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机遇和挑战--访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朱伟林总地质师 被引量:4
1
作者 金顺爱 朱伟林 《海相油气地质》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1中国近海勘探历程及含油气盆地基本特征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油气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越来越引人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有关中国近海的基本地质情况及油气勘探进展等一系列问题。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始于上世... 1中国近海勘探历程及含油气盆地基本特征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油气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越来越引人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有关中国近海的基本地质情况及油气勘探进展等一系列问题。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50年代。在这期间经历了哪几个不同阶段?其不同阶段的勘探活动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油气勘探 中国近海 地质情况 油气资源 中国经济 勘探历程 需求量
下载PDF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构造差异性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68
2
作者 朱伟林 吴景富 +5 位作者 张功成 任建业 赵志刚 吴克强 钟锴 刘世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101,共14页
中国近海处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的交汇地带,其盆地形成与演化受控于洋、陆板块的相互作用,区域构造背景对盆地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由此导致了中国近海盆地显著的分段性和差异性演化特征。渤海海域、北黄海... 中国近海处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的交汇地带,其盆地形成与演化受控于洋、陆板块的相互作用,区域构造背景对盆地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由此导致了中国近海盆地显著的分段性和差异性演化特征。渤海海域、北黄海至南黄海盆地属于陆内裂陷型盆地;东海海域为活动大陆边缘弧后裂陷型盆地;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为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莺歌海海域为转换大陆边缘型盆地。受此影响,油气分布有明显的分段分区性,渤海—南黄海陆内盆地以成油为主,东海弧后盆地以成气为主,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北部成油、南部成气,莺歌海转换盆地以成气为主。中国近海未来的找油领域主要在渤海、珠江口盆地北部和北部湾盆地;找气领域主要在东海盆地、南海北部深水区和莺歌海盆地6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构造背景 分段性 盆地类型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渤海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大型油气田勘探 被引量:225
3
作者 朱伟林 李建平 +1 位作者 周心怀 郭永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5-582,共8页
新近纪渤海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湖泊水域范围大、内部无分割、地形平缓、坡度小等特点,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从而形成渤海海域新近系良好的储盖组合和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浅水三角洲砂岩储层由于受河流作用的控制,砂体具有明显的... 新近纪渤海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湖泊水域范围大、内部无分割、地形平缓、坡度小等特点,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从而形成渤海海域新近系良好的储盖组合和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浅水三角洲砂岩储层由于受河流作用的控制,砂体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存在明显的分叉现象,与曲流河相比,砂体连通性较好,砂体等厚图呈典型的朵叶状。湖相厚层泥岩普遍发育,与浅水三角洲砂体组成多套垂向优质储盖组合。浅水三角洲发育于渤海新近纪至今处于生烃的峰期主力富烃凹陷的有利区带,新构造运动造成新近纪以来凹陷主力源岩生烃峰期与新构造运动的同步耦合,为渤海大型浅水三角洲成因的优质储层油气成藏创造了优越条件,可以形成大型油气田。因此,重视并充分挖掘渤海浅水三角洲储层类型油气藏的勘探潜力将是追求浅层优质油藏、进一步增储上产的方向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席状化 晚期成藏 勘探潜力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烃源岩评价及油气资源分布预测
