪对Hela细胞24 h的抑制率(%)分别为12.5±8.3、29.7±7.6、49.9±3.4、69.8±4.4、84.7±3.3及98.6±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川芎嗪作用Hela细胞24 h的IC20浓度为:0.4 mg/mL。2Gy、4 Gy及6 Gy照射Hela细胞后,其克隆形成率(%)分别为56.33±4.16、27.17±3.88及9.17±1.61,而联合0.4 mg/mL的川芎嗪处理后,其克隆形成率(%)稍降低,分别为53.33±6.81、21.33±4.25及7.33±1.04,但与单纯放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川芎嗪对宫颈腺癌Hela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其放疗敏感性无明显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宫颈腺癌 放疗增敏
下载PDF
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2
作者 曾四元 李隆玉 +3 位作者 舒宽勇 潘玫 李汉萍 罗兵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42-946,共5页
背景与目的:同步放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但对于放疗联合何种方案的化疗效果最佳,目前尚无一致意见。本研究中我们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以及同步放化疗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12... 背景与目的:同步放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但对于放疗联合何种方案的化疗效果最佳,目前尚无一致意见。本研究中我们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以及同步放化疗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285例,按住院序号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142例,同步放化疗组143例。同步放化疗组又按化疗方案不同分为:BP(博来霉素+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51例,TP(紫杉醇+卡铂)方案同步放化疗47例,FP(氟尿嘧啶+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45例。比较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同时对同步放化疗三种不同化疗方案组的3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5%和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单纯放疗组Ⅲ~Ⅳ度急性毒副反应低于同步放化疗组(P<0.001),迟发性毒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3)。同步放化疗组BP方案、TP方案、FP方案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74%、80%和71%,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三组Ⅲ~Ⅳ度急性及迟发性毒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可明显提高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在同步放化疗三种不同的化疗方案中,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组患者3年生存率略高于其他两种化疗方案,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同步放化疗 疗效
下载PDF
血清SCCA水平及盆腔淋巴结HPV 16/18感染状况与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曾四元 梁美蓉 +3 位作者 李隆玉 刘晖 钟美玲 魏晚霞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SCCA水平、盆腔淋巴结HPV 16/18感染状况与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血清SCC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盆腔淋巴结HPV 16/18感染,分析二者与宫颈鳞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血清SCCA水平与盆腔淋巴...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SCCA水平、盆腔淋巴结HPV 16/18感染状况与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血清SCC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盆腔淋巴结HPV 16/18感染,分析二者与宫颈鳞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血清SCCA水平与盆腔淋巴结HPV 16/18感染相关(P<0.05)。35例宫颈鳞癌患者中位随访36个月(12~41月),死亡4例,3年总体生存率为85.0%。血清SCCA阴性者和阳性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69.2%;盆腔淋巴结HPV 16/18阴性者和阳性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6.4%和57.1%;血清SCCA及盆腔淋巴结HPV 16/18阴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阳性者(P<0.05)。淋巴结转移、血清SCCA和淋巴结HPV16/18与宫颈鳞癌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血清SCCA水平及盆腔淋巴结HPV 16/18感染状况与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宫颈鳞癌预后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抗原 人乳头瘤病毒 预后
下载PDF
P-gp、GST-π、Topo-Ⅱ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曾四元 梁美蓉 +3 位作者 于晓红 魏宝秀 吴云燕 李隆玉 《实用癌症杂志》 2008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0例初治宫颈癌及10例复发宫颈癌组织中P-gp、G...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0例初治宫颈癌及10例复发宫颈癌组织中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分析P-gp、GST-π、TopoⅡ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3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①P-gp、GST-π、TopoⅡ在正常宫颈、CIN、初治宫颈癌及复发宫颈癌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强弱顺序依次为:复发宫颈癌>初治宫颈癌>CIN>正常宫颈。②宫颈癌组织中存在3种耐药蛋白的共表达,P-gp与GST-π、TopoⅡ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GST-π与TopoⅡ的表达无显著性相关(P>0.05)。③P-gp、GST-π与初治宫颈癌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分级无关(P>0.05);TopoⅡ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鳞癌(P<0.05)。④P-gp、GST-π低表达者3年生存率优于高表达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低表达者与高表达者3年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p、GST-π、TopoⅡ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P-gp、GST-π表达强度的增加不仅可为宫颈癌化疗用药提供参考,而且可作为宫颈癌判断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P-糖蛋白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 拓扑异构酶Ⅱ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ⅠB_2期宫颈癌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及其预后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曾四元 李隆玉 +1 位作者 吴云燕 梁美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24期1899-1901,共3页