4
作者 高阳东 朱伟林 +6 位作者 彭光荣 龙祖烈 汪旭东 石创 陈聪 黄玉平 张博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6-996,共11页
基于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已钻井岩心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明确白云凹陷烃源岩发育特征;重构凹陷现今地温场,恢复构造-热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预测白云凹陷资源类型、规模和分布。研究表明:①白云凹... 基于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已钻井岩心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明确白云凹陷烃源岩发育特征;重构凹陷现今地温场,恢复构造-热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预测白云凹陷资源类型、规模和分布。研究表明:①白云凹陷发育古近系浅湖相规模烃源岩,沉积期为弱氧化环境,生源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藻类等具有一定贡献,为油气兼生型烃源岩;②白云凹陷现今地温场显示地温梯度主体为(3.5~5.2)℃/100 m,整体呈现从西北往东南方向增高的趋势,不同洼陷地温梯度差异较大;③新生代以来白云凹陷经历了始新世和中新世两期明显的伸展拉张过程,经受两期加热升温事件,加快烃源岩成熟演化,基底古热流主体在距今13.82 Ma时达到最高值;④盆地模拟结果显示,白云主洼烃源岩成熟度明显高于其他洼陷,始新统文昌组现今整体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始新统恩平组现今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⑤热模拟实验表明,文昌组浅湖相泥岩具有较好的生干酪根裂解气能力,且气产率高,具有宽窗持续生气的特征;恩平组浅湖相泥岩具有较好的生轻质油能力,晚期仍具有一定的干酪根裂解产气能力,但与文昌组浅湖相泥岩和恩平组三角洲煤系泥岩相比,气产率相对偏低;⑥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白云主洼烃源岩生烃较早,生烃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洼陷,平均约为1200×10^(4) t/km^(2),油气资源主体分布在主洼,主力烃源岩层位为文昌组三段和四段;⑦在运聚单元划分与评价的基础上,优选4个有利区带,分别为①号番禺30鼻状构造带、③号流花29鼻隆带和荔湾3鼻隆带、②号白云东凹缓坡带以及⑧号白云1低凸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古近系 烃源岩评价 构造-热演化 油气资源潜力
下载PDF
安装误差对变刚度系数的复合行星轮系均载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伟林 巫世晶 +3 位作者 王晓笋 周璐 张海波 何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7-85,共9页
以复合行星齿轮传动系统为对象,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多自由度平移-扭转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在综合考虑轴承支承刚度、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和齿轮安装误差的基础上,研究安装误差位置及其相位角对系统均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 以复合行星齿轮传动系统为对象,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多自由度平移-扭转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在综合考虑轴承支承刚度、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和齿轮安装误差的基础上,研究安装误差位置及其相位角对系统均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心构件的安装误差对系统产生均等的周期性影响,行星轮的安装误差会导致行星轮出现持续偏载或者均载现象;中心构件安装误差的相位角对系统均载系数没有影响,而行星轮安装误差的相位角对系统有影响,且沿切向分布时,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行星轮系 轴承支撑刚度 时变啮合刚度 安装误差 均载特性
下载PDF
大油气田的发现推动中国海域油气勘探迈向新高峰——2012年中国海域勘探工作回顾 被引量:21
6
作者 朱伟林 米立军 +2 位作者 高阳东 高乐 钟锴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2,共7页
2012年中国海域油气勘探坚持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指导思想,在勘探投入和勘探工作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上,通过扎实的基础研究和区域研究,依靠认识创新和技术进步,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勘探成功率,自营勘探再次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其中渤海发现... 2012年中国海域油气勘探坚持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指导思想,在勘探投入和勘探工作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上,通过扎实的基础研究和区域研究,依靠认识创新和技术进步,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勘探成功率,自营勘探再次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其中渤海发现了蓬莱9-1和秦皇岛29-2两个大型油田,南海西部发现了东方13区大型气田,累计新发现石油和天然气三级地质储量再创历史新高。文中总结了2012年中国海域油气勘探主要成果及特点,分析了勘探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当前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对下一步勘探工作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域 油气勘探 大中型油气田
下载PDF
认识和技术创新推动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再上新台阶——2013年中国近海勘探工作回顾 被引量:9
7
作者 朱伟林 米立军 +2 位作者 高乐 钟锴 高阳东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2013年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延续了近年来的良好形势,自营勘探新发现石油和天然气三级地质储量再创历史新高。文中回顾了2013年中国近海油气勘探主要成果及特点,总结了勘探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了今后勘探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关键词 中国近海 油气勘探 主要成果 突破原因 挑战与对策
下载PDF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十二五”油气勘探进展及“十三五”展望 被引量:41
8
作者 朱伟林 张功成 钟锴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2,共12页
"十二五"以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勘探油气储量发现再创历史新高,成熟区勘探拓展连获成功,勘探新区新领域不断开辟。石油地质理论的创新和勘探技术的进步是中国... "十二五"以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勘探油气储量发现再创历史新高,成熟区勘探拓展连获成功,勘探新区新领域不断开辟。石油地质理论的创新和勘探技术的进步是中国海油"十二五"勘探突破的重要保证。渤海活动断裂带油气差异富集理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油气成藏理论及南海西部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理论的重大创新,以及针对中国海域复杂地震地质条件的地球物理采集处理等一系列技术重大创新,引领了中国海油,在渤海海域、南海北部深水领域、高温高压层系获得了一系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十三五"将继续创新地质认识,发展关键技术,为中国海油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油 油气勘探 南海深水勘探 渤海活动断裂带勘探 高温高压勘探技术 “十二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架北部湾盆地古湖泊与烃源条件 被引量:53
9
作者 朱伟林 吴国瑄 黎明碧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4,共7页
利用地震资料对整个盆地的追踪和对比 ,结合钻井资料 ,对北部湾古湖进行分析发现 :古湖发育始于古新世 ,到始新世流沙港期进入鼎盛时期 ,湖泊规模最大达 5 0 0 0km2 ,沉积了巨厚沉积物 ,最大沉积厚度达 4 70 0m。井资料分析显示 ,在始... 利用地震资料对整个盆地的追踪和对比 ,结合钻井资料 ,对北部湾古湖进行分析发现 :古湖发育始于古新世 ,到始新世流沙港期进入鼎盛时期 ,湖泊规模最大达 5 0 0 0km2 ,沉积了巨厚沉积物 ,最大沉积厚度达 4 70 0m。井资料分析显示 ,在始新统流沙港三段、二段各古湖沉积物中浮游藻类和沉积有机质含量高 ,说明该两段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 ;流一段和涠洲组沉积物中仅在涠西南古湖和乌石古湖内浮游藻类和沉积有机质具有较高的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湖泊 烃源条件 高生产力 陆架
下载PDF
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油气勘探新领域探索 被引量:45
10
作者 朱伟林 王国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5-226,共12页
中国近海分布着广泛的前新生代地层 ,特别是台湾海峡盆地至渤海海域 ,50 %探井的钻遇此套地层。前新生代地层在海域以沉积岩为主 ,厚度大 ,时代全 ,主要为华北地台与下扬子准地台为背景的新生代沉积基础层。通过地化分析、油岩对比 ,证... 中国近海分布着广泛的前新生代地层 ,特别是台湾海峡盆地至渤海海域 ,50 %探井的钻遇此套地层。前新生代地层在海域以沉积岩为主 ,厚度大 ,时代全 ,主要为华北地台与下扬子准地台为背景的新生代沉积基础层。通过地化分析、油岩对比 ,证明前新生代沉积岩有良好的生烃条件。经源岩对比 ,证明源岩对油气的成藏作出了贡献。井的测试结果与储层分析都证明前新生代地层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海域前新生代地层是下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有广阔的前景。预测存在有前生前储、新生前储及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新生代 烃源条件 新领域 中国近海