目的:比较ⅠB2期宫颈癌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1993年4月~2001年10月,对我院收治的102例ⅠB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1)单纯放疗组28例;2)单纯手术组12例;3... 目的:比较ⅠB2期宫颈癌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1993年4月~2001年10月,对我院收治的102例ⅠB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1)单纯放疗组28例;2)单纯手术组12例;3)综合治疗组62例。同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顸后相关分析。结果:单纯放疗组、单纯手术组及综合治疗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7%、61%和72%(P=0.9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P=0.015)、淋巴结转移(P=0.000)、脉管癌栓(P=0.006)与ⅠB2期宫颈癌预后均密切相关。经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ⅠB2期宫颈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并差异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单纯放疗组、单纯手术组及综合治疗组的远期疗效相似。淋巴结转移是影响ⅠB2期宫颈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外科学 宫颈肿瘤/放射治疗 宫颈肿瘤/药物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前后HPV DNA及TNF-α的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曾四元 李隆玉 李汉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717-1719,共3页
目的:观察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前、后宫颈分泌物HPV DNA及血清TNF-α含量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和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3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实验组)同步放化疗治疗前、后宫颈分泌物HPV DNA及... 目的:观察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前、后宫颈分泌物HPV DNA及血清TNF-α含量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和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3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实验组)同步放化疗治疗前、后宫颈分泌物HPV DNA及血清TNF-α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妇女作对照(健康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宫颈分泌物HPV DNA阳性率为96.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治疗后HPV DNA阳性率20%(P<0.01),转阴率为79.3%(23/29).实验组治疗前血清TNF-α含量为(134.15±77.99)pg/mL,治疗后为(113.14±79.99)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4.91±13.19)pg/mL,P<0.01.实验组治疗后血清TNF-α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下降趋势.结论:检测子宫颈癌患者宫颈分泌物HPVDNA及血清TNF-α的含量,可作为宫颈癌辅助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HPV TNF—α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的放射治疗 被引量:8
7
作者 曾四元 涂海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85-888,共4页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新增15万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在一些欧美国家已居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放射治疗是子宫内膜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无论是无法手术患者的根治性放疗还是各...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新增15万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在一些欧美国家已居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放射治疗是子宫内膜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无论是无法手术患者的根治性放疗还是各种类型的辅助放疗,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子宫内膜癌放疗概况子宫内膜癌为放射敏感性肿瘤,目前大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需接受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放射治疗 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辅助放疗 女性生殖道 根治性放疗 放射敏感性 癌患者
下载PDF
阴道透明细胞癌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曾四元 李诚信 +1 位作者 钟传庆 万建萍 《实用癌症杂志》 2001年第2期209-210,共2页
关键词 透明细胞癌 阴道肿瘤 治疗 病因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组织间插植与阴道盒近距离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9