下载PDF
中国南海油气资源前景 被引量:62
11
作者 朱伟林 张功成 +1 位作者 钟锴 刘宝明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第5期46-50,共5页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澳板块三大板块的交汇处,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和演化过程,在其北部、西部和中南部形成了数目众多、类型各异的沉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其中南海北部陆架区已经成为中国近海的...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澳板块三大板块的交汇处,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和演化过程,在其北部、西部和中南部形成了数目众多、类型各异的沉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其中南海北部陆架区已经成为中国近海的主要油气产区之一,陆坡深水区的勘探也获得了重大突破。目前,我国传统疆域内的油气资源正在不断受到南海周边国家的蚕食,因此,应该加快南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油气资源 石油地质条件 深水区 国家主权
下载PDF
中国近海石油勘探的战略选区研究——以产烃模拟实验及成因法石油资源潜力评价为据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伟林 黄正吉 +1 位作者 仝志刚 王毓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7-541,共5页
采用加水的密闭产烃模拟实验技术,对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第三系湖相、煤系和海相3类代表性烃源岩的石油生成过程、产出能力、成油规律及其产油率作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石油地质条件,用成因法评价了各盆地的石油资源潜力,预测了石... 采用加水的密闭产烃模拟实验技术,对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第三系湖相、煤系和海相3类代表性烃源岩的石油生成过程、产出能力、成油规律及其产油率作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石油地质条件,用成因法评价了各盆地的石油资源潜力,预测了石油资源分布,结果是:石油资源最富集者为渤海海域,其后依次为珠江口盆地、东海陆架盆地、北部湾盆地、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盆地。可见,湖相烃源岩发育的渤海、珠江口盆地、东海陆架盆地和北部湾盆地应该是中国近海海域石油勘探的首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生成 热模拟实验 成因法 资源评价 勘探选区 中国近海
下载PDF
南黄海古生代盆地原型演变与烃源岩发育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伟林 陈春峰 +3 位作者 张伯成 万延周 付晓伟 张银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8-741,共14页
钻井及露头证实下扬子陆区发育下寒武统幕府山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二叠系3套烃源岩。盆地发育时期的动力学环境决定该时期的盆地原型,盆地原型影响盆内岩相及烃源岩展布。幕府山组沉积时期,南黄海盆地表现为张裂背景... 钻井及露头证实下扬子陆区发育下寒武统幕府山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二叠系3套烃源岩。盆地发育时期的动力学环境决定该时期的盆地原型,盆地原型影响盆内岩相及烃源岩展布。幕府山组沉积时期,南黄海盆地表现为张裂背景下的被动陆缘克拉通盆地,盆地相及深水陆棚相呈环带状围绕古隆起或台地发育,为烃源岩发育优势相带,推测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及北部幕府山组烃源岩发育较好;五峰组-高家边组沉积时期,南黄海盆地表现为挤压背景下的前陆盆地,盆地相、斜坡相、深水陆棚相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呈条带状分布,盆地相、深水陆棚相为烃源岩发育优势相带,预测五峰组-高家边组烃源岩主要在南黄海地区中北部发育且有一定厚度;上二叠统龙潭组沉积时期,南黄海盆地表现为挤压背景下的活动大陆边缘坳陷型盆地,在该盆地中各沉积相带呈环带状分布,三角洲相、潮坪相、沼泽相为烃源岩发育优势相带,发育龙潭组品质中等-好的烃源岩;预测龙潭组烃源岩在南黄海盆地中部发育,是南黄海盆地古生界的次要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岩相古地理 盆地原型 南黄海盆地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27
14
作者 朱伟林 张功成 高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共9页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生代盆地都经历了早第三纪裂谷断陷阶段和晚第三纪裂后沉降阶段,但各盆地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分成拉分型和伸展型两大类,其中伸展型又可分成断陷型和断坳叠加型两亚类。烃源岩主要有湖相泥岩、海陆过渡相泥岩和海...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生代盆地都经历了早第三纪裂谷断陷阶段和晚第三纪裂后沉降阶段,但各盆地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分成拉分型和伸展型两大类,其中伸展型又可分成断陷型和断坳叠加型两亚类。烃源岩主要有湖相泥岩、海陆过渡相泥岩和海相泥岩。储集层包括海相砂岩、生物礁和陆相砂岩。该区生储盖组合主要包括陆生海储型、陆生陆储型和海生海储型。二级构造带包括隆(凸)起带披覆构造、凹陷陡坡断裂构造带、凹内断裂构造带、凹内底辟构造带、缓坡带以及隆起带生物礁等,各个盆地优势油气二级构造带各具特色。勘探领域包括已证实富生烃凹陷的精细勘探、新区勘探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南海北部地区油气分布受富生烃凹(洼)陷控制,已证实的富烃凹陷仍有很大潜力,是近期勘探的重点;高温高压地区的天然气勘探、深水区勘探是下一步储量增长的接替区。积极开辟和探索新区、新领域是中国南海地区勘探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储层的高温高压、低孔低渗,低阻油层和非烃气的识别,以及特殊地质条件下地球物理资料的采集处理是勘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油气地质特征 成藏模式 勘探潜力 深水区勘探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78
15
作者 朱伟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1-527,共7页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新生代发育两种类型凹陷:一类为大型继承性断-坳叠合型凹陷,其裂谷期、热沉降期和新构造期沉积都很发育,且在垂向上叠合分布;另一类是断陷型凹陷,主要发育裂谷期沉积。大型继承性断-坳叠合型凹陷中发育3套古近系烃源...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新生代发育两种类型凹陷:一类为大型继承性断-坳叠合型凹陷,其裂谷期、热沉降期和新构造期沉积都很发育,且在垂向上叠合分布;另一类是断陷型凹陷,主要发育裂谷期沉积。大型继承性断-坳叠合型凹陷中发育3套古近系烃源岩,烃源岩体规模大,以生气为主;主力储层是渐新统滨浅海三角洲砂岩、新近系低位扇砂岩;区域盖层是区域性海相泥岩;凸起及低凸起上披覆构造型圈闭发育,凹陷内凹中隆构造圈闭发育。白云凹陷油气具有垂向运移和辐射状运移双重特征,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具有从烃灶向南汇聚运移的特征。丰富的烃源、高效的输导条件、大量的构造圈闭及其有利的配置关系表明,深水区的大型继承性断-坳叠合型凹陷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相对于大型继承性断-坳叠合型凹陷,断陷型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规模小,圈闭类型单一且规模小,其油气勘探潜力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新生代 油气地质 热盆 构造圈闭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0
16
作者 朱伟林 崔旱云 +1 位作者 吴培康 孙和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99-1109,共11页
2006年以来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已成为全球油气储量的主要增长区。通过统计分析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勘探趋势,系统总结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质进展,阐述了主要盆地的油气分布基本特征和勘探潜力,并提出了下阶段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 2006年以来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已成为全球油气储量的主要增长区。通过统计分析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勘探趋势,系统总结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质进展,阐述了主要盆地的油气分布基本特征和勘探潜力,并提出了下阶段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呈现出由浅水盐上走向深水盐下、由构造走向地层-岩性、由大西洋向印度洋拓展、由常规带走向极地、天然气储量比重日趋增大等5方面趋势,在深水盆地、深水沉积、盐下储层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是取得油气突破的重要原因。大西洋沿岸、印度洋西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规律性的共轭关系,但其油气富集程度、分布和类型有很大差异,以共轭关系为主线对寻找新的勘探领域提供了新勘探思路。对于未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应重点评价近期获得突破的深水区盆地,并坚持对含盐盆地盐下裂谷期层系进行持续勘探,同时要加强超深水盆地的前瞻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深水勘探 共轭成藏模式 勘探趋势 油气储量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关键地质问题 被引量:73
17
作者 朱伟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59-1064,共6页