作者 曾四元 李隆玉 《实用癌症杂志》 2004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 探讨组织间插植与阴道盒后装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80例大体积 ,外生肿瘤直径≥ 4.0cm的宫颈癌应用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 ,以消除局部肿瘤和止血。其中 ,40例菜花型宫颈癌患者接受组织间插植放疗 ,将其分为A、B组。A组 ... 目的 探讨组织间插植与阴道盒后装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80例大体积 ,外生肿瘤直径≥ 4.0cm的宫颈癌应用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 ,以消除局部肿瘤和止血。其中 ,40例菜花型宫颈癌患者接受组织间插植放疗 ,将其分为A、B组。A组 ( 2 0例 ) :术前插植放疗 +宫颈癌根治术 ;B组 ( 2 0例 ) :插植放疗 +常规放疗。另 40例接受了阴道盒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被分为C、D组。C组 ( 18例 ) :阴道盒放疗 +宫颈癌根治术 ;D组 ( 2 2例 ) :阴道盒放疗 +常规放疗。比较A、C组的消除肿瘤疗效和B、D组的止血效果。结果 A、C组的完全缓解率 (CR )各为 90 %、11% ,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B、D组的止血显效率各为 10 0 %、64 %。 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对消除宫颈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近距离放疗 组织间插植 宫颈癌 适应证
下载PDF
BP和T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曾四元 李隆玉 李汉萍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5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BP(博来霉素+顺铂)方案、TP(泰素+卡铂)方案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我院收治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15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BP方案同步放... 目的探讨BP(博来霉素+顺铂)方案、TP(泰素+卡铂)方案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我院收治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15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BP方案同步放化疗组,50例)、B组(PT方案同步放化疗组,50例)和C组(单纯放疗组,50例)。将三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A、B组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3个月检测HPV(HC2)。结果A、B、C组CR率各为82.0%、88.0%、62.0%,A、B组与C组近期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4.96,P<0.05;χ2=7.01,P<0.01)。A组、B组、C组骨髓Ⅲ~Ⅳ度抑制发生率分别为2.0%、8.0%和0,仅B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4.17,P<0.05),三组胃肠道反应差异无显著性。A、B两组中CR、PR患者HPV转阴率分别为86.0%和6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76,P<0.05)。结论BP和TP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有效、安全的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后HPV转阴率与患者的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化学疗法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
下载PDF
卵巢甲状腺肿八例报道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四元 李隆玉 +1 位作者 李诚信 于晓红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12期1340-1341,共2页
关键词 卵巢甲状腺肿/诊断 卵巢甲状腺肿/病理学 预后
下载PDF
保留宫颈癌患者生育功能的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五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四元 李隆玉 +4 位作者 舒宽勇 李汉萍 罗兵 安云婷 胡晓青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22期1745-1746,共2页
为了探讨对欲保留器官、生育功能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实施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对5例要求保留器官、生育功能的早期宫颈癌患者(ⅠA期3例,ⅠB期2例)计划实施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其中... 为了探讨对欲保留器官、生育功能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实施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对5例要求保留器官、生育功能的早期宫颈癌患者(ⅠA期3例,ⅠB期2例)计划实施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其中1例因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发现病灶上缘距宫颈断端2mm,而补行子宫体切除。平均手术时间202min(180~230min),术中平均出血325mL(150~650mL),术中、术后无并发症。随访3~13个月,无复发,4例患者术后月经均正常。2例欲妊娠的患者中,1例已成功妊娠,现孕33周,产科检查无异常。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欲保留器官、生育功能的早期宫颈癌患者,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新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外科学 子宫颈/外科学 生育力
下载PDF
宫颈癌术前行组织间插植放疗治疗价值探讨(附20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四元 李诚信 李汉萍 《九江医学》 2001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 :探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在宫颈癌术前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A组 ( 2 0例 )宫颈癌Ⅰb2 期根治术前曾行组织间插植放疗患者的局部肿瘤临床、病理缓解情况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B组 ( 2 0例 )仅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 (Ⅰ... 目的 :探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在宫颈癌术前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A组 ( 2 0例 )宫颈癌Ⅰb2 期根治术前曾行组织间插植放疗患者的局部肿瘤临床、病理缓解情况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B组 ( 2 0例 )仅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 (Ⅰa2 -Ⅰb1期 )在术后组织病理、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损伤、术后尿潴留等指标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从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接受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宫颈癌Ⅰb2 期患者 2 0例 ,宫颈局部肿瘤的临床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理学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 10 0 %、0 %、6 8%、32 % ;A组与B组比较 ,两组病理学、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手术损伤、淋巴结转移、术后尿潴留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对宫颈癌 (菜花型 )患者可改善局部情况 ,缩小肿瘤体积 ,提高手术切除率 ,降低癌细胞活性 ,不增加肿瘤远处转移 ,无放疗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近距离放疗 组织间插植 宫颈癌 治疗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14