南海北部深水区已经获得了重大的天然气发现,正逐渐成为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区之一。通过与相邻陆架区以及世界上典型深水盆地的类比发现,南海北部深水区具有独特的石油地质特征。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经历了从燕山期主动陆缘向新生代边... 南海北部深水区已经获得了重大的天然气发现,正逐渐成为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区之一。通过与相邻陆架区以及世界上典型深水盆地的类比发现,南海北部深水区具有独特的石油地质特征。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经历了从燕山期主动陆缘向新生代边缘海被动陆缘的转变,其演化过程和成盆机制复杂;陆坡深水区具"热盆"特征,凹陷发育超压,其生烃机制不明;深水区距离物源区较远,缺乏世界级大河系的注入,具远源沉积特征,未发现盐层及其相关构造,其油气成藏条件具有特殊性。此外,南海北部深水区海底地形崎岖、多火山,还面临着地震采集、处理等地球物理难题。因此,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需要在借鉴相邻陆架区和世界其他深水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深入研究其独特的油气地质特征,另一方面研发适应于我国深水环境的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切实推动深水油气勘探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量:33
18
作者 朱伟林 葛建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3,共6页
渤海湾盆地由陆上和海上两部分组成,至今陆上天然气勘探仅找到以伴生气为主的小气田;海域天然气勘探也取得一定的成效,由于形成条件要优于陆上,勘探前景更为广阔。海域天然气比陆上富集的主要因素表现在:沉积厚度大,使得盆地内主... 渤海湾盆地由陆上和海上两部分组成,至今陆上天然气勘探仅找到以伴生气为主的小气田;海域天然气勘探也取得一定的成效,由于形成条件要优于陆上,勘探前景更为广阔。海域天然气比陆上富集的主要因素表现在:沉积厚度大,使得盆地内主要烃源岩始新世沙河街组达到高成熟生气阶段;存在巨厚的渐新世东营组烃源岩;具有较强的晚期构造运动和较高的热流值,在浅层也有天然气聚集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天然气勘探 高成熟气 浅层气藏
下载PDF
华南晚中生代陆弧迁移与海域盆地演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伟林 徐旭辉 +5 位作者 王斌 曹倩 陈春峰 高顺莉 冯凯龙 付晓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7-290,共14页
陆弧和弧前盆地是俯冲体系中具有密切联系的构造单元。中生代以来,华南受多期板块俯冲的控制,发育大规模岩浆岩带及海域广泛分布的弧前盆地。但陆域弧岩浆岩较少,海域又缺乏足够钻井,各时期陆弧的位置存在较大争议,同时,南海北部至东海... 陆弧和弧前盆地是俯冲体系中具有密切联系的构造单元。中生代以来,华南受多期板块俯冲的控制,发育大规模岩浆岩带及海域广泛分布的弧前盆地。但陆域弧岩浆岩较少,海域又缺乏足够钻井,各时期陆弧的位置存在较大争议,同时,南海北部至东海一带弧前盆地也缺乏系统认识,因此,亟须新的研究思路深化对华南晚中生代俯冲体系和俯冲过程的认识。本文以前人研究为基础,对海域钻遇中生界的典型钻井进行了详细分析,系统开展了海域盆地区域构造和沉积对比,将弧前盆地发育与岛弧变迁相结合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早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弧位于南海北部—东海靠近陆域一侧,经历了早侏罗世局限陆弧、中晚侏罗世沿海陆弧带、早白垩世向海沟方向的迁移。在此过程中,华南海域弧前盆地群于中侏罗世正式形成,早白垩世发育盆缘角度不整合,粗碎屑相带向海沟方向迁移,晚白垩南海北部与东海各自进入新的构造体制,结束弧前盆地的发育。华南沿海海域中生代盆地的发育可为陆弧的展布提供重要约束,弧岩浆岩带的迁移控制了弧前盆地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中生代 弧前盆地 陆弧 俯冲体系
下载PDF
硒铟镓银多晶材料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伟林 朱世富 +6 位作者 赵北君 黄毅 刘娟 徐承福 张建军 陈宝军 黎明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96-198,共3页
根据Ag2Se-Ga2Se3赝二元相图,对AgGa1-xInxSe2按同成分点配料,通过机械和温度振荡的方法合成出AgGa1-xInxSe2多晶材料.并对合成的多晶材料进行了XRD测试,与直接法合成的AgGa1-xInxSe多晶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工艺后合成的AgGa1-xI... 根据Ag2Se-Ga2Se3赝二元相图,对AgGa1-xInxSe2按同成分点配料,通过机械和温度振荡的方法合成出AgGa1-xInxSe2多晶材料.并对合成的多晶材料进行了XRD测试,与直接法合成的AgGa1-xInxSe多晶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工艺后合成的AgGa1-xInxSe2多晶材料的图谱与标准PDF卡片相符,表明其是高纯单相的AgGa1-xInxSe2多晶材料.用新方法合成的AgGa1-xInxSe2多晶材料进行单晶生长,获得了完整的AgGa1-xInxSe2单晶体.实验结果表明,机械和温度振荡法是合成高质量AgGa1-xInxSe2多晶材料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a_(1-x)In_xSe_2 多晶材料 机械和温度振荡 单晶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