作者 曾四元 李隆玉 +1 位作者 吴云燕 梁美蓉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01-803,共3页
目的:探讨预测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指标,以期为确定子宫内膜癌手术范围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初治为手术治疗的64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和Fish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预测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指标,以期为确定子宫内膜癌手术范围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初治为手术治疗的64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和Fish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G3、深肌层浸润、附件转移对预测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pelvic lymph node,PLN)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盆腔淋巴结转移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PALN)转移显著相关。结论:病理分级G3、深肌层浸润、附件转移是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测因素;盆腔淋巴结转移对预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病理分级G3、深肌层浸润、附件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应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根据术中患者的盆腔淋巴结状况决定是否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切除术 预测因素
下载PDF
电圈切除术对宫颈病变诊断治疗价值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隆玉 舒宽勇 +4 位作者 乔志强 曾四元 张燕玲 汪灿花 万磊 《实用癌症杂志》 2005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评估宫颈电圈环切术(LEEP)对宫颈病变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对169例宫颈病变患者行电子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及LEEP术,将LEEP术前电子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诊断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LEEP术前电子阴道镜下宫... 目的评估宫颈电圈环切术(LEEP)对宫颈病变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对169例宫颈病变患者行电子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及LEEP术,将LEEP术前电子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诊断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LEEP术前电子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的诊断结果相比,169例LEEP术后病理诊断级别升高者有41例。电子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诊断宫颈病变与最终诊断的符合率为75.7%(128/169)。电子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LEEP术后标本病理诊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EEP术具有疗效好、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等优点。对宫颈病变特别是慢性宫颈炎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1种非常理想的诊断、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价值 电圈切除术 临床分析 病变诊断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 LEEP 宫颈电圈环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病变 病理诊断结果 显著性差异 术后并发症 慢性宫颈炎 对照分析 诊断级别 术后病理 病理标本 治疗手段 电子 符合率
下载PDF
241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病例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晖 曾四元 +2 位作者 李隆玉 梁美蓉 吴云燕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诊断 宫颈冷刀锥切术
下载PDF
Galectin-3和VEGF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美容 王先进 +3 位作者 张书莲 曾四元 于晓红 梁美蓉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13-17,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不同病理改变的宫颈组织的关系,两者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Galectin-3和VEGF在慢性宫颈炎(宫颈...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不同病理改变的宫颈组织的关系,两者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Galectin-3和VEGF在慢性宫颈炎(宫颈炎组,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CIN组,30例)及宫颈癌(宫颈癌组,78例)中的表达;分析Galectin-3和VEGF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炎组、CIN组、宫颈癌组Galectin-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6.7%、73.3%、87.2%。CIN组Galectin-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组(P<0.05),宫颈癌组Galectin-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CIN组(P<0.05)。宫颈炎组、CIN组、宫颈癌组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60.0%、76.9%,宫颈癌组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组(P<0.005)。Galectin-3和VEGF的表达与年龄、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宫颈癌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直径等有关(P<0.05)。Galectin-3与VEGF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s=0.684,P<0.05)。结论 Galectin-3和VEGF在CIN和宫颈癌组织呈高表达;两者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进展;与宫颈癌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直径等相关;两者在宫颈癌组织中存在共表达;可作为宫颈癌组织中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靶向治疗 GALECTIN-3
下载PDF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hTERC基因检测联合应用对阴道镜活检漏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13
18
作者 江维 曾四元 +1 位作者 梁美蓉 冯慧珍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联合人染色体端粒酶(h TERC)基因检测在阴道镜漏诊的Ⅱ级以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的效能。方法选择135例阴道镜活检诊断为CINⅠ级的患者。均行TCT检查,结果分为未见上皮内病变/恶性细胞(NILM)...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联合人染色体端粒酶(h TERC)基因检测在阴道镜漏诊的Ⅱ级以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的效能。方法选择135例阴道镜活检诊断为CINⅠ级的患者。均行TCT检查,结果分为未见上皮内病变/恶性细胞(NILM)、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C)、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倾向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ASC-H和HSIL判断为Ⅱ级以上CIN漏诊。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 TERC基因,发现h TERC基因异常表达者判断为Ⅱ级以上CIN漏诊。另全部患者均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行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35例患者TCT检查结果为NILM者62例、ASC-US者20例、LSIL者24例、ASC-H者12例、HSIL者17例。135例患者中42例(31.1%)h TERC基因监测结果为阳性。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宫颈黏膜慢性炎症5例、CINⅠ82例、CINⅡ32例、CINⅢ16例。TCT检查诊断高级别CIN漏诊的灵敏度为41.7%、特异度为89.6%、阳性预测值为69.0%、阴性预测值为73.5%、约登指数为0.31;h TERC基因检测诊断高级别CIN漏诊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88.5%、阳性预测值为76.2%、阴性预测值为82.8%、约登指数为0.55;TCT检查和h TERC基因检测并联确定Ⅱ级以上CIN漏诊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80.5%、阳性预测值为64.2%、阴性预测值为92.6%、约登指数为0.70;TCT检查和h TERC基因检测串联诊断高级别CIN漏诊的灵敏度为39.5%、特异度为93.1%、阳性预测值为76.0%、阴性预测值为73.6%、约登指数为0.33。TCT检查和h TERC基因检测并联判断Ⅱ级以上CIN漏诊的约登指数最大,与其他方法的约登指数相比,P均<0.05。结论 TCT检查联合h TERC基因检测在阴道镜漏诊的Ⅱ级以上CIN诊断中的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独采用TCT检查或h TERC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液基细胞学 端粒酶基因 宫颈上皮内瘤变 阴道镜活检术 宫颈环切术
下载PDF
宫颈锥切术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万磊 李隆玉 +1 位作者 曾四元 吴少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1213-1215,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能否被阴道镜多点活检所代替以及宫颈锥切术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早期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12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因宫颈病变同时行阴道镜多点活检和宫颈锥切术(包括冷刀和电...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能否被阴道镜多点活检所代替以及宫颈锥切术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早期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12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因宫颈病变同时行阴道镜多点活检和宫颈锥切术(包括冷刀和电圈环切术即LEEP术)的患者12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研究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多点活检的病检结果的差异。结果: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符合者59例(49.17%);不符合者61例(50.83%),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加重者35例(占29.17%),浸润癌漏诊率10.00%。结论:宫颈锥切术在诊断C IN和早期宫颈癌中具有重要价值,不能被阴道镜多点活检所取代。要重视切缘是否阳性并加强术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锥切术 阴道镜检查
下载PDF
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高危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隆玉 曾四元 +1 位作者 乔志强 梁美蓉 《中国肿瘤》 CAS 2007年第5期320-322,共3页
随着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流行病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CIN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HPV感染是最主要因素,而吸烟、口服避孕药、性行为以及生殖、社会经济、卫生状况等可通过各种途径增... 随着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流行病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CIN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HPV感染是最主要因素,而吸烟、口服避孕药、性行为以及生殖、社会经济、卫生状况等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HPV感染机会,协同促进CIN及宫颈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因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